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一、一起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苗攀登[1](2019)在《基于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亚硝酸盐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腐和着色。亚硝酸盐也是一种剧毒物,近年来,与亚硝酸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然而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还不够完备,因此本课题在传统比色法的基础上,将对氨基苯硫酚和萘基乙二胺盐分别修饰到金纳米颗粒上,通过与NO2-的重氮化耦合反应,使金纳米颗粒发生聚集,改变其光学性质,并且改变程度与NO2-的浓度呈正相关,达到检测NO2-的目的。相比于传统比色法,新型检测方法的显色更加明显,可用于裸眼检测,检测线更低,适用于食品中微量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以亚硝酸钠为研究对象,本课题基于金纳米颗粒的不同的制备方法,建立了三种检测方法:对氨基苯硫酚修饰到水相金纳米颗粒,萘乙二胺反应连接到谷胱甘肽功能化金纳米颗粒上,组成第一种检测方法。标准曲线:y=0.7186x+0.0038,R2=0.9992;对氨基苯硫酚修饰到水相金纳米颗粒,萘乙二胺反应连接到巯基丙酸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上,组成第二种检测方法。标准曲线:y=0.767x+0.0029,R2=0.9978;对氨基苯硫酚修饰到水相金纳米颗粒,萘乙二胺反应连接到包被过的油相金纳米颗粒上,组成第三种检测方法。标准曲线:y=0.4634x+0.0403,R2=0.995。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3.06 ng/mL、4.82 ng/mL、10.14 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96-102.76%、94.42-103.29%、93.09-104.7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3.76%、3.81%、4.60%。三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用三种检测方法对腌辣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30天的追踪记录,发现辣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在10天达到最高200μg/g之后逐渐降低,在第23天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到18μg/mL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本校周边部分小吃店做了抽样调查,发现50%左右的商家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有亚硝酸盐成倍超标的情况。

