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茫中寻找完美与美好——高伟杰民乐室内乐《少二》解析

在迷茫中寻找完美与美好——高伟杰民乐室内乐《少二》解析

一、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论文文献综述)

麻峰[1](2020)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优秀民族室内乐作品为分析对象,针对当代民族室内乐队组合形式的多元化、音高体系中新组合模式、传统演奏技法的极端化及多样性、非传统乐器演奏构成的新音响以及写作技术中各种手法,探索其作品中新音响的构成与运用,对作品中有别于传统音色概念、具有新音响特点的创作手法进行归类研究。

钱仁平,马琳[2](2019)在《中国新音乐:人工调式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分"八度周期"和"非八度周期"两类,概述了近百年来中国新音乐领域有关人工调式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及其相互关系,主要述及萧友梅、齐尔品、江文也、王震亚、王建民、高为杰、童忠良、杨立青、梅西安、罗忠镕、刘学严、周晋民、刘晓江、姜之国、卢璐、陈倩等作曲家和理论家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论文还分析了中国新音乐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运用人工调式进行创作的作品,进一步明确了人工调式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人工音阶、综合调式、音级集合、微分音等的区别与联系。

臧丽梅[3](2015)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融合 ——高为杰《白马印象》音乐分析》文中提出高为杰是我国着名作曲家之一,在民族化风格的音乐创作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创作以中国传统与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融合现代音乐创作新技法,力求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现代与传统、民族相结合的新型道路。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创新性的调性思维和个性化的音高思维体系,但在核心音调特征及表现手法上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音乐文化气息,既深深地扎根于传统丰沃的土壤之中,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开创精神,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1991年高为杰先生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中胡与西洋管弦乐队创作了《白马印象》这部作品。1乐曲中作曲家提取了白马藏族民歌中的音调元素及核心音程关系,并贯穿于全曲的横向旋律发展、纵向和声构成以及声部组织关系中,渗透了无调性的现代音乐调性思维方式,同时,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与民族特色。作品中主要音调的核心动机是提取了白马藏族民歌中独特的音调特征,融入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发展成该乐曲的主题动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音乐赋予新鲜的生命。作曲家运用了综合性的现代音高发展手法,并融入到传统的调性氛围之中,展现出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调式发展方式。作品植根于传统和民族,短小精炼却极具发展性的核心动机贯穿于全曲的各个方面,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现代化的观察角度,将白马藏族人民原始而纯朴的真实生活和文化艺术生动的展现出来。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综合传统音乐分析手段与现代音乐分析技法,从《白马印象》的音乐结构形态、主题分析、多声组织关系等方面为主要切入点,尝试采用多元技法、多重视角分析研究音乐作品。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组成。在绪论中对作曲家及本乐曲、选题的缘起及本课题意义做了简要论述,使读者对于高为杰和《白马印象》这部音乐作品有所了解;第一章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素材来源,分析了作品的结构特征,为后续的具体分析提供先决条件。第二章主要对作品的主导性音高技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包括主题动机、核心音程、材料分析以及调式思维。第三章从和声、复调、持续声部等多声技法组织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第四章主要集中在音色表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技法分析。通过这几个章节的深入研究揭示出作品整体的创作特点,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技术风格与创作理念特征。以乐谱和音响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从部分到整体、微观到宏观、共性到个性的音乐技法特点进行提炼,来体现高为杰这部作品自身的特点,增强对高为杰创作风格和特点的认识。

左佳[4](2012)在《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模仿式复调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对数控节奏在高为杰先生现代音乐作品模仿式复调中的应用形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尝试探索和解读作曲家富有逻辑性的创作心理。听似"偶然"的背后其实需要用严格的数理逻辑来约束,"偶然"始终控制在与结构有关的"必然"范围内。在表现音乐艺术性的同时,数列律动隐含着创作的逻辑和哲理。

赵燕[5](2012)在《浅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文中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作曲家将大量现代复调音乐技法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复调音乐作品,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丰富的新素材。本文主要以着名作曲家高为杰的几部音乐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复调技巧在其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把握高为杰在复调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技法,充分反映了中国作曲家在扩展中国复调音乐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贾瑶[6](2011)在《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文中提出本文将着重分析高为杰几部作品中的复调技巧运用,特别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运用,以此论述高为杰复调音乐创作实践中体现出的思维观念、技法构成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发展的新特征,由此反映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对这时期中国复调音乐理论拓延产生的重要影响。

