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特禽市场名录(论文文献综述)
江保国[1](2020)在《疫情下野生动物的法律界定:起点、难点及边线》文中研究指明疫情下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滥食陋习后,野生动物的法律界定问题因直接关系到合法和违法的界限而更加凸显。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资源性管控和利用,使其中一部分从自然界脱离成为家养动物。这一事实是法律界定的起点,然而它的复杂面相决定了野生与家养之间难以划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线,特别是对于驯养动物的法律定性在理论上和立法中均有多种不同认知,需要综合生物学和文化习俗等标准对其进行符合本国国情的认定。我国现行立法及其他官方文件对野生动物采用了间接的外延界定方式,但还需要在修法中将其内涵明确为家畜家禽以外未经驯化的动物,并通过反向划定家畜家禽范围、对驯养动物进行分化归类等方式进一步明晰野生动物的外延,以理顺《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在调整范围上的边线与相互关系,构建起全面的动物立法体系。
郭玲[2](2019)在《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畜禽养殖行业不断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导致产生的粪污量大且集中,未经处理利用的粪污直接排放,造成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排污许可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最基础的制度,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随后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排污许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及思路,接着又印发《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中的行业企业,于2020年完成相应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畜禽养殖行业就在名录管理范畴内。本文主要从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纳入许可证中的污染物指标及许可排放限值如何确定三个方面对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实现养殖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畜禽养殖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我国养殖的畜禽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将养殖量大、产污量大的全国性养殖品种生猪、家禽(鸡、鸭、鹅)、肉牛、奶牛和羊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从国家层面对其进行许可管理;其他地方性养殖品种由各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管理需要确定是否纳入排污许可进行管理。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情况下提出的畜禽养殖规模标准,通过数据对比、文献调研及管理现状分析等手段,建议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畜禽养殖规模为生猪年出栏量≥500头、肉牛年出栏量≥100头、奶牛存栏量≥100头、蛋鸡存栏量≥10000只、肉鸡年出栏量≥50000只、肉羊年出栏量≥100只的规模化养殖场。2、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行业标准,确定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进行浓度控制的污染物指标包括:COD、BOD5、氨氮、总磷、悬浮物、粪大肠杆菌及蛔虫卵;根据畜禽养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与当前水环境污染物主要类型,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要求,建议将COD、总氮、总磷、氨氮4种污染物作为总量控制指标。3、建议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污染物指标浓度限值为《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排放限值,地方根据环境质量需求颁布了更严格标准的从其标准要求。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特点和现阶段环境管理状况,结合国内已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许可限值计算方法,提出了畜禽养殖行业排污总量许可限值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确定流程为:(1)确定许可证发放规模(2)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计算公式(3)数据收集和材料审核(4)识别数据漏洞,剔除无效数据(5)现场调研养殖场,对养殖场生产及粪污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6)参考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7)根据公式算出许可排放量,对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和总量控制数据等,综合确定排放量限值(8)判断初步确定的排放限值是否满足水质要求,若不满足则计算基于水质的排放量限值,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
李乘[3](2019)在《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一种现实选择。小城镇一方面是城镇体系的末端,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集聚基地。长期以来发挥着连接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依然面临着诸多新的困境和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和反思,提出在新型建设模式指引下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的研究。在浙西南山区的实践为实践案例基础,为全国小城镇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国内外城乡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进行充分研究,将“建成环境”与“人居环境”及“历史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释本文的研究重点建成环境是包含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社会生态系统。通过对“新陈代谢”、“有机更新”、“城市复兴”与“同源设计”等的研究,总结出城乡属性的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策略理论框架,其中包含整体性策略,综合系统规划体系,开放式工作程序与循序渐渐的工作方法,以此补齐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的理论框架短板。在更新策略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充分分析相关小城镇实践案例,总结出从建成环境类型划分的人为创造要素主导与自然进化要素主导的两类更新策略,以及从区域集群到个体到片区到片段到节点到细部的多尺度细分可持续更新策略。提出规划-设计-施工-评价的环形实践体系,并选取浙江西南山区案例进行使用后评价实践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分析法对各层级选取的案例进行计算,各方面反馈均较好,但在绿色节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出更切实的更新策略。
刘书峰,刘风民[4](2012)在《滨州市高效特色畜牧业调查》文中指出所谓特色畜牧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畜牧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特新产品,并将其转化特色商品的畜牧业。滨州市的特色养殖主要有渤海黑牛、德州驴等地方畜禽资源及狐貂貉、獭兔、鸽子等特种经
