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经皮针吸活检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石媛娟,姚宇,罗婷,刘卫庭[1](2022)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细胞学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支气管镜下利用一次性导管吸引细胞学检查联合肺活检收集肺组织标本,观察该方法对在常规支气管镜下不能看到病灶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共138例胸部CT初诊,临床诊断怀疑为肺癌的患者,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或者单纯肺活检确诊共124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段支气管,不同大小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阳性率在上叶的尖段、中叶(或舌段)、下叶背段分别为22.2%、61.1%、33.3%,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6.7%、44.4%、2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阳性率在上叶后段、前段、下叶基底段分别为63.2%、65.2%、64.3%;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26.3%、30.4%、3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3 cm(n=50)、肿瘤1~<3 cm(n=74)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阳性率分别为78.0%、37.8%;单纯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0%、1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于3 cm与肿瘤1~<3 cm之间的比较,不管是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还是单纯肺活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吸引可作为支气管镜下不能窥及病灶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联合诊断方法。
袁大青[2](2021)在《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EBUS-GS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管(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using Guide Sheath,EBUS-GS)在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和宁夏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经胸部CT检查发现肺周围型病变,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操作方法分为3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组(n=158)、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组(n=161)、EBUS-GS组(n=42)。比较分析CT引导组、B超引导组及EBUS-GS组患者的诊断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肺周围型病变患者361例,其中CT组158例,B超组161例,EBUS-GS组42例。CT组诊断率为72.8%,B超组诊断率为68.9%,EBUS-GS组诊断率为33.3%,三组间穿刺诊断率存在统计学差异,CT组与B超组诊断率均高于EBUS-GS组(P<0.05)。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B超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EBUS-G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三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组间比较,C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超组、EBUS-GS组(P<0.05)。病灶大小(≥3cm和<3cm)、病灶距胸壁距离(<2cm和≥2cm)对三组间诊断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周围型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EBUS-GS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最低。3.研究显示EBUS-GS对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
黄海东[3](2020)在《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早期筛查、检测是改善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肺部实性病变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随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or Tomography,C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病灶被发现,病灶的良恶性确诊仍然依据病理学诊断。传统的支气管镜技术可获得中央气道腔内病灶的病理诊断,但对于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诊断率较低。支气管腔内超声(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和相关导引技术的发展,使得借助支气管镜技术从人体自然腔道微创获得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的病理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长海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肺周围、气道管壁外病灶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肺内不同分布,分别采用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壁外实性病变和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灶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断方法,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第一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研究目的评价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多种导引技术在肺周围性实性病灶(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对上海长海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间,94例患者的94个实性肺周围性实性病灶,采用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5组不同组合的导引技术开展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进行分析。结果1.综合导引技术A组(单用超声小探头)诊断率为65.0%(13/20),B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为75.6%(34/45),C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81.8%(9/11),D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91.7%(11/12)。2.94例患者中活检病理组织诊断性率为56.4%(53/94),结合刷检、灌洗后的诊断率为74.5%(70/94)。3.提高活检病理诊断率的因素包括:采用带鞘管的超声小探头为基础的多项导引技术联用、非下叶病灶、病灶直径>2cm、超声小探头位于病灶内部和采用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4.