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惠娴[1](2018)在《四逆散加味方对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OX、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胁痛、乏力。早期的肝纤维可逆的,失于治疗则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肝肝纤维化是全球性的卫生难题,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多是针对其原发病的病因,如抗病毒、抑制免疫等,缺乏有效的抗纤维化手段。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中医药治法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四逆散加味方是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经验方,有临床证据表明该方能够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指标。本实验以四逆散加味方为研究对象,验证其对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研究其对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NOX、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四逆散加味方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支撑。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K)、模型组(M)、四逆散加味方高剂量组(G)、四逆散加味方中剂量组(Z)、四逆散加味方低剂量组(D)、秋水仙素组(Q),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均采用未灭活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连续8周,第六周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造模第6周,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按生药量15.3、7.65、3.83 g·kg-1给药,秋水仙对照组每日予悬浊液0.09mg·kg-1灌胃,模型组、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体积均为10ml·kg-1,连续21天。给药结束后取材,称重比较其肝脏指数变化;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蛋白(PCIII)、Ⅳ型胶原(Ⅳ-C);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S-P)观察NOX4、PI3K、Akt在肝组织的定位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NOX4、PI3K、Akt蛋白定量表达。结果1.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模型评价: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均有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有升高(P<0.01);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索、肝小叶结构紊乱,中央静脉出现偏离或消失,肝细胞有明显的气球样变性,部分组织呈炎性细胞浸润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假小叶形成或坏死,部分肝细胞呈胆汁淤积表现;Masson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并集中在汇管区,面积明显增大(P<0.01)。2.四逆散加味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四逆散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ALT、AST(P<0.01);各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HA、Ⅳ-C水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血清PCⅢ的含量(P<0.01);HE染色结果提示随着四逆散加味方药物浓度的增加,肝小叶结构逐渐得到修复,假小叶的数量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减少,肝索排列的整齐度呈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细胞的气球样变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减轻,偶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明显,结缔组织增生也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提示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差异极显着(P<0.01)。3.NOX4、PI3K、Akt蛋白的表达:Wb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OX4、PI3K、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低、中、高治疗组均能有效降低大鼠肝组织中NOX4、PI3K、Akt的相对表达量(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NOX、PI3K、Akt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阳性表达呈棕褐色。平均光密度值分析提示:模型组NOX4、PI3K、Akt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有增加(P<0.01),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能下调NOX4蛋白在细胞质的表达(P<0.01),四逆散高剂量组下调PI3K蛋白在肝细胞质中的的表达明显(P<0.01),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减少Akt蛋白在细胞质的表达(P<0.01)。结论1.猪血清腹腔注射能够成功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2.四逆散加味方能够改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具有缓解肝损伤、降酶、减少肝脏胶原纤维沉积的作用。3.四逆散加味方发挥保肝、抗炎、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NOX4、PI3K、Akt的蛋白表达,阻断NOX-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HSC的活化,促进HSC凋亡以及减少ECM的沉积。
吴若云[2](2017)在《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HSC-T6增殖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受到慢性损害后,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肝脏对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若不得以控制则将发展为肝硬化。研究发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也是肝纤维化治疗中的靶细胞。目前TGF-β 1/smad是肝纤维化疾病中资料最为全面的信号通路,除此之外,新起热点wnt/β-catenin通路在肝损伤后修复、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常与湿、热、毒、瘀、虚、痰浊等病理因素相关,临床上常可见患者"湿热"、"血瘀"、"正虚"共存。加味茵芍散是以清热祛湿活血扶正为原则,驱邪与扶正同用的经验方。因此探讨加味茵芍散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及其对HSC增殖的影响,将丰富临床上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目的:通过观察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HSC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以清热祛湿活血为立法的加味茵芍散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所在,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手段方法。方法:选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中药高、中、低剂量、生理盐水、己酮可可碱灌胃,制备含药血清。血清分为六组,标明: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己酮可可碱阳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含药血清干预大鼠肝星状细胞后,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周期情况,再将干预后的细胞采取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技术探查其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加味茵芍散有效抑制HSC-T6增殖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加味茵芍散能够抑制HSC增殖,起到延缓或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考虑其机制可能是加味茵芍散能够下调β-catenin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
