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伤失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4](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宁丽萍[6](2020)在《丙酮酸钠改善严重烫伤MODS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全身性综合征,住院重症患者发生MODS后死亡率高。严重烫伤、烧烫伤MODS时,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现象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胰岛β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炎症细胞因子可以使胰岛β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血糖应激过度,也会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展,稳定血糖浓度在适当范围对MODS的预后十分重要。丙酮酸是一种活性氧(ROS)清除剂也是体内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核心纽带,丙酮酸钠是最常见的丙酮酸盐,在临床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丙酮酸钠可通过腹腔注射防治器官功能障碍和(或)衰竭,丙酮酸钠直接腹腔复苏(IR)可使受损胰腺组织血流量增加57%。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在诱导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用抗氧化剂可以显着改善症状。研究表明丙酮酸钠具有改善休克细胞糖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和碱化的特性,可在无氧或严重缺氧下保护组织和器官。与氯化钠相比,丙酮酸钠可以更好地作为复苏溶液,临床上在抗休克及大手术后最常使用的0.9%氯化钠在单一使用过量时易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加剧酸碱平衡紊乱,新配制的丙酮酸钠水溶液具有接近生理水平的钠含量,并且渗透压也非常稳定。大量研究表明丙酮酸钠具有保护器官的功能,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丙酮酸钠对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功能的保护上,鲜有针对丙酮酸钠保护严重烫伤MODS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在成功建立严重烫伤MODS小鼠模型的基础上,实验组以丙酮酸钠作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EA)、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糖(GLU)和胰岛素(Insulin)指标,依据HOMA-β公式和病理形态学来评价小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探讨丙酮酸钠对胰腺胰岛β细胞的保护功能,为临床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糖代谢防治MODS提供实验参考依据和新思路。研究方法1.取6-8周龄无特殊病原体昆明小鼠140只。取其中120只小鼠随机分组,制作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严重烫伤MODS小鼠模型:固定小鼠四肢,腹腔注射3.3%水合氯醛(10mL/kg)麻醉后背部30%体表面积剪毛置于90℃电恒温水箱中烫10秒,2小时后腹腔注射内毒素(1.0mg/mL,5.0mL/kg),生理盐水抗休克,分为MODS生理盐水对照组60只(伤后1d、3d、5d各个时间段每组20只)和MODS丙酮酸钠治疗组60只(伤后1d、3d、5d各个时间段每组20只),20只健康组小鼠不做烫伤处理。2.MODS生理盐水对照组方案:60只小鼠使用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mL,再于烫伤后8小时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mL。3.MODS丙酮酸钠治疗组方案:60只小鼠使用2.5%丙酮酸钠液腹腔注射1mL,再于烫伤后8小时腹腔注射2.5%丙酮酸钠液1mL。4.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丙酮酸钠治疗组分别于伤后1d、3d和5d各时间点禁食12小时后心脏取血;健康组小鼠适应性喂养三天禁食12小时后心脏取血,各组离心取出血清放置在超低温冰箱内-80℃保存,统一冻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CREA、CK-MB、GLU和SOD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6和胰岛素水平;使用公式计算HOMA-β细胞功能指数=20×FINS/(FBG-3.5)。5.生理盐水对照组、丙酮酸钠治疗组和健康组小鼠心脏采血后于各时间点取腹部胰腺组织做HE染色病理切片分析。研究结果1.120只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严重烫伤MODS小鼠伤后两组的死亡情况:6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1d、3d和5d的死亡率分别是35%、45%、50%;60只丙酮酸钠治疗组小鼠各时间点1d、3d和5d的死亡率分别是25%、30%、35%;20只健康组小鼠无意外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制作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严重烫伤MODS小鼠模型后,无论是丙酮酸钠治疗组还是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都出现了颤栗,活动减少,萎靡不振,精神不佳等表现,与健康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存活率明显下降,尤其是生理盐水对照组,丙酮酸钠治疗组比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了严重烫伤MODS小鼠的死亡率。3.丙酮酸钠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指标相比,丙酮酸钠治疗组小鼠伤后1d、3d、5d的血清ALT、Cr、CK-MB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1)。4.丙酮酸钠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炎症因子IL-6水平相比,丙酮酸钠治疗组伤后1d、3d、5d的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1)。5.丙酮酸钠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SOD指标相比,丙酮酸钠治疗组1d的SOD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无显着性差异(P>0.05),丙酮酸钠治疗组小鼠伤后3d、5d血SOD水平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1)。6.丙酮酸钠治疗组伤后1d、3d、5d的HOMA-β细胞功能指数水平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时间点(P<0.01),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时间点有改善。7.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的HE染色结果:健康组小鼠的胰岛组织排列致密规则,细胞大小一致,细胞边界清晰;严重烫伤MODS小鼠生理盐水对照组1d、3d、5d的小鼠胰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轮廓不清晰且伴浸润炎症细胞,3d组比1d和5d组更严重;严重烫伤MODS丙酮酸钠治疗组各时间点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形态均稍有改善。