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的价值与繁衍

紫穗槐的价值与繁衍

一、紫穗槐的价值及其繁殖(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1](2018)在《胶东半岛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差异探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胶东半岛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生态安全遭受严重威胁。防治外来植物入侵不仅要着眼于对外来物种入侵力的研究,还应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群落对外来物种的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寻求通过建立高抵抗力植物群落的生态防治途径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以对胶东半岛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和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为受试对象,以不同群落的本地优势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盐肤木(R.chinens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赤松(Pinus densiflora)及黑松(P.thunbergii)等为测试对象,通过探索被入侵地不同群落优势植物与土壤间的反馈作用对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贡献,分析化感作用在反馈中的地位,尝试揭示植物-土壤反馈影响群落入侵抵抗力的机制,为科学防治外来植物入侵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生物测定实验、盆栽实验,比较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化感物质对外来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栎根系水浸液可以显着降低外来植物火炬树种子的萌发速度;相较于美洲起源的紫穗槐和刺槐,亚洲起源的麻栎和黑松抑制了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2)分两个阶段进行植物—土壤反馈实验。第一阶段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同质园小区种植入侵植物和不同林型优势植物。结果表明,经过75天的种植后,栽种不同植物的各处理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各项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均产生较大差异。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土壤性质指标分析后发现,本地起源植物盐肤木、麻栎、赤松等生长过后土壤肥力高,而美洲起源植物(两个归化种紫穗槐、刺槐和两个入侵种火炬树、美洲商陆)的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四个美洲起源植物的土壤养分结构更相似,两个亚洲起源阔叶树种盐肤木、麻栎的土壤养分结构更相似,两个亚洲起源针叶树种赤松、黑松和空白对照组土壤养分结构更相似。可见,本实验中,相同起源地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更相近,外来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养分需求大,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利用土壤养分以促进自身生物量积累,这可能是其能成功定植或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各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75天的种植后,不同植物生长过的土壤其微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均较空白对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植物可能通过根际效应,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使得某些利于自身生长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3)在植物—土壤反馈实验第二阶段,用上一阶段的土壤再次种植每种植物,比较植物在自身生长过的土壤和在其它植物生长过的土壤上的长势差别,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植物如何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后续自身和其它植物的生长。结果表明:经过第二阶段种植后,不同处理组中各植物的生物量均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有关,与野外观察的不符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植物化感作用对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贡献。在防控外来植物入侵方面,物理、化学途径弊端明显,重新引入一个非本地物种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所承担的生态安全风险也往往太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本地植物(如麻栎等)分泌的化感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利用对入侵植物具有明显化感抑制作用的本地植物对其进行生态控制,构建高抵抗力植物群落,可能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赵雅倩[2](2017)在《毛乌素沙地紫穗槐长根苗培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是防风固沙的基础,苗木质量是影响沙地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是沙地造林的主要灌木树种。为降低长根苗的培育成本,简化长根苗培育技术,本研究以紫穗槐为材料,在宁夏盐池和陕西榆林通过进行紫穗槐长根苗平地培育、PVC板培育、高畦培育、导根筒培育,对四种培育技术种植出的紫穗槐苗木进行总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主根长度和各项根系指标的比较,探讨了不同培育方式对紫穗槐长根苗生物量和主根长度及根系指标的影响,不同培育技术的成本及产苗量。试验目的是选择出一种更有利于提高紫穗槐地上部分生长和根系质量,经济成本更低的长根苗培育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广泛推广紫穗槐长根苗低成本培育技术,并将此技术推广应用于适宜在毛乌素沙地种植的各种乔灌木。对加快沙地植被的建成速度、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在盐池试验区,紫穗槐的生物量、主根长度及各项根系指标以PVC板最大,导根筒次之,平地最小,高畦处于导根筒和平地之间。PVC板培育出的紫穗槐的主根长度达54.00㎝,高畦和导根筒培育的紫穗槐的主根长度分别为45.83㎝、48.67㎝。PVC板、高畦、导根筒对平地处理的紫穗槐根系主根长度、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均表现为差异显着;2.在榆林试验区,PVC板培育出的长根苗在生物量、主根长度和各项根系指标中均表现最好。PVC板种植的紫穗槐的主根长度为101.33㎝,达到了林木长根苗的要求,高畦和导根筒培育的紫穗槐的主根长度分别为71.33㎝,81.67㎝,能够吸收地表60㎝以下土壤的水分;3.PVC板的成本最低,较高畦节约了16.7%,较导根筒节约了65.28%。遵循育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原则,建议推广PVC板长根苗培育技术。

