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刘国钧职教中心的案例(论文文献综述)
蒋丹[1](2020)在《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的旅游业已经转向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生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激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地方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挖掘地方生态元素,树立学校办学特色,从而维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校本课程为中职学校寻求特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新方向。但是,目前面向生态旅游产业视角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多,这与生态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不相匹配。为此,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着眼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安吉某中等职业学校《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一线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简述在安吉某中职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其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具体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学习资源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设计过程。再次,对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开展分析,呈现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采用二次问卷与访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开展课程实施成效评价。最后,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提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和展望。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形成研究成果:(1)依托中职名校“两山”学院建设,借力“校政企”多方协同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由旅游专业和跨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各有侧重地开展课程开发工作;(2)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理念,制定课程标准,挖掘安吉本地生态资源,汇编校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设立项目任务——以梅园农家乐改造为实训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生态旅游产业下农家乐经营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素养;(4)建立课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相关课程实施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形成客观的成效评估结论,以此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与改进,提高课程的复用率。为更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元素以促进《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的实行,从而为中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学生专业成长实际拓宽专业适用范围、拓展校本课程内容;(2)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维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效率;(3)改进考核方式,在目前考核基础上,适当地将企业岗位和行规要求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做到与实际岗位标准接轨;(4)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实训机会。由于在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活动轨迹、课程时间的限制,建议开发便捷的实训模拟小游戏,降低实训成本的同时增强实训体验。
张凯月[2](2020)在《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具有地方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在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校本课程以其对接市场的灵活性,成为职业学校适应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在帮助学校形成自身特色,提升教师个人教学、教研能力,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等部分专业,没有从旅游角度对民俗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校本校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上作研究。本文以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选取旅游与民俗文化概述、衣食住行民俗旅游文化、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文化、岁时节令民俗旅游文化、民间游艺民俗旅游文化六个主题模块,对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展开深入研究。从校本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三个角度探讨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意义;从校本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等方面,全方位地探讨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原则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评价,展示校本课程的成效与反馈;结合实例,展示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然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必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必须意识到,校本课程不但对学生和教师发展有利,也对学校总体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校本课程管理体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课程开发,提高教师参与开发的热情。
姜珊[3](2019)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中职电子专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型产业的不断涌入,市场对技术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明显阻碍了对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合从事中职电子专业多年教学的经历以及我校电子专业专业建设与课堂改革的实施,把工作过程课程观应用于电子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中,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从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张文静[4](2018)在《基于区域特色的《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设置必须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1]。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大一统的课程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不但是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关联。专业人才能够促进行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基础和支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该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努力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今年来,武隆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已经成为武隆区区域经济社会显着特色,区内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区域特色出发,开拓课程资源,开发出适用于武隆地区的导游服务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也有利于乡土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3]。本研究以武隆职教中心为例,通过对《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校本教材的构建,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教学实际出发去分析从武隆导游接待服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其次,在本文的主体部分阐述了《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建构的具体过程,以及其实施的保障和措施,构建了《武隆导游服务》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建议,希望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导游服务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刘曼,王子平[5](2017)在《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的缺陷,提出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紧扣"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以该课程为载体阐述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通过实践教学证实此次课程开发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立足点,适应当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刀丽[6](2016)在《中职学校《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云南省旅游学校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受关注程度的明显增强,作为其中一份子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中等职业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校本课程这个“舶来品”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现阶段,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中小学和高校,本研究以云南省旅游学校为例,通过对《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一些探讨。