英语比较等级的正确与错误使用案例研究

英语比较等级的正确与错误使用案例研究

一、英语比较等级用法正误例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晗[1](2021)在《英、韩母语汉语学习者的程度补语习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凯[2](2021)在《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习得考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语混淆是词汇偏误的重要类型之一,词语混淆探因是对词语混淆原因的探求。前人的词语混淆探因侧重于举例式的说明,往往是基于母语中某个词与目的语对应词的对比,这使得词语混淆探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如何摆脱仅对母语与目的语进行词层面对比的固有范式,联系同一语义类聚词语的混淆分布,系统地探寻二语学习者产生词语混淆的根源便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首先选取和确定哪些变化类词语属于泰国汉语学习者混淆的范围,并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词的混淆特征和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基于数据统计探析变化类复杂混淆词群的混淆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和词典教材编纂方面的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缘起,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二是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的选取、诊断和确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外汉语词表等级对变化类词语进行选取,根据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变化类词语的混淆情况,判定诊断辨析和确定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标准,依据绝对频次和相对频度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15个泰国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词。三是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混淆特征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章将从混淆等级、混淆数量、混淆方向、词际关系等方面,具体分析泰国汉语学习者15个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特征与分布特征,构建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群分布图,最终理清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词群的整体混淆概况和内部词语之间的混淆关系。四是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混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将混淆原因总结为母语混淆原因和非母语混淆原因两个方面:母语混淆原因主要是由于汉语变化类词语对应的泰国词语发生义位误推、义域误推和组配关系误推;非母语混淆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可以分为语用方面、语法方面、词语搭配、词语意义、目的语词语类推和教材词典的影响六个方面的原因。最后从教学和词典教材编纂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上即是本文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词进行的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为对泰国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的编写提供依据和有价值的材料,给对泰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辨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普茜雅[3](2021)在《针对《我的汉语教室》的对日汉字练习册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亚龙[4](2021)在《高级水平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研究 ——以外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用法,在写作中如何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一个十分值得考量的问题。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存在着大量的偏误,各种偏误类型层出不穷,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笔者收集了18篇外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结合调查问卷对留学生标点符号的偏误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先是对前人对标点符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吸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视角,随后简单介绍了《标点符号用法》的发展历程,并将现行的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确定为本文的参照标准。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高级水平留学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标点符号偏误,其具体的偏误情况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误代、误加、遗漏、错位和写错。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采用问卷对留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存在着使用种类少、偏误类型较为集中的特点。与此同时,笔者对教师和学生也进行了访谈,综合各方面因素深入分析了留学生标点符号产生偏误的原因,由此从教学、教师、教材、学生等方面对加强标点符号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结语处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对标点符号的重视,改善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的现状,为标点符号教学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对标点符号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何伶[5](2020)在《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倡导作文训练应该多读、多写、多改,其中修改作为习作的重要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第二学段起,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且在教学具体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有提到。习作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许多教学实践中,受“文章多做而后工”的影响,对“多改”有所忽视。本研究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习作训练次数不少,但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欠佳,这是本研究者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小学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四年级习作训练更接近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善作不如善改,本研究立足于小学四年级,从习作修改的角度,探究其修改问题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为高学段的习作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以搜集到的云南省昆明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做的381篇习作文本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为:习作字数不足、字词使用欠规范、语句欠通顺、标点符号欠规范、段落结构混乱。