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初伟丽[1](2021)在《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所乡村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雪松[2](2020)在《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Z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运用为小学教育事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其在课程形式、管理制度、教学理念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当前,小学教学课改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教师信息素养高低成为影响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的基础性因素。尽管这些年,很多小学都采取诸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们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但是受教师重视程度、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价值意义认识不到位,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操作应用能力不高,存在信息素养相对较低的情况,对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学生信息能力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重庆z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该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在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信息技术应用动力不足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提出了坚持以教师现实能力为基础、坚持以规范标准为指导、坚持以突出实效为根本、坚持以任务驱动为保障的基本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构建了促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相关对策,一是通过改革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促进专业发展,优化评价方式,进一步创新治校思路,强化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学校引领;二是通过明确具体管理目标,丰富信息技术素养培育内容,创新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方法,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教师自主发展;三是通过凝聚各方合力,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优化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外部环境。
徐撒撒[3](2020)在《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掀起了教师学习研究的浪潮,研究方向也从注重教师的外部被动发展逐渐转化为关注教师的内部主动学习。而教师学习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延伸,也成为教师教育者重点关注的主题。教师学习是在教师主观意识主导下,参与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知识内化,主动构建实践性知识的过程,涉及到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习存在着阶段性、情景性、合作性、反思性等特征。而有关教师学会教学所需的知识类型、学习规律等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要以培养“适应性”教师为目标,以克服教师学习难题为主线,帮助教师获取结构化的知识类型,重点培养职前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成长。为了能够进一步总结出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对优势,本文选取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中国S师范大学两所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以该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知识学习、课程规划和实践安排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总结出两所院校在课程安排上的具体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中心取向、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整合的课程安排和有效保障的课程实施的四个特征,培养了一批拥有着结构化知识体系、具备反思和终身学习意识的未来教师,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提供些许启示。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6月推出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高校制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设计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依据。在《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下,我国在职前教师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部分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教师学习规律和特征、课程知识的安排传统固化和实践性课程上欠缺职前教师反思意识的培养等,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因此,本研究从我国高校在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密歇根州立大学在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中的做法,指出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应以教师学习的理论为指导,课程内容的安排要符合教师学习的规律和特征,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师学习知识结构,并在实践过程中重点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从而为职前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赵振彤[4](2020)在《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0年国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以来,职教硕士的规模日益壮大,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样为职教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学历提升作为促进中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多大的效果?当一线教师再次以学生的身份重新回到校园进行学习,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与收获?给他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师自身主体出发,探究中职教师硕士学习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基础,以故事的呈现为主线,笔者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故事进行分析探究,使问题得到活生生地凸现,为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笔者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或许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人的实际需要。本研究选取两位已经完成硕士学习的中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深入访谈获取大量的原始资料,运用情境分析与类属分析对原始资料进行多次的整理与归纳,最后呈现文本。首先,从“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校园设施与管理”三方面对他们的学习体验进行了叙事的呈现。接着,立足于叙事资料,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师德三个维度分析了学历提升对两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然后,从内在动因、外部因素及二者的内部联动性这三方面具体探究了影响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效果的因素。最后,为了使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本研究从教师自身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使中职教师的主体力量与外部因素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从教师主体出发,笔者关注到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觉个体,要强化自身的自主发展意识。一要提高自我辨识与反思能力,明晰专业发展现状;二要增强职业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唤醒自主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从外部因素出发,首先要完善学校治理制度,发挥外部条件的最大作用;第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第三,发挥教师在硕士学习共同体中的支撑作用。
