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与成人儿童诗比较

儿童诗与成人儿童诗比较

一、儿童与成人童诗创作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丁明秀[1](2020)在《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文中指出本文以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这个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作为研究的史料依据。在全面搜集散落于东北各大报纸副刊与杂志中的有关沦陷区儿童文学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梳理,深入解读,力图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以东北殖民语境为背景,利用全方位的视角,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类型、主题、艺术表现及儿童文学作家、理论批评等多方面的考察,形成对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发展状况的整体建构。纵向上,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放置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横向上,与同时期其他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进行对比。以期可以在宏观层面了解、把握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而探求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东北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揭示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创作者受制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选择,归纳概括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第一部分梳理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二是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具体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殖民语境是沦陷时期东北儿童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统治机构、文化政策、教育措施和文学阵地的分析,明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存语境。第三部分划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类型。以报纸《泰东日报》的儿童副刊《儿童专刊》《儿童周刊》《少年》等(1931—1945)、《大同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儿童与学生》等(1933—1942)、《盛京时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周刊》等(1933—1942)、《国际协报》的儿童副刊《儿童》等(1934—1936)及杂志《满洲学童》(1936.10—1945.3)、《新满洲》(1939.1—1945.4)、《新青年》(1935.10—1942.6)、《麒麟》(1941.6—1945.1)等作为切入口,梳理、评析东北沦陷时期的童谣、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剧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以期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面貌。第四部分考察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群体。通过对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成就突出的作家杨慈灯,郑毓钧、未名等有影响的作家及站在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创作情况的考察,致力于展现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同时探究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和由此引起的作品主题转型,并阐释其中的文化意义。第五部分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多样主题与艺术特色。在殖民统治之下,儿童文学主题表现出反抗、潜隐反抗与迎合三种倾向,每种主题倾向中都包含着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三种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互相渗透和流变的特征。第六部分是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通过对东北沦陷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呈现的特征分析,勾勒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东北沦陷区这个特殊时空使得儿童文学既遭到殖民统治的束缚,也使其在政策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文化殖民主义的二律悖反性使得东北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文学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王净晶[2](2020)在《金子美铃童谣诗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子美铃的童谣以浅显明易的语言、意蕴深刻的内涵和灵性独特的艺术美感在日本大正时期童谣运动中占有一席之位,本文拟对金子美铃的童谣诗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运用文本细读法、文学社会学批评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金子美铃的童谣诗进行合理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由此延伸出来的“儿童”概念,将研究对象的研究拓展至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更广阔的层面。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童谣诗的研究为数不多,而对于金子美铃的研究中国学术界又鲜少涉及,故本文对拓宽研究视域、丰富我国童谣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为本文第一章,通过金子美铃生平评述对创作时代和文学风格有个整体观照,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加以概述,为之后的文本分析奠定基础。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作为童谣的主要阅读对象,第二章以“儿童”为切入点,分别对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儿童的发现”和大正时期的童谣运动予以探讨。第三章以文本为依据,结合日本的神道信仰,通过分析金子美铃童谣诗中具有明显意味的“神灵”意识,分别对金子美铃童谣中的“物灵”关怀、“童灵”表达和“友灵”精神予以阐述。第四章通过对其童谣意象、情感表征、民俗文化意蕴以及艺术美感的逐层深入,对金子美铃童谣诗的艺术建构进行剖析。第五章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内容,结合大正时期童心主义文学创作,分别就童心教育和童心写作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予以论述。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反思以金子美铃童谣诗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对于当下的意义。

