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复习课实验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蕾[1](2021)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其中虚拟仿真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物理教师的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该主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STEAM教育理念、支架式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视听教育理论,并论述了这些教学理论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物理教学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其次,调研通辽市四所中学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了解情况等基础上,以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内容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中NOBOOK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问题,指出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关键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具体示例。最后,通过采用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比分析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论证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论证结果表明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物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对物理学的兴趣,对整体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具体示例,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提供了参考,对通辽地区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推广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具有积极影响。
林鑫[2](2021)在《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它以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衔接课程与教学。海峡两岸族源同一,文化相承,通过对两岸四版教材的比较研究,能够取长补短,推进物理教学发展的进程。论文选取我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司南版以及台湾省翰林版、龙腾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电磁学四个核心知识点为研究对象。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结合两岸课程标准(纲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四版教材电磁学中四个核心知识点的知识结构、教学逻辑、概念和规律的描述、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司南版为蓝本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运用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大陆物理课程选择性更高;基础性更强;更加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台湾省物理课程设置难度较大;注重课程的衔接与跨科目融合;注重拓宽概念的广度与深度,综合性更强;更加注重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根据每个核心知识点的比较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教材比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正面影响。
滕立青[3](202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随之启动。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地位。为有效促进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在微调目前课堂授课形式的基础上,面向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研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本文前三章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首先,研究了新版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解释及要求和小组合作模式的发展背景以及当前课改要求和发展需要,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通过对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模式的概念以及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的描述,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接着,对小组合作形式和科学探究中五种能力培养的研究历程做了具体阐述。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有关科学探究方面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然后根据所要研究的维度,设计了五份高二上学期电学教案:测量导体电阻率、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导体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对教学实践所用的两份教案作了详细阐述。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是对教学实践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后测试和问卷访谈以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利用问卷和测试题得到的信息均用了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做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善但不注重细节,操作能力强但仪器使用不熟练,能处理数据但方法单一,能得出实验结论但结论不完善,能进行交流和简单的反思但部分学生反思评价能力不足。详细分析第四章后,本文的第五章提出了培养学生五个维度方面的教学策略。利用问题细化策略,将大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对所设计的方案及时进行交流总结;通过提前讲解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小组成员相互指导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提前多方面训练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制定交流讨论规则,维持小组秩序,全员参与交流,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过程自觉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本文的最后总结了整个研究过程,点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表明了笔者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尹悦[4](2021)在《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清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期,是物理课程正式纳入我国国家课程体系的时期,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的诞生时期,更是我国传统物理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转型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研究选取20世纪以来11个时期的12套样本教科书,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对教科书中的电磁学部分进行梳理分析,科学地总结清末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电磁学内容的变迁特点,理性分析其变迁原因,揭示各时期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对教科书的深刻影响,由此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未来编纂提供历史参照,并为一线教师进行电磁学教学工作时提供一些建议参考。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说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问题。第二章讨论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三章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课程性质以及所属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四章从中观层面讨论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变迁历程。第五章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第六章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特点,分析其变迁原因并得出启示。通过研究发现,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受到社会、科技、政治等外部因素以及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如下特点:教科书中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前移;课程性质逐渐演进为既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属教科书册数由一册到二册逐渐变为多册;电磁学部分所占教科书的篇幅比例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篇幅所占总体篇幅比重约占总体教科书的30%左右;章节安排从分立化趋向于知识点相互结合的集中化;栏目设置的类型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多样化;插图分类逐渐均衡化,插图总量呈现波折式增长趋势;知识点的编排顺序由直线式转向螺旋上升式,知识点的数量整体呈现波折状态;实验的类型逐渐增多,数量在波动中增长;题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类型及功能逐步多样化;电磁感应现象内容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到少,从概括到具体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在合乎各版本教科书所属时期的用语及用书习惯的同时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据此,得出如下启示:教科书编写要坚持教科书试验与教科书研究相结合;教科书编写要在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有益经验;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当前时代特征,同时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科书的内容呈现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凸显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曹宁[5](2021)在《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一直是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初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作为初高中衔接教学重要纽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以电磁学部分为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初中电磁学和高中选修部分的电磁学内容加以分析.在高二电磁学教学期间,通过问卷、访谈等途径了解高二学生电磁学的现实学习状况,分析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以初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初高中电磁学教学切入点,提出针对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困难的教学策略及原则,最终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具体的衔接教学案例.通过深刻研读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后,以此为理论依据与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应用于高二电磁学教学,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和发现.与其他教师任教的对照班相比,进行跟踪教学的实验班学生不仅在成绩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有所提高,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策略实施电磁学衔接教学,可以减小初高中电磁学跨度,降低学习台阶,同时可以促进物理成绩进步,提高思维能力水平,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快速适应高中电磁学的学习.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进行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教学策略:(1)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的衔接点,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2)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智慧;(3)通过演示实验优化实验素养(4)打好基础,同化知识;(5)渗透学习方法,缩短落差;(6)对比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初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衔接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一般步骤有:(1)确定起点;(2)提供支点;(3)启发新知(4)巩固应用.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初三电磁学教学与高二选修部分的电磁学教学衔接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最后期望一线教师逐渐重视并切实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希望本人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育工作中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思路和策略指导,这是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学习的重要保障.