杨杨[5](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即理想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课程理念、计划到课程在具体课堂上的呈现都得经过领悟课程阶段,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何不仅直接影响本科目的发展,更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每门学科课程都具有独特的学科本质与特点,因而教师对每门学科课程的理解理念、思维方式等都各具差异。再者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都因阶段所异,其体现自然不同。基于此,本论文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实然状况进行调查,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除了对基础理论的文献分析以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再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收集回的资料、教师教案、课堂实录和访谈的基础上,并参与其他学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理论概述。首先对课程理解与教师课程理解的概念进行梳理及界定,并阐述了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必然性,为教师对课程的应然理解提供方向。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理解现状,并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化与标签化、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课程实施忠实化、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为以知识为主的测评等。第三章: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再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从课程观体现为“知识理性”为主、教师职业情感缺失、课程培训缺乏效度、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原因的论述。试图深层次地去探究教师对课程理解产生问题的缘由,为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提供支撑依据。第四章:基于上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改进对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策略方面。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促发教师内在激励等;二是教师间协作策略方面。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构建教研共同体;三是教师外部的支持性策略方面。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培训应用性、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明晰度等。
班仕义[6](2019)在《基于文本分析的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城区S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教师反思文本是幼儿园教师对自身在幼儿园所开展相关活动进行总结与反省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幼儿园教师反思情况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反思不仅有助于自身专业成长,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本研究选取了贵阳市城区S幼儿园,采用文本分析法对91篇教师反思文本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反思的现状。然后就反思的相关问题,对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再对幼儿园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升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研究结果发现:在反思活动类型上,对生活活动不够重视;在反思内容指向上,教师发展指向较弱;在反思水平上,反思水平不高;在使用反思工具上,使用反思工具较少;以及在检查反馈,给出检查反馈较少。从幼儿园教师自身和幼儿园两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幼儿园教师自身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在幼儿园教师自身方面,应重视对生活活动和教师发展指向内容的反思、积极学习反思技巧、加大使用反思工具;在幼儿园方面,应增加反思动力、重视反思内容和反思技巧培训、减少非教学事务以及给予检查反馈;
汪莉[7](2019)在《基于《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国务院和有关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指出要提高我国大学的教育水平,必须将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先进学科放在教育改革的首要位置。同时指出高校必须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淘汰一批学科交叉严重,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和低就业率的学科。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学科发展进程。重组学科架构,突出大学的特点,努力提高大学的教育水平。目前,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政策和当地高校依据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是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修订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高校培养方案实施后将会出现一定的滞后。因此,体育课程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学习体系,近年来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一般来说,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分为三类:师范类大学,体育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本文以江苏省三所不同类型大学的选择为分析案例,总结了这些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一、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基本符合教育部和地方对职业人才技能需求标准。它们是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每所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是对学生技能提出要求,认为学生必须有所专长。二、师范院校类体育教育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体育类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性类大学提供更加实质和全面的选修课程。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运动技能为主体,学科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的体育知识为辅来形成的。四、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避免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内容重复,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加大对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五、根据统一的划分依据和标准,课程模块划分系统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性选择。让专业课程进一步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