祝文琴[3](2020)在《小学语文儿童诗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个诗的王国,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直到如今,诗歌仍然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儿童诗又因其童真的语言、奇妙的想象、优美的意境与真挚的情感深受小学生喜爱。也因如此,儿童诗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资源,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语言能力的较为优质的范本材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有效拓展。因此,如何通过儿童诗写作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并探讨的问题。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部分,笔者阐述了研究儿童诗写作教学的缘由、背景、意义和方法。第一章,笔者对儿童诗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儿童诗的概念及其特点,并通过一系列例子证明了进行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探究儿童诗写作教学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了真实的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归因分析,发现了儿童诗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儿童诗写作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直接创作压力大,缺乏积累和写诗方法掌握甚少。教师在儿童诗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成人化与儿童化的冲突以及相关教学理论掌握甚少。第三章,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经验,笔者尝试提出了一套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套教学策略包括“广泛阅读童诗,掌握写诗方法”、“进行童诗仿写,形成有效连接”、“发挥想象创作,自由表达真我”、“评价促其进步,展示带动交流”四个板块。这套教学策略较为系统地指导了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了解儿童诗、积累儿童诗到仿写儿童诗、创作儿童诗最后到评价修改儿童诗,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其想象力,让他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当然,这套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儿童诗写作,而不同学段的孩子又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学习目标,教师应灵活处理,因材施教。

罗玉亭[4](2020)在《论新世纪以来儿童写作的诗歌的艺术特质》文中研究说明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历来儿童文学研究界对儿童诗研究的关注都集中在写儿童诗的成人诗人身上。对成人儿童诗人创作历程、创作理念、作品艺术、作品影响、作品出版的研究层出不穷;孩子们自己写的诗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无疑是儿童诗领域研究的一大缺失。进入新世纪,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众多力量的推动和带领下,儿童诗创作主体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各大出版社也积极选编出版了多本孩子们的诗集。同时,经网络发表的非专业创作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诗集的作者群体为十八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甚至只有三岁。这些诗集一经出版,就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然而,这些评论大多散见于报刊、网络、个人诗评等层面,至今尚未出现过专门评论研究。孩子们自己写诗,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现象,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质的探究,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试从现有出版的诗集出发,从文本层面上对孩子们的诗进行艺术特质的探究。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诗歌的语言表达层面指出孩子们的诗具有浅语的艺术,具体表现在语言上“有意味的浅显”,以及所带来的物象选取的角度、身边生活的诗意呈现和情感聚焦的方式等三个层面上的特质。第二章从意象层面探究孩子们的诗的特点在于直觉的意象创造,重点分析意象的构成类型和意象的呈现方式。第三章从想象的思维层面指出孩子们写诗重点在于会运用“越轨”的想象思维,并详细分析想象思维的表现以及来源,想象言说的方式和想象手法的运用。结语部分结合前三章所得出的结论,从孩子们纯真的童心角度去分析他们诗心的纯真,指出孩子们的诗的艺术价值在于纯真的美学境界。此外,在分析孩子们的诗艺术特质的过程中,结合孩子们的诗和成人诗的不同之处,并将孩童的内心世界和成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对比,进而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展开对孩子们的诗艺术特质的探讨。

