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45例(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梁倩倩[2](2021)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选取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且具有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的喘支患儿,分别在其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运用化痰平喘及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探讨在急性发作期应用定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恢复期使用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干预治疗,探析针对恢复期患儿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喘息复发的疗效,为中药分期分方治疗及预防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诊断标准,且患儿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及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在发作期加用宣肺平喘化痰之中药汤剂10天,方选定喘汤加味,对照组则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天,且两组在急性发作期若患儿喘息重均可以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恢复期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化痰之中药汤剂4周,方选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对照组则不予中药干预治疗,然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感冒、喘息复发的次数。最后将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后将两组病例的疾病疗效、中医总症候疗效、雾化使用次数进行比较,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病例的疾病疗效及中医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雾化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其中在急性发作期的各个观察时点两组病例咳嗽、喘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天观察点喘息、肺部体征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恢复期两组病例的喘息复发及感冒次数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恢复期应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具有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防止喘息发作的效果。结论:应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具有可行性,在急性期疗效显着,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恢复期能有效的祛除伏痰、扶助正气、改善体质,减少复感,进而减少喘息复发的次数。
郭小娟[3](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鲁云倩[4](2020)在《芪防六君汤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芪防六君汤联合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疾病发病次数、病程、疾病种类、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芪防六君汤联合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儿,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芪防六君汤联合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治疗,各组分别治疗8周,连续随访12月。结果:共收集63例患儿资料,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于发病次数,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可减少发病次数(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病次数疗效有效率84.38%,对照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93.75%,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后均可改善患儿面色、形体、多汗、大便干结、少气懒言的症状(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食欲、大便溏薄方面具有差异(P<0.05),对照组在改善患儿食欲、大便溏薄方面未见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可改善患儿多汗、大便干结、少气懒言的症状(P<0.05),可显着改善患儿形体、食欲、大便溏薄的症状(P<0.01),改善患儿面色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对于病情,治疗组病情疗效有效率93.75%,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在改善发病次数、病情、病种方面(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在改善发病次数、病种方面(P<0.05),在缩短病程方面(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可改善患儿发病次数与病程(P<0.05),可显着改善疾病病种(P<0.01)。对于体液免疫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可显着改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可显着提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P<0.01)。对于细胞免疫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可显着提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可显着提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P<0.01)。结论:芪防六君汤联合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缩短疾病病程,改善患儿食欲、形体,改善大便溏薄的证候,显着提高患儿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钟岢屹[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相关性疾病的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桂枝类方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1资料来源:刘铁军教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桂枝类方诊治的患者,其临床诊疗信息拍照留存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算机中心调取。本研究所选取的某一类方药,其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枝类方者,即以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汤、新加汤、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桂枝汤合四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书药物组成为主,且一般资料记录(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类方病例的病名、症状、体征、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规范化,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如乌贼骨、海螵蛸统一录为海螵蛸。