戴含新[2](2017)在《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对对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期间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家湾镇)卫生院收治的因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利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检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等方法,对引起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再次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食盐及面条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比较高,洗胃后的呕吐物亚硝酸盐含量要明显低于洗胃前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判断为此次中毒是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结论:餐饮人员应严格使用亚硝酸盐,强化培训及监督管理,避免出现因误食和过量摄入亚硝酸盐所引起的中毒事件,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王琰[3](2017)在《3种水环境因子胁迫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和致病性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毒性检测本章试验对一株鱼源致病菌进行了16SrDNA的鉴定、6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溶血素和4种胞外酶的定性分析以及对斑马鱼半数致死剂量测定和药敏试验,旨在从毒力基因和外毒素角度评估该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致病性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提供用药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携带与腹泻毒素相关的溶血素BL基因(hblC)、肠毒素T基因(bceT)、细胞毒素K基因(CytK)、多效调控因子(plcR)、非溶血性肠毒素(nheA)5种毒力基因,不含呕吐基因(ces);并且该菌分泌溶血素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素酶胞外酶;其对斑马鱼LD50为3.26×108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2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章试验运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单因素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章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来评估养殖水环境因子变化对蜡样芽孢杆菌在水产动物致病性变化和水产品安全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梯度25℃-35℃下,温度对CytK和plcR的毒力基因表达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becT、hblC和nheA的影响均有显着差异(P<0.05),除becT在25℃时基因表达量最高外,CytK、plcR、hblC和nheA均在35℃时基因表达量最高;在pH6.0-8.5梯度下,pH对CytK和nheA的毒力基因表达影响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becT、hblC和plcR有显着差异(P<0.05),除nheA在pH为7.2时基因表达量高外,CytK、becT、plcR和hblC均在pH为8.5时基因表达量高;在亚硝酸钠浓度梯度0.75 mg/L-1.50 mg/L下,亚硝酸钠对5种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均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5种毒力基因均在浓度为3.00 mg/L时基因表达最高。3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本章试验采用细菌胞外产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单因素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从胞外产物角度来评估蜡样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产动物的致病风险。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对5种胞外产物活性均有显着影响(P<0.05),并且均在35℃时,胞外产物活性最高;在不同pH对5种胞外产物活性均有显着影响(P<0.05),除淀粉酶在pH为7.2时活性最高外,其余4种胞外产物均在pH为8.5时活性最高;不同亚硝酸钠浓度下,除淀粉酶浓度为0.75 mg/L时酶活性最高外,亚硝酸钠对4种胞外产物的影响均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均在亚硝酸钠浓度为3.00 mg/L时酶活性最高。4水环境胁迫因子共同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和致病性影响本章通过正交试验来探究多水环境胁迫因子协同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胞外产物活性变化以及Bc对斑马鱼致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水环境胁迫因子共同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5种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P>0.05),CytK基因表达量最高为第4组(温度:25℃,pH:8.5,亚硝酸盐:1.50 mg/L),becT基因表达量最高为第1组(温度:35℃,pH:8.5,亚硝酸盐:0.75 mg/L),而hblC、plcR、nheA基因表达量最高均为第9组(温度:25℃,pH:6.0,亚硝酸盐:1.50 mg/L);3种水环境胁迫因子对5种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脂肪酶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第1组(温度:35℃,pH:8.5,亚硝酸盐:0.75 mg/L),溶血素酶活性最高为第9组(温度:25℃,pH:6.0,亚硝酸盐:1.50 mg/L),蛋白酶和尿素酶活性最高为第8组(温度:30℃,pH:6.0,亚硝酸盐:1.50 mg/L);影响蜡样芽孢杆菌对斑马鱼致死率的因素强弱顺序为:温度>亚硝酸盐>pH,但各实验组间斑马鱼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其死亡率最高组为第9组(温度:25℃,pH:6.0,亚硝酸盐:1.50 mg/L)。蜡样芽孢杆菌对斑马鱼的致死率与毒力基因表达和胞外产物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彭浩[4](2017)在《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经过及原因,为防止农村聚餐性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餐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中毒患者2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2d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使用"白砂糖"烹饪的食物中均检出亚硝酸钠,误将亚硝酸钠用作白砂糖,导致食物中毒。结论强化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建立严格的亚硝酸盐购买、使用和存放的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措施,是防止类似食物中毒发生的有效方式。

赵明伟[5](2016)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之实行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犯罪的日益严重化趋势不仅扰乱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秩序,还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最高院每年都要公布食品安全类犯罪的典型案例,可见刑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分则中主要体现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且二者的犯罪态势近些年都呈上升趋势。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实行行为为研究对象,不仅对刑法理论上该罪的实行行为理论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也能对该罪司法实践中存在可论述、可分析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从最高院近几年颁布的有关该罪的典型案例,结合近几年该罪的犯罪状况,正确理解及研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实行行为,从该罪实行行为相关的基础理论出发,再进一步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对该罪实行行为的形式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可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认定难题的该罪相似罪名的实行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从面到点,对该罪的实行行为进行具体研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实行行可以从形式的方面和实质的方面进行分析,本罪实行行为的形式的方面主要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具体到该罪,就是“生产、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因此,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该罪实行行为进行了研究:第一部门是司法实践总述部分,对本罪的司法实践概况及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该罪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本罪应属准抽象危险犯的提倡及本罪实行行为着手的判断;第二部分研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其中涉及到行为方式的扩展和针对本罪特殊对象的生产、销售行为的判定,同时研究实行行为行为方式的扩展对该罪共犯形态的影响,认为本罪共犯的认定必须有所限制;第三部分是对该罪“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严重食源性疾病”的研究,“足以造成”不仅是该罪行为属性的表现,还是该罪行为与结果关系能映射的犯罪既遂、未遂性质。除此之外,文章还研究了本罪实行行为与相似罪名实行行为的区别和竞合。

