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

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

一、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何涛[1](2020)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一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尿量及电解质等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以分析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中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以及下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稍快于对照组,24h尿量多于对照组,血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E/A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Na+、K+高于对照组,Scr、BUN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显着高于对照组82.2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心衰患者心功能,在增加增加尿量的同时,不影响肾功能并避免电解质紊乱,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杨川游,吴春柳,蒋崇赋,李瑞红,曾海丽,张彩霞,李文格[2](2019)在《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采用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在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共88例。为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抗结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采用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硝普钠泵入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血清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E/A、心率等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可作为基层医院药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案。

张艳婷,梁天明,申永琦[3](2019)在《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对其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永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硝普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85例。硝普钠治疗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64.27±10.61)岁,年龄范围为43~75岁。联合治疗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64.56±10.78)岁,年龄范围为44~76岁。硝普钠治疗组常规基础上应用硝普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评估临床效果,评估患者肺动脉压、心功能,检测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评估临床效果,应用Lee氏心力衰竭评分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患者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0.0%(68/85)]高于硝普钠治疗组[69.4%(5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硝普钠治疗组的Lee氏心力衰竭评分[(8.26±0.93)分]高于联合治疗组[(6.07±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V[(46.13±1.77)ml/次]、LVEF[(54.15±1.39)%]、CO[(5.49±0.54)L/min]均高于硝普钠治疗组[(43.05±1.73)ml/次、(49.04±1.56)%、(4.61±0.4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NT-ProBNP[(452.70±102.31)pg/ml]、CK-MB[(1.60±0.48)ng/ml]、hs-CRP[(21.08±6.04)mg/L]、IL-6[(9.31±1.48)ng/L]低于硝普钠治疗组[(609.85±108.73)pg/ml、(2.33±0.41)ng/ml、(26.54±5.18)mg/L、(11.07±1.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着,能够减轻心功能损伤,促进心脏功能的改善。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4](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指出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5](2016)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认为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1.1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宽的左心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

游海燕,晏萍华[6](2015)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BNP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N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佳,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BNP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秦顺华[7](2014)在《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0例,将其中实施一般治疗、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等常规措施处理者纳入对照组,另将在此条件下施加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配合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积累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3.3%的临床总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等方面均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为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有确切疗效,且安全可靠。

李斌[8](2014)在《强心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强心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转换酶抑制剂(ACEI)、速尿]等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氨茶碱、托拉塞米等小剂量针剂组成的强心利尿剂进行治疗。结果显效(由心功能Ⅳ级减轻到Ⅱ级)25例,有效(心功能Ⅳ级减轻到ⅡⅢ级)7例,无效(心衰症状无明显改变)4例。治疗前后心率、血流动力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氨茶碱、托拉塞米组成的小剂量强心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好。

王利红[9](2014)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3.3%(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心胸比、LVEF、LVD、LVFS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显着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心胸比、LVEF、LVD、LVFS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娇,谭章华[10](2014)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4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变情况、治疗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C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二、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量、临床症状及体征
        2.3.2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
        2.3.3 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
        2.3.4 对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电解质
        2.3.5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2.3.6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对比
    3.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6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疗法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4.2 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疗法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4.3 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疗法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
    4.4 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疗法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与临床效果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与展望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综述
    参考文献

