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元[1](2021)在《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泪囊炎是中老年女性多见的眼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溢泪、溢脓症状,长期如此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易导致各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消除泪囊炎症,恢复泪道引流功能。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面部遗留瘢痕等缺点,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基层医院开展困难。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也在迅速更新。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将支架经鼻腔植入鼻泪管,以起到扩张阻塞部位、支撑鼻泪管及恢复泪道引流的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不留瘢痕,且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临床上使用的鼻泪管支架种类较多,如金属管、硅胶管、聚氨酯支架、硬膜外麻醉导管和各种自制的鼻泪管支架等,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术后支架脱位、再阻塞等并发症也常有发生。因此,使用一种能与人体生理结构相吻合且术后效果可靠的支架尤为重要。目的:对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和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在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观察组)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鼻泪管植管术(对照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植管成功率、植管耗时、术中疼痛程度、泪点损伤率等,观察术后3月疗效、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拔管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1.临床疗效:入选总病例80例94眼。(1)术后1周:观察组治愈率91.7%(44/48),好转率8.3%(4/48),无效率0;对照组治愈率87.0%(40/46),好转率10.9%(5/46),无效率2.1%(1/46);两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765,P=0.445,P>0.05)。(2)术后1月:观察组治愈率87.5%(42/48),好转率10.4%(5/48),无效率2.1%(1/48);对照组治愈率69.6%(32/46),好转率21.7%(10/46),无效率8.7%(4/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4,P=0.031,P<0.05)。(3)术后3月:观察组治愈率77.1%(37/48),好转率14.6%(7/48),无效率8.3%(4/48);对照组治愈率56.5%(26/46),好转率28.3%(13/46),无效率15.2%(7/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7,P=0.040,P<0.05)。(4)观察组术后1周、1月、3月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4.734,P=0.091,P>0.05)。(5)对照组术后1周、1月、3月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844,P=0.004,P<0.05)。2.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术前观察组(14.2±2.1分)与对照组(14.3±2.0分)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222,P=0.824,P>0.05)。术后3月观察组(3.4±1.9分)与对照组(5.0±2.3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2,P=0.000,P<0.05)。3.植管成功率:观察组40例48眼和对照组40例46眼均成功植管,总植管成功率100%(94/94)。4.植管耗时:观察组的植管耗时中位数为12.0s,对照组的植管耗时中位数为1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P<0.05)。5.术中疼痛程度: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中位数均为2.0cm,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165,P=0.869,P>0.05)。6.泪点损伤:观察组泪点损伤率为35.4%(17/48),对照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2=1.022,P=0.312,P>0.05)。7.拔管困难:观察组拔管困难发生率为10.4%(5/48),对照组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1.000,P>0.05)。其中,观察组断管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为2.2%(1/46);两组断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617,P>0.05)。8.支架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对照组为30.4%(14/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2=2.484,P=0.115,P>0.05)。其中,观察组未出现支架移位或脱出的病例,对照组6眼术后鼻腔内硬膜外麻醉导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为13.0%(6/46);两组支架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2,P<0.05)。结论:1.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相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更好,短期疗效更稳定。2.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相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植管耗时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3.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可考虑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周昊[2](2020)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EA)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身麻醉(GA)相比,GEA应用于消化道肿瘤开放手术中可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但GEA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相关研究仍较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GEA应用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就诊于我院的82例70~80岁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准备与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手术方式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参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标准进行,所有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Roux-en-Y吻合。GE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前于患者适当的胸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间断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给予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共同维持术中麻醉深度。术后该组的镇痛方式以患者自控的硬膜外镇痛(PCEA)为主。GA组术中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自控的静脉镇痛(PCIA)。