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建设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法律责任(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1](2021)在《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的政府规制研究》文中认为城市的发展和公众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管理者需要对城市进行更加全面、精细、高效的管理,这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近年来,中国的智慧城市方兴未艾,并进入到了理性探索阶段,各地都根据地方实际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创新。结合地方实际,G市采取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而在项目建设中,必须通过政府规制,解决市场失灵,保障地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纠正信息不对称,让社会资本方有序经营,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国内外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PPP模式的政府规制有了一些成果。结合中国PPP模式和规制理论,国内的研究在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以及中国政府体制机制上为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PPP模式的政府规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但是,就具体行业甚至具体项目而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好地规范项目建设流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本文通过对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进行研究,运用政府规制理论,主要采用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相关的方法,对项目建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政府规制进行探索。在项目实施前,政府方采用资格预审+竞争性磋商的方法选定社会资本方,且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并对项目总投资做出价格规制。在项目建设中,政府方对社会资本方的投资及其产品质量进行了规制,并授予社会资本方特许经营权和建设运营流程许可。在项目运营后,政府方采取收费补偿制度,并作出退出规制。然而,在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中,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以及风险不可测、信息不对称、垄断、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政府在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上还存在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规制理论并结合项目实际,本文提出了建议。一是在项目实施前加强价格规制,明确数据权属及其使用原则,完善项目风险防范方案。二是在项目建设中设立该阶段的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并进行绩效考核。三是在项目运营后设立该阶段的标准,做好项目中期评估和绩效考评。
王阳[2](2021)在《某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数额不断增多,政府投资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比例巨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然而,在政府投资高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造价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仍然很严重,建设管理过程中某些阶段、某些过程监管不力,造价管控依据不充分、造价管控各方主体职责不明确等。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没有系统地针对政府投资高校项目进行造价管理。因此,只有立足于实际项目,从项目各个阶段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政府投资高校项目造价管理问题,强化全过程造价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本文以某政府投资高校新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工程实例调研、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整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变更情况进行了分类、梳理和原因分析,归纳出造成建设项目全过程“三超”现象的原因有,建设项目初始规划不周全,建设项目前期调研工作不到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编制深度不够;设计周期短,没能全面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设计图纸错误多,未能真正推行限额设计;评标方法有缺陷,合同形式单一,投标单位利用不平衡报价获取不正当利益;设计变更滞后,责任划定不清楚,现场签证管理不合理;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多头管理失控,各方责任不明确,造成法律纠纷;后期维修费用不明确等等。本文从全过程造价管理角度出发,针对政府投资某高校实际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各阶段入手提出了政府投资高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功能需求定位、建设单位中长期发展、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因素的影响,通过总体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准确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使政府投资项目的可研及投资估算、初步设计及概算一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就作为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最高目标,不得随意突破;重视初步设计审批工作,实施限额设计,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评标方法,选择合适的合同模式;及时进行竣工结算和审核等等。根据政府投资高校建设项目特点,提出实质性地推行全过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推行可研、初步设计批准后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在项目全过程、投资发生的主要阶段中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总承包人承担相应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造价管理责任,避免由于决策、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造成的投资失控事件扯皮推诿。业主方应委托与工程总承包相配套的工程全过程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咨询。第三方审计不仅要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更要从本质上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真正履行跟踪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审计。
黄锦[3](2021)在《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的行政组织是现代高校建立和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校制度的典型体现。高校行政组织的治理是体现高校内部治理效果最明显和最有效的途径,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关乎现代高校制度科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在以学术为本位的现代高校制度创建以来,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就被赋予保障和辅助之职,发展中也经历了积极的探索。在科层制的整体框架下,高校的行政组织越来越庞杂,行政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运行的制度体系不断修订,成为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为高校的整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基建管理部门是典型的高校行政组织,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治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在“去行政化”和“学术权力”背景下,随着组织机构改革和内部治理的不断推进,从高校发展的整体纬度审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政府、学校等的期待与要求过度,削弱了高校行政组织内、外部协同能力,同时也使高校行政组织办学主体性弱化,出现结构碎片化;另一方面,轻视内生动力、整体效能以及长远利益的体制机制固有顽疾致使基建管理工作几乎完全是行政化的科层管理,鲜有思考学术本位的回归。