原因分析表明学生习作兴趣低、习作过程较粗心、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弱、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为:习作题目欠恰当、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语言平铺直叙、开头结尾平淡。原因分析表明学生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教师课后批改与课堂讲评对学生习作修改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教师层面探究了习作批改和习作讲评中的特色和常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批改中呈现出批改方式多样化、多就少改、启发修改、针对性批改等优点,教师习作讲评中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讲评主体多元化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为: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习作批改耗时长、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太重、批改标准欠具体、习作批改形式化。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为:指导欠具体、习作讲评时间短、忽视习作修改评价。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课时有限、淡化作后讲评。基于以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者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建议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从词汇教学、语感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与阅读相结合方面着手,促进学生习作修改正向迁移;加强指导性修改,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合理规划批改时间、优化习作讲评、重视修改评价方面着手,完善评改过程。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修改,加强积累、敢于表达、总结修改心得,从而通过习作修改不断提升作文水平。小学四年级正处于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所分析的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是对习作教学相关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修改问题的重视,以改促写,提升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从修改的角度为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供更多参照。

韩世兰[6](2020)在《对外汉语高级文化教材编写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教材是留学生学习文化的重要依据,文化教材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教材不能一刀切,其编写应分层次分阶段,高级学生的文化教学应以隐性的思想观念文化为主,以显性文化的学习为辅。本文以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文化教材为研究内容,对三套典型的高级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展开考察,对比分析其在呈现思想观念方面的特点、呈现方式及练习,发现其设置的优缺点,为后文编写奠定基础。鉴于现在高级文化教材在思想观念呈现方面缺乏及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展开编写探索。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发现其缺乏思想观念,有的重复缺乏科学性且不成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以思想观念为纲,以具体文化项目为目对高级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展开编写探索,以及编写理念的具体说明。教材的具体编写设计以四大主要的中国文化精神,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自强不息为脉络。教材共16篇课文,在其精神之下设置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观念,如天人合一下的整体和谐联系观、阴阳观念与五行观念;在呈现方式上力求活泼生动,情景式与故事式结合;练习以文化为主辅之以语言练习;语言点和词汇的编排适当控制难度。希望本文编写探索的对外汉语高级文化教材可以为今后文化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胡珈铭[7](2020)在《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文中认为标点符号的教学应得到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一致重视.但大量实践表明,留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练习还是在考试写作过程中都会出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362位留学生的532篇书面材料进行有关汉语标点符号偏误的分析,以标点符号偏误的种类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向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和汉语教师发放问卷,围绕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时常见的偏误主要划分为形体、行款格式、功能这三类.造成留学生偏误的原因主要分为三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缺乏语言对比的自觉性.缺乏语法知识,以及受网络标点符号使用的影响;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国别化教学意识,标点符号的讲解在教学环节中所占比例小,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及板书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最后.部分教材使用标点的不规范.标点符号教学缺乏相应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也是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应将标点符号列入评估体系,按国别建立偏误语料库,将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加入教材编写环节中,出版适合留学生的标点符号普及性趣味读物.针对授课环节.教师要加强语言对比意识重视语言差异,按照难度和习得顺序教授。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对标点符号的处理应体现国别差异,训练时使用方格进行标点符号书写,将学习标点符号功能与朗诵紧密结合等.

丁艳[8](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认为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金瑞[9](2019)在《《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大字典》是在现代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编写出来的一部新型字典,从1975年计划编写到1990年八卷本全部出齐,用时15年。第一版出版後,从1999年开始正式修订,到2010年第二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与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又用时10年,卷轶浩繁,体量巨大,堪称我国语文辞书编纂的标志性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辞书编纂的学术水准和文化软实力。本文以《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为研究对象,结合前贤时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词典学、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对《大字典》水部字整部字从收字、注音、释义、书证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大角度入手,一是从辞书编纂和词典学角度入手,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必要的时候还有《辞源》《近代汉语词典》)大型语文辞书整部字进行综合比较,试图较为先行地发现两部辞书在收字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而探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和修订方面的相关问题。