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性肺血管重构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缺氧性肺血管重构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一、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与生长因子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1](2021)在《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高原低氧环境是引发高原肺水肿(HAPE)的关键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压(PAP)异常增高密切相关。近年有诸多文献报道肥大细胞(MCs)参与了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但对于MCs在急性低氧性PAP增高、HAPE的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文献报道较少。MCs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肺免疫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哨兵”作用。MCs活化可以合成大量颗粒(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脱颗粒释放胞内活性介质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可作为MCs活化和脱颗粒的特异性激活标志物,直接反映MCs数量多少和活性程度,MCs分为MCT(只富含Tryptase)和MCTC(富含Tryptase和Chymase)两型。Tryptase可以和IL-4,6等炎症介质触发MCs活化的级联“瀑布效应”,Chyptase可以不依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促进局部Ang II的生成;5-羟色胺(5-HT)、组胺(His)可以促进血管收缩、改变血管的通透性等。基于文献调研的基础,本研究开展急性低氧应激下肺MCs活化脱颗粒在HAPE相关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二、研究的科学问题急性缺氧应激下肺MCs(数量、活性、分型、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MCs的变化是否参与了HAPE相关PAP增高的过程?→肺MCs参与HAPE相关PAP增高过程的可能机制?三、研究内容设计为了开展实验研究,选用MCs脱颗粒抑制剂色苷酸钠(SCG)——作为工具药开展本实验。选用RBL-2H3细胞(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是文献报道作为研究MCs的模型细胞株)替代MCs开展有关MCs的体外研究。通过SCG预处理SD大鼠和SCG培养RBL-2H3细胞进行机体整体、组织、细胞三个层面开展本研究。四、结果1、整体层面:研究肺MCs活化脱颗粒在急性低氧性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气管插管15%O2通气复制急性常压低氧动物模型,Power Lab系统实时、动态监测SD大鼠PAP和Psa(系统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发现:SCG预处理后可降低PAP升高的幅度,但对Psa降低无明显改善,提示肺MCs活化在SD大鼠急性低氧性PAP升高的过程中起到参与甚或促进的作用。2、组织层面:肺MCs活化在HAPE相关的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HE、TB染色和IHC实验,研究不同急性低压低氧条件[低压舱,不同海拔高度(5000 m、7000 m)、不同低氧刺激时间(12、24、48、72 h)]下SD大鼠肺水肿发生情况、肺MCs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急性低压低氧应激下SD大鼠肺组织中MCs数量增多、活性增强;(2)(MCTC型)MCs在肺微小血管旁、细小支气管旁、气管粘膜下间质、肺被膜等处分布增多;(3)低压舱,海拔7000 m高度复制急性低氧性肺水肿效果优于5000 m,7000 m-12 h时MCs数量最多、活性最强。通过TB染色、透射电镜(TEM)、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IF)、ELISA实验结果发现:(1)选择给予SD大鼠SCG(100 mg/kg,i.p.)预处理、低压舱(海拔7000 m),持续刺激12 h为SCG预处理和急性低压低氧动物造模条件;(2)急性低压低氧刺激下MCT和MCTC型MCs都增多,肺微小血管旁MCTC型MCs增多尤为明显;(3)肺MCs活化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IL-6增多和Tryptase一起启动MCs活化的“瀑布效应”;直接和间接释放His、5-HT、Ang II等缩血管物质增多参与甚至促进了急性低氧性PAP增高的发生。3、细胞层面:低氧培养的RBL-2H3细胞(MCs)上清液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SCG处理低氧培养的各组RBL-2H3细胞(MCs)WB实验、细胞上清液ELISA实验,结果发现:(1)低氧环境下RBL-2H3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释放缩血管物质His增多;(2)确立选择37℃,1%O2+5%CO2培养RBL-2H3细胞48 h为细胞低氧培养的条件,SCG 10-6 g/ml为低氧培养RBL-2H3细胞48 h的药物浓度。通过SCG处理低氧(1%O2+5%CO2)培养RBL-2H3细胞上清液进行非靶代谢组学测序,结果发现:(1)低氧刺激可引起RBL-2H3细胞氨基酸、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相关通路明显变化;(2)SCG处理后能减缓氨基酸尤其是组氨酸相关代谢物的不利影响、调节脂质代谢和糖代谢;(3)SCG处理可调控氨、组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功能通路;(4)推测低氧刺激影响了RBL-2H3细胞(MCs)组氨酸代谢,通过组氨酸增多,生成His增多,促进肺小血管收缩的发生,PAP增高。六、实验结论急性低氧应激下肺MCs快速发生募集、在肺微小血管旁数量增多,活性增强、脱颗粒释放IL-6促进增多,与Tryptase参与肺MCs活化的“瀑布效应”,直接或间接释放缩血管物质His、5-HT、Ang II增多,参与甚至促进了低氧性PAP增高的过程;急性低氧应激下MCs活化后通过调节组氨酸代谢通路,促使His生成增多,导致肺小血管收缩,PAP增高,进一步促进HAPE的发生。

秦一冰[2](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照组予形状、气味、外观与治疗组颗粒剂相同的补阳还五汤模拟颗粒剂,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联合氧疗、抗感染治疗、利尿剂、抗凝等治疗,疗程4周,第12周随访。设置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作为筛选指标,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评分、慢阻肺CAT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Borg量表、BODE指数评分、血气分析、NT-pro 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有效性观测指标,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对本研究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通过TCMSP或BATMAN-TCM数据库获得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提取交叉靶点作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主要的通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四组采用脂多糖、烟熏及低氧的方式造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边造模边给药的方式进行实验。中药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灌胃;西药组予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中西医结合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三组均配置成2ml的药物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造模、灌胃4w后,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并观察肺血管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百分比(WT%)和血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百分比(WA%),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制备组织标本后通过TUNEL法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取出大鼠肺动脉,进行PASMCs的分离及培养,α-SMA抗体免疫荧光法对PASMCs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及影响细胞增殖的m TOR、p27kip1和PCNA以及影响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Bax、Cyt c、Caspase-3、caspase-9。结果: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RVFAC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余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20%),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无效6例(20%),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时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喘息、气短、咯痰、疲乏无力、胸闷或痛,痛有定处及面色暗淡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rg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rg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DE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DE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安全性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进行监测,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右室大表现,个别指标呈现异常而无临床意义,未见明显异常。