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袁冬寅[1](2019)在《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及分子机理》文中指出高尿酸血症是因机体尿酸产生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随着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的变化,高尿酸血症患者逐年增多。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大多为西药,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较多副作用。改善现代饮食结构下的膳食营养并促进机体健康,是食品营养干预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黑茶与红茶分别是传统六大茶类中的后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均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尿酸、降脂减肥等生物活性。发花红砖茶是在红茶的基础上增加了发花、压制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后发酵红茶新产品,但是否比其红茶具有更好的降尿酸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以相同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基础上,分别通过低(0.5g·kg-1·d-1)、中(1g·kg-1·d-1)、高(2g·kg-1·d-1)三种不同剂量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水提物干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14d后,采用酶联免疫、HE染色、q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从小鼠体质量变化、器官指数、肾脏病理学变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黄嘌呤氧化酶(XOD)及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尿酸转运体与炎症因子等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研究分析了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及分子机理,为促进红茶消费、改善现代饮食结构下的膳食营养及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降尿酸作用。对小鼠连续7d灌胃250mg/kg氧嗪酸钾进行造模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尿酸含量显着升高(P<0.05),说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造模成功;用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干预后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给茶各剂量组的体重、肾脏指数、血尿酸均显着降低(P<0.05),其中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的血尿酸达极显着水平(P<0.01);给茶各剂量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也均极显着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尿尿素氮及高剂量组的尿尿酸极显着升高(P<0.01);除红茶低剂量组的尿肌酐水平显着升高(P<0.05)之外,其他给茶组的尿肌酐水平均极显着升高(P<0.01);各给茶组小鼠肾脏中COX-2、TNF-α、IL-1β的含量均极显着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在饲养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2)降尿酸分子机理。与模型组相比,给茶中、高剂量组的XOD和ADA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给茶各剂量组的m URAT1、m GLUT9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并其蛋白表达均极显着下调(P<0.01),且m OAT1、m OAT3、m OCT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上调;给茶各剂量组的m COX-2、m TNF-α、m IL-1β蛋白表达均极显着下调(P<0.01),且基因表达也有一定程度的下调;给茶各剂量组的m TLR4、m MyD88、m NLRP3、m ASC、m Caspase-1、m NF-κB p65、m IKKβ、m IκBα基因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且m TLR4、p-m NF-κB p65/m 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红茶各剂量组与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的m MyD88蛋白表达均极显着下调(P<0.05)。由此可见,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均能通过抑制尿酸产生与促进尿酸排泄两条途径来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尿酸含量,且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以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修复受损肾脏,缓解高尿酸血症的发展,减少COX-2、TNF-α、IL-1β的表达;红茶与发花红砖茶相比,红茶在上调m OAT3、下调m TLR4表达水平方面以及低、高剂量分别在下调m MyD88、m TNF-α与m COX-2蛋白表达方面上优于相应剂量发花红砖茶,而发花红砖茶则在下调m URAT1蛋白表达方面、高剂量在降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尿尿素氮与尿肌酐方面以及中剂量在下调m TNF-α、m IL-1β蛋白表达方面优于相应剂量红茶。
谢华,陈敏,易青,霍成,朱晓雯,张俊,孙建琴[2](2017)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EGCG低剂量组、EGCG中剂量组、EGCG高剂量组、别嘌呤醇组,5周后,运用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MCP-1、TNF-α、ICAM-1、ET-1及e NOS表达量,以及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和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尿酸和XO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GCG各浓度组及别嘌呤醇组大鼠的血尿酸和XO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则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主动脉MCP-1、TNF-α、ICAM-1的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EGCG各浓度组和别嘌呤组大鼠主动脉TNF-α、ICAM-1的mRNA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EGCG高剂量组和别嘌呤组MCP-1 mRNA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EGCG中剂量组和别嘌呤组ET-1 mRNA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结论 EGCG干预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同时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表达。
赵永芳[3](2014)在《叶黄素对高脂膳食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脂膳食对SD大鼠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的影响,以及叶黄素(Lutein)对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并通过观察血清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变化初步探讨叶黄素对尿酸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高脂饲料喂养对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4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含20.0%猪油),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SUA水平和XOD、ADA活性。2)叶黄素对高脂膳食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4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8只)和高脂饲料组(HFD,32只),分别饲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周后,HFD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高脂模型组(HF)及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HF+lutein L, HF+lutein M,HF+lutein H),每组8只。