并对录入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密控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以保障所需数据库项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汤135例,新加汤24例,当归四逆汤144例,枳实薤白桂枝汤68例,炙甘草汤66例,桂枝汤合四逆汤11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2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运用各桂枝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总结导师临床使用该类方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用药思路、处方特点、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桂枝类方的内涵研究,并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论述。1桂枝汤:导师运用桂枝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10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主要症状: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气上冲、心动悸、发热,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大黄,次要药物:黄芪、防风、厚朴、白术、陈皮、川芎、枳实、茯苓、当归、荆芥、黄芩、姜半夏,常用合方:平胃散、保和丸、二陈汤、厚朴温中汤、奔豚汤、柴胡疏肝散、五积散、越鞠丸、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小承气汤、升阳益胃汤、黄龙汤、枳实消痞丸。2新加汤导师运用新加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便秘等,主要证型为寒入中焦,胃虚津亏,主要症状:心下痞、口干、发热、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头痛、不寐、心动悸,主要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次要药物:黄芪、白术、大黄、黄连、干姜,常用合方: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泻心汤、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3当归四逆汤:导师运用当归四逆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疾病等9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寒伤血脉,血脉凝滞,主要症状:手足凉、肢节疼痛、腹痛、不寐、指尖麻木、头痛、肠鸣,主要药物:桂枝、白芍、通草、当归、大枣、细辛、炙甘草、白术、黄芪,次要药物:大黄、党参、枳实、陈皮、川芎、厚朴、神曲、茯苓、干姜、生姜、柴胡、鸡内金、莱菔子,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保和丸、理中汤、升阳益胃汤、吴茱萸汤、温经汤、枳术丸、厚朴温中汤、黄芪建中汤、血府逐瘀汤、暖胃方(自拟)、少腹逐瘀汤、补中益气汤。4枳实薤白桂枝汤:导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主要证型为胸阳不振,寒凝胸中,痰气互结,主要症状:心悸、大便干、心下痞、腹胀、痞满、胸闷、气上冲、胁痛,主要药物:厚朴、薤白、瓜蒌、枳实、桂枝、陈皮、甘草、茯苓,次要药物:干姜、大黄、柴胡、姜半夏、桃仁、当归、枳壳、桔梗、川芎,常用合方: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桃核承气汤、癫狂梦醒汤、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枳实消痞丸、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5炙甘草汤:导师运用炙甘草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4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等,主要证型为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主要症状:心悸、自汗、盗汗、肢节疼痛、少气,主要药物:甘草、生地黄、党参、大枣、麦冬、桂枝、火麻仁、生姜、阿胶,次要药物:当归,茯苓,陈皮,姜半夏,川芎,酸枣仁,桔梗,柴胡,常用合方:奔豚汤、补阳还五汤、大秦艽汤、生化汤、四物汤、温经汤、归脾汤、二陈汤、玉女煎、逐瘀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左金丸、金铃子散、柴胡疏肝散。6桂枝汤合四逆汤:导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主要治疗肿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疾病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癌性发热(肝癌)、癌性发热(胃癌)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肢节疼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身冷、汗出、倦怠欲寐、精神萎靡,主要药物: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干姜、附子,次要药物:泽泻、茯苓、土茯苓、山茱萸、熟地黄,常用合方:化症散积Ⅰ方(自拟)、化症散积Ⅱ方(自拟)、七消饮(自拟)、实脾饮。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男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主要证型为虚劳阴阳两虚,主要症状:自汗、盗汗、胆怯易惊、多梦,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龙骨、牡蛎,次要药物:黄芪、当归、熟地黄,常用合方:六味地黄丸、牡蛎散、当归六黄汤。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主要证型为肝胆火实,心阳浮越,主要症状:易惊、脐腹动悸、身重难以转侧、烦躁、不寐、惊狂不安,主要药物: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桂枝、茯苓、大黄、牡蛎、龙骨、党参,次要药物:沉香、炙甘草、陈皮、当归、酸枣仁,常用合方:四磨饮子、二陈汤、归脾汤、礞石滚痰丸、酸枣仁汤、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结论: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的特点可归结为1.宗经辨治,谨求古训;2.方证传变,预防为主;3.随证合方,灵活多效;4.因郁致病,因病致郁;5方证相应,不离病机等5个方面。
郭静[6](2020)在《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1.1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更大范围内、更精确评估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1.2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的系统评价中存在样本量少,方法学质量较低,设计不甚合理等特点,并且多没有体现中医药作为复杂干预措施在治疗上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旨在针对普通感冒的中医特点设计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开展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感毒清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下一步作用机制验证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2.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以下7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 Med、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中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设计资料提取表,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遇到分歧与第三人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使用I2检验异质性,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异质性低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定量综合,对无法定量综合的数据进行定性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天的治愈率、症状的消失时间/消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普通感冒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表偏倚使用SAS 7.8软件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2.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6714。