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获得96个有效化合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140个,根据预设条件获得203个疾病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具有显着意义的BP1416个、CC26个和MF68个。KEGG通路分析得到104个具有显着意义的通路。quercetin槲皮素、luteolin木犀草素、beta-caroteneβ胡萝卜素、kaempferol山奈酚和baicalein黄芩素等为主要成分,ALB、IL6、VEGFA、Akt1、IL1B等为主要靶点,AGE-RAGE、Relaxin、PI3K-Akt等为主要通路,分析后得出PI3K-Akt通路在本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3.1.1气管注射LPS、烟熏联合低氧持续4w后模型组大鼠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与正常组对比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功造出COPD-PH的动物模型。3.1.2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COPD-PH大鼠的一般生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1.3肺小动脉TUNEL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减少,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3.2.1免疫荧光法鉴定PASMCs结果细胞均呈α-SMA阳性绿色荧光,可见明显肌丝,呈与细胞平行的丝状梭形排列,大鼠肺动脉成功提取出PASMCs。3.2.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m TOR、PCNA、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上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p-m TOR、PCNA、p27kip1的表达与中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6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表达显着上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模型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下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COPD-PH患者喘促、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低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导致的肺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临床安全性高。2.补阳还五汤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ALB、IL6、VEGFA等靶点,通过调控AGE-RAGE、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达到治疗COPD-PH的作用。3.补阳还五汤能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抑制PASMCs增殖,促进PASMCs凋亡,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降低COPD-PH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谢蕾[3](2020)在《基于肺血管重构探讨“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探讨“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 pox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关系,针对HPH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防治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方法:在常压低氧的条件下根据彭公永等方法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HPH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各组10只,分别于每日给药后放入低氧舱8小时,连续干预21天后根据孙波等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 PAP)并记录。后取相同部位肺组织,行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变化,并检测大鼠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 RNA表达及光密度(IOD)值。结果:1.低氧1周后,造模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欠佳,毛发杂乱,呼吸稍促,口鼻分泌物增加,少动少食,表明在低氧的情况下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进食均受到影响。2.与正常组比较,HPH模型组大鼠m PAP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成功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HPH模型组大鼠肺血管管壁明显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狭窄明显,内皮细胞的连续性破坏,管腔内见弹力纤维增生及受损,出现了肺血管重构的特征。4.大鼠肺组织CTGF、TGF-β1 m RNA表达:与HPH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强的松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鼠肺组织CTGF、TGF-β1表达的IOD值:与HPH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氧造模致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可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2.低氧致大鼠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出现肺血管重构特征;“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可下调大鼠肺组织CTGF及TGF-β1m RNA的表达,起到抑制甚或部分逆转肺血管重构的作用。

王丽娜[4](2019)在《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诱导的,肺部血管动力学的异常,其能够导致进行性的肺部血管阻力的进行性的增加。PH能够进行性地造成右心室的肥厚,最终导致右心衰和死亡。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则属于各种疾病发展的中心环节之一。HPH常见于各种间质性肺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HPH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其机制可能涉及了遗传学因素、炎症因子的激活和免疫学失控等因素。研究发现,HPH其病理学主要改变是肺动脉的血管收缩性加强、肺部血管重构以及微小血管的损伤。HPH中参与小动脉收缩最重要的细胞即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近年来,PH的研究重点是逆转肺血管的重构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异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微小RNA(micro RNA或mi RNA)进化高度地保守,它是一种含有二十二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并且能改变一些靶基因的表达,而这是通过转录后调节实现的。Micro RNA在很多的生物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如细胞增殖、生长以及凋亡等。研究发现,在很多的疾病中,micro RNA甚至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潜在的生物学靶分子目标,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做贡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表达过程存在mi RNAs参与。但是绝大多数mi RNAs的功能及其详细而具体的调控机制还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Micro RNA能够与靶基因m RNA的3’UTR区域的碱基对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对靶基因进行调控,进而对人体的增殖、凋亡、发育等生理、病理学过程进行操控和调节。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了micro RNA在HPH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很多研究都对mi RNAs是如何参与HPH发生和进展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到底有多少mi RNAs参与到了其发病过程及进展过程中,以及其参与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HPH组织中mi R-203的表达显着下调,我们猜测,mi R-203是否参与了HPH的发生和发展。目的:对HPH组织与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其功能变化,探讨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HPH大鼠模型,并验证其是否成功。从大鼠模型中分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以供后续实验使用。