刘素欣[3](2016)在《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紫穗槐对根系侵染状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穗槐是多年生豆科丛生落叶小灌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改良土壤等特点,其较强的固氮能力与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存在有关。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一种专性共生真菌,可以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联合体,可以改善紫穗槐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性。研究人员对紫穗槐进行根瘤菌或丛枝菌根真菌的单接种和双接种的研究,证明了双接种较单接种对紫穗槐生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对双接种紫穗槐的菌根、根瘤显微观察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差异还尚未报道。本试验以紫穗槐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水分梯度,每个梯度都设有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和未接种处理,分不同时期对紫穗槐的菌根、根瘤的显微结构、侵染动态进行观察以及对紫穗槐植株生长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双接种紫穗槐具有典型的丛枝菌根结构并且紫穗槐AMF菌根显微结构在各个水分处理下其表现不同。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的紫穗槐菌根既有胞间和胞内菌丝,也有菌丝在菌根内形成的丛枝和泡囊结构及孢子果;在其根瘤上发现AMF菌丝和泡囊;其中在各个水分胁迫下AMF不断形成侵入点来侵染紫穗槐根系,但菌丝的丛枝结构和泡囊会缓慢的消解;轻度胁迫下AMF侵染紫穗槐根系先于其它水分胁迫组。轻度胁迫可以在紫穗槐生长前期增加其泡囊丰度,在植株生长后期水饱和处理组和重度胁迫可以增加其泡囊丰度。(2)双接种紫穗槐菌根在不同时期对土壤含水量的需要量不同;其侵染率在同一水分梯度处理下,随着植株的生长时间,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双接种紫穗槐在生长中期其菌根侵染状况最好。紫穗槐生长前期,轻度胁迫促进了AMF对根系的侵染;在紫穗槐生长的第1II时期正常浇水条件下泡囊丰度(24%)最高,第Ⅳ时期的水饱和条件下菌根的侵染强度(48.4%)最大。(3)双接种紫穗槐根瘤的显微结构与侧根具有同源性,并且不同水分胁迫下对紫穗槐根瘤显微结构影响不同,且形成时期也有差异;在适当的加水处理可以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紫穗槐生长前期是根瘤形成的重要时期,水分减少抑制根瘤的生长发育。其成熟的根瘤显微结构由皮层组织细胞、分生组织细胞、鞘细胞、维管束系统和中心侵染细胞区组成;紫穗槐根瘤菌的皮层组织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和中心侵染区最先形成,并且在重度胁迫下抑制其发育;干旱胁迫抑制鞘细胞的发育;鞘细胞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在中度胁迫开始抑制其生长;维管束系统受水分胁迫影响不大。在水饱和处理下中心组织和侵染细胞都高于正常浇水处理组;显微观察到根瘤细菌数量随着生长时期逐渐增多。(4)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可以缓解或者减弱干旱对紫穗槐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无论接种与否,其株高、总生物量、茎粗和叶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正常浇水处理组(未接种组:16.2cm、2.176mm、60.2个;双接种组:18.08cm、2.580mm、65.4个),最小值则出现在重度干旱处理组(未接种组:7.78cm、1.640mm、28.6个;双接种组:9.56cm、10828mm、34.2个),说明紫穗槐植株在正常浇水下生长良好,过度干旱会抑制其植株的生长,并且通过比较发现双接种紫穗槐的测量指标较未接种紫穗槐都有所提高,并且菌根依赖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升高。