尤全胜,刘风民[5](2012)在《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特色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畜牧业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笔者对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所谓特色畜牧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畜牧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特新产品,并将其转化特色商品的
范梅华,吴兆林[6](2009)在《群英聚首宣城 共谋优质禽业发展——2009第六届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会成功召开》文中认为我国以丰富的家禽遗传资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而着称,近20年来,我国优质禽业得到了长是的进步,最近十年更是以10%的速度向前发展,优质禽出栏量已达到50亿只左右,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分布明显的区域市场。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科技和生产结合,努力为国内从事优质禽研究、生产、教学的专家和企业家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09年9月22~24日,由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第六届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会在安徽宣城宾馆成功召开,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秘书长高玉时先生主持了开幕式,安徽华卫集团董事长赵卫平先生、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副区长李家传先生、安徽省畜保中心副主任田传春先生、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宫桂芬女士、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长陈宽维先生先后致辞,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升高、环保压力加大、养殖效益不高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围绕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对于代表们及时把握态势,交流信息,谋划优质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俐[7](2004)在《大型特禽市场名录》文中认为 鸽子交易市场:山东平原县(邮编253100),有3200个摊位,日交易量1万多只,交易额10多万元。 贵妇鸡交易市场:江苏丰县顺河镇(邮编221700),占地7公顷,年成交额200万元。
邓蓉[8](2003)在《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农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从原有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但农业的发展仍然直接影响着占总人口60%以上的8亿乡村人口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农业越是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越大,由于我国目前畜牧业比重还较低,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营养角度看,发展畜牧业有助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从农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发展畜牧业可以改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在食品类畜产品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是肉禽产品生产。由于肉禽养殖业发展很快,肉禽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肉类产品增长的有生力量,肉禽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我国肉禽业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肉禽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到2000年产量已相当可观,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肉禽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如下。第一,我国肉禽产业发展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第二,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小,从一开始发展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第三,在我国肉禽业的养殖方式中,专业户养殖是主要方式,产业化经营对肉禽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我国的肉禽业较早地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第五,现代化肉禽生产所需的良种繁育、商品生产、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基本形成。第六,一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生产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禽肉的精细分割产品市场上,中国占有较大的优势。第七,我国肉禽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且省际间相差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的肉禽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的内容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产业发展理论和消费理论分析了我国肉禽产业发展的动因,第二部分对我国肉禽业进行了生产发展分析、分省分析和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经营状况、肉禽养殖经营问题和肉禽产品流通问题,第五部分对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第七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第八部分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对我国肉禽产业从发展动因,到生产、经营、消费和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从产业发展规律、国内消费推动和出口带动的角度研究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动因。其次表现在,以往的研究是分别对饲料业、畜产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流通和畜产品消费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力求通过产业链将四部分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是不仅在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深入到各省区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并分别以中东西三个地区和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我国肉禽业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是对我国肉禽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是对我国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肉禽业进行了比较优势的测算。
