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春红苋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义满,唐玖珍,黄剑河,魏玉翔[1](2021)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1):水芹主要栽培模式有哪些?》文中指出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为主要水生蔬菜之一,其栽培立地条件和在地茬口与水生蔬菜豆瓣菜(西洋菜)类似[1]。除部分地区实行水芹周年单一栽培模式外,大部分地区水芹主要栽培季节为秋、冬、春三季。就大田露地栽培时期而言,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一般大田栽植时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结束期为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图1)。因此,同一地块,从4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
刘义满,魏玉翔[2](2020)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35):蕹菜有哪些主要栽培模式?》文中指出多年来,笔者经常接到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户的咨询,他们大多是农民,也有企业家。笔者也经常到全国各产区进行现场调研及技术咨询和讲座,到各级广播电台农业节目中进行咨询和讲座。在与种植户的交流中,接触到了大量从种植者角度提出来的问题。最近几年,更是通过电话、彩信、微信、QQ及电子邮件等方式,接触到大量从事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的年轻人提出的问题。为此,笔者对种植者特别是青年种植者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整理,并力求进行较为全面的回答。
汪李平[3](2019)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萝卜栽培技术》文中认为萝卜古名莱菔、芦菔,属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距今超过2 000 a的《尔雅》中已有记载,到宋代(11世纪)已广泛栽培。萝卜在我国是一种大众化蔬菜,以膨大的肉质直根供食用,可供炒、煮、凉拌,也可作为水果生食或腌制加工等。萝卜肉质根中富含蛋白质、
汪李平[4](2019)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苋菜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红菜、米苋等,为苋科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因其抗性强,易生长、喜热、耐旱、耐湿,且病虫害较少,是大众喜爱的夏季主要绿叶蔬菜之一。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特别是含有较多的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民间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由此
穆大伟[5](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韩爱武[6](2017)在《长江流域蔬菜生产周年茬口安排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作、连作、混作等多熟制的茬口安排是必行之路。该文介绍了长江流域蔬菜生产的周年茬口安排情况,以供参考。
马长青,张春华,毛宝山,李海洲,冯明,钟越[7](2016)在《大棚苋菜套种黄瓜高效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大棚苋菜茬口套种春季黄瓜,能有效避免连作障碍,实现冬春蔬菜高效栽培,满足市场需求。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精细育苗、精准肥水管理、无害化病虫害防治及合理的温度调控等。
董洪伟[8](2015)在《苋菜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简述了苋菜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苋菜耐热性强,适应性广,可分期播种、分批采收。从4月供应至11月,为增加夏淡季市场蔬菜花色的重要蔬菜之一。
李昕升[9](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提出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10](2010)在《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类型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棚设施利用率低、夏秋季保护地空闲率高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短季类蔬菜填闲利用、青鲜食作物接茬利用、攀缘型作物爬架利用、长季节栽培模式等4种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这4种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配套技术。
二、冬春红苋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春红苋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1):水芹主要栽培模式有哪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芹单一种植模式 |
2 水芹—旱生作物配茬模式 |
2.1 大棚菜用大豆—水芹水早轮作栽培模式 |
2.2 日光温室设施辣椒—水芹轮作栽培模式 |
2.3 西瓜(番茄、黄瓜、苋菜)—水芹轮作栽培模式 |
3 水芹—水生蔬菜配茬模式 |
3.1 莲藕—水芹轮作模式 |
3.2 茭白—水芹轮作模式 |
3.3 芡实—水芹轮作模式 |
3.4 芋头(蕹菜、菱角)—水芹 |
4 水稻—水芹配茬模式 |
5 水芹—水产种养结合模式 |
(2)水生蔬菜答农民问(35):蕹菜有哪些主要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蕹菜茬口配置特性 |
2 蕹菜主要配茬模式 |
2.1 蕹菜单一栽培模式 |
2.2 蕹菜与其他水生蔬菜配茬栽培模式 |
2.3 蕹菜与水稻配茬栽培模式 |
2.4 蕹菜(旱蕹)与旱生蔬菜轮作模式 |
2.5 蕹菜(水蕹)与旱生蔬菜轮作模式(水旱轮作模式) |
2.6 蕹菜与旱生蔬菜套、间作模式 |
(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萝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类型 |
1.1 秋冬萝卜 |
1.2 冬春萝卜 |
1.3 春夏萝卜 |
1.4 夏秋萝卜 |
1.5 四季萝卜 |
2 栽培特性 |
2.1 形态特征 |
2.2 生长发育 |
