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车机室除尘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济川[1](2019)在《运煤系统清洁转运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煤尘污染主要发生在燃煤转运点处,传统转运设备及除尘技术无法有效控制。文章旨在研究当前几种新型清洁转运技术,以从根本上控制煤尘污染、满足环保标准要求。[方法]在总结污染源及当前技术缺陷的基础上,针对干雾抑尘、IFT(3-DEM)、无动力除尘导料槽等清洁转运新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实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结果]研究表明:清洁转运新技术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能有效控制燃煤转运过程中煤尘污染,实际效果满足环保标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清洁转运新技术能解决煤尘污染面临的环保问题,推荐在项目中应用。
章艳[2](2019)在《黄骅港煤码头卸储煤系统及干雾抑尘装置调研报告》文中认为文章以2017年作者调研行程为主线,对神华黄骅港煤码头卸煤储煤设施、秦皇岛煤码头卸煤设施及秦皇岛思泰意达公司进行简要描述,着重介绍了翻车机系统采用干雾抑尘装置的设备配置及使用效果等。
吕建明,孙冰冰,纪巍[3](2017)在《翻车机室干雾抑尘,改善作业环境》文中研究表明翻车机是钢铁公司炼铁原料的火车卸料设备,钢铁公司炼铁工艺所需物料多半采用火车运输方式运送至现场,翻车机作为一种机械设备,主要负责将运输至现场的火车整体翻转卸料至烧结所需矿仓内,直供烧结及炼铁使用,是钢铁企业的必要装置,使用频率极高。
刘润雨[4](2016)在《某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高达60%-70%。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煤炭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充当第一能源的角色。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煤化工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等项目,接踵而至。煤制天然气与其他煤化工技术相比,具有流程短、能效高、技术相对成熟、投资成本低、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然而有关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识别煤制天然气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防护方法及设施情况进行调研,提出防控对策,为保护煤化工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某煤制天然气企业,对其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生产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详细了解项目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正常生产状况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有害化学物等)及采光照明按照采样规范和检测标准方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生产工艺及现场调研,煤制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煤尘、矽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氨)、物理因素(噪声)等。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企业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尘防毒、防噪、防工频电场、防高温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但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3.有毒有害化学物:共检测20种,其中净化系统变换工段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浓度(19.1~35.6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30mg/m3)的18.7%;动力系统炉内加药间氨短时间接触浓度(25.7~34.2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30mg/m3)的14.3%,其他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化学物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粉尘:100个工作地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有20%的检测点超限,超限点主要分布在输煤系统(输煤皮带头尾、卸煤、碎煤)和动力系统(灰库放灰和渣仓放渣);检测63个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有27%的岗位超限,超限岗位以输煤系统(工程车司机、皮带保洁工和皮带巡检工)和动力系统(炉保洁工)为主。5.噪声:对249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进行了定点检测,17.3%检测点噪声强度超限,输煤系统超限率最高。检测82个岗位的个体噪声剂量强度,有36.6%岗位超限,超限点主要分布在输煤系统(55.0%的皮带巡检工和70.0%的皮带保洁工)、动力系统(33.3%的保洁工)和空分系统(100.0%的巡检工),其他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不超限。研究结论1.煤制天然气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一氧化碳、氨、噪声等。2.本项目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输煤系统的煤尘、噪声;动力系统的矽尘、氨、噪声;空分系统的噪声;净化系统的一氧化碳。3.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议完善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和运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吴将有,李刚[5](2016)在《某选煤厂翻车机干雾抑尘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针对某选煤厂翻车机作业特点,在分析翻车机产尘机理的基础上,结合除尘效率、除尘能耗和除尘系统运行的具体要求,对翻车机干雾抑尘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电气控制方案。实践效果表明:采用超声干雾抑尘技术方案治理该选煤厂翻车机作业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合理可行。