肖晓[3](2017)在《南药鸡骨草的生药学研究及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等因素所致的肝损伤进一步发展会产生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的控制与预防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鸡骨草是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AC)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收载,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疗效。我们前期研究也证实鸡骨草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然而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科学地评价鸡骨草资源及质量,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本课题对鸡骨草和毛鸡骨草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及其抗肝纤维化活性的系统评价,为鸡骨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搜索中国植物志、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结合野外调查与市场调查,对鸡骨草的资源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其生药学特性进行研究。2、通过制作鸡骨草和毛鸡骨草茎和叶片的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二者的组织构造区别。3、对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进行比较。并对鸡骨草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LC-MS分析。4、应用Discovery Studio 3.0软件中的分子对接模块和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模块对相思子属的243个已知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和成药性评价。5、采用HSC-T6细胞筛选鸡骨草的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采用昆明小鼠(Kunming mice,KM)制作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进行鸡骨草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体内筛选。结果:1、调查研究表明鸡骨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和广东地区,湖南、海南和香港也有分布,喜高温,不耐寒,耐旱怕涝。2、通过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基于其小叶、外形、株重以及次生木质部导管和叶片的栅栏组织特征,建立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特征检索表,可对两者进行正确区分。3、通过比较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挥发油成分,二者主要成分中除了(±)-α-乙酸松油酯(24.30%和20.07%)为共有成分外,鸡骨草药材中含量较高的丁香酚甲醚(22.22%)、茴香脑(14.08%)、邻乙酰苯酚(3.07%)、芍药醇(2.41%)等成分,在毛鸡骨草中都未检测出。而在毛鸡骨草药材中含量较高的α-乙基-己酸(25.84%)挥发油成分在鸡骨草中也并未检测出来。4、通过比较鸡骨草与毛鸡骨草脂肪酸的成分,二者共有成分为棕榈酸(27.12%和19.31%)、十八烷酸(5.22%和9.64%)、十五烷酸(0.22%和0.34%),此外,从主要成分来看鸡骨草中含有亚油酸(16.89%)和豆甾烷醇(1.68%),而毛鸡骨草中则含有豆甾醇(6.81%)和菜油甾醇(1.34%)。5、通过分析鸡骨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lc-ms,分别鉴定出了36和26个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和黄酮类,并存在许多其他类成分。而正丁醇萃取部位则存在四类成分(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以及糖类)且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6、通过分子对接和admet预测,提示鸡骨草中的三萜皂苷类和有机酸类成分与肝病有关受体对接分数较高,且admet预测中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较好的人体肠道吸收性、无肝毒性、无细胞色素p4502d6的抑制性、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较低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而生物碱的预测表明具有肝毒性、细胞色素p4502d6的抑制性以及较差的血脑屏障透通性,在开发研究时应注意。7、体外抗肝纤维化实验结果表明,鸡骨草石油醚萃取部位对hsc-t6细胞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p<0.001),抑制率达87%。8、体内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实验表明,鸡骨草正丁醇萃取部位和石油醚萃取部位分别对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与模型组相比,二者均能明显地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值,同时能显着性地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单胺氧化酶、层黏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值(p<0.05)。9、体外抗肝纤维化实验结果表明,亚油酸对hsc-t6细胞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p<0.001),抑制率达90%。结论:1、通过鸡骨草资源调查明确了鸡骨草资源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主要的混淆品是毛鸡骨草、相思子、小叶三点金和小叶黑面神。2、通过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明确了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形态差异和显微差异,为正确鉴别鸡骨草药材提供依据。3、通过鸡骨草各萃取部位的成分分析、化合物的虚拟筛选以及体内外实验明确了鸡骨草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在治疗肝纤维化上具有显着作用(p<0.05),而鸡骨草正丁醇部位则在预防肝纤维化过程中具有显着作用(P<0.05)。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鸡骨草有机酸类成分的抗肝纤维化活性。
李光全[4](2016)在《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过量沉积为特征的损伤修复反应。其广泛存在于各种慢性肝病中,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可逆阶段,在慢性肝病进一步恶化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严重危害性。然而,迄今尚无世界公认的可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构建的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考察了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效果,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制,为苷泰胶囊的临床新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并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主要研究如下:1基于CCl4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药效学研究本研究选择CCl4致大鼠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以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的活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粘蛋白(Laminin, L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CⅣ)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 PCⅢ)的含量,结合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的含量,肝组织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等结果评价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效果。研究发现,苷泰胶囊显着下调了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CⅣ和PCⅢ的水平,同时降低了肝组织中HyP的含量。病理检查结果亦显示苷泰胶囊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肝脏中胶原沉积。结果表明,苷泰胶囊能显着地降低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肝纤指标,能有效治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2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的活化和增殖密切相关,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B, NF-κB)的活性可减弱HSCs的活化与增殖,进而促进其凋亡并缓解肝纤维化。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Western blot口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证实了苷泰胶囊对HSCs活性的抑制作用。进-步,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评价NF-κB-p65的核转位,并采用RT-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表达,揭示了苷泰胶囊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苷泰胶囊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来抑制HSCs的活化和增殖等作用,进而产生治疗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
