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韩美琳[1](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刘冬[2](2020)在《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随着新冠疫情的传播以及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球经济加速下滑,国内经济也大幅下降,成品油需求严重萎缩;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成品油需求下降,供过于求的局面日趋严峻,成品油销售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促使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竞争更加剧烈,部分成品油销售企业销量和利润连续快速降低,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开展当前成品油市场环境下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定量分析以及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提出了适合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为明确当前成品油市场环境下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状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对分公司的宏观及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运用VRIO框架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然后对公司进行内部环境分析,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企业发展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再次,基于SWOT矩阵分析,分公司要通过发挥自身品牌、一体化、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抓住经济发展、政策开放、新能源技术不够成熟的机会,弥补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优化滞后等劣势,降低威胁因素的不利影响,做出发展战略的选择,进而制定适合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资金保障、运营管理等为手段的措施,保障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实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周爱珍[3](2020)在《北京市HF科技园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刘晨[4](2020)在《BH集团公司化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现代化工行业也从原先的粗放式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集约式新增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代化工行业要实现高端化、创新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融合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环保水平,强化核心技术优化升级工艺和产品,制定绿色标准体系和提升绿色发展水平。BH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H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化工板块为主的上市公司,具有五十多年丰富的烧碱和环氧丙烷生产经验,是全国最大的油田助剂供应商、最大的三氯乙烯和环氧丙烷供应商和重要的烧碱产品生产商,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本文针对BH集团公司的发展状况,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分析内部资源和能力,总结公司内部环境的优劣势;通过使用SWOT分析工具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整合,再建立SWOT矩阵进行初步的战略归类和选择,确定竞争战略,提出可行的实施计划,最后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在梳理出BH集团公司在地理位置、成本、品牌、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后,研究发现了BH集团公司自身发展中存在产品线狭窄、高附加值产品少,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规模化水平不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化工行业和产品市场的研究发现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化工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化学工业园成为化工发展方向的主流模式。国外化工企业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购买方议价能力相应增强。本文为BH集团公司的发展制定了短期目标。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综合分析后本文为公司选择了成本领先竞争战略。在公司最重要的成本优势、技术创新、规模化水平、品牌优势、资本运作、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战略实施措施。为保证成本领先战略的各项措施能够有序实施,本文从涉及公司发展的九个方面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用以巩固其顺利开展,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陈鹏[5](2020)在《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视角》文中提出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一个以1个或1个以上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定数量的大城市或都市圈为构成单元,依托互联互通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各城市功能定位较为明确、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较为完备和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城镇密集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指在市场、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和城市群上级政府等多元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城市群内部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日益紧密、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空间内的配置格局不断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快速发展,以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城市群正逐渐成为我国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不过,我们在看到我国的城市群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城市群在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区域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城市群产业布局不合理和地区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日渐凸显,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尽完善。政府和市场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两大动力,府际关系是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府际关系的实质是政府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关系。央地之间的事权配置结构和财权划分格局会对地方政府的决策权限、决策动机和行为策略产生深刻地影响,并由此塑造出特定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格局,进而影响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水平。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协调好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群上级政府与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和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困境的生成,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中央政府主导实施的行政分权改革和财政分权改革所引发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格局的深刻变革、纵向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统筹力度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城市群是一个包含多个行政区的经济区,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空间内的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以及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而行政分权改革引发的地区间的政策壁垒阻碍了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空间内的合理流动,财政分权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开展无序竞争的能力与强烈动机,不利于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构建。