2.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缺氧处理组的大鼠的细胞和常氧处理组大鼠的PASMCs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并进行EDU细胞增殖实验、CCK8分析实验、细胞划痕试验以验证mi R-203对PASMC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否具有调控作用。3.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mi R-203可能的靶基因。选取FGF2为可能的靶基因后,预测mi R-203和FGF2可能的结合位点,并进行验证。4.在PASMCs细胞中转染FGF2 si RNA以敲低其表达水平,并进行验证。检测正常对照组、HPH对照组和HPH+FGF2 si RNA组三组大鼠肺部的相关指标。结果:1、我们测定了HPH模型大鼠和常氧对照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RVHI),发现前者的RVSP和RVHI明显高于后者。对大鼠模型的组织进行了HE染色检查,缺氧组大鼠的肺血管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PH大鼠模型的构建成功。接下来进行的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大鼠PASMCS的纯度高,可用于后续实验。2、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缺氧处理组和常氧处理组的大鼠的PASMCs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缺氧处理组的PASMCs细胞中,mi R-203的表达显着下降。转染mi R-203 mimics和inhibitor上调或降低PASMCs细胞内mi R-203的表达,EDU细胞增殖实验和CCK8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mi R-203的过度表达减少了PASMCs细胞的增殖,而下调mi R-203的表达则显着提高了PASMCs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中我们发现过度表达的mi R-203可以减弱PASMCs细胞的迁移,同时抑制mi R-203则可以增强PASMCs细胞的迁移能力。3、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我们寻找了mi R-203可能的靶基因,并选取了FGF2基因为其可能的靶基因。构建了用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的野生型和突变质粒,结果表明,mi R-203可以靶向FGF2并与其3’UTR结合。PCR实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过表达mi R-203后,FGF2的表达水平下降。我们得出结论,mi R-203可以选择性地结合FGF2并减少其表达。4、我们在PASMCs细胞中转染了FGF2 si RNA以敲低其表达水平,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细胞中的FGF2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出现下降。我们检测了正常对照组、HPH对照组和HPH+FGF2 si RNA组三组大鼠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PH+FGF2 si RNA组大鼠的RVSP、RVHI、WT%、(PM+FM)%、肺动脉平滑肌层厚度等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我们得出结论:抑制FGF2可降低HPH大鼠的肺动脉压,从而有效改善肺血管重构。结论:本研究发现,低氧通过抑制mi R-203激活FGF2参与了HPH的形成。此外,特异性抑制FGF2可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构。

王艳霞[5](2018)在《肺泡上皮细胞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常见于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高原病。它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中较常见一种类型,以肺血管重构及收缩为特征性病理改变。肺血管收缩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长期肺动脉压升高导致肺血管重构,加重肺动脉高压,最后诱发右心衰竭。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肺动脉高压形成是由多因素引起,如血管内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外膜成纤维细胞等参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收缩、增殖和凋亡,然而甚少关注肺泡上皮细胞对HPH的影响。肺泡作为气体交换的首要场所,肺泡上皮细胞(AEC)是呼吸膜的组成部分,是最早感知肺泡内氧分压变化的细胞。文献报道,只有在肺泡缺氧才能引起HPH,其它类型缺氧如循环型、血液型和组织型缺氧并不引起PH,而且肺泡低氧时只有肺部动脉壁(包括支气管动脉)发生重构,外周体循环动脉壁不发生明显的重构。基于上面的理论,我们认为,低氧信号始动的传递方向应该是从AEC到肺间质微环境,再穿过肺血管壁传向血液。其次,健康状态下肺泡氧分压是105mmHg,在50006000m的海拔高度肺泡氧分压在45mmHg40mmHg,因此AEC遭受到的氧分压变化是60mmHg65mmHg,而动脉内皮细胞健康状态时接触的是静脉血,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是40mmHg,即使在低氧状态下,静脉血氧分压也不会低于20mmHg,所以肺血管内皮不如AEC遭受的氧分压变化剧烈。因此AEC是最早感知氧分压变化和遭受氧分压变化最剧烈的细胞,同时也是最早改变肺部微环境的细胞。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升高,主动脉压(体循环压)不发生明显的改变,处于肺微环境中的肺小动脉和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发生结构重建,而属于体循环不在肺微环境的肾动脉不发生重建;给予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和体循环血管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ASMCs)不同氧浓度(5%O2、10%O2、21%O2)处理,PASMCs发生明显增殖,而AASMCs增殖不明显,说明单纯低氧不足以引起体循环血管结构重建,肺部微环境在血管的重构和收缩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微环境说”,即肺血管周围的pH值、渗透压、氧浓度、分泌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根据文献和我们实验结果,认为ROS是造成肺微环境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低氧情况下引起肺微环境变化的最早的根源是AEC。因此,本实验复制低氧条件AEC与PASMCs共培养细胞模型以及低氧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离体肺血管影响模型,从AEC的角度,改变肺血管或PASMCs微环境,以ROS中H2O2为切入点,研究肺泡上皮细胞在H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整体、离体血管和细胞水平探讨AEC对肺血管张力和肺动脉壁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为HPH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防治HPH提供新的靶点。【研究目的】1、明确肺泡上皮细胞在HPH中肺血管重构和肺血管收缩中的作用。2、以ROS中H2O2为切入点,深入地探讨肺泡上皮细胞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和肺血管收缩中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ormoxia,N)、低氧组(hypoxia,H),常氧组大鼠,在常氧条件下(21%O2)饲养4周;低氧组大鼠,每天在低压低氧舱内(10%O2)暴露8 h,连续低氧4周。一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主动脉压(mCAP)、右室肥厚指数[RV/(LV+Sep)]、肺小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肾动脉的中膜厚度百分比(medial thickness%,MT%)及面积百分比(medial area%,MA%)等,观察其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变化的差异。二、细胞实验1、原代培养ATII、PASMCs和AASMCs,利用透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对原代培养的ATII、PASMCs和AASMCs进行鉴定,同时购买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系RLE-6TN。2、取3-5代对数生长期的原代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21%O2、10%O2、5%O2)干预48 h,MTT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不同氧浓度对PASMCs和AASMCs增殖的影响。3、利用Transwell将原代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分别与ATII和RLE-6TN共培养48 h,MTT法观察不同氧浓度(21%O2、5%O2)培养条件下肺泡上皮细胞对PASMCs和AASMCs增殖的影响。4、收集原代培养ATII和RLE-6TN不同氧浓度(21%O2、5%O2)培养上清液,MTT法观察肺泡上皮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作用于PASMCs和AASMCs 48 h对其增殖影响。5、收集不同氧浓度(21%O2、5%O2)培养48h原代ATII细胞,委托北京源宜基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基因检测,同时进行QT-PCR检测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6、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利用商业试剂盒对原代ATII细胞中的SOD活力和含量及H2O2进行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原代ATII细胞中总的ROS进行检测,利用商业试剂盒对原代ATII细胞及其培养液中H2O2进行检测。