结论严重烫伤后MODS常会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出现创(烫)伤后高血糖及炎症反应,作为抗氧化和抗炎剂的丙酮酸钠,可能有助于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郭靓[7](2020)在《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中的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蛋白-1(sTREM-1)、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以及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情况下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1.将80只SD清洁级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和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60只。2.在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大鼠成功制模后1天、3天、5天进行心脏采血与解剖。3.检测大鼠空腹血糖(GLU0)和空腹胰岛素(INS0)水平,以及各时间节点的血糖、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EA)、IL-6、sIL-6R、sTREM-1和LPS的水平,并在每个时间节点解剖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大鼠,对其器官组织做病理切片。4.对实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TREM-1、LPS、IL-6和sIL-6R的水平及其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胰岛β细胞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严重烫伤MODS大鼠在伤后1、3、5天的GLU、INS、ALT、CK和CR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各时间节点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切片,提示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出现功能不全。2.通过HOMA-β公式计算大鼠在各时间节点的HOMA-β指数,结合病理切片情况,提示模型组大鼠的胰岛β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功能不全。3.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伤后各时间节点的IL-6、sIL-6R、sTREM-1和LPS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4.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炎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严重烫伤MODS大鼠的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呈正相关性,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越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越严重,机体炎症情况越严重,肌体各脏器损伤越严重。结论:1.严重烫伤大鼠涉及炎症感染,皮肤、肝脏、肾脏、胰腺和心脏损伤以及坏死,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2.严重烫伤大鼠伤后sTREM-1、LPS、IL-6和sIL-6R的水平升高,但是sTREM-1和sIL-6R升高较LPS和IL-6不足3.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随着炎症发展而降低,提示可溶性受体和炎症因子的比值越低炎症越严重,各脏器功能不全更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更严重。
钟莹[8](2019)在《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ff-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晚期死亡率高,救治困难,是严重烧(烫)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创伤感染炎症、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在MOD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确认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在治疗严重烫伤MODS大鼠模型中的效果,观测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单独或联合治疗对内毒素(LPS)、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感染炎症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空腹血糖(GLU)、乳酸(LA)、乳酸和丙酮酸比值(LA/PA)等糖代谢障碍指标的影响,确立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成为防治严重烧(烫)伤MODS重要措施,提供实验室依据。实验方案:1)动物模型的制作:制备严重烫伤MODS大鼠。选取成年SD大鼠80只,麻醉后行背部皮肤III度烫伤,然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2)动物模型分组:将严重烫伤MODS大鼠随机分为四组:GIK组、SP组、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组(GIK+SP)以及对照组。3)标本采集:测定四组大鼠在伤前和伤后1、3、5和7d的ALT,CRE,CK水平,确立烧伤MODS模型制作成功4)实验数据检测:1)观测并记录四组大鼠1、3、5和7d存活率。2)测定四组大鼠伤前和伤后1、3、5和7d血浆LPS、sTREM-1和HMGB-1感染炎症指标,MDA和SOD氧化应激指标以及GLU、LA、LA/PA比值等糖代谢障碍指标结果。5)实验结果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分析实验数据,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来比较四组大鼠存活率、空腹GLU、血浆LPS、sTREM-1、HMGB-1、MDA、SOD、LA和LA/PA数据之间的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对照组大鼠伤后1、3、5和7d GLU、ALT、CRE和CK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伤前(P<0.01),提示本实验大鼠模型存在肝功能高,肾功能和心肌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模型制作成功。2)对照组大鼠伤后1,3,5和7d的血浆LPS、sTREM-1、HMGB-1、MDA,GLU、LA和LA/PA指标均明显高于伤前(P<0.01),SOD水平明显低于伤前(P<0.01)。严重烫伤MODS大鼠存在过度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等症状。3)GIK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1,3,5和7d GLU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SP组大鼠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P>0.05),极化液具有控制高血糖作用,但丙酮酸钠控制高血糖作用不明显(P>0.05)。