因此在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高校如何提升基建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乃至推动高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甘肃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的运行,借鉴新、旧制度主义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以促生基建管理部门内生动力为主旨,沿着基建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从学校、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时性视角,探讨了基建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基建管理部门的其他行政组织之间以及基建管理部门内部职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案例分析以及建模计算,一是提出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设想;二是夯实了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重点从基建管理部门运行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整体规划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路径:第一在高校本质视角下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理念回归;第二在追求效率的办学导向下,优化基建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第三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再造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黄欢[4](2021)在《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增加,对于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持续增加。相对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收益空间和艺术观赏性,近年来在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市场对超高层建筑项目的需求和供给日渐增加。但相对于一般低层项目而言,超高层建筑无论是项目自身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还是与项目安全相关的建筑防火防爆等,都存在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等自身特点,运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明显存在不足。由于大量超高层建筑的涌现,总承包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还处于比较落伍的状态。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某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实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说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后,结合拟建案例项目探讨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思考解决方案,提出有助于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可行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思路及方法。其次,阐述项目精细化质量管理与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奠定本文理论基础,并将精细化管理应用至超高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再次,将某拟建超高层建筑作为实际案例,对案超高层建筑案例的质量管理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包括设计不合理、采购不过关、质量问题频发、监理和验收形式化等问题。最后依据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流程,对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按照精细化目标关、精细化操作与管理、动态细节监测、管理体系调整完善四个步骤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通过全文研究,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除遵循一般项目质量管理要求外,更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质量相关的各环节强化管理、明确质量管理要点与薄弱环节,从设计、采购、施工、现场、监理、验收等不同层面,整合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等,更好地达到质量精细化管理目标,确保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赵青[5](2020)在《代建制在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重庆海事局是长江水上重庆段负责水上安全监管、船舶污染防治、水上人命救助的行政机关,为充分发挥海事监管职责,自“十三五”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重庆海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随着海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长江重庆段水上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快反能力明显提升。“十四五”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启动期。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航运将进一步复兴,海事监管基础也将进一步完善。然而目前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仍采取的传统基建装备处管理模式,在近年的建设中,暴露出来专业管理人员少、工程技术、成本、周期管理较为薄弱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通过学习和查询大量国内外文献,介绍国内外和海事系统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多种管理模式上的区别、国外公共项目管理程序模式和国内代建制模式的运用,发现代建制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已臻于成熟,已经运用在多个省市的多个项目中,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得到了验证。其次,对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管理现状和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现有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管理模式中暴露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代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设计了代建管理模式流程,分析明确代建双方的职责,如何确定代建单位和模式,并对重庆海事实行代建制可能遇到的风险源进行判别和风险预防机制进行设计。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代建制模式在重庆海事基本建设可取得的成果,分析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体现出来的优势。代建制作为一种国家及各省市政府所积极推行的项目管理模式,能改变重庆海事基本建设现有管理模式带来的各种弊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从而提升重庆海事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庆海事局业务水平提供高质量基础支撑。
肖华杰[6](2020)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7月3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这被看作是启动PPP模式的一个信号。此后的六年里,PPP作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减少政府债务、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国家财政、发改等部门也发布了大量的政策文件以支持和规范PPP项目的发展。截止2019年上半年,列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项目累计9,036个、投资额13.6万亿元;落地项目累计5,811个、投资额8.8万亿元。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PPP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还没有很好地接轨,实操层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同时在理论层面,学界尚未对PPP模式进行法律上的体系研究。因此,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PPP项目涉及的重点法律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寻找其形成的机制和原因,并尝试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以期对PPP的规范发展和争议解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正文部分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PPP的基本原理”。