张瑞海,付卫东,宋振,晏静,朱昌雄,张国良[4](2016)在《河北地区黄顶菊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替代控制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植被更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01年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河北地区,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明确其潜在危害,调查了其在河堤与荒地两个典型生境中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生境中地上植被均以黄顶菊最为丰富,频度达100%。河堤及荒地黄顶菊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 527和13 947 ind.·m-2,占整个种子库的88.05%及96.32%;黄顶菊种子库与植被间物种相似系数(S)分别为0.55(河堤)和0.40(荒地),属于中等及偏低相似水平。(2)黄顶菊种子多集中于上层土壤中(02 cm)中,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中层和下层(210 cm)中仍有近50%的黄顶菊种子。(3)在3次取样中,黄顶菊种子主要集中于4月份与6月份采集的土样中,8月份较少。本研究利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与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两种植物替代控制黄顶菊,分析了黄顶菊对替代控制后的响应,结果发现第2年控制效果优于第1年,其密度、单株结实量、土壤种子储量均极显着低于同期对照(P<0.01;)其次,其余生态指标如株高、分枝数、生物量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利用这两种替代植物可以限制黄顶菊的繁殖与扩散。该研究对黄顶菊的综合持续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穆永光[5](2016)在《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文中认为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盐碱胁迫是最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土壤盐碱化是引起盐碱胁迫的主要原因,给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损失。研究植物的盐碱耐性对于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改良和利用盐渍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盐碱土壤中典型中性盐Na Cl和碱性盐Na2CO3分别模拟盐胁迫和碱胁迫,以抗逆性较强的多年生灌木紫穗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及自然盐碱土壤生境紫穗槐生长的变化,以期为充分利用其植物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穗槐种子萌发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Na Cl胁迫浓度为200m M的范围内,对紫穗槐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影响,Na2CO3胁迫浓度只有达到40m M时发芽率才显着降低(P<0.05),但仍保持近80%的较高发芽率。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紫穗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均有显着影响(P<0.05),碱胁迫的影响程度大于盐胁迫;但较低浓度的盐胁迫(<100m M)可刺激胚根的生长。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对紫穗槐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促进胚根的生长,提高播种效果。(2)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紫穗槐胚根对Na+的吸收程度相对较低,使胚根胚芽Na+含量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胁迫下(100m M Na Cl、20m M Na2CO3)的含量水平。胚根对Na+和Cl-的吸收程度不同,在环境中Na+和Cl-含量相同情况下,胚根胚芽中有渗透调节作用的Cl-含量是有毒害作用的Na+含量的18倍。胚根胚芽的K+、Mg2+含量和Na+/K+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适应盐胁迫和碱胁迫,但K+、Mg2+含量,以及NO3-、H2PO4-和SO42-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变化却不同。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是响应盐碱胁迫的渗透调节物质,碱胁迫下的有机酸响应程度大于盐胁迫;而游离氨基酸总量对缓解盐碱胁迫没有发挥作用。8种有机酸中酒石酸是主要组分,各组分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积累变化不同,盐胁迫下大量积累酒石酸,碱胁迫下柠檬酸、苹果酸、乙酸、草酸、甲酸、乳酸积累量均显着增加(P<0.05)。16种游离氨基酸中,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是盐胁迫下的响应溶质,谷氨酸、苏氨酸是碱胁迫下的响应溶质。种子萌发所受胁迫影响程度是高p H值>渗透胁迫>离子胁迫。(3)紫穗槐果皮含有大量脂类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着影响。盐胁迫下,去除果皮后能显着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并明显缩短种子发芽时间(P<0.05),可加快幼苗的建成,减少萌发过程中所受胁迫时间,并提早由异养过度到自养,积累更多阴离子和有机溶质来适应盐胁迫。因此,在中性盐土壤中种植紫穗槐时,可采用去除果皮进行播种,以提高种植效果。而在碱胁迫下受吸收大量Na+和高p H值影响,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不适合去除果皮播种。不同萌发条件对种子萌发有显着影响,砂培法胚根、胚芽的长度和生物量均显着高于纸培法(P<0.05)。砂培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持处理液浓度,有利于固定幼苗,还能减少其他矿质元素的干扰。因此,在进行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实验时,特别是研究根系发达的植物,建议采用砂培法。(4)对有害离子吸收程度相对较低,并将更多有害离子积累在茎和总叶柄中,营养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发生变化是紫穗槐幼苗适应盐碱胁迫的响应策略。盐碱胁迫抑制紫穗槐幼苗根和茎叶的生长,但适宜浓度盐碱胁迫可刺激根的伸长。盐碱胁迫下生物量分配的规律是:在地下与地上分配上优先分配于根的生长,在地上生物量分配上优先于小叶的生长。盐胁迫和碱胁迫导致幼苗的光合能力降低,但适宜盐胁迫(50m M)可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而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P<0.05)。根对Na+的吸收程度相对较低,并将吸收到体内的大量Na+区隔在茎和总叶柄中,从而保持根和小叶的Na+含量相对稳定。不同器官中K+、Ca2+与Mg2+含量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有不同变化,但盐胁迫下小叶的K+、Ca2+与Mg2+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或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有利于维持小叶的正常生理功能。除盐胁迫下积累大量Cl-外,盐胁迫和碱胁迫下阴离子的响应均不明显。盐胁迫和碱胁迫下根和小叶可溶性糖积累显着增加,碱胁迫下根的可溶性糖的增加幅度更大;各营养器官的可溶性糖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对照为根<茎<总叶柄<叶,而盐碱胁迫下为茎<根<总叶柄<小叶。(5)紫穗槐在松嫩自然盐碱土壤生境中生长状况良好,表现出一定的耐盐碱性,在土壤p H值8.65、电导率87u S/cm左右的盐碱生境可以正常生长,根系发达并具有根瘤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因此可以作为植树造林的灌木树种在松嫩地区盐碱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种植。(6)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相比较,盐胁迫对胚根胚芽长度的影响大于幼苗根长和株高,而对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大于胚根胚芽;碱胁迫对胚根长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大于幼苗根,而对胚芽长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小于幼苗茎叶。幼苗根对Na+吸收程度比胚根相对更低;K+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胚根胚芽的Na+/K+显着高于幼苗。Na+含量及Na+/K+可能是种子萌发比幼苗生长对盐碱胁迫更为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积累Mg2+和无机阴离子是紫穗槐种子萌发和幼苗响应盐碱胁迫的不同点,积累可溶性糖是种子萌发和幼苗响应盐碱胁迫的共同点。

