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筋砼箱涵接口的渗漏通病及设计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刚[1](2020)在《如何做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的研究 ——以南昌市经开区蛟桥片区为例》文中认为城镇污水系统是否完善,影响着水环境的质量,进一步影响人居环境。目前我国的城市特别是老城区,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排水体制多为雨污合流。区域内污水管网错综复杂、节点繁多。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年久失修,产生不同程度的破裂、变形、塌陷、淤塞等现象,真正有效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寥寥无几,致使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区域缺少污水管网,雨污合流通过明渠经泵站进入污水处理厂,造成雨天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加重,进水COD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有的区域雨污合流直排进入自然水体,严重威胁水资源环境安全。实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污水直排江河湖泊问题,是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南昌市经开区蛟桥片区为例,在对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做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提出了实施排水规划、管网修复、污水处理厂整改等工程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监督管理等非工程措施,为其他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王世鹏[2](2020)在《精益建造理论在住宅类施工项目应用研究 ——以裴家营安置房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就业岗位的提供率,亦或是对经济的贡献量,建筑行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建筑行业既促进了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挥,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近1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在管理、经营和施工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就建筑产品施工过程而言,施工管理还处于一个粗放的管理状态,施工部署和工序穿插的随意性较大,施工生产组织较为松散,工程材料计划编制粗糙,现场浪费大,工期拖延、成本增加、质量下滑、安全生产的事故等现象较多,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放任自由,那么势必将会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精益建造理论开始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它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管理效率,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精益建造源自于精益生产,它是经济生产原理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一次成功借鉴。这种新的施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施工单位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实际收益,并在工期控制、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以精益建造理论为基础,以裴家营安置房项目为具体研究案例,分析精益建造在住宅类施工项目中的应用过程,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发现当前裴家营安置房项目在应用精益建造理论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以提升精益建造理论在住宅类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并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经验。
刘月婷[3](2020)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装配式建造和可维修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建筑行业也逐渐兴起,通过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装配式建造技术也被拓展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领域,在对城市地下管廊进行修建时,配式建造施工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极大。相比于现浇施工,装配式可以可以缩短基坑留存时间,同时还有助于规避城市交通所造成的拥挤问题。同时,综合管廊构件的工业化生产,越来越多的轻型化管廊项目得以建成,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但是,选择管廊装配式方法对城市地下进行建造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构件在加工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方法,一些工业化厂家仅仅依靠二维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而不具备专业工具,这很难保障施工的质量,钢筋裸露出混凝土现象比比皆是。施工安装时,无法准确定位构件等。本文将探讨基于Bentley平台系列软件,将BIM技术应用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过程中,这不仅涉及到规划设计和工业生产,同时也包含施工装配和维修管养全生命周期,研究解决前述问题的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造共包含三种方式,本论文对这三种建造方式进行分析,重点比较分析断面整体装配式和叠合装配式两种装配式建造方式,针对这些建造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旨在更好的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装和维修,并在具体项目案例中验证了其可行性。通过对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标准构件和节点做法研究,总结出便于施工安装和维修管养的标准构件和节点做法的优选方向。本论文不仅建立了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造方法,同时也提出维修设计相关理念,并对标准构件和节点做法进行了研究优化,进而对现场作业流程进行了改进,能够有效满足管廊的施工安装,此外对于维修管养又提供新思路,力求将装配式建造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领域,这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造而言一方面能够改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优化的结论成果可直接应用于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此外还能够对施工安装和维修管养提供巨大便利,为设计人员提供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法。