本章是全文的基础章节,首先从PPP的概念入手,将PPP广义定位为包括特许经营协议和政府购买服务在内的各类公私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的集合,并探讨其分类、特点及法律性质。此外,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内有着其不同于传统项目建设模式的制度价值:一是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压力;二是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章的最后阐述了基础法律原则在PPP项目中的体现。第二章“PPP准入的法律规制”。近年来,在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我国PPP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违规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或是因操作不规范、或是利用了现有政策法规的漏洞。究其原因,准入规则的不健全和监管层面的缺失是导致项目乱象丛生的本质。本章意在通过对现有规则体系的梳理和分析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识别PPP项目;二是项目公司合规的条件;三是什么样的政府方主体是适格的。本章主张PPP项目识别应遵循坚持公益导向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原则;在项目公司的项目资本金已有限制的情况下,注册资本的缴纳偏向于灵活,但应对债务性融资有所限制;政府方主体应区别实施机构和政府出资代表,政府出资代表不应具有实际控制和管理权。第三章“PPP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边界”。在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而不同的角色又对应着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是研究PPP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研究PPP监管规则和归责体系的基础。因此,本章选取政府、项目公司和中介机构三个主要的参与主体,从权利的来源及形式、义务的设计及范畴等方面深入剖析主体行为的边界。对于有着双重甚至多重角色的政府而言,其权利义务的界定随着角色转换而变化,实操层面上极易出现混同,该节尝试对政府主体进行角色划分,并在项目的各阶段中规范其权利义务。此外,本章认为项目公司不应受到政府不正当的干预,其基于我国法律关于公司的规定享有自治权利,又基于PPP协议享有合同赋予的特许经营、收益和救济权利。上述两个主体在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时,均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与项目公司的中间人,有着信息传递和局部监管的作用,其法律责任的设计可以参考《合同法》对居间责任的规定。第四章“PPP监管的理念与规则”。PPP项目主要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实施、项目移交五个大阶段,在每个阶段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都存在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办事流程,各种制度相互交杂、缠绕,很多矛盾、冲突伴随其中。因此,对PPP监管规则的研究极其必要。本章站在经济法研究的视角上,讨论公共政策及法律法规对PPP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控制与监督,主要解决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内嵌入监管机制,同时又能避免与其他制度产生冲突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梳理,以及对监管理念、原则、框架和工具的分析说明,试图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寻找、构建能够使PPP项目顺利推进的监管实施路径,即在“一总多分”的监管框架下利用多种辅助性的监管方法,介入公司行使监管权能。第五章“PPP归责体系的构建”。由于PPP项目涉及利益方众多,环境较为复杂,在出现争议时往往无法清晰判断法律责任的归属,我们有必要在现有已成熟的归责体系下寻找PPP归责体系的理论支撑点。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前述的研究基础上探讨PPP归责体系的建立,从政府、中介组织和项目公司三个主体的角度分别研究其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的具体形式。建议先明确归责原则,厘清各参与方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后根据其责任借鉴《证券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范进行归责。第六章“PPP融资的困境与出路”。有数据表明,融资难已成为PPP项目失败的罪魁祸首,而融资问题贯穿于PPP项目的全生命周,在PPP项目的成立期、建设期、运营期和退出期都存在着多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其各自的优劣和必要的条件。现阶段,债权融资仍然是占比最大的一种融资模式,但其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担保标的权属的不确定、项目收益权出质价值的不确定和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难题使得债权担保的实现缺少法律上的支持。同样,在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中,其主要的基础资产即项目收益权在法律属性、可转让性、独立性和转让的生效时点上都存在争议,加之SPV不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基础资产难以彻底做到真实出售使得破产隔离的实现存在阻碍。本章认同收益权的“未来债权”地位,支持“合同签订生效说”,肯定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制度的意义,主张尽可能将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在合同中有所约定,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熊浩[7](2020)在《BT管理模式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以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个城市的建设规模也在随着扩大,城市日常运营过程中交通建设行业也在随着不断完善和改进。地铁工程作为城市交通运营中的一种新型便捷的方式,已经成为各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伴随着施工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完善,地铁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也越来越成熟,但是与地铁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提高。BT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功运用于各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通过探讨BT管理模式对于地铁建设项目的影响及BT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列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文章在阐述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引入BT管理模式概念、含义、适用范围、本质特征、分类界定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BT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分析了BT管理模式在地铁项目管理上的价值体现,并以常州地铁2号线工程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简要介绍BT管理模式在该项目中发包模式的选择及应用创新,总结出BT管理模式在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过程中在工程进展、安全质量、投融资及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从业主方和承办方的角度等不同的视角对BT管理模式在地铁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政府、业主方及承包方等角度提出在地铁项目中BT管理模式的应用改进措施,分析了BT管理模式在地铁建设中的优势和意义,并确定了与该模式相适应的项目发包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的实施成果。在总结常州地铁2号线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运作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BT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对地铁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地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国内的地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表[1]参[54]。
