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

一、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姚尧[1](2021)在《多因素影响下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深部岩体工程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地下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深埋岩体工程赋存于典型的“三高一时一扰动”复杂力学环境中,其围岩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具有显着的流变特征,表现为围岩变形在施作初期支护一段时间后才趋于稳定。因此,研究支护条件下深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及其支护参数优化对确保深埋岩体工程安全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预应力锚杆支护后的深埋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预应力锚杆受力特征和围岩变形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锚杆受力来研究深埋洞室锚固围岩变形规律的反演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下的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而优化了洞室开挖及支护方案。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预应力锚杆的受力特征及其中性点的位置。深埋洞室开挖并完成初期支护后,锚杆与围岩产生协调变形。基于杆岩耦合原理和锚杆中性点理论,建立预应力全长锚固锚杆和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支护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的受力特征。根据杆体静力平衡条件,确定杆体表面剪应力为零的中性点位置和该处的最大轴力值。(2)探讨了锚杆支护条件下洞室围岩的变形规律。建立锚固围岩力学计算模型,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中性点理论,考虑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效应,分析了初期支护条件下洞室围岩弹塑性区的应力分布规律,构建了杆体中性点处的最大轴力与围岩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关系式。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锚杆最大轴力值来反演分析围岩的变形范围。(3)分析了锚杆支护条件下深埋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埋洞室锚固围岩变形是受开挖扰动、地质强度指标、锚杆预应力及孔隙水压力等主要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基于杆体最大轴力与围岩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关系,推导出多因素影响下围岩变形范围和洞壁位移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洞室围岩塑性区及破裂区半径随开挖扰动和孔隙水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地质强度指标和锚杆预应力的增加而减小。(4)建立了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考虑深埋锚固围岩的变形特点,在总结分析地下工程常用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取饱水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渗水量、岩体风化程度、开挖扰动、锚杆轴力、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作为评价因素,构建了深埋锚固围岩稳定性模糊评价模型,实现对深埋洞室施工阶段围岩稳定性的适时动态分析。(5)提出了深埋洞室开挖预留量及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方案。以秦岭某在建深埋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在对该隧洞锚固围岩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上述理论计算了初期支护条件下锚杆中性点位置、隧洞围岩变形范围及洞壁位移量,进而确定了该隧洞合理的开挖预留变形量及其锚杆支护参数。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的工程适用性。研究成果对深埋洞室变形控制及安全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王法军,崔亚军,袁颜彪,梁广山,贺鹏[2](2020)在《隧道工程裂隙围岩结构稳定可靠性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在裂隙岩体隧道工程修建领域,大体量塌方、渐进式围岩失稳、巨石垮落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虽然近几年针对隧道工程的勘察手段、理论模型、数值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等很多,但围岩稳定可靠性作为隧道等地下工程修建的"老大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数据不完备的复杂地质系统与理论严密的力学模型之间严重脱节,已然成为确定性分析方法的"瓶颈";单一的分析手段或确定性计算方法均无法获取准确的评价结果。不同于纯粹的结构工程,有着比较明确的数学模型,裂隙岩体隧道工程修建最为显着的特点就是岩体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从岩体结构的不确定性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分别在裂隙岩体结构信息提取与解译、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分析、局部块体稳定可靠性分析以及隧道工程智能反馈与系统评估4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总结与探究。

白天[3](2020)在《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拟建乐(山)西(昌)高速公路S1标段起于马边县永红乡,止于雷波县大谷堆村,路线全长40km。公路沿线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公路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在对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公路沿线不同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分析,掌握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通过Arc GIS平台,得到研究区危险性分区图,并且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危险性情况。最后根据公路线路布设,对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乐西高速公路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公路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研究区相关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将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划分为4个岩类,分别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软岩类、松散岩类。(2)研究区斜坡类型分为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两类,根据岩层走向与公路走向角度相交关系,将研究区斜坡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向坡、斜向坡。分析了各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状况,掌握了研究区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斜坡主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和滑移-弯曲型。土质斜坡以滑坡、泥石流堆积体为主,崩塌堆积体次之,冲洪积斜坡较少,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界面滑动和圆弧滑动。在分析了斜坡类型和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斜坡工程地质分段,并对不同斜坡提出了稳定性初步评价。(3)公路沿线调查地质灾害共34个,其中滑坡12个,崩塌8个,泥石流14条,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并选取典型灾害点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基本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斜坡的破坏模式,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岩组、坡体结构、水系距离、降雨量6个评价因子,得到每个评级因子的栅格图。