邹青霞[6](2020)在《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力图通过研究现有高中学生的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实现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为学生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学习提高提供帮助;2.希望本文有关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的成果,能给广大一线物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作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3.希望通过本文的实践研究,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重视自身实验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能为笔者或同行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第一,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文本分析,分别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四个方面展开;第二,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调查——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研究;第三,具体教学策略分析。研究表明,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是极高的,学生要有对问题的发现和对问题的提出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能够论证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要突破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探究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进而提高电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知识结构化”构建完整的高中电学实验知识体系;巧用“类比”减轻高中电学实验教学压力。
郭培东[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中期始,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到如今“电气时代”已进入一个技术成熟阶段,“电气”技术的应用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这些技术的基础,就是高中物理的电学模块。电学模块是高中物理两大主要模块之一,在高考中占了近一半分值,分量很重。在人教版教材中电学模块主要分布在选修3-1,选修3-2两本书,因此学生学习电学模块是在分科之后,也就是这部分学生相对而言是物理基础较扎实,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部分学生在电学的掌握上甚至比高一的力学学习更不如人意。本研究尝试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电学模块进行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在2017年教育部对课程目标再次进行了修订。在“课程方案”中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学困全称“学习困难”,本研究的“学困”定义主要基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辅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本文的第一章内容是引言,主要有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五个模块。在大量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并给读者一个“学习困难”的清晰定义,有一定的概念。本文的第二章内容整体逻辑顺序是先调查后分析。在电学模块物理观念有95个考点,科学思维有100个考点,科学探究有26个考点,科学态度与责任有5个考点,针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三个核心素养笔者制定了一份电学模块的综合卷对年段198个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核心素养的已形成情况。并将得分在前30%的考生设为优生,后35%的考生设为学困生。针对“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笔者制作了一份关于电学实验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学习困难分析。同时我对本校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站在教师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师访谈记录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结合教学经验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尝试对学生进行“学困分析”,初步得出可以尝试从“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像应用”、“实验探究”三个角度对学习困难进行瓶颈突破。最后第三章内容按照“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像应用”、“实验探究”三个角度分别给出一个案例,基于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渗透“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形结合”、“实验”的教学,尝试进行瓶颈突破,最后再制定一份与之前同等难度的检测卷,发现学生的整体平均分明显增加,并且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分差差距也在减小,最终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效的瓶颈突破方法。
夏子聪[8](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物理难学,教师难教”是当前许多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共同的心声;同时,目前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科内容、逻辑体系、思维、方法等方面跨度较大,存在较大的台阶现象。为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实现高中物理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当前一线教学现状,从实证研究的视角探讨在基础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探索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有效策略并且在实践进行检验,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关参考案例。本文其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现状问题;其二,研究和梳理了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探究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异同点;其三,基于现实情况和理论分析设计了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作者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习机会,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及教师同事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收集了一线物理教育教学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有关的一手资料;其四,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了理论和定量分析,基于数据和麻城的地域情况,分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五,立足现状,结合调查结果,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出了七点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统筹计划,优化高一物理学科课时安排;二、激发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加强科学引导,提升物理学习技巧;四、加强学科整合,化解跨度障碍;五、加强深度沟通,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六、加强教师合作,提高衔接方法;七、培养复合型教师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其六,结合实践案例在麻城市部分高中进行了实施。其七,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研究不足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展望。
徐秋实[9](2020)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围绕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依托“课程标准”开发而来的新版物理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认识新教材、学习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本文采取文献法、比较法、以及归纳法。通过比较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结构与内容选择的异同,分析并归纳新版如何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新版教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关于2017版与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对比。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评价体系、教材编写建议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把控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对比方向和整体差异。第三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形式对比。通过对教材的编排结构、栏目设置、插图类型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四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内容组织对比。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选择、探究过程、教材实验设计、习题编写设计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五章是针对对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并概括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同时给出教材使用的建议并提供根据新版教材开发而来的教学设计。