二是以《大字典》本身为语言文字材料,梳理了所有水部字,从词汇学角度对其中存在的典型的语义类聚范畴进行个案描写。本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汉语大字典》的研究情况。关於这两版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专着,专着以《汉语大字典》疑难字的考释方面居多;二是论文,又可以分为字典编排、本体研究及非纯语言文字角度等三个方面。其中本体研究是核心内容和主体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声训注音商榷,字头、字形的收录和古文字字形商补,释义的指瑕和训释方式的研究,书证的辨误,字际关系的考证,疑难字的考释,《异体字表》研究,综合性训诂等。第二部分全面比较了两版《汉语大字典》。通过比较,可知第二版《大字典》较第一版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完善。首先是收字有所增加。就整部字典而言,由原来的54678个字头增加到60370个。具体到水部字,增加了 59个类推简化字字头和133个新收字。其次是字形处理得更规范统一。释义方面,第二版秉着词义具有概括性、历史性、社会性、准确性等要求对词义进行了完善。有的增加义项,包括增加新按语和增加条目互见;还有对专名义项进行及时更新,包括行政区划的名称更新和科学名词的定义的更新等;还有吸收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後对旧有义项进行重新编辑等;当然也删减了某些不恰当的义项。例证方面,针对第一版存在的书证欠妥、书证有误、引文失误、引书格式不统一等疏漏,新版主要对其中的硬伤、明显存在的疏误问题进行了修订,同时也删掉了一些不准确不恰当的书证,更方便读者理解。第三部分全面比较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所收水部字。《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水(氵)”部字共收录字头2148个(包含简化字、类推简化字),《汉语大词典》“水(氵)”部字共有字头904个(第五卷并第六卷续)。我们从收字、音项、义项、书证各方面对二典进行了全面对比,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大量的不一致性,包括音项设置不同、义项设置不同、义项分合不同、方言标注不同、字际关系的沟通不同、相同义项归在不同的音项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体例要求不同之外,有的是因为编者的疏漏,有的是因为对书证及古注的文本理解不同,还有的则是无法避免的学术分歧和尚不能搞清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水部字进行范畴分类辨析。这些水部字基本上都显示出与“水”有关的词义属性。其中又可以按具体的词义分为表示江河湖海或地名专称的名词;表示水流的通称或水流的停聚处的名词;表示与水相连的陆地或水边的相关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的某种液体的名词;表示与天气有关的气象或气候的名词;表示与水相关的动作(主要是他动,与水自流状态相区别)的动词;表示描摹水的形状和态貌的形容词;表示模拟与水相关的声音的拟声词以及其他等等。这每一类大的范畴中又可再细分出许多子范畴的小类。对这些范畴内的单字进行辨析不仅有助於我们对水部字的整体范畴有宏观上的认识,还能帮助我们厘清水部字内部的单字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反过来也将对《汉语大字典》收字、释义、义项编排逻辑、字际关系沟通等方面起到补充和指导作用。

韩知慧[10](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使用“的确”与“实在”的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语料库分析了“的确”和“实在”的汉语本体特征和留学生使用它们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并针对偏误情况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首先,本文对“的确”和“实在”进行了语义和句法方面的辨析。在语义方面,我们认为“的确”主要表示确认义和对客观事实的肯定,“实在”主要表示对程度高的强调。在句法方面,总结了“的确”和“实在”与动词、形容词搭配特点,与助词“着、了、过”,时间副词“在、正在”,“是……的”的共现情况以及它们的句法位置等特征。其次,以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的确”和“实在”的偏误语料为依据,整理分析留学生使用它们的偏误情况。我们发现,“实在”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的确”,偏误率也比较高。“的确”的偏误类型有遗漏、误加、误代三种,其中误代偏误类型最多;“实在”的偏误类型有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四种,其中误代偏误类型最多。在误代偏误类型中,留学生用“实在”误代“的确”的数量比较多。另外,它们往往和有相同语素,读音类似的词语误代使用。然后,根据中介语理论,探讨留学生使用“的确”和“实在”产生偏误的影响因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一些教材和教师教学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影响。最后,针对留学生使用“的确”和“实在”出现的偏误情况,主要从教师和教材编写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望为教学这两个词有所帮助。

二、英语比较等级用法正误例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比较等级用法正误例析(论文提纲范文)

(2)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习得考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一、绪论
    (一)选题起源
    (二)研究综述
        1.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研究
        2.汉语变化类词语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语料库统计和人工筛查相结合的方法
        2.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意义
        1.拓展变化类易混淆词的研究范围
        2.探明变化类易混淆词群的混淆规律和原因
        3.为变化类词语教学和对教材词典的编纂提供针对性建议
二、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的选取、诊断和确定
    (一)语料来源
        1.汉语中介语语料来源
        2.目标词语料的处理
    (二)变化类词语的选取和诊断
        1.变化类目标词的选取
        2.变化类目标词语料的诊断
    (三)变化类词语的确定
三、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特征和分布特征
    (一)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等级分布
    (二)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数量分布
    (三)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方向
    (四)变化类易混淆词的词际关系
    (五)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群的分布特征
四、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的混淆原因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类易混淆词混淆原因
        1.变化类词语的母语混淆原因
        2.变化类词语的非母语混淆原因
    (二)针对变化类词语混淆原因的教学建议
        1.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建议
        2.关于教材和词典编纂方面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级水平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研究 ——以外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标点符号的本体研究
        1.3.2 关于标点符号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标点符号用法》发展概况
    2.1 《标点符号用法》的颁行