罗艳[5](2020)在《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儿童诗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想象力丰富,童趣盎然,正符合当下儿童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和心理特点。本课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的儿童诗为依据,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儿童本性的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是梳理与儿童诗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与意义,建构起整体框架。第一章主要包括对“童诗”内涵的探本溯源,还有童诗的特征、分类以及童诗教学的意义,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二是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载体,三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第二章具体分析如今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现状,抽取90名(有效样本88名)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40名小学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基础上,总结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第三章在分析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策略。首先是童诗诵读教学的研究,提出同主题诵读、同意象诵读、古今对比诵读、情景表演诵读;其次是童诗赏析教学的研究,提出赏语言之趣,赏画面之美,赏想象之妙;最后是童诗创作教学的研究,提出填写童诗,浅尝儿童诗的味道,仿写童诗,体验儿童诗的美妙,续写诗文,延续儿童诗的情趣,改编课文,品味儿童诗的妙趣,率性表达,彰显儿童的个性,创建平台,发挥儿童的才能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作儿童诗的基本方法。

吕娜[6](2020)在《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是以言语生命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理念观照与指引,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会及合理想象创作成儿童诗的语文教学及培养活动。本论文研究站在儿童言语表达层面和儿童内在精神层面上,对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进行的研究,将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观念引入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表达欲求,促进学生的言语创造,为学生的诗意人生奠基。儿童诗具有诗和儿童文学的特征,饱含真情实感,彰显生命本色,带给儿童情感润泽,具有对儿童生命意识的滋养作用。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基础上,结合儿童诗具有的对儿童生命意识的滋养作用,本论文总结了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范例文本来源和特点。范例文本来源主要有中外现当代儿童诗诗人专门创作的儿童诗、中外现当代诗人创作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诗作、当代儿童创作的诗歌佳作以及诗歌绘本中的文本。范例文本主要有五个特点,分别是:富有儿童生活经验和儿童逻辑,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画面来表达真情实感,具有鲜明的外在结构形式和内在音韵节奏形式,彰显言语想象力和言语创造力,启迪思考而使学生有所感悟。在言语生命动力学对儿童诗习作教学实践的观照、指导之下,同时立足于儿童诗的内在特征,本论文研究提出了相关教学理念。首先,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教学原则的基础是对言语性的确认,即是对言语是主体的确认,是对人的言语本性的确认。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生命体验和言语表现来循序展开,这是对写作本位的彰显,内向发展的应然,教学落地的必然。再者,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目标由指向诗意人生的高阶目标、实现言语创造的中阶目标以及动机性与行为性二元互动的低阶目标三者构成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最后,语文教师具有言语生命培护使命的新角色,主要表现为言语生命动力学及相关理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言语生命意识的认同者和传递者、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彰显言语热爱和言语人格魅力的言说者和表达者以及促进学生母语生命发展的生发者和学生童年的守护者。本研究还探讨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策略。一是外因内化策略,以实践性、体验性、文化性和情感性的外部力量促进学生言说的内部动力的提升。外因内化策略,使教学实践实现了学生体验的真实、情感的认同、精神的愉悦、童年的保留。二是追求创新的言语策略,一方面促进言语想象力和言语创造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优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样既注重智力因素,又注重非智力因素,调和知情意,合力促进言语创新表现。在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基础上,本论文研究还从教学课例、教学资源再开发两个方面来具体展现了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本论文研究激发、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内在欲求和言语表达的生命力,通过发展学生言语生命来留住童年的教学目的。

杨姝[7](2020)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重在引导刚入学的儿童规范口头用语,并掌握基本的书面语。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其中一项重要的分支,对低年级儿童的语言习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教师开始关注儿童诗的教学,但针对低年级的儿童诗研究并不多见。笔者通过比较部编版教材与其他教材的异同,从一二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经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多种研究之后,总结了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论文共有六个部分。绪论简述了儿童诗的相关理论,首先根据儿童诗“诗歌”与“儿童”两大属性,对儿童诗的概念作了界定,概括了儿童诗内容、语言及情感三个方面的特征。接下来,总结出当前儿童诗教学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使用的教材版本。第一章,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为背景,说明儿童诗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独特意义,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供依据。从教学功能来讲,儿童诗作品能够增强儿童语言感知力,丰富儿童想象力,并陶冶儿童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立以下符合低段学情的教学目标:进行识字教学、培养诵读能力、奠定审美基础。第二章,主要统计并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情况。