宫泽峰[8](2020)在《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北方城市将电厂赋予供热功能,既可以补充地区电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工业和家庭提供廉价的取暖用热,提高利用效率。而在电厂建设这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的目的,需要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向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这对电厂建设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电厂工程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进展及工期影响因素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进度管理流程不明确、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参建单位进度管理力度不够、工程建设期间监理单位管理意识不足及工程建设预判性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关键路径优化方法,尽可能缩短工程项目一级网络进度计划工期;通过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参建单位等方面的优化,减少因过程中的意外事件进而影响工工程工期;通过优化奖惩措施,一方面提高合同双方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为各方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工程项目工期提供良好的激励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不断完善该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方法,缩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减少工程建设的本支出,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邓梨方[9](2020)在《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与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研究其实施路径与方式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论文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情况,探究了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困境,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根据探究得到的主要困境及原因,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价值链理论、蓝海战略价值创新逻辑及蓝海战略分析工具,指导工程监理企业实现价值创新,探索出了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指导性实施路径。同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并根据这些具体路径产生的增值价值是否容易计量对其进行了分类。同时,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构建了新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模式,作为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方式之一。综合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和层次分析法,计量工程监理服务无形增值价值,并将其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与方式的可行性。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有:(1)提出了工程监理增值的概念,定义了工程监理增值服务;(2)探究得到了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的7个主要困境,剖析出造成这种困境的5个主要原因;(3)探索出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指导性实施路径,提出18条具体的实施路径,并根据各具体路径产生的增值价值是否容易计量进行了分类;(4)从合同模式和计量工程监理服务无形增值价值2个角度,提出了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方式,通过构建新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模式和计量工程监理服务无形增值价值这两种方式来推动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同时,论文构建的新工程监理合同模式,不仅能激励监理人为业主增值,还能激励业主方,使双方满意,实现双方共赢。
杜坤[10](2020)在《新城安置还房项目质量风险分析》文中认为安置房的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城市发展与社会稳定影响深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势必严格把控,因此,分析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风险尤为关键。本文以广元市081产业新城一号安置点为例,在实例分析中结合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法、现场勘查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在查阅研究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对本项目现场勘查、评审讨论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081产业新城1号安置点还房项目规划情况、项目组织结构、合同管理架构,运用工作分解机构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主要工作进行了描述,从而确定了项目的项目活动清单、责任矩阵和里程碑计划,提出了项目质量管理规划,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充分的背景;其次将项目管理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方法贯彻于工程的各个阶段之中,分析项目各阶段主要质量风险,探索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最后结合本文对案例的分析,深入研究国内外项目管理相关的优秀研究成果,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针对当前安置房工程出现质量风险具体应对措施。为项目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及工程实施单位提供参考,科学规避建工程项目的风险,提高建设的质量。通过本文以项目业主方视角来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研究,可以提高业主方质量风险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将对质量风险模糊的认识清晰化、集成化,减少和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避免重蹈覆辙。同时成功的经验可以推广,各企业和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丰富和创新我国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二、工程建设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法律责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建设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法律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1)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的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3.文献简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智慧城市 |
2.PPP项目模式 |
3.政府规制 |
(二)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行规制的理论基础 |
1.公共物品理论 |
2.规制博弈理论 |
3.项目区分理论 |
三、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的政府规制情况 |
(一)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概况 |
1.G市概况 |
2.项目概况 |
3.项目推进情况 |
(二)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实施前的政府规制情况 |
1.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施卖方规制和买方规制 |
2.严选采购流程,实施准入规制 |
3.紧盯项目工费,实施价格规制 |
(三)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建设中的政府规制情况 |
1.明晰融资结构,实施投资规制 |
2.围绕建设内容,实施质量规制 |
3.划定业务范围,授予经营许可 |
(四)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运营后的政府规制情况 |
1.设置回报机制,实行收费补偿 |
2.明确移交过程,实施退出规制 |
四、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一)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实施前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 |
1.价格规制还不到位 |
2.疏于对数据的权属及其使用进行规制 |
3.对项目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规制缺失 |
(二)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建设中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 |
1.质量规制还不到位 |
2.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规制的有效性不够高 |