张鹤[8](2017)在《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其调试策略研究 ——以W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目前,人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研究的热点,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同样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压力。尤其是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教育全面改革的今天,我国幼儿园教师更是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此种压力不仅对幼儿园教师本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访谈、文献等方法试图从社会、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个人等维度对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进行分剖析。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幼儿教师的访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三所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职业特点、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现在幼儿园工作过于繁重,节奏明显加快,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同行中的竟争也愈演愈烈等因素,使得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压力。当前幼儿园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总的来说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在因素,主要有保育事故、教育改革的压力、工作繁重、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人际关系等;此外,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值和幼儿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也是造成心理压力过高的原因。发现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较大的工作压力突出表现在心理负荷大、工作负荷重、身体负荷与整体负荷都较重。过重的工作压力对其身心健康与职业认同感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幼儿园教师这个高心理压力的群体,其工作、人际关系、职称、班级自身心理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并且根据分析结果,目前,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在抑郁、焦虑、恐怖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对如何缓解我国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缓解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之策。通过了解幼儿园老师心理压力的来源,我们通过心理咨询,运用合理请疗法、放松疗法的等缓解来疏导幼儿老师的心理。并据此为提高目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李倩[9](2015)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进行研究,深入的分析了造成当前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了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策略。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此部分表述了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原因、背景和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性,其次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于本次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还陈述了本次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进行研究的目的与理论、实践的意义,及在本次研究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描述。此次研究在参照已有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本问卷分为教学工作、个人能力与发展、与同事和家人关系、幼儿与家长、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幼儿园组织管理六个维度。通过对不同园所性质、不同级别园的113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8名愿意接受访谈的教师进行访谈后,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教师自身条件不同,承受的职业压力大小也不同。第三部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幼儿教师的自身,如幼儿教师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幼儿教师的家庭。其次是来自于社会,如社会对幼儿教师地位不重视、幼儿教师的收入和付出不平衡、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高期望与高要求、教育改革等。再次是来自于幼儿园,如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幼儿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管理方式不民主、评价考核不客观公正、园内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对策。本研究认为要想让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得到减轻,社会、幼儿园和教师自身必须三方面共同努力。首先,社会要理解和支持幼儿教师们的工作,让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得到提高、加强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其次,在幼儿园方面,要实行民主的管理,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指导;最后是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正确的认识压力并积极地面对压力,对自己建立合理的期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刘琪[10](2014)在《关于教师自我冲突问题的理论思考》文中提出教师的自我冲突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因为无法同时满足其多个行为动机而在选择面前难以行动,从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以矛盾和斗争为主的心理失衡状态和情感困惑倾向。教师的自我冲突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乃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创新的过程。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将其提升到完善教师的自我价值、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的高度上,从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转化路径,从而发挥冲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面功能,规避冲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以管理学、心理学、教师发展理论为视域对教师的自我冲突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力求通过研究提出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策略,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能够对教师的自我冲突树立正确态度、进行合理疏导,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对教师自我冲突的几大类型进行了分析,类型主要包括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冲突、自我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冲突、弱小个体与强大制度的冲突、传统习惯和教育改革的冲突、多元角色扮演间的冲突,徇此探讨了教师自我冲突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教师自我冲突的化解为前提。其次,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个体认知的欠缺、个体选择的困境、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为主的内部原因,及以教育体制、社会期待、社会风气、制度变迁为主的外部原因是导致教师产生自我冲突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基本原则,包括分阶段应对原则、多方应对原则,尔后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下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探讨了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策略。
二、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Z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2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调查研究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对象 |
2.3 调查结果 |
2.3.1 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技术素养的认知表现分析 |
2.3.2 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情绪表现分析 |
2.3.3 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行为表现分析 |
3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薄弱 |
3.2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
3.3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支持不足 |
4 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对策分析 |
4.1 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基本原则 |
4.1.1 坚持以教师现实能力为基础 |
4.1.2 坚持以规范标准为指导 |
4.1.3 坚持以突出实效为根本 |
4.1.4 坚持以任务驱动为保障 |