同时,由于纵向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不合理和城市群内部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均衡所引发的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使得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格局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进而制约了城市群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此外,伴随行政分权改革和财政分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统筹力度也随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由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的转变,现有的与行政区经济相适应的纵向政府间的事权配置与财权划分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制约了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如何选择有效的城市群治理模式来破除地区间的政策壁垒并弱化各地方政府开展恶性竞争的能力与动机,不断提升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运行格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群治理和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城市群内部的各地方政府和城市群上级政府是城市群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治理主体,城市群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需要依靠城市群内部的各地方政府和城市群上级政府的共同推动。目前,我国城市群治理所采用的主要治理模式是以城市群内部的各地方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而对于以城市群上级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治理模式的探究相对较少。由于城市群内部的各地方政府参与府际协作治理的意愿和动机不尽一致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在府际协作中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策略,致使府际协作治理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成效的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为此,我们在不断提升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探寻和运用以城市群上级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治理模式,通过推动以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模式和以城市群上级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构建双重治理机制来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区域治理是一项由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治理活动,区域内部的各地方政府和区域上级政府是区域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治理主体。在当前我国区域治理的实践中,因纵向政府间事权配置的不合理所引发的与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治理权限运行的碎片化以及因纵向政府间财权划分的不尽合理所引发的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是阻碍我国区域治理难题化解和区域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整合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治理难题的化解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区域内部的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密切协作,也需要由区域上级政府对区域内部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与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事权和财权进行必要的整合,以此来弱化区域内部碎片化的事权和财权运行格局给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带来的阻碍,进而更好地推动区域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在学界现有整合治理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概念,并尝试从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视角来化解城市群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水平。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是一种由区域上级政府对区域内部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与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事权和财权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断强化区域上级政府在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上的统筹与协调能力,以此来改变区域内部各地方政府的决策动机和行为策略,不断提升区域内部各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区域上级政府与区域内部各地方政府之间决策和行为上的协同性,进而实现特定治理目标的区域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由区域上级政府主导实施的区域治理模式,纵向府际整合治理可以为我国的城市群特别是市场机制发育不太成熟、各地方政府参与府际协作治理的意愿相对较弱的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可行的治理路径。将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应用于城市群治理中,由城市群上级政府对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与城市群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事权和财权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断强化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统筹与协调能力,有助于弱化各地方政府制造政策壁垒和开展无序竞争的能力与动机,不断提升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以此来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空间内的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不断提升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是运用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来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两大基本路径。其中,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是由城市群上级政府对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与城市群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事权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断强化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上的事权,以此来弱化各地方政府制造政策壁垒和开展恶性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地方政府事权运行格局的整合治理举措。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的手段包括城市群地方政府规划权限整合、城市群内部省际或市际交界地区管理权限整合、城市群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权限整合、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整合等。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是由城市群上级政府对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部分财税政策制定权限和财税收入分配权限进行适度的整合,以此来弱化各地方政府制造政策壁垒和开展恶性竞争的动机,不断缩小各地区财力上的差距,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地方政府财权运行格局的整合治理举措。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手段包括城市群地方政府财税政策制定权限整合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税收入分配权限整合等。由于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是由城市群上级政府在我国现有的纵向政府间职责划分格局下推动实施的,现有的纵向政府间职责划分格局会对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运行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运行必然会对地方政府之间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因而府际争议的出现可能难以避免。