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R软件产生区组随机序列,将12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序列以不透光密封信封方式进行隐藏。两组分别接受感毒清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5天。以普通感冒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所有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为评价指标,评价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感毒清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普通感冒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分子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部分纳入中药对照安慰剂,中药对照抗病毒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或其联合治疗以及中药联合祛痰止痉药对照祛痰止痉药单独使用的RCTs共29项,4196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其中12项(41.4%,12/29)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的生成,仅4项(13.8%,4/29)研究报告了随机隐藏,仅4项(13.8%,4/29)研究实施了盲法,其中3项设置了研究者和受试者盲法,1项研究设置了受试者盲法。7项(24.1%,7/29)研究报告了脱落失访情况,除1项研究无脱落失访外,其他6项研究中仅有1项进行了意向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中仅有1项(3.4%,1/29)进行了前瞻性注册,其他28项研究中,有3项(10.7%,3/28)研究结果部分报告的结局与方法部分拟报告的结局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热感糖浆高剂量组显着提高治疗5天后发热(RR:0.05,95%CI:[0.00,0.97])、咽痛(RR:0.15,REM,95%CI:[0.04,0.61],I2=54%)、恶风(RR:0.11,FEM,95%CI:[0.02,0.62],I2=40%)、口渴(RR:0.27,FEM,95%CI:[0.13,0.59],I2=0%)症状的消失率,热感糖浆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银翘解毒片高剂量组能缩短开始治疗到总体症状消失的时间(h)(MD:-9,39,95%CI:[-11.83,-6.95]),高剂量更明显;抗感冒处方能缩短解热时间(h)(MD:-13.84,95%CI:[-23.41,-4.27]),且起效更快(h)(MD:-9,96,95%CI:[-17.63,-2.29])。与利巴韦林对照,葛根汤颗粒能够缩短病程(h)(MD:-6.76,95%CI:[-8.91,-4.61])且起效更快(h)(MD:-1.20,95%CI:[-1.93,-0.47]);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显着缩短解热时间(h)(MD:-91.20,95%CI:[-95.73,-86.67])、流涕(h)(MD:-60.96,95%CI:[-65.59,-56.33])、咳嗽(h)(MD:-72.00,95%CI:[-77.52,-66.48])、鼻塞的症状持续时间(h)(MD:-91.92,95%CI:[-96.91,-86.93])。与利巴韦林联合罗红霉素对照,加味银翘散能够缩短发热持续时间(h)(MD:-8.10,95%CI:[-12.59,-3.61]),起效更快(h)(MD:-1.67,95%CI:[-2.61,-0.73])。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能减少咽痛持续时间(h)(MD:-7.20,95%CI:[-13.85,-0.55])和发热持续时间(h)(MD:-12.00,95%CI:[-19.20,-4.80]);感冒清热颗粒能减少发热(h)(MD:-9.19,FEM,95%CI:[-12.77,-5.61],I2=0%)、流涕(h)(MD:-26.18,REM,95%CI:[-44.02,-8.35],I2=94%)和咳嗽持续时间(h)(MD:-47.39,REM,95%CI:[-87.20,-7.59],I2=98%)。与利巴韦林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解热时间仍有优势(h)(MD:-8.09,FEM,95%CI:[-12.30,-3.88],I2=0%)。纳入的研究中有18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结局,结果均显示中药与西药相比无差异(62.1%,18/29)。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08,P=0.937和t=1.57,P=0.1913)。3.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证候积分及证候频数等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缓解率:治疗5天后试验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5%,对照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72.41%,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后普通感冒总体症状缓解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2.07%,两组比较,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5天后试验组在改善普通感冒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天后各分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恶风寒、鼻塞、流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5天后普通感冒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5.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评价:此次研究中共有5例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共有3例。两组安全性评价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治疗5天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激活率、CD3+、CD4+免疫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抑制IL-12浓度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指标浓度变化改善不明显(P>0.05)。试验组氧化应激指标SOD酶活性、GSH-PX、CAT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下降,这种指标变化趋势均符合机体抗氧化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善SOD酶活性和C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筛选最终获得感毒清有效的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黄芪的有效化合物活性成分为16个,川射干活性成分有6个。最终得到感毒清-普通感冒共同靶点138个,主要调控PGR、NOS2、PTGS1、PTGS2、ESR2等靶基因,核心靶点与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相关。获得147个GO富集生物过程和14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4.研究结论4.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相比,中药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本研究纳入RCTs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低,相关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验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试验多不能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普通感冒中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这一特色,希望未来临床医生能针对中医特点设计更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4.2感毒清具有改善普通感冒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安全性较高的显着优势,是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尚缺乏相关指标能够论证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知识储备。