主要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包括临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PIS)、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与氧合指数(OI)、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各类麻醉药物使用量、ICU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记录术后一般并发症,并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比较。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素(NE)、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共有82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GEA组40例,GA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与术前合并症等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GA组相比,GEA组患者术后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GEA组低于GA组(P<0.05)。GE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短于GA组(P<0.05)。术后GEA组CPIS评分低于GA组(P<0.05),GEA组PaO2与OI高于GA组(P<0.05)。GE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首次排气时间较GA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与术后第二天静息VAS评分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二、三天运动VAS评分GEA组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WBC、IL-1、IL-6、NE、Cor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GEA组IL-1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与G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显着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术后肺炎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较为显着。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加快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并不增加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是安全有效的。
漆钰[3](2020)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围术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POCD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择期手术老年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空白盐水组(B组),每组100例。A组术前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微量泵泵注(10 min),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术中用微量泵给予右美托咪定0.2μg/kg/h速度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B组术前以生理盐水0.5μg/kg持续微量泵泵注(10min),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术中用微量泵给予生理盐水0.2μg/kg/h。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1h(T1)、手术后(T2)相关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值;并测量T0、T1、T2三个时间点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T0、手术后6 h(T3)、手术后1 d(T4)、手术后2 d(T5)时的评分并统计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ASA分级、脑血管病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以及术前MMSE评分比较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T0、T2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BIS值数值均较T0时低,但A组与B组相比,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T2时NE和E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的NE和E水平均较T0时低,但A组与B组相比,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2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MMSE评分B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7d内的POCD发病率为5%(5/100),B组患者术后7d内的POCD发病率为15%(15/10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骨科老年手术病人的麻醉,其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能有效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
武旭阳[4](2020)在《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镇痛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并比较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镇痛效果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原210医院)诊断为单纯老年骨质疏松性所致胸椎、腰椎单节段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患者,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研究对象共183例。在此之前,通过动物脊柱椎体实验,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成年猪下胸椎及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体外实验表明,球囊加压撑开能有效的恢复椎体压缩高度,椎体单侧通过球囊套管自带通道注入利多卡因局麻药约1.5ml,利多卡因弥散及浸润范围可完美覆盖整个椎体的1/2(动物实验目的、过程及结论详见正文)。上述实验结果为临床实践手术工作中球囊撑开时压力的控制、患椎体内注入局麻药利多卡因的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将18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A(患椎体内不行注射)共31例,对照组B(椎体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因C组各亚组中注射剂量不同,我们取1.5ml盐水注射)共35例,实验组C(患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共117例,其中C1组共23例(通过双侧通道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各0.5ml)、C2组共21例(通过双侧通道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各1ml)、C3组共27例(通过双侧通道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各1.5ml)、C4组共25例(通过双侧通道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各2.0ml)、C5组共21例(通过双侧通道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各2.5ml)。分别比较A、B、C三组间,以及C1、C2、C3、C4、C5五组间术前、球囊撑开时、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时、术毕及术后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days)、年龄(age)和骨水泥注射量(ml)等方面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并比较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镇痛效果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同时得出术中向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的最佳剂量。