为此,需要通过不断变革和优化我国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划分格局、构建规范化的城市群府际争议解决机制并将城市群作为地方政府部分类型政绩考核的基本单位等手段来推动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作为一种由城市群上级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群治理模式,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城市群上级政府对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的部分事权和财权整合的力度要适度,整合的时机要适当,要注意保护好各地方政府参与城市群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注意将以城市群内部的各地方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和以城市群上级政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来构建起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双重治理机制,进而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王晓春[6](2020)在《GL证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从成立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就。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的,是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和融资平台的证券公司。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发展迅速,证券公司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地位和重要性越发凸显,证券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强,经营及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渐放开,外资蜂拥而入,证券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佣金率快速下滑,证券公司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都高度相似的生存环境面前,如何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变得极为关键。本文以核心竞争力和证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总结借鉴国内外券商发展经验,以GL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中小券商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并从发挥资本效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能力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券商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白婉露[7](2020)在《财务视角下FJDC公司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新能源成为国家重点鼓励对象,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相匹配的核心部件,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日益增加也为科技电池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在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海外大量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变的异常激烈。如何在多变且复杂的环境下健康生存,是FJDC公司的目标。由于科技电池是科技产业,科技公司有着行业本身高科技、高资本的独特性,用传统的方法对竞争力进行评价不够全面。因此,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实现战略目标,对FJDC公司来说,极为重要。论文梳理了财务视角下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了财务视角下的竞争力概念及评价维度,主要概括为价值指标评价维度和非价值指标评价维度。并结合相关理论以FJDC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为构建合理的财务竞争力评价模型,论文基于德尔菲法对FJDC公司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再运用熵权法确定了价值指标的权重、层析分析法确定了非价值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指标做出评价,得出财务竞争力的总体分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FJDC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具体包括:合理举债并加强并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制定有效的筹资方案、及时调整并完善财务组织架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制定有效的筹资方案、引入零运营政策、提高现金流的管理水平以提高财务竞争力。再通过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加强国内与市场开扩两个方面来拓展市场以提高财务竞争力,最后完善公司人员配置,优化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增强内部团队合作,增进外部融通互动来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加强公司的创新能力以提高财务竞争力。希望论文能够为FJDC公司在提升财务竞争力上提供些建议,也对我国科技电池公司在提升财务竞争力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张特[8](2020)在《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国居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居生活水平亦日渐提升。居民的消费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智能家居。智能地暖作为一种智能家居生活模式,其发展规模持续走高。随着地暖生产技术进步与市场扩张,其产品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浙江T公司是一家集聚高端地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型制造企业,公司以智能地暖系统、精密阀门、地暖管材生产为主。在当前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势态良好的大背景下,公司却面临着销售额和利润率持续下滑、产品组合市场竞争力减退、连年丢失市场份额等问题,因此公司为了扭转现状,急需优化完善现行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浙江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内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结合公司营销现状,深入挖掘公司现存的营销问题及其原因。运用SWOT矩阵分析并通过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对比,找到公司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所在,识别出适合于浙江T公司未来发展的营销战略选择方向。通过STP营销战略优化,进一步明确公司消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定位。应用4P营销组合策略理论,分别从4个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同时,提出保障策略实施的执行方案,以确保营销策略执行效果的最大化。本次研究也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向地暖产品消费者群体、经销商的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的必要性,使研究过程具备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紧密联系公司地暖产品的营销实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公司营销运营提供了前瞻性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优化方案,助力公司明确发展方向,提升销售业绩,规避经营风险。同时,笔者也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对行业内同类企业营销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房帅[9](2020)在《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对于食品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停留在之前的能吃就行,现在要求吃好,吃得健康,吃得养生。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我们食品行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存在着数量有余,品质不足的现状。作者认为食品行业属于薄利多销的行业,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淘汰率也很高。尤其是目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经济大环境对于我国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对于食品行业更是如此,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国内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食品行业的影响尤其严重。