梁月,高兴华,于世杰,高业红,黄昌红,陆寒,李坤[6](2015)在《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累积连环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阐述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MetHb)累积中毒原理及临床症状特点,查明连续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提高诊断率、报告率、及时处置率,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现况调查、回顾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连续进食中毒一例,好转后又将亚硝酸钠误做食盐过量食用急性中毒死亡;群体中毒58例,均痊愈。三次中毒连续发生在同一农民家中,食同一袋亚硝酸钠。检验样品20份,6份食品和4份呕吐物检出亚硝酸盐。结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差,将亚硝酸钠随意添加到饭菜进食或随意存放误食造成中毒。由于连续进食引起MetHb累积中毒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中毒不能有效控制,导致了食物中毒事件连环发生。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和监管、改进包装标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杜绝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张晓晨,石雪梅,周兴田[7](2014)在《酒泉市城镇居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酒泉市近年来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探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22013年间7例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为亚硝酸盐没有标签引起的误食,3例为食用含过量亚硝酸盐的卤制品引起的中毒。结论亚硝酸盐的误用和滥用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应加强亚硝酸盐的市场管理以及居民科学普及工作,杜绝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

张美菊[8](2014)在《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及思考》文中指出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引起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症状等相关资料,分析调查可疑食物中毒的原因。结果在被检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中检出亚硝酸盐。结论食用过量亚硝酸盐为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应加强监督管理,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发生。

王连玮[9](2011)在《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添加剂通过加入食品中已经全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一些化学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和大剂量滥用,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这些化学添加剂的危害和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经迫在眉睫。对添加于食品中的多种化学添加剂,从毒理作用和检测方法方面进行了概述。

徐丽芳,刁培林,苏文杰[10](2010)在《1起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1起食物中毒,提出预防措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方法]2010年4月对招远市某酒店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某单位集体就餐者40人,39人出现头晕、恶心症状,罹患率为97.5%。从就餐者吃剩的海参煲中检出严重过量的亚硝酸盐[(3.23.3)×103/mg/kg]。[结论]这是1起由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

二、一起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亚硝酸盐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亚硝酸盐概述
        1.2.2 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金纳米颗粒及其功能化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以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验试剂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原理
        2.2.2 功能化水相金纳米颗粒
        2.2.1.1 水相金纳米颗粒的制备
        2.2.1.2 ρ-ATP修饰水相金纳米颗粒
        2.2.3 油相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以及包被
        2.2.4 NED修饰(水、油)金纳米颗粒
        2.2.5 三种检测方法的建立
    2.3 试验结果
        2.3.1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2.3.2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紫外吸收图谱
        2.3.3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电位表征
        2.3.4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琼脂糖电泳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种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试验试剂
        3.1.2 主要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三种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及其检测限
        3.2.2 三种检测方法的稳定性试验
        3.2.3 三种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试验
        3.2.4 亚硝酸盐传统比色法
    3.3 试验结果
        3.3.1 第二种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以及检测限
        3.3.2 第二种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以及检测限
        3.3.3 第三种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以及检测限
        3.3.4 三种检测方法的稳定性
        3.3.5 三种方法的加标回收试验
        3.3.6 三种检测方法与传统比色法的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以及与传统比色法的比较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4.2.2 白菜的腌制过程和取样
        4.2.3 学校周边小吃店调查取样
    4.3 试验结果
        4.3.1 腌辣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追踪记录
        4.3.2 学校周边小吃店调查取样检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验方法
        1.2.1. 1 检验样品
        1.2.1. 2 检验仪器与试剂
        1.2.1. 3 样品的处理与检验
        1.2.2 流行病学的调查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1 病例搜索的情况
        2.1.2 首发病例
        2.1.3 患者基本特征
        2.1.4 临床症状
    2.2 实验室检测的结果
3 讨论