段文晶[7](2008)在《我国“音级集合理论研究”述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对音级集合理论外文文献的译介"、"对音级集合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对音级集合理论的创用"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音级集合理论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展示音级集合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成就与状况。在此基础上,反思音级集合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该理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卢璐[8](2007)在《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为杰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他立足于传统音乐文化,走在了现代音乐探索的前端;他有丰硕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也有成熟的创作观念;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对传统与创新关系、技术性与音乐性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阐释。他的三个创作技术体系——“音级集合配套”、“十二音定位和弦”、“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具有创新性,并且有大量的作品进行着实践的检验。而“和声力学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和声研究手段,也有极大的突破。他的音乐创作中,有新颖的甚至是他首创的音高体系与技法,但音乐表现手法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与传统音乐文化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本课题通过对高为杰的创作技法及其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他的“音级集合配套”、“十二音定位和弦”、“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技法和相关作品的研究,来剖析这位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和理念。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对高为杰的艺术成就和成长历程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作曲家的概况有所了解。第二章详细阐述高为杰的三种具有创新性的创作技法及理论——“音级集合配套”、“十二音定位和弦”、“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这三种创作手法虽然具有创新性,但都有其理论渊源,尤其是“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首先突破了传统音阶的结构而成为“人工音阶”,进而突破了八度循环周期的限制,但仍然保持了与传统音阶相同的“有循环周期”的特性,成为了传统音阶的“姐妹”。在本章中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法的理论渊源、阐述其理论体系、并结合作品分析三种技法的运用方式。第三章:对高为杰的和声手法、复调手法、音乐结构处理、配器手法等创作特征进行探讨,解读他如何在现代音乐语言的外衣下沿承着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而推陈出新。第四章:集中对几部作品进行分析,以全面观察高为杰的创作思路、技术手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深入体验他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钱仁平[9](2006)在《音集运动的结构功能——以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之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雷蕾[10](2004)在《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文中指出

二、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传统乐器组合的新音响模式
二、音高体系中新组合结构模式
三、常规乐器非常规演奏构成的新音响
    (一)常规演奏中极端化的音响处理
    (二)非常规演奏构成的多样化音响
四、非常规乐器演奏构成的新音响
    (一)自制乐器产生的新音响
    (二)器乐化的人声旋律
结语

(2)中国新音乐:人工调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一) 人工调式的概念
    (二) 中国新音乐中的人工调式
二、 关于八度周期人工调式
    (一) 理论研究
    (二) 创作实践
三、 关于非八度周期的人工调式
    (一) 理论研究
    (二) 创作实践
四、 结 语

(3)民族性与现代性之融合 ——高为杰《白马印象》音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高为杰及其音乐创作
    二、《白马印象》作品简介
    三、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白马印象》的创作与结构形态分析
    第一节 创作背景及素材来源
        一、创作背景
        二、民族化的素材来源
    第二节 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结构分析
        一、交融性的结构原则及类型分析
        二、多种结构原则相结合的的运用特征
第二章 主题及音高组织的技法分析
    第一节“三音列”动机的贯穿性发展
        一、动机的旋律性贯穿运用
        二、动机的和声化运用
        三、动机的音型化持续运用
    第二节 核心音程分析
        一、核心音程的具体形态
        二、核心音程的贯穿性应用
    第三节“白马音调”主题分析
        一、“白马音调”主题旋律的具体形态
        二、“白马音调”主题的衍生性发展分析
    第四节 现代性调式调性技法分析
        一、现代性音高思维
        二、泛调性
第三章 多声组织关系技法分析
    第一节 现代性的和声技法分析
        一、现代化的和弦结构分析
        二、和弦序进特征
    第二节 中西结合的复调技法分析
        一、传统支声复调与平行进行的结合
        二、模仿复调
        三、融合性的对比复调
        四、节奏复调
    第三节 持续声部分析
        一、持续声部的具体形态和应用
        二、持续声部的作用
第四章 其他音乐参数的技法分析
    第一节 中西融合的配器技法分析
        一、中西结合的乐队编制
        二、色彩性乐器的使用
        三、乐器之间音色的结合
        四、配器的结构力作用
    第二节 节奏节拍技法分析
        一、节奏形态分析
        二、节拍技法分析
    第三节 速度、力度的结构力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模仿式复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控节奏模仿式复调的应用形态
    1. 层叠模仿
    2. 轮转模仿
    3. 对模仿声部进入时距的数控
    4. 按比例缩小模仿
    5. 赋格中的比例形态
二、数列控制在音乐中的意义
三、散拍与数控、自由与严格、偶然与必然

(6)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严格模仿卡农
2. 赋格
3. 密接和应式赋格
4. 帕萨卡利亚 (Passacaglia)
5. 拼贴与复风格
6. 综合性支声

(7)我国“音级集合理论研究”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对音级集合理论外文文献的译介
对音级集合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一、集合原型的求解法
    二、音级集合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
对音级集合理论的创用
    一、音级集合理论和其它音乐分析方法的结合
        (一) 音级集合理论与五声性音调相结合
        (二) 音级集合理论与十二音理论体系的结合
        (三) 音级集合理论与兴德米特和声体系的结合
        1、关于音级集合中的谐和度问题
        2、关于“调中心”的问题
    二、运用音级集合理论对其最典型的分析对象——无调性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一) 运用音级集合理论对某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进行整体研究
        (二) 运用音级集合理论对完整的音乐作品进行整体结构分析
结 语
“音级集合理论研究在中国”文献目录
    一、 主要学术论文
    二、主要相关着作
    三、主要译着译文