王春喜[9](2002)在《发挥资源优势 壮大家禽产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江苏家禽业的发展从弱到强,从农村家庭式的副业生产模式逐渐过渡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在一些地方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助推剂,有力地促进了江苏农村经济发展,其产值占江苏省畜牧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江苏家禽业发展不仅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大局,更是关系到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全局。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面临加入WTO以后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双重影响,家禽作为江苏省畜牧业中产品产量和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调整任务和竞争压力无疑也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方式、调整思路和工作措施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农林厅等有关部门在综合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把优质地方家禽和特禽作为今后几年江苏家禽业的重点,形成了《江苏省优质地方家禽发展规划》,并于2002年3月29日,在江苏泰州举行了“优质家禽开发工作会”。本刊此期编发相关文章,旨在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探讨。
赵猛,刘杰[10](2001)在《大型特禽市场名录》文中认为
二、大型特禽市场名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特禽市场名录(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下野生动物的法律界定:起点、难点及边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野生动物”法律界定的起点:野生与家养 |
二、“野生动物”法律界定的难点:驯养动物 |
(一)驯养与驯化 |
(二)驯养动物的法律性质 |
三、我国现行立法中“野生动物”概念的内涵 |
四、我国现行立法中“野生动物”概念的外延 |
五、结语:对完善我国“野生动物”法律界定的建议 |
(一)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界定“野生动物”的内涵 |
(二)通过划定“家畜家禽”外延的方式反向界定“野生动物”的外延 |
(三)法学理论上将“家养动物”作为“野生动物”的对称概念,以使动物的法律分类更加科学,尽早建立起全面的动物立法体系 |
(四)理顺《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在调整范围上的边线和相互关系 |
(五)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用途,设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
(2)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研究 |
2.1 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的畜禽品种研究 |
2.1.1 不同畜禽养殖量分析 |
2.1.2 不同畜禽产污量分析 |
2.2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发放规模研究 |
2.2.1 不同省份畜禽养殖划分标准 |
2.2.2 畜禽养殖出栏量占比分析 |
2.2.3 规模养殖粪污消纳有配套土地 |
2.2.4 不同粪污处理模式下的许可证发放 |
2.2.5 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能力及治理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指标研究 |
3.1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浓度的指标分析 |
3.2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排放量的指标分析 |
3.2.1 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
3.2.1.1 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 |
3.2.1.2 湖库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1.3 重点水利工程污染物指标 |
3.2.1.4 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2 纳入养殖业排污许可管理进行总量控制的指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畜禽养殖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 |
4.1 许可限值核算方法的研究 |
4.2 许可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体系构建 |
4.2.1 具体步骤 |
4.2.2 许可限值确定具体流程图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源起和意义 |
1.1.1 小城镇更新建设的现状 |
1.1.2 小城镇建成环境的研究动因 |
1.1.3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的挑战 |
1.1.4 可持续更新策略的研究意义 |
1.2 篇章结构组成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2 研究的背景、历史与概念 |
2.1 经济社会背景 |
2.2 建成环境更新理论体系构建的必然性 |
2.3 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解析 |
2.3.1 建成环境概念和外延发展 |
2.3.2 国外建成环境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
2.3.3 国内建成环境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
2.4 小城镇建成环境概念阐释 |
2.4.1 “建成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概念辨析 |
2.5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理论框架 |
2.5.1 建成环境可持续性框架及其重要性 |
2.5.2 建成环境的多重维度 |
2.6 小城镇作为研究载体的逻辑选择 |
2.6.1 小城镇相关概念对比分析 |
2.6.2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
2.6.3 小城镇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
2.6.4 小城镇建设问题累积叠加 |
2.7 小城镇建成环境特征与更新模式的分类 |
2.7.1 小城镇建成环境总体特征 |
2.7.2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模式 |
2.8 本章小结 |
3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体系理论建构研究 |
3.1 建成环境更新理论研究方法的介入 |
3.1.1 建成环境研究方法形成 |
3.1.2 扎根理论的定义和演变 |
3.2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理论研究 |
3.2.1 城乡双重属性下的小城镇建成环境分类研究 |
3.2.2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动力和演化机制 |
3.2.3 小城镇乡村属性更新渐进研究 |
3.3 基于建成环境理论的新型建设模式的思考 |
3.3.1 新型建成环境更新模式的出现 |
3.3.2 建成环境主动性更新方式特点 |
3.3.3 新型建设模式在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中的探索 |
3.3.4 设计主导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