4.3感毒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复制、抗氧化等多重药效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网络药理的抗感作用。但由于其是中药复方,现有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郭文文[7](2020)在《中药论治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观察其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的哮喘C-ACT评分、呼吸道感染次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肺功能(FEV1)差异来评价临床疗效,为防治哮喘复发提供一种中医治疗思路。方法:将76例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哮喘患儿,按照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4例,剔除3例,共得有效病例64例。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煎服,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疗程均为3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C-ACT评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及中医症候、肺功能指标情况,系统评价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哮喘患儿64例,患儿年龄72月至120月有63例,120月至144月有1例。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5例,男女比例为1.56:1。治疗组平均年龄91.27月,平均病程31.37月,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4例,男女比例为1.36:1。对照组平均年龄91.61月,平均病程29.31月,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1例,男女比例为1.82:1。2.在哮喘C-ACT评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组内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在呼吸道感染方面,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可有效预防哮喘缓解期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均可改善患儿的肺虚、脾虚的体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相当。4.在中医各症候方面,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可明显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鼻塞流涕、喷嚏、神疲乏力、食欲食量、大便症状,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5.在中医症候总疗效方面,治疗组共33例,其中临床控制为0例(0.0%),显效4例(12.12%),有效24例(72.73%),无效5例(15.16%),总的有效例数为28例(84.85%)。对照组共31例,其中临床控制0例(0.0%),显效0例(0.0%),有效22例(70.97%),无效9例(29.03%);总的有效为22例(70.97%),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肺功能方面,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可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肺功能(FEV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均可对哮喘缓解期儿童的肺功能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当。结论: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肺功能。
吴佳盛[8](2020)在《新加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和意义: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各个证型,尤其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证候特点,及其治疗方案,以探索新加坡小儿患本病的特点,从而明确新加坡本地小儿患本病证的主要治疗方法,建立本地复感儿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对提高新加坡本地复感儿的临床治愈率具有实际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1月新加坡中华医院、新加坡菁菁中医诊所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患儿105例,按照电脑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A组(单纯中药组)35例,B组(推拿组)35例,C组(中药加推拿组)35例。提出补肺固表、健脾化湿治法,拟定屏风泻黄颗粒及小儿推拿处方。屏风泻黄颗粒中药作为A组的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作为B组的治疗方法;屏风泻黄颗粒中药结合小儿推拿疗法作为C组的治疗方法。三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病例观察时间为12月。治疗观察研究病例至2019年12月,研究结束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研究结果。结果:(1)经临床研究治疗与观察,A、B、C组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均有疗效。(2)经12周治疗观察,疾病疗效显示:三组间疗效比较,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三组总疗效比较存在差异(P=0.023<0.05)。两组间疗效比较,A组(单纯中药组)与B组(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19>0.05);A组(单纯中药组)与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16>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显着优于B组(推拿组)(P=0.007<0.05)。(3)经12月治疗加随访观察,疾病疗效显示:三组间疗效比较,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三组总疗效比较存在差异(P=0.016<0.05)。两组间疗效比较,A组(单纯中药组)与B组(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19>0.05);A组(单纯中药组)与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69>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显着优于B组(推拿组)(P=0.005<0.05)。(4)经12周治疗观察,各阶段证候疗效比较:1)经2周、4周观察,A组(单纯中药组)、C组(中药加推拿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B组(推拿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疗效比较,经方差分析显示,A组(单纯中药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5);A组(单纯中药组)与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6周观察,A组(单纯中药组)、B组(推拿组)、C组(中药加推拿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组间疗效比较,经方差分析显示,A组(单纯中药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00<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00<0.05);A组(单纯中药组)与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603>0.05)。3)经8周、10周、12周及随访至1年观察,A组(单纯中药组)、B组(推拿组)、C组(中药加推拿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组间疗效比较,经方差分析显示,A组(单纯中药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优于B组(推拿组)(P<0.05);C组(中药加推拿组)疗效优于A组(单纯中药组)(P<0.05)。