所有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左上叶尖后段操作出现超声小探头插入端损坏。结论1.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安全、有效。2.活检联合刷检及灌洗有助于提升诊断率。第二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onventional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C-TBNA)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法(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RP-EBUS)诊断位于段支气管(第3到5级)管壁外肺实性病灶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证实16例病人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肺实性病灶16个,穿刺前先予超声径向探头探查,确认管外病灶位置后,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法穿刺病灶获取病理组织,对照外科手术后病理结果和操作中并发症开展数据分析。结果1.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16例组织送检病理结果证实14例病灶为恶性,其中肺腺癌8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2例未发现恶性病变。2.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的获取组织病理诊断准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3.75%、87.5%、12.5%;3.2例穿刺后出血大于5ml的并发症,经支气管腔内处理即缓解。结论1.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可用于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病灶的诊断。2.该方法诊断率、敏感度高,无高危并发症发生,但需注意穿刺后出血的并发症。第三部分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对47例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共78枚肿大淋巴结,在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行弹性超声分型,根据颜色分布将淋巴结分为三型:Ⅰ型,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为主,Ⅱ型,部分蓝色,部分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Ⅲ型,蓝色为主;然后再行经支气管腔内超声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送检病理证实其良恶性。结果1.EBUS-TBNA后送检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结33枚,良性淋巴结45枚。2.78枚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分型为:Ⅰ型淋巴结中,26/27(96.3%)良性,1/27(3.7%)为恶性,Ⅱ型淋巴结中,15/20(75.0%)为良性,5/20(25.0%)为恶性,Ⅲ型淋巴结中,4/31(12.9%)为良性,27/31(87.1%)为恶性。3.将Ⅰ型淋巴结定义为良性,Ⅲ型淋巴结定义为恶性,此类分法后超声弹性成像对肺门及纵隔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3%、86.67%、96.30%.结论1.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进行超声图像分型。2.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判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学祺[4](2020)在《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灶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比较径向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using 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TBLB-r EBUS)与盲探下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在肺周围型病灶中的诊断率,并分析影响TBLB-r EBUS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探讨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采集并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CT影像表现为肺周围型病灶,行盲探下TBLB的患者334例,以及行TBLB-r EBUS的患者436例。在活检的过程中,均没有使用引导鞘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活检次数,并发症,活检结果,最终诊断及超声图像等相关资料。总结并分析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影响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最终通过活检或者随访等方式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共有549例。其中盲探下TBLB组的总体诊断阳性率为42.48%(96/226),TBLB-r EBUS组的总体诊断阳性率为73.68%(238/323)。两组间的诊断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良性病灶组与恶性病灶组之间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最长径≥2cm组诊断阳性率高于病灶最长径<2cm组(p<0.05),病灶位于右上叶组诊断阳性率低于病灶位于非右上叶组(p<0.05),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时的诊断阳性率高于探头临近病灶或探头位于病灶外的情况(p<0.05),活检块数>4块组的诊断阳性率高于活检块数≤4块组(p<0.05)。3、主要并发症为咯血、胸痛、气胸。其中术中术后的少量出血较为常见,但大出血的几率较低,本研究中均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结论:1、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率高于盲探下支气管镜肺活检。2、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灶与探头的相对位置,活检次数是影响最终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对于病灶最长径≥2cm,病灶位于非右上叶,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活检块数>4块的情况下,活检的阳性率会得到提高。3、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是一项较为安全的诊断技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低。