4.2 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主要举措 |
4.2.1 转变理念,强化学校引领 |
4.2.2 坚持以教师为本,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
4.2.3 强化外部支持,构建信息互动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 |
(3)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学习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学者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教师学习 |
二 教师教育课程 |
三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 |
第二章 教师学习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外部因素 |
二 内部因素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学习理论 |
二 自主学习理论 |
三 学习化社会理论 |
第三节 理论内涵 |
一 心理学 |
二 生态学 |
三 社会学 |
第三章 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 |
第一节 目标:培养“适应性”教师 |
第二节 重点: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
一 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
二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
三 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
第三节 主线:克服教师学习难题 |
一 积极干预,消除前概念消极影响 |
二 不断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和技能 |
三 避免脱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
第四节 内容:获取结构化的知识 |
一 理论性知识 |
二 实践性知识 |
第五节 实施:课程设计的保障 |
一 重视课程设计的有效整合 |
二 提高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者的资质 |
三 增强实践基地的有效指导 |
第四章 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比较 |
第一节 两所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概况 |
一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概况 |
二 中国S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概况 |
第二节 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二者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比较 |
一 设计理念 |
二 课程规划 |
三 知识学习 |
四 实践安排 |
第三节 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MSU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优势 |
一 “学习者”中心取向 |
二 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
三 整合的课程安排 |
四 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 |
第五章 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问题 |
一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缺乏教师学习理论的指导 |
二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知识结构传统固化 |
三 实践课程设计缺乏反思意识的培养 |
第二节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建议 |
一 秉持遵循教师学习规律的设计理念 |
二 统整合理有效的教师学习知识结构 |
三 重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
四 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中职教师学历提升的研究综述 |
1.3.2 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综述 |
1.3.3 职教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综述 |
1.3.4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职教师 |
1.4.2 学历提升 |
1.4.3 专业素质 |
1.4.4 效果 |
1.5 理论基础 |
1.5.1 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
1.5.2 终身学习理论 |
第2章 研究方案设计 |
2.1 方法论的选择--质性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2.3 收集资料的方式--访谈法 |
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2.5 研究的效度与推广度 |
2.5.1 研究的效度问题 |
2.5.2 研究的推广度问题 |
2.6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
第3章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叙事探究 |
3.1 C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叙事故事 |
3.1.1 C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 |
3.1.2 回顾:C教师硕士学习的“心路”历程 |
3.1.3 C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效果的叙事分析 |
3.2 H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叙事故事 |
3.2.1 H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 |
3.2.2 回顾:H教师硕士学习的“心路”历程 |
3.2.3 H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效果的叙事分析 |
第4章 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分析 |
4.1 学历提升之于专业知识的提高 |
4.1.1 教育知识的储备量显着提升 |
4.1.2 课程教学知识得以丰富与拓展 |
4.2 学历提升之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
4.2.1 思维逻辑能力得到锻炼 |
4.2.2 研究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
4.2.3 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增强 |
4.2.4 沟通与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
4.2.5 反思能力得到进步 |
4.3 学历提升之于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提高 |
第5章 影响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效果的因素 |
5.1 内在动因 |
5.1.1 学习动机的倾向性 |
5.1.2 自主学习意识的强弱程度 |
5.2 外部环境 |
5.2.1 学校设施与管理制度 |
5.2.2 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
5.2.3 以教师为主导的硕士学习共同体 |
5.3 内在动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 |
第6章 优化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效果的思考 |
6.1 强化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
6.1.1 提高自我辨识与反思能力,明晰专业发展现状 |
6.1.2 增强职业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
6.1.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唤醒自主发展意识 |
6.2 完善学校治理制度,发挥外部条件的最大作用 |
6.3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 |
6.3.1 打破学科框架,开设交叉课程 |
6.3.2 增强课程学习灵活性,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 |
6.4 发挥教师在硕士学习共同体中的支撑作用 |
6.4.1 倡导对话合作,重建生机的课堂情境 |
6.4.2 加强导师指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 |
(5)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三)现存问题的思考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
(二)国外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概述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一)课程 |
(二)课程理解 |
(三)教师课程理解 |
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解释学 |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三)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
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内容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调查现状及分析 |