3.4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理论体系探索 |
3.4.1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体系理论构建 |
3.4.2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体系理论阐释 |
3.5 本章小结 |
4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模型研究 |
4.1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策略技术原则 |
4.1.1 总体原则:同源、更新、再生 |
4.1.2 技术原则:表现、协调、秩序 |
4.2 基于小城镇建成环境类型划分的更新策略 |
4.2.1 人为创造要素主导的更新策略 |
4.2.2 自然进化要素主导的更新策略 |
4.3 小城镇建成环境的地域性实施策略 |
4.3.1 小城镇更新策略地域性本土营造 |
4.3.2 地域性建筑风格传承的多尺度分级研究 |
4.4 基于小城镇建成环境空间尺度划分更新研究 |
4.4.1 区域-集群小城镇更新策略研究 |
4.4.2 集群-个体小城镇更新策略研究 |
4.4.3 个体-片区小城镇更新策略研究 |
4.4.4 片区-节点小城镇更新策略研究 |
4.4.5 细节-微整小城镇更新策略研究 |
4.5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环形过程探索 |
4.5.1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4.5.2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一般流程 |
4.5.3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与更新策略的关系 |
4.5.4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评价方法选择 |
4.5.5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环形研究的政策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5 浙西南山区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更新的案例研究 |
5.1 土浙西南山区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建设背景 |
5.1.1 浙江省小城镇建成环境宏观分类研究 |
5.1.2 庆元县小城镇更新建设背景 |
5.2 庆元县域内小城镇更新策略关键信息整合分析 |
5.2.1 宏观区域小城镇建成环境信息整合 |
5.2.2 小城镇建成环境整体更新策略对比 |
5.3 单体小城镇地域性实施策略对比实践 |
5.3.1 自然资源主导的小城镇更新策略实践 |
5.3.2 人为开发主导的小城镇更新策略实践 |
5.4 建成环境多层级分级更新策略案例研究 |
5.4.1 片区到片段层级分类更新策略 |
5.4.2 小城镇片段到节点层级更新策略 |
5.4.3 小城镇节点到微观层级更新策略 |
5.5 乡土营造技艺在建成环境更新中的应用 |
5.5.1 木--传统精神现代传承 |
5.5.2 石--匠心石乡挖掘应用 |
5.5.3 泥--残墙文化景观复兴 |
5.5.4 竹--篾匠技艺再次创新 |
5.6 本章小结 |
6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的评价体系研究 |
6.1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评价体系构建 |
6.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6.1.2 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
6.1.3 调查问卷设计与结果计算 |
6.2 AHP确定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
6.3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建设的模糊评价举例 |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 |
6.3.2 FCEM基本步骤 |
6.3.3 分层选取及概述评价对象 |
6.4 统计与分析各类参与者调查问卷 |
6.5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与结果分析 |
6.5.1 各独立指标隶属度计算 |
6.5.2 上层非独立指标隶属度确定 |
6.5.3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成果值的隶属度的确定 |
6.6 小城镇建成环境更新的评价结果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7.1.1 主要结论 |
7.1.2 主要创新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9.1 附录一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补充介绍 |
9.2 附录二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建设评价体系专家咨询问卷 |
9.3 附录三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建设评价体系——计算过程 |
9.4 附录四 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性建设模糊评价——计算过程 |
10 作者筒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基本情况 |
1.1 地方畜禽品种资源 |
1.1.2 德州驴 |
1.1.3 洼地绵羊 |
1.1.4 鲁北白山羊 |
1.2 特种动物养殖 |
1.2.1 狐貂貉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 |
1.2.3 鸽子等特禽养殖 |
1.2.4 其他特种动物 |
1.3 传统地方畜牧食品特产 |
2 存在问题 |
2.1 部分畜禽良种存栏量降低 |
2.2 特种动物饲养规模小而散 |
2.3 特色畜禽产品科技含量低 |
2.4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
3 意见与建议 |
3.1 强化地方良种保护和产业化开发 |
3.2 加大对特色畜牧产业的宣传引导 |
3.3 进一步出台扶持奖励措施 |
3.4 培育龙头, 延长产业链条 |
3.5 强化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 |
(8)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发展动因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理论 |
一. 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 |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
三.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
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
一.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 |
二. 类比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农业内部结构 |
三. 农民不离开农村实现增收的途径--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 |
第三节 国内消费动因 |
一. 现代消费理论 |
二. 我国人民的消费特点 |
三. 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改变 |
四. 禽肉产品的消费发展趋势 |
第四节 出口动因 |
一. 通过肉禽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 |
二. 通过增加肉禽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经营方向和结构的转变 |
第三章 我国肉禽业发展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总体分析 |
一. 我国肉禽业发展概况 |
二. 我国肉禽业生产水平分析 |
三. 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分省分析 |
一. 我国各省区家禽存栏量和家禽出栏量分析 |
二. 我国各省区禽肉产量分析 |
三. 我国各省区每只存栏家禽产肉量分析 |
