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汉带动物词习语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王露[1](2021)在《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食物和服饰的重要来源,许多动物形象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并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动物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非常丰富,人们把他们的感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甚至于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中。“鼠”和“rat/mouse”分别是汉语和英语中动物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高,产生了很多附加色彩,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中含鼠词汇的对比研究,寻求语言发展演变的类型学特征与个性差异。本文将通过对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等词典中有关“鼠”和“rat/mouse”词条的收集和整理,并从中选取具有附加意义的词汇。从分析它们的结构类型和具体用法入手,分析词汇附加义产生的途径,并对所有语料的色彩意义进行分类比较,从词的感情色彩对比分析两者在褒义、中性以及贬义范畴上的异同,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了汉英各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汉英动物词“鼠”和“rat/mouse”的附加意义都主要由贬义构成,但指向和种类却大有不同,其次含中性和褒义的词汇,虽然少,也不应该被忽视。“鼠”和“rat/mouse”的感情色彩是各自文化的积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这样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动物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李雨露,刘洁[2](2020)在《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动物习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方面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探讨了差异背后的原因,旨在促进汉语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使其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提出几点启示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动物习语教学。
陈陈雪[3](2020)在《中韩动物成语对比》文中认为语言是折射人们思想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词汇作为语言的结构材料,通常赋予人们情感,思想,观念,风俗和生活态度。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词汇。他们以简短的形式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瑰宝,而且是民族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的产物。动物成语是成语的紧要组成部分。动物成语反映了不同国籍的丰富多彩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以及不同国籍的不同语言在表达和含义上的差异。比较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而且要帮助彼此了解相互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学习动物成语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动物成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中国和韩国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的热情。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语言学和词汇语义学,共分为四个章节阐述汉韩动物成语的界定、含义,并对汉韩动物成语之间进行分析与比较,进一步研究汉韩语言中成语与两国民族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之间的关系。首先,绪论部分,在对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韩国两国在成语认识上的差异。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中国和韩国两国成语的来源分别进行了分类。中国成语主要来自于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诗歌、宗教和制度;韩国成语则分为由中国传入的成语和韩国自创的成语两部分。其次,对中国和韩国两国的动物成语进行了筛选和考察,并从物质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社会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心理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三方面对中国和韩国语言中动物成语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分析。再次,从语义角度对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进行比较,分为形义相同、形同义不同、形不同义同、形义都不同四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韩国两国动物成语的共性和差异。最后,分析了中国和韩国的动物成语中的动物图像,并研究了马,老虎,鱼,牛,狗,大鼠,鸡和龙等动物图像的含义,并异同的原因将进一步研究。为了进行分析,有三个主要因素:文化交流,地理和文化习俗。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一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都反映在成语和相关特质以及成语文化中圣贤的智慧上。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和结论对韩国的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以及中国和韩国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戚亚娟[4](2019)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语动物习语汉译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英汉科普平行语料库探讨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研究对英语动物习语及其汉语译文采用了穷尽式提取,共收集了200余实例。在此基础上,对提取的语料进行分类,并归纳出译者采用到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研究发现,整体上,译者更偏向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译者使用的翻译手段灵活多样,主要包括抛弃形象意译法、保留形象直译法、保留形象增译法和套译法等。希冀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译者翻译英汉动物习语提供借鉴参考,同时也可为习语词典的编撰提供实证语料。
刘夏[5](2016)在《汉英动物习语隐喻及转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语是人类文化在语言中的沉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英汉有关动物的习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意义和人类文化学意义。隐喻与转喻已经成为当代众多学科所密切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如哲学界,语言学界,认知科学界,人工智能,心理学界,社会学界,教育学界等等。隐喻和转喻是认识我们世界,描绘世界,甚至是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的体验、感知和认知可以从对动物的认知上得到很大的体现。十二生肖在汉民族文化中的影响深远,并且它的动物成员又具有常见性。由十二种动物构成的十二生肖动物词是汉民族的一种符号系统,也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载体。与十二生肖动物词有关的书籍、影视作品和动物园等游乐场所又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正是因为表示生肖的这十二种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之常见,它们与人们的关系又如此之紧密,因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把某种特征或感情与这些动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语言用它们的形态、习性等特征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英语、汉语这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对这十二种动物都赋予了它们相对应的联想意义。英汉两族人民因为生活在相似的物理环境中,从事着相似的活动,他们的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共性,但是社会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文化也会产生差异。