(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
(二)课程内容的理解 |
(三)课程实施的理解 |
(四)课程评价的理解 |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调查结论 |
(一)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表现 |
(二)课程内容理解的问题表现 |
(三)课程实施理解的问题表现 |
(四)课程评价理解的问题表现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问题表现的原因分析 |
一、课程理解的价值层面 |
(一)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知识理性为主 |
(二)教师职业情感缺失 |
(三)教师文化隔离 |
(四)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不足 |
二、课程理解的外部支持层面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不够明晰 |
(二)课程培训效果缺乏 |
(三)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
(四)学校课程管理以科层管理模式为导向 |
(五)教学任务繁重 |
第四章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对策 |
一、基于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方面 |
(一)增强教师课程意识 |
(二)促发教师自我激励 |
(三)践行课程反思行动 |
(四)提升文学知识底蕴 |
(五)加强文本的意义建构 |
(六)加强师生视域融合 |
二、基于教师间协作方面 |
(一)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 |
(二)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的交流 |
(三)构建教研共同体 |
三、基于外部支持性方面 |
(一)增强语文课程标准的明晰度 |
(二)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
(三)提升课程培训的应用性 |
(四)实行民主的课程管理模式 |
(五)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文本分析的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城区S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国家愈加重视幼儿园教师反思 |
(二)幼儿园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
(三)亟需关注幼儿园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教师 |
(二)幼儿园教师反思 |
(三)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S幼儿园教师反思的现状分析 |
一、幼儿园教师反思活动类型 |
二、幼儿园教师反思内容指向 |
三、幼儿园教师反思水平 |
四、幼儿园教师使用反思工具 |
五、幼儿园教师反思检查反馈 |
第三章 S幼儿园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幼儿园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 |
(一)生活活动不够重视 |
(二)教师发展指向较弱 |
(三)反思水平不高 |
(四)使用反思工具较少 |
(五)给出检查反馈较少 |
二、幼儿园教师反思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一)幼儿园教师自身方面 |
(二)幼儿园方面 |
第四章 S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策略 |
一、幼儿园教师自身方面 |
(一)重视对生活活动的反思 |
(二)加大对教师发展指向内容的反思 |
(三)积极学习反思技巧,提升反思水平 |
(四)加大使用反思工具,增加反思深度 |
二、幼儿园方面 |
(一)增加动力,激发反思的积极性 |
(二)重视反思内容,提升反思水平 |
(三)加强反思技巧培训,提高反思水平 |
(四)减少非教学事务,保障时间和精力 |
(五)给予检查反馈,提高反思的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课程设置 |
2.1.2 体育教育专业 |
2.1.3 体育教师职业技能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 |
2.2.2 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 |
2.3.2 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研读 |
4.1.1 体育教学技能 |
4.1.2 课外管理技能 |
4.1.3 运动技术技能 |
4.1.4 教学研究技能 |
4.1.5 信息技术技能 |
4.2 江苏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
4.3 江苏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规格的对比与分析 |
4.4 江苏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
4.4.1 课程结构的对比与分析 |
4.4.2 课程学分的对比分析 |
4.4.3 课程模块的对比分析 |
4.4.4 体育教育专业各学期课程开课数量 |
4.5 教师职业技能标准角度下的专业课程设置探究与分析 |
4.5.1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5.2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对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其调试策略研究 ——以W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师心理压力 |
(二)心理辅导 |
二、教师心理压力基础理论研究 |
(一)教师角色冲突理论 |
(二)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三、幼师心理压力的特殊性和影响分析 |
(一)幼师心理压力的特殊性分析 |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的消极效应 |
第三章 W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
一、W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 |
(一)W幼儿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 |
(二)W幼儿园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现状 |
(三)W幼儿园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现状 |
(四)W幼儿园教师队伍工作量基本情况 |
(五)W幼儿园教师队伍薪酬和福利情况 |
二、W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访谈分析 |
(一)访谈对象的确定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W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调试策略研究 |
一、影响W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 |
(一)教师个人因素分析 |
(二)学校组织因素分析 |
(三)家长诱因分析 |
(四)社会公众因素分析 |
2.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太高 |
3.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的职业压力 |
二、w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调试策略 |
(一)提高幼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营造尊重幼师的浓厚氛围 |
(二)客观看待幼师的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 |
(三)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善幼儿园教师薪资结构和福利待遇 |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幼师人文关怀 |
(五)正确认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艰巨性,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第五章 W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调试策略保障 |
一、薪酬保障,尊重和满足幼师的合理需求 |
二、专业发展保障,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培训 |
三、正确审视教师本职工作,释放情感压力 |
四、淡化分数考核,建立灵活绩效评价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缘由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问题 |
(二) 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界定 |
2. 教师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
3.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
(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调查 |
(一) 本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 |
1.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情况 |
2. 不同年龄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3. 不同教龄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4. 不同职称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5. 不同学历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6. 不同园所类型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7. 所带班级人数不同的呼和浩特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8. 不同性质园所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