4)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1,3,5和7d血浆LPS、sTREM-1、HMGB-1、MDA、LA和LA/PA指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低于单独GIK组和SP组(P<0.01),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高于单独GIK组和SP组,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均具有抗感染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以及纠正高乳酸和糖代谢障碍等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5)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不同时相点血ALT,CRE和C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低于GIK组和SP组(P<0.01),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均具有保护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机功能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6)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7d死亡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2)丙酮酸钠尽管不能有效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高血糖,但有效降低高乳酸血症以及乳酸和丙酮酸比值等糖代谢障碍指标。3)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均可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相关指标,提示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均可作为防治严重创伤MODS有效措施。4)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相关指标,优于单纯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提示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防治严重创伤MODS效果更好。5)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肝、肾和心肌功能不全,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作用优于单独治疗。
许慧慧,陈志乐,孟云霞,于航,吴维雄[9](2019)在《严重创伤失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炎性反应、主要脏器功能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炎性反应、主要脏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严重创伤失血MODS患者146例(死亡73例为A组,存活73例为B组)及同时间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73例(C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3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30 min后血糖(GLU30)、糖负荷30 min后胰岛素(INS30)、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ΔINS30/ΔGLU3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分析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3组患者的FPG、FINS、GLU30、INS30、HOMA-β、ΔINS30/ΔGLU30、ALT、SCr、CK-MB、TNF-α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670、87.802、329.610、158.491、5 837.673、103.139、7 356.404、3 718.361、1 876.129、886.431,P均<0.001),FPG、FINS、GLU30、INS30、ALT、SCr、CK-MB、TNF-α水平比较,均为A组>B组>C组;HOMA-β、ΔINS30/ΔGLU30水平比较,均为A组<B组<C组。HOMA-β、ΔINS30/ΔGLU30与ALT、SCr、CK-MB、TNF-α之间均呈负相关(r=-0.538、-0.532、-0.593、-0.678、-0.641、-0.628、-0.792、-0.592,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失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炎性反应、主要脏器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在疾病早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且配合抗炎性反应与抗氧化治疗,有可能保护胰岛β细胞。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10](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二、创伤失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失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4)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1 吸烟 |
1.1.1 吸烟现状 |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
1.2 饮酒 |
1.2.1 饮酒流行情况 |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1.3 不健康膳食 |
1.3.1 膳食现状 |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
1.3.2.2 高盐(钠)摄入 |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1.4 身体活动不足 |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1.5 超重、肥胖 |
1.5.1 超重、肥胖现况 |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
1.5.2.1 高血压 |
1.5.2.2 冠心病 |
1.5.2.3 脑卒中 |
1.5.2.4 其他疾病 |
1.6 社会心理因素 |
1.6.1 抑郁、焦虑现况 |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
1.6.2.1 应激 |
1.6.2.2 抑郁 |
1.6.2.3 焦虑 |
1.6.2.4 A型行为 |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
1.7 血脂异常 |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
1.7.2 血脂异常现况 |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1.8 糖尿病 |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
1.8.2 糖尿病现况 |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
1.9 高血压 |
1.9.1 高血压现况 |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