文化共性和差异反映在十二生肖动物习语中就会使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认知。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及习语是对认知语言学及体验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采用词典结合语料库的方法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汉语12生肖为研究对象,通过习语词典(对汉语来说,成语居多)找出英汉相关的习语。对英汉相关的习语进行语义分析,划分出哪些是隐喻,哪些是转喻,并分析其理据。如“鸡犬不宁”中的鸡犬即为隐喻,以鸡犬多动的特点来隐喻事物或人的躁动不安。“鸡犬不留”中的鸡犬可以视为转喻,即以部分代整体,意指包括鸡犬在内的一切事物统统不留。对英语中相关的习语进行研究,观察其与汉语在隐喻和转喻的意义上是否相同或相近,注重差异的描写和对比。对英汉语料库进行查询,分别计算出特定习语隐喻及转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使用频次的对比可以揭示和印证英语和汉语相关习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对十二生肖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以及转喻分析,既是对认知语言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有助于学习者对相关习语及其文化意义的掌握,对语言习得有重要意义。
苏锦锦[6](2014)在《汉英动物词文化义对比与外汉词汇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灵活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词汇文化意义也有着很多差异。动物自古以来作为人类的朋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对外汉语教材中所出现的动物词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汉英两种不同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之间有趣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来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去减少学习中会产生的偏误。本文在大量搜集有关动物词研究的资料基础上,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且了解到以对外汉语教材为基础进行选择动物词汇来对比研究的论文还是非常少见的,因此选择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这套教材为例,以其中所出现的一些动物词汇为对比分析对象,主要从汉语和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区别,意义的对应与分离,词汇结构的相同与相异这几个方面,并结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需要来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对教学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课程设计以民俗文化理论,文字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同时以达到汉语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教学目标和文化传播为目的,期望对学习者了解一定的中国传统风俗,相关的习惯用语,对整体汉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任泉清[7](2013)在《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与对应空缺的原因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与对应空缺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又从语言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这一特征,并对导致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与对应空缺的原因,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状况、生产活动与经济、思维方式、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这将有助于理解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把握动物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跨文化交际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李洁[8](2013)在《汉英语素“狗(犬)”与“dog”所构成词语语义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元素,往往承载着该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词汇研究,尤其是文化词汇的对比研究成为专家学者十分重视的课题之一。通过研究某一类特定的语言,某一类特定的词汇,我们能够透过语言和词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来探究语言和词汇发展、演变的足迹。本文将动物词汇中最常用的一类词语狗族词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数十本权威词典,搜集整理了由狗(犬)与dog构成的所有词语。通过对比狗(犬)与dog的语义系统,汉英语狗族词群的语义系统,从语义认知、隐喻认知、情感认知三个角度来对比汉英语狗族词群的语义异同。最后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和神话传说三个方面来探究造成汉英语狗族词群语义异同的原因。
王淑娟[9](2013)在《基于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联想意义对比的对外汉语教学》文中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以语言为奠基石而存在的,与此同时,文化也制约并影响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要素,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最重要的部分也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由十二种动物构成的十二生肖动物词是汉民族的一种符号系统,也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载体。然而,就语言本体研究而言,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联想意义。因此,本文将对十二生肖动物词的英汉联想意义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在大量搜集有关动物词研究的论文基础上,首先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论题选择的原因、目的和意义。接着,在正文部分首先阐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中最能反应出文化载体功能的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并就十二种生肖动物在汉语和汉文化中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展示。然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联想意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在十二生肖动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会有太多的阻碍,但是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和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这两点是十二生肖动物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完善这三个方面共同结合来更好地进行十二生肖动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结语部分,本文对十二生肖动物词的英汉联想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全文主要围绕十二种生肖动物词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展开,同时适当地结合其对外汉语教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以英汉语言本体研究为主,同时旁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文章格局。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十二生肖动物词的英汉联想意义异同并能更有效地进行十二生肖动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其他相关对外汉语教学。
王红艳[10](2012)在《英汉动物习语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近十年关于"英汉动物习语"的论文整理和综合分析,期望从中了解该研究的发展趋势。拟从英汉动物习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应方面进行回顾和对比,探索其原因及翻译方法,以期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并帮助学生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使用得体性。