7、利用不同浓度(0μM、5μM、10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800μM、1000μM)外源性H2O2,48h后观察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影响。选择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影响最明显H2O2浓度,观察不同浓度ROS清除剂NAC(5mM、10mM)对H2O2诱导PASMCs和AASMCs增殖影响。8、利用Transwell将原代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分别与ATII和RLE-6TN共培养,加入10mM NAC后,48h后观察PASMCs和AASMCs增殖的变化。三、离体肺血管实验1、分离正常大鼠和HPH大鼠肺内三级肺小动脉和主动脉,制备完整的肺小动脉(PA)环和主动脉(AA)环。用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环,检测血管环活性。2、收集原代培养ATII和RLE-6TN不同氧浓度(21%O2、5%O2)培养上清,观察对正常大鼠及HPH大鼠离体PA和AA收缩的影响。3、利用不同浓度(5μM、10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600μM、800μM、1000μM)外源性H2O2观察对正常大鼠PA和AA收缩的影响。选择对PA和AA收缩影响最明显H2O2浓度,不同浓度ROS清除剂NAC(5mM、10mM)处理后,观察PA和AA收缩变化。4、收集原代培养ATII和RLE-6TN不同氧浓度(21%O2、5%O2)培养上清,加入10 mM NAC后,观察对PA和AA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1、HPH组大鼠RVSP、RV/(LV+S)%以及肺小动脉的MT%和M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组,而两组大鼠mCAP却差异不明显;HPH大鼠组属于体循环支气管动脉MT%和M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组,而两组大鼠属于体循环的肾血管MT%和MA%差异不明显;同时发现PASMCs随低氧程度增加增殖越明显,而AASMCs增殖的变化不明显。本实验提示PA和AA对低氧反应差异除了和低氧有关系外,可能和其所处的微环境有关系。2、PASMCs和AASMCs分别与ATII和RLE-6TN共培养,发现常氧条件下,ATII没有明显促进PASMCs和AASMCs增殖,RLE-6TN抑制PASMCs和AASMCs增殖;低氧条件下,ATII和RLE-6TN均明显促进了PASMCs和AASMCs增殖。3、ATII常氧培养上清液对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增殖影响不明显;RLE-6TN常氧培养上清液抑制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增殖。ATII和RLE-6TN常氧培养上清对低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增殖影响不明显;ATII和RLE-6TN低氧培养上清液既能促进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增殖,也能促进低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和AASMCs增殖。4、ATII和RLE-6TN常氧培养上清液对常氧和HPH大鼠离体PA和AA收缩的影响不明显,ATII和RLE-6TN低氧培养上清液促进常氧和HPH大鼠离体PA和AA收缩。5、ATII不同氧浓度下培养48h测序结果及QT-PCR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低氧促进肺泡上皮细胞SOD2表达,对CAT表达影响不明显;商业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低氧ATII内总SOD含量和活力、总ROS及H2O2含量是增加的,ATII培养液中H2O2含量也是增加的。6、观察不同剂量外源性H2O2对PASMCs和AASMCs增殖情况,MTT结果显示,0μM到50μM H2O2促PASMCs增殖,呈现剂量依赖性,而100μM到10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逐渐抑制PASMCs增殖。0μM到100μM H2O2促进AASMCs增殖,呈现剂量依赖性,而200μM到10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逐渐抑制AASMCs增殖。其中50μM H2O2促PASMCs增殖最明显,100μM H2O2促AASMCs增殖最明显。在此浓度条件下,加入5 mM和10 mM NAC都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PASMCs和AASMCs增殖,10 mM NAC作用更明显。7、观察不同剂量外源性H2O2对PA和AA收缩情况,血管环实验结果发现,5μM到4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促进PA收缩;从600μM到10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逐渐抑制PA收缩。5μM到6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促进AA收缩;从800μM到1000μM H2O2随着剂量增加,逐渐抑制AA收缩。其中400μM H2O2促PA收缩最明显,600μM H2O2促AA收缩最明显。在此浓度条件下,加入5 mM和10 mM NAC都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PA和AA收缩,10 mM NAC作用更明显。8、ATII培养液中H2O2含量在促进PASMCs和AASMCs增殖范围内,也在促进PA和AA收缩范围内。选择10 mM NAC,加到PASMCs和AASMCs与ATII和RLE-6TN低氧共培养的培养液中,明显抑制PASMCs和AASMCs增殖。选择10 mM NAC,加入到含有低氧ATII和RLE-6TN培养上清液浴槽中,明显抑制PA和AA收缩。

李友伟,刘蔚红,刘邦国,李明春,刘杨,苗青,向卓[6](2017)在《川芎嗪对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慢性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组与川芎嗪组(100 mg·kg-1·d-1)。建立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TMP干预后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 AP)、左颈总动脉插管测平均颈动脉压(mC 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肺血管形态学的改变,计算肺细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以及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检测TMP干预21 d,大鼠mP AP、RVHI、WT%和WA%各指标比较,低压低氧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川芎嗪组显着低于低压低氧组(P<0.05或P<0.01)。低压低氧条件对颈动脉压力mC AP影响不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NO含量比较,低压低氧组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显着高于低压低氧组(P<0.05)。血清中ET-1、HIF-1α与VEGF含量比较,低压低氧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显着低于低压低氧组(P<0.05)。结论:TMP可有效预防大鼠低压低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的结构重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血清NO含量和下调ET-1、HIF-1α与VEGF活性有关。

刘洋[7](2016)在《毛蕊花糖苷对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管花肉苁蓉(C.tubulosa)中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模拟5000m海拔高原人工舱饲养SD大鼠。SD大鼠共72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地那非组(6.25mg/kg)和毛蕊花糖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50mg/kg、25mg/kg、12.5mg/kg),每组12只,先给药一周,再进舱灌胃给药,共给药35天。2.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收缩压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3.观察肺组织、右心室病理变化。4.测定肺组织匀浆液中NO含量及NOS酶活力、ET-1和VEGF的含量。5.检测肺组织中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毛蕊花糖苷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室收缩压(P﹤0.05)。2.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肺气管周围炎性浸润明显,心肌细胞增厚肥大,肺动脉血管中膜厚度和肺动脉血管壁厚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低、中、高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壁、炎性浸润及心肌细胞增厚肥大情况均明显改善。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匀浆液中NO含量明显降低(P﹤0.01),NOS和eNOS酶活力明显降低(P﹤0.01),iNOS酶活力明显升高(P﹤0.01),ET-1、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高、中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1),NOS和eNOS酶活力明显升高(P﹤0.01),iNOS酶活力、ET-1、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高、中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模拟5000m海拔高原人工舱可成功制备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2.毛蕊花糖苷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减轻心肺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NO通路作用、抑制血管收缩功能及下调HIF-1α表达来实现。