2.1.1 血压 |
2.1.2 静息心率 |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
2.2.1 病史信息 |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
2.3.2 临床合并症 |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
3 危险因素干预 |
3.1 行为干预 |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
3.1.4.1 阶段目标 |
3.1.4.2 优先原则 |
3.1.5 随访管理 |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
3.2 吸烟干预 |
3.2.1 戒烟的益处 |
3.2.2 戒烟的原则 |
3.2.3 戒烟流程 |
3.2.4 戒烟的措施 |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
3.2.4.2 医学咨询 |
3.2.4.3 5A技能 |
3.2.4.4 5R干预技术 |
3.2.4.5 戒烟药物 |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
3.3 饮酒干预 |
3.3.1 戒酒的益处 |
3.3.2 戒酒的原则 |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
3.3.4.2 干预内容 |
3.3.5 持续监测 |
3.4 膳食干预 |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
3.4.4.1 膳食评估 |
3.4.4.2 干预方案 |
(1)一般人群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
3.4.5随访管理 |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
3.6 体重管理 |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
3.6.4.1 咨询沟通 |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3.7.4.1 评估 |
3.7.4.2 筛查 |
3.7.4.3 干预 |
3.8 血脂控制 |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
3.9 糖尿病管理 |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
3.9.4.1 筛查对象 |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3.9.4.3 降糖目标 |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
3.9.4.5 降压治疗 |
3.9.4.6 调脂治疗 |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
3.9.4.8 体重管理 |
3.9.4.9 血糖管理 |
3.10 高血压管理 |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
3.10.4.1 治疗目标 |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
3.10.4.3 风险评估 |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
3.10.4.5 药物治疗 |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
3.10.5.2 老年高血压 |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3.10.5.8 代谢综合征 |
4 疾病干预 |
4.1 冠心病 |
4.1.1 概述 |
4.1.2 诊断与分类 |
4.1.2.1 诊断 |
4.1.2.2 分类 |
4.1.3 治疗 |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
4.1.3.2 CCS的治疗 |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
4.1.3.2.2 药物治疗 |
4.1.3.2.3 血运重建 |
4.1.3.3 共病的治疗 |
4.1.3.3.1 心源性疾病 |
4.1.3.3.2 心外疾病 |
4.1.4 心脏康复 |
4.1.4.1 药物处方 |
4.1.4.2 患者教育 |
4.1.5 随访管理 |
4.1.6 预防 |
4.2 脑卒中 |
4.2.1 概述 |
4.2.2 诊断与分类 |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
4.2.2.2 诊断 |
4.2.2.3 分类 |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
4.2.4.1 高血压 |
4.2.4.2 糖尿病 |
4.2.4.3 血脂异常 |
4.2.4.4 房颤 |
4.2.4.5 心脏疾病 |
4.2.5 预防 |
4.3 慢性心衰 |
4.3.1 概述 |
4.3.2 诊断与分类 |
4.3.2.1 筛查与识别 |
4.3.2.2 诊断 |
4.3.2.3 分类 |
4.3.3 治疗 |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
4.3.3.4 转诊治疗 |
4.3.4 随访管理 |
4.3.5 预防 |
4.4 房颤 |
4.4.1 概述 |
4.4.2 诊断与分类 |
4.4.2.1 诊断 |
4.4.2.2 分类 |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
4.4.3.1 节律控制 |
4.4.3.2 心室率控制 |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
4.5 外周动脉疾病 |
4.5.1概述 |
4.5.2 诊断与分类 |
4.5.2.1 危险因素 |
4.5.2.2 病因 |
4.5.2.3 筛查对象 |
4.5.2.4 诊断 |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
4.5.3 治疗 |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
4.5.5 预防 |
4.6 动脉粥样硬化 |
4.6.1 概述 |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6.2.1 危险因素 |
4.6.2.2 临床表现 |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
4.6.3 治疗 |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4.7.1 概述 |
4.7.2 诊断与分类 |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
4.7.2.2 危险因素 |
4.7.2.3 病史 |
4.7.2.4嗜睡程度评估 |
4.7.2.5 辅助检查 |
4.7.2.6 简易诊断 |
4.7.2.7 分类、分度 |
4.7.3 治疗 |
4.7.3.1 治疗目标 |
4.7.3.2 治疗方案 |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
4.7.4 预防 |
4.7.4.1 一级预防 |
4.7.4.2 二级预防 |
4.7.4.3 三级预防 |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
5 其他关注问题 |
5.1 抗栓治疗 |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
5.1.2.1 STEMI |
5.1.2.2 NSTE-ACS |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
5.1.4.2 出血处理 |
5.2 抗血小板治疗 |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5.3 治疗依从性 |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
5.4 远程管理指导 |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