(2)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2.2 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心率、E/A)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4)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心力衰竭的概述
    1.1定义
    1.2分类
    1.3分期和分级
    1.4流行病学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1.5.1病因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1.5.2诱因
        1.5.3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2.1症状与体征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2.2.1常规检查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2.2.1.3生物学标志物
        2.2.1.4实验室检查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2.2.2.4冠状动脉造影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2.2.2.6 6 min步行试验
        2.2.2.7心肺运动试验
        2.2.2.8基因检测
        2.2.2.9心肌活检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2.3诊断流程
    2.4预后评估
3心力衰竭的预防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3.1.1高血压治疗
        3.1.2血脂异常
        3.1.3糖代谢异
        3.1.4其他危险因素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4.1.2限钠
        4.1.3限水
        4.1.4营养和饮食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4.1.6监测体重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4.2利尿剂
        4.2.1适应证
        4.2.2利尿剂的分类
        4.2.3使用方法
        4.2.4禁忌证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4.3 RAAS抑制剂
        4.3.1 ACEI
        4.3.2 ARB
        4.3.3 ARNI
    4.4β受体阻滞剂
        4.4.1适应证
        4.4.2禁忌证
        4.4.3应用方法
        4.4.4不良反应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5.1适应证
        4.5.2禁忌证
        4.5.3应用方法
        4.5.4不良反应
    4.6伊伐布雷定
        4.6.1适应证
        4.6.2禁忌证
        4.6.3应用方法
        4.6.4不良反应
    4.7洋地黄类药物
        4.7.1适应证
        4.7.2禁忌证
        4.7.3应用方法
        4.7.4不良反应
    4.8中药
        4.8.1辨证分型
        4.8.2分期治疗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4.9.1曲美他嗪
        4.9.2辅酶Q10
        4.9.3辅酶Ⅰ (NAD+)
        4.9.4左卡尼汀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4.9.6雷诺嗪
    4.10血管扩张剂
    4.11抗血栓药物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4.12.3 CCB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4.12.5糖皮质激素
        4.12.6西洛他唑
        4.12.7口服降糖药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5.1利尿剂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6.1.2急性肺水肿
        6.1.3心源性休克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6.2.1院前急救阶段
        6.2.2急诊室阶段
    6.3辅助检查
        6.3.1常规检查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6.3.3动脉血气分析
    6.4监测
        6.4.1无创监测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6.6治疗原则
        6.6.1一般处理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6.6.3容量管理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6.7.4血管收缩药物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7.1利尿剂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7.5中药治疗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8.1.1诊断标准
        8.1.2鉴别诊断
        8.1.3病情评估
    8.2治疗原则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9.1.1房颤
        9.1.2室性心律失常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9.2心脏瓣膜病
        9.2.1二尖瓣病变
        9.2.2主动脉瓣病变
    9.3冠心病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4高血压
    9.5心肌炎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9.7先天性心脏病
    9.8高原性心脏病
        9.8.1高原肺水肿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9.9糖尿病
    9.10血脂异常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9.12肥胖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9.13电解质紊乱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9.13.2低钠血症
    9.14缺铁和贫血
    9.15泌尿系统疾病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9.16肺部疾病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9.20恶病质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10.1心衰管理团队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10.4患者教育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10.4.3运动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10.5.2一般治疗
        10.5.3药物治疗
    10.6妊娠心衰管理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10.7.2与患者沟通
        10.7.3治疗方法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
    1.1 定义
    1.2分类
        1.2.1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HF-PEF)
        1.2.2 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1.2.3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1.3 分期
    1.4 流行病学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3.1 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3.2.1 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
        3.2.2心力衰竭的特殊检查
    3.3临床评估
        3.3.1 心力衰竭的初始评估
        3.3.2 心力衰竭评估治疗
        3.3.3 预后的评定
4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4.1 治疗目的及策略
    4.2 一般治疗
        4.2.1 去除诱发因素
        4.2.2 监测体重及出入量
        4.2.3 调整生活方式
        4.2.4 心理和精神治疗
        4.2.5 吸氧
    4.3 药物治疗
        4.3.1 利尿剂
        4.3.1. 1 适应证
        4.3.1. 2 利尿剂的分类
        4.3.1. 3 使用方法
        4.3.1. 4 禁忌证
        4.3.1. 5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2 ACEI
        4.3.2. 1 适应证
        4.3.2. 2 禁忌证
        4.3.2. 3 使用方法
        4.3.2.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3 β受体阻滞剂
        4.3.3. 1 适应证