(5)主证疗效改善方面:经12周治疗及随访至1年观察后,三组患儿发病次数、发病病种、发病病程的组内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三组患儿发病次数的组间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儿发病病种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发病病种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发病病种疗效优于A组(P<0.05);C组发病病种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发病病程的组间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次证疗效改善方面:经12周治疗及随访至1年观察后,三组患儿出汗、恶风热、发热、咳嗽、痰液、肺部听诊、鼻塞流涕、舌苔、精神、面色、少气懒言、大便、鼻痒喷嚏、咽部的组内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三组患儿形体、恶热食、舌质、睡眠的组内疗效比较:A组显示中药治疗前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B组显示推拿前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C组显示中药加推拿治疗前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三组患儿食欲食量的组内疗效比较:A组显示中药治疗前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B组显示推拿治疗前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C组,显示中药加推拿治疗前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显着好于治疗前。三组患儿恶心呕吐、脘腹疼痛的组内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P>0.05)。经12周治疗及随访至1年观察后,三组患儿形体、恶风热、恶热食、肺部听诊、食欲食量、恶心呕吐、舌质、睡眠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儿形体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形体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形体疗效优于A组(P<0.05);C组形体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恶风热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恶风热疗效优于B组(P<0.05);C组恶风热疗效优于A组(P<0.05);C组恶风热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恶热食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恶热食疗效优于B组(P<0.05);C组恶热食疗效优于A组(P<0.05);C组恶热食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肺部听诊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肺部听诊疗效优于B组(P<0.05);C组肺部听诊疗效优于A组(P<0.05);C组肺部听诊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食欲食量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食欲食量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食欲食量疗效优于A组(P<0.05);C组食欲食量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恶心呕吐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疗效优于A组(P<0.05);C组恶心呕吐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舌质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舌质疗效优于B组(P<0.05);C组舌质疗效与A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舌质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睡眠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A组睡眠疗效优于B组(P<0.05);C组睡眠疗效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睡眠疗效优于B组(P<0.05)。三组患儿出汗、发热、咳嗽、痰液、鼻塞流涕、舌苔、精神、面色、少气懒言、脘腹疼痛、大便、鼻痒喷嚏、咽部的组间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补肺固表清化湿热法治疗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复感儿,屏风泻黄颗粒、小儿推拿疗法均有临床疗效,应用安全,二者同时应用效果更佳,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并且在新加坡本地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创新性。
朱淑然[9](2019)在《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6例感染后咳嗽的儿童为实验对象。根据就诊顺序交替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各33例,分别采用VAS评分及咳嗽症状评分等问卷评估方法评估研究对象治疗前咳嗽特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两组疗效(n1)(VAS评分法)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两组患者疗效(n2)(症状评分法)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两组总有效率差别显着,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用VAS评分法评价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孟鲁司特钠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均有临床疗效;但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孟鲁司特钠组。②用咳嗽症状评分法评价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孟鲁司特钠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均有临床疗效;但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孟鲁司特钠组。③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的临床疗效优于孟鲁司特钠:基于VAS评分法联合症状评分法得出的两组临床疗效均值(N):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经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疗效等级差异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④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安全性良好⑤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安全性良好
张喜娜[10](2014)在《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检测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变化,探讨扶正颗粒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扶正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体重200g左右雄性SD大鼠共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扶正颗粒低剂量干预组、扶正颗粒中剂量干预组及扶正颗粒高剂量干预组,其中后四项统称为免疫功能低下组。正常组实验第1至第14天予2ml蒸馏水每日一次灌服。第1至第7天,均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按0.2ml/100g计算,首次剂量加倍。免疫功能低下组第1天至第7天,采用20mg/ml的环磷酰胺(CTX)按0.2ml/100g剂量计算,首剂加倍的方法制备免疫力低下大鼠模型,第1天至第14天分别给药如下:模型对照组2ml蒸馏水每日一次灌服;扶正颗粒低剂量干预组0.25g/2ml每日一次灌服;扶正颗粒中剂量干预组0.5g/2ml每日一次灌服;扶正颗粒高剂量干预组1g/2m1每日一次灌服。