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酶失活的研究

豆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酶失活的研究

一、酶钝化豆类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雷[1](2019)在《多重预处理工艺对豆浆抗营养因子与品质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大豆(Glycine max(L.)Merr.)中存在不利于人体正常消化吸收的物质,我们称为抗营养因子。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同时保证品质的优良,本研究以干豆制浆为对照,利用不同浸泡介质(水、柠檬酸溶液、Na HCO3溶液)及不同浸泡条件,探究前处理工艺中部分条件的改变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探究了后续主体加工工艺对豆浆抗营养因子残留量(活性)和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灭菌方式对豆浆保质期的影响。得出结果如下:(1)试验中利用浸泡、发芽、高温三种手段并更换不同的处理介质对大豆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手段对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不一致。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植酸含量;高温处理对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的影响极其显着,与未经预处理组相比,其含量降低了99.4%。发芽处理对降低植酸含量有较好的效果,但高温与发芽处理的品质较差。因此,最终选择浸泡处理作为预处理方法。此外,不同浸泡介质能不同程度降低豆浆抗营养因子含量。从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效果来看,Na HCO3>水>柠檬酸。从降低单宁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Na HCO3>水。从降低植酸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水>Na HCO3。除抗营养因子外,豆浆的品质指标也发生显着变化,结果表明,Na HCO3浸泡组的总体品质最优,但某些品质指标(如蛋白质含量)与水浸泡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而柠檬酸浸泡组的品质为三组中最差。综上,选取Na HCO3溶液进行正交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浸泡温度为25℃,浸泡时间为16 h,浸泡豆水比为1:4,Na HCO3浓度为0.45%时,对豆浆的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品质最优。(2)在两种豆浆加工工艺中,湿豆熟浆工艺产出的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残留量(活性)均显着低于湿豆生浆工艺所产出豆浆。其中,湿豆熟浆工艺生产的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仅为3.03±0.12 TIU/mg;单宁含量为17.08±0.05 mg/100mg;植酸含量虽显着高于经过浸泡预处理(未经煮沸)豆浆,但与经过湿豆生浆工艺制成的豆浆相比,其含量显着降低。在品质方面,湿豆熟浆工艺所产豆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高达3.03±0.15 g/100g,优于湿豆生浆工艺。(3)不同灭菌方式对降低抗营养因子均具有显着效果。除单宁外,经过高温加压灭菌的豆浆抗营养因子含量要显着低于巴氏灭菌,且经高温加压灭菌的豆浆样品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仅为2.50±0.30 TIU/mg。(4)利用试验优化后的预处理工艺和湿豆熟浆工艺生产低抗营养因子豆浆、豆腐与传统工艺豆浆、豆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除单宁含量外,自制的低抗营养因子豆浆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均显着低于传统工艺豆浆(P<0.05),且豆浆的各项品质指标也优于传统工艺豆浆;由自制豆浆所制的豆腐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与植酸含量均显着低于传统工艺豆腐(P<0.05),但单宁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此外,在品质方面,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

李树红,陈恩,蒋光阳,陈治光,李冉,杨娟,钟海霞[2](2016)在《小麦Bowman-Birk型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抑制鱼糜凝胶软化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重组小麦(Triticum turgidum)Bowman-Birk蛋白酶抑制剂(BBI)抑制活性特征及其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自溶反应的抑制效果,采用TA克隆技术克隆小麦BBI成熟肽基因片段,并对原核表达的小麦BBI蛋白进行镍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TSK-GEL G2000SWx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诱导及纯化效果。在测定重组小麦BB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SDS-PAGE分析了重组BBI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自溶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双酶切鉴定证实成功获得了BBI成熟肽基因片段,该基因与野生二粒小麦BBI相关基因(GenBank登录号EU346892.1)序列相似性为99.63%。目的蛋白在SDSPAGE及TSK-GEL G2000SWx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分别表现为单一带和单一峰,产物得到有效纯化,分子量约10.5kD。该重组小麦BBI对胰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添加量5μg·mg-1重组BBI可显着抑制鲢鱼肌原纤维蛋白(尤其是肌球蛋白重链)在pH 7.5,50℃下的自溶。