3.疏于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规制 |
(三)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运营后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 |
1.对项目移交及运营的流程进行规制还不到位 |
2.疏于对设施设备运营情况进行规制 |
3.疏于对设施设备运营效果保障进行规制 |
五、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政府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实施前政府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 |
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3.风险普遍存在且不可预测 |
(二)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建设中政府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垄断使社会资本方降低建设标准 |
2.对项目监管不到位 |
3.垄断使社会资本方降低建设效率 |
(三)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运营后政府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市场机制遭到扭曲 |
2.对项目监管不到位 |
3.外部性广泛存在 |
六、完善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政府规制路径的建议 |
(一)完善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实施前规制的建议 |
1.加强对社会资本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规制 |
2.明确数据权属及其使用原则 |
3.完善项目风险防范方案 |
4.对规制者进行规制 |
(二)完善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建设中规制的建议 |
1.设立项目建设及验收流程的标准 |
2.加强对项目建设中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
3.通过绩效考核实施激励性规制 |
4.对规制者进行规制 |
(三)完善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运营后规制的建议 |
1.设立项目交付使用及运营维护流程的标准 |
2.做好项目的中期评估 |
3.通过绩效考核实施激励性规制 |
4.对规制者进行规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某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及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及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工作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相关内容综述 |
2.1 政府投资项目 |
2.1.1 政府投资项目概述 |
2.1.2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特性 |
2.1.3 政府投资高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特性 |
2.2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
2.2.1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
2.2.2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阶段划分 |
第3章 某高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
3.1 建设项目简介 |
3.2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情况分析 |
3.2.1 对101项单位工程的调查 |
3.2.2 对6个单项工程的调查 |
3.3 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
3.3.1 决策阶段 |
3.3.2 设计阶段 |
3.3.3 招投标阶段 |
3.3.4 施工阶段 |
3.3.5 竣工验收阶段 |
3.3.6 高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问题小结 |
3.4 问卷调查分析 |
3.4.1 调查问卷的内容 |
3.4.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3.4.3 问卷调查结果 |
3.4.4 问卷调查研究结论 |
第4章 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策略 |
4.1 全过程各阶段造价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法 |
4.1.1 决策阶段 |
4.1.2 设计阶段 |
4.1.3 招投标阶段 |
4.1.4 施工阶段 |
4.1.5 竣工验收阶段 |
4.2 全过程EPC造价管理模式 |
4.2.1 实行工程总承包 |
4.2.2 以高校建设单位为主导 |
4.2.3 第三方单位全程参与 |
4.2.4 引入大数据技术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某政府投资高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校基建部门内部治理策略 |
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和管理的主要任务 |
2.1.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 |
2.1.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 |
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
2.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
2.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
2.2.3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
2.2.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治理路径 |
2.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的体制 |
2.3.1 甘肃高校基建部门常见的组织机构 |
2.3.2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调查 |
2.3.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
2.3.4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的治理设想 |
2.4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
2.4.1 校内立项及审批 |
2.4.2 政府审批或备案 |
2.5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期管理 |
2.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 |
2.5.2 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 |
2.5.3 项目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3.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3.1.1 内部因素 |
3.1.2 外部因素 |
3.2 共管模式 |
3.2.1 CM项目管理模式 |
3.2.2 BOT项目管理模式 |
3.2.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3 代建模式 |
3.3.1 代建制的概念及起源 |
3.3.2 实施代建模式的必要性 |
3.3.3 代建模式的主要特点 |
3.3.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代建模式下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3.3.5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
3.4 共管模式和代建模式在甘肃高校的适用性分析 |
3.4.1 CM项目管理模式 |
3.4.2 BOT模式 |
3.4.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7 代建模式 |
3.5 自管模式 |
3.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用原则 |
3.5.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自管模式 |
3.6 各种管理模式在甘肃高校运用情况调查 |
3.7 管理模式研究评述 |
3.8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
3.8.1 目前甘肃高校基建工作的基本背景 |
3.8.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设想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河西学院概况 |
4.2 河西学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4.2.1 学校层面管理 |
4.2.2 部门层面管理 |
4.2.3 管理模式的选用 |
4.3 学术交流与信息中心工程案例管理模式选择定量分析 |
4.3.1 项目概况 |
4.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3.3 管理模式优选的流程 |
4.3.4 案例工程AHP模型的构建 |
4.3.5 案例工程管理模式优选 |
4.3.6 综合分析 |
4.4 案例工程过程管理 |
4.4.1 项目前期管理 |
4.4.2 项目施工期管理 |
4.4.3 项目建成的效果 |
4.4.4 项目管理经验分析 |