王婕琼[8](2015)在《芪白平肺胶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肺主治节”的指导下,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肺气虚失治节”与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进一步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中医学病机学内容。通过动物实验并结合国内外学者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慢阻肺痰瘀阻肺证的病证结合的模型大鼠,并应用院内制剂中药复方芪白平肺胶囊进行药物干预达益气化痰祛瘀之效,从动物实验角度系统观察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实验前后肺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清细胞因子、肺动脉和组织的相关蛋白如NF-kB、及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水平变化与肺血管收缩关系。通过以芪白平肺胶囊有效干预实现治节重建,抑制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干预COPD肺血管收缩的起效途径和作用靶点。2方法2.1理论研究系统搜集整理古今肺胀之痰瘀阻肺证(COPD痰瘀阻肺证)相关文献,筛选和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中药复方芪白平肺胶囊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与重构的起效途径和作用靶点,以揭示中药复方芪白平肺胶囊截断和逆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病程的相关作用机理,进一步丰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学理论基础。2.2实验研究将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60只)、模型组(60只)、尼可地尔预防组(40只),芪白平肺胶囊预防组(40只)、尼可地尔治疗组(40只)芪白平肺胶囊治疗组(40只)。参照李泽庚、肖诗亮造模方法建立COPD痰瘀阻肺证的动物模型。从开始实验的第一天,就对各组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除正常组之外的按上述方法建立模型,每日造模复制结束后予模型大鼠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每日连续生理盐水灌胃10ml/kg,予四周末、八周末、十二周末分别取材20只。预防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灌胃4周后取材20只大鼠,剩下20只停止灌胃再正常喂养4周后取材(实验第8周末取材),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继续进行药物干预,灌胃4周后(实验第8周末取材)取材20只大鼠,剩下20只停止灌胃再正常喂养4周后取材(实验第12周末取材)。灌胃药物剂量:芪白平肺胶囊药液10 mL/kg(每毫升含芪白平肺胶囊内容物50 mg,相当于临床剂量7倍),尼可地尔10mL/kg(每毫升含尼可地尔0.3 mg,相当于临床剂量7倍)。取内容物药粉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给药容量均为10mL/kg。观察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B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肺组织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肺主治节的内涵高度概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达到稳定和协调的自身内环境依赖于肺脏的治理和调节。达到全身上下气、血、水的升降出入平衡的目的。导致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发生的主要机理就是肺失治节;抗炎和减缓气道重塑的进程就相当于肺的治节重建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肺血管收缩及结构重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血管收缩,从而改善右心功能和肺功能,达到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基本病机为治节失常,实验结果表现为气虚-痰饮-血瘀,三者互结相胶互为因果。既往研究表明,慢阻肺到时缺氧致肺动脉高压的阶段,就是相当于传统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阶段,“肺失治节”的典型表现就相当于我们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阶段,进而提出益气、化痰、祛瘀的治则就是指肺的治节重建方法。3.2实验研究结果3.2.1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3.2.1.1肺功能:从预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EV0.3、FVC、较正常组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预组、尼预组FEV0.3、FVC、 FEV0.3/FVC、均显着提高(P<0.01);与芪预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与尼预组FEV0.3、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EV0.3、FVC无差异(P>0.05);停药四周时与尼预组FEV0.3、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EV0.3/FVC无差异(P>0.05)。从治疗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EV0.3、FVC较正常组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治组、尼治组FEV0.3、FVC FEV0.3/FVC、均显着提高(P<0.01);与芪治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与尼治组FEV0.3、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EV0.3/FVC无差异(P>0.05);停药四周时与尼治组FEV0.3、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EV0、3/FVC无差异(P>0.05)。3.2.1.2血液动力学检测:从预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颈动脉压(mCAP) 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预组、尼预组mPAP和mCAP均显着降低(P<0.01);与芪预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与尼预组mPAP、m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四周时与尼预组m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P有差异(P<0.05)。从治疗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PAP和mCAP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治组、尼治组mPAP和mCAP均显着降低(P<0.01);与芪治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与尼治组mPAP、m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四周时与尼治组m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P有显着差异(P<0.01)。3.2.2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3.2.2.1大鼠血清中ET-1、HIF-1α含量测定结果从预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T-1与HIF-1α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预组、尼预组ET-1与HIF-1α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与芪预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尼预组ET-1、HI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四周时芪预组与尼预组ET-1、HIF-1α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T-1与HIF-1α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四周后芪治组、尼治组ET-1、HIF-1 α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停药四周后芪治组ET-1、HIF-1α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尼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芪治组比较,给药四周时尼治组ET-1、HI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四周时与尼治组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尼治组HIF-1α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2.2.2大鼠血清中CAM-2、VEGF含量测定结果从预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AM-2含量显着降低、VEGF含量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预组、尼预组CAM-2含量均升高,VEGF含量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预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尼预组CA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四周时与芪预组比较CAM-2、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从治疗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AM-2含量显着降低、VEGF含量显着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芪治组、尼治组CAM-2含量均升高,VEGF含量均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四周时CAM-2含量均升高,VEG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治组比较,造模同时给药四周时尼治组CAM-2、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四周时尼治组CA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组织NF-k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从预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B平均吸光密度值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芪预组、尼预组大鼠肺组织NF-kB平均吸光密度值降低。