宋鑫秀[3](2014)在《Kunitz型和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文中认为大豆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它可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并导致动物的多种不良生理反应。研究表明,在大豆中至少存在5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然而,目前仅报道了库尼兹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和鲍曼-伯克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I)两种类型抑制因子的分离方法。从实验操作和效果来看,国内外已经报道的STI分离纯化方法,不是分离过程繁琐就是纯化倍数低。因此,本研究以大豆种子为原料,探索既高效、便捷又效果好的KTI和BBI分离纯化方法,为今后对二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粗提液的制备和层析等方法研究一种纯化效率较高的Kunitz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与一步法进行比较分析。选用吉育52大豆为原料,经研磨、脱脂、酸抽提、热变性、35%-75%(NH4)2SO4分步沉淀等制备KTI粗提液,再采用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葡聚糖凝胶等多步法和亲和层析一步法分别进行KTI的纯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MALDI-TOF检测及N-端氨基酸测序以鉴定其纯度。结果表明,10g大豆通过多步法纯化得到纯化倍数为72.39倍的KTI,而通过一步法纯化得到的纯化倍数为28.85倍。这两种方法经SDS-PAGE电泳检测均得到单一条带,其近似分子量为19.4kD。对多步法分离纯化得到的KTI作进一步的纯度分析,经MALDI-TOF检测可知,KTI的精确分子量为22907.51Da;N-端氨基酸测序结果显示,该KTI与多种Kunitz家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有较高的同源性。对上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多步法的纯化倍数要远高于一步法,表明多步法要优于一步法;而且纯化得到的KTI与多种Kunitz家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有较高的同源性。以大豆种子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正己烷脱脂、50%乙醇抽提、65℃热变性、等电点沉淀和丙酮沉淀得到BBI粗提物。粗提液先后经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和胰蛋白酶-琼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得到BBI纯品,之后,进行尿素SDS-PAGE电泳、MALDI-TOF检测及N-端氨基酸测序以鉴定其纯度。结果表明,经过粗提液制备、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后,BBI的比活力为882.31U·mg-1,比原来粗品17.62U·mg-1的比活力大约提高了50倍,活性回收达到了69.34%。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BBI的近似分子量为9.8kD,经MALDI-TOF检测BBI的精确分子量为8837.46Da,N-端氨基酸测序结果显示,BBI与多种Bowman-Birk家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Glycine max、Glycinesoja、Vigna marina、Phaseolus grayanus及mung bean的同源性分别为80%、80%、73%、72%和60%,说明纯化效果理想。

熊玮彦,李白玉,郑兵福,蒋立文[4](2013)在《四棱豆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阐述了四棱豆的营养特性,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抗营养抑制因子、气味物质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四棱豆的加工特性,包括食用加工特性及药用加工价值,最后対四棱豆研发进行了展望。

展欣[5](2013)在《巴氏杀菌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豆浆(Soybean Milk)是大豆经水浸泡后进行碾磨、过滤、加热而制成的一种饮料。豆浆主要含有大豆蛋白质、Ca、 P、 Na, Fe等营养物质,在工业上生产需要经过多次加热,主要目的是钝化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物质,提高吸收率,另外钝化其中的脂肪氧化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简称STI),又称胰蛋白酶抑制剂,是指对胰蛋白酶的活性,能够起到抑制作用,是一种多肽类或蛋白质,属于豆浆中多种抗营养因子之一。STI会影响营养的吸收,甚至引起胰腺肿胀等健康的问题。豆浆生产中主要通过加热方法使其失活,但是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降低营养物质。目前有利用生物酶解法,在低温条件下钝化STI的报道。本研究选择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杀菌法,是指在62-65℃条件下,30min或80-85℃条件下,保持10min的杀菌方法,既能杀死病原菌,又能保护原料的鲜味。本实验将采用温度为80-85℃,10min巴氏杀菌法加工豆浆。但巴氏工艺不能钝化其中的STI,因此,采用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茶多酚法,分别进行单因素、正交试验。所得结果采用碱性蛋白酶,最佳钝化条件:酶用量3.5×104U/mL时间为40min, pH值为6.8,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钝化完全,抑制率可达97.6%。利用酸性蛋白酶,最佳钝化条件:即酸性蛋白酶用量1.5×104U/mL时间为40min, pH值为4.9,温度为45℃,抑制率可达97.2%。利用茶多酚,最佳钝化条件:茶多酚用量1.7mg/mL, pH值为5.0,温度为45℃,时间为35min,基本钝化完全,抑制率可达93.5%。通过小鼠试验可知,碱性蛋白酶钝化巴氏豆浆的STI效果明显,可以用作工艺生产。