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调查和研究。主要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等。第一部分,分析云南省旅游学校《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得出原有《导游业务》课程的实施现状,从而探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阐述云南省旅游学校《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从前期准备、校本教材编写、校本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记录《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第三部分,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二次问卷调查、访谈、反馈意见整理等方式,反映教师、学生、企业对课程的评价,从而得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第四部分,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学校、教师、课程、学生、外部资源等方面对改进措施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议。研究表明:第一、中职学校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二、中职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紧扣多尔“4R”(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课程理论。第三、中职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持续性,遵循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五步骤(分析情境——准备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追踪与重建),让校本课程开发循环起来。第四、中职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这是本研究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
王丹红[7](2014)在《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职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参加社会生产、处理日常生活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更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功能、工具功能和实用功能。中职数学教学要走一条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路子,以服务专业课程、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为中心,从适应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和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同时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数学教学与专业课、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对学习数学基础课不感兴趣;数学教材改革存在各种弊端:数学教学体系完全仿造普通教育的模式,忽视理论教学,内容简单化,教学内容随意删减,模块组合随意,忽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数学教学评价制度单一。本文通过对顺德各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情况分析、经过调查分析、结合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经验,探索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校、企业的需求下,制定融合专业课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的校本教材,让数学课真正成为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以适应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及中职学生的需要。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访谈为主的多种实证方法,全面分析、论证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庞小丽[8](2014)在《浅析加强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行业新型发展专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日臻完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将传统美术专业课程与设计制作专业课程进行了科学的衔接和整合,为学生就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创新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中职教育与就业的紧密对接,促进专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则成为中职学校紧迫而责无旁贷的任务。
齐继权[9](2013)在《普惠务实 学以致用——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国示范师资培训项目特色介绍》文中认为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24号)文件精神,我校正式成为第二批国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贴近师资需求实际,确立了"普惠务实,学以致用"师资培训原则,积极拓展培训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示范项目整体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忻叶,郭元刚,张健[10](2011)在《一座城市的职教之梦》文中提出常州职教人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中国职教名城"。有梦想和没有梦想的区别,可以从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中看出一二:三个泥瓦匠在盖房子,别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个说,我在砌墙;另一个说,我在盖一座房子;第三个说,我正在建造此地最棒的建筑。若干年过去了,人们再去看时,第一个泥瓦匠还在那儿砌墙,第二个成了一名包工头,而最后一个,成了远近闻名的建筑师。人有了梦想可以飞翔,地方有了梦想就会超越。常州,正是在不断的自我积累、自我砥砺、自我期许中,内涵得以丰厚,精神得以明朗,境界得以升华。
二、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刘国钧职教中心的案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刘国钧职教中心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宏观政策背景 |
1.1.2 行业发展需求 |
1.1.3 学校发展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案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要素分析 |
2.3 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与调查 |
2.3.1 问卷调查目的 |
2.3.2 问卷调查方法和对象 |
2.3.3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2.3.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2.4 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和学校访谈情况分析 |
2.4.1 访谈目的 |
2.4.2 访谈对象 |
2.4.3 访谈情况分析 |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
2.5.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
2.5.2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 |
2.5.3 教师“旅游+”专业复合型发展的需要 |
2.5.4 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需要 |
2.5.5 企业本土旅游人才岗位的需要 |
2.6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
2.6.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空间 |
2.6.2 政府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
2.6.3 学校”两山“文化建设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
2.6.4 旅游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
2.6.5 师生本土特色专业元素发展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 |
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3.1.1 适应性原则 |
3.1.2 职业性原则 |
3.1.3 实践性原则 |
3.1.4 合作性原则 |
3.1.5 科学性原则 |
3.2 《农家乐经营实务》课程标准的开发 |
3.2.1 课程标准开发的理念 |
3.2.2 课程标准的制定 |
3.3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
3.3.1 校本教材的开发 |
3.3.2 活页学材的开发 |
3.3.3 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
3.4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环境的开发 |
3.4.1 校内教学环境 |
3.4.2 校外教学环境 |
第四章 校本课程实施与反思 |
4.1 校本课程实施 |