(三) 研究结论 |
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 来自教学工作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班容量超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
2. 幼儿教师工作具体和繁琐给其带来压力 |
3. 工作量大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压力 |
(二) 来自幼儿与家长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幼儿的安全问题带来教师的职业压力 |
2. 幼儿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带来了职业压力 |
3. 家长的不理解造成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三) 来自幼儿园组织管理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幼儿园工作条件差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2. 幼儿园领导管理方式不民主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3. 不合理的评比、考核、奖惩措施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4. 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难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四) 来自同事和家人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幼儿园里的同事关系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2. 幼儿教师与家人的关系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
(五) 来自个人能力与专业发展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欠缺造成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2. 提升个人能力和发展的机会少增加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 |
(六) 来自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方面带给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1. 社会地位低增加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2. 社会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增加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3. 工资待遇低增加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
四、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对策 |
(一) 社会要理解和支持幼儿教师,并为其提供保障 |
1. 提升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
2.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
3. 提高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 |
(二) 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
1. 园领导要清醒认识到教师职业压力问题并积极应对 |
2. 幼儿园要实行民主管理,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
3. 对幼儿教师进行科学评价 |
4.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疏导 |
(三) 幼儿教师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应对压力 |
1. 正确的面对压力 |
2. 建立合理的期望 |
3. 改变自身错误的思维习惯 |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5. 学会正确调节压力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关于教师自我冲突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论文选题缘由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三) 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1. 对冲突管理理论的研究 |
2. 对学校冲突管理的研究 |
3. 对教师自我冲突的研究 |
4. 对教师自我冲突产生原因的研究 |
5. 对教师自我冲突对策的研究 |
(四)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1. 研究方法 |
2. 创新与不足 |
一、 教师自我冲突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
(一) 教师自我冲突的基本类型 |
1. 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冲突 |
2. 自我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冲突 |
3. 弱小个体与强大制度的冲突 |
4. 传统习惯和教育改革的冲突 |
5. 多元角色扮演间的冲突 |
(二) 教师自我冲突的特征 |
1. 客观必然性 |
2. 发展必要性 |
3. 隐秘潜在性 |
二、 教师自我冲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 教师自我冲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系 |
1. 教师自我冲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 |
2. 教师自我冲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面功能 |
3. 教师自我冲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
(二) 教师在冲突面前的不同态度 |
三、 教师自我冲突产生的原因 |
(一) 内部原因 |
1. 个体认知的欠缺 |
2. 个体选择的困境 |
3. 个体社会化的需要 |
(二) 外部原因 |
1. 教育体制的亟待完善 |
2. 社会期待的多重附加 |
3. 社会风气的时代变迁 |
4. 制度变迁的复杂机制 |
四、 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原则和策略 |
(一) 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基本原则 |
1. 分阶段应对原则 |
2. 多方位应对原则 |
(二) 纾解教师自我冲突的对策建议 |
1. 教师自我冲突的自我调适策略 |
(1)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
(2)提高自身的认知和评价水平 |
(3)树立正确的冲突管理观念 |
(4)增强自身的角色适应能力 |
(5)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
2. 学校管理者的引导策略 |
(1)树立教师本位观念 |
(2)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 |
(3)强化教师的激励机制 |
(4)改革教育的管理方式 |
3. 社会环境的支撑策略 |
(1)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
(2)创造宽松的社会氛围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所乡村小学为例[D]. 初伟丽. 青岛大学, 2021
- [2]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Z校为例[D]. 张雪松. 西南大学, 2020(05)
- [3]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 徐撒撒.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中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专业素质提高的效果研究[D]. 赵振彤.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5]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 杨杨. 北华大学, 2019(01)
- [6]基于文本分析的幼儿园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城区S幼儿园为例[D]. 班仕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7]基于《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汪莉. 苏州大学, 2019(04)
- [8]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及其调试策略研究 ——以W幼儿园为例[D]. 张鹤.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9]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研究[D]. 李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3)
- [10]关于教师自我冲突问题的理论思考[D]. 刘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1)
标签: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论文; 能力素质论文; 压力管理论文; 自我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