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占晨[1](2019)在《江西葛资源品质普查及葛根素的提取工艺》文中研究表明葛根(Radix puerariae)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部。葛根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皂苷、大豆苷元等药用成分,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矿物质(Fe、Zn、Ca、P、K等)等营养成分。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等功效,同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肿瘤等有特殊疗效。本试验以江西地区的葛根为原材料,采用相应的方法对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进行检测;比较乙醇回流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对野葛中葛根素的提取效果,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同时将提取液进行酸水解,以提高葛根素的提取率。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葛根素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如下: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水解法、凯氏定氮仪、酶重量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江西不同地区的葛根中葛根素、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葛根素含量最高的为石城地区葛根,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永新地区葛根,淀粉含量最高的为横峰龙门镇葛根,来自不同区域的葛根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其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中的限量标准。⑵分别利用乙醇回流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葛根中葛根素进行提取,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葛根素的含量,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料液比对葛根素得率的影响。乙醇回流法的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回流时间为2 h,回流温度为70℃,料液比为1:7 g/mL,此时,葛根素的得率最高,为1.19%。超声辅助提取法的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20 min,超声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0 g/mL。此时,葛根素的得率最高,为1.23%。两种方法相比较,发现超声辅助提取发的耗时短于乙醇回流法,成本也相对较小,且得率更高。因此超声辅助提取法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⑶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盐酸的浓度、水解时间及水解温度对葛根素粗提取物酸水解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水解的最优化条件,结果显示,葛根素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为3 mol/L,水解时间为5 h,水解温度为70℃,此时,葛根素的提取率提高了16.46%。⑷通过单因素分析阴离子交换树脂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值对葛根素的吸附效果影响,同时进行解吸实验,分析解吸液浓度、解吸时间、解吸温度、解吸液pH值对葛根素解吸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吸附工艺和解吸工艺的效果,结果显示,在pH值为6,温度为40℃的4 g树脂中吸附12 h,葛根素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为75.62%;葛根素在pH为7,温度为30℃的70%洗脱液中洗脱7 h,解吸率最高,为80.54%。
贺萍[2](2019)在《东革阿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及多糖结构表征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文中提出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为苦木科东革阿里属植物,产自东南亚地区的一种传统草药。本论文以马来西亚东革阿里树根为原料,先提取纯化出东革阿里总黄酮和多糖,再进行结构鉴定,最后用不同的生化指标和细胞模型评估其生物活性,即东革阿里总黄酮的化学和CAA抗氧化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AAPH氧化溶血活性。选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东革阿里总黄酮,黄酮的吸附率为76.57%,经冻干后得到东革阿里总黄酮样品;然后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和红外吸收光谱初步分析了其所含官能团和结构特征;再对东革阿里总黄酮进行的体外化学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说明:在样品浓度范围内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铁离子具有较好的还原力;ORAC值和HepG2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东革阿里总黄酮ORAC值为2302.48μmol TE/g,EC50值为192.27μg/mL,CAA值为为4.10μmol QE/100μmol of total flavonoid,与一般植物黄酮的ORAC值和细胞抗氧化活性对比,东革阿里总黄酮处于较优抗氧化水平。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离东革阿里粗多糖,其得率为6.93%;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和G-5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出Ali-1组分,经检测样品纯度为95.42%。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Ali-1分子量为14.3Ku;红外光谱扫描显示Ali-1含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单糖组成分析表明Ali-1其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其摩尔百分比分别为14.31%、57.69%、13.03%和14.86%;核磁共振分析及甲基化结果表明Ali-1组分的主链主要由1,4-Xylp糖苷键连接,并以1,2,4-Xylp糖苷键为分支点与支链相连接,其摩尔百分比分别为31.07%和22.68%;支链主要由1,2-GlcpA(12.99%)和1,2-Araf(9.71%)糖苷键组成,且支链末端以T-GalpA(12.30%)和T-Arap(11.25%)糖苷键终止。另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Ali-1具有片状外观,并伴随卵形颗粒随机分布在其整个微观结构中。