国际上,作为之前我国第一大出口国的美国采取制造业回流战略,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近期的经济增长指数以及职业经理人采购指数降低可以看出,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国内二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惊人的数值,仅仅为35.7%。从国内上看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降级,不敢花、不舍得花是目前经济消费的总体情况,目前国内消费无法提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为,之前的房地产扩张政策,大大的透支了国民的消费能力。但是笔者认为挑战和机遇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带给我们的机遇,目前我国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的走出去,同时也鼓励把国外的优质资源引进来,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本文作者在对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利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达公司)主要生产饼干系列产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适合利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发展战略。首先,分析了利达公司外部环境,运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方法以及EFE矩阵分析等工具,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展开分析,分析了公司目前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等。其次分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公司的内部环境包括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管理水平、公司规划水准等等,然后,对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对利达公司内部环境的优缺点及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便促使公司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最佳战略组合,发现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和解决方案。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实施利达公司战略的保障措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利达公司采取积极走出去战略,例如参加近期召开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以及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合理的利用了国家不断出台的减税降费的经济政策,例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出的报告中指出,新的一年我国将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制造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包括食品行业)从之前的16%降低到13%,运输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0%降低到9%,运输行业增值税税率的降低运输行业税率的降低可以降低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运输成本,同时进一步产生连锁反应,减少利达公司的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利达公司明显的感觉到从国外进口材料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例如,之前企业从国外采购白糖,由于国家目前对于白糖等涉及到民生的生活物料进行配额管理,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申请白糖的配额证。现在由于国家鼓励企业从国外采购,现在白糖配额的审批时间非常的高效。总而言之,包括利达公司在内的食品企业需要直面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以及疫情所带来的挑战,更要紧紧抓住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利用所学习的企业战略研究理论,分析利达公司在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以及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得出企业如何很好的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的结论,并制定出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紧紧的抓住我国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分析利达公司的同时,希望为其他食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江波[10](2020)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本选题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而产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指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带来的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促进的影响、效果及能力。该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和理论视野,对于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以下简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的需要、立德树人的高校之本守正创新的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具体来说,本研究聚焦于从研究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迫切需要到探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挖掘古今中外相关思想资源;再研究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而剖析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发挥机制,再结合现实对其现状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优化作用发挥的策略。归结起来,本研究集中于以下几大问题的探讨。第一,挖掘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借鉴。从国家核心竞争力、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立德树人发挥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切入点,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中外思想资源。“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基础”“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文化价值因素、心理与精神因素、态度因素、民族性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性影响是重要的西方思想资源。第二,厘清了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在对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要素、地位的分析基础上,进而把握“时代新人”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实践主体。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则表现为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筑于形成国家开放战略中相互渗透,共建于互为对方营造环境中相互协调,共构于实现人全面发展目标中相互支撑。第三,剖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及其作用发挥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等则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发挥机制。第四,分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现状及优化路径。根据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排名和总结立德树人的表现,构建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指标体系。用显示性指标概括分析了两者常年的整体状况,用解释性指标详细分析了两者近年的具体状况,得出需要继续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论。最后从加深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认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等维度探讨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优化路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弥补了立德树人促进国家发展缺少实证研究的短板,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统计(共计21年),并与国际数据进行结合,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二、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石油相关概念