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4)将研究区按19m×19m的大小进行正方形网格划分,共划分为463286个栅格单元,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各评价因子栅格图,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对不同的评价因子采用隶属度函数,并在Arc GIS中计算出每个评价因子的低、中、高隶属度图,最后运用Arc GIS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并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沿线灾害发育特点、斜坡工程地质分段等,将公路线路分为八个不同的区段,并对每个区段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布置以及沿线灾害特点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龙地兵[4](2019)在《基于云模型理论的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路堑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其中定性因素属于不确定性因素。针对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问题,与云模型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的良好适用性,本文将云模型理论引入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对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做出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云模型理论及其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论述了云模型理论在边坡工程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指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2)对路堑高边坡施工期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建立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指标评分标准。(3)将云模型理论引入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基于云模型的路堑高边坡施工期失稳可能性评价模型,结合专家组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指标权重;以此为权重样本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计算权重特征值,构建权重云模型。以权重云模型和评价云模型计算得到综合云模型。通过Matlab生成综合云图,与标准云图相比较,并计算综合云与各风险等级标准云的相似度,综合判断边坡施工期失稳可能性等级,根据综合云特征值的熵与超熵值判断评价效果是否稳定可靠。给出边坡失稳后果严重程度估算方法,运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价。(4)结合工程实例,对本文提出的路堑高边坡施工期失稳可能性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并根据风险等级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

王运森,郑贵平,李元辉,吴钦正[5](2019)在《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概述了岩体质量由定性单因素评价到定量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介绍了RMR和BQ两种矿山常用的传统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总结了神经网络法、可拓理论法、模糊评价法与灰色聚类法等智能岩石力学评价方法在金属矿山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现有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在矿山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未来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中应先建立岩体力学数据库,借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实时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应根据深部开采的特点,建立适用于深部环境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

王高[6](2019)在《运营期公路路堑边坡技术状况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边坡问题由来已久,并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变得日益突出,很多公路在运营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边坡变形、失稳破坏等现象,这不仅威胁着公路的安全通行,也制约了当地公路运输效率的发挥。对边坡技术状况进行正确合理的客观评价,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加强边坡的安全防控工作,不仅能有效防止滑坡、崩塌等边坡灾害的发生,保障过往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节省公路运营维护的资金投入。由于边坡在地质构造、稳定与否的界限、指标贡献率的量化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故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数据转化为模糊语言,省略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式,并以统计的大量边坡和当前边坡随机表现出来的情况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边坡技术状况模糊评价模型,对边坡的状态进行判断。论文基于重庆地区的35处公路滑坡、14处崩塌的统计分析,对影响边坡技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按照破坏模式针对性的分析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基本为4方面10要素,包含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边坡失稳规律,进而为指标的隶属度分析与各种破坏模式下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并在已知多个边坡样本实际评价等级和评价指标参数的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将评价模型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理论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全局搜索,得到各种破坏模式下最大程度的收敛于样本边坡的最优指标权重值,保证了权重的客观性。论文采用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的9处边坡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并结合边坡监测系统进行验证,评价结论与边坡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应用此边坡技术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边坡进行快速初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用性。

索俊峰[7](2019)在《黄龙县水磨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优选》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占一大部分。山区的地质、生态环境等都较为脆弱。随着山区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对山区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因此使得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在对这类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时,选取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本文以黄龙县水磨湾滑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于该滑坡的治理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以选取最优治理方案为目标,通过AOWEA算子优选模型、层次-模糊综合评判优选模型分别对三种治理方案进行了优选。具体内容如下:(1)介绍了水磨湾地区的地质概况,对水磨湾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变形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水磨湾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工程活动对于坡脚的开挖和地表水入渗。(2)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水磨湾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水磨湾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3)运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水磨湾滑坡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稳定性与定量计算结果较吻合。(4)针对水磨湾滑坡现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治理方案,通过AOWEA算子模型和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三种治理方案进行了优选,得出了方案一为最优方案。