最后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证明Ali-1能促进细胞分泌免疫因子NO、TNF-α和IL-6并伴随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同时选用体外红细胞抗氧化模型来评价Ali-1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的样品浓度范围内,Ali-1可以保护人血红细胞免受AAPH的损伤,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宋站立[3](2019)在《爪瓣山柑黄酮的优化提取、纯化、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溶液提取爪瓣山柑干燥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爪瓣山柑黄酮的提取工艺,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74℃,液料比27 mL/g,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爪瓣山柑黄酮的平均得率为4.86 mg/g。根据静态吸附-解吸实验从三种不同类型(D101、AB-8、HPD600)的大孔树脂中选择出对爪瓣山柑黄酮纯化效果最优的树脂,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好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达到31.02±0.25 mg/g,吸附率71.04%±0.35%,解吸率89.24%±0.21%。聚酰胺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为26.39±0.47mg/g,吸附率与解析率分别为61.85%±0.38%、86.61%±0.32%。爪瓣山柑黄酮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及初步纯化后,纯度平均值由16.71%±0.63%提升到58.59%±0.49%;再经过聚酰胺树脂进一步纯化后,纯度均值又上升到82.36%±0.61%。实验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对爪瓣山柑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及纯化作用。紫外可见光扫描光谱显示,纯化后的爪瓣山柑黄酮分别在在372 nm和261 nm处有两个吸收峰,双吸收峰是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图谱显示爪瓣山柑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发现纯化后的爪瓣山柑黄酮有3种含量最高的黄酮单体,分别为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爪瓣山柑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均由体外实验测定。抗氧化活性实验主要由DPPH实验、ABTS实验和还原力实验构成,当爪瓣山柑黄酮浓度为1.0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4.79%和90.08%,而且爪瓣山柑黄酮的浓度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力强弱呈现出正相关关系。MTT实验表明,爪瓣山柑黄酮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为150 μg/mL时抑制率最高达到42.56%。爪瓣山柑黄酮抑制A549细胞生长率50%时药物浓度平均为193.19 μg/mL,即IC50=193.19±0.83 μg/m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爪瓣山柑黄酮具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谷虹霏[4](2018)在《新疆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新疆伊吾县野山杏为试验材料,通过优选最佳树脂类型,优化野山杏果肉总黄酮[TotalFlavonoids from Wild Armeniaca sibirica(L.)Lam,TFWA]的纯化工艺条件;建立同时测定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芦丁、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槲皮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野山杏果肉中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初步探究野山杏果肉中总黄酮纯化物对镇痛及抗炎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特色药食同源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筛选4种大孔吸附树脂,确定最优纯化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树脂类型,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粗提物纯化工艺。四种大孔树脂中,D-101对野山杏总黄酮解吸率达到14.44%,纯化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得野山杏果肉纯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2.37%。(2)通过RP-HPLC法同时测定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方法学考察对该分离方法进行验证。在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下,芦丁、槲皮素、原花青素、柚皮苷二氢查尔酮4种黄酮成分色谱峰在20 min内能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0.52~56μg/m L(r=0.9998~1),加样回收率为92.13%~96.70%,RSD为0.89%~1.96%。(3)采用三种经典镇痛模型,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组,测定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变化,研究野山杏果肉总黄酮不同剂量组的镇痛效果。野山杏果肉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的降低,舔足反应和甩尾反应潜伏期的延长都有极显着作用(P<0.01),同时,血清和脑组织中NO含量显着升高(P<0.01),PGE2含量显着降低(P<0.01);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模型,采用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组,考察野山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各剂量组的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和二甲苯诱导的足趾和耳肿胀反应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快速、准确且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野山杏总黄酮具有镇痛及抗急性炎症作用,并与剂量呈正相关性。