杨晨辉[6](2014)在《基于PP织物袋的生物护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丙烯土工织物袋(简称PP织物袋)作为梯田新型筑坎材料,对解决陕南土坎梯田垮坎问题提供很大帮助。在其所筑坎坡上种植适宜的植物既可充分开发利用埂坎空间,又兼具经济效益和稳固田坎的作用。以PP织物袋梯田田坎种植的黑麦草(Lolium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旱柳(Salix matsudan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9种植物的生长概况及根系固土机理,结合植物的直接经济效益,综合考虑筛选出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护坎植物。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9种植物的植被覆盖度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1.25a时其覆盖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羊茅、黑麦、紫花苜蓿、白三叶、紫穗槐、旱柳、山麦冬、黄花菜、金银花;次年生长过程中覆盖度增长由快到慢的依次为: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麦草、白三叶、紫穗槐、旱柳、黄花菜、金银花、山麦冬。(2)9种植物单位面积的地上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旱柳、紫穗槐、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麦、黄花、白三叶、金银花、山麦冬;9种植物的直接经济效益由高到低是金银花、黄花菜、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麦草、白三叶、旱柳、紫穗槐、山麦冬。(3)9种植物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的关系均符合库仑定律;在含水量和含根量相当的情况下,对比无根土样,紫穗槐、白三叶、旱柳、金银花、黑麦、紫花苜蓿、黄花菜、高羊茅、山麦冬9种植物的根-土复合体的粘聚力增加幅度分别为:62.3%,56.3%,54.9%,51.2%,51.1%,50.7%,47.6%,30.9%,15.2%,,而内摩擦角的变化幅度仅为-1.5-0.8,增加效果并不明显;9种植物中紫穗槐、白三叶对PP织物袋内土壤的抗剪效果最好,旱柳、黑麦、金银花、紫花苜蓿、黄花菜次之,高羊茅、山麦冬效果较差。(4)同无植物的PP织物袋内土样相比,6种草本植物明显的提高了PP织物袋内土样的抗冲抗蚀性;不同坡度对同一植物根系的抗冲刷能力的增强效果略有差异;同一冲刷坡度下,随着含根量的增加,土壤抗冲性增强;白三叶的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较强,显着高于其它植物种,其次为高羊茅、紫花苜蓿和山麦冬;黄花菜和黑麦效果最差;随着根系含量的增加,PP织物袋内土体的抗蚀性增强;高羊茅根系增强土壤抗蚀性作用的能力较强、黄花菜、黑麦草和山麦冬次之,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增强作用较弱。(5)同无植物的PP织物袋内土样相比,乔木旱柳、灌木紫穗槐、藤本金银花能显着提高PP织物袋内土样的抗冲抗蚀性;根系的抗冲刷能力随冲刷坡度的增大而增强;同一冲刷坡度下,土壤抗冲性随着含根量的增加而增强;紫穗槐的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效果较佳,明显高于其它植物类型,其次为旱柳;金银花效果最差;PP织物袋内土壤抗蚀性随根系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紫穗槐根系增强土壤抗蚀性作用的能力最强,其次是旱柳,效果最差的为金银花。综合多个因素的对植物固土护坎的增强效应,选择灌木紫穗槐、乔木旱柳、草本黄花菜、白三叶、紫花苜蓿及高羊茅在PP织物袋梯田田坎上推广种植。