张高超[4](2020)在《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文中认为代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东邻繁峙县,西接原平市,南界五台,北倚山阴。全县南北长60km,东西宽39km。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沿滹沱河谷形成条带状盆地。滹沱河为纵贯全县的最大河流,它的支流包括发源于五台山南部的中解河、峨河、峪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中常年有清水,发源于北部恒山山区的河流,均为季节河流,虽有一点清水,多不能出山,地面水、地下水资源贫乏。滹沱河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小(一)型水库,均位于繁峙县境内。代县的灌区原属于1973年修建的下茹越水库范围,1994年峨河调水工程竣工后,代县灌区与峨河灌区在1998年10月合并成立为代县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代县灌区年久失修,设备闸门等设施因为老化,不能有效的达到灌溉效果,急需升级改造。本文设计拟通过现场走访调查真实数据,再查阅往年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对代县峨河灌区进行升级,再依据国家政策,对其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由于本文的设计是针对属于符合当地情况的而进行的设计,所选用的设备等未考虑资金情况,首先对灌区现状水量供需进行分析,其次分析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最后对项目区水质分析从而得出水质分析;根据水质的分析对改造工程进行设计,然后还需要进行自动化设计,选择相对合理的闸门及启闭机,完成电气设计,再对整个设计工程进行环保评价和节能评价,计算资金成本,得出结论。本次设计从设计理念、设备选型、工程布置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选用了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设备。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考虑优化首部枢纽运行管理方式和渠道输水运行方案,整体工程设计符合我国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设计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恢复峨河灌区灌溉,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能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发展农田林网,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水分,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农、水、田、林等的完善配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陈圆月[5](2020)在《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央政府大力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下,一些重庆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历了供不应求的房地产红利时代后,迎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为了降低项目工程变更给技术和管理都不够成熟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带来的生存风险,本文基于WSR理论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进行了分析,搭建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人理维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1506项已发生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模型分析。得到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是:项目赶工、合同内容遗漏、施工方案优化、保证人员安全需要、业主方管理问题、新增工作内容、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验收要求、局部功能更改、设计遗漏。根据关键因素关系矩阵计算出了ISM结构模型,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根源性因素是“项目赶工”和“业主方管理问题”,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二层级因素是“合同内容遗漏”、“新增工作内容”以及“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三层级因素是“施工方案优化”和“验收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四层级因素是“保证人员安全需要”、“局部功能更改”以及“设计遗漏”。(2)通过对工程变更的根源性因素分析,搭建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得到项目的经济(方案预估金额、合同金额变动率、成本容纳风险程度及投资变化率)、工期(工序工期影响、相邻工序影响、总工期影响)、安全(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及人员安全)和风险(索赔风险、技术风险)四项主要指标,实现了业主视角的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价值工程评价。从工程变更的初审、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及技术评审、工程变更的风险管控、工程变更的实施与总结进行层级权限的分解,完成了业主方工程变更过程审批的有效控制。(3)从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实际管理问题出发,完成了人理维协同管理的研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协同管理分析,打破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导致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的分离,整合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业主方内部主要是从组织结构优化和设立奖惩机制来实现协调管理。而培养外部良性竞争关系以及增设交流沟通平台有助于外部协同管理。