    2.2 《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
    2.3 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出台
    2.4 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实施
第三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3.1 偏误语料来源
    3.2 语料数据统计
        3.2.1 标点符号使用数量统计
        3.2.2 标点符号偏误数量统计
        3.2.3 标点符号偏误类型统计
    3.3 点号偏误情况分析
        3.3.1 误代
        3.3.2 误加
        3.3.3 遗漏
        3.3.4 错位
        3.3.5 写错
    3.4 标号偏误情况分析
        3.4.1 误代
        3.4.2 误加
        3.4.3 写错
第四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学习与教学现状分析
    4.1 留学生标点符号学习态度调查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目的
        4.1.3 问卷分析
    4.2 留学生标点符号学习情况测试
        4.2.1 测试卷的设计
        4.2.2 测试数据分析
    4.3 留学生标点符号学习情况访谈
    4.4 汉语教师标点符号教学访谈
        4.4.1 教学态度访谈分析
        4.4.2 教学情况访谈分析
第五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原因分析
    5.1 教学因素
        5.1.1 轻视标点符号教学
        5.1.2 缺乏系统教学课程
        5.1.3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5.2 教师因素
        5.2.1 不够重视标点符号
        5.2.2 课堂使用不够规范
        5.2.3 课后纠正不够及时
    5.3 学生因素
        5.3.1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5.3.2 目的语知识的泛化
        5.3.3 汉语基础不够扎实
    5.4 教材因素
        5.4.1 缺乏标点符号内容
        5.4.2 设计安排不够合理
        5.4.3 相应操练严重缺乏
    5.5 环境因素
        5.5.1 网络环境的负影响
        5.5.2 交际环境的负影响
第六章 对外汉语标点符号教学的建议与设想
    6.1 对教学的建议
        6.1.1 把标点符号纳入对外汉语教学体系
        6.1.2 建立全面的标点符号学习考查体系
        6.1.3 按照标点符号习得的顺序安排教学
    6.2 对教师的建议
        6.2.1 规范标点符号的书写和使用
        6.2.2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6.3 对学生的建议
        6.3.1 提高学习标点符号的积极性
        6.3.2 加强母语与汉语标点的对比
    6.4 对教材的建议
        6.4.1 加入汉语标点符号的内容
        6.4.2 设计多样的标点符号练习
    6.5 建立标点符号偏误语料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5)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
        (二)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习作教学效率
        (三)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
        二、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习作
        (二)习作修改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写作修改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文章修改的研究
        (一)古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二)近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三)当代关于作文修改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节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目标与习作修改目标
        (一)习作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习作修改目标要求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习作编排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一)习作板块编排情况传递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二)习作板块与其他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需要重视习作修改
        三、习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一)习作教学有利于积累和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二)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习作教学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一、习作内容与习作技能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巩固和运用学到的字词句
        (二)合理规范运用标点符号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四)逐步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
        二、习作过程与习作方法方面注意提高学生习作技巧和求新意识
        (一)掌握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习作品质与习作态度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生活态度
        (一)提高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三节 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一、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增加语言词汇量
        (二)增强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性
        (三)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二、习作修改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一)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习作修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真善美品质
        (一)有利于鼓励学生真实具体地描写生活
        (二)有利于内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有利于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
第三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
        (一)习作字数不足
        (二)字词使用欠规范
        (三)语句欠通顺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五)段落结构混乱
        二、学生习作形式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一)习作兴趣较低
        (二)习作过程较粗心
        (三)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表达能力较弱
        (五)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
        (一)习作题目欠恰当
        (二)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
        (三)语言平铺直叙
        (四)开头结尾平淡
        二、学生习作内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
