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舒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斌,刘建宝[1](2017)在《腰椎管狭窄微结构成因的中医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腰椎管狭窄微结构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腰舒汤在处理该症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样本46例(均为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所接诊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舒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在该方的作用下,本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以及间歇跛行症状相比治疗前均得到显着缓解(P<0.05)。可避免患者接受二次手术。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以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后采用腰舒汤进行治疗,综合效果较为理想,能促进患者进行恢复。
李朝辉[2](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剂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探讨其用药规律,得出药物的用药频次及所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对组合,潜在的新方等,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临床辨证用药及基础医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三个数据库检索1980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剂,筛选出纳入研究的方剂158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输入研究的方剂,基于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所纳入的158首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通过对158首方剂的分析,药物的种类有174味,中药的使用频次中,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当归(101)、牛膝(86)、甘草(65)、杜仲(58)、熟地黄(53)、白芍(50)、独活(49)、川芎(46)、桑寄生(44)、威灵仙(39)、续断(39)。药物的四气排名前三的是温、平、寒,分别占53%、26%、18%,而凉、热药频次最少。五味中甘、苦、辛频次排名前三,酸、咸、涩味则用药较少。从归经分布上看,药物归肝、肾、脾、心经较多,归肝经药物1309次,肾经729次,排前2位。对常用药对进行分析,频次排名前9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甘草-当归、牛膝-甘草、川芎-当归、杜仲-牛膝、杜仲-当归、当归-白芍、当归-独活、当归-桑寄生。得到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52个,新方聚类核心组合22个,进一步聚类得出新方11个,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对158首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所得出的数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为本,瘀血、湿热、寒湿等病理因素为标,与其基本病机相呼应。所得出的潜在新方临床可根据疾病的辨证分型,进行化裁,从而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艺[3](2015)在《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随访调查》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歼击机飞行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高发病人群,对空军部队的战斗力产生重大影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的“新医正骨”疗法通过以脊柱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使得大量腰突症飞行员患者摆脱症状,并初步制定了腰突症飞行员保守治疗后的康复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腰突症歼击机飞行员新医正骨疗法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新的康复评价体系对于放飞后腰突症歼击机飞行员的康复训练水平也缺少科学的中长期随访评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腰突症飞行员的保守治疗规范及停飞标准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随访调查1)证实中西医结合“新医正骨”疗法对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远期疗效;2)探讨中医传统的“阴阳平衡”及“阴阳自和”理论在脊柱损伤退变疾病治疗及评价体系中的现实意义;3)探究“飞行员腰背功能量表”与"Oswestry腰及下肢功能障碍调查表”相关性,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30例经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新标准鉴定为飞行合格的飞行员与其相同飞行环境的30例健康飞行员进行跟踪随访问卷调查。随访时间分别在观察组鉴定合格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年。随访内容分两部分:1)采用Oswestry腰及下肢功能障碍调查表(2.0版本)记录和计算ODI分数,相对客观地记录两组样本生活状态及变化的主观报告,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2)采用自创的飞行人员腰背功能量表记录两组样本飞行训练等状态及变化的主观报告,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3结果3.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ODI分数”在不同时间序列的两组比较,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呈减小趋势。3.2观察组与对照组“飞行员腰背功能分数”在不同时间序列的两组比较,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呈减小趋势。3.3 "Oswestry腰及下肢功能障碍调查表”与“飞行员腰背功能量表”两者的分值在本试验中呈正向直线相关。4结论1经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在出院一年时间中症状逐步改善。2“飞行员腰背功能分数量表”与"Oswestry腰背功能分数量表”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临床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庞石磊[4](2014)在《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及重要原因,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时,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大量的临床研究、生物力学研究得到充分证实,被称为临床治疗脊柱疾病的“金标准”但该技术自身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使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及应力负荷,进而可能加速邻近节段退变进程,增加邻近节段病变的风险。为解决融合术带来的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脊柱非融合理念应运而生。IsobarTTL动态固定系统理论上可以稳定动态固定节段、维持椎间隙高度、保留动态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的退变,有可能成为更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目的1.评价Isobar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2.评价IsobarTTL动态固定系统对动态固定节段及其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东直门医院骨科采用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腰椎MRI证实患者存在两个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改良Pfirrmann>5级,与临床症状相一致,需摘除髓核。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按Suk等制定的标准判断融合节段植骨融合情况,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比值(ISR)的变化,评价IsobarTTL动态固定系统对动态固定节段及其邻近节段的保护作用。结果31例患者均按术前计划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06±4.49)个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评价,优20例(64.51%),良8例(25.81%),可2例(6.45%),差1例(3.23%),优良率90.32%。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Suk等制定的标准评价,27个融合节段获得融合,融合率87%。动态固定节段ROM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固定节段ISR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下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ROM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节段ISR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该动态固定系统既实现了动态固定节段的稳定,也保留了动态固定节段运动功能,并且能良好的维持动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该动态固定系统对动态固定节段的邻近节段影响较小,有可能延缓其退变。