彭成[5](2017)在《桂树叶黄酮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文中指出桂树的根、茎、叶、花均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桂树叶片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酮含量较高。黄酮是一类具有抗氧化、消炎抗癌等作用的天然提取物,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对于桂树叶黄酮的研究尚且停留在提取工艺优化层面,深入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桂树叶黄酮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NaN02-Al(N03)3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桂树叶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将芦丁标准品与桂树叶粗提液与各种显色剂混合后,于510nm处测定紫外可见吸光度。得到芦丁标准曲线为 y=0.13046x+0.1261,R2=0.99884。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Box-Benhnken法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各因素,得到提取桂树叶黄酮最优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77%,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6min,料液比1:27。在此条件下桂树叶黄酮平均提取率实际可达17.28%。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粗提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洗脱液,旋蒸冻干后,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对黄酮细分,最终得到两种黄酮。通过显色反应、IR、UV-Vis、ESI-MS、NMR等分析技术对桂树叶各黄酮纯化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桂树叶中含有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物质。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桂树叶总黄酮粗提液、AB-8大孔树脂30%及50%乙醇洗脱液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活性。发现桂树叶黄酮的总还原力较Vc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0%。
董双双,袁悦,杨志伟[6](2016)在《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单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就树脂的结构、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吸附速度、洗脱速度等因素对吸附分离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海峰,张红[7](2015)在《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考察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提供选择依据。方法:以葛根总黄酮为筛选指标,考察AB-8、NKA和X-5三种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结果:以AB-8树脂为吸附剂。最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1 g/m L(按生药计算),流速:23 m L/min,70%乙醇为洗脱剂,用量为2.5 BV,总黄酮得率76.22%。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总黄酮得率76.22%。结论:三种大孔吸附树脂相比较,以AB-8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吸附剂。
宋丹,张永文[8](2015)在《试谈中药提取工艺中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研究要求与评价》文中指出本文对中药提取工艺中选择使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的多方面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强调了中药提取纯化工艺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工艺路线应进行研究的内容,特别是用于中药复方提取物的纯化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要求。本文还就相关的技术评价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评价要点和探讨性建议,以期为大孔吸附树脂用于中药提取物纯化工艺的研究与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魏作富[9](2015)在《犬问荆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初步作用机制及其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犬问荆(Equisetum palustre L.),为木贼科(Equisetaceae)、问荆属(Equisetum)一种多年生蕨类植物。在民间,犬问荆被用于治疗前列腺炎、膀胱炎、消化性溃疡、痔疾、风湿症等炎症相关疾病,目前其活性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严重不足。本文首次以抗炎活性为导向,对犬问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利用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简单、准确的犬问荆活性成分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创新性地形成高效、高收率、高纯度的抗炎黄酮苷元纯化工艺。本论文研究为犬问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基础和技术支持,为开发天然抗炎制剂提供基础。全文工作取得进展如下:1.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犬问荆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了 16个单体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MS、1H-NMR、13C-NMR、2D-NMR、X射线衍射等)鉴定了其中的14个单体成分:芫花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4-0-(对-香豆酰基)莽草酸(4)、犬问荆内酯(5)、槲皮苷(6)、异槲皮苷(7)、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8)、山奈酚-3,7-二-O-β-D-葡萄糖苷(10)、山奈酚-3-O-β-D-芸香糖-7-O-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6,8-C-二-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芦丁(14)、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5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犬问荆内酯,此类化合物为木贼科植物首次发现。化合物1-4、6-8和12-15等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犬问荆中分离得到。另外2个单体化合物(9和16)的结构正在鉴定中。2.以一氧化氮(NO)为指标,筛选纯化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3个黄酮苷元芫花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和2个黄酮糖苷山奈酚-3,7-二-O-β-D-葡萄糖苷(10)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3.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犬问荆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Luna C18(5 μm,250 mm × 4.6 mm i.d.);流动相由0.1%甲酸水溶液(A)和0.1%甲酸甲醇溶液(B)组成;梯度洗脱条件:0-4 min,23%B;4-35 min,23-35%B;35-47 min,35%B;47-68 min,35-45%B;68-80 min,45-65%B;80-81 min,65-76%B;81-90 min,76-90%B;检测波长:4-O-(对-香豆酰基)莽草酸为310 nm,其他分析物为340 nm;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5μL;柱温:25℃。