结果:1、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严格按照手术及实验要求的标准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安全完成,其中7个病例术中有少许骨水泥向椎体两侧、椎体前方及上下临近椎间盘内渗漏,均未出现神经压迫或刺激等不良症状表现。2、A、B组大部分患者于术中扩张双侧球囊、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躁动、喊叫及流汗等疼痛刺激表现;与此同时患者因疼痛刺激导致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前后血压波动较大,言语安慰无明显改善。C(C1、C2、C3、C4、C5)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疼痛刺激表现较轻,情绪及生命体征相对较平稳,言语安慰效果有效。(在C组中,剂量超过3ml的C4、C5组,出现3例利多卡因并发症:1例突发耳鸣,约5分钟后恢复正常,2例轻度头昏,意识清晰,数分钟后症状消失)。3、根据表(1)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在术前、术中球囊撑开时、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时及术毕时、术后24小时内A、B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注射骨水泥量等方面数据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表(2)数据是将A、B两组数据(共66例,未注射利多卡因)合并与C组中前三个亚组(C1、C2、C3)合并后(共71例,注射利多卡因)进行比较(由表(1)数据可知,A、B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球囊撑开时、术中注入骨水泥时及术毕时等方面数据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为近一步比较术中球囊撑开前注射利多卡因和不注射利多卡因是否对患者术中疼痛有影响,同时平衡注射利多卡因组和不注射利多卡因组组间数据个数差异,达到组间均衡,有可比性,因此将A、B两组数据合并与C组中前3亚组(C1、C2、C3)进行比较)(因前三组利多卡因注射剂量少比后三组更有说服力),根据表(2)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不注射利多卡因组(A组+B组)患者与注射利多卡因C组(C1+C2+C3)在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VAS评分、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注入骨水泥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注射利多卡因组(A组+B组)患者术中球囊撑开时、术中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时及术毕评分分别为8.969±0.0.60、9.393±0.52、4.772±0.67,注射利多卡因C组(C1+C2+C3)患者术中球囊撑开时、术中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时及术毕评分分别为4.253±1.91、4.126±1.87、2.380±0.99,注射利多卡因组和不注射利多卡因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组中止痛效果(VAS评分比较)评价C1<C2<C3、C4、C5,C3、C4、C5三组间无显着差异。根据表(3)(4)(5)(6)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C组中C1、C2、C3、C4、C5五个亚组在术前VAS评分、术后24小时VAS评分、性别、年龄及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3)数据分析可知,在术中扩球囊时、注入骨水泥时及术毕时C1与C2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别6.608±0.49、6.304±0.47、3.391±0.49和4.285±0.46、4.428±0.50、2.523±0.51,两组评分比较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表(4)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术中扩球囊时、注入骨水泥时及术毕时C2与C3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别4.285±0.46、4.428±0.50、2.523±0.51和2.222±0.50、2.037±0.51、1.407±0.57,两组评分比较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表(5)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术中扩球囊时、注入骨水泥时及术毕时,C3与C4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别2.222±0.50、2.037±0.51、1.407±0.57和2.200±0.57、2.000±0.51、1.240±0.52,两组评分比较差异(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表(6)中所得数据分析可知,术中扩球囊时、注入骨水泥时及术毕时,C4与C5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别2.200±0.57、2.000±0.51、1.240±0.52和2.047±0.49、1.714±0.46、1.190±0.51,两组评分比较差异(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手术过程中向椎体内通过球囊自带通道注入2%利多卡因(骨内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中疼痛,相比较于单纯基础麻醉和椎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满意、起效迅速、费用低、风险及并发症少,对全身影响微小,患者易于接受等鲜明特点。并有希望完全替代基础麻醉或全麻,可以实现术中局麻下达到微痛甚至无痛的镇痛效果。2、通过两侧球囊自带通道分别向椎体内注射2%利多卡因的最佳适宜量各1.5ml,共3ml,此剂量时,镇痛效果接近或达最佳程度,低于此剂量镇痛效果欠佳,超过此剂量镇痛效果无明显增强,并且在此剂量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利多卡因入血至头昏、耳鸣等不良反应,既保证了术中镇痛效果,也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孔超[5](2020)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中老年骨科下肢手术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中老年患者行骨科下肢手术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入我院就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Ⅲ级,共60例,按年龄差异分为中年组(45岁~64岁),老年组(≥65岁)。通过硬膜外导管快速推注0.375%罗哌卡因10 mL,麻醉效果确切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 μg/kg,15 min后输注速度改为0.5 μg·kg-1.h-1。观察并记录用药开始时(T1),用药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90 min(T6)的 SBP、HR、Ramsay 及右美托咪定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若术中患者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时给予5mg盐酸麻黄碱对症处理;心率低50次/min时给予0.5 mg阿托品对症处理;血压高于患者基础血压30%时给予0.25 mg硝酸甘油。结果:1.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的SBP、HR和Ramsay评分比较(1)负荷剂量期间,两组患者T1、T2时刻的SBP、HR、Ramsay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随着输注时间延长,老年组血压呈下降趋势,与T1时刻比较,老年组T3、T4、T5、T6时刻的SBP显着降低(P<0.05);且与中年组同时刻比较,老年组T4、T5和T6时刻SBP显着降低(P<0.05);中年组中的T3、T4、T5、T6时刻的SBP与T1时刻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3)老年组患者心率呈下降趋势,T3、T4、T5、T6时刻的HR与T1时刻相比,显着下降(P<0.05);且与中年组同时刻比较,老年组T3、T4、T5和T6时刻HR显着降低(P<0.05);中年组中,T2、T3、T4、T6时刻的HR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5时刻的HR与T1时刻相比,显着降低(P<0.05)。(4)随着输注时间延长,老年组Ramsay评分呈上升趋势,T4、T5、T6时刻的Ramsay评分显着高于T1(P<0.05);且与中年组同时刻比较,老年组T4、T5和T6时刻Ramsay评分显着升高(P<0.05);中年组中,T5、T6时刻的Ramsay评分与T1时刻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比较(1)与老年组相比,中年组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总数显着减少(P<0.05)。(2)老年组出现心动过缓次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5);但中年组出现一过性高血压次数高于老年组(P<0.05)。(3)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寒战反应,同时老年组出现低血压次数与中年组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用于中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效果较佳;但在老年患者中不良反应较多,可增加围术期手术风险。针对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注意输注的剂量和速度,同时要加强连续监测,避免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