王海鹏[6](2010)在《大豆抗营养因子BBI的提取分离、钝化及其对HepG2细胞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 TI)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人及动物过多摄取TI会导致胰腺肿大,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研究表明,TI作为新型药物在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研究从优化包曼-伯克型蛋白酶抑制剂(BBI)提取工艺入手,探索生物酶固定化法钝化BBI技术,并初步研究BBI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BBI的提取及性质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影响提取量的因素,即: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颗粒大小、pH值,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为显着影响因素;最陡爬坡实验(Steepest Ascent)确定中心点后;经中心复合试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优化BBI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中粉、乙醇浓度51%、液料比7:1、提取温度69℃、提取时间60min、pH值8.0、提取2次,此条件下,BBI的提取量为8.47mg/g,验证实验结果与估计值相符。超滤初步纯化后,BBI回收量为6.1mg/g。并对所提取的BBI进行了活性研究。2、枯草杆菌蛋白酶钝化BBI技术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选择海藻酸钠作为固定载体包埋枯草杆菌蛋白酶,P-B实验从影响包埋效果因素(固定化时间、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戊二醛浓度、交联温度、枯草杆菌蛋白酶量、pH值)中筛选显着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固定时间、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为显着影响因素;经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点;中心复合试验优化包埋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固定时间269min、海藻酸钠浓度3.55%、氯化钙浓度2.53%,酶活力4000BAEE、固定温度35℃、戊二醛浓度1.0%、pH 7为最优工艺参数,固定后的相对酶活力可达到88.48%。验证实验显示,平均相对活力为88.27±2.15%。游离酶和固定化酶酶学性质比较结果显示,固定化酶的耐温能力较游离酶提高了20℃,对酸碱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最大反应初速度略有下降,半衰期时间大约为4.2天。3、BBI对HepG2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观察不同浓度BBI作用后的HE染色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显示:BBI浓度为3.0g/L时,作用72h后,细胞表现为浆内呈空泡状,染色质呈粗颗粒状,部分细胞膜破裂;以MTT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BBI对HepG2作用,结果显示,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均升高,到第4d,除0.2g/L外,其余浓度下的细胞抑制率均接近或大于50%,当浓度为3.0g/L,作用4天后,抑制率可达90%以上。