郝瑞春[5](2011)在《雄芍汤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HF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多数慢性肝炎均可发生肝纤维化,部分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而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抗HF药物,因此能否延缓、终止HF的进展,甚或逆转HF至正常,具有重大意义。HF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和环节,单纯应用针对某一环节作用的药物可能难以逆转纤维化进程,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有多途径,多靶点抗HF的综合药理作用,着眼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发掘出疗效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雄芍汤乃导师门九章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验方,本论文中我们一方面进行了雄芍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理实验研究,另一方面进行了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简述如下:目的:从症状体征、肝功、肝纤四项、病理形态学等方面综合评价雄芍汤防治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并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入手明确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雄芍汤预防组和雄芍汤高、低剂量组(以下分别简称正常组、模型组、扶正组、雄预组、雄高组、雄低组)。观察大鼠毛色泽、体重等一般情况;肉眼观察大鼠新鲜肝脏的外观;计算肝重与体重的比值,脾重与体重的比值;常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CⅢ)、Ⅳ型胶原(CIV)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SOD活力,TBA法测定血清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MMP-9、IgE、C3的含量;消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IMP-1mRNA的表达。2.细胞实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大鼠雄芍汤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的表达。结果:1.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15周后,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2.雄芍汤可以改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毛色、进食量和体重等一般情况。3.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血清AST、ALT、GLB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ALB、A/G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除了雄低组AST与模型组差别不显着外,雄芍汤各治疗组血清AST、ALT、GLB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ALB、A/G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雄预组血清GLB显着低于扶正组(P<0.05),雄预组和雄高组A/G显着高于扶正组(P<0.05)。4.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结果:模型组血清HA、LN、PCⅢ、CIV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血清HA、PCⅢ、LN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中雄高组血清HA和LN显着低于雄预组,且雄高组血清LN显着低于扶正化瘀(P<0.05),雄预组血清CIV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而其他治疗组血清CIV与模型组差别不明显。5.肝重指数、脾重指数结果:所有实验组肝重指数均无显着差别;模型组脾重指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雄预组和雄低组脾重指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雄高组和扶正组脾重指数均与模型组差别不明显。6.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除雄低组外,各治疗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7.肝组织Hyp检测结果: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雄预组和雄高组均低于扶正组(P<0.05)。8.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SOD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MDA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除扶正组SOD含量与模型组差别不显着外,各治疗组SOD含量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MDA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雄预组SOD含量显着高于雄低组(P<0.05),雄低组显着高于雄高组,各治疗组间MDA含量差别不显着。9.大鼠血清IgE、C3的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gE、补体C3均与正常组差别不显着,雄预组IgE显着高于其他所有组(P<0.05或P<0.01),雄预组补体C3显着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10.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各治疗组中雄预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SMA含量显着低于扶正组(P<0.05或P<0.01),雄高组Ⅲ型胶原含量也显着低于扶正组(P<0.01),雄高组和雄预组Ⅲ型胶原、α-SMA含量均显着低于雄低组(P<0.01)雄低组TGF-β1表达显着低于雄高组(P<0.01)。11.大鼠血清MMP-9含量和肝组织TIMP-1mRNA表达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MMP-9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肝组织TIMP-1mRNA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雄预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其他用药组与模型组差别不显着;雄高组肝组织TIMP-1mRNA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差别不显着。12.雄芍汤含药血清对LX-2增殖的抑制率结果:20%和10%空白血清组抑制率均低于相应浓度的扶正组和雄芍汤组(P<0.01),5%空白血清组抑制率与相应浓度的扶正组和雄芍汤组差别不显着;雄芍汤各浓度含药血清组对LX-2增殖的抑制率显着高于相应浓度的扶正含药血清组(P<0.05或P<0.01)。雄芍汤各浓度含药血清组中,20%组和10%组对LX-2增殖的抑制率差别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雄芍汤5%组(P<0.01)。13.含药血清对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的表达影响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和TGF-β1含量显着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Ⅰ型胶原差别不显着,扶正血清组Ⅲ型胶原、α-SMA含量显着低于雄芍血清组(P<0.05),雄芍血清组TGF-β1含量显着低于扶正血清组(P<0.01)。结论:1.雄芍汤有确切的抗免疫性肝纤维化疗效,早期预防用药综合疗效较好,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与扶正化瘀胶囊不完全相同,且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方面的抗肝纤维化疗效优于扶正化瘀胶囊。2.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2.1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2.2既抑制胶原等ECM的合成,又促进其降解。2.3提高肝纤维化大鼠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2.4调节免疫功能2.5促进MMP生成,抑制TIMP-1mRNA表达,从而促进ECM降解2.6抑制HSC活化和增殖,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生成
张国梁[6](2011)在《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进、假