在上述条件下,对犬问荆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首次实现了13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定量。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良好,适用于犬问荆中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分析,为犬问荆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基础,对犬问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4.比较并探讨了 3种黄酮苷元的炎症抑制作用和初步机制研究证实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其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对3种黄酮苷元抗炎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证实与其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5.利用凝胶树脂快速色谱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建立了高效、高收率、高纯度的犬问荆抗炎黄酮苷元的纯化工艺(1)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工艺:树脂类型:D101型;上样浓度:木犀草素为0.1999 mg/mL,芹菜素为0.0835 mg/mL,芫花素为0.0482 mg/mL;上样体积:3 BV;上样流速:1 BV/h;解吸溶液及体积:7/3 BV 40%乙醇和4 BV 90%乙醇;解吸流速:3 BV/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经一次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犬问荆提取物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3倍、12.5倍和12.9倍,回收率分别为83.6%、78.8%和81.2%。(2)确定了 Toyopearl HW-40S凝胶树脂快速色谱分离纯化树脂富集产物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工艺条件:洗脱流程:0-20 min,80%甲醇;20-40 min,92%甲醇;40-55 min,纯甲醇;55-70 min,甲醇/丙酮(3:1,v/v);70-80 min,纯丙酮;洗脱流速:30 mL/min;上样体积:3/40 BV。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经过一次快速色谱分离纯化和重结晶后,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纯度均达到97%以上,收率均大于90%。该工艺具有溶剂可回收重复利用、产品纯度和收率高、易于规模化放大的特点。与以传统分离介质硅胶为固定相的快速色谱相比,Toyopearl HW-40S凝胶树脂快速色谱更适用于犬问荆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快速分离纯化。
容悦莹,王淑美,梁生旺[10](2014)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并为更深入研究脑脉通复方组分配伍奠定基础。方法:以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出膏率为指标,对树脂类型、树脂径高比、上样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径高比1:10,上样浓度为0.25 mg.mL-1,上样量为5 BV,水洗量为4 BV,洗脱溶剂为50%乙醇,洗脱用量为5 BV。结论: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葛资源品质普查及葛根素的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葛根资源利用及其分布 |
1.1.1 葛根的资源利用 |
1.1.2 葛根的分布 |
1.2 葛根的化学成分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三萜类化合物 |
1.2.3 香豆素类化合物 |
1.2.4 其他化合物 |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1.6 选题的主要意义和研究内容 |
1.6.1 选题的科学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7 本研究创新点及特色 |
第二章 江西葛资源的品质测定与分析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剂的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2.2 淀粉含量的测定 |
2.2.3 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 |
2.2.4 葛根素含量的测定 |
2.2.5 重金属As和 Cd含量的测定 |
2.3 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 |
2.3.1 计算公式 |
2.3.2 实验结果 |
2.4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样品 |
3.1.2 试剂药品 |
3.1.3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
3.2.2 葛根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 乙醇回流法提取葛根素的研究 |
3.3.1 单因素实验对葛根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3.3.2 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法葛根素提取效果 |
3.4 超声辅助提取葛根素的工艺研究 |
3.4.1 单因素实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葛根素效果的影响 |
3.4.2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葛根素条件 |
3.5 结果分析 |
3.5.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浓度的标准曲线 |
3.5.2 乙醇回流提取葛根素工艺的研究 |
3.5.3 超声辅助提取葛根素工艺的研究 |
3.6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四章 葛根素衍生物的酸水解工艺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葛根素的分析方法 |
4.2.1 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
4.2.2 葛根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4.2.3 葛根素的测定方法 |
4.3 葛根素衍生物的水解 |
4.3.1 试验方法 |
4.3.2 单因素实验对酸水解效果的影响 |
4.3.3 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衍生物酸水解条件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浓度的标准曲线 |
4.4.2 单因素实验对酸水解效果的影响 |
4.4.3 正交试验优化酸水解条件 |
第五章 阴离子树脂纯化葛根素工艺研究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材料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仪器与设备 |
5.2 试验方法 |
5.2.1 树脂的预处理 |
5.2.2 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
5.2.3 阴离子树脂的静态吸附特性 |
5.3 阴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葛根素实验 |
5.3.1 静态吸附单因素实验 |