李秀文[5](2020)在《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是指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的推广,肺部周围性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的发现增多,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薄层CT筛查能使肺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PPL可以在CT图像上早期发现,但是需要病理学证据来确定病变的性质,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获取病变组织的样本,以评估病变组织的性质。由于PPL通常发生于肺叶或肺段支气管的远端,常规支气管镜难以在各支气管分支中看到病变,要获得PPL的组织标本,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下肺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biopsy with a guided sheath,EBUS-GS)、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方式。手术切除的方法由于创伤大、风险及费用高等原因仅被一部分人所应用。经皮穿刺活检具有诊断率极高、创伤小等优点,尤其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在临床应用最广泛。EBUS-GS和MR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MR-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MR-PTLB)是相对较新的技术,于近十几年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应用,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应用范畴。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将EBUS-GS和CT引导的经胸穿刺活检(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CT-TTNA)相比较,评估二者对 PPLs 诊断的优劣性。而EBUS-GS与MR-PTLB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的比较尚未有研究,我们回顾性研究于山东省立医院支气管镜室行EBUS-GS-TBLB及于核磁共振室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住院病例,比较EBUS-GS和MR-PTLB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来探究两种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目的我们的研究通过分析比较EBUS-GS和MR-PTLB病例的基线资料、CT特点、对PLC的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影响诊断率和并发症因素,来探究两种技术对PLC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的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就诊,因PPLs于支气管镜室行EBUS-GS-TBLB或于核磁共振室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经随访有疾病进展或经其他检测手段(如手术切除等)确诊的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分为EBUS-GS组(n=36)和MR-PTLB组(n=67)。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CT影像特点、病理诊断、最终诊断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临床信息。通过SPSS软件,比较两组对PLCs的诊断率、安全性及影响MR-PTLB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通过亚组分析来总结两种操作的适应症,综合评价EBUS-GS和MR-PTLB两种技术对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结果1.EBUS-GS组与MR-PTLB组基线信息的比较本研究总共纳入了 103例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平均年龄为61.86土10.17岁,年龄从28岁到84岁不等,其中男性60例(58.3%),女性43例(41.7%);以前或现在吸烟的患者51例(占49.5%)。其中EBUS-GS组36例,MR-PTLB组6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吸烟史方面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肺段及病灶距胸膜距离的分布情况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2.EBUS-GS组与MR-PTLB组诊断率的比较EBUS-GS组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为75.0%,MR-PTLB组的诊断阳性率为95.5%,MR-PTLB组的诊断率较高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两组确诊病例中,腺癌是最常见的(41.7%vs 73.1%),其次是鳞状细胞癌(4例vs 7例)。MR-PTLB对靠近胸壁或位于肺下叶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显着高于EBUS-GS(p<0.05)。当病灶直径≤30 mm时,两种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无明显特异性差异(p=0.063);而直径>30mm时,MR-PTLB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EBUS-GS组(78.6%vs 100%,p=0.008)。病变大小、病变至胸壁的距离和病变的位置对两组的诊断率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EBUS-GS组与MR-PTLB组并发症的比较EBUS-GS组中97.2%的患者没有任何并发症,仅有1例(2.8%)患者操作过程中出血较多(>20ml),术中应用凝血酶止血后再无明显出血情况。MR-PTL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4%,显着高于EBUS-GS组(p=0.009)。术后肺出血9例(13.4%),气胸6例(9.0%),另外还有3.0%(2/67)的患者出现轻微的胸痛。是否贴近胸膜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4.病理与脱落细胞学对周围型肺癌的联合诊断价值EBUS-GS组总病理与脱落细胞学联合应用与单独活检病理诊断相比,可使肺癌诊断的比例上升13.9%;MR-PTLB组中,二者联合对肺癌的诊断率提高1.5%;两组中病理与脱落细胞学的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病理学诊断。结论1.EBUS-GS和MR-PTLB均可有效诊断周围型肺癌,但各自都有操作局限性。2.与EBUS-GS组相比,MR-PTLB技术对周围型肺癌有更高的诊断价值。3.EBUS-GS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R-PTLB,具有更好的安全性。4.对于直径≤30mm、位于肺上/中叶、不贴近胸膜的病变,我们建议使用EBUS-GS;对于直径>30mm、位于肺下叶、贴近胸膜的病变,我们建议使用MR-PTLB。5.EBUS-GS与MR-PTLB操作过程中同时送检脱落细胞学及病理比单独病理能提高对PLC的诊断率。
俞文峰[6](2020)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结节一体化诊疗中的价值及多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肺结节的诊断一直是肺科诊疗领域的重点及难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于外科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活检是肺结节诊断常用的手段,常见的肺结节病理活检方式为常规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超声支气管镜活检及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以电磁定位为基础,使用实时可视化图像将可操纵的支气管镜工具引导至支气管树内的预定点进行操作,近年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已经成熟运用于肺结节的活检诊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经自然腔道活检,对比经皮穿刺肺活检具有创伤小、操作性强、并发症少等优势。常规的支气管镜活检对于外周肺占位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对于肺段支气管平面以下的病灶取材较为困难,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配合肺实质结节通道采样能达到全肺无盲区取材。既往研究报道,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部占位的恶性检出率为30%-95%左右,对于肿瘤病人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未能明确恶性肿瘤证据者,可能会延误其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既往研究对于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但未能获取明确病理诊断的病例,以及初始活检诊断与最终病理不相符病例的分析较少。