罗大海[5](2014)在《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程时限及疗效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阐述牵引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评价的研究:观察牵引配合基础治疗是否能提高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考虑应用牵引是否加重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神经根型症状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报告。找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1],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在25~70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发病两周以内腰腿痛症状改善情况。病例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部和门诊,共80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40例、牵引治疗组40例。牵引组予以间断骨盆牵引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基础治疗,治疗疗程为3周,随访6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OA)、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生存质量评价(SF-36)及直腿抬高角度的测量等评分法进行评价。两观察组都在2、3、6周时检测上述观察指标。主要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上述指标中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腰部疼痛缓解时间。总结及评价牵引在急性期治疗中疗效的确切性。结果:经过6周的随访,根据VAS疗效评分,牵引组控制3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控制4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牵引组在改善腰腿疼痛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根据JOA评分,治疗组病情控制4例、临床显效21例、临床有效12例、临床无效4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病情控制4例、临床显效20例、临床有效13例、临床无效3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2.5%,牵引组在改善腰椎功能和疼痛缓解时间上同对照组无差别(P>0.05)。根据生存质量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测量值,牵引组对腰椎间盘突出内源性稳定系统远期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牵引组在治疗2周后访视结果表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1.统计学检验显示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治疗中没有显着优势,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根据患者对牵引治疗反应情况考虑是否使用牵引治疗。2.牵引组在治疗2周后访视结果表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腰椎牵引会加重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症状,从而延长治疗周期。3.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Roland-Morris腰痛评估量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估量表评价等多种疗效评价手段综合应用,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以上涉及的疗效指标变化情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相似。直腿抬高角度变化和生存质量评分是表现最缓慢的指标,在治疗结束前两组并没有显示角度变化的差异性,但是随访期角度变化就有了统计学意义。说明了JOA下腰痛评分、RMD腰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三种常用于评价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量化指标,在治疗期疼痛缓解和随访期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价可信度相一致。测量直腿抬高角度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可以作为随访期的评价指标。4.本研究中腰椎推拿、针灸、蜡疗、中药熏蒸、中药离子透及腰背肌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不良反应报告,提示综合治疗方法安全性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陈镇英[6](2013)在《温阳利湿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本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病程长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手术治疗风险大且容易复发,非手术治疗则成为了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的研究中已被证实有良好的疗效。本课题选取肾虚寒湿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拟温阳利湿汤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香港陈氏跌打骨伤诊所2011年4月~2012年2月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温阳利湿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腰痹通胶囊(连云港康缘药业生产),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4周,每周复诊评估一次,详细记录各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并运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VAS平均分为7.51,治疗1周时VAS评分为7.04,治疗2周时为6.54,3周时5.66,4周时下降至4.68;对照组治疗前VAS平均为7.40,治疗1周时评分为7.16,治疗2周时为6.94,3周时分为6.44,4周VAS评分降至5.9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提示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治疗前JOA平均分为9.53,治疗1周时JOA评分为11.41,治疗2周时为11.47,3周时12.79,4周时上升至13.09;对照组治疗前JOA平均为9.59,治疗1周时评分为10.94,治疗2周时为10.92,3周时为12.38,4周JOA评分降至12.8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结果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汉化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3<0.01)。4.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结论:温阳利湿法可较好消除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肿胀、渗出、粘连和疼痛等影响,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或麻木以及感觉障碍和肌力减退等症状和体征,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治法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杨阳[7](2012)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汤剂,腰椎牵引及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筛选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2011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其病例资料完整,诊断准确,并接受针刀治疗本病的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将4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21例,对比组20例。两组均采用中药汤剂,腰椎牵引及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刀疗法。2周为一个疗程。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JOA(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疗效评定标准,通过对两组病人采用评分,计算改善率的方法来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疗效。