除ND组继续饲以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原高脂饲料,其中叶黄素各剂量组每日分别以12.5、25.0、50.0mg/kg·d-1剂量的叶黄素灌胃,4周后,测定血清尿酸、TC、TG、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XOD、ADA、SOD活性及MDA水平,并进行肾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结果显示: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清尿酸、TC、TG水平和XOD活性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显示:喂养4周后,HFD组大鼠的体重、血清SUA、TC、TG水平和XOD活性明显高于ND组,而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ND组(P<0.05),血清ADA活性及BUN、SCr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叶黄素灌胃4w后,HF+lutein H组大鼠体重显着低于HF组(P<0.05),HF+lutein M组及HF+lutein H组血清SUA及TC水平显着低于HF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显着高于HF组。叶黄素各剂量组血清BUN、MDA水平及肝组织XOD活性均显着低于HF组(P<0.05),而血清SOD活性显着高于HF组(P<0.05)。叶黄素高剂量组与HF组相比,血清XOD活性,肝组织匀浆XOD和ADA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1)高脂饲料可使SD大鼠血尿酸水平升高。(2)适宜剂量的叶黄素灌胃可降低高脂膳食SD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并对其肾脏有保护作用。(3)叶黄素对高脂膳食SD大鼠的降尿酸作用可能与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XOD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帅兰军[4](2012)在《茶叶功能成分对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茶叶功能成分配方对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96只健康雌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5/6肾切除组(RK组)、5/6肾切除+氧嗪酸组(RK+OA组)、氧嗪酸组(OA组)。每组24只,分别于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收集24小时尿液后各处死8只大鼠,留取血、肾组织。2、120只健康雌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5/6肾切除组(RK组)、5/6肾切除+氧嗪酸组(RK+OA组)、5/6肾切除+氧嗪酸+茶叶功能成分组(RK+OA+Tea组)、5/6肾切除+氧嗪酸+别嘌呤醇组(RK+OA+AP组)。每组24只,分别于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收集24小时尿液后各处死8只大鼠,留取血、肾组织。3、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肌酐、尿素氮;HE染色及PAS染色检查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球入球小动脉α-SMA表达、肾间质微血管密度(CD34表达养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TUNEL法观察肾小管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XO、NADPH氧化酶、肾皮质AngⅡ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KLF-5、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1、RK组大鼠各时间点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较Sham组增高(P<0.05),出现明显的肾小球增生、肥大、硬化,肾小管变性、扩张、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轻度增生,管周毛细血管丢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TGF-β表达增加。2、RK+OA组大鼠各时间点24小时尿蛋白(12周除外)、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均较RK组增高(P<0.05),肾小球增生、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加重;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明显增殖,微血管密度显着下降,肾小管上皮凋亡明显增加,而增生减少,TGF-β表达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量、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管间质评分呈正相关性。3. RK+OA+Tea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水平明显减低(P<0.05),肾小球增生及间质纤维化显着改善,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增殖,间质微血管的丢失明显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而增殖增加,肾小管TGF-P的表达减少。与RK+OA+AP比较,RK+OA+Tea组大鼠的各项肾损伤指标均改善得更为明显。4、RK+OA组各时间点血清OX较RK组及Sham组增高,RK+OA+Tea组较RK+OA组明显减低(P<0.05)。5、RK+OA组各时间点血清NADPH氧化酶,肾皮质AngⅡ,肾组织磷酸化p38MAPK、KLF-5均较RK组明显增高(P<0.05)。6、RK+OA+Tea组各时间点血清NADPH氧化酶,肾皮质AngⅡ,肾组织磷酸化p38MAPK、KLF-5均较RK+OA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1、成功构建了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2、茶叶功能成分配方可显着改善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降低其血清尿酸浓度、减轻其尿蛋白,并明显改善肾功能、减轻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的增殖及间质毛细血管的丢失、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增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3、茶叶功能成分配方可能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从而使血尿酸水平降低;通过减少AngⅡ、抑制NADPH氧化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抑制RAS及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下调KLF-5减轻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减轻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脏损害。4、茶叶功能成分配方可作为尿酸性肾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周鑫[5](2011)在《早期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针对100例早期高尿酸血症患者开展中医证候学研究。重点研究调查对象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高尿酸血症与有关饮食习惯的相关性,年龄性别分布情况等,旨在为探索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为其临床规范化辨证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符合早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进行调查,采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0例患者的相关疾病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录入数据,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发现所选病例中,性别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之间,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而年龄分段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不能认为年龄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直线关系。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2研究发现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其血尿酸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职业类别与其无明显相关性。3研究发现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常见症状为肾虚证、脾虚证、气虚证、湿热证、湿浊证、气郁证的表现。证候类型分布以湿热证居首位占87%,其次是气虚证,占83%,肾虚证,占72%,脾虚证,占66%,阴虚证,占51%,阳虚证,占50%,出现频率均大于50%。4证候组合大多数为虚实夹杂,多为七证组合,占19%,八证组合,占17%,五证组合,占14%,体现了高尿酸血症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基本证候特点。