高湲[7](2010)在《芪蚣抗纤方活血化瘀法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芪蚣抗纤方中活血化瘀法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肝损伤以致肝纤维化运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治疗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损伤法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活血低剂量组、活血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共4组。除空白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外,活血高、低剂量组分别用中药灌胃治疗,共8周。观察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称脾重,计算脾重指数;测定全血粘度;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G、A/G;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TGF-β1、信号转导分子2、3、7(Smad2、Smad3、Smad7)的含量及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1、活血低、高剂量组脾重及脾重指数明显降低(p<0.01)。2、活血高剂量组全血粘度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3、活血低、高剂量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增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4、活血低、高剂量组肝功能指标较模型组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或p<0.01)。5、活血低、高剂量组血清及组织TGF-β1、Smad2、Smad3含量及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作用强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6、活血高剂量组TGF-β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①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及降低血清TGF-β1含量;②调控Smad系统;③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王丽[8](2009)在《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肝脏慢性损害和炎症,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其过度沉积的结果,也是慢性肝炎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往的研究局限于将肝纤维化归为一种被动的静止状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活化、多种动物模型的建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 of metallo -Proteinase,TIMP-1)、ECM成分等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的抗纤维化药物主要包括细胞保护类、HSC活化抑制类、细胞因子活性类、抑制ECM合成及分泌类、促进ECM降解类、中药单体和复方等。但肝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临床上至今缺乏确切特效的抗纤维化药物与方法。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多方位、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在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寻找能够改善HF状态的中药或者中药提取物,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索,不仅有利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也将对HF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通过观察化浊解毒益气方对猪血清诱导的HF大鼠的干预研究,探讨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目的:以“浊毒”理论为依据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地位,探讨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ALB、TP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雄性,体重200220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简称西药预防组)、化浊解毒益气方预防组(简称中药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简称西药治疗组)、化浊解毒益气方治疗组(简称中药治疗组)六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未灭活的猪血清腹腔注射,每次0.5ml/只,每周两次,连续8周。秋水仙碱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于造模的同时给药,每天上午灌胃一次,每次2ml,连续12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于造模的第8周末给药,每天上午灌胃一次,每次2ml,连续4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的第8周末、第12周末处死5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其中ALT、AST用赖氏法测定;ALB用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TP用双缩脲法测定;HA、LN、PCⅢ、C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留取大鼠肝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TGF-β1、TIMP-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所得数据经过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1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ALB、TP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1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ALB、TP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升高,ALB、T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第8周末,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各组大鼠血清ALT、AST下降,TP、AL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处理组大鼠血清ALT、AST下降,TP、AL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但是西药处理组之间、中药处理组之间各组大鼠血清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无变性坏死,无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个别动物可见假小叶形成。第8周末,各药物预防组肝小叶结构受损轻,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但较模型组显着减轻。胶原纤维增生较模型组减轻,主要散在于肝血窦和disse间隙内,无假小叶形成,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第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肝脏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西药治疗组病理改变与西药预防组相似,中药治疗组病理改变与中药预防组相似。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2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2.1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第8周末,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各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处理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但是西药处理组之间、中药处理组之间各组大鼠血清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无变性坏死,无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绿色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个别动物可见假小叶形成。8周末,各预防组肝小叶结构受损轻,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但较模型组显着减轻。胶原纤维增生较模型组减轻,主要散在于肝血窦和disse间隙,无假小叶形成。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肝脏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显着减轻,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3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3.1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见少许TGF-β1阳性表达细胞,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细胞比例显着高于正常组,表现为不均匀的黄褐色颗粒状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两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但是西药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两组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但是西药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4.1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见少许TIMP-1阳性表达细胞,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细胞比例显着高于正常组,表现为不均匀的黄褐色颗粒状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两组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但是西药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各组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预防组和中药预防组大鼠肝组织TIMP-1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12周末,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IMP-1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预防组优于西药预防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但是西药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