4.5 案例研究评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查表 |
(4)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1.2 当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状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1.5 论文研究对象及视角界定 |
1.6 论文研究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2.1.2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1.3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1.4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2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3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
3.1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 |
3.1.1 质量管理 |
3.1.2 超高层建筑 |
3.1.3 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 |
3.2 理论方法 |
3.2.1 常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
3.2.2 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4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构架 |
4.1 精细化理念的基本原理 |
4.2 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思路 |
4.2.1 应用思路 |
4.2.2 应用中的关键要素 |
5 案例研究 |
5.1 案例基本情况 |
5.2 案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
5.2.1 案例质量管理要求 |
5.2.2 案例潜在问题分析 |
5.3 精细化理念在案例项目中的应用 |
5.3.1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流程 |
5.3.2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
5.3.3 精细化管理具体方案 |
6 结论及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代建制在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
1.2.2 国内政府及海事系统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代建制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代建制概念概述 |
2.1.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
2.1.2 海事基本建设的概念 |
2.1.3 代建制的概念 |
2.2 代建制的相关理论 |
2.2.1 分权制衡理论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2.4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
2.3 代建制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
2.3.1 代建制的必要性 |
2.3.2 代建制的发展趋势 |
2.4 项目管理模式与代建制的比较分析 |
2.4.1 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
2.4.2 代建制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 |
2.5 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2.5.1 德国政府投资管理模式 |
2.5.2 英国政府投资管理模式 |
2.5.3 美国政府投资管理模式 |
2.6 我国代建制管理模式概述 |
2.6.1 项目管理公司市场竞争代建模式。 |
2.6.2 政府指定代理公司模式 |
2.6.3 政府集中代建模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
3.1.1 重庆海事局概况 |
3.1.2 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的特点 |
3.1.3 重庆海事局管理现状 |
3.2 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系统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3.2.2 项目成本管理易失控 |
3.2.3 管理模式原始单一 |
3.2.4 监管机制不完善 |
3.3 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3.3.1 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
3.3.2 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科学提高 |
3.3.3 争先创优意识较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庆海事基本建设代建制实施流程设计 |
4.1 重庆海事局代建制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4.1.1 可行性分析 |
4.1.2 必要性分析 |
4.2 代建制度建设 |
4.2.1 决策流程制度建设 |
4.2.2 .激励机制建设 |
4.2.3 绩效评价机制建设 |
4.3 代建双方职责划分 |
4.3.1 建设单位职责 |
4.3.2 代建单位职责 |
4.4 代建单位选择流程 |
4.4.1 代建单位的模式选择 |
4.4.2 选取代建单位的程序 |
4.5 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 |
4.5.1 风险识别 |
4.5.2 风险管理对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代建制开展重庆海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案例分析 |
5.1 项目简介 |
5.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5.1.2 项目建设内容 |
5.1.3 项目实施情况 |
5.1.4 项目存在的问题 |
5.2 假定引入代建制的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
5.2.1 引入时段 |
5.2.2 引入代建制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
5.2.3 引入代建制后的机构设置和组织流程 |
5.2.4 引入代建制的实施要点 |
5.3 该项目引入代建制后可取得的成果分析 |
5.3.1 项目管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
5.3.2 项目整体目标控制良好,安全质量进度得到有效把控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建议和结论 |
6.1 相关建议 |
6.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预期创新点 |
(三)研究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PPP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PPP的制度概述 |
一、PPP的概念范畴 |
二、PPP模式的类型化 |
三、PPP的法律特征 |
(一)以合同为基础的合营关系 |
(二)以平等为基础的合作模式 |
(三)以项目融资为基础的融资模式 |
第二节 PPP的制度价值 |
一、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压力 |
二、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
三、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三节 PPP的法律规制原则 |
一、诚实信用原则 |
二、平等协商原则 |
三、效率原则 |
四、公平原则 |
第二章 PPP准入的法律规制 |
第一节 PPP项目的准入规则 |
一、PPP项目的识别标准 |
(一)以公益导向的项目识别标准 |
(二)以防范风险为目标的识别标准 |
二、PPP项目的适用领域及识别规则 |
(一)PPP项目的适用领域 |
(二)PPP项目的识别规则 |
第二节 PPP项目公司的准入规则 |
一、PPP项目公司的设立规则 |
二、PPP项目公司的资本规则 |
(一)项目公司项目资本金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关系 |
(二)项目公司资本金的财务处理 |
第三节 PPP政府方主体的准入规则 |
一、PPP实施机构的准入规则 |
(一)政府实施机构的主体范畴 |
(二)政府实施机构的职责 |
二、PPP政府出资代表的准入规则 |
(一)政府方出资代表的源起 |
(二)政府出资代表身份及资金来源的厘定 |
(三)国企参与PPP项目的规制规则 |
第三章 PPP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边界 |
第一节 政府方权利及义务的边界 |
一、政府方的权利类别 |
(一)政府方的监管权能 |
(二)政府方的股东权利 |
二、政府方的义务范畴 |
第二节 PPP项目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范畴 |
一、PPP项目公司的权利范畴 |
(一)PPP项目公司的法定权利 |
(二)PPP项目公司的合同权利 |
二、PPP项目公司的义务范畴 |
第三节 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 |
一、中介机构的监督规则 |
二、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四章 PPP监管的理念与规则 |
第一节 PPP监管理论概述 |
一、PPP监管的基本概念 |
二、PPP监管的制度价值 |
(一)PPP监管的必要性 |
(二)PPP监管的价值 |
三、PPP监管的主体 |
四、PPP政府监管的权力范畴 |
(一)政府监管权的来源 |
(二)PPP模式下政府监管范畴的法律检讨 |
(三)政府对项目及社会资本等参与主体的监管范畴 |