何秋燕[10](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在2005被引入中国教育领域,因其教育理念与我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改革相符,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学者对“深度学习”的讨论层出不穷。现下,不少人已经将其作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以及应对物理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实践途径。虽然国内对“深度学习”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多在对其理论的研究以及概念的厘清,在学科课程的落实上还寡见少闻。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定量物理实验是最具学科特色的代表。因此,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到特定课堂并借助深度学习策略改进教学设计,是深度学习指导教学的必要实践。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是理论研究部分:根据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热点分析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结合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确定本研究的方向为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再对中学物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目前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和其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应用,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落实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指导与参考。其次是实践调查部分:根据文献资料编制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并做数据分析以了解学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分析阻碍学生深度学习的原因并总结出研究启示。再根据前面的研究基础,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策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得出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深度学习策略如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深度加工知识等深度学习策略。最后,选取新教材中的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研究的载体,根据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设计实验教学。再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同教学方式,结合实验特点设计三个定量实验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实验教学单元,分别为:探究金属导体电阻率实验、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从三个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中体现深度学习课堂的要求,如: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深度学习预评估和促进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等不同于常规教学设计的安排。本研究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实际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定程度映射了深度学习理论的实际指导意义与内涵。为深度学习理论研究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对中学物理实验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重要意义。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复习课实验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复习课实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2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STEAM教育理念 |
2.2 支架式教学理论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2.4 视听教育理论 |
2.5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 |
3 调查实施 |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3.2 调查对象和具体实施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3.2 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4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示例及分析 |
4.1 NOBOOK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示例及分析 |
4.1.1 《平抛运动》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4.1.2 NOBOOK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示例 |
4.1.3 NOBOOK应用于《平抛运动》的小结 |
4.2 NOBOOK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应用示例及分析 |
4.2.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4.2.2 NOBOOK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应用示例 |
4.2.3 NOBOOK应用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小结 |
5 论证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影响 |
5.1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5.2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NOBOOK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局限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源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现实需求 |
1.1.2 基于两岸四版教材的互鉴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不同国家地区各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
1.2.2 以电磁学为主题的教材比较研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比较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 |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思路 |
第3章 两岸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分析 |
3.1 整体结构的比较 |
3.1.1 课程标准(纲要)框架的比较 |
3.1.2 物理课程结构的比较 |
3.2 教育理念的比较 |
3.2.1 基本理念的比较 |
3.2.2 课程目标的比较 |
3.3 实施建议的比较 |
3.3.1 教材编写建议的比较 |
3.3.2 教学实施建议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两岸四版教材电磁学核心知识点比较 |
4.1 库仑定律 |
4.1.1 宏观呈现的比较 |
4.1.2 微观呈现的比较 |
4.1.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
4.1.4 教学建议 |
4.2 电势能 |
4.2.1 宏观呈现的比较 |
4.2.2 微观呈现的比较 |
4.2.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
4.2.4 教学建议 |
4.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4.3.1 宏观呈现的比较 |
4.3.2 微观呈现的比较 |
4.3.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
4.3.4 教学建议 |
4.4 电磁感应定律 |
4.4.1 宏观呈现的比较 |
4.4.2 微观呈现的比较 |
4.4.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
4.4.4 教学建议 |
第5章 基于教材比较的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
5.1 片断教学案例一:《库仑定律》 |
5.1.1 教学分析 |
5.1.2 教学过程 |
5.2 片断教学案例二:《电势能》 |
5.2.1 教学分析 |
5.2.2 教学过程 |
5.3 片断教学案例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5.3.1 教学分析 |
5.3.2 教学过程 |
5.4 片断教学案例四:《电磁感应定律》 |
5.4.1 教学分析 |
5.4.2 教学过程 |
第6章 基于教材比较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
6.1 教学实践研究 |
6.1.1 研究目的 |
6.1.2 研究对象 |
6.1.3 研究内容 |
6.2 教学实践分析 |
6.2.1 问卷调查 |
6.2.2 学生访谈 |
6.3 教学实践结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与不足 |
7.1.1 总结 |
7.1.2 不足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学效果评估问卷 |
附录2: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
附录3:《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4:《电势能》教学设计 |
附录5:《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6:《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
致谢 |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 |
二、小组合作学习 |
三、理论基础 |
第六节 总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 |
一、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二、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研究综述 |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综述 |