先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部编版与北师大版、人教旧版教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是部编版教材相对另外两种教材,数量较多、分布较均,课后练习也更合理规范,但依然存在题材有限且经典选入不多、部分儿童诗内容不佳、拓展诗歌过少等问题。第三章,笔者结合半年多的听课与访谈情况,反思了当前低年级儿童诗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存在着面对不同诗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氛围缺乏“浪漫”,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不够三大问题。而学生在学习儿童诗时,同样存在诵读能力不足、诗歌创作困难大两个主观能力问题。论文第四章针对部编版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课堂中师生的具体情况,着重探究了低年级儿童诗的教学策略。从教学原则上讲,儿童诗课堂需要具备趣味性、开放性和直觉性三大原则。在此基础上,本章从诵读、识字、创作三个教学环节入手解决儿童诗教学问题。首先,建立以诵读为中心的感悟式教学,在诵读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的精准性,设立阶梯式、多手段的诵读环节。其次,儿童诗课堂上的识字教学中,笔者根据低段儿童的认知,提出了随文识字中心思想和形象化识字原则。最后,关于儿童诗创作的教学手段,本章介绍了让学生想表达、能表达、多表达三大策略。论文第五章附上了这次研究过程中的一次儿童诗公开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试图将本文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并进行检验。

郭珺瑜[8](2020)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19年9月起,全国小学语文1-6年级全面推行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统编版教材,开启了全国统一教材的新时代。其中现代童诗——现当代人以白话文创作的,面向少年儿童的诗歌作品——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的研究较为缺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其研究就多了一份必要性和前沿性。研究意义是多重的,能使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编排体系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多角度的审视,培养研究者观察、提取、分析、理解、综合、运用、撰写等文学和教育研究的必备能力,促进语文教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特点的分析式理解,进而帮助学生积累现代童诗,激发童诗诵读、创作的信心与兴趣。本研究中,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材中的现代童诗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主要研究方法,界定“统编版”、“小学语文”、“现代童诗”等重点概念,并通过文献综述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发展新的见解,研究该教材中现代童诗的编排特点、语言训练价值、审美取向与教育意义,探索现代童诗教学路径,旨在让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发挥出研究领域和语文实践教学的最大价值。在编排上,统编版小学语文全套教材的现代童诗在低段占数量比最大,多来源于经典歌曲、民间童谣、声望卓着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等等,有利于开拓儿童阅读视野。其内容分布广泛,低段主要是引导学习习惯、社会规则等的童谣,中高段则开始出现抒情性更强的现代诗,形式与主题均顺应小学生日益成长发育的身心规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承载着训练学生拼音、识字写字、朗读、仿写创作、观点与情感表达等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还具备极高的文学艺术表现力:其意象涵盖动物、植物、大自然、玩具等等;其艺术氛围情理交融,安静温柔、热烈喜悦、天马行空、睿智理性均得到体现;其文体形式丰富多彩,表现为结构精巧,韵律多变,修辞灵活。同时,这些童诗思想性极强,具有传承文化传统、浸润家国情怀、滋养心灵成长等德育内涵。对这些童诗作品,我们可以通过经验总结法,合理运用情境创设、朗读记诵、仿写创作、综合展示等方式去实现教学。笔者汇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从工具性、艺术性、人文性、教育性等角度进行重组、挖掘、解读,多种视角实现对其更为丰富的、多层次的认识,兼具整体性和具体性。但笔者囿于诗歌创作理论、诗歌鉴赏理论等系统不足,缺乏参考,可能会存在主观臆断、抓小失大或者实际教学不佳的情况。

周奕[9](2020)在《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儿童诗歌是儿童本位的文学作品,是从儿童心底生长出来的最美诗篇,因其语言凝练优美、节奏鲜明、富有童趣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儿童诗歌在增长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能力、滋养儿童心灵及塑造儿童优良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诗歌与儿童诗歌教学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儿童诗歌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儿童诗歌教学并未充分发挥儿童诗歌对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找出并分析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儿童本位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结合以往研究及小学语文教学相关文件,编制了学生儿童诗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教师儿童诗歌教学情况访谈提纲。从儿童诗歌朗读教学、赏析教学及写作教学三方面出发分析并总结了儿童诗歌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少教师肯定了儿童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在实际的儿童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儿童诗歌朗读教学层面,教学方法单一、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缺乏良好衔接等问题比较突出;儿童诗歌赏析教学层面,成人视角解读文本、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比较明显;儿童诗歌写作教学层面,教师在写作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机会不足等问题比较明显。立足于调查的现状,本文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课业压力三个方面对儿童诗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因,并从而童本位的立场出发,针对儿童诗歌朗读教学、赏析教学和写作教学三方面提出合理的教学对策。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或整合,让儿童诗歌真正发挥促进儿童成长的作用,促使儿童在儿童诗歌的学习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生命活力。