        2.1.1 石油
        2.1.2 原油
        2.1.3 成品油
    2.2 业务发展战略的分类
        2.2.1 市场战略
        2.2.2 产品战略
        2.2.3 顾客战略
        2.2.4 竞争战略
    2.3 战略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方法
        2.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
        2.3.3 SWOT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2.2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3 购买者议价能力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潜在进入者威胁
    3.3 机会和威胁分析
        3.3.1 机会分析
        3.3.2 威胁分析
    3.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3.4.1 EFE的简介
        3.4.2 EFE矩阵建立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基本概况
    4.2 企业资源分析
        4.2.1 资产情况分析
        4.2.2 人力资源分析
    4.3 企业能力分析
        4.3.1 业务运行能力
        4.3.2 运营管理能力
        4.3.3 安全防控能力
    4.4 基于VRIO框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4.4.1 价值性分析(V)
        4.4.2 稀有性分析(R)
        4.4.3 不可模仿性分析(I)
        4.4.4 组织实现能力分析(O)
    4.5 优势和劣势分析
        4.5.1 优势
        4.5.2 劣势
    4.6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4.6.1 IFE的简介
        4.6.2 IFE矩阵建立与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
    5.1 战略制定的评价与选择
    5.2 战略制定的原则
    5.3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战略定位及目标
        5.3.1 战略定位
        5.3.2 战略目标
    5.4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
        5.4.1 市场战略
        5.4.2 产品战略
        5.4.3 顾客战略
        5.4.4 竞争战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发展战略的实施
        6.1.1 领导小组的组建与领导者的有力领导
        6.1.2 培育与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6.1.3 职能战略的制定
    6.2 战略的保障措施
        6.2.1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
        6.2.2 弘扬企业文化
        6.2.3 完善风险管控能力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BH集团公司化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1.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2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新趋势
    2.2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化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2.5 简要评述
第3章 BH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1.3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3.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公司简介
        3.2.2 资源分析
        3.2.3 能力分析
        3.2.4 核心竞争力分析
        3.2.5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的建立
    3.3 SWOT分析
        3.3.1 机会
        3.3.2 威胁
        3.3.3 优势
        3.3.4 劣势
第4章 BH集团公司化工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
    4.1 公司使命、愿景与发展目标
        4.1.1 公司使命
        4.1.2 公司愿景
        4.1.3 公司发展目标
    4.2 竞争战略的选择
        4.2.1 备选竞争战略的比较
        4.2.2 成本领先竞争战略的选择
    4.3 成本领先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
        4.3.1 固守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实力
        4.3.2 增强技术研发,提高准入门槛
        4.3.3 增强规模化水平,取得规模经济
        4.3.4 打造品牌优势,扩宽销售渠道
        4.3.5 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提升企业价值
        4.3.6 提高生产管理能力,保障装置稳定运行
第5章 BH集团公司化工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培育高级复合型人才
        5.1.1 优化薪酬激励和选拔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5.1.2 优化引进人才与培训制度,补齐复合型人才短板
    5.2 关注科技发展,增加技术创新
        5.2.1 关注新园区建设,加快新技术研发
        5.2.2 关注创新体系,制定创新战略
    5.3 加快信息智能化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5.3.1 简化核心业务流程,强化信息系统应用
        5.3.2 建立集团数据库,提高管理能力
    5.4 促进项目建设,提升规模化水平
        5.4.1 有序开展现有项目建设,提高生产效率
        5.4.2 加快新工业园区的建设,扩大公司规模
    5.5 坚守安全环保红线,保护企业健康发展
        5.5.1 加强安全创新体系建设,严守安全红线
        5.5.2 加强环保管理,提升治理能力
    5.6 完善文化平台,提升企业软实力
        5.6.1 传承企业精神,加强员工认同
        5.6.2 培养创新文化,提升创新动能
        5.6.3 重视资本文化,实现互利共赢
    5.7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5.7.1 持续开展全面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最小化
        5.7.2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
    5.8 优化公司股权架构,做好核心人事安排
        5.8.1 优化公司股权架构,强化内部治理机制
        5.8.2 做好核心人事安排,构建核心领导集体
    5.9 完善财务管控体系,提高集团公司治理能力
        5.9.1 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完善财务管控体系
        5.9.2 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提高集团治理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五、有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纵向府际整合治理:一种区域治理模式
    第一节 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区域治理的基本现状
        二、当前我国区域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的提出
    第二节 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运行逻辑和运作方式
        一、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运行逻辑
        二、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运作方式
    第四节 纵向府际整合治理在我国城市群治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将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应用于我国城市群治理的必要性
        二、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模式在我国城市群治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困境
    第一节 城市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群的提出
        二、城市群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城市群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我国城市群产生的背景
        二、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不同区域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