石江平[6](2020)在《西安盾构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地铁建设将迎来新高峰。对于西安地区而言:城市周边已建成了大量高速公路或高铁,市政管网密布,周边众多建筑物逐渐树立;重要的古建筑以及墓葬群随处可见。这使得西安城市地铁在其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与一些既有桥梁、建筑物、管线及地下墓葬群发生空间上的冲突。因此,系统探讨西安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对当代西北部地区地铁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地铁项目实习工作经验,以西安市地铁14号线为研究案例,系统运用风险理论研究分析法和地方特有区域性施工标准作为研究依据,收集2003-2019年地铁事故资料,采用专家调研、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线尚贤路~学府路区间施工中风险因素、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控制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急管理的技术措施等进行量化与质性研究。研究表明,该线下穿大西高速高架桥风险等级总体而言较高,且在对此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第一,通过对收集到的192起地铁在建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规律分析,本文得出了11种常见类型的事故,并对事故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不良地质作用、管线破坏、地层损伤变形和施工管理不足四个方面;第二,本文研究了不良地质条件对盾构法施工的影响,并结合事故资料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工过程中的支护因素、地质因素、地下水控制因素等风险因素特点以及产生的后果;第三,由对本线周边环境进行的调查得知,沿线周边环境风险类型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如地下管线、高速、高铁桥梁、灞河等,以尚学区间为工程实例,进行风险评估;第四,建立盾构下穿大西高速的桥墩、桩以及隧道计算模型,可对桩基、影响范围内的地层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变形数值计算;第五,本文依据盾构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的划分准则、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安全需求及在建项目与周边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结合模糊网络分析法给出盾构下穿大西高速高架桥环境风险等级为一级。为更好地减小地铁高架桥的风险等级,进一步保证西安地铁的顺利修建,促进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发展,本文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参考建议。第一,从对建筑物的加固、周边地层加固及隔离、减小施工对土层的扰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风险控制;给出了对高速铁路高架桥风险控制程序中的监测流程;第二,针对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其风险特点,给出相应的预控和应急处理方式。
林品杰[7](2020)在《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变形性能优化及结构形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了解决地下管道更新扩容问题、提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率,我国加大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防渗漏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其变形缝处往往为渗漏的薄弱点。在管廊变形缝中,常用的防渗止水措施是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但是国内对橡胶止水带所能适应变形能力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的非线性模拟分析,研究管廊变形缝常见橡胶止水带在上下错位、左右拉伸、左右压缩三种变形工况下的应力水平和变形能力,并通过对伸缩环的中孔尺寸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中孔尺寸的优化建议;通过优化调整伸缩环截面形状和局部扩大变形缝宽度,探究对止水带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针对管廊变形缝施工质量的问题,结合预制装配式技术,提出刚性拼接、“柔性”预制件的管廊变形缝创新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能够适应变形缝两侧上下错位21mm、或左右拉伸11mm、或左右压缩13mm以内的变形,通过优化伸缩环的中孔尺寸能够一定程度改善止水带变形能力。通过优化调整伸缩环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和局部扩大变形缝宽度,可分别使止水带适应管廊变形缝两侧拉伸变形的能力和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合分析成果对工程应用中止水带的变形适应性问题给出了建议。
张金炎[8](2020)在《基于干细胞制备要求的建筑构造措施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干细胞制备是当前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尖端技术,它给人体抗衰老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希望,但是干细胞制剂制备的特殊工艺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如何在生产建筑环境设计上确保干细胞产品高效高质生产是目前制药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急需突破的难题。本文基于目前干细胞生产产业处于刚起步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通过借鉴类似制药洁净厂房的设计经验和设计要求,与干细胞制剂制备的实际生产工艺相结合,对其制备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干细胞制剂制备对生产环境的总体要求,主要工作如下:(1)干细胞制备中心对建筑环境要求极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窗,充分实现了厂房内门窗同时满足断桥、防水、隔声、节能、密封、高度洁净无菌等多项性能的要求;通过对干细胞制备建筑关键节点的研究,设计出了为避免洁净室高大柱出现烂根、露筋等质量通病的柱模板改进制作方法;洁净室墙角圆弧角节点设计与施工方法以及通过对建筑变形缝的深化设计,实现了其高度抗渗、高度防火、高度气密性且具有一定的自减震作用。(2)通过隔声理论研究,提出了提高墙体和声源设备隔声的设计方法,同时结合干细胞厂房中空气通风机的形态参数对其隔声罩结构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隔声罩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得出当罩体长宽高分别为2.729m、2.665mm、2.200m时,隔声罩的设计成本最低,最低造价大约为37657元。