李金辉[7](2014)在《紫穗槐根际土壤磷组分含量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毛乌素沙地1951年(60龄)、1976年(35龄)、1983年(28龄)、2005年(6龄)种植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iessen等修正后的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对其有效磷、全磷、不同形态的磷组分、进行了很多的分析研究。研究紫穗槐不同土壤磷的积累形式,在根际微环境中的特点,以及在这个环境中磷的含量特征。实验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根际紫穗槐养分的利用率情况,这对于指导沙地土壤的养分利用及土壤-植物养分循环过程的理论,荒漠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验结果如下:1)1951年种植的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均最大,且其0-10cm剖面处全磷含量达到0.96g/kg,是不同年份土壤不同剖面含量最大的。不同年限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表层(0-10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基本上高于下层(10-50cm)土壤;1951年种植的紫穗槐根际有效磷富集率为18.7%,而1983年的根际有效磷富集率仅有0.8%。2)1951年、1976年、1983年种植的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pH值差异显着,分别比非根际降低了0.4、0.29和0.26,2005年紫穗槐的根际非根际无显着差异。不同年限0-20cm土层的pH值随年限的递增而减小。3)土壤无机磷库中,H2O-Pi(水溶磷)含量相对较少,Dil.HCl-Pi(1mol/LHCl提取无机磷)是最主要的无机磷素形态,占无机磷总量的50%左右。根际土无机磷库中,除了H2O-Pi和Conc.HCl-Pi(浓HCl提取无机磷)外,其余无机磷均是1951年种植的紫穗槐含量最高。4)不同形态磷:除1983年紫穗槐的NaHCO3-Po (0.5mol/L NaHCO3提取有机磷)外,其他株龄的NaHCO3-Pi (0.5mol/L NaHCO3提取无机磷),NaOH-Pi (O.1mol/L NaOH提取无机磷),NaHCO3-Po, NaOH-Po (0.1mol/L NaOH提取有机磷),Conc.HCl-Po(浓HC1提取有机磷)含量均是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相应磷含量。5)根际土壤有效磷与Dil.HCl-Pi和Conc.HCl-Po含量显着相关(P<0.05),H2O-Pi与Total-P含量显着相关(P<0.05),根际的土壤与非根际的土壤中的有效磷与根际中全磷含量还有pH值的相关性均都表现为不显着。

周美,李闪闪,李瑞,闫佳旭,陈模,白晗,巩江,倪士峰[8](2013)在《紫穗槐药学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紫穗槐的种属、鉴别、药理、临床应用和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杜明新[9](2013)在《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全株挖掘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年限种植的紫穗槐进行取样,研究60株龄、35株龄、28株龄、6株龄地上部形态特征、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根比例、根体积、根表面积及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异质性,以期揭示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异质性对紫穗槐根系的可塑性及其相关性,揭示紫穗槐在沙地生境下生态适应性。获得结论如下: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株龄紫穗槐根生物量、根体积,根表面积均呈指数Y=ae-bx形式递减。通过对消弱系数的分析根系集中分布于接近地表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SM)与地上生物量(AGB)、根生物量(RB)、比根长(SRL)显着正相关性达水平。2、紫穗槐通过根系形态可塑性反应调整根系在不同土壤养分斑块上的分配,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壤养分资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与根表面积、根比例、根生物量、根体积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根系总长显着相关;有机碳与紫穗槐根系总长负相关,而与根系直径正相关;硝态氮与紫穗槐根系生物量极显着正相关;全磷与比根长正相关,与根系直径呈负相关,速效磷与根系直径正相关。3、随着株龄的增加紫穗槐并没有出现衰退的现象,紫穗槐通过改变根冠比、根系伸长、增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根系具有自疏与更新的能力,从而满足地上部分生长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能够长期适应于气候波动、高温和干旱的沙漠环境。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根系的分布特征。4、紫穗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以中等变异性为主,60株龄、35株龄、28株龄紫穗槐根系较长时间作用于周围的土壤环境,已改变周围的土壤结构和营养含量,使其变的相对稳定,而6株龄生长时间较短,紫穗槐根系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改变相对来说较为缓慢。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根系分布参数确定为:水分控制因子和构架因子,运输控制因子,硝态氮和速效磷控制因子。

刘小溪[10](2013)在《中德合作朝阳生态造林技术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中德合作辽宁朝阳生态造林项目是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了防护林、防护经济混交林、封山补植、封山育林、经济林和庭院林6个造林类型,选取了20个造林树种,总结了不同造林类型的造林技术和方法,并采取幼林保护、补植和幼林抚育对造林地进行管理。

二、紫穗槐的价值及其繁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穗槐的价值及其繁殖(论文提纲范文)