结论1在所研究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提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2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提示肥胖者更易合并高尿酸血症。3饮酒与吸烟等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值有关。4虚实夹杂是早期高尿酸血症的证候特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常见证候类型中正虚以气虚、肾虚、脾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痰湿为主。本次研究所选病人范围比较局限,有待于今后扩大入选的样本量,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可能会对该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有全面的把握和对不同证候的临床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谢华,戢璐,陈敏,陈艳秋,黄承钰,孙建琴[6](2010)在《茶多酚和维生素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者的改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茶多酚(TP)和维生素C(V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及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4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P 300mg/d+VC 250mg/d)及对照组(安慰剂),比较两组干预1年前后血清尿酸、血脂代谢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96名患者完成研究(失访率13.1%)。干预后两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vs对照组(0.437±0.071)mmol/L vs(0.465±0.059)mmol/L,P=0.037];试验组TC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干预组vs对照组(5.32±0.85)mmol/L vs(5.68±0.80)mmol/L,P=0.036]。TG,LDL,HDL及FBG两组干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血清MDA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2.58±1.17 nmmol/ml)vs(3.65±1.8 nmmol/ml),P=0.003],SOD,GSH两组干预结束时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MDA分别下降65.49%,31.99%;SOD分别升高56.02%,31.61%;GSH分别升高9.51%,3.36%。两组间MDA,SOD有统计学差异(P<0.05),GSH两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试验组CRP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1.34±1.26 mg/L)vs(2.22±2.03 mg/L),P=0.021]。结论茶多酚和VC的联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伴血脂代谢异常者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并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郭静,王少杰[7](2010)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饮食调理与中医辨治思路》文中研究表明从调整日常饮食结构以及"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初步阐述了日常饮食预防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及方法,并通过借鉴中医治疗痛风的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辨治思路,为该病的日常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优势,减轻医疗卫生负担,保障民众健康。
郑艳丽[8](2009)在《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祛湿化瘀通络方加常规西医降糖药;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2)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患者肾脏损害程度。(3)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
王颖,童延清[9](2007)在《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慢性尿酸性肾病(CUAN)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本文就CUAN近年中医药研究的概况予以综述。
付华军[10](2007)在《痛风清颗粒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高尿酸血症是指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状,一般认为血尿酸盐≥417umol/L时应考虑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常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是常见的现代文明病,对人类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别嘌呤醇、立加利仙是降尿酸的代表药,但副作用较多,有一定禁忌症,病人难以长期服用和耐受。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痛苦,我们针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运用中药制剂,观察痛风清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复方及单味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机制,了解长期服用本方药的安全性,对于研制治疗高尿酸血症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新药物,新制剂有重大意义。方法:1.实验研究:根据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理,予以次黄嘌呤,烟酸造成小鼠血尿酸增高,分别予以泄浊化湿方痛风清颗粒及其单味药,立加利仙治疗后比较降尿酸的水平。2.临床研究:收集30例高尿酸血症病人且符合中医湿浊内蕴证,分别予以痛风清颗粒、立加利仙治疗一月后,系统地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尿酸及中医症候的改善。结果:1.实验研究:痛风清颗粒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且与西药立加利仙疗效无显着的差异,但其单味药降尿酸作用并不明显。2.临床研究:痛风清颗粒能明显改善高尿酸血症病人的中医症候,且能降低血尿酸。结论:依据中医药理论,泄浊化湿方痛风清颗粒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方药。
二、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及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机体中的尿酸代谢研究进展 |
1.1.1 尿酸的产生 |
1.1.2 尿酸的排泄 |
1.2 高尿酸血症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1.2.1 尿酸生成增多 |
1.2.2 尿酸排泄减少 |
1.3 高尿酸血症引起肾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4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
1.4.1 降尿酸西药 |
1.4.2 降尿酸天然药物 |
1.5 茶叶降低尿酸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检测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HUA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 |
2.2.2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HUA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分子机理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HUA小鼠肝脏组织XOD和 ADA活性的影响 |
3.2.2 对HUA小鼠肾脏尿酸转运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
3.2.3 对HUA小鼠肾脏TLR4/My D88 信号通路的影响 |
3.2.4 对HUA小鼠肾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3.2.5 对HUA小鼠肾脏炎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1.1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 |
4.1.2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分子机理 |
4.2 全文结论 |
4.3 创新点 |
4.3.1 创新探明了发花红砖茶的降尿酸作用 |
4.3.2 揭示了红茶及发花红砖茶的降血尿酸分子机理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动物分组 |
1.3 血清学检测 |
1.4 黄嘌呤氧化酶检测 |