并对隔声罩进行模态分析,论证了设计的合理性。(3)通过对五种不同外墙外保温节能方案的综合比选,计算不同方案下厂房冷热负荷的大小,综合比较各项物理性质得出酚醛泡沫保温板是最适用于干细胞制备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方案,其冷热负荷节能率分别达到了 19.93%和51.83%。文章并对窗户的节能效率和内扰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4)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阐述相关设计要求和理念在实际项目上的应用情况,为今后干细胞制备建筑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李鹏鲲[9](2019)在《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净水厂工程项目三个关键性要素便是工期、质量以及造价,其中,质量要素是净水厂项目的核心。因为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大项目的成败,也决定了发包方与承包方的直接经济效益。近些年来,我国关于质量控制的研究愈发丰富,且许多学者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构建了极为富有我国特色的质量控制体系。净水厂工程项目的目的同其他工程项目相同,均为希望实现对项目经济效益、良好进度以及社会效益的控制,这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强化自身针对项目产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基于高标准要求之下,施工方案需要精确分析可能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并针对该类型因素制定更为合理且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以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现。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方法,以简要介绍写作价值,并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为后续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要介绍了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包括该工程基本情况以及施工特点,也包括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重点与难点。同时讨论了XX市净水厂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讨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前文内容与相关质量控制标准讨论如何加强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以期提高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地区净水厂工程项目或是其他类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意见,进而提高中国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项文月[10](2019)在《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结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区小流域城市化前沟谷深切、地形连绵起伏,城市化过程中通常从下游往上游兴建河道设施,设计从防洪、排涝、水生态等多目标出发,提出了双层河道建设方案。目前,理论与规范对双层河道结构计算没有相关的研究与规定,设计阶段习惯把上层明渠和下层箱涵分开考虑,而其整体的结构特性还未得到充分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现有的堤防边坡渗流分析、地下框架结构应力分析及流固耦合计算理论分析,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特性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出:(1)静水位及水位降落工况下,模型逸出点高程基本不变;静水位及水位降落工况的孔压浸润线分布相似,降雨入渗工况的孔压浸润线分布则有所不同。(2)各种工况下,流速最大值均发生在岸坡土工膜位置及箱涵排水孔位置处,有发生接触冲刷及渗透破坏的风险。(3)各种工况下,箱涵顶板土石体应力分布相似,整体来说,箱涵顶板中间应力值比两端小,在涵顶两端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在涵侧不远处的土体也存在了较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降雨入渗工况下,涵侧土体有发生塑性变形的风险;箱涵最大竖向应力发生在3m静水位工况;水位下降的速度越大,箱涵竖向应力值略有增大。(4)各有水工况下,沉降最大值均发生在模型的左、右上角;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发生在岸坡临水侧。(5)各种工况下,箱涵弯矩最大值发生在底板跨中,轴力最大值发生在侧墙底部;上层河道水位降落对下层箱涵结构内力有一定影响;降雨入渗整个过程中,弯矩、轴力增量变化很小,上层河道降雨入渗对下层箱涵结构内力影响不大。(6)将箱涵内力数值模拟结果与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规范经验公式计算承载能力极限值是数值模拟控制值的1.24.01倍,说明在同类工程(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分离式结构,箱涵埋深较大)设计中,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足够安全。
二、钢筋砼箱涵接口的渗漏通病及设计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砼箱涵接口的渗漏通病及设计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做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的研究 ——以南昌市经开区蛟桥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蛟桥片区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
2.1 社会经济概况 |
2.2 排水系统现状分析 |
2.2.1 污水纳管现状 |
2.2.2 排水管网建设现状 |
2.2.3 雨污水管网混接情况 |
2.3 污水处理现状 |
2.4 存在主要问题 |
第三章 蛟桥片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方案 |
3.1 污水纳管 |
3.2 排水管网建设 |
3.2.1 排水规划 |
3.2.2 新建排水管网 |
3.2.3 污水管网修复及维护 |
3.3 污水处理厂整改 |
3.4 “智慧排水” |
3.4.1 监控系统安装 |
3.4.2 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
3.4.3 “智慧排水”应用 |
第四章 做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
4.1 政策支持 |
4.2 运作模式 |
4.3 技术支撑 |
4.4 宣传引导 |