陈婷[10](2019)在《儿童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基于儿童学情,从儿童诗的文体特质和教育功能出发,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整理归类。在教育调查和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下儿童诗教学问题,进而提出可操作性且有效的教学策略。论文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儿童诗的诗意特质和教育功能。儿童诗相比于其他诗歌有四大特质:儿童式思维想象;通感意象的呈现;浅显易懂的话语艺术以及言语表达的拟身性。并且,指出儿童诗对于孩子的重要教育意义。第二章主要是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对其中儿童诗的选入和编排进行分析。分别从儿童诗选入的数量、分配比例以及意象、题材和主题入手,分析教材中儿童诗选材存在的优点及不足,进而提出选编建议。第三章对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进行整理分析,并且对搜集的24份儿童诗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现今儿童诗教学的六大问题:教学目标既定化;教学内容离身化;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学环境封闭化;文本解读板滞化。第四章在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下提出儿童诗的几个教学策略:多感官调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童趣”;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诗境;创设能动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童心”;注重儿童学情,进行生成性教学;探究文本的开放性,建立与孩子的双向对话。

二、儿童与成人童诗创作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与成人童诗创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理由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理由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儿童文学史研究
        (二)关于东北儿童文学研究
        (三)关于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
        (四)关于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溯源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倡导
        (二)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二、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东北新文学运动
        (二)20年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形态
第二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
    一、严苛的统治机构
    二、极端的文化政策
    三、奴化的教育措施
    四、飘摇的文学阵地
第三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类型
    一、童谣、儿歌与儿童诗
        (一)童谣
        (二)儿歌
        (三)儿童诗
    二、童话
        (一)童话与教育
        (二)“纯童心文学”与讽刺控诉
        (三)借鉴中改写
        (四)翻译童话的殖民想象
    三、儿童小说
        (一)现实主义的儿童短篇小说
        (二)描画“世界”的长篇儿童小说
    四、儿童剧
        (一)报刊中的儿童剧
        (二)广播中的儿童剧
第四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作家研究
    一、突出的作家——杨慈灯
        (一)异化形象书写现实人生
        (二)利用幻想增强作品趣味
        (三)揭露儿童精神受到摧残
    二、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
    三、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
        (一)殖民地生存境遇的书写
        (二)失去家园者的无限悲凉
        (三)麻木到觉醒的转变历程
第五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一、深重的苦难
        (一)生活的困苦
        (二)精神的创伤
        (三)生命的消亡
    二、激烈的抗争
        (一)反抗者的旗帜
        (二)抗争中的和声
        (三)黑暗里的低吟
    三、满洲的颂歌
        (一)悬赏征文
        (二)献纳文体
    四、艺术特色
        (一)东北方言俗语的运用
        (二)隐喻反讽的运用
第六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批评
    一、儿童文学批评的成果
    二、儿童文学批评的内容
        (一)关注读者与呼唤作品
        (二)童话创作的理论建树
        (三)童话的整体、个案批评
    三、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
结语
    一、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
    二、文化殖民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2)金子美铃童谣诗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子美铃生平经历评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日本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创作背景
    2.1 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儿童的发现”
    2.2 大正时期的童谣运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神灵”意识
    3.1 神道影响下的“神灵”意识
    3.2 “神灵”意识感召下的“物灵”关怀
    3.3 “神灵”意识感召下的“童灵”表达
    3.4 “神灵”意识感召下的“友灵”精神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艺术建构
    4.1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多层意蕴
        4.1.1 “山海”意象的感情寄托
        4.1.2 儿童世界的情感表征