(8)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为杰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概述
        一、艺术成就简介
        二、音乐创作思想
    第二节 成长与创作历程
第二章 创作技法中三种音高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音级集合配套
        一、音级集合配套技法研究的缘起
        二、整体配套
        三、局部配套
        四、自由配套
    第二节 十二音定位和弦
        一、十二音和声、十二音和弦
        二、十二音定位和弦
        三、十二音定位和弦的使用方法
        1.《远梦》的"主题"和弦
        2.使用移位、转位和弦
        3.运用某一单一和弦转位形式形成完整的音乐段落,表达一定的音乐内容
        4.在不同八度中使用音的重复
    第三节 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
        一、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的理论来源与使用现状
        二、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的含义与特色
        三、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的表述方式
        四、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的构成方法
        五、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定位性与移位
        六、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中的调式、调性及其使用
        七、高为杰的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技法特点
第三章 音乐创作手法研究
    第一节 和声手法特征
        一、五声性特征
        1.音高素材与横向线条中的五声性因素
        2.声部纵向关系
        二、大七度(减八度)音程控制
        三、和声布局上的调性因素
    第二节 复调手法特征
        一、常用的复调手法
        1.单(双)音复调化
        2.和弦复调化
        3.模仿性支声手法
        二、常用的复调音乐形式
        1.赋格
        2.帕萨卡里亚
    第三节 结构处理特征
        一、对传统曲式结构的灵活运用
        二、常用的结构原则
        1.镜像结构
        2.循环原则
        3.起承转合的发展原则
    第四节 配器手法特征
        一、复合织体音色、音色旋律与点描手法
        二、音色点缀与音色的晕染
第四章 音乐作品分析
    第一节 《路》
        一、《路》的调式、调性因素
        1.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的调式、调性问题
        2.《路》的调式、调性因素
        二、《路》的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分析
        三、《路》的音乐素材
        1.主题素材
        2.作为"基因"材料的大七度(减八度)合音
        四、《路》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布局
        1.呈示部的主部(1-10小节)与副部(11-29小节)
        2.插部(30-69小节)与华彩段(70小节),代替展开部
        3.减缩再现的主部和有很大发展的副部
    第二节 《韶Ⅱ》
        一、《韶Ⅱ》的音阶
        二、《韶Ⅱ》音阶的运用
        三、《韶Ⅱ》的结构与其他技法
        1.结构
        2.模仿性支声手法与音色晕染
    第三节 《暮春》
        一、《暮春》的非八度音阶
        二、《暮春》音阶的运用方式
        1.五声性音阶
        2.大七度(减八度)核心音程控制
        3.数理控制
    第四节 《雨思》
        一、《雨思》的非八度音阶、传统音阶与音高集合
        1.《雨思》的非八度音阶
        2.与非八度音阶并行的多利亚调式
        3.音级集合的使用
        二、《雨思》的结构、调性布局、非八度音阶与传统音阶关系的处理
        1.《雨思》的结构与音乐表现
        2.调性布局
        3.传统调性主题与非八度音阶主题之间的调性关系处理
    第五节 《远讯》
        一、《远讯》的非八度音阶与集合
        二、《远讯》的结构与音阶和集合的使用
    第六节 《冬雪》
        一、引子与主题
        二、插部
        三、尾声
    第七节 《远梦》
        一、引子与A段形成的奏鸣曲式的引子
        二、B、C、D段形成的呈示部
        三、E段形成的副部
        四、F、G段的乐队和弦华彩与打击乐组华彩构成的展开部
        五、H段形成的再现部
        六、I段形成的尾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为杰音乐作品统计表
附录2:高为杰专着、论文发表情况统计表
附录3:高为杰的和声力学研究
后记

四、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J]. 麻峰. 中国音乐学, 2020(02)
  • [2]中国新音乐:人工调式的理论与实践[J]. 钱仁平,马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 [3]民族性与现代性之融合 ——高为杰《白马印象》音乐分析[D]. 臧丽梅. 山东艺术学院, 2015(03)
  • [4]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模仿式复调中的应用[J]. 左佳. 中国音乐, 2012(01)
  • [5]浅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J]. 赵燕. 北方音乐, 2012(01)
  • [6]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J]. 贾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1)
  • [7]我国“音级集合理论研究”述略[J]. 段文晶.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01)
  • [8]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 卢璐.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3)
  • [9]音集运动的结构功能——以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之四为例[J]. 钱仁平. 音乐研究, 2006(04)
  • [10]在扑朔迷离间寻觅至善至美——试析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韶Ⅱ》[J]. 雷蕾.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在迷茫中寻找完美与美好——高伟杰民乐室内乐《少二》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