实验第14天后,大鼠禁食24小时后腹主动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脉血中CD4、CD8、CD45R、CD161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免疫功能低下组动脉血CD4、CD8、CD45R、CD161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扶正颗粒低剂量干预组动脉血CD4、CD8、CD45R、CD161含量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颗粒中剂量干预组动脉血CD4、CD8、CD45R、CD161含量均有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颗粒高剂量干预组动脉血CD4、CD8、CD45R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61含量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扶正颗粒干预组间比较:扶正颗粒中剂量干预组动脉血CD4、CD8、CD45R、CD161含量升高较低、高剂量组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颗粒高剂量干预组血CD4、CD8、CD45R含量升高较低剂量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161含量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扶正颗粒干预组动脉血CD4、CD8、CD45R、CD161含量均低,中剂量组最为接近,但仍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可导致大鼠细胞免疫、固有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②扶正颗粒可以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大鼠动脉血中NK细胞的含量,以增强大鼠固有免疫水平,从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③扶正颗粒可以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大鼠动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以调节大鼠细胞免疫水平,从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④扶正颗粒可以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大鼠动脉血中成熟B淋巴细胞的含量,以增强大鼠体液免疫水平,从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
二、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4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45例(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2)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
1.1 病例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6.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医案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医案的预处理 |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讨论 |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芪防六君汤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 |
2.4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 |
3.3 主要疗效指标 |
3.4 中医证候指标 |
3.5 体液免疫指标 |
3.6 细胞免疫指标 |
4.安全性分析 |
5.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芪防六君汤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3 使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5.4 临床疗效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病情分级量化指标 |
附录C 中医证候量化标准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库的建立 |
3 数据挖掘 |
二、研究结果 |
1 桂枝汤证治规律 |
2 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桂枝汤适应证 |
3 桂枝汤症状规律 |
4 桂枝汤药物规律 |
5 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新加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新加汤证治规律 |
三、讨论 |
1 新加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新加汤适应证 |
3 新加汤症状规律 |
4 新加汤药物规律 |
四、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当归四逆汤证治规律 |
2 当归四逆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当归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当归四逆汤适应证 |
3 当归四逆汤症状规律 |
4 当归四逆汤药物规律 |
5 当归四逆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规律 |
2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枳实薤白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枳实薤白桂枝汤适应证 |
3 枳实薤白桂枝汤症状规律 |
4 枳实薤白桂枝汤药物规律 |
5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炙甘草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炙甘草汤证治规律 |
2 炙甘草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炙甘草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炙甘草汤适应证 |
3 炙甘草汤症状规律 |
4 炙甘草汤药物规律 |
5 炙甘草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桂枝汤合四逆汤证治规律 |
三、讨论 |
1 桂枝汤合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桂枝汤合四逆汤适应证 |
3 桂枝汤合四逆汤症状规律 |
4 桂枝汤合四逆汤药物规律 |
四、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
三、讨论 |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
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
四、小结 |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
三、讨论 |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
四、小结 |
总体讨论 |
1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比较分析 |
2 桂枝类方方证对比 |
3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病证关系 |
4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6)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药口服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背景 |
2.目的 |
3.资料与方法 |
3.1.文献检索策略 |
3.2.文献纳入标准 |
3.2.1.研究类型 |
3.2.2.研究对象 |
3.2.3.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
3.2.4.结局指标 |
3.3.文献排除标准 |
3.4.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
3.5.方法学质量评估 |
3.6.数据分析 |
4.结果 |
4.1 检索流程和结果 |
4.2 纳入研究的特征 |
4.2.1.患者特征 |
4.2.2.干预措施 |
4.2.3.疗程及随访 |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4.4 疗效评价 |
4.4.1 中药vs.安慰剂 |
4.4.2 中药vs.抗病毒药 |
4.4.3 中药vs.抗病毒药+抗菌药 |
4.4.4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 |
4.4.5 中药vs.抗菌药 |