所得的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和对比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两组比较综合疗法配合针刀对腰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下肢皮肤感觉及日常生活动作的影响的改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疗程短,见效快,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部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雷华平[8](2011)在《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简称L3横突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腰痛疾病。以腰椎横突部位压痛明显为主要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该疾病的发生与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密不可分,由于L3横突最长,相对活动幅度最大,其两侧横突所受牵拉应力也最大,而胸腰筋膜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最大,加之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使L3横突综合征成为临床好发疾病。因该病又可影响临近的神经纤维,所以常伴有下肢疼痛等症。本病治疗方法繁多,临床常选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甚至激素类药物内服,远期疗效不好,且副作用大。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但大多选穴多而杂,操作手法不统一。我们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用阿是穴苍龟探穴手法对该病进行了统一治疗和细致观察,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为了阐明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成果,开展了“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课题。方法:1.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查阅现代的临床研究成果和相关的古代文献资料,对L3横突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机理等进行研究。2.临床研究:研究方法:收集我科2009-2011年门诊和住院治疗的L3横突综合征者,随机分为三组:西药治疗组,普通针刺组,阿是穴苍龟探穴治疗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对各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差值、临床体征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各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疗程后,阿是穴苍龟探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西药治疗组及传统针刺组分别为71.4%和70%,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后的MPQ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及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选穴精炼,手法规范,疗效显着,简便实用且科学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亚非[9](2011)在《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腰腿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中老年人加上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因而治疗难度较大。但人们为治愈这一疾病的探索和实践从未停止,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日渐丰富,但我们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课题主要包括中医对腰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的进展、以及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四个部分内容。前三部分为文献综述内容,在中医对腰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部分,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从外伤、劳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以及外邪流注经络等四方面阐述了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部分,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从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进展部分,通过最新研究文献,结合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研究,对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概括。这三部分综述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了归纳性研究,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研究部分,目的:观察中药(导师经验方---健腰利筋汤)配合牵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总结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经验,同时进一步探讨健腰利筋汤的组方特点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对从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应用导师在临床中常用的经验方---健腰利筋汤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牵引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分别通过JOA下腰痛评分来进行疗效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略高于对照组8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两组未见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类似的效果,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讨论与结论:根据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导师的观点,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认识研究,从组方配伍特点、用药研究两方面对健腰利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健腰利筋汤配合牵引能有效地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剑华[10](2010)在《问岐黄之道 扬国医之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学渊源我出中医世家,自幼在药香中长大,据祖上传下的家谱记载,我高祖郭熙成于清咸丰年间在川南开办"郭氏福善堂"悬壶,距今已150年历史。我是郭氏医家第六代传人。从我能记事时起,目睹了先辈们治病救人的风采,给我幼小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祖父及叔辈中业医者甚多,祖父有兄妹6入,其中4人皆谙医道。分别在荣县、威远等地
二、“腰舒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舒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腰椎管狭窄微结构成因的中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处方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处方的来源 |
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
1.3 处方的排除标准 |
1.4 分析软件 |
1.5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
1.6 中药名称的规范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药物频次分析 |
2.2 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
2.3 基于关联规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剂组方规律 |
2.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2.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
2.6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潜在新方分析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因病机认识 |
2.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浅析 |
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对及关联性分析 |
4.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潜在的新方分析 |
创新及不足 |
1.创新之处 |
2.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3)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随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传统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论述 |
1、原始的症状学认识概述 |
2、病因的原始认识 |