陈丹蕾[8](2019)在《基于模糊算法的水工隧洞围岩等级智能评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隧洞工程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对于隧洞和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相关的工程施工理论及经验尚需丰富。由于岩土地层的复杂性、环境保护的高要求,所以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鉴于岩土地层的特性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特征以及对一些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常常缺乏经验,所以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中,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因围岩分级方法不科学和不合理性而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所选择的支护方式达不到工程的安全要求,轻则造成支护的破坏,加大了工程的投资,重则会引起塌方等较大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通过分析传统的四种围岩分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模糊算法针对围岩的等级进行详细划分,进行围岩分级的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模糊理论的基本概念的研究。选取6个重要影响因素,构建隧道围岩分级的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根据相关模糊算法知识的学习,选取影响因素对其分级,计算各等级隶属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分层次分析,经过一致性检验,建立各级评判矩阵,最终建立水工隧洞围岩等级判断的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工程实例中四种传统分级方法得出的综合等级验证该评判模型得出结果的准确性,证明该方法可以起到快速判断围岩稳定状态,为施工设计方案提供指导的作用。考虑到水工隧洞围岩分级计算的断面多,工作量较大的问题,该研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水工隧洞围岩分级方法的研究工作中来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以基于模糊算法的围岩综合评判模型的计算过程为理论依据来完成智能围岩判断器的开发与运行。该智能手机应用不但综合了可靠性高的围岩分级方法,又可以为围岩分级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还拥有方便携带的优点,给在野外施工的水利工作者提供方便。通过工程实例的验证表明本智能系统符合预期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围岩分级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并且借助ANSYS对隧洞支护前后的位移、应力分布图的变化可以证明该方法能够给施工提供一份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

黄发梅[9](2018)在《云南寻甸金柯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条件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通便利将拉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越是发达的国家交通条件越是便利。加快公路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各地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消费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各地方的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要。在一级公路建设过程中,实地踏勘,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查明线路周围的地质灾害,比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周围的影响因素,对公路周围地质灾害危险性做风险评估,以保证日后公路建设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国家越来越重视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本文以金所——柯渡一级公路(简称金柯一级公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踏勘,查明公路周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日后公路线路的选择和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区段特征进行综合分区研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研究区共发现滑坡5个,崩塌4个,不稳定斜坡7个,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拟建工程规模、种类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条件扰动程度,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对周边居民点影响等情况,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周围的地质灾害做综合评价,最终把线路周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3个级别11个区段: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4段,中等易发区3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4段。利用Mapgis软件绘制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最后,成果图用来给公路建设提供灾害防治的依据。

张凯[10](2019)在《隐伏岩溶对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活跃。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常常会遭遇突水、突泥、溶洞失稳、地表塌陷等一系列岩溶相关的灾害。由于岩溶地质灾害一般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群发性的特点,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遭遇的岩溶灾害进行准确地预测、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相关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岩溶地区隧道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别从隧道施工过程的岩溶突水、地表塌陷、隐伏溶洞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及岩溶的预报四个方面着手,在对岩溶灾害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岩溶突水及地表塌陷的风险评价体系,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隧道与隐伏溶洞间的安全距离,并建立了隧道工程中的岩溶动态综合预报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岩溶突水发生的机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对岩溶突水有控制作用的因素,建立了隧道岩溶突水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岩溶突水的四个风险等级,将岩溶突水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级,部分指标根据其量测值分级,其他指标根据其专家评分进行分级。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主观权重由基于专家知识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而客观权重由基于量测值的相关分析法确定。