        4.1.3 童谣中的民俗文化再现
    4.2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艺术美感分析
        4.2.1 “泪珠型”美感的表象与内涵
        4.2.2 对比艺术的多样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子美铃童谣诗的现代价值
    5.1 金子美铃童谣诗对于童心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5.1.1 童心教育对于儿童的意义和价值
        5.1.2 童心教育对于成人的意义和价值
    5.2 金子美铃童谣诗对于童心写作的意义及价值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学语文儿童诗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一)结合现状分析,改进自身教学
        (二)给出教学策略,以供他人参考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研究法
第一章 儿童诗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阐述
    第一节 儿童诗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儿童诗的概念
        二、儿童诗的特点
    第二节 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活想象,培养创造力
        二、训练表达,提高感悟力
        三、陶冶性情,学会抒写心灵
第二章 儿童诗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儿童诗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过程
        三、调查的结果
    第二节 儿童诗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儿童诗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在儿童诗写作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小学语文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 广泛阅读童诗,掌握写诗方法
        一、推荐阅读童诗,打下写诗基础
        二、引领赏析诗歌,指导写诗方法
    第二节 进行童诗仿写,形成有效连接
        一、填补词句空白
        二、段落模仿创作
        三、串联段落成诗
    第三节 发挥想象创作,自由表达真我
        一、观察体验生活,捕获写诗素材
        二、抓住思维火花,及时写就童诗
    第四节 评价促其进步,展示带动交流
        一、多样评价,促其发展
        二、提供平台,交流共赏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标准文件
    二、学术专着与会议录
    三、期刊论文
    四、学位论文
附录1 关于小学生儿童诗写作教学的调查
致谢

(4)论新世纪以来儿童写作的诗歌的艺术特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浅语的表达艺术
    第一节 有意味的浅显
        一、口语化的语词运用
        二、简单化的语法结构
    第二节 直观性的物象取向
        一、物象取向的相关性
        二、物象取向的非相关性
    第三节 身边生活的诗意呈现
    第四节 小视点的情感缩放
第二章 直觉的意象创造
    第一节 意象的构成
        一、对自然宇宙的探索
        二、对动植物的本能亲近
        三、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体验
    第二节 意象的呈现
        一、视觉呈现
        二、多感官的综合呈现
第三章 “越轨”的想象思维
    第一节 想象思维的表现
        一、日常生活中的想象
        二、文学世界中的想象
    第二节 、想象思维的来源
        一、来自生活的灵感
        二、饱含童趣的幻想
    第三节 想象言说的方式
        一、对同一意象的多维度言说
        二、对不同意象的一维度言说
    第四节 想象手法的运用
        一、比喻
        二、拟人
        三、通感
        四、夸张
结语: 纯真的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童诗的特点及教学意义
    第一节 童诗的内涵
        一、对“童诗”内涵的探本溯源
        二、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第二节 童诗的特征
        一、富有盎然的童趣
        二、通俗生动的语言
        三、具体而丰富的想象力
        四、新巧的构思
        五、优美的意境
        六、积极向上的主题
    第三节 童诗的分类
        一、抒情诗
        二、叙事诗
    第四节 童诗教学的意义
        一、童诗教学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童诗教学是丰富儿童想象能力的必然需要
        三、童诗教学是培养儿童高尚情操的重要载体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数据统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成功的经验
        (一)师生对儿童诗兴趣浓厚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三)肯定教材中儿童诗的地位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二、存在的不足
        (一)被动式的接受型学习
        (二)在阅读上缺乏有效地引导
        (三)课外儿童诗文本难求
        (四)学生作品上升精品的层次难
    第三节 低年级童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二、传统课堂的影响
        三、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一)缺乏儿童视角
        (二)缺乏诗歌理论素养
        (三)教学方法不当
        四、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 低年级童诗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落实童诗的诵读
        一、多元诵读,读出个性
        二、对比诵读,感悟异同
        (一)同主题诵读
        (二)同意象诵读
        (三)古今对比诵读
        三、读演结合,展现童趣
    第二节 丰富童诗的赏析
        一、赏语言之趣
        二、赏画面之美
        三、赏想象之妙
    第三节 鼓励童诗的创作
        一、尊重个性,鼓励儿童大胆表达
        二、填写童诗,浅尝儿童诗的味道
        三、仿写童诗,体验儿童诗的美妙
        四、续写诗文,延续儿童诗的情趣
        五、改编课文,品味儿童诗的妙趣
        六、多元评价,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表(学生卷)
附录 B 调查问卷表(教师卷)
附录 C 学生优秀作品(节选)
后记