4.4.6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病毒药 |
4.4.7 中药+化痰解痉药vs.化痰解痉药 |
4.4.8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 |
4.5 发表偏倚 |
5.讨论 |
5.1 疗效和安全性 |
5.2 方法学质量 |
5.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
6.结论 |
第二部分 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中止标准 |
2.研究设计 |
2.1 总体设计 |
2.2 样本量的选择 |
2.3 随机方法 |
2.4 盲法设定及实施 |
3.治疗方法 |
3.1 观察药物 |
3.2 服药方法及给药疗程 |
3.3 药品的包装、分发与保存 |
3.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物 |
4.观察指标 |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4.1.1 主要结局指标 |
4.1.2 次要结局指标 |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3 实验室其他指标 |
4.4 观察时间点 |
5.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
5.1 症状评分 |
5.2 疗效评定 |
5.2.1 中医症状积分 |
5.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5.3 安全性评价 |
6.伦理考量 |
7.统计分析方法 |
8.结果 |
8.1 一般资料分析 |
8.2 一般情况 |
8.3 疗效性分析 |
8.3.1 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
8.3.2 次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
8.4 安全性分析 |
8.5 合并用药情况 |
8.6 实验室观察指标 |
8.6.1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8.6.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8.6.3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
8.6.4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
8.6.5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
8.6.6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
9.讨论 |
9.1 感毒清的立方依据 |
9.2 感毒清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
9.2.1 组方分析 |
9.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9.3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
9.4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 |
9.4.1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
9.4.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理论与免疫的关系 |
9.4.3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
9.4.4 普通感冒的中医免疫发病观 |
9.4.5 感毒清的免疫调节作用 |
9.5 感毒清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作用探讨 |
9.6 感毒清的氧化应激作用探讨 |
10.结论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药化学成分收集筛选 |
1.2 中药靶点筛选 |
1.3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疾病靶点的筛选 |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的构建 |
1.5 靶点蛋白相关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1.6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结果 |
2.1 中药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
2.2 化合物的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 |
2.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
3.讨论 |
4.结论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气虚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中药论治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儿童哮喘中医研究概况 |
1.1.1 病名源流 |
1.1.2 病因病机 |
1.1.3 儿童哮喘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
1.1.4 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
1.2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2.1 儿童哮喘的诊断进展 |
1.2.2 儿童哮喘缓解期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筛选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分组方法 |
1.4.2 治疗方法 |
1.4.3 治疗疗程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一般资料 |
1.5.2 评价指标 |
1.5.3 肺功能检测 |
1.5.4 评分标准量表 |
1.6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 |
1.7 统计学方法 |
1.8 研究结果 |
1.8.1 一般资料比较 |
1.8.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1.8.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1.8.4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第三章 讨论分析 |
1.1 研究结果评价 |
1.1.1 观察指标评价 |
1.1.2 肺功能疗效评价 |
1.2 中药治疗的优势及立项依据 |
1.3 方药分析 |
1.4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结语 |
1.1 结论 |
1.2 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随机分组 |
附录2 哮喘C-ACT评分表 |
附录3 中医症候评分表 |
附录4 样本量估算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新加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病名源流 |
2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3 病因病机证候研究进展 |
3.1 西医学研究进展 |
3.2 中医学研究进展 |
4 治疗研究进展 |
4.1 中医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
4.2 中医内治法研究进展 |
4.3 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4.4 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4.5 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 |
5 实验研究进展 |
6 导师治疗经验特色 |
7 其他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特色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 |
1 证候调查 |
2 中医学对复感儿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认识 |
3 新加坡复感儿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特点 |
4 复感儿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治疗法则 |
5 屏风泻黄颗粒之药物功能机理探讨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样本及来源 |
1.2 中医临床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1.6 病情评价标准 |
2 对照方法 |
2.1 分组比例 |
2.2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3 治疗措施 |