采用综合赋权法,既考虑了人对事物的主观理解,又考虑了各事物客观存在的联系,可以大大降低只采用其中某一种方法确定权重带来的误差,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2)分别基于可拓数学理论、属性数学理论以及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岩溶突水的风险评价体系。采用这三种风险评价方法对某隧道进口平导段的突水风险进行了评估,不仅得到了三种相同的风险评价结果,而且这三种评价结果与实际记录的突水状况相吻合。证明了所建立的隧道岩溶突水的可拓评价体系、属性识别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合理性。(3)在可拓评价过程中,采用线性无量纲化方法对风险评价指标的定量分级以及指标的量值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过程即可被以看作是构造隶属度函数的过程,也使得具有不同量纲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通过将可拓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以及实际涌水状况的对比,证明了无量纲化处理过程的合理性。(4)基于岩溶地表塌陷发生的条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确定了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定量分级,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了岩溶塌陷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基于可拓数学理论、属性数学理论以及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区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塌陷的风险评价体系。所建立的三种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体系被用于贵阳地铁一号线某区段用来评价岩溶塌陷的风险,所得到的三种评价结果不仅相互高度一致,一致性比率达到了91.19%,而且与现场的实际的塌陷条件以及该区域的塌陷历史较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合理性。(5)通过对已有文献中的数据,以及贵广铁路线中多条隧道中揭露溶洞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采用Matlab进行分布拟合之后,得出溶洞的宽度和高度均近似地服从瑞利分布。根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数值模拟的可操作性,将数值计算中的溶洞近似等效成椭圆状。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了隐伏溶洞影响下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方案。根据影响隧道结构稳定各因素的变化情况,选取变化较明显且对隧道稳定影响较大的五个参数作为变量,包括围岩的弹性模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溶洞的宽度及高度,其他变化较小的参数作为常量。并将隧道关键点的位移突变作为隧道结构失稳的标志,分别进行了隐伏溶洞位于隧道上方、下方以及侧部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得了隧道与溶洞间安全距离关于五个变量的响应面函数。(6)建立了隧道工程中岩溶的动态综合预报体系。这一体系包含隧道施工前的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以及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岩溶的预报两个部分。根据可拓理论建立了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体系,利用其评价结果在隧道施工前对地下岩溶进行初步的预测,其评价结果同时又指导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预报方法的选取及预报方案的实施。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岩溶发育程度选取相应的地质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的岩溶进行预报,岩溶预报的结果对岩溶发育程度等级进行修正、更新。运用所建立的岩溶动态综合预报体系对某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进行预报,预报结果与现场观测情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该岩溶预报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较高的可靠性。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因素影响下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深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深埋围岩变形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杆岩耦合下深埋洞室围岩变形研究
    2.1 预应力锚杆与围岩协调变形力学机制
        2.1.1 锚杆围岩耦合原理
        2.1.2 锚杆中性点理论
        2.1.3 预应力锚杆—围岩相互作用分析
    2.2 预应力锚杆中性点分析
        2.2.1 预应力锚杆中性点计算模型的建立
        2.2.2 预应力锚杆中性点位置分析
    2.3 锚杆支护条件下洞室围岩弹塑性分析
        2.3.1 深埋洞室锚固围岩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
        2.3.2 塑性区应力分析
        2.3.3 弹性区应力分析
    2.4 锚杆支护条件下洞室围岩变形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深埋洞室锚固围岩变形主控因素分析
    3.1 Hoek—Brown强度准则
    3.2 单因素对围岩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
        3.2.1 开挖扰动和地质强度指标对围岩强度参数的影响
        3.2.2 锚杆预应力对围岩强度参数的影响
    3.3 孔隙水压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分析
    3.4 多因素作用对围岩变形范围的影响分析
    3.5 多因素影响下洞壁位移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多因素影响下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1 评判步骤
        4.2.2 隶属函数确定方法
        4.2.3 权重分配方法
    4.3 多因素影响下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评价
        4.3.1 评价集的建立
        4.3.2 因素集的建立
        4.3.3 隶属函数的确定
        4.3.4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隧洞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5.3 初期支护后隧洞围岩变形范围计算
    5.4 隧洞开挖预留量与锚杆支护参数优化
        5.4.1 隧洞开挖预留变形量的优化
        5.4.2 隧洞围岩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获批实用新型专利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隧道工程裂隙围岩结构稳定可靠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裂隙岩体结构稳定性发展现状
    1.1 裂隙岩体结构信息提取与解译
        1.1.1 在岩体结构信息获取方面
        1.1.2 在岩体结构信息解译方面
        1.1.3 在岩体结构网络模型构建方面
    1.2 隧道整体围岩稳定可靠性分析
        1.2.1 在围岩整体稳定性定性分析方面
        1.2.2 在围岩整体稳定性定量分析方面
        1.2.3 在围岩结构可靠性分析方面
    1.3 隧道局部块体稳定可靠性分析
    1.4 隧道工程智能反馈与系统评估
2 裂隙岩体结构稳定性研究不足
3 结论与展望

(3)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塌灾害研究现状
        1.2.2 滑坡灾害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1.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3 工程岩组划分
第3章 斜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
        3.1.1 层状结构类型斜坡
        3.1.2 土质斜坡
        3.1.3 斜坡结构发育分布状况
    3.2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
        3.2.1 斜坡变形主要机制类型
        3.2.2 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
    3.3 斜坡工程地质分段