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芪预组比较,尼预组吸光密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B平均吸光密度值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芪治组、尼治组大鼠肺组织NF-kB平均吸光密度值降低。芪治组与尼治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3.2.4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组织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3.2.4.1大鼠肺动脉中ETA受体mRNA水平测定结果从预防方面: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预组和尼预组大鼠肺动脉ETA受体mRNA基因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预组、尼预组ETA受体mRNA基因表达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芪预组比较,尼预组ETA受体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1或P<0.05)。从治疗方面: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与芪治组、尼治组大鼠肺动脉ETA受体mRNA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治组、尼治组大鼠肺动脉ETA受体mRNA蛋白表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芪治组比较,造模四周后给药四周与停药四周后尼治组ETA受体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2大鼠肺动脉中ETB受体mRNA水平测定结果从预防方面: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预组和尼预组大鼠肺动脉ETB受体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预组、尼预组ETB受体mRNA基因表达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芪预组比较,尼预组ETB受体mRNA蛋白表达减低(P<0.01或P<0.05)从治疗方面: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与芪治组、尼治组大鼠肺动脉ETB受体mRNA蛋白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治组、尼治组大鼠肺动脉ETB受体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芪治组比较,造模四周后给药四周与停药四周后尼治组ETB受体mRNA蛋白表达均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芪白平肺胶囊与尼可地尔防治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均有显着疗效。在有效的改善大鼠症状、体征的同时,显着改善了大鼠肺功能、血流动力学;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1(ET-1)、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增加了钙调节蛋白(CAM-2)的表达;减少肺组织中NF-kB的表达,降低了大鼠肺组织ETA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增加了大鼠肺组织ETB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

项继静[9](2014)在《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按随机法将50只SPF级雄性Wiste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造模组大鼠40只;2、选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诱导的大鼠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制作方法是:空白对照组、造模组大鼠分别在第1、14天时气管内滴注造模用药,其中空白对照组滴注0.2ml生理盐水,其他造模大鼠均向气道内滴注0.2ml脂多糖(200ug/ul),之后2~13,15~70天大鼠于自制动物熏吸箱中被动吸烟,烟烟熏30min/次(每次15支,第1、14天除外),2次/天,每周6天,连续10周,舱内有一小孔与外界相通。8周进行评价模型,模型成功后,按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进行灌胃、连续2周;3、灌胃结束后观察分析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情况、测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收缩压(RVSP)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清测ET-1、NO和PGI2,肺组织灌流后取左下叶置于固定液中,以制取病理;4、得出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白对照组大鼠在整个过程中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饮食正常,呼吸平稳,皮毛光泽,毛色正常,身体强壮,未见明显异常反应。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活动度减少,倦卧,造模第四周后大鼠相继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体重下降,毛色失去光泽并有脱毛,摄食、饮水减少,并随着烟雾暴露时间的延长,严重者出现死亡。各治疗组大鼠治疗后毛发较前光亮,咳嗽减轻,呼吸趋于平稳,活动及食量情况较前增加,体重增加。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改善明显。2.通过观察病理切片、细胞因子ET-1、NO、PGI2的水平的结果显示:观察HE染色的病理切片可见肺泡扩张、甚至融合,肺泡间隔变窄或断裂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平滑肌增生,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周围伴有明显的炎性渗出;血清中NO、PGI2的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测得模型组大鼠的mPAP、RVSP明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测得ET-1、NO、PGI2的水平有趋于正常的水平及mPAP、RVSP降低。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大鼠的肺动脉高压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内皮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功能失调,减少ET-1的过度表达、增加机体中NO、PGI2的表达,改善肺血管重构,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而起到保护作用。结论:1.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大鼠成功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ET-1表达增加、NO及PGI2的表达减少。2.中药复方对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内皮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功能失调,抑制ET-1的表达、增加机体中NO、PGI2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止肺血管重构,改善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而起到保护作用。3.中药复方高剂量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构作用与西药作用接近。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防治过程中应用地位。

崔建华[10](2013)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由于低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各种血管舒张因子平衡失调,导致早期的肺血管收缩(HPV)以及后期的肺血管重建(HPSR)。缺氧性肺血管重建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如肺动脉压过高称之为

二、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与生长因子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与生长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在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手术器械
        2.2 实验方法
        2.2.1 常压低氧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2.2.2 SD大鼠肺PAP、Psa指标监测方法
        2.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SCG预处理后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时间下PAP的变化结果