        (二)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
        (三)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
    第三节 教师课后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
        (一)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
        (二)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
        (三)习作批改耗时长
        (四)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师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一)日常教学任务较重
        (二)批改标准欠具体
        (三)习作批改形式化
    第四节 教师课堂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
        (一)习作讲评指导欠具体
        (二)习作讲评时间短
        (三)忽视习作修改评价
        二、教师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课时有限
        (二)淡化作后讲评
第四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改进方法建议
    第一节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保持完善亮点
        一、教师保持习作批改亮点
        (一)批改方式多样化
        (二)尊重学生文本,多就少改
        (三)批注设疑,启发修改
        (四)准确把握,针对性批改
        二、教师保持习作讲评亮点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讲评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 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促进习作修改有效迁移
        一、加强词汇教学,规范习作字词修改
        (一)夯实词汇基础,合理运用字词
        (二)语言规范训练,纠正表达
        二、加强语感训练,促进习作语句修改
        (一)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感
        (二)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三)从个性表达中生成语感
        (四)从读写结合中表现语感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髙习作修改质量
        (一)培养观察习惯,生动具体修改
        (二)培养写字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培养阅读习惯,激发修改灵感
        (四)培养书面表达习惯,规范语言文字应用
        四、阅读与习作修改相结合,以读促改
        (一)精彩开头,结尾有力
        (二)刻画细节,形象立体
        (三)锤炼语言,优美出彩
        (四)掌握顺序,条理清晰
        (五)对比修改,感受详略
    第三节 教师加强指导性修改,完善评改过程
        一、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修改
        (一)善于发现亮点,感受习作乐趣
        (二)培养读者意识,促进修改动力
        (三)创造发表机会,激发修改热情
        (四)借用信息技术,丰富修改形式
        二、合理规划批改时间,增强评改时效性
        (一)明确习作教学要求,分散批改
        (二)细化习作修改目标,分层修改
        三、优化习作讲评,有效指导修改
        (一)优化讲评时间,创新讲评方式
        (二)立足学生文本,及时记录总结
        四、重视修改评价,加强有效反馈
        (一)强化习作修改行为,经常反馈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言语,及时反馈
    第四节 学生积极主动修改,完善作文
        一、加强积累,奠定修改基础
        (一)积累语言和素材
        (二)积累语法和修辞知识
        二、敢于表达,激活修改意识
        (一)课堂勇于发言,乐于表达
        (二)积极参加活动,及时表达
        三、总结修改心得,提高习作水平
        (一)明晰修改目标,自主修改评价
        (二)总结修改问题,积累修改经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探究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的常见问题
        二、分析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原因
        三、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本研究的特色
        二、本研究的适用性
        三、本研究对统编本教科书的教学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对外汉语高级文化教材编写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 研究综述
2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留学生文化教材的考察
    2.1 文化内容的考察分析
    2.2 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分析
    2.3 课后练习的统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留学生文化教材的编写理念
    3.1 以思想观念为纲
    3.2 立足于主流文化
    3.3 增强文化体验
    3.4 适时联系中外文化
4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留学生文化教材的具体编写设计
    4.1 教材的编写设计说明
    4.2 教材的思想观念与篇目设计
    4.3 教材生词及语法注释设计
    4.4 教材的练习设计
5 结语
附录:《走近中华文化》样课展示
参考文献
致谢

(7)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标点符号本体的研究
        1.2.2 标点符号在国内中小学教学活动及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研究
        1.2.3 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1.3 理论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2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习得情况
    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3.1 标点使用情况分析
        2.3.2 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第3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存在的偏误类型
    3.1 形体偏误
        3.1.1 句号
        3.1.2 逗号
        3.1.3 顿号
        3.1.4 问号
        3.1.5 感叹号
        3.1.6 冒号
        3.1.7 引号
        3.1.8 省略号
    3.2 行款格式偏误
        3.2.1 标点符号写在方格稿纸的竖线中间
        3.2.2 中英文标点符号同时使用
        3.2.3 行末标点标于下一行顶格
        3.2.4 汉字和标点符号共用一格
        3.2.5 点号书写位置不正确
        3.2.6 在标点符号后面空一个单元格
        3.2.7 省略号占格错误或未居中央书写
        3.2.8 冒号与引号连用时分别占一格
        3.2.9 在句末点号后方增添表情符号
        3.2.10 全文缺少标点符号
    3.3 功能使用偏误
        3.3.1 句号
        3.3.2 逗号
        3.3.3 顿号
        3.3.4 问号
        3.3.5 叹号
        3.3.6 冒号
        3.3.7 引号
        3.3.8 省略号
    3.4 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情况
        3.4.1 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范围有限
        3.4.2 汉语标点符号形体偏误各不相同
        3.4.3 汉语标点符号行款格式偏误具有共性
        3.4.4 学习者的偏误具有个性化特点