第4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 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4.1.2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2 典型灾害分析
        4.2.1 雷马坪滑坡
        4.2.2 银厂沟滑坡
        4.2.3 五彝湾崩塌
        4.2.4 罗彻泥石流
    4.3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4.3.1 地形地貌
        4.3.2 地层岩性
        4.3.3 坡体结构
        4.3.4 水文气象
        4.3.5 人类工程活动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5.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2.1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
        5.2.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栅格化处理
        5.2.3 计算评价因子权重
    5.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3.1 计算隶属度函数
        5.3.2 基于Arc GIS的隶属度操作
        5.3.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4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综合评价
第6章 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6.1 滑坡防治建议
    6.2 崩塌防治建议
    6.3 泥石流防治建议
    6.4 路基段斜坡稳定性控制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云模型理论的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2 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2.3 风险评价方法特点及适用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1 路堑高边坡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3.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3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与指标体系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的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研究
    4.1 云模型理论
    4.2 基于云模型的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原理
    4.3 权重确定
    4.4 基于云模型的边坡施工期失稳可能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4.5 失稳后果严重性估计
    4.6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指标权重计算
    5.3 边坡施工期失稳可能性评价
    5.4 评价效果分析
    5.5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5.6 边坡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打分表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5)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岩体质量分级发展历程
2 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
    2.1 传统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及其改进
        2.1.1 RMR分类法及其改进
        2.1.2 BQ分类法及其改进
    2.2 智能岩体质量评价方法
        2.2.1 神经网络法
        2.2.2 可拓学理论法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4 灰色聚类法
3 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4 研究展望

(6)运营期公路路堑边坡技术状况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理论
    2.1 概述
    2.2 模糊综合评判法理论基础
    2.3 隶属函数
        2.3.1 隶属函数的分类
        2.3.2 典型函数
    2.4 合成算法
    2.5 小结
第三章 边坡技术状况评价影响因素研究
    3.1 破坏模式分型
    3.2 边坡技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地形地貌条件
        3.2.1.1 边坡高度
        3.2.1.2 边坡坡度
        3.2.2 气象水文条件
        3.2.2.1 气象水文条件诱发边坡失稳机理分析
        3.2.2.2 降雨强度
        3.2.2.3 坡体渗透特性
        3.2.2.4 地下水
        3.2.3 地质环境特征
        3.2.3.1 Ⅰ型边坡
        3.2.3.2 Ⅱ型边坡
        3.2.3.3 Ⅲ型边坡
        3.2.3.4 Ⅳ型边坡
        3.2.4 坡体反射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边坡技术状况评价模型
    4.1 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4.2 模糊综合评判指标
        4.2.1 评估指标的选定原则
        4.2.2 模糊综合评判分型指标
    4.3 模糊等级的划分
    4.4 隶属度与评估标准分析
        4.4.1 连续型指标
        4.4.2 离散型指标
    4.5 因子权重分析
        4.5.1 基于优化理论的权重反分析方法
        4.5.2 样本反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K20+880~K21+080 边坡概况
    5.2 K20+880~K21+080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5.2.1 地层岩性
        5.2.2 地质构造及震动参数
        5.2.3 水文地质条件
    5.3 K20+880~K21+080 边坡技术状况等级评价
        5.3.1 破坏模式初判
        5.3.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5.3.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5.4 K20+880~K21+080 段边坡变形监测与分析
    5.5 区内各边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黄龙县水磨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
        1.2.1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边坡防护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地质构造与地震
    2.7 人类工程活动
    2.8 小结
第三章 水磨湾滑坡特征
    3.1 水磨湾滑坡特征
        3.1.1 形态特征
        3.1.2 滑体特征
        3.1.3 滑面(带)特征
        3.1.4 滑坡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3.2 水磨湾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3.3 水磨湾滑坡成因分析
        3.3.1 水磨湾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3.3.2 水磨湾滑坡形成过程
    3.4 小结
第四章 水磨湾滑坡稳定性评价
    4.1 自然历史分析评价
    4.2 极限平衡分析评价
        4.2.1 稳定性计算原理
        4.2.2 滑坡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推力计算
    4.3 基于有限元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模拟
        4.3.1 ABAQUS简介
        4.3.2 计算方法
        4.3.3 模型的建立
        4.3.4 模拟方案确定
        4.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水磨湾滑坡治理方案优选
    5.1 滑坡治理主要措施
        5.1.1 滑坡治理的主要原则及措施
        5.1.2 滑坡治理措施初步选择
    5.2 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5.3 基于多属性决策法的滑坡治理方案优选
        5.3.1 多属性决策方法流程
        5.3.2 基于AOWEA算子的滑坡治理方案优选