5.3.2 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静态吸附的工艺 |
5.4 阴离子交换树脂解吸实验 |
5.4.1 单因素实验对树脂解吸的影响 |
5.4.2 正交试验优化阴离子交换树脂解吸葛根素的工艺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单因素实验对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葛根素效果的影响 |
5.5.2 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静态吸附工艺的研究 |
5.5.3 单因素实验对阴离子交换树脂解吸葛根素的效果 |
5.5.4 正交试验优化阴离子交换树脂解吸葛根素工艺的研究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2)东革阿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及多糖结构表征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东革阿里的简介 |
1.2 东革阿里的活性物质 |
1.2.1 苦木素类化合物 |
1.2.2 生物碱类 |
1.2.3 生物类固醇 |
1.3 东革阿里的药理作用 |
1.3.1 增强男性生殖功能 |
1.3.2 抗疟疾活性 |
1.3.3 抗肿瘤活性 |
1.3.4 其它作用 |
1.4 植物黄酮类简介 |
1.4.1 植物黄酮的定义 |
1.4.2 植物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1.4.3 植物黄酮的生理活性研究 |
1.5 植物多糖类简介 |
1.5.1 植物多糖的定义 |
1.5.2 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1.5.3 植物多糖的结构表征 |
1.5.4 植物多糖的生理活性研究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东革阿里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理化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器材 |
2.2.1 原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东革阿里总黄酮的提取 |
2.3.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
2.3.4 乙醇洗脱浓度的选择及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纯化 |
2.3.5 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 |
2.3.6 红外光谱分析 |
2.3.7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东革阿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4.2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
2.4.3 紫外全波段扫描 |
2.4.4 红外光谱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革阿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东革阿里多糖的提取工艺 |
3.3.2 东革阿里多糖的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3.3.3 东革阿里多糖的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
3.3.4 紫外光谱扫描 |
3.3.5 东革阿里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3.3.6 红外光谱分析 |
3.3.7 单糖组成测定 |
3.3.8 甲基化分析 |
3.3.9 核磁光谱分析 |
3.3.10 三螺旋结构测定 |
3.3.11 电子显微镜扫描 |
3.3.12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东革阿里粗多糖的提取 |
3.4.2 东革阿里粗多糖离子交换柱层析 |
3.4.3 东革阿里粗多糖凝胶柱层析 |
3.4.4 紫外全波段扫描 |
3.4.5 东革阿里多糖相对分子量测定 |
3.4.6 红外光谱分析 |
3.4.7 单糖组成测定 |
3.4.8 甲基化分析 |
3.4.9 核磁共振分析 |
3.4.10 三螺旋结构测定 |
3.4.11 电子显微镜扫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革阿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器材 |
4.2.1 原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东革阿里总黄酮化学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4.3.2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 |
4.3.3 东革阿里总黄酮细胞抗氧化活性(CAA)的测定 |
4.3.4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东革阿里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4.4.2 东革阿里总黄酮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
4.4.3 东革阿里总黄酮的细胞抗氧化活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革阿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器材 |
5.2.1 原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试剂 |
5.3 试验方法 |
5.3.1 东革阿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
5.3.2 东革阿里多糖对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保护作用 |
5.3.3 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东革阿里多糖Ali-1 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
5.4.2 Ali-1 对对细胞吞噬中性红和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影响 |
5.4.3 东革阿里多糖Ali-1 对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5.4.4 东革阿里多糖Ali-1 对红细胞AAPH氧化溶血的保护作用 |
5.4.5 Ali-1 处理红细胞后ROS、MDA水平变化 |
5.4.6 Ali-1 处理红细胞后抗氧化物酶(CAT、SOD、GSH-Px)活力变化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爪瓣山柑黄酮的优化提取、纯化、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爪瓣山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爪瓣山柑的概述 |
1.1.2 山柑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分析研究 |
1.1.3 山柑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概述 |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 |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2.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1.2.6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爪瓣山柑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2.2.1 爪瓣山柑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