刘彦辉,龙仕军[6](2016)在《大型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电厂煤尘产生机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为输煤系统煤尘治理选用合适的除尘器组合。并结合湖北某大型火力发电厂实例,阐述大型火力发电厂输煤除尘系统设计。
杨征[7](2015)在《首秦炼铁厂布袋除尘系统优化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脉冲喷吹式布袋除尘器是目前常见的除尘器形式之一,不少布袋除尘设备在长期运行后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除尘效率降低的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部分除尘器存在外排不达标的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在最大限度节省资金、不改动风机的前提下,对除尘器进行改造,提高除尘效率,治理外排,使其符合国家标准的合理、快捷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首秦炼铁厂供料作业区的布袋除尘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目前的运行状态提出了该除尘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缺陷,如进风方式不合理、灰斗容量偏小、花板孔之间的间距过小、除尘管道安装不合理以及密封不严等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目前的形势和环保要求,对亟需进行改造的关键部位进行了优化改造。根据工期、资金等因素提出了供料布袋除尘系统的改造原则,列举了三种主要的改造方案,通过对比确定了其中最优的改造方案,即风机不变,增加除尘器本体高度,布袋延长1.5m,改变进风方式,系统管道重新做风量平衡,对密封点进行改造,以及其他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供料布袋除尘系统改造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其中设备施工改造的主要过程,关键环节要点、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描述。
杨福进[8](2015)在《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燃煤输运系统的除尘设计对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设计良好的除尘系统为目标,总结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各环节的设计特点,并结合翻车机、煤仓间和碎煤机室的除尘特点,总结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李言言[9](2015)在《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通风除尘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翻车机系统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散装物料卸料系统,它用于火车装载的散状物料的自动翻卸。随着这些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工程行业的重视。但是,翻车机系统在翻卸散装物料的过程中,由于落差较大,翻车机体积庞大,煤排开的大量空气携带粉尘到处飞扬,造成翻车机室空气严重污染,影响工人健康。通风除尘是做好粉尘防治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扬尘空间设置局部集气罩,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控制有害物是工业通风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研究集气罩罩口气流分布的规律对于有效捕集粉尘十分重要。了解罩口吸气口和吹气口的气流的运动规律是合理设计集气罩及通风系统的基本依据。本论文以C型单车翻车机的卸料过程为依据,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对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做了适应的假设和简化。针对料斗两种不同结构分别对翻车机卸料过程造成的扬尘使用ANSYS14.5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其中湍流模型选择RNGk-e模型,两相流模型选择是欧拉-拉格朗日离散项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选择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受煤坑内的流场特性,确定料斗为对称结构更好,且料斗底部扬尘速度约为1.54.5m/s。根据翻车机卸料的间歇性特点对卸料过程分为两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模拟双侧吸式和吹吸式两种除尘方案。通过分析受煤坑和料斗内的流场特性随集气罩的布置位置和罩口风速变化,确定最佳位置和风速。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对粉尘控制效果和所需风量,得知吹风罩在抽风罩分别安装在两侧且吹风罩在下面的结构最优,最佳的吹吸气风速为吹气气流风速为4m/s,吸气气流风速为5m/s。在该情况下,实现对粉尘完成控制时所需要的风量最小,且其系统较简单,初投资也小。依据相似原则对受煤坑进行1:16缩小,对单侧吸式、双侧吸式和吹吸式三种除尘方案进行试验,测定在相同的风量下逸出的粉尘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吹气风速小于吸气风速时,吹风口气流可以将粉尘稀释并扩大了吸风口粉尘捕集范围。在所需风量相同时,双侧吸式和吹吸式的除尘方案比单侧吸式除尘效果好,双侧吸式和吹吸式两种除尘方案的粉尘浓度比较接近,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李超,康慧,张江霖,龙辉,白永凤[10](2014)在《运煤系统粉尘防治技术探讨》文中认为燃煤电站运煤系统的粉尘污染对电厂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运煤系统工作过程处于不完全封闭的运动场所,燃煤在输送过程中极易飞扬,造成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超标,是产生矽肺病的主要原因,同时,煤粉沉降在设备或地面上会自燃,造成火灾事故,是火电厂安全隐患之一。运煤系统的粉尘污染是目前燃煤电站设计、运行中的老大难问题。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的除尘措施无法有效控制运煤系统的粉尘污染,因此,应转变思路,结合新型技术,对运煤系统进行综合粉尘防治设计,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本文将介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燃煤电站运煤系统粉尘防治综合研究》的成果要点。