(四)政府方监管权利的配置 |
第二节 PPP监管的基本理念 |
一、衡平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监管理念 |
二、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监管理念 |
三、坚持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监管理念 |
四、强化双方的履约责任的监管理念 |
第三节 PPP监管的规则构建 |
一、“一总多分”的监管框架 |
二、嵌入项目公司监管的路径 |
(一)政府参股项目公司的监管规则 |
(二)政府不参股项目公司的监管规则 |
(三)项目公司类别股的制度构建 |
第五章 PPP归责体系的法律证成 |
第一节 PPP中政府的归责体系 |
一、PPP中政府的责任类型 |
(一)PPP中政府的民事责任 |
(二)PPP中政府的行政法律责任 |
二、PPP中政府的归责原则 |
(一)政府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
(二)政府的行政法律责任归责原则 |
三、PPP中政府的责任承担形式 |
(一)政府违约的法律后果 |
(二)因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 |
(三)政府方侵权的法律后果 |
(四)政府方行政法律责任的后果 |
第二节 PPP中介机构的归责体系 |
一、PPP中介机构的范围界定 |
二、PPP中介机构的归责原则 |
(一)中介机构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
(二)中介机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PPP中介机构承担责任的类别 |
(一)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 |
(二)中介机构的行政责任 |
(三)信用体系 |
第三节 PPP项目公司的归责体系 |
一、PPP项目公司的责任类型 |
(一)项目公司法律责任的产生 |
(二)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具体类型 |
(三)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 |
二、PPP项目公司的归责原则 |
(一)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
(二)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PPP项目公司的法律责任承担 |
(一)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 |
(二)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
(三)项目公司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六章 PPP融资的困境与出路 |
第一节 PPP项目的融资路径选择 |
一、PPP项目债权融资的制度困境 |
(一)债权担保的困境 |
(二)PPP项目对融资本身性质的局限 |
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迷思 |
(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概述 |
(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适格性 |
(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破产隔离的现实困境 |
第二节 PPP项目融资担保制度架构 |
一、PPP项目的融资担保路径选择 |
(一)社会资本方担保规则 |
(二)第三方担保规则 |
二、PPP项目再担保制度的现实选择与规则苑囿 |
(一)再担保制度的含义及在我国的发展 |
(二)PPP项目再担保的可行之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BT管理模式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以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 |
第2章 地铁建设工程与BT管理模式概述 |
2.1 地铁建设工程项目概述 |
2.1.1 地铁建设项目的特点 |
2.1.2 地铁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
2.1.3 地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2.2 BT管理模式 |
2.2.1 BT管理模式的概念 |
2.2.2 BT管理模式的特征和分类 |
2.2.3 BT管理模式的系统架构 |
2.2.4 BT管理模式的运行 |
2.2.5 BT管理模式的价值 |
2.2.6 BT管理模式在地铁建设中应用的意义 |
2.2.7 现阶段城市轨道建设中BT管理模式应用的不足 |
第3章 BT管理模式在常州地铁2号线应用概况 |
3.1 常州地铁2号线项目简介 |
3.2 BT管理模式在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具体实施 |
3.2.1 确定与BT管理模式适应的项目发包模式 |
3.2.2 BT管理模式在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应用创新 |
3.3 BT管理模式在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实践效果 |
3.3.1 工程进度方面 |
3.3.2 工程安全与质量方面 |
3.3.3 投融资方面 |
3.3.4 实施过程控制方面 |
第4章 BT管理模式在常州2号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4.1 BT管理模式在常州2号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1.1 业主方存在的问题 |
4.1.2 BT管理模式承办人存在的问题 |
4.2 地铁项目中BT管理模式应用的改进措施 |
4.2.1 政府 |
4.2.2 业主方 |
4.2.3 承包者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理论基础 |
2.1 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
2.1.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
2.1.2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
2.1.3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项目进度计划 |
2.2.1 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 |
2.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 |
2.2.3 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 |
2.3 网络计划技术 |
2.3.1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 |
2.3.2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
2.3.3 网络计划技术的实施 |
2.4 工期影响因素及关系 |
2.4.1 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关系 |
2.4.2 工程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
2.4.3 设计和变更与工期的关系 |
2.4.4 施工管理与工期的关系 |
2.4.5 施工环境与工期的关系 |
2.5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
2.5.1 网络计划优化的必要性 |
2.5.2 网络计划优化的种类 |
2.5.3 工期优化 |
2.5.4 资源优化 |
2.5.5 费用优化 |
3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概况 |
3.2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
3.2.1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3.2.2 项目工作持续时间的估算 |
3.2.3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确定 |
3.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
3.4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改进方案 |
4.1 优化思路 |
4.2 关键路径工期的优化 |
4.3 工程进度控制流程的优化 |
4.4 管理人员的优化 |
4.5 参建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
4.5.1 设计单位管理的优化 |
4.5.2 物资部门管理的优化 |
4.5.3 施工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
4.6 监理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
4.7 进度管理奖惩的优化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与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范围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范围及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核心概念定义及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核心概念的定义及术语解释 |
2.2 建设工程监理 |
2.2.1 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概念及其性质的增值体现 |
2.2.2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与工程监理服务周期 |
2.2.3 建设工程合同与工程监理合同 |
2.2.4 当前工程监理服务方式、合同延期工程监理费支付及完善 |
2.2.5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评价标准 |
2.3 价值链理论相关概述 |
2.3.1 基本价值链 |
2.3.2 价值链理论在论文中的应用 |