师永倩[6](2020)在《超声辅助侧-直入路穿刺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定位下侧-直入路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的成功率、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年龄≥60岁,ASAII-III级,拟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SPSS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直入组(M组)和侧-直入组(P组)。两组均使用超声(2-5MHz低频探头)定位穿刺点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主要观察指标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次要指标为穿刺次数、针尖调整方向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定位所用时间、穿刺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从而对超声辅助定位下侧-直入路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的成功率、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共57例患者完成蛛网膜下腔麻醉,有3例穿刺失败(直入组2例,侧-直入组1例),侧-直入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3%,直入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直入组穿刺平均时间为91.38±54.24s,直入组为133.82±82.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直入组穿刺次数及针尖调整方向次数均低于直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入组腰痛发生率高于侧-直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分、穿刺异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直入路穿刺相比于直入路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且不增加穿刺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方法,可在临床中应用。
侯慧洁,胡乃光,王波,崔一佳[7](2020)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于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为(15.1±2.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2.4±1.8)min,拔管时间为(16.9±1.7)min,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h、12h以及24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3.3%,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着,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司纪国[8](2019)在《镇静深度对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1.背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是发生在术后7天内或出院前的谵妄,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的一种,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认知障碍和注意力集中障碍,伴有思维无序以及感知异常,症状呈波动性。POD好发于老年患者,是手术患者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因手术类别而异,其中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率可高达50~62%。POD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与远期的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ve Disorders,NCD)密切相关,致使患者自理能力丧失,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仍然缺乏谵妄治疗的有效方法,临床措施多以控制症状为主,所以,通过控制或消除可以改变的谵妄危险因素对谵妄进行一级预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谵妄管理手段。手术和麻醉是围术期最大的可干预因素,人们一直在探索麻醉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脑功能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结论并不一致。荟萃分析发现全身麻醉和全麻药物本身并不影响POD的发生,但也有研究认为麻醉过深(如BIS<40)是POD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设计严格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临床试验,针对POD高危的特定人群,如高龄合并创伤的患者,确定全麻药物产生的麻醉深度——包括区域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深度对高龄患者POD的影响,为围术期有效预防POD提供依据。已知高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1.58亿,占全国人口的l 1.4%,我国75~84岁老年人10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6.08%,对多数老年髋部骨折而言,手术治疗是其首选,而老年髋部骨折POD的发生率可以高达62%,POD严重影响这类患者的转归,对此类病人的POD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心肺功能储备差,并存的全身系统疾病多,围术期风险较高,恰当的麻醉选择和合理的麻醉用药有利于患者围术期安全和术后加速康复。有证据表明区域阻滞麻醉包括椎管内麻醉和神经丛阻滞麻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转归。随着超声技术和神经刺激定位技术的推广,神经阻滞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神经阻滞可以为髋部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中镇痛和满意的术后镇痛。除了完善镇痛,老年患者区域阻滞麻醉中的镇静不可或缺,已是共同认识。适当的镇静水平可以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和心理创伤,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但较深的镇静深度和过多的镇静药物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能对老年患者脆弱的脑功能造成损害。目前判断镇静深度的方法主要有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OAA/S通过患者对指令和触觉的反应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不需要专业设备和任何耗材,另外,OAA/S评分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随镇静药物浓度不同而改变,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但OAA/S无法获得连续评分,且反复评估会影响术中镇静的连续性,患者术中体验差。多项研究证实,BIS与丙泊酚麻醉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丙泊酚的麻醉深度,指导全麻和镇静中丙泊酚用药。