各组大鼠肝组织TIMP-1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浊毒”理论的提出对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化浊解毒益气方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减少胶原纤维的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3化浊解毒益气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含量,升高TP、ALB含量,减轻肝细胞的损伤,保护肝功能,通过保肝、抗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4化浊解毒益气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HA、LN、PC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含量,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5化浊解毒益气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生物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6化浊解毒益气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肝组织TIM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通过调节MMPS和TIMPS的失衡,促进异常合成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
常福红[9](2008)在《抗纤6号抗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业已公认,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能够引起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等疾病。肝纤维化多见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血吸虫等原因引起的大多数慢性肝病,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6%,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二.立题依据随着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深入,已经证实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变之前尚有逆转的可能,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目前国内外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西药有皮质类固醇、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马洛替酯、干扰素、秋水仙碱等药物虽可抑制肝纤维化,但其效果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药品价格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药由于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疗效显着,费用相对低廉,毒副作用小,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年来在中医药抗纤维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探索,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方面,特别注重辩证论治,常用治则有益气活血、疏肝健脾、补肾养阴、祛湿解毒等,临床上或单法使用,或多法联用;药物的研究已从单味药逐渐转向复方的研究,且研究的方法和深度也在不断加深进步。三.模型的选择[1-2]理想的肝纤维化模型应具备以下特征:⑴复制的动物模型具有人类肝纤维化的基本病理学特征和相似的血液动力学、生化改变。⑵病理改变呈阶段性,具有可逆与不可逆的阶段性演进过程。⑶造模可重复性好、死亡率低,形成率高。⑷造模方法简便易行。⑸动物易获得,经济实用。四氯化碳是诱导实验动物产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广泛的化学性肝毒物。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经肝微粒体内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激活后,CCl4产生了自由基CCl3·和Cl·,它们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键结合,也可攻击不饱和脂质,引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从而导致狄氏间隙内原本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出Ⅳ型胶原,同时该细胞由合成分泌Ⅲ型胶原改为合成分泌Ⅰ型胶原,取代了Ⅳ胶原,促使肝纤维化。CCl4所引起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化学性炎症引起的炎症细胞的聚集,长时间的持续毒害导致肝细胞肿大、脂肪变性和坏死,甚至肝的纤维化和肝硬化。营养不良导致肝损伤与肝纤维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予高脂肪低蛋白,使肝发生脂肪变性,逐渐形成肝纤维化,二是食物缺乏某些营养因素,如胱氨酸,蛋氨酸,维生素C等引起肝细胞坏死,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单纯玉米粉仅含9%蛋白质,只能满足大鼠正常蛋白质需要量的一半,且此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与蛋氨酸,这些氨基酸属于祛脂物质,缺乏会导致脂肪肝变,以致纤维化,加入胆固醇,增加对胆碱需要量,从而加速脂肪肝的发展,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CCl4损伤作用敏感,故肝细胞大量坏死,网状支架塌陷,肝星状细胞活化与纤维增生,发展为肝硬化。酒精是导致肝细胞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乙醇中毒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激活氧分子产生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同时,酒精能造成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内出现弥漫性的圆形脂滴,肝小叶界限模糊,小叶内出现点状或大片状坏死,汇管区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些方面与人的肝纤维化十分相似。但单一因素注射CCl4,造模虽然操作简单,但制备的周期长,成模比例低,且死亡率较高。因此,我们采用CCl4、高脂低蛋白食物、乙醇复合因素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此种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形成率高,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以引起肝细胞损伤为始动机制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肝纤维化是一个复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由于国家乙肝疫苗的推广,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脂肪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在临床上已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研究中要体现这一变化。因此,我们采用四氯化碳损伤符合相应的高脂饲料喂养形成的肝纤维化模型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四.阳性对照药物选择[3]复方丹参滴丸组方为丹参、三七、冰片。丹参活血通脉,祛瘀养血。丹参素及丹参酮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瘀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降低血液粘稠度,拮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三七活血散瘀,止痛,三七提取物三七皂甙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溶解、抗凝、止血等作用。冰片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去腐止痛作用。丹参、三七和冰片三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复方丹参滴丸经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治疗实验,结果显示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阻断作用。五.组方抗纤6号为黄芩和丹参为主要有效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经过大量有效成分药理实验筛选,及其组方比例配伍药理筛选确定此复方。抗纤6号的是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研究表明,肝郁气滞、脉络瘀阻,淤血内结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共同病理改变,并且贯穿于肝硬化形成的全过程。因此,选用以活血化瘀为主贯穿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并且肝纤维化大多有湿热毒邪的存在,或十分明显,或潜伏不显。从现代医学角度上来讲,大多是HBV慢性感染迁延所致。从中医角度来讲,不能解毒祛湿清热,肝纤维化的致病因素就不能祛除;从西医角度讲,HBV持续感染,肝纤维化就不能彻底逆转。因此只有兼顾解毒、祛湿、清热,对HBV复制能有效抑制,才可以使肝纤维化逆转。而抗纤6号正是基于上述治疗理念,才通过本实验能有效地治疗肝纤维化的。为此,特设本课题研究,本课题是针对抗纤6号对复合型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章亭[10](2005)在《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在修复过程中导致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严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其本质是通过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调控,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不足,两者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引起肝纤维化。