本研究立足于本中心电磁导航操作实践,分析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的初始病理结果及手术获取的最终病理结果,探究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结节一体化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本中心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的病例。最终纳入先做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然后做手术切除病灶获得最终病理的患者194例,活检结节198个,其中同一病例不同结节活检视为独立事件。初始病理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获取,最终病理结果通过肺部手术确认,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根据初始活检病理结果分为2组:诊断组及非诊断组。诊断组定义为:初始活检成功获得诊断,包括恶性、良性诊断。非诊断组定义为:取材结果为正常肺组织、标本无法制片或者无法明确的非特异性良性诊断。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一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特征,再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从而筛选出初始活检病理结果为非诊断的预测因素及初始活检病理与最终病理不相符的预测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的198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事件中,初始活检为诊断组有139例(70.2%),非诊断组有59例(29.8%)。所有病例中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有165例(83.3%),良性疾病有33例(16.7%)。其中诊断组中,经手术获取的最终病理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有119例(85.6%),良性疾病20例(14.4%);非诊断组中,经手术获取的最终病理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有46例(78.0%),良性疾病13例(22.0%)。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显示,诊断组患者结节的大小、类型、CT值、位置、结节是否接触胸膜与非诊断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组病例中,有49.6%(69/139)的初始病理与最终病理结果相符。在非诊断组中,有78.0%(46/59)最终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肿瘤,22.0%(13/59)最终病理结果诊断为良性疾病。诊断组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的灵敏度为42.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22.7%。初始活检非诊断的预测因素为:结节大小≤1.5cm(P=0.04,OR=2.05,95%CI=1.03-4.09)、非实性结节(P=0.01,OR=2.74,95%CI=1.33-5.64)、结节位于左肺(P<0.01,OR=2.50,95%CI=1.27-4.92)。而非实性结节(P<0.05,OR=7.64,95%CI=3.11-18.76)是非诊断组中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节大小≤1.5cm(P=0.043,OR=1.94,95%CI=1.02-3.71)和非实性结节(P<0.05,OR=3.37,95%CI=1.81-6.30)是活检病理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不相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结节大小>1.5cm及实性结节使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成功率更高,在活检取材失败的病例中,最终诊断为恶性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在电磁导航穿刺活检结果为非恶性时应当谨慎决策,结合多种方式做出正确诊断。
孙雨晴[7](2019)在《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被早期发现,目前支气管镜检查广泛应用于观察支气管腔内的病变,最近有meta分析指出,应用新的引导技术,支气管镜对PPLs的诊断率高达70%,如导向鞘引导的的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guide-sheath,EBUS-GS)。该技术不仅可以看到管腔病变,亦可直接观察病灶,取得病灶组织行活检检查,以明确诊断。目前大量研究表明EBUS-GS明显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尤其是肺癌的诊断率。肺真菌病作为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目前由于EBUS-G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其对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较少。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分析EBUS-GS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尤其是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2.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EBUS-GS对继发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所有行EBUS-GS检查的肺外周病变患者,对各项疾病的诊断率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EBUS-GS在肺癌中的诊断率。2.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最终诊断为肺真菌病的患者,根据有无行EBUS-GS检查分为EBUSGS组(EBUS-GS+BALF/PSB检查+血液GM/乳胶凝集试验)和非EBUS-GS组(支气管镜+BALF/PSB检查+血液GM/乳胶凝集试验)。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分析EBUS-GS在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3.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构成比n(%)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1.入组共33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恶性病变205例(60.7%),其中非小细胞癌189例(92.2%),;良性病变133例。其中EBUS-GS病理明确诊断肺周围恶性病变155例,诊断率45.9%(155/338),最终诊断恶性病变205例,阳性率75.6%(155/205)。2.肺真菌病入组患者70例,年龄范围在22-86岁,中位年龄58.59±15.64岁。其中男:女=1.06:1,男性以60-70岁发病率最高,女性以50-70岁发病率最高,总体来讲,50-70岁发病率最高,占总体55.7%,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低于肺曲霉菌病。3.肺真菌病患者中,既往无基础疾病的患者14例,其他56例患者既往存在一种或多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10例(14.3%),慢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患者16例(22.9%),慢性疾病患者(肿瘤、慢性肾脏病、慢性肠病、慢性肝病等)14例(20%),由于慢性肺疾病或风湿结缔组织疾病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共9例(16.1%)。相比较于肺隐球菌病,肺曲霉菌病更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4.70例肺真菌病患者中有1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其他58例(82.9%)患者分别是由于发热(38.0%),咳嗽(89.6%),咳痰(77.6%)为主要主诉收治入院;相比较于肺隐球菌病,有临床症状的肺曲霉菌更常见。影像学显示右肺病灶(32.9%)多于左肺(28.6%),下叶病灶(35.7%)多于上叶病灶(22.8%)。但双肺叶累及亦较为常见(41.4%)。5.EBUS-GS组和非EBUS-GS组之间的诊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BUS-GS在肺外周病变中发挥积极的诊断价值,尤其在肺癌中,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2.EBUS-GS在肺真菌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BUS-GS检查可以提高肺真菌病的诊断率。