4.5 监督管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精益建造理论在住宅类施工项目应用研究 ——以裴家营安置房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中国建筑业企业生产率相对制造业较低 |
1.1.2 中国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相对国外优秀企业较低 |
1.1.3 人们对高品质的期望与建筑业粗放发展的矛盾凸显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1.4.3 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2章 精益建造及其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
2.1 精益建造的研究现状 |
2.1.1 精益建造相关理论的研究 |
2.1.2 精益建造与工程项目实施 |
2.1.3 实际应用探索方面 |
2.2 精益建造的发展历程 |
2.2.1 精益生产方式 |
2.2.2 精益思想 |
2.2.3 精益建造与建筑业 |
2.3 精益建造理论概论 |
2.3.1 精益建造的定义和理论体系 |
2.3.2 精益建造理论实施架构 |
2.4 精益建造的意义与局限性 |
2.4.1 精益建造的意义 |
2.4.2 精益建造的局限性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住宅类施工项目精益建造的理论架构 |
3.1 精益建造的先决条件 |
3.2 住宅类施工项目精益建造中的问题分析 |
3.2.1 问卷的设计 |
3.2.2 数据的收集 |
3.2.3 数据分析及问题汇总 |
3.3 住宅类施工项目精益建造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精益建造的理论架构 |
3.4.1 组织结构优化 |
3.4.2 精益设计与技术管理 |
3.4.3 精益计划与工期管理 |
3.4.4 精益成本管理 |
3.4.5 精益质量管理 |
3.4.6 安全、环境标准化管理 |
3.4.7 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裴家营安置房精益建造应用分析 |
4.1 安置房施工项目概况及管理重难点 |
4.1.1 安置房项目概况 |
4.1.2 项目管理重难点分析 |
4.2 基于精益建造的某安置房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
4.2.1 建立基于LC的项目进度管理体系 |
4.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4.2.3 项目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 |
4.2.4 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和改进 |
4.2.5 项目进度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4.3 基于精益建造的某安置房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
4.3.1 建立样板引路制度 |
4.3.2 质量通病及质量风险的防治 |
4.3.3 开展实测实量 |
4.3.4 项目质量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4.4 基于精益建造的某安置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
4.4.1 建立以合约规划为主线的成本管理体系 |
4.4.2 合约框架梳理 |
4.4.3 合约界面划分 |
4.4.4 采购计划编制 |
4.4.5 项目成本管理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与评价 |
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
5.1.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5.1.2 构建评价模型 |
5.1.3 评价判断矩阵构建 |
5.2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施工评价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精益建造理论在施工项目管理应用中的难点 |
6.3 精益精益建造理论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
6.3.1 加强精益建造理论学习 |
6.3.2 项目策划阶段的建议 |
6.3.3 项目设计阶段的建议 |
6.3.4 项目施工阶段的建议 |
6.3.5 竣工验收阶段的建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装配式建造和可维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与背景 |
1.1.2 国外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 |
1.1.3 文献综述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2.3 研究意义 |
1.2.4 创新点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
2.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方法 |
2.1.1 传统项目设计与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 |
2.1.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方式及特点分析 |
2.1.3 叠合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传统现浇式管廊建造比较——以南京江东南路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 |
2.1.4 本节小结 |
2.2 基于构件的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分析 |
2.2.1 基于构件的断面整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分析 |
2.2.2 基于构件的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分析 |
2.3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
2.3.1 BIM+GIS技术 |
2.3.2 BIM+物联网技术 |
2.3.3 BIM+云平台 |
2.3.4 基于断面的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标准化生产方案 |
第三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维修设计研究 |
3.1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可维修设计意义 |
3.2 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维修设计研究 |
3.2.1 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维修设计核心思路 |
3.2.2 装配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维修设计可维修性设计内容 |
3.3 可维修性设计理念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造中的应用 |
3.3.1 模型3D浏览 |
3.3.2 信息管理 |
3.3.3 信息交互 |
3.3.4 安全管理 |