2.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3 栽培季节与茬口 |
4 大棚冬春季栽培 |
4.1 品种选择 |
4.2 设施要求 |
4.3 整地施肥 |
4.4 直播播种 |
4.5 间苗定苗 |
4.6 灌水 |
4.7 追肥 |
4.8 大棚管理 |
4.9 采收上市 |
5 大棚萝卜病虫害防治 |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苋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特性 |
1.1 形态特征 |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2 品种类型 |
2.1 绿苋 |
2.2 红苋 |
2.3 彩色苋 |
3 栽培季节 |
4 栽培技术 |
4.1 整地与播种 |
4.2 大田管理 |
5 采留种技术 |
6 病虫害防治 |
6.1 病害 |
6.2 虫害 |
(5)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长江流域蔬菜生产周年茬口安排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茬口安排要点 |
1.1 茬口安排技术要点 |
1.2 茬口安排基本原则 |
1.2.1 提高市场价格 |
1.2.2 提高经济效益 |
1.2.3 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
1.2.4 保护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
1.3 茬口安排结果分析 |
2 长江流域蔬菜茬口安排 |
2.1 露地菜茬口安排 |
2.1.1 越冬茬 |
2.1.2 春茬 |
2.1.3 夏茬 |
2.1.4 伏茬 |
2.1.5 秋冬茬 |
2.2 塑料大中棚茬口安排 |
2.2.1 早春栽培 |
2.2.2 夏季栽培 |
2.2.3 秋延栽培 |
2.2.4 冬季栽培 |
3 安庆地区蔬菜茬口安排生产范例 |
3.1 露地茬口范例 |
3.1.1 韭菜 |
3.1.2 夏秋丝瓜+四季豆-红菜薹 (白菜薹) |
3.1.3 夏秋辣椒 (茄子) -越冬甘蓝 |
3.1.4 夏豇豆—早秋甘蓝—春小白菜 |
3.1.5 夏豇豆—夏秋黄瓜—秋冬莴笋 |
3.2 大棚蔬菜茬口范例 |
3.2.1 早番茄—夏黄瓜+小青菜—冬春莴笋 |
3.2.2 早辣椒 (茄子) —夏小青菜—冬春莴笋 |
3.2.3 早番茄—伏花菜——冬春芹菜 |
3.2.4 春黄瓜—夏小青菜—冬春芹菜 |
3.2.5 春蕹菜—夏丝瓜—秋延辣椒 (茄子) |
3.2.6 春苋菜+春黄瓜—夏丝瓜—夏苋菜—香葱 |
3.2.7 春瓠子—夏苋菜—冬春芹菜 |
3.2.8 春扁豆—夏丝瓜—冬春蒌蒿 |
3.2.9 早毛豆—夏丝瓜—冬春莴笋 |
3.2.10 早毛豆 (西葫芦、小南瓜) —秋延辣椒 (茄子) |
3.2.11 春芹菜—秋芹菜—冬莴笋 |
(7)大棚苋菜套种黄瓜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苋菜栽培技术 |
1.1 品种选择 |
1.2 设施条件 |
1.3 整地育苗 |
1.4 温光调节 |
1.5 田间管理 |
1.6 病虫害防治 |
1.7 采收 |
2 黄瓜栽培技术 |
2.1 品种选择 |
2.2 精细育苗 |
2.3 科学定植 |
2.4 吊蔓 |
2.5 灌溉施肥 |
2.6 温度调节 |
2.7 病虫害防治 |
2.7.1 病害防治 |
2.7.2 虫害防治 |
2.8 采收 |
(8)苋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品种 |
3 栽培技术 |
4 采收 |
(9)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
一、播种育苗 |
二、定植 |
三、田间管理 |
四、病虫害防治 |
五、采收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
一、选种育种 |
二、播种育苗 |
三、定植 |
四、田间管理 |
五、病虫害防治 |
六、采收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
一、贮藏 |
二、食用 |
三、药用 |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
一、贮藏 |
二、食用 |
三、药用 |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
一、生态适应性 |
二、生理适应性 |
第二节 救荒因素 |
一、南方地区 |
二、北方地区 |
第三节 移民因素 |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
第五节 经济因素 |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
二、同食相忌 |
三、具体应用 |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
一、南瓜精神 |
二、南瓜民俗 |
三、南瓜观赏文化 |
四、南瓜名称文化 |
五、南瓜饮食文化 |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类型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 |
1.1 短季类蔬菜的填闲利用 |
1.2 青鲜食作物的接茬利用 |
1.3 攀缘型作物的爬架利用 |
1.4 长季节栽培模式利用 |
2 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配套技术 |
2.1 选用适宜品种 |
2.2 覆盖薄膜避雨 |
2.3 覆盖遮阳网降温 |
2.4 覆盖防虫网隔虫 |
2.5 长季节栽培管理 |
四、冬春红苋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1):水芹主要栽培模式有哪些?[J]. 刘义满,唐玖珍,黄剑河,魏玉翔. 长江蔬菜, 2021(01)
- [2]水生蔬菜答农民问(35):蕹菜有哪些主要栽培模式?[J]. 刘义满,魏玉翔. 长江蔬菜, 2020(09)
- [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萝卜栽培技术[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19(22)
-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苋菜栽培技术[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19(08)
- [5]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6]长江流域蔬菜生产周年茬口安排探讨[J]. 韩爱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1)
- [7]大棚苋菜套种黄瓜高效栽培技术[J]. 马长青,张春华,毛宝山,李海洲,冯明,钟越.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5)
- [8]苋菜栽培技术[J]. 董洪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7)
- [9]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类型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