4.1.1 实施对象选择 |
4.1.2 实施策略选定 |
4.1.3 课程实施案例 |
4.2 课程实施反思 |
4.2.1 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
4.2.2 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 |
第五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评价 |
5.1 评价原则 |
5.1.1 多元性原则 |
5.1.2 发展性原则 |
5.1.3 广泛性评价 |
5.2 教师层面 |
5.2.1 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
5.2.2 教师教学内容得以充盈 |
5.2.3 教师教学方法得以丰富 |
5.2.4 教师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
5.2.5 其他意见 |
5.3 学生层面 |
5.3.1 学生主观评价 |
5.3.2 学生学业评价 |
5.3.3 学生能力的评价 |
5.4 企业层面 |
5.4.1 企业需求贴合度评价 |
5.4.2 企业实习考核效果评价 |
5.4.3 存在的不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1.1 课程开发需多部门协调配合 |
6.1.2 课程开发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
6.1.3 课程开发需符合岗位实际需求 |
6.1.4 课程评估应实现规范化 |
6.2 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
6.2.1 教师负担和能力问题 |
6.2.2 学生参与度和到课率问题 |
6.2.3 课程内容量和专业覆盖问题 |
6.3 研究展望 |
6.3.1 拓展课程内容 |
6.3.2 优化师资队伍 |
6.3.3 改进考核方式 |
6.3.4 丰富教学形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职业教育全面迅速发展的宏观背景 |
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
3. “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概况 |
2. 国内研究概况 |
3. 国内外研究概况述评 |
(五) 概念界定 |
1. 中等职业教育 |
2. 民俗文化 |
3. 校本课程 |
二、 长职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总体设计 |
(一)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 |
1. 彰显学校特色,丰富课程结构 |
2. 突出专业特点,提升课程品味 |
3. 培养学生发展,兼顾个体差异 |
4. 关注教师成长,提高综合能力 |
(二)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性质和目标 |
1. 课程性质 |
2. 课程目标 |
(三)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
1. 设计理念 |
2. 内容框架 |
三、 长职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
(一)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教学要求 |
1. 体现校本课程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
2. 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3. 反映中职旅游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二)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简介 |
1. 旅游与民俗文化概述 |
2. 衣食住行民俗旅游文化 |
3. 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 |
4.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文化 |
5. 岁时节令民俗旅游文化 |
6. 民间游艺民俗旅游文化 |
(三)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
1. 课堂讲授 |
2. 动手操作 |
3. 参观考察 |
4. 专家讲座 |
(四)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建议 |
1. 保障合理教学时间 |
2.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
四、 长职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策略 |
(一)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评价原则 |
1. 体现旅游专业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
2. 恰当选择多种评价方式 |
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相互性 |
(二)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评价对象和方法 |
1. 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
2. 对教师的评价方法 |
3. 对课程的评价方法 |
五、 长职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反思 |
(一)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
1.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
2. 教师情况反馈 |
(二)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1. 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大,需时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
2. 市场变化快,资格认证改革,校本课程需经常及时跟进 |
3. 多种教学方式,落实难度大,考验教师能力 |
4. 专人专项,没有替代教师 |
(三) 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对策 |
1. 事前调研,合理安排 |
2. 构建团队,形成合力,保障教研作用 |
3. 形成制度,建立校本课程保障体系 |
4. 打造多技能教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关于《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教学案例(一) |
附录 E 教学案例(二) |
附录 F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G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中职电子专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
二、以行动为导向,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
三、以项目为载体,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 |
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观在电子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
五、结语 |
(4)基于区域特色的《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校本课程 |
1.5.2 校本课程开发 |
1.5.3 区域特色 |
1.5.4 导游服务 |
2 《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2.1 具身认知理论 |
2.2 斯基尔贝克的情境模式 |
2.3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
3 《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的建构 |
3.1 课程开发的背景 |
3.2 课程开发的准备 |
3.2.1 专业教师访谈 |
3.2.2 在校学生访谈 |
3.2.3 毕业学生访谈 |
3.2.4 调查结论及启示 |
3.3 《武隆导游服务》的课程标准 |
3.3.1 课程性质 |
3.3.2 课程理念 |
3.3.3 课程目标 |
3.3.4 课程内容 |
3.4 《武隆导游服务》教材的编写 |
3.4.1 教材编写的建议 |
3.4.2 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 |
4 《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的实施 |
4.1 课程组织安排 |
4.2 课程实施策略 |
4.2.1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
4.2.2 鼓励合作学习 |
4.2.3 有效开展教学评价 |
4.3 课程评价 |
4.3.1 评价原则 |
4.3.2 评价目标 |
4.3.3 评价内容 |
4.3.4 评价主体 |
4.3.5 评价方式 |
4.4 课程实施的保障 |
4.4.1 制度保障 |
4.4.2 物质保障 |
4.4.3 时间保障 |
5 《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分析 |
5.1 案例一:天生三桥两日游 |
5.2 案例二:旅游娱乐活动——观看印象·武隆实景演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 |
致谢 |
(5)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 |
(一) 校企合作 |
(二) 课程开发 |
二课程开发实践过程 |
(一) 校企合作, 制定课程标准 |
(二) 标准分析, 构建课程内容 |
(三) 校企互动, 设置课程评价 |
(四) 行动导向, 探索教学模式 |
三课程开发实施的优点与不足 |
(一) 课程开发实施的优点 |
(二) 课程开发实施的不足 |
四小结 |
(6)中职学校《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云南省旅游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国家职业教育全面迅速发展的宏观背景 |
二、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
五、本人的学术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一、校本课程 |
二、校本课程开发 |
三、中等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的结论 |
第七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多尔 4R课程理论 |
二、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程序理论 |
第一章 《模拟导游》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导游业务》课程实施现状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
第二节 《导游业务》课程实施现状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三、启示 |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
一、“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的需要 |
二、教育民主化的需要 |
三、学校办学特色的需求 |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