有研究发现,BIS监测下的麻醉可以减少术中知晓和不必要的全麻药物暴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是,目前关于BIS监测用于区域阻滞镇静的研究较少,对老年患者而言,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最佳的BIS水平有待探讨。因此,需要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BIS监测结合OAA/S评分反映非全身麻醉手术的术中镇静水平,探讨术中不同镇静深度对高龄患者POD的影响。谵妄是易患因素和促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高龄,其他因素如合并多种疾病、围术期低氧血症、疼痛、阿片类药物应用、感染等也被认为是POD的危险因素。但因为选择人群不同、手术类别不同、麻醉方案和麻醉药物选择不同、POD评价方法的不同以及分析方法的差异,导致以往研究所得到的POD危险因素结果也不相同。因此,仍然需要针对特定人群、特定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行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确定高龄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帮助临床实践中对POD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多组分预防策略。另外,POD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由于老年谵妄病因的复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机制来解释谵妄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关于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假说主要有神经递质学说、应激机制、神经炎性学说、脑供血/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学说以及基因学说等。谵妄的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揭示老年人谵妄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风险预测、临床诊断以及判断严重程度等方面发挥作用。低分子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是创伤、休克、体外循环后以及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非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星形胶质细胞受炎性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等影响发生调亡而释放S100β蛋白,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释放入血,多项研究提示可以将S100β蛋白作为POD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POD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探索危险因素影响POD发生的可能病理途径。2.目的(1)观察BIS监测下丙泊酚不同术中镇静深度对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影响;(2)寻找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测和预防POD提供依据;(3)比较POD患者和非POD患者围术期S100β血清浓度变化,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S100β蛋白血清浓度与镇静中BIS值的相关性,寻找术中镇静深度影响高龄患者POD的可能病理机制。3.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3.1镇静深度对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影响经淄博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文号:201801002),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拟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高龄患者177例,年龄≥80岁,按排除标准排除53例,实际纳入124例。术前访视记录一般资料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排除重度 NCD 即痴呆患者,精神混乱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排除已经存在谵妄的患者;所有患者入室监测生命体征(包括BIS)后静脉给予舒芬尼5μg,行T12椎旁+腰骶丛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术中镇静,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入浅镇静组(Light Sedation Group,L组)和深镇静组(Deep Sedation Group,D组),L组维持BIS值71~90,D组维持BIS值50~70;由不知晓分组和术中镇静方案的麻醉医生于术后1~7天同一时间安静环境访视患者,采用CAM法行POD诊断,记录患者POD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并评估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 score,ADLs)和术后疼痛情况(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主要并发症。对POD患者和非POD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是否为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危险因素;然后将P值<0.1的危险因素纳入回归方程,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高龄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3.2脑损伤标志物S100 β血清浓度与镇静中BIS值的相关性第一部分纳入的患者,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和术后1~7天采集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测定血清S100β浓度,观察和比较POD患者和非POD患者S100β血清浓度的围术期变化,并对比POD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S1ooβ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7天S1ooβ血清浓度与镇静中BIS值、镇静中MAP的相关性,从而探寻术中镇静深度影响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病理途径。4.结果1.神经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4例高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男性34例,女性90例,年龄80~94岁。术后7天共有44例患者发生POD,总发生率为35.5%,其中L组14例,D组30例,L组POD发生率低于D组(22.6%vs 48.4%,P=0.003<0.005),L 组 POD 持续时间(天)短于 D 组(1.5±0.5 vs 1.8±0.6,P=0.001<0.005);L组镇静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低于D组,镇静中平均BIS、OAA/S评分、平均MAP和HR、术后第1天ADLs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高龄髋部手术POD的危险因素,术前ADLs评分、镇静中平均BIS、镇静中平均MAP、术后第1天ALDs评分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高龄髋部骨折手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镇静中平均BIS、镇静中平均MAP、术后第1天ALDs评分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3.POD患者术后1~7天S100β蛋白血清浓度高于非POD患者,POD患者在POD状态时S100β血清浓度最高,高于发作前和发作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第1~3天S100β血清浓度与镇静中平均BIS值有低度负相关性,rs 分别为-0.380、-0.385、-0.344,P=0.000;术后第 1~2 天 S100β 血清浓度与镇静中MAP有低度负相关性,rs分别为-0.334、-0.400,P=0.000。5结论1.与深镇静相比,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丙泊酚术中浅镇静POD发生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术后ADLs评分更高。2.年龄、术中深镇静、术中低血压、术后疼痛、术后低ADLs评分是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龄髋部骨折POD患者术后血清S100β浓度升高;术后S100β血清浓度与术中镇静深度存在正相关性,术中深镇静可能通过神经细胞损伤而增加POD的发生。