(1)胶东半岛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差异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入侵研究现状
        1.1.1 生物入侵的定义、途径及危害
        1.1.2 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群落的可入侵性
        1.1.3 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
    1.2 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2.1 化感作用的定义
        1.2.2 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
    1.3 植物—土壤反馈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土壤反馈的含义
        1.3.2 植物-土壤反馈与外来植物入侵
    1.4 入侵胶东半岛的外来植物火炬树与美洲商陆
        1.4.1 火炬树概况
        1.4.2 美洲商陆概况
    1.5 本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2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各生境优势树种根系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自然概况
        2.1.2 材料与处理
        2.1.2.1 水浸液的制备
        2.1.2.2 生物测定实验
        2.1.2.3 盆栽实验
    2.2 数据处理
        2.2.1 化感效应评价
        2.2.2 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树种和水浸液浓度对火炬树各试验变量的影响
        2.3.2 不同树种根系水浸液对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3.2.1 不同树种根系水浸液对火炬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2 不同树种根系水浸液对火炬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3.3 不同树种根系水浸液对火炬树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土壤处理阶段
        3.1.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3.1.3 土壤酶测定方法
    3.2 数据处理
        3.2.1 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数据处理
        3.2.2 构建土壤肥力评价体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1.1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pH的影响
        3.3.1.2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全碳含量的影响
        3.3.1.3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3.1.4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3.3.1.5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3.3.1.6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3.1.7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1.8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3.1.9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3.2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2.1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3.2.2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2.3 各植物生长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3.3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相关关系及土壤肥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3.3.1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相关关系
        3.3.3.2 土壤肥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主成分-聚类分析
    3.4 讨论
        3.4.1 各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2 各植物对土壤酶的影响
        3.4.3 相关关系分析和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作用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处理
        4.1.2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与PCR扩增
        4.1.2.1 土壤总DNA提取
        4.1.2.2 PCR扩增
        4.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高通量测序结果
        4.3.2 测序质量分析
        4.3.3 群落结构分析
        4.3.3.1 土壤菌群结构
        4.3.3.2 土壤中微生物物种分布柱状图
        4.3.4 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分析
        4.3.5 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分析
        4.3.5.1 PCA分析
        4.3.5.2 UPGMA聚类树
        4.3.6 LEfSe分析
        4.3.7 RDA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植物—土壤反馈对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生长响应阶段
        5.1.2 幼苗生物量处理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各组土壤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5.3.1.1 各组土壤对外来植物美洲商陆生物量的影响
        5.3.1.2 各组土壤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生物量的影响
        5.3.1.3 各组土壤对被入侵地植物紫穗槐生物量的影响
        5.3.1.4 各组土壤对被入侵地植物刺槐生物量的影响
        5.3.1.5 各组土壤对被入侵地植物盐肤木生物量的影响
        5.3.1.6 各组土壤对被入侵地植物麻栎生物量的影响
        5.3.2 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回归分析
    5.4 讨论
        5.4.1 各组土壤对外来入侵植物美洲商陆生物量的影响
        5.4.2 各组土壤对外来入侵植物火炬树生物量的影响
        5.4.3 各组土壤对紫穗槐、刺槐生物量的影响
        5.4.4 各组土壤对盐肤木、麻栎生物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2)毛乌素沙地紫穗槐长根苗培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长根苗培育技术综述
        1.1.1 长根苗培育技术概况
        1.1.2 长根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1.2 毛乌素地区现状
        1.2.1 毛乌素沙地的治理
        1.2.2 沙漠治理原则
        1.2.3 具体治理措施
    1.3 紫穗槐应用价值
        1.3.1 紫穗槐的形态特征
        1.3.2 紫穗槐的应用价值
        1.3.2.1 紫穗槐的经济价值
        1.3.2.2 紫穗槐的生态价值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试验点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紫穗槐长根苗培育技术设计
        2.2.3 长根苗培育原理
    2.3 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2.4 试验数据收集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培育技术苗木总生物量、地上部及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的比较
    3.2 四种培育技术下紫穗槐长根苗根系形态指标的比较
    3.3 不同培育技术的成本及产苗量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紫穗槐对根系侵染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根瘤菌的研究现状
        1.1.1 植物根瘤菌固氮研究概况
        1.1.2 植物根瘤菌显微结构形态特征
    1.2 丛枝菌根的研究现状
    1.3 AMF和根瘤菌共生的研究现状
    1.4 紫穗槐的研究概况
        1.4.1 紫穗槐抗性及其用途
        1.4.2 水分胁迫对紫穗槐的影响研究
        1.4.3 紫穗槐根瘤菌和接种AMF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紫穗槐对根系侵染的显微观察
    2.1 材料
        2.1.1 供试菌剂
        2.1.2 供试植物和土壤
        2.1.3 试剂和药品
    2.2 研究方法
        2.2.1 根瘤菌培养
        2.2.2 盆栽培养方法
        2.2.3 观察侵染情况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根瘤菌在紫穗槐根系中的显微观察
        2.3.2 AMF在紫穗槐根系中的显微观察
    2.4 本章小结
3 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紫穗槐对菌根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紫穗槐菌根发育的影响
        3.3.2 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紫穗槐干物质量和菌根依赖性的影响
        3.3.3 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紫穗槐实生苗生物学形态特征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河北地区黄顶菊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替代控制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黄顶菊入侵生境特征调查
    1.2 替代控制对黄顶菊结实量及种子库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顶菊入侵生境种子库特征
        2.1.1 黄顶菊入侵生境植被组成
        2.1.2 黄顶菊种子库特征
        2.1.3 地上植被与种子库的关系
    2.2 替代控制措施下的黄顶菊种子库特征
        2.2.1 替代控制处理对黄顶菊种子的影响
        2.2.2 替代控制处理对黄顶菊生态指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黄顶菊种子库特征
        3.1.2 替代控制措施对黄顶菊种子库的影响
    3.2 结论