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
六、企业的需求 |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
一、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空间 |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
三、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 |
四、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
第二章 《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 |
一、导游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
二、《模拟导游》课程性质分析 |
三、课程开发的原则 |
四、课程开发的思路 |
第二节 《模拟导游》校本教材的编写 |
一、教材编写人员 |
二、教材编写方式 |
三、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 |
第三节 《模拟导游》校本课程的实施 |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
二、课程实施对象的选择 |
三、课程实施策略 |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 |
五、评价方法 |
六、教学实例 |
七、教学反思 |
第三章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
第一节 教师的评价 |
一、课程内容 |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三、教学效果 |
四、其他意见 |
第二节 学生的评价 |
一、学生主观感受的评价 |
二、学业成绩的评价 |
三、学生能力的评价 |
第三节 企业的评价 |
一、企业的反馈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启示 |
一、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有所改变,教学目标多元化 |
二、课程中增加大量实训环节,教学内容实践化 |
三、课程考虑学生需求,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 |
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一节 《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
三、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二节 《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措施 |
一、加强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意识 |
二、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
三、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 |
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
五、加强校企的合作 |
第三节 《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完善 |
一、打造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氛围和制度保障 |
二、增强教师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 |
三、激发年轻教师的热情 |
四、扩大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 |
五、寻求更为有效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 |
六、关注校本课程持续化的发展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附录 |
(7)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价值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中等职业学校 |
1.3.2 数学教学 |
1.3.3 专业课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4.2.1 中职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
1.4.2.2 中职数学与专业课关系相关研究 |
1.4.2.3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研究 |
1.4.2.4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调查法 |
1.5.2 文献研究法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对郑敬诒职校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设计 |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2 访谈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2.2.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2.2.3 调查结论 |
第三章 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
3.1 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1 教学内容卡通化 |
3.1.2 教学内容随意删减、模块组合随意 |
3.1.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
3.1.4 数学教学评价制度单一 |
3.2 中职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 |
3.2.1 对数学教学基础性认识不够 |
3.2.2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
3.2.3 教学与企业需要脱节 |
3.2.4 数学教材存在不足 |
第四章 顺德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实践探索 |
4.1 顺德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情况分析 |
4.2 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基本思路 |
4.2.1 数学教学要融合专业教学的实例 |
4.2.2 数学教学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实例 |
4.2.3 结合专业课程及生活、生产实际设计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 |
4.3 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情况介绍 |
4.3.1 了解各专业学科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情况分析 |
4.3.2 讨论研究,编写校本教材 |
4.3.3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调节数学教学进度 |
4.3.4 关注专业与数学教学的知识衔接 |
4.3.5 实践效果 |
第五章 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策略 |
5.1 充分调查了解学生、专业课、企业的需求 |
5.2 结合专业课、生产生活实际制定校本教材 |
5.3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
5.3.1 改革教学手段 |
5.3.2 改革教学方法 |
5.4 改革教学评价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学课与专业课关系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数学课与专业课关系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访谈提纲(教师) |
后记 |
(8)浅析加强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目标 |
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依据 |
三、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发展策略 |
(一) 调研市场需求, 明确专业建设培养方向 |
(二) 根据调研结论, 组建专家团队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构建课程体系 |
(三) 以行业标准为前提, 开发和完善校本教材建设 |
(四)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打造一流教学队伍 |
(五) 创新教学模式, 开放教学课堂 |
(六)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专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
(9)普惠务实 学以致用——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国示范师资培训项目特色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升培训层次:适应办学需要 |
二、创新培训模式:惠及广大教工 |
(一)推荐图书。 |
(二)主题引领。 |
(三)专长推介。 |
(四)专题培训。 |
三、提高培训效果:搭建应用平台 |
(10)一座城市的职教之梦(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
下篇 |
四、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刘国钧职教中心的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D]. 蒋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与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 张凯月.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中职电子专业中的应用[J]. 姜珊. 祖国, 2019(03)
- [4]基于区域特色的《武隆导游服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张文静. 重庆师范大学, 2018(12)
- [5]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J]. 刘曼,王子平. 教育现代化, 2017(49)
- [6]中职学校《模拟导游》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云南省旅游学校为例[D]. 刀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王丹红. 贵州师范大学, 2014(10)
- [8]浅析加强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发展策略[J]. 庞小丽. 职业技术, 2014(10)
- [9]普惠务实 学以致用——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国示范师资培训项目特色介绍[J]. 齐继权. 江苏教育, 2013(16)
- [10]一座城市的职教之梦[J]. 忻叶,郭元刚,张健. 江苏教育,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