在职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基本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儿童诗的特征、作用及范文选择
    一、儿童诗的特征
    二、儿童诗对儿童生命意识的滋养作用
    三、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范文选择
        (一)范例文本选择的来源
        (二)范例文本的特点
第二章 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理念
    一、认识基础:对言语性的确认
        (一)存在性的需要
        (二)人文性的具化
    二、教学过程:对生命体验和言语表现的促进
        (一)写作本位的彰显
        (二)内向发展的应然
        (三)教学落地的必然
    三、教学目标:高中低三阶相连
        (一)指向诗意人生的高阶目标
        (二)实现言语创造的中阶目标
        (三)动机性与行为性二元互动的低阶目标
    四、教师角色:对言语培护使命的担当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及相关理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二)言语生命意识的认同者和传递者
        (三)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
        (四)彰显言语热爱和言语人格魅力的言说者和表达者
        (五)促进学生母语生命发展的生发者和学生童年的守护者
第三章 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外因内化的动力策略
        (一)立足实践感知,深化自我体验
        (二)激活文化因子,促发情感认同
        (三)建设多渠展示,体悟创作愉悦
        (四)实现教学相融,留住童年意趣
    二、追求创新的言语策略
        (一)促进言语想象力和言语创造力的提升
        (二)优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课例
        (一)“千淘万漉燃诗情”《轻扣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教学课例
        (二)“济南名士多”地域文化寻访活动与儿童诗习作教学结合课例
        (三)“春华秋实,理想可至”德育活动与儿童诗习作教学结合课例
        (四)“诗诗相印”童诗写作连续专题微课课例
    二、教学资源的再开发
        (一)操作资源:思维导图与儿童诗习作教学
        (二)主题资源:绘本与儿童诗习作教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儿童诗理论基础
        1、儿童诗概念
        2、儿童诗特征
    二、儿童诗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标及意义
    五、本文研究的教材版本
第一章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功用与宗旨
    第一节 儿童诗的教学功能
        一、增强儿童语言感知力
        二、丰富儿童想象力
        三、树立儿童正确价值观
    第二节 儿童诗的教学目标
        一、进行识字教学
        二、培养诵读能力
        三、奠定审美基础
第二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的儿童诗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部编版、人教旧版、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儿童诗编选比较
        一、儿童诗数量占比与分布比较
        二、儿童诗课后练习系统对比
    第二节 部编版儿童诗选文分析
        一、儿童诗的题材选择
        二、优质儿童诗的趣味性与口语化
        三、儿童诗编选之不足
第三章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的教学反思
    第一节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一、教学模式单一老旧
        二、课堂氛围缺乏活力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第二节 儿童诗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一、诗歌诵读能力不足
        二、诗歌自主创作困难
第四章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节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三、直觉性原则
    第二节 以诵读为中心的儿童诗教学
        一、诵读在儿童诗教学中的意义
        二、重视诵读的准确性
        三、渐进式的诵读指导过程
        四、多种手段营造诵读氛围
    第三节 儿童诗识字教学手段
        一、随文识字的中心思想
        二、形象化的识字原则
    第四节 儿童诗写作教学手段
        一、有话想说: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二、有话可说: 提供丰富的写作源泉
        三、有话必说: 加强儿童诗写作频次
第五章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案例——《雪地里的小画家》
余论
附录: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研究的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8)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的编排情况
    (一)篇目与数量
    (二)创作来源
    (三)内容主题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价值
    (一)拼音学习
    (二)识字写字
    (三)朗读
    (四)模仿与创作
    (五)观点情感表达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现代童诗的文学表现力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价值
    (一)包罗万千的意象
    (二)情理交融的艺术氛围
    (三)丰富多彩的文体美
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的品德教育价值
    (一)文化传统的传承
    (二)家国情怀的浸润
    (三)心灵成长的滋养
五、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创设
    (二)朗读记诵
    (三)仿写创作
    (四)综合展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儿童诗歌教学“偏离儿童”现象的思考
        1.1.2 儿童诗歌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潜在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儿童本位”的研究
        1.2.2 关于儿童诗歌教学的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儿童本位
        1.3.2 儿童诗歌