2.2.2 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
2.2.3 爪瓣山柑黄酮提取物含量的测定 |
2.2.4 爪瓣山柑黄酮提取液的提取工艺优化 |
2.3 黄酮提取液的纯化 |
2.3.1 树脂种类的筛选 |
2.3.2 树脂的预处理 |
2.3.3 静态饱和吸附一解吸实验 |
2.3.4 AB-8型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 |
2.3.5 AB-8型树脂静态解吸动力学实验 |
2.3.6 上样液pH值对AB-8型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2.3.7 AB-8型树脂纯化 |
2.3.8 聚酰胺树脂纯化 |
2.4 黄酮提取物的鉴定 |
2.4.1 黄酮提取液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2.4.2 黄酮提取液红外检测 |
2.4.3 液质联用法检测 |
2.4.4 HPLC法检测 |
2.5 生物活性 |
2.5.1 抗癌活性 |
2.5.2 抗氧化活性 |
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检验 |
3.2 爪瓣山柑黄酮优化提取分析 |
3.2.1 标准曲线分析 |
3.2.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3.2.3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
3.3 黄酮提取物的纯化结果分析 |
3.3.1 大孔树脂静态饱和吸附一解吸实验 |
3.3.2 AB-8型树脂动力学吸附实验分析 |
3.3.3 AB-8型树脂动力学解吸实验分析 |
3.3.4 上样液pH值对AB-8型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3.3.5 聚酰胺树脂纯化结果分析 |
3.4 黄酮提取物的结构分析 |
3.4.1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3.4.3 液质联用分析 |
3.4.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3.5 生物活性分析 |
3.5.1 抗癌活性分析 |
3.5.2 抗氧化活性分析 |
4 结论 |
4.1 全文总结 |
4.2 本文的创新点 |
4.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4)新疆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野山杏的研究现状 |
1.1.1 生态特征 |
1.1.2 生态习性 |
1.1.3 野山杏果肉成分 |
1.1.4 野山杏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
1.2 黄酮的研究进展 |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2.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1.2.6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工艺优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线性关系考察 |
2.2.2 不同大孔吸附树脂静态比吸附量及比解吸附量测定 |
2.2.3 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条件优选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RP-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 种黄酮类化合物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3.2.2 方法学考察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小鼠镇痛及抗炎作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药 |
4.1.2 动物 |
4.1.3 仪器 |
4.1.4 试验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4.2.2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的影响 |
4.2.3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小鼠温浴甩尾反应的影响 |
4.2.4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小鼠疼痛反应血清和脑组织 NO 和 PGE_2含量的影响 |
4.2.5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
4.2.6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4.2.7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镇痛作用 |
4.3.2 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抗炎作用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桂树叶黄酮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桂树的研究概述 |
1.1.1 桂树简介 |
1.1.2 桂树研究及应用进展 |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1.2.1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1.2.2 黄酮分类 |
1.2.3 各类黄酮物理化学特性 |
1.2.4 黄酮主要功能作用 |
1.2.5 黄酮化合物提取方式 |
1.2.6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法 |
1.2.7 黄酮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 |
1.2.8 黄酮研究展望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意义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桂树叶中黄酮的工艺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2.2 单因素实验 |
2.2.3 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 |
2.3 实验结果 |
2.3.1 芦丁标准曲线 |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3.3 响应面法优化桂树叶总黄酮提取条件 |
2.4 本章小结 |
3. 桂树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桂树叶黄酮分离纯化 |
3.2.2 桂树叶黄酮结构鉴定 |
3.3 实验结果 |
3.3.1 显色反应结果 |
3.3.2 红外光谱图 |
3.3.3 紫外可见光谱图 |
3.3.4 ESI-MS谱图 |
3.3.5 核磁共振谱图 |
3.4 本章小结 |
4. 桂树叶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制备 |
4.2.2 总还原力测定 |
4.2.3 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
4.2.4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4.3 实验结果 |
4.3.1 总还原力 |
4.3.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
4.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6)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离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
1.1 树脂的结构 |
1.2 被分离物质的性质 |
1.3 吸附速度 |
1.4 洗脱速度 |