第四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装配式建造和可维修设计实践——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 |
4.1 项目概况 |
4.2 方案设计 |
4.2.1 可维修设计原则 |
4.2.2 设计技术指标 |
4.2.3 断面标准化设计 |
4.2.4 管廊在道路下位置分析 |
4.3 建造及维修管养方案优化 |
4.3.1 项目地基处理 |
4.3.2 叠合装配式施工法 |
4.3.3 基坑设计与施工 |
4.3.4 基于可维修理念的设计和维修管养方案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致谢 |
(4)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中型灌区现状分析 |
1.3.2 峨河灌区现状调查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
2.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
2.1.1 流域基本情况 |
2.1.2 来水量计算 |
2.1.3 径流年内分配 |
2.1.4 灌溉用水分析 |
2.2 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
2.2.1 地表水源供需分析 |
2.2.2 地下水资源分析 |
2.3 项目区水质分析 |
2.3.1 地表水化学分析 |
2.3.2 地表水水质分析 |
第3章 工程设计及信息化设计 |
3.1 主要建设内容 |
3.2 灌区工程总体布局 |
3.3 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改造设计 |
3.3.1 左岸水闸 |
3.3.2 右岸水闸 |
3.3.3 滚水坝及连通箱涵 |
3.3.4 下游海漫 |
3.3.5 过路暗涵 |
3.3.6 沉砂池 |
3.4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设计 |
3.4.1 设计流量计算 |
3.4.2 断面设计 |
3.4.3 东一干渠 |
3.4.4 东二干渠 |
3.4.5 西干支渠 |
3.4.6 不冲不淤验算 |
3.5 渠道管道化改造工程设计 |
3.5.1 设计流量计算 |
3.5.2 管道化改造设计 |
3.5.3 管道清淤设计 |
3.6 主要渠系建筑物改造设计 |
3.7 用水量测、管理设施及灌区信息化设计 |
3.7.1 项目建设任务 |
3.7.2 系统总体设计 |
3.7.2.1 系统总体架构 |
3.7.2.2 系统划分 |
3.7.3 分项设计 |
3.7.4 信息中心建设 |
3.7.5 手机APP介绍 |
3.8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 |
3.8.1 闸门及启闭机 |
3.8.2 电气设计 |
第4章 环保评价与节能评价 |
4.1 环保评价 |
4.2 节能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5)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3 国内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4 国内中小型地产公司研究现状 |
1.5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工程变更概论及WSR方法论 |
3.1 工程变更概述 |
3.2 WSR方法论 |
3.3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 |
3.4 WSR方法论指导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分析 |
4.1 工程变更因素识别 |
4.2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分析 |
4.3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相互关系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事理维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1 工程变更产生因素识别分析及构建因素信息库 |
5.2 工程变更评价体系 |
5.3 构建业主方为主导的工程变更控制流程 |
5.4 事理维的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人理维协同管理 |
6.1 协同管理介绍 |
6.2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问题 |
6.3 基于WSR理论的人理维工程变更协同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数据 |
附录2 ISM结构模型调查问卷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6)西安盾构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城市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的基本特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 |
2.1 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风险评价体系 |
2.1.2 风险的性质 |
2.1.3 风险的分类 |
2.1.4 风险评价的方法 |
2.1.5 风险管理内容 |
2.2 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
2.2.1 事故来源 |
2.2.2 事故案例分析 |
2.2.3 事故规律分析 |
2.3 事故发生机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2.3.1 事故发生机理的普遍性 |
2.3.2 西安地区特殊风险要素分析 |
2.3.3 盾构法导致地层变形的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风险分级 |
3.1 周边环境安全风险识别 |
3.2 自身风险识别 |
3.3 周边环境影响区级别划分 |
3.3.1 盾构法隧道周边影响分区 |
3.3.2 周边环境重要性分级 |
3.3.3 工程施工环境影响风险分级以及调整标准 |
3.4 自身风险级别划分 |
3.5 典型的周边环境的评估 |
3.5.1 针对典型风险源分析内容 |
3.5.2 下穿高架桥风险现状调查与评估 |
3.5.3 建筑的现状调查与评估 |
3.5.4 管线的现状调查与评估 |
3.5.5 施工预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应用-尚贤路~学府路区间风险评估 |
4.1 西安地铁14号线路基本概况 |
4.2 尚贤路站~学府路站区间 |
4.2.1 工程概况 |
4.2.2 工程地质情况 |
4.3 特殊风险现状调查与预测 |
4.3.1 下穿高架桥 |
4.3.2 下穿高架桥施工预测 |
4.4 环境风险识别 |
4.4.1 沿线邻近建筑物 |
4.4.2 下穿高架桥 |
4.5 自身风险识别 |
4.5.1 盾构始发、到达安全风险高 |
4.5.2 小间距段掘进施工难度大 |
4.5.3 反力架变形过大 |
4.5.4 盾构长距离在密实、富水砂层掘进风险 |
4.6 评估结论 |
4.6.1 风险工程分级清单 |
4.6.2 特殊风险—盾构下穿大西高速桥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安全风险应对控制体系 |
5.1 地铁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控制体系 |
5.1.1 控制指标和标准 |
5.1.2 控制措施 |
5.2 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影响的控制体系 |