于红燕[9](2019)在《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6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给予A组:0.75%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注射液2ml;B组:0.75%罗哌卡因1ml+内含0.2mg地佐辛的10%葡萄糖注射液2ml;C组:0.75%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注射液1.5ml。入室静卧10min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2(Oxygen saturation,脉搏血氧饱和度)、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其时间标记为T1(麻醉前),分别记录T2(麻醉后5min)、T3(麻醉后10min)、T4(麻醉后20min)、T5(麻醉后30min)各时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4、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6。结果(1)麻醉后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2)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3)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4)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5)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长,组B最短。(6)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7)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大,组B最小。(8)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A组最短。综上,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尤其是麻醉后10分钟以上更明显。同时,组A、组B心率波动较小,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A组与C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长于B组,A组相比C组时间更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结论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稳定;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时间延长;但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并未延长,患者能尽早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杨丽华[10](2019)在《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丹麦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教授最早提出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概念,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协同进行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管理方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加快器官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近年来ERAS理念被推广至肠道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多个外科学领域,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但未见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报道。2014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有剖宫产史而又再次妊娠的女性数量增多,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增加,临床处理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综合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来保证此类手术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凶猛,引起出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术中发生常规止血方法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常需要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子宫切除不仅使患者永久丧失生育功能,而且对女性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此外,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剧烈。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有许多,但各自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根据此类患者的特点,如何优化手术方式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减少子宫切除率,如何术后充分镇痛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如何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加速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介入技术在产科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术前先在介入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用生理盐水充盈球囊行腹主动脉球囊暂时性阻断,在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发生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本论文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术后镇痛是ERAS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论文第二部分以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的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产妇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并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以探讨此类患者更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第三部分根据论文前两部分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学科循证医学证实的ERAS方案,开展围术期ERAS方案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相比较,旨在为ERAS方案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医学证据。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0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1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先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术中充分止血后抽空球囊;B组59例剖宫产术中采用常规的止血方法,若出血仍无法控制则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记录胎儿射线暴露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球囊阻断术的操作情况和相关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股神经缺血性损伤、血肿形成等)、术后随访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射线暴露时间为(5.17±1.91)s,剂量为(4.26±2.34)mGy。未见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未见子宫附件明显异常。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未见球囊阻断相关并发症。