(3)3种水环境因子胁迫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和致病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1.1.2 培养特征
    2.1 蜡样芽孢杆菌的危害
    3.1 蜡样芽孢杆菌的毒素类型
        3.1.1 呕吐型
        3.1.2 腹泻型
    4.1 蜡样芽孢杆菌的胞外产物组成
        4.1.1 溶血素
        4.1.2 胞外酶
    5.1 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
    6.1 蜡样芽孢杆菌鉴定方法研究
        6.1.1 常规生化鉴定方法
        6.1.2 PCR分子鉴定方法
    7.1 水环境胁迫因子
        7.1.1 温度
        7.1.2 酸碱性
        7.1.3 亚硝酸盐
    8.1 本试验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8.1.1 本试验的意义
        8.1.2 本试验内容
第二章 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毒性检测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1.1.3 培养基
    2.1 试验方法
        2.1.1 16SrDNA鉴定
        2.1.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1.3 蜡样芽孢杆菌6种主要毒力基因PCR检测
        2.1.4 胞外酶及溶血素定性分析
        2.1.5 半数致死剂量(LD_(50))测定
        2.1.6 药敏试验
    3.1 结果与分析
        3.1.1 DNA与16SrDNA扩增结果
        3.1.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1.3 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3.1.4 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
        3.1.5 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
        3.1.6 药敏试验
    4.1 讨论
        4.1.1 蜡样芽孢杆菌的分布及16SrDNA鉴定
        4.1.2 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基因
        4.1.3 蜡样芽孢杆菌的胞外产物
        4.1.4 蜡样芽孢杆菌的攻毒试验
        4.1.5 蜡样芽孢杆菌的药敏试验
    5.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1.1.3 培养基
    2.1 试验方法
        2.1.1 细菌培养
        2.1.2 RNA的制备
        2.1.3 RT-PCR反应
    3.1 试验结果
        3.1.1 温度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3.1.2 pH 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3.1.3 亚硝酸钠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讨论
    5.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1.1.3 培养基
    2.1 试验方法
        2.1.1 溶血素测定
        2.1.2 蛋白酶活性测定
        2.1.3 脂肪酶活性测定
        2.1.4 淀粉酶活性测定
        2.1.5 尿素酶活性测定
    3.1 试验结果
        3.1.1 温度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3.1.2 pH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3.1.3 亚硝酸钠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4.1 讨论
    5.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和致病性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1.1.3 培养基
    2.1 试验方法
        2.1.1 正交试验
        2.1.2 正交试验方案
        2.1.3 正交试验条件下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2.1.4 正交试验条件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2.1.5 正交试验下Bc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
    3.1 试验结果
        3.1.1 正交试验条件下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3.1.2 正交试验条件下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3.1.3 正交实验下Bc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
    4.1 讨论
        4.1.1 正交试验条件下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4.1.2 正交试验条件下水环境胁迫因子对Bc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
        4.1.3 正交实验下Bc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
    5.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现场卫生学调查
    2.3 临床症状
    2.4 实验室检验
3 讨论