5.2.1 控制指标和标准 |
5.2.2 控制措施 |
5.3 地铁施工对周边相邻管线影响的控制体系 |
5.3.1 控制指标和标准 |
5.3.2 控制措施 |
5.4 风险监控以及信息反馈 |
5.4.1 风险监测范围 |
5.4.2 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 |
5.4.3 监控量测预警及分级 |
5.5 在建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研究 |
5.5.1 盾构始发与到达漏水、漏砂 |
5.5.2 盾构始发与到达土体失稳 |
5.5.3 盾尾、铰接以及管片涌水涌砂 |
5.5.4 建(构)筑物变形过大 |
5.5.5 管线变形过大 |
5.5.6 既有轨道交通变形过大 |
5.5.7 盾构轴线偏差过大 |
5.5.8 螺旋输送机喷涌 |
5.5.9 漂石、地下障碍物等 |
5.5.10 隧道管片发生开裂、错台、混凝土剥落 |
5.6 针对典型风险——下穿高架桥施工控制措施 |
5.6.1 土体加固措施 |
5.6.2 盾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 |
5.6.3 下穿高速段监测措施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7)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变形性能优化及结构形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地下结构变形缝防水做法发展现状 |
1.2.2 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1.2.3 橡胶止水带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
1.2.4 管廊变形缝的常见施工缺陷及其工程措施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的变形性能及尺寸优化分析 |
2.1 引言 |
2.2 橡胶止水带的变形能力研究 |
2.2.1 橡胶本构模型选取 |
2.2.2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建模过程 |
2.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2.2.2.2 有限元建模过程 |
2.2.3 三种工况设计 |
2.2.4 有限元分析计算 |
2.2.4.1 橡胶材料危险应力指标 |
2.2.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2.2.4.3 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验证 |
2.3 橡胶止水带的尺寸优化分析 |
2.3.1 中孔尺寸的选取 |
2.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2.3.3 结果分析及建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的截面形状优化分析 |
3.1 引言 |
3.2 椭圆形伸缩环的橡胶止水带 |
3.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3.2.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3.2.3 结果分析及建议 |
3.3 局部扩大变形缝宽度的橡胶止水带 |
3.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3.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3 结果分析及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管廊刚性拼接、“柔性”预制件的创新结构形式 |
4.1 引言 |
4.2 刚性拼接、“柔性”预制件的结构形式及生产、安装方式 |
4.2.1 “柔性”预制件的结构形式 |
4.2.2 “柔性”预制件的生产方式 |
4.2.3 用于吊装“柔性”预制件的限位装置 |
4.2.4 现场安装施工 |
4.3 主要技术优势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与成果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5.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基于干细胞制备要求的建筑构造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特殊洁净厂房研究现状 |
1.3.1 相关医药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
1.3.2 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基于制备工艺要求的建筑节点设计研究 |
2.1 干细胞制备工艺对总体环境设计要求 |
2.2 干细胞制备中心门窗设计研究 |
2.2.1 新型防水自洁净窗户设计研究 |
2.2.2 新型节能净化门密封设计研究 |
2.3 洁净室高大柱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研究 |
2.4 洁净室墙面设计与施工研究 |
2.4.1 墙角设计分析 |
2.4.2 圆弧墙角施工方法 |
2.5 建筑变形缝高标准密封性控制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墙体与声源设备隔声技术研究 |
3.1 隔声原理 |
3.2 墙体隔声技术深化研究设计 |
3.2.1 双层隔声结构 |
3.2.2 吻合效应 |
3.3 声源设备隔声技术研究设计 |
3.3.1 隔声罩结构设计研究 |
3.3.2 隔声罩结构尺寸优化 |
3.3.3 隔声罩优化数学模型的构建 |
3.3.4 优化模型计算 |
3.3.5 隔声罩模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干细胞制备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研究 |
4.1 保温材料研究分析 |
4.1.1 保温材料分类 |
4.1.2 影响材料热工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
4.1.3 保温材料的选择分析 |
4.2 保温结构研究分析 |
4.3 外墙外保温能耗模拟分析 |
4.3.1 不同外墙保温节能方案的设计 |
4.3.2 能耗模型的构建 |
4.3.3 参数设置 |
4.3.4 模拟结果分析 |
4.3.5 外墙体节能潜力研究 |
4.4 窗户节能效率分析 |
4.5 内扰因素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项目总平面布置 |
5.3 项目建设 |
5.3.1 新型门窗在项目上的应用 |
5.3.2 其他细节构造 |
5.3.3 建筑保温节能在项目上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XX市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 XX市净水厂工程项目概述 |
2.1.1 XX市净水厂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2.1.2 净水厂工程项目特点 |
2.1.3 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
2.1.4 项目组织结构及施工技术方案 |
2.1.5 项目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
2.2 XX市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
2.2.1 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