6 投入产出分析 |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6)丙酮酸钠改善严重烫伤MODS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高血糖 |
1.2 主要实验室指标 |
1.3 胰岛β细胞功能 |
1.4 丙酮酸钠主要作用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严重烫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 |
2.2.2 小鼠的处置 |
2.2.3 实验样本收集 |
2.2.4 主要指标检测 |
2.2.5 病理切片制备和染色 |
2.2.6 数据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 |
3.2 小鼠主要脏器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3.3 小鼠血清肝、肾及心功能水平变化 |
3.4 小鼠血清IL-6和SOD水平变化 |
3.5 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
3.6 小鼠胰腺组织病理改变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动物模型的分组和制备 |
2.2.1 对照组大鼠制备 |
2.2.2 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制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2.3.2 试剂 |
2.3.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原理及方法 |
2.4.1 细菌内毒素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2 血浆sTREM-1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3 血浆IL-6、sIL-6R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4 血浆GLU、ALT、CRE、CK测定原理方法 |
2.4.5 胰岛素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7 病理学检查 |
2.4.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肉眼观察 |
3.2 病理改变 |
3.3 各项指标的改变 |
3.3.1 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改变 |
3.3.2 各主要脏器指标的改变 |
3.3.3 炎症指标的改变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剂与药品 |
第3章 建立烫伤MODS大鼠模型 |
第4章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严重烫伤MODA大鼠的治疗研究 |
4.1 实验方法 |
4.1.1 实验动物分组 |
4.1.2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表3) |
4.2 实验数据的采集,检测原理,检测方法 |
4.2.1 实验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指标 |
4.2.2 实验数据检测原理和方法 |
4.2.3 统计学方法 |
4.3 结果 |
4.3.1 四组大鼠血浆sTREM-1 指标变化 |
4.3.2 四组大鼠血浆HMGB1 指标变化 |
4.3.3 四组大鼠血浆LPS指标变化 |
4.3.4 四组大鼠血浆MDA指标变化 |
4.3.5 四组大鼠血浆SOD指标变化 |
4.3.6 四组大鼠血浆LA指标变化 |
4.3.7 四组大鼠血浆LA/PA指标变化 |
4.3.8 四组大鼠血浆ALT、CRE和 CK指标变化 |
第5章 讨论 |
5.1 概述 |
5.2 严重创伤MODS大鼠模型制备 |
5.3 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感染炎症、氧化应激和糖代谢障碍及其治疗方案选择 |
5.4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LPS,sTREM-1和HMGB-1浓度影响 |
5.5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MDA和 SOD浓度影响 |
5.6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糖、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指标影响 |
5.7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肌保护作用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严重创伤失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炎性反应、主要脏器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
1.3.1 基线资料统计: |
1.3.2 血糖与胰岛素指标检测: |
1.3.3 肝肾和心肌功能主要指标检测: |
1.3.4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临床资料比较 |
2.2 空腹糖负荷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指标比较 |
2.3 肝肾和心肌功能主要指标比较 |
2.4 血清TNF-α水平比较 |
2.5 相关性分析 |
3 讨 论 |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
1 冠心病概述 |
1.1 冠心病的定义 |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
1.3.1.1隐匿型冠心病 |
1.3.1.2稳定型心绞痛 |
1.3.1.3缺血性心肌病 |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
2.1.1 β受体阻滞剂 |
2.1.2 硝酸酯类药物 |
2.1.3 钙通道阻滞剂 |
2.1.4 其他治疗药物 |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
2.2.1 阿司匹林 |
2.2.2 氯吡格雷 |
2.2.3 替格瑞洛 |
2.2.4抗凝药物 |
2.2.5 β受体阻滞剂 |
2.2.6 他汀类药物 |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2.1 诊断 |
3.2.2 鉴别诊断 |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
3.3.1 低危患者 |
3.3.2 中危患者 |
3.3.3 高危患者 |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
3.4.2. 2 溶栓治疗 |
3.4.2. 3 抗栓治疗 |
3.5 调脂治疗 |
3.6 其他治疗 (表3-5) |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
3.7.1 一般治疗 |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
4.1 概述 |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
4.3.1 临床评估 |
4.3.2 负荷试验 |
4.3.3 左心室功能 |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
4.3.6 冠状动脉造影 |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
4.4.2 循证药物治疗 |
4.4.3 血运重建 |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5.2.2 炎性因子 |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
5.5.1 β受体阻滞剂 |
5.5.2 硝酸酯类药物 |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5.5.4他汀类药物 |