(5)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环境胁迫
        1.1.1 环境胁迫的概念及种类
        1.1.2 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1.1.3 植物的抗逆性
    1.2 盐碱胁迫
        1.2.1 盐碱胁迫类型与耐盐碱植物
        1.2.2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2.3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1.2.4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途径
    1.3 紫穗槐的抗逆研究现状
        1.3.1 紫穗槐盐碱抗性的研究
        1.3.2 紫穗槐水分胁迫抗性的研究
        1.3.3 紫穗槐重金属抗性的研究
    1.4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2.2.2 种子萌发和生长指标的测定
        2.2.3 无机离子含量的测定
        2.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2.5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2.2.6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7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种子萌发指标
        2.3.2 胚根胚芽生长
        2.3.3 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
        2.3.4 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
        2.3.5 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
        2.3.6 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
    2.4 讨论
        2.4.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2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2.4.3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2.4.4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5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4.6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果皮和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和盐碱耐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一盐碱胁迫下带果皮与去果皮种子萌发对比实验
        3.2.1.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3.2.1.2 种子萌发和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3.2.1.3 无机离子的测定
        3.2.1.4 有机溶质含量的测定
        3.2.1.5 数据统计分析
        3.2.2 实验二盐胁迫下砂培法和纸培法的比较实验
        3.2.2.1 实验方法
        3.2.2.2 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3.2.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果皮对盐碱胁迫下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多元方差分析
        3.3.2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萌发指标和发芽时间的比较
        3.3.3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生长的比较
        3.3.4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比较
        3.3.5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3.3.6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3.3.7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去除果皮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3.4.2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比较
第四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4.2.2 生长指标的测定
        4.2.3 光合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4.2.4 无机离子的测定
        4.2.5 可溶性糖的测定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盐碱胁迫幼苗存活率
        4.3.2 地下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长
        4.3.3 地下与地上生物量
        4.3.4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4.3.5 光合指标
        4.3.6 无机离子含量
        4.3.7 可溶性糖含量
    4.4 讨论
        4.4.1 幼苗生长
        4.4.2 光合色素和光合能力
        4.4.3 无机离子
        4.4.4 可溶性糖
第五章 自然盐碱生境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5.0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5.1.2 供试材料
        5.1.3 实验方法
        5.1.4 数据统计分析
    5.2 试验结果
        5.2.1 不同盐碱生境下的存活率
        5.2.2 不同盐碱生境下根的生长
        5.2.3 不同盐碱生境下茎的生长
        5.2.4 不同盐碱生境下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
    5.3 讨论
第六章盐碱胁迫对紫穗槐不同时期生长和生理影响的比较
    6.1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比较
    6.2 盐碱胁迫下胚根胚芽和幼苗生理响应的比较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基于PP织物袋的生物护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态袋固土护坡应用
        1.3.2 植物固土研究现状
        1.3.3 生物护坎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植被生长概况
        2.1.2 植物固土力学指标测定
    2.2 研究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地概况
        2.3.2 试验设计
        2.3.3 试验方法
        2.3.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4 试验植物种
        2.4.1 植物种选择
        2.4.2 植物发芽率及次年保存率
        2.4.3 建议
第三章 植物固土护坎分析
    3.1 植物生长概况
        3.1.1 植被覆盖度分析
        3.1.2 植物根系生长
    3.2 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较
        3.2.1 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线性拟合
        3.2.2 植物抗剪强度指标分析
    3.3 草本植物抗冲抗蚀性比较
        3.3.1 草本植物抗冲性分析
        3.3.2 草本植物抗蚀性分析
    3.4 乔灌木及藤本植物抗冲抗蚀性比较
        3.4.1 乔灌木及藤本植物抗冲性分析
        3.4.2 乔灌木及藤本抗蚀性分析
    3.5 经济效益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紫穗槐根际土壤磷组分含量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
        2.1.1 土壤磷的研究进展
        2.1.2 土壤磷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2.1.3 土壤根际磷的有效性研究进展
    2.2 植物根际的研究
        2.2.1 植物根际研究进展
        2.2.2 根际研究方法
        2.2.3 植物根际营养的研究
    2.3 紫穗槐综述
        2.3.1 紫穗槐形态特征
        2.3.2 紫穗槐的应用价值
    2.4 毛乌素沙地概况
        2.4.1 毛乌素沙地生态地理环境
        2.4.2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情况
    2.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区概况
    3.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3.2.1 样地设置
        3.2.2 土样采集
        3.2.3 土壤样品分析
        3.2.4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全磷与有效磷含量特征
        4.1.1 根际和非根际全磷及有效磷含量
        4.1.2 不同年份紫穗槐土壤剖面全磷含量
        4.1.3 不同年份紫穗槐土壤剖面有效磷含量
    4.2 土壤pH值
        4.2.1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
        4.2.2 不同年份紫穗槐土壤剖面pH值
    4.3 磷组分含量特征
        4.3.1 无机磷组分的特征
        4.3.2 有机磷组分的特征
    4.4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碟库组分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5.1 全磷含量变化特征
    5.2 有效磷含量变化特征
    5.3 根际土壤pH值变化特征
    5.4 磷组分含量变化特征
    5.5 土壤有效磷和各磷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一、论文发表情况
    二、在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紫穗槐药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显微鉴别
2 成分研究
    2.1 黄酮类
    2.2 萜类
    2.3 其他成分
3 药理研究
    3.1 抗菌作用
    3.2 保肝作用
    3.3 抗肿瘤作用
4 临床应用
    4.1 人体用药
    4.2 农药
5 生态价值
    5.1 耐恶劣环境
    5.2 N、P、K的营养利用
    5.3 叶、茎的营养价值
    5.4 经济价值
6 小结与展望