1.5 RT-PCR检测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EGCG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的影响 |
2.2 EGCG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Cr和BUN的影响 |
2.3 EGCG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XO水平的影响 |
2.4 EGCG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主动脉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叶黄素对高脂膳食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高脂饲料喂养对 SD 大鼠血尿酸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3 实验动物分组与标本留取 |
2.1.4 各项指标的检测与方法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高脂饲料喂养对 SD 大鼠血清 TC、TG、SUA 的影响 |
2.2.2 高脂饲料喂养对 SD 大鼠血清 XOD 及 ADA 活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3 叶黄素对高脂膳食 SD 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各项指标的检测与方法 |
3.1.4 统计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实验第 1~4 周大鼠的生长状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3.2.2 实验第 5~8 周各项数据结果 |
3.3 讨论 |
3.3.1 叶黄素对高脂膳食 SD 大鼠生长状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2 叶黄素对高脂膳食 SD 大鼠 XOD 及 ADA 活性的影响 |
3.3.3 叶黄素对高脂膳食 SD 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3.3.4 叶黄素对高脂膳食 SD 大鼠 SOD 活性及 MDA 水平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茶叶功能成分对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茶叶功能成分对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茶叶功能成分治疗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成果 |
(5)早期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尿酸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早期·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学研究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茶多酚和维生素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者的改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统计检验 |
2 结果 |
2.1 受试者基线情况 (表1) |
2.2 干预后血尿酸、血脂的影响 (表2) |
2.3 干预前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图1, 表3) |
2.4 干预前后CRP的改变 |
2.5 干预前后三大膳食营养素的变化 (表4) |
3 讨论 |
(7)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饮食调理与中医辨治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饮食调理“治未病” |
1.1 食疗“治未病”理论 |
1.2 高尿酸血症的饮食理论研究 |
1.3 高尿酸血症的日常饮食建议 |
2 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思路 |
2.1 辨证论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
2.1.1 补肾以利水泄浊 |
2.1.2 健脾以除湿泄浊 |
2.1.3 利湿排毒泄浊 |
2.1.4 活血化瘀泄浊 |
2.2 参照现代药理研究, 合理应用专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
2.2.1 抑制尿酸形成的中药 |
2.2.2 促进尿酸排泄的中药 |
2.2.3 既抑制尿酸形成又促进尿酸排泄的中药 |
2.2.4 其他降尿酸中药 |
(8)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措施 |
4.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痛风清颗粒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及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研究 |
1.流行病学调查 |
2. 病因的研究 |
2.1 关于尿酸 |
2.2 关于高尿酸血症 |
2.2.1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
2.2.2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
3. 高尿酸血症的伴发症 |
3.1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 |
3.2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 |
3.3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 |
3.4 高尿酸血症与肺病变 |
3.5 高尿酸血症与其他疾病 |
4. 高尿酸血症治疗现状 |
4.1 非药物治疗 |
4.2 药物治疗 |
4.3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
4.4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 |
二、祖国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研究 |
1. 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 |
3.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学治疗 |
3.1 辨证论治 |
3.2 专方治疗进展 |
3.3 针灸治疗进展 |
3.4 单味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高尿酸血症模型的现状 |
4.2 本研究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
4.3 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1.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辨证标准 |
1.3 中医症状积分分级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二、临床资料 |
三、治疗方案 |
1. 基础治疗 |
2. 药物治疗 |
四、观察指标 |
1. 生物学指标 |
2. 安全性指标 |
3. 疗效指标 |
五、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 |
六、疗效标准 |
七、统计学处理 |
八、结果 |
1. 西医疗效指标的比较 |
2. 中医疗效比较 |
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候积分比较 |
九. 安全性指标 |
十. 讨论 |
综述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及分子机理[D]. 袁冬寅.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作用[J]. 谢华,陈敏,易青,霍成,朱晓雯,张俊,孙建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01)
- [3]叶黄素对高脂膳食SD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赵永芳. 郑州大学, 2014(02)
- [4]茶叶功能成分对5/6肾切除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帅兰军. 中南大学, 2012(03)
- [5]早期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研究[D]. 周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6]茶多酚和维生素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者的改善效果研究[J]. 谢华,戢璐,陈敏,陈艳秋,黄承钰,孙建琴. 营养学报, 2010(06)
- [7]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饮食调理与中医辨治思路[J]. 郭静,王少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1)
- [8]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郑艳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9]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研究概述[J]. 王颖,童延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07(06)
- [10]痛风清颗粒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付华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