        4.3.3. 2 禁忌证
        4.3.3.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3.4. 1 适应证
        4.3.4.2禁忌证
        4.3.4. 3 使用方法
        4.3.4.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5 ARB
        4.3.5. 1 适应证
        4.3.5.2禁忌证
        4.3.5. 3 应用方法
        4.3.5.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6 洋地黄类药物
        4.3.6. 1 适应证
        4.3.6. 2 禁忌证
        4.3.6. 3 使用方法
        4.3.6. 4 不良反应和处理
        4.3.7 伊伐布雷定
        4.3.7. 1 适应证
        4.3.7. 2 禁忌证
        4.3.7. 3 使用方法
        4.3.7.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9有争议、正在研究或疗效尚不能肯定的药物
        4.3.1 0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3.1 1 药物治疗初始治疗、联合治疗、治疗方案的调整原则
5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5.1概述
    5.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5.2.1 HF-PEF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
        5.2.2 HF-PEF慢性稳定期的治疗
6 右心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6.1 诊断与鉴别诊断右心衰竭的标准
    6.2 病情评估
        6.2.1 评估患者右心衰竭分期
        6.2.2 积极寻找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6.3 治疗原则
        6.4.1 优化右心室前负荷
        6.4.2 优化心肌收缩力
        6.4.3 优化右心室后负荷
        6.4.4 抗凝治疗
        6.4.5 神经内分泌调节
        6.4.6 7种主要疾病导致的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6.4.6. 1 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
        6.4.6. 2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6.4.6. 3 COPD治疗范围
        6.4.6.4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
        6.4.6. 5 右心瓣膜病
        6.4.6.6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6.4.6.7心肌病
7 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7.1 概述
    7.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7.2.1 限水、限钠
        7.2.2 利尿剂
        7.2.3 正性肌力药
        7.2.4 血管扩张剂
8 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8.1 心力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1.1 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
        8.1.1. 1 心房颤动
        8.1.1. 2 室性心律失常
        8.1.1. 3 缓慢性心律失常
        8.1.2 心力衰竭并发心脏瓣膜病
        8.1.2. 1 二尖瓣狭窄
        8.1.2. 2 二尖瓣脱垂
        8.1.2. 3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2.4主动脉瓣狭窄
        8.1.2. 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1.2. 6 二尖瓣狭窄
        8.1.2. 7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3 心力衰竭并发冠心病
        8.1.3. 1 冠心病诊断
        8.1.3. 2 病情评估及治疗
        8.1.4心力衰竭并发高血压
        8.1.4. 1 高血压诊断
        8.1.4. 2 高血压病情评估
        8.1.4. 3 治疗原则
        8.1.5 心力衰竭并发2型糖尿病
        8.1.5 心力衰竭并发糖尿病
        8.1.5. 1 糖尿病诊断
        8.1.5. 2 病情评估
        8.1.5. 3 治疗原则
        8.1.5. 4 药物治疗
    8.2心力衰竭并发非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2.1 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
        8.2.1. 1 诊断
        8.2.1. 2 病情评估
        8.2.1. 3 治疗原则
        8.2.2心力衰竭并发肺部疾病
        8.2.2.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8.2.2. 2 病情评估
        8.2.2. 3 治疗
        8.2.3 心力衰竭并发其他疾病
        8.2.3. 1 缺铁和贫血
        8.2.3. 2 抑郁
        8.2.3. 3 痛风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
    9.2 病情评估
    9.3 治疗原则
    9.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9.4.1 一般处理
        9.4.2 药物治疗
        9.4.2. 1 基础治疗
        9.4.2. 2 利尿剂
        9.4.2. 3 血管扩张剂
        9.4.2. 4 正性肌力药
        9.4.2. 5 血管收缩药物
        9.4.2. 6 抗凝治疗
        9.4.2. 7 改善预后的药物
1 0 心力衰竭的整体治疗
    1 0.1 设计管理方案
    1 0.2 实施管理方案
    1 0.3 终末期管理

(7)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照:
    2.2 两组病例的LVEF、CI及心率值比照:
    2.3 两组病例的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8)强心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3]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心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3.1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急、慢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病的最终结局, 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
    3.2
    3.3

(9)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胸比、LVEF、LVD、LVFS的比较
3 讨论

(10)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四、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何涛. 南昌大学, 2020(08)
  • [2]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研究[J]. 杨川游,吴春柳,蒋崇赋,李瑞红,曾海丽,张彩霞,李文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6)
  • [3]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张艳婷,梁天明,申永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04)
  • [4]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9)
  • [6]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 游海燕,晏萍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7)
  • [7]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 秦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4)
  • [8]强心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J]. 李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11)
  • [9]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王利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0)
  • [10]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赵娇,谭章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4)

标签:;  ;  ;  ;  ;  

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观察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