2 不同型号树脂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
2.1 AB-8型树脂 |
2.2 DM130型树脂 |
2.3 X-5型树脂 |
2.4 HPD-100型树脂 |
2.5 DM301型树脂 |
3 结语 |
(7)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2仪器 |
1.3 方法 |
1.3.1葛根粗提液制备 |
1.3.2葛根总黄酮含量测定 |
1.3.2.1标准曲线的绘制 |
1.3.2.2含量测定 |
1.3.3 3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比较(柱层析分离纯化) |
1.3.3.1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
1.3.3.2吸附量与解吸率测定 |
2结果 |
2.1吸附量与解吸率测定结果 |
2.2 AB-8 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
2.2.1吸附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2.2.2洗脱剂及洗脱浓度的选择 |
2.2.3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3结论 |
(8)试谈中药提取工艺中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研究要求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
2中药提取工艺中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的研究要求 |
3评价要点与讨论 |
4结语 |
(9)犬问荆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初步作用机制及其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犬问荆概述 |
1.2 犬问荆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1.2.1 犬问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2.2 犬问荆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1.3 植物天然产物抗炎作用研究概况 |
1.4 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方法与技术 |
1.4.1 双水相萃取技术 |
1.4.2 柱色谱技术 |
1.4.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
1.4.4 膜分离技术 |
1.4.5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抗炎活性指导犬问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2.1 犬间荆抗炎活性初步筛选 |
2.1.1 实验部分 |
2.1.2 结果与讨论 |
2.2 犬问荆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2.2.1 实验部分 |
2.2.2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犬问荆活性成分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3.1.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3.1.4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1.5 液相色谱条件 |
3.1.6 方法学研究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 |
3.2.2 方法学验证 |
3.2.3 犬问荆样品的测定 |
3.3 本章小结 |
4 黄酮苷元的炎症抑制初步机制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4.1.3 细胞培养 |
4.1.4 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 |
4.1.5 Westem blot检测RAW264.7细胞p-p38蛋白水平 |
4.1.6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黄酮苷元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的影响 |
4.2.2 黄酮苷元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凝胶树脂快速色谱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快速分离纯化犬问荆抗炎黄酮苷元工艺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仪器 |
5.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5.1.3 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HPLC测定 |
5.1.4 待分离样品溶液的制备 |
5.1.5 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 |
5.1.6 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快速色谱分离纯化 |
5.1.7 分离纯化单体的结构验证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 |
5.2.2 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快速色谱分离纯化 |
5.2.3 分离纯化单体的结构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葛资源品质普查及葛根素的提取工艺[D]. 占晨.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2]东革阿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及多糖结构表征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 贺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爪瓣山柑黄酮的优化提取、纯化、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D]. 宋站立.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新疆野山杏果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D]. 谷虹霏.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5]桂树叶黄酮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D]. 彭成.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 董双双,袁悦,杨志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6(11)
- [7]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J]. 王海峰,张红. 西部中医药, 2015(11)
- [8]试谈中药提取工艺中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研究要求与评价[J]. 宋丹,张永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15(07)
- [9]犬问荆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初步作用机制及其纯化工艺研究[D]. 魏作富.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5)
- [1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研究[A]. 容悦莹,王淑美,梁生旺.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