二、英汉带动物词习语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带动物词习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原因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 |
1.3.1 语料选择及来源 |
1.3.2 写作思路 |
2 汉英含鼠词汇的结构分析 |
2.1 含鼠的词和短语 |
2.1.1 并列结构 |
2.1.2 主谓结构 |
2.1.3 动宾结构 |
2.1.4 偏正结构 |
2.2 含鼠的熟语 |
2.2.1 单句 |
2.2.2 复句 |
2.2.3 汉英含鼠词汇的其他类型 |
3 鼠联想意义产生的途径 |
3.1 动物自身特性 |
3.1.1 鼠的形态 |
3.1.2 鼠的动作 |
3.1.3 鼠的性情 |
3.2 鼠的典故 |
3.3 厌鼠心理 |
3.4 鼠和其他动物的联系 |
3.4.1 汉语中“鼠”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
3.4.2 英语“rat/mouse”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
4 汉英含鼠词汇联想意义的感情色彩 |
4.1 使用联想组合分析法分析词典语料库 |
4.2 汉语“鼠”表达分析 |
4.2.1 褒义类别 |
4.2.2 中性类别 |
4.2.3 贬义类别 |
4.3 英语“rat/mouse”表达分析 |
4.3.1 褒义类别 |
4.3.2 中性类别 |
4.3.3 贬义类别 |
5 汉英“鼠”的文化对比及教学意义 |
5.1 如何对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
5.1.1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贬义形象 |
5.1.2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中性形象 |
5.1.3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褒义形象 |
5.1.4 “鼠”和“rat/mouse”的某些内涵应格外重视 |
5.1.5 汉英动物词“鼠”文化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 |
5.2 在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5.3 汉英动物词鼠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究 |
5.3.1 教学策略 |
5.3.2 教学方法 |
6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汉语含鼠词汇 |
附录2 英语含“rat/mouse”的词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比较 |
(一)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
(二)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
(三)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没有对应的文化内涵 |
(四)含有不同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
二、存在差异的原因 |
(一)地理环境不同 |
(二)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不同 |
(三)生活风俗不同 |
(四)谐音文化不同 |
三、以上差异对对外汉语中动物习语教学的启示 |
(一)对比分析法 |
(二)文化解读法 |
(三)多媒体教学法 |
(四)故事解读法 |
四、结语 |
(3)中韩动物成语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含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中韩成语概述 |
1.1 成语概述 |
1.2 成语的特点和作用 |
1.3 中国成语的来源 |
1.4 韩国那些成语的源起 |
1.5 小结 |
第二章 汉韩动物成语筛选及形成背景考察 |
2.1 汉语和韩语中动物成语的筛选 |
2.2 汉韩动物成语形成的文化背景 |
2.3 小结 |
第三章 汉韩有关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 |
3.1 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语义对比 |
3.1.1 同形同义四字成语 |
3.1.2 同形异义四字成语 |
3.1.3 异形同义四字成语 |
3.1.4 异形异义 |
3.2 中韩关于动物成语在文化上的异同点分析 |
3.3 中韩动物成语的共性和差异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异同及原因分析 |
4.1 中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
4.2 中韩动物成语象征意义异同的原因探析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语动物习语汉译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研究背景 |
2.1 习语 |
2.2 文化、习语与翻译 |
3.研究方法 |
3.1 语料收集 |
3.2 语料提取 |
4.研究结果 |
4.1 英语动物习语汉译翻译策略 |
4.2 英语动物习语汉译翻译方法 |
4.2.1 抛弃形象意译法 |
4.2.2 保留形象直译法 |
4.2.3 保留形象增译法 |
4.2.4 套译法 |
4.3 汉语动物习语英译翻译启示 |
5.结语 |
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汉英动物习语隐喻及转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2.1 Significance in Theory |
1.2.2 Significance in Practice |
1.3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 |
1.4 Research Method and Research Questions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y of Metonymy and Metaphor Abroad |
2.1.1 Previous Study of Metaphor Abroad |
2.1.2 Previous Study of Metonymy Study Abroad |
2.2 Previous Study of Metonymy and Metaphor at Home |
2.2.1 Previous Study of Metaphor at Home |
2.2.2 Previous Study of Metonymy at Home |
2.3 Animal Idioms’ Study Abroad |
2.4 Animal Idioms’ Study at Home |
Chapter Three Theretical Framwork and Methodology |
3.1 Metaphor Theory and Metonymy Theory |
3.1.1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
3.1.2 Working Mechanism of Metaphor |
3.1.3 Metonymy Theory |
3.2 Corpus Contrastive Analysis |
3.3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
Chapter Four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ic Study of Zodiac Animal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
4.1 Idioms of Mouse/Ra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2 Idioms of Ox/Bull/Cow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3 Idioms of Tige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4 Idioms of Hare/Rabbi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5 Idioms of Drag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6 Idioms of Snake/Serp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7 Idioms of Ho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8 Idioms of Sheep/Goa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9 Idioms of Monke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10 Idioms of Cock/Hen/Chicke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11 Idioms of Do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12 Idioms of Pig/Swin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13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6)汉英动物词文化义对比与外汉词汇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原因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语言理论及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对比研究 |
1.3.2 从翻译角度进行不同语言动物词汇文化意义对比研究 |
1.3.3 从汉英语言教学角度出发进行的动物词汇对比研究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2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选择和文化教学概说 |
2.1 《博雅汉语》教材作为研究目标的原因 |