四. 我国各省区人均禽肉占有量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不同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一. 国营集体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二. 专业户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三. 不同饲养方式的比较和结论 |
第四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产品结构分析 |
一. 肉禽品种结构和最终产品结构分析 |
二. 肉禽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
第二节 黄羽肉鸡发展分析 |
一. 国内外市场对黄羽肉鸡的需求分析 |
二. 我国黄羽肉鸡的开发和生产情况分析 |
三. 黄羽肉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对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水禽业发展分析 |
一. 我国水禽业发展概述 |
二. 我国水禽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三. 我国肉鸭发展分析 |
四. 我国肉鹅的发展分析 |
五. 促进我国水禽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四节 特种家禽发展分析 |
一. 我国特禽业的现状分析 |
二. 我国特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三. 特禽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四. 我国特禽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
第五节 我国种禽场概况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 |
一. 全国种禽场分布概况 |
二. 我国禽类遗传资源工作的不平衡性 |
三. 我国家禽主要品种的来源和生产性状 |
四. 我国家禽选育工作发展展望 |
第五章 我国肉禽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肉禽业的饲料经营 |
一. 我国饲料业发展的历史 |
二.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现状 |
三. 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生产状况 |
四. 我国饲料业面临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肉禽业的家庭经营 |
一.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四次大变革 |
二. 家庭经营是我国肉禽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
第三节 肉禽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
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及我国肉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
二. 我国畜产品流通特点和畜产品流通渠道 |
三. 我国肉禽产品的流通特点和流通渠道 |
四. 我国肉禽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
第六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
二. 我国现阶段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因 |
三. 对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评价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
一. 肉禽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
二. 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
三. 对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
第七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发展问题 |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
一. 狭义的规模经济与广义的规模经济 |
二. 聚集规模经济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分析 |
一. 从劳均年产禽肉的水平分析 |
二. 从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农户的出栏水平分析 |
三. 对我国肉禽规模化发展的评价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一. 区域发展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二. 区域发展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理论 |
三. 区域发展的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理论 |
四. 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 |
第四节 我国肉禽产业的区域发展 |
一. 我国禽肉产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情况 |
二. 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地区分布 |
三. 我国规模化肉禽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 |
四. 对我国肉禽业区域布局的评价 |
第八章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分析 |
一. 世界肉禽业发展现状 |
二. 中国与世界肉禽产品进出口状况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
一. 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 |
二. 选择方法及参数确定 |
三.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 |
一. 世界各国肉禽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影响 |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 基本结论 |
二.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大型特禽市场名录(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下野生动物的法律界定:起点、难点及边线[J]. 江保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D]. 郭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小城镇建成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D]. 李乘. 浙江大学, 2019(01)
- [4]滨州市高效特色畜牧业调查[J]. 刘书峰,刘风民.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2(07)
- [5]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尤全胜,刘风民. 山东畜牧兽医, 2012(07)
- [6]群英聚首宣城 共谋优质禽业发展——2009第六届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会成功召开[J]. 范梅华,吴兆林. 中国禽业导刊, 2009(19)
- [7]大型特禽市场名录[J]. 鲁俐. 农村新技术, 2004(06)
- [8]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 邓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03)
- [9]发挥资源优势 壮大家禽产业[J]. 王春喜. 中国禽业导刊, 2002(07)
- [10]大型特禽市场名录[J]. 赵猛,刘杰. 农村新技术,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