王晓玲[7](2007)在《茶多酚对植物巯基蛋白活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茶多酚(TP)对应用广泛的两种巯基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的稳定化作用,以及对豆类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STI、BBI)的钝化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其主要内容如下:研究了茶多酚与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其中与菠萝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茶多酚浓度0.8%,温度30℃,pH5,作用时间30min,缓冲体系为0.03mol.L-1的柠檬酸-磷酸二氢钠,在此条件下,酶活回收率81.97%,蛋白回收率79.56%;作用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茶多酚浓度0.7%,温度0~4℃,pH4.75,作用时间45min,缓冲体系为0.1mol.L-1的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此时,酶活回收率91.24%,蛋白回收率92.45%。比较了茶多酚作用前后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的催化性质及稳定性。最适温度及pH没有明显变化:菠萝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5℃,pH为6;木瓜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5℃,pH由7变为7.5。热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在茶多酚作用后均有所提高:80℃水浴保持2h后,菠萝蛋白酶的酶活残存率较游离酶由20%提高到57.34%;木瓜蛋白酶则由48.07%提高到76.47%;常温(25℃)贮藏条件下,菠萝蛋白酶的半衰期由8天增加到20天,木瓜蛋白酶由5天延长到35天;而低温(04℃)贮藏30天后,菠萝蛋白酶的酶活残存率由15.1%提高到77.89%,木瓜蛋白酶由49.84%提高到84.86%。茶多酚作用后Km值有所增大,其中菠萝蛋白酶的Km值由0.6 mg.mL-1变为1.4 mg.mL-1,木瓜蛋白酶的Km值由3.07 mg.mL-1变为5.71 mg.mL-1,表明这两种蛋白酶经茶多酚作用后对酪蛋白底物的亲和力降低。结果表明,经茶多酚作用的菠萝蛋白酶以及木瓜蛋白酶其特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热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高。研究了茶多酚对鲜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作用。当TP∶豆浆(g:g)的比例为1∶2时,钝化效果最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钝化率为52.3%。比较了茶多酚及几种常用化学物质对KSTI及BBI的钝化影响。其中,对KSTI的钝化效果为GSH(还原性谷胱甘肽)>TP(茶多酚)>Na2SO3(亚硫酸钠)>Lys(赖氨酸)>Na2S2O3(硫代硫酸钠),而对BBI为Na2SO3> TP> Na2S2O3>Lys> GSH。研究了茶多酚钝化KSTI及BBI的最佳条件。其中,钝化KSTI的最佳条件为TP/KSTI为25(mg:mg),作用温度45℃,pH4.5,作用时间1.5h,此时,KSTI的最大抑制率达83.15%;钝化BBI的最佳条件为TP/BBI为2(0mg:mg),作用温度40℃,pH4.5,作用时间1h,此时,BBI的最大抑制率达76.58%。研究了茶多酚作用前后巯基蛋白(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KSTI、BBI)的抗氧化性、巯基状态、紫外图谱及荧光光谱的变化。作用后的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抗·OH和抗O2.—能力较作用前均增强;巯基含量随贮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较作用前慢,KSTI及BBI的巯基含量较作用前少;紫外图谱及荧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巯基蛋白作用前后共价键结构没有破坏,但荧光发射峰发生少量蓝移,可能是因为蛋白中色氨酸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减小。

游勇来,陈中[8](2007)在《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将绿豆经过粉碎、过筛和正己烷脱脂后,采用(NH4)2SO4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等方法,对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进行了分离纯化。然后研究了所纯化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子的pH和温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0~100℃的范围和pH 2.2~10.2范围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性质较稳定。

杨丽杰,吴非,霍贵成,孙占海[9](2004)在《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文中指出对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进行了调查 ,发现水解蛋白、乳用蛋白、组织蛋白、水豆腐、干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被钝化了 90 %以上 ;对腐乳、豆酱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进行检测 ,结果未检出。无糖豆粉、×××豆粉、豆浆以及内酯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钝化率低于90 %。比较了 3种热处理方式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效果 ,得到巴氏杀菌可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1 4 0 7% ;高压杀菌可钝化 91 1 0 % ,超高温灭菌可钝化 6 5 90 %。

向东,黄惠华,赖凤英[10](2003)在《热处理钝化扁豆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要研究热处理钝化扁豆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方法。试验表明,高温下(95,120,140℃)热处理所需温度时间较短,但豆液颜色变深。碱性(pH=12.0)中温(50,60,70℃)下,豆液营养效价损失较小,温度每升高6℃,所需热处理时间减少一倍。