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歹千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发病及治疗 |
1、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发病特点 |
2、常规临床治疗对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继续飞行能力的影响 |
3、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试验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受试者选择 |
1.2.1 腰突症患者康复后恢复飞行的健康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2.1 观察组纳入标准及数量 |
1.2.2.2 对照组纳入标准及数量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规范化治疗简介 |
2.2 随访指标 |
2.2.1“Oswestry腰背功能量表”(见附录1) |
2.2.2 “飞行员腰背功能分数”(见附录2) |
2.3 随访时间及资料釆集 |
2.4 统计方法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Oswestry量表疗效评价 |
3.2.1 两组受试者各时间点ODI分数组间评价(见表2 ) |
3.2.2 两组受试者各时间点ODI分数组内评价(见表3 ) |
3.3 飞行员腰背功能量表疗效评价 |
3.3.1 两组受试者各时间点飞行员腰背功能分数组间评价 |
3.3.2 两组受试者各时间点飞行员腰背功能分数组内评价 |
3.4 Oswestry量表与飞行员腰背功能量表相关性分析 |
3.4.1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两量表分数相关性分析(见表6 ) |
3.4.2 对照组受试者各时同点两量表相关性分析(见表7 )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经腰椎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程时限及疗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缩略语表 |
引言 |
方法 |
1. 病例资料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疗效判定指标 |
4. 疗效判断标准 |
5. 评价指标采集时间点 |
6.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结果 |
1. 病例资料筛选流程图 |
2.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分析 |
3. 疗效分析结果 |
讨论 |
1 观察思路 |
2 神经根在椎间管和侧隐窝的解剖特点 |
3 神经根走行中易受压迫的部位及临床意义 |
4 腰椎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因素与发病关系 |
5 中医对LDP的认识 |
6 腰椎牵引的重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7. 神经根位移重建“根-盘”关系 |
8. 腰椎间隙增宽及其相关变化 |
9. 腰背肌肉伸展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后置部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学术科研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温阳利湿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椎间盘的解剖及生理 |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期 |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1.7.1 无创性治疗 |
1.7.2 有创性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辩证分型 |
2.4 中医药治疗 |
2.4.1 中药内服 |
2.4.2 中药外用 |
2.4.3 手法治疗 |
2.4.4 针灸治疗 |
2.4.5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病例退出程序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及施加因素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1 腰腿痛程度评定 |
2.2.2 症状与体征判定 |
2.2.3 汉化Oswestry功能指障碍指数评分 |
2.2.4 临床疗效评定 |
2.3 数据管理和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VAS疼痛评分比较 |
3.3 JOA评分比较 |
3.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
3.5 临床疗效判定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
1.1 病程长且反复发作 |
1.2 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多 |
1.3 症状重但体征少 |
1.4 影像学特点 |
2 中医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
4 温阳利湿汤的组方原则及作用机理 |
5 温阳利湿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非手术治疗 |
2 手术治疗 |
3 基因治疗 |
4 结论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 |
4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疼痛评分表 |
附录2:临床体征评分表 |
附录3: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中医对腰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1 外伤 |
2 劳损 |
3 肝肾不足 |
4 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 |
5 小结 |
综述二、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
1 中药内治 |
2 中药外治 |
3 手法治疗 |
4 针灸治疗 |
5 综合治疗 |
6 小结 |
综述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的进展 |
1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定义 |
1.2 导致腰腿疼痛的机制 |
1.2.1 机械压迫和刺激学说 |
1.2.2 化学性炎症反应学说 |
1.2.3 自身免疫反应学说 |
2 非手术治疗 |
2.1 卧床制动 |
2.2 药物治疗 |
2.2.1 非甾体类抗炎药 |
2.2.2 糖皮质激素 |
2.2.3 脱水药物 |
2.2.4 营养神经根药物 |
2.3 牵引治疗 |
2.4 物理治疗 |
2.5 封闭治疗 |
2.6 心理治疗 |
2.7 基因治疗 |
3 介入治疗 |
4 手术治疗 |
4.1 适应症和禁忌症 |
4.2 经后路手术治疗 |
4.3 经前路手术治疗 |
4.4 其他 |
5 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两组性别分布 |
1.3 两组年龄分布 |
1.4 两组病程分布 |
1.5 两组治疗前JOA积分比较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1.1 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病情评定标准 |
2.5 治疗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JOA) |
3.2 两组治疗前后JOA积分分值比较 |
3.3 治疗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3.4 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3.5 不良反应比较 |
讨论 |
1 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传统医学研究 |
1.2 现代医学研究 |
2 导师经验方健腰利筋汤组方特点 |
3 健腰利筋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表 |
四、“腰舒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腰椎管狭窄微结构成因的中医学分析[J]. 孔令斌,刘建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0)
- [2]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D]. 李朝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3)
- [3]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腰突症的随访调查[D]. 李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4]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观察[D]. 庞石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5]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程时限及疗效影响的研究[D]. 罗大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温阳利湿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陈镇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8]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雷华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9]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王亚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问岐黄之道 扬国医之长[A]. 郭剑华. 首届“渝州推拿”临床手法暨“按摩手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