    5.4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治理方案优选
        5.4.1 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5.4.2 水磨湾滑坡治理方案的优选结构模型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基于模糊算法的水工隧洞围岩等级智能评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水工隧洞岩体分级的背景和意义
    1.2 岩体等级划分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围岩分级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现有的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
    1.4 岩体等级划分方法中的参考因素
    1.5 水工隧洞围岩岩体智能分级方法的研究背景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
    1.7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传统围岩分级的研究方法
    2.1 Q系统分级指标
    2.2 BQ系统围岩分级
    2.3 RMR指标围岩分级法
    2.4 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HC分类)
    2.5 围岩分级Q值法、RMR法、BQ法、HC法相互关系
    2.6 各参数的获取
        2.6.1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获取方法
        2.6.2 岩石坚硬程度指标 Rc 的获取
        2.6.3 地下水指标获取
        2.6.4 岩体完整程度指标值的获取
        2.6.5 初始地应力指标值的获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算法的围岩等级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3.1 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
    3.2 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
        3.2.1 模糊集合的定义
        3.2.2 模糊集合的运算基础
    3.3 基于模糊算法的综合评判方法
        3.3.1 关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原理
        3.3.2 模糊层次分析法
    3.4 建立水工隧洞围岩分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3.5 围岩分级方法
    3.6 围岩分级方法对后期支护方案的指导作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算法的岩体等级判断器APP的设计实践
    4.1 ANDROID系统的优势
    4.2 ANDROID系统的开发工具
    4.3 ANDROID系统的手机软件开发
    4.4 基于模糊算法的手机软件开发制作过程
        4.4.1 定义变量以及算法整理
        4.4.2 实现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溪洛渡工程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的介绍
    5.2 溪洛渡工程中某水工隧洞围岩等级的模糊评判
    5.3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5.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
        5.3.3 数值模拟的步骤
        5.3.4 围岩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云南寻甸金柯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2.1 项目概况
        2.1.1 研究范围
        2.1.2 研究级别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5.1 地质构造
        2.5.2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2.6 工程地质条件
        2.6.1 岩土体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
        2.6.2 研究区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2.7 水文地质条件
        2.7.1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
        2.7.2 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2.7.3 地下水脆弱性
    2.8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9 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第三章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3.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3.1.1 滑坡
        3.1.2 崩塌
        3.1.3 潜在不稳定斜坡
        3.1.4 泥石流沟(N1)
    3.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3.2.1 灾害主要诱发因素
        3.2.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3.3 研究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3.1 气象水文特征
        3.3.2 地形地貌特征
        3.3.3 地层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
        3.3.4 人类活动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及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原则
    4.2 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
        4.4.1 确定评价因子与划分单元网格
        4.4.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4.4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实现
    4.5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4.6 评价结果分析
    4.7 分区研究方法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4.8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4.8.1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
        4.8.2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
        4.8.3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
    4.9 防治措施
        4.9.1 防治分级与分区
        4.9.2 现有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
        4.9.3 潜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的分区段防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隐伏岩溶对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区隧道突水风险的研究现状
        1.2.2 岩溶区隧道地表塌陷风险研究现状
        1.2.3 隐伏溶洞对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1.2.4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评价及动态综合岩溶预报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工程中岩溶灾害风险评价原理与方法
    2.1 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2.1.1 岩石的岩性
        2.1.2 地质构造
        2.1.3 地形地貌
        2.1.4 岩溶水的运动
        2.1.5 自然因素
    2.2 岩溶灾害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2.2.1 岩溶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2.2.2 岩溶洞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2.2.3 岩溶洞穴堆积物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2.3 风险评价的数学方法
        2.3.1 基于可拓数学理论的风险评价方法