        二、中西部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城市群产业布局不合理和地区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日渐凸显
        四、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尽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群协调发展困境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选择
    第一节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困境的生成逻辑
        一、行政分权改革引发的地区间政策壁垒阻碍了人口和要素的合理流动
        二、财政分权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开展无序竞争的能力与强烈动机
        三、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致使人口和要素空间配置失衡问题加剧
        四、城市群上级政府的统筹力度不足阻碍了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二节 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治理路径选择
        一、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
        二、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
    第三节 运用纵向府际整合治理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
        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构建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事权运行格局
    第一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的缘起
        一、城市群内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二、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的生成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受阻
        三、城市群区域性公共事务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四、城市群省际或市际交界地区通常成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洼地
        五、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
    第二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手段
        一、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的基本逻辑
        二、城市群地方政府事权整合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规划权限整合
        一、制定跨省域城市群规划法和省域内城市群规划条例
        二、不断增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适用性
        三、编制和实施城市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编制和实施城市群专项规划
        五、实施城市群内部各地方政府间规划变更承诺制度
    第四节 城市群内部省际或市际交界地区管理权限整合
        一、统一编制城市群内部省际或市际交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在部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省际或市际交界地区设立城市群协调发展示范区
    第五节 城市群部分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权限整合
        一、城市群部分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权限整合的必要性
        二、城市群部分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权限整合的手段
    第六节 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整合
        一、不断优化城市群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格局
        二、建立和健全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三、强化城市群上级政府在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职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构建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财权运行格局
    第一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缘起
        一、碎片化的财税管理权限给城市群协调发展带来的阻碍
        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缘起
    第二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手段
        一、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基本逻辑
        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权整合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财税政策制定权限整合
        一、地方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制定权限进行无序竞争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群地方政府财税政策制定权限整合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城市群地方政府财税收入分配权限整合
        一、建立健全城市群内部地方政府间税收分享制度
        二、由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推动设立城市群协调发展基金
        三、推动实施城市群内部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群纵向府际整合治理能力的提升
    第一节 不断变革和优化我国纵向政府间职责划分格局
        一、依据各级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来划分各级政府职责
        二、减少纵向政府间共同财政事权数量并规范共同财政事权运行
        三、不断提升我国纵向政府间职责划分的法治化水平
        四、建立纵向政府间职责划分格局动态调整机制
    第二节 构建规范化的城市群府际争议解决机制
        一、谈判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三节 以城市群为单位对地方政府部分类型的政绩进行考核
        一、以城市群为单位对地方政府部分类型的政绩进行考核的必要性
        二、适合以城市群为单位进行考核的地方政府政绩类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GL证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二、核心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研究观点总结
    第三节 证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证券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
        二、证券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证券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研究观点总结
第三章 GL证券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GL证券简介
        一、地区情况
        二、GL证券概况
        三、市场地位
    第二节 GL证券核心竞争力现状
        一、规模
        二、盈利能力
        三、收入结构
        四、风险管理
        五、人才结构与管理
        六、融资能力
        七、成长潜力
        八、网点数量
        九、固定资产
        十、投资收益
    第三节 选取GL证券核心竞争力关键指标
    第四节 GL证券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评价
        一、规模较小
        二、盈利能力一般,波动较大
        三、收入来源单一,经纪业务依赖性强
        四、风险管理能力压力较大
        五、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未发挥有效作用
        六、融资能力弱
第四章 国内外先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验总结
    第一节 国外先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验总结
        一、通过兼并收购扩规模
        二、调整收入结构提升经营稳定性
        三、提升盈利水平与风险控制
        四、金融科技投资与创新
    第二节 国内先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验总结
        一、扩大资本规模,获取充足现金流
        二、改善业务模式,调整收入结构
        三、完善治理结构,提升风控水平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五章 GL证券核心竞争力提升设计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框架、总体原则
        一、总体框架
        二、总体原则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体系提升设计