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五、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教学对象 |
第二节 建立学习小组 |
第三节 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基于教学内容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设计维度分析 |
二、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第四章 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践对象 |
二、教学实践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实施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学实践后测试 |
一、实践后测试题编制和编制调查对象 |
二、《测量导体电阻率》后测试结果分析 |
三、《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后测试结果分析 |
四、实践后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第四节 学生访谈分析 |
一、访谈内容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一、细化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
二、提前讲解实验仪器 |
三、多方面训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
四、制定讨论秩序,通过评价培养自觉反思的习惯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 |
附录二: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 |
附录三: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设计 |
附录五: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小组合作实验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七: 测量导体电阻率练习题 |
附录八: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练习题 |
附录九: 访谈提纲 |
附录十: 访谈实录 |
附录十一: 问卷统计 |
附录十二: 教学实践过程 |
致谢 |
(4)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教科书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教科书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教科书 |
1.3.2 电磁学 |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 |
2.1 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研究 |
2.1.1 新中国成立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
2.1.2 新中国成立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
2.2 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
2.2.1 新中国成立前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
2.2.2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
2.3 各时期课程标准(大纲)对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影响分析 |
2.3.1 课时安排 |
2.3.2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
第三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宏观变迁研究 |
3.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的变迁研究 |
3.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课程性质的变迁研究 |
3.3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属教科书的变迁研究 |
第四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中观变迁研究 |
4.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的变迁研究 |
4.1.1 篇幅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
4.1.2 章节安排的变迁历程分析 |
4.1.3 栏目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
4.1.4 插图设计的变迁历程分析 |
4.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组织的变迁研究 |
4.2.1 正文的变迁历程分析 |
4.2.2 实验的变迁历程分析 |
4.2.3 题目的变迁历程分析 |
第五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微观变迁研究——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 |
5.1 样本教科书中“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变迁分析 |
5.2 “电磁感应现象”中有关概念的话语变迁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特点 |
6.1.1 宏观层面 |
6.1.2 中观层面 |
6.1.3 微观层面 |
6.2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原因 |
6.2.1 外部影响因素 |
6.2.2 内部影响因素 |
6.3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的启示 |
6.3.1 从教科书编写角度 |
6.3.2 从教科书使用角度 |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从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来看衔接 |
2.1.1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比较 |
2.1.2 初高中物理课程具体目标比较 |
2.1.3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
2.2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2.2.1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概念的界定 |
2.2.2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高二学生物理电磁学部分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
3.1.1 高二学生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1.2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 高中教师访谈 |
第四章 初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
4.1 初三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
4.2 高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
第五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关键问题 |
5.1 各学段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 |
5.2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存在“脱节”现象 |
5.3 初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较大 |
5.4 初高中物理教师电磁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
第六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切入点 |
6.1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的衔接点 |
6.2 高中电磁学部分与初中物理知识点特点分析 |
6.3 中、高考试题电磁学内容对比分析 |
第七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策略 |
7.1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
7.2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设计方法步骤 |
7.3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案例设计呈现 |
第八章 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检测 |
8.1 电磁学教学效果检测题的编制与实施 |
8.2 高二学生测试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8.3 衔接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总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二学生物理电磁学学习状况调查 |
附录B 高中物理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高中物理3-1第二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 |
附录D 高二物理3-1第二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成绩 |
致谢 |
(6)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2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核心内容统计与分析 |
2.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2 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内容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3 普通高中物理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4 普通高中物理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3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3.1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 |
3.2 高中一线物理教师关于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教学的访谈分析 |
3.3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4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4.1 以“探究式”优化教学,提高电学“学生必做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 |
4.2 通过“知识结构化”构建完整的高中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知识体系 |