二、酶钝化豆类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钝化豆类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重预处理工艺对豆浆抗营养因子与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豆及大豆主要制品概述
    1.2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预处理工艺流程
    2.3 预处理工艺的选择与优化
    2.4 豆浆制备工艺
    2.5 豆浆灭菌方法
    2.6 豆腐制备工艺
    2.7 抗营养因子指标的测定
    2.8 品质指标的测定
    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未处理豆浆中抗营养因子活性及其品质结果
    3.2 浸泡预处理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
    3.3 发芽预处理豆浆中抗营养因子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
    3.4 加热预处理豆浆中抗营养因子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
    3.5 预处理及预处理介质的选择
    3.6 预处理工艺的优化结果
    3.7 豆浆工艺筛选结果
    3.8 豆浆灭菌方式对豆浆抗营养因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3.9 低抗营养因子豆浆工艺的有效性验证
4 讨论
    4.1 预处理工艺的有效性
    4.2 预处理介质的选择
    4.3 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残留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小麦Bowman-Birk型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抑制鱼糜凝胶软化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试验方法
        1.2.1 BBI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1.2.2 BBI基因分子克隆
        1.2.3表达载体BBI-pET-30a的构建及重组菌的表达
        1.2.4重组小麦BBI的纯化和鉴定
        1.2.5重组小麦BB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测定
        1.2.6重组BBI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自溶反应的抑制作用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小麦BBI基因的扩增结果
    2.2小麦BBI基因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2.3表达载体BBI-pET-30a的构建及BBI的表达纯化
    2.4重组小麦BB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
    2.5重组BBI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自溶反应的抑制作用
3讨论

(3)Kunitz型和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概述
    1.2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蛋白质分析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发展趋势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2.2 Kunitz 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
    2.3 Bowman-Birk 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Kunitz 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3.2 Bowman-Birk 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4 讨论
    4.1 Kunitz 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4.2 Bowman-Birk 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四棱豆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四棱豆的营养特性
    1.1 蛋白质
    1.2 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1.3 脂肪
    1.4 碳水化合物
    1.5 酶与抗营养因子
    1.6 气味物质
    1.7 黄酮类物质
2 四棱豆的加工特性
    2.1 食用加工特性
        2.1.1 植株鲜食
        2.1.2 蛋白质加工
        2.1.3 油脂加工
    2.2 药用加工价值
3 展望

(5)巴氏杀菌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大豆
    1.2 巴氏杀菌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2.2 巴氏豆浆工艺流程
    2.3 操作要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碱性蛋白酶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酸性蛋白酶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茶多酚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动物试验
4 讨论
    4.1 碱性蛋白酶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讨论
    4.2 酸性蛋白酶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讨论
    4.3 茶多酚钝化巴氏豆浆中STI的试验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大豆抗营养因子BBI的提取分离、钝化及其对HepG2细胞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BBI 概述
    1.2 分离纯化
    1.3 失活方法
    1.4 BBI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5 小结
第二章 大豆BBI 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枯草杆菌蛋白酶钝化BBI 技术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BBI 对 HepG2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茶多酚对植物巯基蛋白活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酶制剂的应用研究现状
        1.1.2 食品用蛋白酶的来源及特点
        1.1.3 木瓜蛋白酶(Papain)
        1.1.4 菠萝蛋白酶(Bromelain)
        1.1.5 木瓜蛋白酶及菠萝蛋白酶的稳定研究概况
        1.1.6 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现状
        1.1.7 茶多酚的应用研究现状
    1.2 立题依据及意义
        1.2.1 提高木瓜蛋白酶及菠萝蛋白酶的稳定性,扩大其应用领域
        1.2.2 提高豆类食品和豆类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1.2.3 进一步拓宽天然茶多酚的应用领域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的回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茶多酚与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的化学作用
        2.3.2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2.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茶多酚浓度对蛋白酶沉淀回收的影响
        2.4.2 作用温度对茶多酚作用蛋白酶的影响
        2.4.3 作用时间对茶多酚作用蛋白酶的影响
        2.4.4 作用pH 对茶多酚作用蛋白酶的影响
        2.4.5 缓冲液类型及浓度对茶多酚作用蛋白酶的影响
        2.4.6 茶多酚作用蛋白酶的工艺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特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游离酶与TP-酶最适温度的测定
        3.3.2 游离酶与TP-酶最适pH 的测定
        3.3.3 游离酶与TP-酶最稳定pH 的测定
        3.3.4 游离酶与TP-酶的热稳定性测定
        3.3.5 游离酶与TP-酶的贮藏稳定性比较
        3.3.6 游离酶与TP-酶的米氏常数(Km)比较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最适温度
        3.4.2 最适pH
        3.4.3 最稳定pH
        3.4.4 热稳定性
        3.4.5 贮藏稳定性
        3.4.6 米氏常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多酚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胰蛋白酶活性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测定
        4.3.2 茶多酚对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
        4.3.3 KSTI、BBI 对胰蛋白酶的抑制
        4.3.4 几种不同化学物质对KSTI、BBI 的钝化效果比较
        4.3.5 茶多酚对KSTI、BBI 的钝化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茶多酚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研究
        4.4.2 纯化的KSTI、BBI 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4.4.3 几种常用化学物质与茶多酚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比较
        4.4.4 茶多酚对纯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茶多酚对植物巯基蛋白活性的影响机理初探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抗氧化性的测定
        5.3.2 巯基含量的测定:Beverige 测定法
        5.3.3 茶多酚对巯基蛋白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5.3.4 茶多酚对巯基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茶多酚作用前后蛋白酶及茶多酚抗氧化性的测定及比较
        5.4.2 茶多酚作用前后植物巯基蛋白的巯基变化
        5.4.3 茶多酚作用前后植物巯基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变化
        5.4.4 茶多酚作用前后植物巯基蛋白的荧光光谱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绿豆粉中蛋白酶抑制子的提取纯化
        1.2.1. 1 硫酸铵分级沉淀
        1.2.1. 2 透析、浓缩和平衡
        1.2.1. 3 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
        1.2.1. 4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
        1.2.2 蛋白质浓度、抑制子活性测定及纯度鉴定
        1.2.2. 1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1.2.2. 2 抑制子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1.2.2. 3 纯度检测:各步纯化后的抑制子液经稀释后制成电泳样品, 留待用SDS-PAGE分析。
        1.2.2. 4 抑制子部分性质的研究
        1.2.2. 4. 1 对酸碱的敏感性
        1.2.2. 4. 2 对温度的敏感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酸铵分级沉淀
    2.2 透析除盐平衡
    2.3 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
    2.4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
    2.5 纯化方案的评价
    2.6 抑制子提取液纯度检测
    2.7 部分性质的研究
        2.7.1 对温度的敏感性
        2.7.2 对酸碱的敏感性
3 结论