目前多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则是很难或不可逆转。 肝星状细胞已被证实是肝纤维化中产生细胞间基质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后,生物学性状发生很大的改变,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胶原和胶原酶抑制物等,这些功能状态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肝纤维化的转归。因此肝星状细胞已经成为肝纤维化研究中的重点和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 康氏抗纤颗粒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的康良石教授,根据其康氏疫郁理论组成,几十年来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进一步从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为整体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两个部分: 1 整体动物实验部分: 1.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2 方法:用复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组、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组,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组。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主要脏器体重指数、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1.3 结果:康氏抗纤颗粒可以提高实验动物体重,改善动物一般状态,显着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及TGF-β1的表达。 1.4 结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 2 细胞培养实验部分 2.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2.2 方法:培养的HSC T6细胞株,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康氏抗纤颗粒小剂量,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药物血清共同培养。用MTT法观察他们对HSC T6的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他们对HSC T6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他们对HSC T6表
二、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逆散加味方对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OX、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二、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讨 |
三、四逆散加味方的选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引言 |
一、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 |
二、实验材料 |
三、实验方法 |
四、实验数据处理 |
五、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中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纤维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HSC-T6增殖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名探讨及发展沿革 |
2 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法探究 |
3.1 活血化瘀法 |
3.2 清热利湿法 |
3.3 柔肝理气法 |
3.4 实脾补肾法 |
3.5 化痰散结法 |
3.6 通络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含药血清制备 |
2.3 细胞培养方法及分组 |
2.4 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β-catenin mRNA表达 |
2.6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链蛋白mRNA蛋白的表达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HSC凋亡检测 |
3.2 细胞周期检测 |
3.3 加味茵芍散药物血清对β-链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
3.4 加味茵芍散药物血清对β-链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研究 |
2 加味茵芍散配伍组成及现代研究 |
3 wnt/β-catenint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
4 加味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抗肝纤维化机制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南药鸡骨草的生药学研究及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中药鸡骨草的资源调查 |
一、鸡骨草的资源分布 |
二、鸡骨草药材商品流通情况 |
三、鸡骨草药材伪品、混淆品调查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二章 鸡骨草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
第一节 性状鉴定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显微鉴定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相思子属化合物库的建立 |
第二节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挥发油比较分析[79]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脂肪酸比较分析[79]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四节 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LC-MS分析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分子对接的鸡骨草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
第一节 乙型肝炎相关蛋白受体的收集 |
一、5E8D |
二、3MS6 |
三、5FCG |
四、5E0I |
五、3OX8 |
六、5E8X |
第二节 分子对接筛选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相思子属化合物库的ADMET预测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鸡骨草抗肝纤维化的体内外活性研究 |
第一节 鸡骨草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体外活性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鸡骨草抗肝纤维化的体内活性筛选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鸡骨草有机酸成分的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4)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绪论 |
1 研究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
2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药理研究进展 |
3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与内容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主要研究内容 |
3.3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造模与给药 |
2.3 样本收集与处理 |
2.4 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AST、ALT的活性 |
2.5 ELISA法检测血清HA、LN、PCⅢ和CⅣ含量 |
2.6 碱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 |
2.7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
2.8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活性的影响 |
3.2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和CⅣ含量的影响 |
3.3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yP含量的影响 |
3.4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Western blot |
2.2 免疫组化 |
2.3 RT-PCR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α-SMA表达的影响 |
3.2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NF-κB-p65核转位的影响 |
3.3 苷泰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NF-α、IL-6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雄芍汤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雄芍汤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成功复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造模 |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