2.2.2 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2.2.3 工作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 XX市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
2.3.2 事前质量控制措施不够完善 |
2.3.3 事中质量控制措施不够健全 |
2.3.4 事后质量控制体系未有效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
3.1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原则及要点 |
3.1.1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原则 |
3.1.2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3.2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目标 |
3.3 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
3.3.1 施工质量管控 |
3.3.2 质量管理文件 |
3.3.3 质量计划编制 |
3.3.4 质量运行控制 |
3.3.5 质量持续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XX市开发区净水厂施工质量控制方式 |
4.1 建立现场管理人员质量终身责任制 |
4.2 建立创优计划以及成品保护方案 |
4.2.1 创优计划 |
4.2.2 成品保护方案 |
4.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
4.4 加强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强度 |
4.5 加强关键工序监管力度 |
4.6 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结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双层河道研究现状及工况分析 |
1.2.1 双层河道研究现状 |
1.2.2 双层河道工况分析 |
1.3 双层河道结构特性研究现状 |
1.3.1 堤防边坡渗流计算研究现状 |
1.3.2 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
1.3.3 水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物研究现状 |
1.3.4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双层河道工作特性及适用条件 |
2.1 双层河道概述 |
2.2 双层河道适用条件 |
2.3 双层河道结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层河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 |
3.1 渗流场理论分析 |
3.1.1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
3.1.2 达西定律 |
3.1.3 渗流连续性方程与基本微分方程 |
3.1.4 渗流场定解条件 |
3.2 应力场理论分析 |
3.2.1 应力场平衡方程 |
3.2.2 应力场定解条件 |
3.3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分析 |
3.3.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
3.3.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
3.3.3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baqus的双层河道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
4.1 Abaqus简介 |
4.2 Abaqus在饱和—非饱和渗流与流固耦合中的应用 |
4.2.1 有效应力原理 |
4.2.2 比奥固结理论 |
4.2.3 固结计算中的孔压 |
4.2.4 水位下降渗流固结模拟 |
4.2.5 计算步骤 |
4.3 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 |
4.3.1 计算模型 |
4.3.2 计算工况 |
4.4 材料参数的选取 |
4.4.1 颗粒级配分析 |
4.4.2 击试实验分析 |
4.4.3 密度孔隙率 |
4.4.4 水土特征曲线及非饱和渗透系数 |
4.4.5 双层河道模型材料参数 |
4.5 建模过程中的重难点 |
4.5.1 荷载及接触的建立 |
4.5.2 单位的选取 |
4.5.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4.5.4 地应力平衡的方法 |
4.5.5 钢筋砼结构模拟及结构内力的提取方法 |
4.6 计算结果 |
4.6.1 无水工况计算结果 |
4.6.2 3m静水位工况计算结果 |
4.6.3 水位降落工况计算结果 |
4.6.4 降雨入渗工况计算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结构特性分析 |
5.1 双层河道流固耦合特性分析 |
5.1.1 不同水位下降速度的双层河道孔压浸润线分析 |
5.1.2 降雨入渗过程孔压浸润线分析 |
5.1.3 不同水位下降速度的双层河道流速分析 |
5.1.4 不同水位下降速度的双层河道沉降分析 |
5.1.5 不同水位下降速度的双层河道应力分析 |
5.1.6 不同工况的双层河道最大竖向应力分析 |
5.1.7 不同工况的箱涵顶板土石体应力分析 |
5.2 双层河道的下层箱涵内力分析 |
5.2.1 箱涵经验公式计算分析 |
5.2.2 箱涵内力数值模拟分析及对比分析 |
5.2.3 箱涵设计取值优化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以及科研成果 |
四、钢筋砼箱涵接口的渗漏通病及设计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做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的研究 ——以南昌市经开区蛟桥片区为例[D]. 陈文刚. 南昌大学, 2020(04)
- [2]精益建造理论在住宅类施工项目应用研究 ——以裴家营安置房项目为例[D]. 王世鹏. 山东大学, 2020(12)
-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装配式建造和可维修设计研究[D]. 刘月婷. 东南大学, 2020(01)
- [4]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D]. 张高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D]. 陈圆月. 西南大学, 2020(01)
- [6]西安盾构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D]. 石江平. 长安大学, 2020(06)
- [7]管廊变形缝橡胶止水带变形性能优化及结构形式创新研究[D]. 林品杰. 浙江大学, 2020(02)
- [8]基于干细胞制备要求的建筑构造措施研究[D]. 张金炎.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9]XX市开发区净水厂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李鹏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山区城市小流域双层河道结构特性研究[D]. 项文月.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