2.4 蓝海战略的相关概述 |
2.4.1 价值创新理论及蓝海战略分析工具 |
2.4.2 蓝海战略相关理论在论文中的应用 |
2.5 价值工程相关概述 |
2.5.1 价值工程的含义、特点、工作程序及价值提升途径 |
2.5.2 价值工程理论在论文中的应用 |
2.6 层次分析法(AHP)相关概述 |
2.6.1 AHP优缺点及不足的克服方法 |
2.6.2 AHP工作步骤 |
2.6.3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困境及原因分析 |
3.1 建设工程监理发展情况 |
3.2 工程监理增值面临的主要困境 |
3.3 造成多重困境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分析 |
4.1 指导性实施路径分析 |
4.1.1 价值创新理论与工程监理增值服务的内在联系 |
4.1.2 工程监理服务价值链及其分析 |
4.1.3 工程监理服务价值增值环节分析 |
4.1.4 工程监理企业价值创新分析 |
4.2 具体的实施路径分析 |
4.2.1 具体实施路径的提出与分析 |
4.2.2 具体实施路径的分类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方式的提出 |
5.1 方式一——构建新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模式 |
5.1.1 新合同模式设计思路、构建目标、定义与形式 |
5.1.2 “市场约定酬金+风险分担奖励金”合同模式的构建 |
5.1.3 “工程监理增值”合同模式的构建 |
5.1.4 “工程监理增值”合同模式工程监理服务费计算 |
5.1.5 新合同模式的适用范围和优势 |
5.2 方式二——计量工程监理服务无形增值价值 |
5.2.1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计量思路与评价人员选择 |
5.2.2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计量步骤与内容 |
5.2.3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计量优势 |
5.2.4 其他计量方式的提出 |
5.3 新合同模式与工程监理服务无形增值价值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分析的目的 |
6.2 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可行性验证 |
6.2.1 WH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价值创新分析 |
6.2.2 WH公司工程监理增值的实施情况及其发展情况分析 |
6.3 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方式可行性验证 |
6.3.1 项目概况 |
6.3.2 工程监理服务增值价值计量 |
6.3.3 新构建的工程监理合同模式适用性与可行性验证 |
6.3.4 实施方式可行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
(10)新城安置还房项目质量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概述 |
2.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项目管理 |
2.1.2 项目质量管理 |
2.2 项目质量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项目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2.3.1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TQC) |
2.3.2 PDCA循环控制和三段控制 |
2.4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 |
2.4.1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阶段划分 |
2.4.2 项目各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
2.4.3 参与建设的各方管理任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概况与质量过程分析 |
3.1 项目基本情况 |
3.1.1 项目建设背景 |
3.1.2 规划建设情况 |
3.2 项目建设模式 |
3.3 组织架构 |
3.3.1 公司组织结构 |
3.3.2 项目组织结构 |
3.3.3 项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 |
3.4 项目WBS运用 |
3.4.1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WBS |
3.4.2 确定项目活动清单 |
3.5 业主方项目责任矩阵(RM) |
3.6 项目里程碑计划 |
3.7 业主方进行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
3.8 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
3.8.1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 |
3.8.2 决策阶段对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 |
3.8.3 设计阶段对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 |
3.8.4 施工阶段对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 |
3.8.5 质量形成各阶段的管理重点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质量风险管理规划 |
4.1 项目质量目标 |
4.2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4.2.1 业主方建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意义 |
4.2.2 质量管理原则 |
4.2.3 项目质量方针 |
4.2.4 合同架构 |
4.2.5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
4.3 项目质量风险定义和分类 |
4.3.1 项目质量风险 |
4.3.2 质量风险分类 |
4.4 风险管理过程 |
4.4.1 风险识别 |
4.4.2 质量风险分析和评估 |
4.4.3 质量风险应对 |
4.4.4 质量风险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 |
5.1 招标风险防控 |
5.2 决策阶段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2.1 发挥业主方优势、全面采集信息 |
5.2.2 严格管理项目咨询单位 |
5.2.3 严格决策审批流程管理 |
5.3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3.1 严格审查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
5.3.2 全程跟踪现场勘察和全面审查成果 |
5.4 设计风险防控措施 |
5.4.1 准确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 |
5.4.2 派驻设计质量负责人到设计单位 |
5.4.3 要求使用BIM技术和设计成果四级复核制度 |
5.5 施工阶段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5.1 施工阶段业主方自身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5.2 施工阶段监理单位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5.3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
5.6 质量缺陷责任期质量风险防控 |
5.7 发挥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责 |
5.8 实施效果评价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工程建设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法律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 [1]G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的政府规制研究[D]. 刘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某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 王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D]. 黄锦.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黄欢. 西华大学, 2021(02)
- [5]代建制在重庆海事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赵青.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D]. 肖华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7]BT管理模式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以常州地铁2号线建设项目为例[D]. 熊浩.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8]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D]. 宫泽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增值的建设工程监理实施路径与方式研究[D]. 邓梨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新城安置还房项目质量风险分析[D]. 杜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代建制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方法论文;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 ppp融资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