        1.3.3 儿童诗歌教学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对象设计
        2.1.2 调查工具设计与实施
    2.2 调查数据统计
        2.2.1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2.2.2 访谈数据统计
    2.3 成功的经验
        2.3.1 学生对儿童诗歌兴趣浓厚
        2.3.2 儿童诗歌的地位在教材中得到肯定
        2.3.3 儿童诗歌教学的地位得到肯定
3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中的问题及问题探因
    3.1 儿童诗歌教学中的问题
        3.1.1 儿童诗歌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3.1.2 儿童诗歌赏析教学中的问题
        3.1.3 儿童诗歌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3.2 儿童诗歌教学问题探因
        3.2.1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狭隘与偏失
        3.2.2 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之失
        3.2.3 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4 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诗歌教学对策
    4.1 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诗歌阅读教学对策
        4.1.1 师生共读,激起读诗兴趣
        4.1.2 巧用文本,激活读诗课堂
        4.1.3 提供平台,促进乐读乐享
    4.2 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诗歌赏析教学对策
        4.2.1 儿童视角解文本,唤醒沉睡童心
        4.2.2 优化教学方法,欣赏诗情画意
    4.3 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诗歌写作教学对策
        4.3.1 合理方法指导,呵护诗性语言
        4.3.2 巧设教学情境,发展诗性思维
        4.3.3 满足儿童需要,鼓励积极创作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学习现状调查
附录 B 访谈提纲

(10)儿童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大陆相关研究
        二、台湾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儿童诗的诗意表征形式及教育功能
    第一节 儿童诗的诗意表征形式
        一、儿童式思维想象
        二、通感意象的呈现
        三、浅显易懂的话语艺术
        四、言语表达的拟身性
    第二节 儿童诗的教育功能
        一、儿童诗的趣味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
        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实践能力
        三、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第二章 现行人教版儿童诗入编情况及分析
    第一节 儿童诗的选编情况
        一、儿童诗占全套教材的比例情况
        二、选文在各年级的数量分布情况
        三、选文国别占比例数量
    第二节 入选教材儿童诗意象、题材与主题分析
        一、意象
        二、题材
        三、主题
    第三节 编撰情况的分析
        一、现行人教版选编儿童诗的优点
        二、儿童诗选文存在的不足
        三、为儿童诗选文提出的建议
第三章 儿童诗教学的调查及问题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信度、效度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整体状况
    第二节 儿童诗教学案例分析
        一、《小小的船》课堂教学调查
        二、《彩色的梦》课堂教学调查
        三、《太阳是大家的》课堂教学调查
        四、《童年的水墨画》课堂教学调查
    第三节 儿童诗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既定化
        二、教学内容离身化
        三、教学过程模式化
        四、教学方法形式化
        五、教学环境封闭化
        六、文本解读板滞化
第四章 儿童诗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具身认知理论
        一、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具身认知的特征
    第二节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儿童诗教学策略
        一、多感官调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童趣”
        二、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诗境
        三、创设能动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童心”
        四、注重儿童学情,进行生成性教学
        五、探究文本的开放性,建立与孩子的双向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附录

四、儿童与成人童诗创作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D]. 丁明秀.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金子美铃童谣诗创作研究[D]. 王净晶.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3]小学语文儿童诗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祝文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论新世纪以来儿童写作的诗歌的艺术特质[D]. 罗玉亭. 扬州大学, 2020(02)
  • [5]小学低年级童诗教学实践研究[D]. 罗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小学儿童诗习作教学研究[D]. 吕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研究[D]. 杨姝.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童诗与教学研究[D]. 郭珺瑜. 西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 周奕. 成都大学, 2020(08)
  • [10]儿童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 陈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儿童诗与成人儿童诗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