二、翻车机室除尘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翻车机室除尘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运煤系统清洁转运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运煤系统污染源及常规除尘技术分析 |
1.1 设计规范要求 |
1.2 运煤系统污染源分析 |
1.3 常规除尘技术分析 |
1.3.1 常用除尘设备 |
1.3.2 当前除尘技术局限 |
2 微米级喷干雾技术 |
2.1 技术研究 |
2.2 应用与结论 |
3 转运站清洁输送新技术 |
3.1 技术研究 |
3.1.1 IFT技术 |
3.1.2 无动力除尘导料槽 |
3.2 应用与结论 |
4 新技术辅助措施 |
5 技术经济性分析 |
6 结论 |
(2)黄骅港煤码头卸储煤系统及干雾抑尘装置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神华黄骅港煤码头 |
1.1 简介 |
1.2 翻车机系统及其干雾抑尘装置 |
1.3 筒仓系统 |
2 秦皇岛煤码头 |
3 秦皇岛思泰意达公司 |
(3)翻车机室干雾抑尘,改善作业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岗位现状 |
2 抑尘方式确定 |
3 干雾抑尘系统的介绍 |
4 除尘改善 |
5 结论 |
(4)某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2.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
1.2.2 检查表法 |
1.2.3 检验检测法 |
1.3 调查的主要内容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煤制气工程分析 |
2.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1.2 劳动定员 |
2.1.3 主要生产工艺 |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2.2.1 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
2.2.2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2.2.3 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
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2.3.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
2.3.2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浓度检测结果 |
2.3.3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
2.3.4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高温、照度、紫外辐射强度检测结果 |
2.4 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结果 |
2.4.1 防尘措施调查结果 |
2.4.2 防毒措施调查结果 |
2.4.3 防噪减振措施调查结果 |
2.4.4 防暑降温措施调查结果 |
2.4.5 防寒措施调查结果 |
2.4.6 工频电场的防护措施调查结果 |
2.4.7 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调查结果 |
2.4.8 应急救援设施调查结果 |
2.5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结果 |
2.5.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
2.5.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
2.5.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
2.5.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
2.5.5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
2.5.6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
2.5.7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
2.5.8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
2.5.9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
2.5.10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
3 讨论 |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讨论 |
3.2.1 防尘措施 |
3.2.2 防毒措施 |
3.2.3 防噪措施 |
3.2.4 防暑降温措施 |
3.2.5 防寒措施 |
3.2.6 工频电场防护措施 |
3.2.7 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
3.2.8 应急救援措施 |
3.2.9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
3.2.10 职业健康监护措施 |
3.3 结论和建议 |
3.4 本研究的特色 |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读及答辩情况表 |
附录 |
(5)某选煤厂翻车机干雾抑尘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翻车机产尘机理 |
2 翻车机抑尘系统设计 |
2.1 抑尘技术方案 |
2.2 抑尘系统具体设计 |
2.2.1 压气配置 |
2.2.2 水配置 |
3 抑尘系统电气控制 |
3.1 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
3.2 电气控制方案 |
4 结论 |
(6)大型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电厂煤尘产生机理 |
2输煤系统粉尘排放标准 |
3除尘器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
4工程设计实例 |
4.1 输煤系统除尘设计 |
4.2煤仓层、筒仓通风除尘 |
4.3 转运站、碎煤机室及翻车机室落料点通风除尘 |
4.4 输煤系统喷水雾抑尘 |
4.5 锅炉房及煤仓间负压清扫 |
5结论 |
(7)首秦炼铁厂布袋除尘系统优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布袋除尘系统概述 |