赵炜红[8](2019)在《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core-needle biopsy,CNB)与细针抽吸(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活检两种方法的对肺外周疾病的诊断效果,同时比较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外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不同,得到两种穿刺方式及两种引导方式对肺外周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效能及各自独特的优势,旨在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7月324例经皮肺活检病例。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S组)及CT引导组(CT组),其中US组根据所使用的穿刺针不同分为粗针活检组(US-CNB组)及细针活检组(US-FNA组),获取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自穿刺活检到病理诊断的时间,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比较不同的活检针的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的不同。另外为了分析两种引导方式诊断效能及并发症的不同,将CT组及US-CNB进行比较,获取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获得诊断正确率,并统计术后的所有并发症。结果:US组共141个病例,CNB 132例次,FNA 86例次,自取材到获得病理诊断的时间分别为(3.29±2.51)天及(1.89±1.60)天(P<0.05)。CNB与FNA对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0%(62/64)及77.1%(27/35)(P<0.05),对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1%(64/68)及54.9%(28/51)(P<0.05)。单独使用CNB者55例,有并发症者4例,单独使用FNA者9例,有并发症者1例,同时使用CNB和FNA者77例,有并发症者6例。比较单独使用CNB、单独使用FNA及同时使用CNB与FNA三种穿刺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NB组共132例,CT引导组共183例。两组对恶性肿瘤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0%、97.3%(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良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1%、10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胸、针道转移、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US-CNB组并发症发生率7.3%(4/55),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7%(36/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未发生并发症者与发生并发症者平均穿刺深度分别为(6.25±2.01)cm和(5.42±1.59)c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NB对恶性病灶及良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均高于FNA,其中良性病灶的差异更为明显。但是FNA获得诊断时间明显较短,对于恶性病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尽早进行治疗。三种穿刺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区别。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超声引导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T引导,且超声操作较便捷且价廉,建议超声下显示清楚的病灶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而超声显示欠满意或无法显示的病灶用CT引导肺活检。
万良红[9](2019)在《Lung-pro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在周围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Lung-pro导航支气管镜技术联合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对周围型肺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支气管内镜室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胸部CT表现为周围型肺结节,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同时行 ROSE 的患者 1 12 例,随机分为传统支气管镜活检(C-TBLB)组与Lung-pro导航支气管镜活检(Lung-pro)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诊断率及活检次数、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差异、病理学符合率,评估Lung-pro导航支气管镜活检联合ROSE对周围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 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情况和疾病相关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诊断率C-TBLB对周围型肺结节的诊断率为25.0%(14/56),Lung-pro组为76.8%(43/56);恶性诊断率 C-TBLB 组为 24.3%(9/37),Lung-pro 组为 76.7%(33/43);良性诊断率 C-TBLB 组分为 26.3%(5/19),Lung-pro 组 76.9%(10/13)。Lung-pro组均高于C-TB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6,P<0.01)。3.活检次数活检 1 次成功率:C-TBLB 组 14.3%(8/56)、Lung-pro 组 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20,P<0.01);3次及3次以下活检成功率:C-TBLB组 44.6%(25/56)、Lung-pro 组 85.7%(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7,P<0.01)。4.活检时间C-TBLB 组 1 1.85±4.62min、Lung-pro 组 32.34±6.27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37)。5.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痰中带血;C-TBLB组:1例气胸(1/56),Lung-pro组:2例气胸(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术后病理符合率C-TBLB组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34.6%(9/26);Lung-pro组为:84.6%(33/39),两组间差异显着(P<0.01)。[结论]Lung-pro导航支气管镜技术联合ROSE对肺周围型肺结节,诊断符合率与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朱建坤,金锋[10](2019)在《肺小结节活检方式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判断以病理活检为准,临床上对肺部小结节的活检方式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将近年来涌现的肺部小结节活检方式,包括CT、超声等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虚拟导航联合径向超声气管镜穿刺活检术、穿刺标本快速现场评价经支气管肺冷冻活检术及经胸腔镜肺活检术等作一综述,旨在寻找肺小结节活检的适合手段。