3.1 中药屏风泻黄颗粒(A组) |
3.2 小儿推拿(B组) |
3.3 屏风泻黄颗粒中药加小儿推拿(C组) |
3.4 调护措施 |
3.5 疗程及随访 |
4 合并用药 |
5 观察项目及方法 |
5.1 观察项目 |
5.2 观察记录方法 |
5.3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观察备案 |
5.4 病例观察表 |
6 复感儿疗效判定标准及安全性评价 |
6.1 复感儿疗效评价标准 |
6.2 复感儿安全性评价 |
7 受试者权益保护 |
8 撤出和中止标准 |
9 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 |
10 结果 |
10.1 复感儿入组时一般情况基线比较 |
10.2 复感儿入组时一般情况频数分析 |
10.3 治疗后疗效比较 |
10.4 治疗结果安全性评价 |
10.5 病案举例 |
11 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与总结 |
1 病因病机治则探讨 |
1.1 新加坡复感儿病因探讨 |
1.2 新加坡复感儿病机探讨 |
1.3 新加坡复感儿治则探讨 |
2 治疗方法探讨 |
2.1 选取中药药物依据 |
2.2 选取推拿手法依据 |
3 本论文研究创新之处 |
4 本论文研究体会 |
5 本论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感染后咳嗽的西医研究 |
1.1.1 定义 |
1.1.2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
1.1.3 发病机制 |
1.1.4 PIC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
1.1.5 治疗 |
1.2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研究 |
1.2.0 感染后咳嗽的概述 |
1.2.1 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 |
1.2.2 成人咳嗽与小儿咳嗽的区别 |
1.2.3 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常见证型分类 |
1.2.4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 |
1.2.5 现代中医对感染后咳嗽的研究进展 |
1.2.6 本研究对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位的总结 |
1.2.7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理论依据 |
1.2.8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应用范围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诊断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剔除病例 |
2.1.6 方法 |
2.1.7 观察项目 |
2.1.8 疗效判定标准 |
2.1.9 安全性评价 |
2.1.10 统计学分析 |
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 |
2.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结论 |
2.4.1 用vas评分法评价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 |
2.4.2 用咳嗽症状评分法评价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 |
2.4.3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孟鲁司特钠 |
2.4.4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安全性良好 |
2.4.5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安全性良好 |
2.5 讨论 |
2.5.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 |
2.5.2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
2.5.3 患儿证型分布情况 |
2.5.4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适合儿童感染后咳嗽普适性证型的原因 |
2.5.5 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在儿童感染后咳嗽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2.6 本研究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品 |
3. 实验试剂 |
4. 实验器材及仪器设备 |
(二)实验方法 |
1. 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
2. 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建立 |
3. 动物给药方式及步骤 |
4. 标本采集 |
5. 免疫指标检测 |
(三)统计方法 |
1. 统计描述 |
2.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CTX对大鼠的免疫抑制情况 |
1. 一般体征变化 |
2. CTX对大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
3.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的变化 |
(二)扶正颗粒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 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中T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 |
2. 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中NK细胞含量的影响 |
3. 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中B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免疫低下动物模型作为RRTI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依据 |
2. 环磷酰胺制造免疫低下动物模型的依据 |
3. 对本实验采用环磷酰胺制造免疫低下SD大鼠模型的评价 |
(二)扶正颗粒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依据 |
1. 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认识 |
2. 扶正颗粒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理论依据 |
3. 扶正颗粒方义阐释 |
(三)扶正颗粒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机理的探讨 |
1. 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体重及全血白细胞的干预作用 |
2. 扶正颗粒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 扶正颗粒对大鼠NK细胞的影响 |
4. 扶正颗粒对大鼠B细胞的影响 |
5. 扶正颗粒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机理的探讨 |
四、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4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D]. 梁倩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芪防六君汤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鲁云倩.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钟岢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7]中药论治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郭文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新加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临床研究[D]. 吴佳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四君子汤合姜辛味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 朱淑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扶正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大鼠动脉血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 张喜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