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术患者70例,随机分TAP组和PCIA组,每组35例。术毕PCIA组行舒芬太尼PCIA;TAP组行纳布啡PCIA复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连续TAP阻滞,TAP阻滞穿刺置管成功后每侧给予0.2%罗哌卡因20mL,之后持续泵注6-8 mL/h至术后48h。观察以下指标:(①术后4h、8h、12h、24h、36h、48h时患者切口痛、内脏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②术后48h内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阿片类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ELISA法检测患者术后12h、24h、48h血浆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④检测术后24h、48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记录产后初乳时间和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⑤术后TAP阻滞的平面变化和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TAP组29例患者,PCIA组30例患者完成此研究。①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切口痛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患者术后12h、24h和36h时的内脏痛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②两组均无镇痛补救。TAP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4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③术后12h、24h、48h时点TAP组Cor、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P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TAP组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24h、48 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明显高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连续TAP阻滞的平面范围在术后48h内相对固定(T9-L1),未见TAP阻滞的相关并发症。结论: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可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术后应激反应,促进产妇尽早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可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选择。第三部分 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研究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评价其与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相比,是否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法: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4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RAS方案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比较如下指标:①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术后输液量;②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③术日晨早上7点(T0)、手术缝皮结束时(T1)、术后第1天早上7点(T2)、第5天早上7点(T3)空腹各时点的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血胰岛素及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 C 反应蛋白(CRP)、Cor、白介素-1β(IL-1β)、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④T0~T3免疫指标: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3(C3)、C4水平;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⑥术后感染并发症、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血管破裂、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股神经缺血性损伤等)、TAP阻滞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①ERA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输血量、术后1d、2d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无一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有6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新生儿在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0~T3时两组患者血糖、血胰岛素及HOMA-IR和血清CRP水平、血浆Co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T1~T3时的血清IL-1β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T1时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3时的血清IGF-BP3浓度明显降低(P<0.05)。④T0~T3时两组患者血清CH50、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ERAS组血清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ERAS组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未见术后感染、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TAP阻滞并发症。结论:ERAS方案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ERAS方案在此类手术患者中安全可行,在临床应用上有推广价值。
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随机分组 |
2 手术器械及材料 |
2.1 手术器材 |
2.2 主要药品及来源 |
3 术前准备 |
3.1 全身情况 |
3.2 鼻腔检查 |
3.3 泪道准备 |
3.4 术前沟通 |
4 手术方法 |
4.1 观察组手术步骤 |
4.2 对照组手术步骤 |
5 术后处理及随访 |
6 评价指标 |
6.1 主要观察指标及量化方法 |
6.2 次要观察指标及量化方法 |
7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 临床疗效 |
1.1 术后1 周治疗效果 |
1.2 术后1 月治疗效果 |
1.3 术后3 月治疗效果 |
1.4 观察组术后1 周、1 月、3 月疗效对比 |
1.5 对照组术后1 周、1 月、3 月疗效对比 |
2 眼表症状改善情况 |
3 其他临床观察指标 |
3.1 植管成功率 |
3.2 植管耗时 |
3.3 疼痛程度 |
3.4 泪点损伤发生率 |
3.5 拔管困难发生率 |
3.6 支架相关并发症 |
四、讨论 |
1 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分析 |
2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 |
3 鼻泪管支架的应用现状分析 |
4 Teflon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5 两组手术的结果分析 |
5.1 T型 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安全性 |
5.2 T型 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
6 提高支架植入术疗效的改进措施 |
7 展望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试验设计 |
2.设备与药品 |
3.研究对象与分组 |
4.ERAS术前准备 |
5.手术方案 |
6.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 |
7.观察指标 |
8.样本量计算与盲法 |
9.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
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