2.2 汉英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义 |
2.3 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模式 |
3《博雅汉语——起步篇》中的动物词汇 |
3.1 “狗”的汉语文化义分析 |
3.2 英语“dog”的文化义分析 |
3.3 汉语“狗”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示例 |
4《博雅汉语——加速篇》中的动物词汇 |
4.1 “猴(子)”和“monkey”的英汉文化义对比 |
4.2 “猫”的英汉文化义对比 |
4.3 “蛇”的英汉文化义对比 |
4.4 “豺狼虎豹”和“狼烟四起”中“狼”的英汉文化义对比 |
4.5 “兔”的英汉文化义对比 |
4.6 以“狼”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示例 |
5《博雅汉语——冲刺篇》中的动物词汇 |
5.1 “鱼贯而入”、“鱼龙混杂”中的“鱼”的汉英文化对比 |
5.2 “鱼龙混杂”中“龙”的汉英文化对比 |
5.3 以“龙”为例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设计示例 |
6《博雅汉语——飞翔篇》中的动物词汇 |
6.1 “露马脚”、“单枪匹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马”汉英文化义对比 |
6.2 “鸡毛蒜皮”中的“鸡”汉英文化义对比 |
6.3 以“马”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与对应空缺的原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对比 |
1.1 动物词联想涵义的相同或相似 |
1.2 动物词文化内涵的不对应 |
1.2.1 动物词文化内涵的不对应 |
1.2.2 不同动物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 |
1.3 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应空缺 |
2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以及对应空缺的原因分析 |
2.1 历史文化的影响 |
2.2 宗教信仰的影响 |
2.3 地理状况的影响 |
2.4 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影响 |
2.5 思维方式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 |
2.6 神话、寓言及文学作品的影响 |
3 结 论 |
(8)汉英语素“狗(犬)”与“dog”所构成词语语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结论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狗(犬)”与“dog”语义系统对比 |
第一节 “狗(犬)”的语义系统 |
一、 “狗”的语义系统 |
二、 “犬”的语义系统 |
第二节 “dog”的语义系统 |
一、 “dog”的本义 |
二、 “dog”的直接引申义 |
三、 “dog”的间接引申义 |
第三节 “狗(犬)”与“dog”语义系统对比分析 |
一、 本义对比 |
二、 引申义对比 |
三、 感情色彩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狗(犬)”与“dog”所构成的词语及其语义对比 |
第一节 “狗(犬)”所构成的词语及其语义分析 |
一、 “狗(犬)”所构成的词 |
二、 “狗(犬)”所构成的熟语 |
三、 “狗(犬)”所构成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二节 “dog”所构成的词语及其语义分析 |
一、 “dog”所构成的词 |
二、 “dog”所构成的习语 |
三、 “dog”所构成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三节 “狗(犬)”与“dog”所构成词语的语义对比分析 |
一、 语义认知对比 |
二、 隐喻认知对比 |
三、 情感认知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造成汉英语狗族词群语义异同的原因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汉英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一、 农耕文化对汉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二、 游牧文化对英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第二节 社会历史文化对汉英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一、 华夏文明的社会历史文化对汉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二、 西方文明的社会历史文化对英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第三节 民间习俗和神话传说对汉英语狗族词群的影响 |
一、 中华民族关于“狗”的民间习俗和神话传说 |
二、 西方社会关于“狗”的民间习俗和神话传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联想意义对比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语言和文化 |
2.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2.1.1 语言对文化的重要性 |
2.1.2 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 |
2.2 词汇和文化的关系 |
2.3 十二生肖动物词的文化内涵 |
3 十二生肖动物词的英汉联想意义异同 |
3.1 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 |
3.1.1 蛇和snake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1.2 羊和sheep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1.3 猴和 monkey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1.4 猪和 pig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2 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
3.2.1 鼠和 mouse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2.2 兔和rabbit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2.3 龙和dragon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2.4 鸡和 chicken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2.5 狗和 dog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3 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 |
3.3.1 牛和cattle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3.2 马和 horse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3.3.3 虎和 tiger 的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4 十二生肖动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
4.1 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 |
4.1.1 直观形象的展示 |
4.1.2 对比分析解说 |
4.1.3 情景交际训练 |
4.2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
4.2.1 尊重并理解目的语文化 |
4.2.2 多渠道吸收目的语文化 |
4.2.3 认同并实践目的语文化 |
4.3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完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英汉带动物词习语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D]. 王露.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A]. 李雨露,刘洁. 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六), 2020
- [3]中韩动物成语对比[D]. 陈陈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语动物习语汉译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D]. 戚亚娟.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汉英动物习语隐喻及转喻研究[D]. 刘夏. 吉林大学, 2016(10)
- [6]汉英动物词文化义对比与外汉词汇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D]. 苏锦锦.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2)
- [7]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与对应空缺的原因探究[J]. 任泉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8]汉英语素“狗(犬)”与“dog”所构成词语语义对比研究[D]. 李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 [9]基于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联想意义对比的对外汉语教学[D]. 王淑娟. 重庆师范大学, 2013(S2)
- [10]英汉动物习语研究综述[J]. 王红艳.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