(10)热处理钝化扁豆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的配制
    1.3 胰蛋白酶活性及胰蛋白酶抑制子活性的测定
    1.4 实验方法
        1.4.1 高温热处理对扁豆液抑制子的钝化
        1.4.1. 1 将浸提液装入一个特别的螺旋状不锈钢毛
        1.4.1. 2 按1.
        1.4.2 中温碱性处理扁豆液钝化抑制子
        1.4.2. 1 取25ml扁豆液,与pH=9.
        1.4.2. 2 按上法测定处理液及原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活性及活性残留率。
        1.4.2. 3 按上法测定pH=10.
        1.4.2. 4 将水浴锅水浴温度分别调至60℃,70℃,按上法测定pH=9.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温热处理对扁豆液抑制子的钝化
    2.2 中温碱性处理扁豆液钝化抑制子
3 结论

四、酶钝化豆类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重预处理工艺对豆浆抗营养因子与品质影响研究[D]. 姜雷.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2]小麦Bowman-Birk型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抑制鱼糜凝胶软化的效果研究[J]. 李树红,陈恩,蒋光阳,陈治光,李冉,杨娟,钟海霞.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9)
  • [3]Kunitz型和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及鉴定[D]. 宋鑫秀.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4]四棱豆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研究[J]. 熊玮彦,李白玉,郑兵福,蒋立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3)
  • [5]巴氏杀菌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钝化研究[D]. 展欣.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
  • [6]大豆抗营养因子BBI的提取分离、钝化及其对HepG2细胞活性的研究[D]. 王海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0(09)
  • [7]茶多酚对植物巯基蛋白活性的影响研究[D]. 王晓玲. 江南大学, 2007(03)
  • [8]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J]. 游勇来,陈中. 现代食品科技, 2007(05)
  • [9]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J]. 杨丽杰,吴非,霍贵成,孙占海.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4(03)
  • [10]热处理钝化扁豆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子的研究[J]. 向东,黄惠华,赖凤英. 食品科学, 2003(05)

标签:;  ;  ;  ;  ;  

豆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酶失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