1.1.1 布袋除尘器简介 |
1.1.2 布袋除尘器之工作原理 |
1.1.3 布袋除尘器的结构型式 |
1.2 布袋除尘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2.1 外国布袋除尘器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布袋除尘器的发展 |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3.1 选题背景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现场布袋除尘器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2.1 布袋除尘器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参数 |
2.1.1 设备结构 |
2.1.2 设备参数 |
2.2 布袋除尘器的应用现状 |
2.2.1 设备本体缺陷 |
2.2.2 除尘器箱体花板开孔间距 |
2.2.3 除尘管道系统缺陷 |
2.2.4 密封问题 |
2.2.5 现场使用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布袋除尘器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
3.1 数值模拟技术简介 |
3.2 布袋除尘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1 数学模型的描述 |
3.2.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3.3.1 仿真模型 |
3.3.2 网格划分 |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4.1 除尘器内部流场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3.4.2 除尘器吸风罩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供料布袋除尘器改造方案及对比 |
4.1 供料布袋除尘器改造的原则 |
4.2 供料布袋除尘器改造的方案 |
4.2.1 供料布袋除尘系统改造方案A |
4.2.2 供料布袋除尘系统改造方案B |
4.2.3 供料布袋除尘系统改造方案C |
4.3 供料除尘器改造的方案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除尘系统改造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 |
5.1 除尘器改造的技术要求 |
5.1.1 对布袋除尘器装置的总体要求 |
5.1.2 对布袋除尘器本体的技术要求 |
5.1.3 清灰系统的技术要求 |
5.1.4 排灰系统的技术要求 |
5.1.5 其他系统的技术要求 |
5.2 除尘器的改造施工 |
5.2.1 除尘器本体部分改造施工 |
5.2.2 除尘系统管道部分改造施工 |
5.3 除尘器改造的关键点和质量控制 |
5.3.1 压缩空气过滤系统 |
5.3.2 喷吹气包系统 |
5.3.3 喷吹管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除尘系统设计原则及内容 |
1. 1粉尘特点 |
1. 2除尘系统设计标准及方式选择 |
2翻车机房除尘系统设计 |
2. 1翻车机房湿式除尘系统 |
2. 2翻车机房干式除尘系统 |
2. 3翻车机房除尘系统设计案例 |
3煤仓间除尘系统设计 |
3. 1煤仓间除尘特点 |
3. 2煤仓间除尘系统设计案例 |
4碎煤机室除尘系统设计 |
4. 1碎煤机室除尘特点 |
4. 2碎煤机室除尘系统设计案例 |
5结束语 |
(9)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通风除尘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除尘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翻车机系统概述 |
1.4 翻车机通风除尘系统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2 通风除尘理论及数值模型建立 |
2.1 吹吸.气流运动规律 |
2.2 集气罩的设计原理 |
2.3 集气罩风量计算 |
2.4 物理模型的建立 |
2.5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3 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的扬尘特性 |
3.1 产尘机理分析 |
3.2 通风除尘效果对风速的要求 |
3.3 物理模型 |
3.4 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扬尘的模拟 |
3.5 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通风除尘方案的数值模拟 |
4.1 确定除尘方案存在的难度 |
4.2 粉尘运动模拟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4.4 除尘方案的拟定 |
4.5 双侧吸式模拟试验 |
4.6 吹吸式模拟试验 |
4.7 除尘方案比较及确定 |
4.8 本章小结 |
5 除尘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
5.1 相似理论基础 |
5.2 模型实验方案 |
5.3 试验方法 |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翻车机室除尘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煤系统清洁转运新技术研究[J]. 李济川. 南方能源建设, 2019(02)
- [2]黄骅港煤码头卸储煤系统及干雾抑尘装置调研报告[J]. 章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06)
- [3]翻车机室干雾抑尘,改善作业环境[J]. 吕建明,孙冰冰,纪巍.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4)
- [4]某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D]. 刘润雨. 山东大学, 2016(03)
- [5]某选煤厂翻车机干雾抑尘系统设计[J]. 吴将有,李刚. 现代矿业, 2016(06)
- [6]大型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设计[J]. 刘彦辉,龙仕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01)
- [7]首秦炼铁厂布袋除尘系统优化改造研究[D]. 杨征. 燕山大学, 2015(07)
- [8]火力发电厂除尘系统设计[J]. 杨福进. 华电技术, 2015(08)
- [9]翻车机卸料作业过程通风除尘系统研究[D]. 李言言.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2)
- [10]运煤系统粉尘防治技术探讨[A]. 李超,康慧,张江霖,龙辉,白永凤.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