        一、扩大资本规模,实现公司快速转型
        二、提高盈利能力,充分发挥资本效率
        三、改善收入结构,增加营收稳定性
        四、持续加强内部控制
        五、大力加强风险管理
        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财务视角下FJDC公司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财务竞争力的概念
    2.2 财务竞争力的特征和评价维度
        2.2.1 财务竞争力的特征
        2.2.2 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维度
    2.3 财务竞争力评价方法
        2.3.1 熵权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专家打分法
        2.3.4 模糊评价法
    2.4 相关理论
        2.4.1 资源优势理论
        2.4.2 波特五力模型
        2.4.3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FJDC公司概况及其财务视角的竞争力状况
    3.1 FJDC公司基本概况
        3.1.1 FJDC公司简介
        3.1.2 FJDC公司主要业务
        3.1.3 FJDC公司所处竞争环境
    3.2 FJDC公司财务状况
        3.2.1 资产负债状况
        3.2.2 利润状况
    3.3 FJDC公司财务视角的竞争力状况
        3.3.1 FJDC公司偿债能力状况
        3.3.2 FJDC公司盈利能力状况
        3.3.3 FJDC公司营运能力状况
        3.3.4 FJDC公司成长能力状况
        3.3.5 FJDC公司资金回收能力状况
第4章 FJDC公司财务视角的竞争力评价
    4.1 FJDC公司财务视角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要求及原则
        4.1.1 构建要求
        4.1.2 构建原则
    4.2 FJDC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财务竞争力评价的价值指标
        4.2.2 财务竞争力评价的非价值指标
        4.2.3 基于德尔菲法筛选财务视角竞争力评价指标
    4.3 FJDC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基于熵权法确定价值指标权重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非价值指标权重
        4.3.3 财务视角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权重
    4.4 基于模糊评价法对FJDC公司财务视角竞争力评价标准
        4.4.1 确定评语集
        4.4.2 确定隶属度
        4.4.3 财务视角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5章 FJDC公司财务视角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5.1 提升偿债能力对策
        5.1.1 合理举债并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5.1.2 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5.2 提升盈利能力对策
        5.2.1 调整并完善财务组织架构
        5.2.2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
    5.3 引入零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提升营运能力
    5.4 加强资金流管理水平提升资金回收能力
    5.5 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5.5.1 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提高产品性能
        5.5.2 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开拓
    5.6 完善公司管理加强创新能力
        5.6.1 完善公司人员配置并优化激励机制
        5.6.2 增强内部团队合作并增进外部融通互动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8)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营销理论基础
        2.1.1 STP营销战略理论
        2.1.2 4P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2.1.3 工业品营销理论
        2.1.4 新营销策略理论
    2.2 营销管理分析工具
        2.2.1 内部环境分析-SWOT矩阵分析法
        2.2.2 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2.2.3 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2.3.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2.3.3 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章 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1 行业背景与公司业务简介
        3.1.1 地暖行业背景与现状
        3.1.2 公司及其产品业务基本情况
    3.2 公司营销业务环境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竞争环境分析
        3.2.3 营销环境总结
    3.3 公司现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3.1 销售额和利润率持续下滑
        3.3.2 产品组合市场竞争力减退
        3.3.3 产品报价客户接受度低
        3.3.4 经销商渠道管理内耗严重
        3.3.5 促销内容过于成旧缺乏创新
    3.4 公司营销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3.4.1 营销战略不清晰
        3.4.2 营销组合策略不适应市场变化
        3.4.3 营销策略优化必要性
第四章 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
    4.1 营销策略优化原则及目标
    4.2 营销策略优化依据
        4.2.1 公司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对比
        4.2.2 公司SWOT矩阵分析
    4.3 STP营销战略优化
        4.3.1 消费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4.3.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4.3.3 目标市场定位(Positioning)
    4.4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4.4.1 产品策略
        4.4.2 价格策略
        4.4.3 渠道策略
        4.4.4 促销策略
第五章 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策略优化实施保障
    5.1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5.2 组建精英销售团队
    5.3 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力度
    5.4 完善营销信息系统建设
    5.5 优化供应链运营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市场营销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内涵及影响因素
        2.1.1 战略管理内涵
        2.1.2 战略管理影响因素
    2.2 战略管理理论
        2.2.1 竞争战略理论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
        2.2.3 顾客价值中心理论
    2.3 战略管理绩效内涵及绩效评价
        2.3.1 战略管理绩效内涵
        2.3.2 战略管理绩效评价
    2.4 企业战略管理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达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发展现状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经营情况
        3.1.3 公司发展战略现状
    3.2 宏观环境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2.5 行业环境分析
    3.3 公司外部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4 替代品的威胁
        3.3.5 同行业竞争者的威胁
    3.4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3.4.1 外部关键机遇
        3.4.2 外部关键威胁
        3.4.3 外部环境影响 EFC 矩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达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1 公司产能资源分析
        4.1.2 技术资源分析
        4.1.3 品牌资源分析
        4.1.4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4.1.5 公司财务资源分析
    4.2 公司内部优势分析
    4.3 公司内部劣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达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5.1 公司SWOT分析
    5.2 公司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原则
        5.2.1 战略目标
        5.2.2 战略原则