4.3 巧用“类比”降低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知识的理解难度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第2章 学困分析 |
2.1 检测卷调查 |
2.2 电学实验问卷调查 |
2.3 教师访谈 |
2.4 综合分析 |
第3章 瓶颈突破 |
3.1 突破角度 |
3.2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 |
3.3 图像应用 |
3.4 实验探究 |
第4章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8)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程序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程序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比较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访谈法 |
第2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高考 |
2.1.2 物理学 |
2.1.3 中学物理教学衔接 |
2.2 基础理论 |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2.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对比 |
2.3.1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
2.3.2 2017版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
2.3.3 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对比 |
2.4 全国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
2.4.1 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
2.4.2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
第3章 新高考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编写及对象的确立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写的依据 |
3.2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与编写 |
3.3 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与整理 |
3.3.1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3.3.2 教师访谈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3.4 初高中衔接困难原因分析 |
3.4.1 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客观原因 |
3.4.2 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主观原因 |
第4章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研究 |
4.1 统筹计划,优化高一物理学科课时安排 |
4.2 激发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4.3 加强科学引导,提升物理学习技巧 |
4.4 加强学科整合,化解跨度障碍 |
4.5 加强深度沟通,营造民主学习氛围 |
4.6 加强教师合作,改进衔接方法 |
4.7 培养复合型教师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 |
第5章 应用案例 |
5.1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教学设计 |
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5.3 对案例的简要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 |
6.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科学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教材变迁 |
1.3.2 国外比较研究 |
1.3.3 国内教材变迁 |
1.3.4 国内比较研究 |
1.3.5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之处 |
2 2017 版与2003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
2.1 课程性质与理念的对比 |
2.2 课程目标的对比 |
2.3 课程结构的对比 |
2.4 电学部分二级主题的对比 |
2.5 学习评价体系的对比 |
2.6 教材编写建议的对比 |
3 教材编排形式的对比研究 |
3.1 教材结构编排的对比 |
3.2 栏目设置的对比 |
3.3 插图类型的对比 |
4 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的对比研究 |
4.1 知识点选择的对比 |
4.2 探究过程的对比 |
4.2.1 探究设计对比 |
4.2.2 问题导入的研究 |
4.3 教材实验设计的对比 |
4.3.1 实验呈现形式的对比 |
4.3.2 实验课的设计对比 |
4.4 课后练习设计的思考与对比 |
4.4.1 新旧版本习题的区别 |
4.4.2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版习题设计 |
5 总结与使用建议 |
5.1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 |
5.1.1 新旧版本课标的对比结果 |
5.1.2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结果 |
5.2 教材的编写特点 |
5.2.1 突出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5.2.2 优化教科书结构,兼顾差异 |
5.2.3 联系实际,突出STSE思想 |
5.2.4 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我国科技发展 |
5.2.5 升核心素养,全面设计练习题 |
5.3 新版教材使用与教学设计 |
5.3.1 新版教材使用建议 |
5.3.2 基于新教材开发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深度学习 |
2.1.2 定量物理实验 |
2.2 深度学习的特征表现 |
2.2.1 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
2.2.2 活动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机制 |
2.2.3 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 |
2.2.4 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
2.2.5 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 |
2.3 深度学习下的定量物理实验 |
2.3.1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2.3.2 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活动 |
第3章 深度学习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3.2 高中学生深度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的目的 |
3.2.2 问卷的编制 |
3.2.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2.4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5 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
第4章 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深度学习策略探讨 |
4.1 设计标准与课程 |
4.2 预评估 |
4.3 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 |
4.4 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
4.5 获取新知识 |
4.6 深度加工知识 |
4.7 评价 |
第5章 基于深度学习策略的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
5.1 测定性定量实验教学 |
5.1.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教学设计 |
5.2 验证性定量实验教学 |
5.2.1 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教学设计 |
5.3 探究性定量实验教学 |
5.3.1 探究金属导体电阻率实验教学设计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总结 |
6.2 建议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一线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NSSE-China深度学习子量表 |
附录3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情况问卷的结构 |
附录4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情况问卷 |
附录5 :测定电池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教学设计 |
附录6 :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教学设计 |
附录7 :探究金属导体电阻率实验教学设计 |
致谢 |
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复习课实验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蕾.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12)
- [2]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D]. 林鑫.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 滕立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D]. 尹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5]初高中物理电磁学衔接教学的研究[D]. 曹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D]. 邹青霞. 西南大学, 2020(05)
- [7]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D]. 郭培东. 西南大学, 2020(05)
- [8]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D]. 夏子聪.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2)
- [9]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D]. 徐秋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定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D]. 何秋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