        3.4.5 三类偏误发生概率存在差异
    小结
第4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原因分析
    4.1 学生因素
        4.1.1 缺乏语言对比的自觉性
        4.1.2 缺乏语法知识
        4.1.3 受网络标点符号使用的影响
    4.2 教师因素
        4.2.1 标点符号教学所占比例小
        4.2.2 多媒体课件的错误示范
        4.2.3 教师缺乏国别化教学意识
    4.3 教材因素
        4.3.1 教材使用标点不规范
        4.3.2 缺乏相应教学大纲指导作用
第5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教学建议
    5.1 针对教学大纲制定者和书籍出版者的建议
        5.1.1 将标点符号列入评估体系
        5.1.2 按国别建立偏误语料库
        5.1.3 教材编写中加入标点符号教学内容
        5.1.4 出版适合留学生的标点符号普及性趣味读物
    5.2 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
        5.2.1 加强语言对比意识重视语言差异
        5.2.2 按照难度和习得顺序教授
    5.3 针对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5.3.1 使用方格进行标点符号书写训练
        5.3.2 增加标点符号讲解的趣味性
        5.3.3 将学习标点符号功能与朗诵紧密结合
        5.3.4 教学设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8)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一、选题缘由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性及难点
第一章 近三十年来《汉语大字典》研究回顾
    第一节 关於第一版《汉语大字典》
    第二节 关於第二版《汉语大字典》
    小结
第二章 《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一二版不同
    第一节 字头变化
        一 增加字头
        二 删除的字头
        三 次序调整
    第二节 注音变化
        一 删减多余反切
        二 纠正声调疏误
        三 标注新义今读
        四 重置音项
        五 补全读音
        六 待商榷问题
    第三节 释义变化
        一 增加新内容
        二 删减义项
        三 分设义项
        四 更新义项
        五 调整义项顺序
        六 沟通字际关系
        七 音项和义项相配合
        八 改动较大
        九 待商榷问题
    第四节 书证变化
        一 规范书证
        二 增加书证
        三 删减书证
        四 调整书证顺序
        五 义项和书证相搭配
        六 待商榷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水部字比较研究
    第一节 音项设置不同
        一 《大字典》比《大词典》多音项
        二 《大词典》比《大字典》多音项
    第二节 义项设置不同
    第三节 义项分合不同
    第四节 同一个义项归在不同音项下
    第五节 差异巨大
    小结——兼谈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几个问题
        一 要注意收字完备
        二 要注意书证准确问题
        三 要注意利用方言材料
        四 要注意吸收近代汉语研究成果
第四章 《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代表性范畴类聚研究
    第一节 动词类代表性范畴词义比较研究
        一 “洗涤”类
        二 “涉渡”类
        三 “浇灌”类
        四 “淘滤”类
        五 “沉没”类
        六 “漂浮”类
        七 “泼洒”类
    第二节 名词类代表性范畴词义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个案研究
        个案一 汉语“浇灌”义词汇类聚辨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
        个案二 动词“注”的灌注义发展及其成因
        个案三 “潮”义大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字典》《大词典》方言标注不同
附录二 《大字典》《大词典》字际关系沟通不同
附录三 《大字典》水部字代表性词义范畴类聚
致谢

(10)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使用“的确”与“实在”的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
    0.2 选题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相关本体研究
        0.3.2 相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的确”和“实在”的辨析
    1.1 “的确”和“实在”的语义分析
        1.1.1 “的确”的语义分析
        1.1.2 “实在”的语义分析
        1.1.3 小结
    1.2 “的确”和“实在”的句法分析
        1.2.1 “的确”和“实在”的句法搭配
        1.2.2 “的确”和“实在”的句法位置
        1.2.3 小结
第二章 “的确”和“实在”的偏误类型
    2.1 “的确”和“实在”的偏误统计说明
    2.2 “的确”的偏误类型
        2.2.1 遗漏
        2.2.2 误加
        2.2.3 误代
    2.3 “实在”的偏误类型
        2.3.1 遗漏
        2.3.2 误加
        2.3.3 误代
        2.3.4 错序
    2.4 “的确”和“实在”的偏误类型分析
第三章 “的确”和“实在”的偏误原因
    3.1 母语负迁移
    3.2 目的语的负迁移
    3.3 一些对外汉语教材的影响
    3.4 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影响
第四章 对“的确”和“实在”的教学建议
    4.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4.1.1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教学
        4.1.2 创设语境
        4.1.3 根据偏误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2 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4.2.1 生词注释更加科学化
        4.2.2 课文内容与练习结合更加规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英语比较等级用法正误例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英、韩母语汉语学习者的程度补语习得研究[D]. 张若晗.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泰国汉语学习者变化类易混淆词习得考察研究[D]. 郭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针对《我的汉语教室》的对日汉字练习册设计[D]. 普茜雅. 上海大学, 2021
  • [4]高级水平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研究 ——以外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D]. 何亚龙. 河北大学, 2021
  • [5]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D]. 何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对外汉语高级文化教材编写探索[D]. 韩世兰. 暨南大学, 2020(04)
  • [7]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D]. 胡珈铭. 南昌大学, 2020(01)
  • [8]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9]《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D]. 金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3)
  • [10]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使用“的确”与“实在”的偏误研究[D]. 韩知慧.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英语比较等级的正确与错误使用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