    5.3 公司的战略定位
    5.4 公司竞合战略
    5.5 公司职能战略
        5.5.1 创新战略
        5.5.2 营销战略
        5.5.3 生产战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达公司发展战略保障
    6.1 组织保障
        6.1.1 建立研究国家食品政策团队
        6.1.2 落实扁平化组织结构
    6.2 技术保障
        6.2.1 激励新技术开发与创新
        6.2.2 推进技术合作与共享
    6.3 制度保障
        6.3.1 建立营销激励机制
        6.3.2 提升营销和客户服务水准体系
        6.3.3 建立生产服务体系
        6.3.4 建立快速物流制度体系
    6.4 资金保障
    6.5 合作伙伴保障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溯源
    2.1 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论述
        2.1.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论断
        2.1.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重要论断
        2.1.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重要论断
    2.2 守正传承:中国传统社会的相关论述
        2.2.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思想
        2.2.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思想
        2.2.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思想
    2.3 思想借鉴:西方社会的相关论述
        2.3.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2.3.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观点
        2.3.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观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立德树人的解析
        3.1.1 立德树人的内容、特征、原则、任务
        3.1.2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
        3.1.3 立德贯穿于树人全过程
    3.2 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
        3.2.1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科技、创新是构成要素
        3.2.3 四个要素形成合力
    3.3 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3.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主体是“时代新人”
        3.3.2 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
        3.3.3 共筑在形成国家开放的战略中相互渗透
        3.3.4 共建在互为对方营造的环境中相互协调
        3.3.5 共构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中相互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4.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引领作用
        4.1.2 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
        4.1.3 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
    4.2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4.2.1 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
        4.2.2 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
        4.2.3 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
        4.2.4 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方法
    5.1 指标体系构成与框架
        5.1.1 指标选取依据、原则与框架
        5.1.2 数据来源及其发布单位
        5.1.3 分析方法为单变量频数分析、双变量相关系数、分类与制表
    5.2 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状况及特征
        5.2.1 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
        5.2.2 高校学生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保持健康向上并逐步提升
        5.2.3 教师尊重与关爱学生表现突出,学术道德等稳定上升
        5.2.4 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肯定学校立德树人各项工作
        5.2.5 党和政府工作表现突出,综合国力趋势乐观
    5.3 显示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3.1 立德树人对整体竞争力的相关性表现
        5.3.2 立德树人对人才的相关性表现
        5.3.3 立德树人对科技的相关性表现
        5.3.4 立德树人对创新的相关性表现
    5.4 解释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4.1 国家核心竞争力随着对党的领导的不断坚定等而提升
        5.4.2 不断加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趋势保持同步
        5.4.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状态互相契合
    5.5 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加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作用的路径思考
    6.1 形成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透视视角
        6.1.1 全方位地把握国家核心竞争力
        6.1.2 充分肯定我国制度优势
        6.1.3 自主设计国家核心竞争力指标
        6.1.4 以实现人民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6.2 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6.2.1 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
        6.2.2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计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
        6.2.3 立德树人要注重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上下功夫
        6.2.4 建设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
    6.3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6.3.1 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6.3.2 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6.3.3 要扩大高等教育开放水平
    6.4 加强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全面领导
        6.4.1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6.4.2 培养和组织精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
        6.4.3 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领导责任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国石油DBQ销售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刘冬. 燕山大学, 2020(06)
  • [3]北京市HF科技园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 周爱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
  • [4]BH集团公司化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刘晨. 山东大学, 2020(05)
  • [5]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纵向府际整合治理的视角[D]. 陈鹏.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6]GL证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王晓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7]财务视角下FJDC公司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白婉露.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浙江T公司地暖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房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 王江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