3 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3.2 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3.3 大鼠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
4. 讨论 |
4.1 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的选择 |
4.2 模型复制相关的问题 |
实验二 雄芍汤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及其制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造模 |
2.3 给药 |
2.4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2.5 观察指标和方法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治疗过程中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3.2 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3.3 肝重指数、脾重指数检测结果 |
3.4 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3.5 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结果 |
3.6 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
3.7 肝组织Hyp检测结果 |
3.8 血清SOD、MDA检测结果 |
3.9 血清IgE、MMP-9、补体C_3检测结果 |
3.10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
3.11 肝组织α-SMA、TGF-β_1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
3.12 肝组织TIMP-1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雄芍汤组方理论依据及方解 |
4.2 雄芍汤方中诸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4.3 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4 雄芍汤预防和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
4.5 雄芍汤预防和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理分析 |
第二部分 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 |
1.3 人肝星状细胞系LX-2 |
1.4 主要试剂及耗材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雄芍颗粒含药血清的制备 |
2.2 人肝星状细胞LX-2的常规培养 |
2.3 人肝星状细胞LX-2的传代培养 |
2.4 人肝星状细胞LX-2的冻存 |
2.5 冻存人肝星状细胞LX-2的复苏 |
2.6 MTT比色法测定雄芍汤含药血清对LX-2增殖的影响 |
2.7 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的表达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含药血清对LX-2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
3.2 含药血清对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TGF-β1的表达影响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 |
附录二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
附图 |
(6)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治疗方面 |
1 对传统的治疗原则、方法的认识 |
1.1 活血化瘀 |
1.2 行水化 |
1.3 扶正纠偏 |
2 临床治疗 |
实验研究 |
1 对肝细胞酶学的影响 |
2 对星状细胞的影响 |
3 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 |
4 对功能性基因的影响 |
5 抗氧化 |
6 对淋巴液的影响 |
7 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
8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9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7)芪蚣抗纤方活血化瘀法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对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胶原蛋白的影响 |
2 抑制HSC增殖,促进凋亡 |
3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调节 |
4 对氧化和抗氧化的影响 |
5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6 结语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8)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及实验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 |
前言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 AST、ALT、ALB、TP 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
实验一 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化浊解毒益气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抗纤6号抗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仪器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部分 |
综述一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
综述二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
前言 |
整体动物实验部分 |
实验一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复制 |
实验二康氏抗纤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主要脏器重量及肝功能的影响 |
实验三康氏抗纤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形态学影响 |
实验四康氏抗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a-SMA及 TGF-β_1表达的影响 |
整体动物实验小结 |
细胞培养实验部分 |
实验一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的制备 |
实验二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
实验三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实验四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_1、PDGF-b及 ICAM-1表达的影响 |
实验五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Bax、P27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表达的影响 |
细胞培养实验小结 |
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四、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逆散加味方对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OX、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D]. 方惠娴.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HSC-T6增殖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若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2)
- [3]南药鸡骨草的生药学研究及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D]. 肖晓.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4]苷泰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光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雄芍汤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 郝瑞春.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6]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J]. 张国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02)
- [7]芪蚣抗纤方活血化瘀法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高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 [8]以“浊毒”立论论治肝纤维化的理论初探及实验研究[D]. 王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9]抗纤6号抗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D]. 常福红. 吉林大学, 2008(10)
- [10]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D]. 章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标签:鸡骨草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成分检测论文; 肝细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