(9)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紫穗槐综述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生长习性
        1.1.3 种子生产和繁殖更新
        1.1.4 应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1.1.5 研究现状
    1.2 根系综述
        1.2.1 根系作用
        1.2.2 根系研究方法
        1.2.3 根系构型研究
        1.2.4 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异质性与根系构型研究
        1.2.5 根系研究进展
    1.3 毛乌素地区概况
        1.3.1 毛乌素地区荒漠化成因
        1.3.2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
        1.3.3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1.3.4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思路与对策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点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1.4 植被状况
    2.2 土壤采集
    2.3 土壤测定
    2.4 植物根系采集与处理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紫穗槐根系生物学特征
        3.1.1 紫穗槐地上部分特征
        3.1.2 土壤水分特征
        3.1.3 根系体积、表面积、根比例
        3.1.4 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总长
        3.1.5 根系生物量、根系消弱系数
        3.1.6 根系分布参数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3.2 紫穗槐根系与土壤营养异质性
        3.2.1 土壤水分垂直空间异质性
        3.2.2 土壤养分垂直特征与空间异质性
        3.2.3 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株龄紫穗槐地上部分表型特征
    4.2 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特征
    4.3 土壤水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
    4.4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4.5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4.6 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参数之间与土壤养分、水分相关性
    4.7 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主成分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德合作朝阳生态造林技术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林类型配置及选择技术标准
2 造林整地技术要求及标准
    2.1 整地时间
    2.2 整地方式
    2.3 整地方法与规格
        2.3.1 防护林。
        2.3.2 防护/经济林。
3 造林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模式
    3.1 树种选择
    3.2 造林模式设计
4 幼林抚育及管理
    4.1 幼林保护
    4.2 补植
    4.3 幼林抚育

四、紫穗槐的价值及其繁殖(论文参考文献)

  • [1]胶东半岛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差异探究[D]. 魏巍. 鲁东大学, 2018(09)
  • [2]毛乌素沙地紫穗槐长根苗培育技术研究[D]. 赵雅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3]水分胁迫下AMF和根瘤菌双接种紫穗槐对根系侵染状况的研究[D]. 刘素欣.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4]河北地区黄顶菊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替代控制的响应[J]. 张瑞海,付卫东,宋振,晏静,朱昌雄,张国良.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5)
  • [5]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D]. 穆永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 [6]基于PP织物袋的生物护坎机理研究[D]. 杨晨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7]紫穗槐根际土壤磷组分含量特征的研究[D]. 李金辉. 兰州大学, 2014(10)
  • [8]紫穗槐药学研究概况[J]. 周美,李闪闪,李瑞,闫佳旭,陈模,白晗,巩江,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9)
  • [9]不同株龄紫穗槐根系分布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D]. 杜明新. 兰州大学, 2013(11)
  • [10]中德合作朝阳生态造林技术模式的探讨[J]. 刘小溪.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3)

标签:;  ;  ;  ;  ;  

紫穗槐的价值与繁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