5.5.5 尼可地尔 |
5.5.6 钙通道阻滞剂 |
5.5.7 其他药物 |
5.5.8 中成药 |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
6.3.1 动态心电图 |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
6.4.1 预防 |
6.4.2 治疗 |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
7.1.1 概述 |
7.1.2 降压治疗原则 |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
7.1.4 血压目标管理 |
7.1.5 药物推荐 |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
7.2.1 概述 |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
7.2.2. 1 发病机制 |
7.2.2. 2 诊断及评估 |
7.2.2. 3 药物治疗 |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
7.2.3. 1 发病机制 |
7.2.3. 2 诊断及评估 |
7.2.3. 3 药物治疗 |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
7.4.1 概述 |
7.4.2 一般药物治疗 |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
7.4.2. 3 二尖瓣反流 |
7.4.2. 4 二尖瓣狭窄 |
7.4.2. 5 三尖瓣反流 |
7.4.2. 6 三尖瓣狭窄 |
7.4.3 抗凝治疗 |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
7.5.1 概述 |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7.5.3 具体治疗方案 |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
7.5.3. 4 其他 |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
7.6.1 概述 |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
7.6.2. 1 抗凝治疗 |
7.6.2. 2 溶栓治疗 |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7.7.1 概述 |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
7.8.1 概述 |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
7.9.1 概述 |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
7.1 0. 1 概述 |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
7.1 0.2.1 定义 |
7.1 0.2.2 分期 |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
7.1 0.3.1. 2 抗凝治疗 |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
7.1 0.3.2 他汀类药物 |
7.1 0.3.3 抗缺血治疗 |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
7.1 1. 1 概述 |
7.1 1. 4 诊断 |
7.1 1. 5 治疗 |
7.1 1.5.1 一般治疗 |
7.1 1.5.2 抗缺血治疗 |
7.1 1.5.3 调脂治疗 |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
7.1 2. 1 概述 |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
7.1 2.2.2 诊断 |
7.1 2.2.3 治疗 |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
7.1 2.3.2 诊断 |
7.1 2.3.3 治疗 |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
7.1 3. 1 概述 |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
7.1 4. 1 概述 |
7.1 4. 2 药物选择 |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2.2 他汀类药物 |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
7.1 4.2.6 抗凝药物 |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
7.1 4. 3 注意事项 |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3.2 他汀类药物 |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
7.1 5. 1 概述 |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
8.1.1 概述 |
8.1.2 临床诊断 |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
8.1.3. 1 阿司匹林 |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
8.1.3. 5 其他药物 |
8.1.4 预后及随访 |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
8.2.1 概述 |
8.2.2 筛查 |
8.2.3 诊断 |
8.2.4 调脂药物治疗 |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
8.2.4. 5 联合治疗 |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
8.3.1 冠状动脉痉挛 |
8.3.1. 1 概述 |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2 冠状动脉肌桥 |
8.3.2. 1 概述 |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
8.3.3. 1 概述 |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
9.1.1 心血瘀阻 |
9.1.2 痰浊内阻 |
9.1.3 气滞血瘀 |
9.1.4 气虚血瘀 |
9.1.5 寒凝血瘀 |
9.1.6 瘀热互结 |
9.1.7 气阴两虚 |
9.1.8 心肾阳虚 |
9.1.9 心肾阴虚 |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
9.2.1 抗血小板作用 |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
四、创伤失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4]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丙酮酸钠改善严重烫伤MODS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实验研究[D]. 宁丽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7]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D]. 郭靓. 南昌大学, 2020(08)
- [8]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D]. 钟莹. 南昌大学, 2019(01)
- [9]严重创伤失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炎性反应、主要脏器功能的关系[J]. 许慧慧,陈志乐,孟云霞,于航,吴维雄. 疑难病杂志, 2019(03)
-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