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经皮针吸活检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经皮针吸活检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支气管镜下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细胞学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多功能标本采集器 |
1.3 标本处理 |
1.4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所得分泌物细胞学检查与支气管下肺活检阳性率比较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肺段、不同肿瘤大小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与肺活检诊断阳性率 |
2.2 不同肿瘤大小之间导管吸引、肺活检、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阳性率 |
2.3 通过支气管镜导管吸引及肺活检并发症 |
2.4 时间与花费成本 |
3 讨论 |
(2)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EBUS-GS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支气管镜下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3)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径向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诊断段支气管管壁外孤立性肺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支气管腔内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4)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灶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一、 前言 |
二、 文献综述 支气管腔内超声在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三、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资料收集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分组 |
3.5 统计学处理 |
四、 研究结果 |
4.1 年龄和性别的比较 |
4.2 诊断率的比较 |
4.3 TBLB-r EBUS诊断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
4.4 并发症 |
五、 讨论 |
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研究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结节一体化诊疗中的价值及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资料 |
2.3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的组成及标准操作过程 |
2.4 肺部手术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布特点 |
3.2 亚组分析 |
3.3 预测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支气管镜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EBUS-G部外周病变尤其是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
1.1 引言 |
1.2 一般资料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2.1 纳入标准 |
1.2.2.2 排除标准 |
1.2.3 观察指标和观察结果 |
1.2.3.1 观察指标 |
1.2.3.2 观察结果 |
1.2.4 实验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第二部分 EBUS-GS对肺真菌病的诊断效能及分析 |
1.1 引言 |
1.2 一般资料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2.1 纳入标准 |
1.2.2.2 排除标准 |
1.2.3 观察指标和观察结果 |
1.2.3.1 观察指标 |
1.2.3.2 观察结果 |
1.2.4 实验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4.1 一般资料 |
1.4.2 肺真菌病患者的基础疾病 |
1.4.3 临床特征 |
1.4.4 EBUS-GS组和非EBUS-GS组诊断率比较 |
1.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8)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的收集 |
1.1 超声组材料的收集 |
1.2 CT组材料的收集 |
1.3 病理组织的处理 |
1.4 病理结果分析 |
2.经皮肺活检不同穿刺方式的较 |
3.不同引导方式的比较 |
4.其他的因素对穿刺结果的分析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不同穿刺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
2.不同引导方式对刺结果的影响 |
3.病灶大小及穿刺深度对结果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Lung-pro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在周围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经皮针吸活检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气管镜下肺活检联合导管吸引细胞学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 石媛娟,姚宇,罗婷,刘卫庭. 现代肿瘤医学, 2022(05)
- [2]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EBUS-GS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价[D]. 袁大青.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3]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黄海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4]径向超声非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灶的应用价值[D]. 李学祺. 东南大学, 2020
- [5]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D]. 李秀文. 山东大学, 2020(10)
- [6]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结节一体化诊疗中的价值及多因素分析[D]. 俞文峰. 浙江大学, 2020(02)
- [7]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D]. 孙雨晴.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D]. 赵炜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9]Lung-pro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在周围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 万良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肺小结节活检方式的研究进展[J]. 朱建坤,金锋. 中国防痨杂志,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