        2.3.2 基于属性数学理论的风险评价方法
        2.3.3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风险评价方法
    2.4 隧道工程中岩溶灾害的风险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区隧道矿山法施工突水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3.1 岩溶区隧道突水的机理
        3.1.1 岩溶突水的基本力学特征
        3.1.2 岩溶突水发生的条件
    3.2 岩溶区隧道突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突水风险分级
        3.2.1 岩溶区隧道突水的定义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3.2.2 岩溶区隧道突水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级
        3.2.3 岩溶区隧道突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综合赋权法
        3.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3.3.3 简单关联分析法确定客观权重
    3.4 岩溶区隧道施工突水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3.4.1 岩溶突水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3.4.2 隧道岩溶突水的可拓评价体系
        3.4.3 隧道岩溶突水风险的属性识别体系
        3.4.4 隧道岩溶突水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3.5 工程应用及评价体系验证
        3.5.1 工程概况
        3.5.2 隧道岩溶突水风险评价指标的量测值
        3.5.3 隧道岩溶突水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3.5.4 隧道进口平导段岩溶突水风险的综合评价
        3.5.5 评价结果的现场验证
        3.5.6 无量纲化对可拓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3.5.7 综合权重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3.6 隧道岩溶突水的施工对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区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地表塌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4.1 岩溶塌陷的成因及机理
        4.1.1 岩溶塌陷的定义
        4.1.2 岩溶塌陷形成的条件
        4.1.3 岩溶塌陷的分类
    4.2 岩溶塌陷风险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
        4.2.1 岩溶塌陷风险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级
        4.2.2 地表塌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3 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4.3.1 岩溶塌陷风险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的确定
        4.3.2 岩溶地表塌陷风险的可拓评价体系
        4.3.3 岩溶地表塌陷风险的属性识别体系
        4.3.4 岩溶地表塌陷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4.4 工程应用及验证
        4.4.1 工程概况
        4.4.2 评价指标的量测值
        4.4.3 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的确定
        4.4.4 岩溶地表塌陷风险的多方法综合评价
        4.4.5 岩溶地表塌陷的应对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山法施工隧道与隐伏溶洞间的安全距离研究
    5.1 溶洞存在时隧道失稳破坏机理分析
        5.1.1 溶洞影响下隧道的失稳机理
        5.1.2 隧道与岩溶间岩层安全厚度理论分析
    5.2 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数值模拟方法
        5.2.1 隐伏溶洞的溶洞力学模型
        5.2.2 隐伏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
        5.2.3 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判定方法
        5.2.4 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的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5.3 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数值模拟
        5.3.1 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数值模拟方法
        5.3.2 上方存在隐伏溶洞时隧道与溶洞间安全距离数值模拟
        5.3.3 下方存在隐伏溶洞时隧道与溶洞间安全距离数值模拟
        5.3.4 侧方存在隐伏溶洞时隧道与溶洞间安全距离数值模拟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矿山法隧道施工岩溶的动态综合预报体系研究
    6.1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可拓评价体系
        6.1.1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指标
        6.1.2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6.1.3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可拓评价体系的建立
    6.2 隧道工程中岩溶的动态综合预报体系
        6.2.1 岩溶地质预报方法简介
        6.2.2 综合岩溶预报的原则
        6.2.3 动态综合岩溶预报的建立
    6.3 工程应用及验证
        6.3.1 工程概况
        6.3.2 勘察阶段的地下岩溶发育程度评价
        6.3.3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动态综合预报
        6.3.4 施工措施及现场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A-1 典型岩溶区隧道突水实例
    附录A-2 隧道岩溶突水影响因素统计
    附录A-3 岩溶塌陷影响因素统计
    附录A-4 隐伏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的X矩阵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个人获奖情况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因素影响下深埋洞室锚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优化研究[D]. 姚尧.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隧道工程裂隙围岩结构稳定可靠性研究综述[J]. 王法军,崔亚军,袁颜彪,梁广山,贺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S1)
  • [3]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 白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基于云模型理论的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D]. 龙地兵.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5]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进展与展望[J]. 王运森,郑贵平,李元辉,吴钦正. 中国矿业, 2019(08)
  • [6]运营期公路路堑边坡技术状况评价方法研究[D]. 王高.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7]黄龙县水磨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优选[D]. 索俊峰. 长安大学, 2019(01)
  • [8]基于模糊算法的水工隧洞围岩等级智能评判方法研究[D]. 陈丹蕾.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云南寻甸金柯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 黄发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10]隐伏岩溶对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的影响研究[D]. 张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