        3.2 SCG预处理后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时间下Psa的变化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急性低压低氧条件下SD大鼠肺肥大细胞的变化趋势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急性低压低氧大鼠模型的制备
        2.2.1 大鼠肺组织取材
        2.2.3 肺组织HE染色
        2.2.4 肺组织TB染色
        2.2.5 肺组织IHC实验
        2.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肺组织HE染色结果
        3.2 肺组织TB染色结果
        3.3 肺组织IHC实验结果
        3.3.1 肺组织Tryptase IHC实验结果
        3.3.2 肺组织Chymase IHC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急性低压低氧大鼠模型制备
        2.2.2 大鼠肺组织取材
        2.2.3 肺组织TB染色
        2.2.4 肺组织TEM实验
        2.2.5 肺组织WB实验
        2.2.6 肺组织IF实验
        2.2.7 肺组织ELISA实验
        2.2.8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肺组织TB染色结果
        3.2 肺组织TEM实验结果
        3.3 肺组织WB实验结果
        3.4 肺组织IF实验结果
        3.5 肺组织ELISA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四部分 SCG对低氧应激下RHL-2H3 细胞影响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和细胞分组
        2.1.1 细胞株
        2.1.2 细胞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
        2.2.3 RBL-2H3 细胞WB实验
        2.2.4 RBL-2H3 细胞上清ELISA实验
        2.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RBL-2H3 细胞低氧培养时间的摸索结果
        3.2 SCG低氧培养RBL-2H3 细胞的浓度选择结果
        3.3 低氧培养的RBL-2H3 细胞活化脱颗粒情况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五部分 低氧培养的RBL-2H3 细胞上清液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和分组
        2.1.1 细胞株
        2.1.2 RBL-2H3 细胞分组
        2.2 细胞培养条件
        2.3 细胞上清液的收集
        2.4 实验试剂与耗材
        2.5 实验仪器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3.2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质量的监控
        4.1.1 QC样本UHPLC-Q-TOF MS总离子流色谱图(TIC)的比较
        4.1.2 PCA分析
        4.1.3 QC样本相关性图谱
        4.2 数据分析和结果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PCA分析
        4.2.3 PLS-DA分析
        4.2.4 OPLS-DA分析
        4.2.5 单变量统计分析
        4.2.6 显着性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4.3 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4.3.1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4.3.2 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4.3.3 差异代谢物功能通路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肺动脉高压形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实验一 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肺血管重构探讨“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条件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一般情况观察、给药及肺动脉压力测定
        2.3.1.观察一般情况
        2.3.2 给药方法及剂量
        2.3.3 肺动脉压力测定
        2.4 实验动物处理、取材及标本制备
        2.4.1 苏木素-依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2.4.2 弹力纤维染色
        2.4.3 定量PCR检测
        2.4.4 免疫组化检测
    3.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1.大鼠一般情况
    2.大鼠mPAP的变化
    3.大鼠肺血管组织学改变
    4.大鼠肺组织CTGF、TGF-β1m RNA表达结果
    5.大鼠肺组织中 CTGF、TGF-β1 表达的 IOD 值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重构相关因子的关系
        1.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1.2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2.强的松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作用
    3.中医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4.复方葶苈子汤的组成及方义分析
    5.复方葶苈子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6.“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大鼠一般情况的作用
    7.“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大鼠mPAP的干预作用
    8.“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干预作用
    9.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1 大鼠HPH动物模型的构建
        1.2 细胞系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RNA提取,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
        2.4 Western Blot
        2.5 大鼠右心室收缩期压力测定
        2.6 右心室肥厚指数的计算
        2.7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
        2.8 免疫组织化学
        2.9 细胞划痕实验
        2.10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2.11 CCK8 细胞计数实验
        2.12 EDU(5-Ethynyl-2’-deoxyuridine)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2.13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
        2.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HPH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及PASMCs的鉴定
    2 在缺氧的PASMCs细胞中miR-203 表达下降并能抑制PASMCs的增殖和迁移
    3 MiR-203 可选择性地结合于FGF2 并抑制其表达
    4 抑制FGF2 能够降低肺动脉压力并减轻肺血管重建
讨论
    1、HPH的研究现状
    2、microRNA在 HPH中的作用
    3、MiR-203 通过抑制FGF2 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肺泡上皮细胞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低氧对肺循环血管和体循环血管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主要液体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实验
        2.2 血流动力学检测及标本收集
        2.3 右心室肥厚指数的检测
        2.4 肺、肾血管形态学检测
        2.5 原代PASMCs和AASMCs培养及鉴定
        2.6 细胞增殖实验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低氧对肺动脉压和体循环压影响
        3.2 低氧对右心室肥厚指数影响
        3.3 低氧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管结构影响
        3.4 原代PASMCs和AASMCs鉴定
        3.5 低氧对PASMCs和AASMCs增殖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肺泡上皮细胞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及PA和AA收缩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主要液体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来源
        2.2 原代ATII培养
        2.3 原代ATII鉴定
        2.4 肺泡上皮细胞与PASMCs或AASMCs共培养
        2.5 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实验
        2.6 细胞增殖实验
        2.7 制备离体PA和AA血管环
        2.8 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对PA和AA收缩实验