(5)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之实行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之司法实践总述
    (一) 典型案例综述
    (二) 本罪司法实践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1.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行为的界定
        2. “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它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判定
        3. 本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别与竞合
    (三)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
        1. 本文的研究对象
        2. 本文实行行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分析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实行行为研究之理论梳理
    (一) 本文坚持的刑法学立场
    (二) 本罪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之争
        1. 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之分
        2. 本罪应属准抽象危险犯之提倡
    (三) 本罪实行行为着手的判断
三、本罪实行行为之“生产、销售行为”研究
    (一) 本罪实行行为行为方式之诠释
        1. “生产、销售”行为的诠释
        2. 实行行为具体实现方式之扩展
        3. 行为方式的扩展不能肆意扩大共犯的处罚范围
    (二) 生产、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行为研究
    (三)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功能食品的行为研究
四、本罪实行行为之“足以造成”的研究
    (一) “足以造成”判定的法律依据
    (二) “足以造成”的判定需要明确食品安全标准
    (三) “足以造成”的判定需以鉴定技术为支撑
    (四) “足以造成”的具体判定
        1. “足以造成”的判定主体
        2. “足以造成”的判定依据
        3. “足以造成”的判定标准
    (五) 试以疫学方法认定本罪实行行为之“足以造成”
        1. 传统方法难以认定本罪实行行为之“足以造成”
        2. 试以疫学方法研究本罪“足以造成”之提倡
五、本罪与相似罪名实行行为之比较
    (一) 本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实行行为之比较
        1. 二者实行行为的性质不同
        2. 二者实行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
        3. 二者实行行为的行为方式略有不同
    (二)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实行行为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6)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累积连环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群体性食物中毒调查
        2.1.1 患者分布。
        2.1.2 共同就餐史及共同食物。
        2.1.3 餐后发病时间及人数分布。
        2.1.4 潜伏期。
        2.1.5 临床症状、治疗及转归。
    2.2 甲某食物中毒调查
        2.2.1 潜伏期。
        2.2.2 临床症状、治疗及转归。
3 现场卫生学调查
    3.1 群体中毒调查
    3.2 甲某中毒调查
4 实验室检验
5 讨论

(7)酒泉市城镇居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急救治疗
        1.2.2 中毒原因分析
2 结果
    2.1 误用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
    2.2滥用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
3 讨论
    3.1 严格限制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添加量
    3.2 加大卫生法律法规宣传
    3.3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3.4 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公共卫生意识

(8)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调查方法
2 结果
    2.1临床表现及治疗
    2.2流行病学分析
    2.3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
    2.4实验室检测结果
    2.5控制措施
3 讨论

(9)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添加剂对食品的滥用及危害作用
    1.1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的染色及增白
        1.1.1 苏丹红
        1.1.2 孔雀石绿
        1.1.3 柠檬黄, 日落黄
        1.1.4 吊白块
        1.1.5 亚硝酸盐
        1.1.6 碳素墨水及墨汁
        1.1.7 漂白剂
    1.2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的调香
        1.2.1 甲醇酒
        1.2.2 香精米
        1.2.3 香精羊肉卷
        1.2.4 香精肉制品
    1.3 化学添加剂用于食品品质的提高或掩盖食品的缺陷及造假
        1.3.1 三聚氰胺
        1.3.2 瘦肉精
        1.3.3 地沟油
        1.3.4 反式脂肪酸 (TFA)
        1.3.5 石蜡抛光大米
        1.3.6 加矾油条与膨化食品
    1.4 滥用激素类生长素或催熟剂, 缩短动植物食品的生长期和成熟期
    1.5 滥用国家禁止的杀虫剂、抗生素和剧毒农药等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1.5.1 在蔬菜中的违禁农药
        1.5.2 在水果中的违禁农药
        1.5.3 在海产品中的禁用药物及抗生素残留
        1.5.4 敌敌畏浸泡的金华火腿
2 结束语

四、一起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亚硝酸盐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D]. 苗攀登.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2]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J]. 戴含新. 食品安全导刊, 2017(30)
  • [3]3种水环境因子胁迫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和致病性影响研究[D]. 王琰.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4]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情况调查[J]. 彭浩.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7(02)
  • [5]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之实行行为研究[D]. 赵明伟. 海南大学, 2016(01)
  • [6]连续进食亚硝酸钠高铁血红蛋白累积连环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梁月,高兴华,于世杰,高业红,黄昌红,陆寒,李坤.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5(02)
  • [7]酒泉市城镇居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J]. 张晓晨,石雪梅,周兴田.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4(02)
  • [8]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及思考[J]. 张美菊. 医学动物防制, 2014(04)
  • [9]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概况[J]. 王连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6)
  • [10]1起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 徐丽芳,刁培林,苏文杰. 预防医学论坛, 2010(11)

标签:;  ;  ;  ;  ;  

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