3.两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4.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比较 |
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对比 |
6.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品使用量对比 |
7.两组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
8.两组间术后炎性指标的对比 |
9.两组患者间应激激素变化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POCD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 |
1.3 右美托咪定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实验的主要药品、试剂和设备 |
2.1.1 主要药品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与耗材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选择 |
2.2.2 入选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剔除标准 |
2.2.5 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麻醉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ELISA检测 |
2.5.1 ELISA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 |
2.5.2 ELISA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BIS值对比情况 |
3.3 两组患者的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对比 |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MMSE评分对比 |
3.5 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对比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镇痛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数据资料 |
1.1 一般数据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疗效评估 |
(二)手术方法 |
2.1 手术材料准备 |
2.2 手术过程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四)讨论 |
4.1 PKP的禁忌症与适应症 |
4.2 PKP术中止痛机制的相关影响因素 |
4.3 术中注射利多卡因对PKP并发症的影响 |
4.4 PKP术中注射利多卡因对术后脊柱压缩骨折预防的影响 |
4.5 椎体内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麻醉方式的探索及发展前景 |
(一)常用麻醉方式的简介 |
1.1 全身麻醉 |
1.2 椎体外局部浸润麻醉 |
1.3 硬膜外麻醉 |
(二)常用局麻药利多卡因介绍 |
2.1 利多卡因成分 |
2.2 适应症 |
2.3 用法用量 |
2.4 不良反应 |
2.5 药物相互作用 |
2.6 药理毒理 |
2.7 药代动力学 |
(三)PKP麻醉方式的探索 |
(四)PKP术中椎体内麻醉的基础与发展前景 |
(五)参考文献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中老年骨科下肢手术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研究报告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材料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结果 |
第3章 讨论 |
3.1 麻醉方式的选择 |
3.2 硬膜外局麻药选择 |
3.3 静脉麻醉镇静药的选择 |
3.4 右美托咪定对中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5 右美托咪定对中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镇静作用 |
3.6 右美托咪定对中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 |
3.7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 |
3.8 总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 |
(6)超声辅助侧-直入路穿刺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背景回顾 |
1 蛛网膜下腔麻醉解剖基础 |
2 超声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 |
2.1 麻醉前预评估及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深度 |
2.2 超声技术应用于困难定位及穿刺的价值 |
3 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 |
3.1 全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 |
3.2 麻醉穿刺 |
3.3 麻醉药物及浓度剂量选择 |
资料与方法 |
1 试验设计 |
2 试验对象 |
3 随机分组及盲法 |
4 试验药品及仪器 |
5 试验方法 |
6 围术期并发症处理 |
7 退出及剔除标准 |
8 观察指标 |
9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试验概述 |
2 一般资料比较 |
3 穿刺过程数据比较 |
4 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比较 |
5 并发症比较 |
讨论 |
1 超声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优势 |
2 侧-直入路穿刺优势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 |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
2.2 麻醉效果比较 |
2.3 手术前后MMSE评分 |
2.4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
3 讨 论 |
(8)镇静深度对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 镇静深度对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POD的影响及POD危险因素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S100β血清浓度与术中镇静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谵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Ⅰ |
英文论文Ⅱ |
(9)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RAS方案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随机前瞻对照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加速术后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D]. 刘元.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周昊. 青岛大学, 2020(01)
-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D]. 漆钰. 南昌大学, 2020(08)
- [4]椎体内注射利多卡因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镇痛效果的研究[D]. 武旭阳.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中老年骨科下肢手术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D]. 孔超. 长江大学, 2020(04)
- [6]超声辅助侧-直入路穿刺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D]. 师永倩. 兰州大学, 2020(01)
- [7]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 侯慧洁,胡乃光,王波,崔一佳.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3)
- [8]镇静深度对神经阻滞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D]. 司纪国. 山东大学, 2019(02)
- [9]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D]. 于红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D]. 杨丽华. 郑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