        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肺泡上皮细胞鉴定结果
        3.2 低氧条件下与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促进PASMCs或AASMCs增殖
        3.3 肺泡上皮细胞低氧培养上清液促进PASMCs或AASMCs增殖
        3.4 肺泡上皮细胞低氧培养上清液促进PA或AA收缩
    4 讨论
第三部分 低氧对肺泡上皮细胞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主要液体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原代ATII培养
        2.2 原代ATII转录组测序
        2.3 ROS检测
        2.4 H_2O_2含量的检测
        2.5 SOD含量及活力检测
        2.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原代ATII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基因变化情况
        3.2 原代ATII差异明显基因QT-PCR验证结果
        3.3 低氧促进原代ATII总活性氧(ROS)产生
        3.4 原代ATII低氧培养上清中H_2O_2含量增加
    4 讨论
第四部分 肺泡上皮细胞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主要液体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外源性H_2O_2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实验
        2.2 外源性H_2O_2对PA和AA收缩实验
        2.3 NAC干预外源性H_2O_2对PASMCs和AASMCs增殖实验
        2.4 NAC干预外源性H_2O_2对离体PA和AA收缩实验
        2.5 NAC干预共培养后PASMCs和AASMCs增殖实验
        2.6 NAC干预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离体PA和AA收缩实验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NAC抑制外源性H_2O_2诱导PASMCs和AASMCs增殖
        3.2 NAC抑制外源性H_2O_2诱导PA和AA收缩
        3.3 NAC抑制共培养后PASMCs和AASMCs增殖
        3.4 NAC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对离体PA和AA收缩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川芎嗪对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1.3 低压低氧组模型建立及给药
    1.4 肺动脉和颈动脉平均压的测定
    1.5 右心室肥厚指数的测定
    1.6 肺血管组织学检查
    1.7 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TMP对肺动脉高压大鼠m PAP、m CAP及RVHI的影响
    2.2 TMP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2.3 TMP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NO、ET-1、HIF-1α与VEGF的影响
3 讨论

(7)毛蕊花糖苷对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2.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
        2.3 大鼠心脏、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2.4 大鼠肺组织中NO含量测定
        2.5 大鼠肺组织中TNOS、iNOS和 eNOS活力测定
        2.6 大鼠肺组织中ET-1、VEGF含量测定
        2.7 大鼠肺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测定
        2.8 大鼠肺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测定
        2.9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芪白平肺胶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肺之治节”考
        1 肺朝百脉主治节的理论研究
        2 肺气虚失治节的研究
        3 小结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动脉高压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2 COPD导致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概况
        3 小结
    第三节 K-ATP通道与COPD肺血管收缩机制相关性研究
        1 ATP敏感性钾通道
        2 COPD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3 ATP敏感性钾通道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关系
        4 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二 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三 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四 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肺组织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的变化及芪白平肺胶囊对其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讨论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痰饮血瘀
    2. 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的评价
    3. 研究指标选取的意义
    4. 芪白平肺胶囊组方特点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10)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通道学说
    1.1 钾离子通道
        1.1.1 钙激活钾通道 (K+ Ca) :
        1.1.2 ATP敏感性钾通道 (K+ ATP) :
        1.1.3 延迟整流性钾通道:
    1.2 钙离子通道:
2 血管活性物质学说
    2.1 气体信号分子:
        2.1.1 内源性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
        2.1.2 内源性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 :
        2.1.3 内源性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H2S) :
    2.2 血管活性分子
        2.2.1 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 :
        2.2.2 低氧诱导因子-1 (HIF-1) :
        2.2.3 前列环素 (PGI2) :
        2.2.4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serotonin, 5-HT) :
        2.2.5 磷酯酶A2:
        2.2.6 蛋白激酶C:
        2.2.7 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 :
        2.2.8 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
        2.2.9 腺苷 (adenosine, A) :
3 慢性缺氧与肺血管反应性
4 肺动脉平滑肌改变

四、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与生长因子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刘杰. 青海大学, 2021
  • [2]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D]. 秦一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肺血管重构探讨“饮瘀同治”的复方葶苈子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D]. 谢蕾.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D]. 王丽娜. 青岛大学, 2019(07)
  • [5]肺泡上皮细胞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艳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6]川芎嗪对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J]. 李友伟,刘蔚红,刘邦国,李明春,刘杨,苗青,向卓. 中国药师, 2017(04)
  • [7]毛蕊花糖苷对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D]. 刘洋.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 [8]芪白平肺胶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实验研究[D]. 王婕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5)
  • [9]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D]. 项继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10]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崔建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3(03)

标签:;  ;  ;  ;  ;  

缺氧性肺血管重构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