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

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

一、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林鑫[1](2021)在《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它以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衔接课程与教学。海峡两岸族源同一,文化相承,通过对两岸四版教材的比较研究,能够取长补短,推进物理教学发展的进程。论文选取我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司南版以及台湾省翰林版、龙腾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电磁学四个核心知识点为研究对象。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结合两岸课程标准(纲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四版教材电磁学中四个核心知识点的知识结构、教学逻辑、概念和规律的描述、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司南版为蓝本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运用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大陆物理课程选择性更高;基础性更强;更加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台湾省物理课程设置难度较大;注重课程的衔接与跨科目融合;注重拓宽概念的广度与深度,综合性更强;更加注重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根据每个核心知识点的比较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教材比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正面影响。

王惟[2](2020)在《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物理学科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每年的中考物理结果既影响许多人的学习生涯,也影响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动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北京市近十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进行以下分析研究。首先,对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试卷的页数、大题数量、小题数量、满分分值、考试时间做了整体的统计分析。按照物理试题的模块,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电磁学五大知识模块进行分值及占比分析,发现力学和电磁学是北京历年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的重点,热学和光学占比百分之二十几,声学部分的考查内容最少。其次,对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结构和各章节知识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选择题和实验题在整个试卷中占分较高,而选择题中又以“物态变化”、“运动和力”、“压强”、“电流和电路”、“电功率”这五章知识出现的次数较多,实验题中对“物态变化”、“质量与密度”、“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这五章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较多,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科普阅读题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查,在各章节均有可能出现,不具有太大的规律性。计算题中的两道题,一般一道是力学的综合题,涵盖了“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这三个章节的知识,另一道是电学的综合题,主要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再次,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对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中考物理试题的出题特点与规律。最后,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影响分析,从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关注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教学侧重点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初中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张转转[3](2020)在《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物理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物理思维障碍。教师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且占时最多的工具,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希望尝试从教师语言运用的角度找到克服学生思维障碍策略的突破口。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和语用学进行的文献梳理与理论研究。笔者以高中生产生物理思维障碍的原因为基础,对思维障碍进行了整合与分类,具体概括为十三类思维障碍。在语用学部分笔者主要是针对教师语言、语用和语用原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文献梳理。第二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基础,笔者对应学生可能存在思维障碍,及以往调查高中生物理迷思概念的问卷和笔者实习期间批改的试题,编制了一套调查学生思维障碍的三阶测试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到了学生存在的概率较大的五种思维障碍,分别是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形象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表征阶段的片面性思维障碍和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并通过每个测试题进一步对这五大类思维障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笔者采用访谈法,对出现以上五大思维障碍的学生和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访谈。第三部分笔者尝试从教师语用的视角下提出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策略,分别是巧用语言的侧重表达,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克服形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严格语言的逻辑性,克服抽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合理利用语音要素和语言形式,克服学生片面性造成的思维障碍;利用诘问语句,克服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这五方面策略,并给出教学案例,检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希望本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同行教师所参考,也希望能够对之后从教学语言这个角度去研究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策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李祖娟[4](2017)在《微课整合导学案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必然的趋势。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和新兴的教育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导学案同样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目前已在中学得到普遍使用,对中学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微课与导学案在理念上都试图实现教育方式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它们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问题。可见微课与导学案在价值上具有统一性。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新兴资源,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成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有教学模式。因此将微课与现有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进行整合,既能够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更好地辅助物理教学,又为微课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找到一个新的落脚点。本文研究微课整合导学案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厘清了相关概念,找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理论支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二电磁学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并结合电磁学内容特点和问卷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学生缺乏电磁学感性认识,可用微课形式突破;学生遇到问题无法得到教师一一解答时,可选择微课形式进行解决;导学案资源与微课具有优势互补效果,可整合使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课整合导学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明确了“微课为点、导学案为面”的有效整合模式,同时提出了微课整合导学案应用于电磁学教学中的四条具体策略:(1)创设情景,增强感性认识;(2)动静结合,突破难点问题;(3)建构学生电磁学知识体系;(4)查漏补缺,纠错提升。围绕这四点策略,笔者针对电磁学的三个典型课型(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设计了微课整合导学案的案例。最后笔者还进行了微课整合导学案在电磁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通过反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专题的教学实践,改进了教学设计,即微课整合导学案思想下的教学思路,并将此思路应用于一对一辅导,取得较好反馈。

李赛梅[5](2017)在《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初中阶段施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学生兴趣、基本需求和才能为基础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以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的一门独立的语文课程。开展成效高的语文活动课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然而笔者在初中学校实习过程中发现语文活动课总体来说开展成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于是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依据活动课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笔者实地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原则和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探索之路添砖加瓦。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语文活动课的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内涵与作用。第二部分:当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抽样选取南昌二中昌北初中部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为调查样本,以问卷、访谈及教学实践观察等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五点语文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一是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活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语文活动课课时安排少,三是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四是语文活动课软硬件建设不够完善,五是家长对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不认同。笔者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造成以上五点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这四点:一是语文教师未进行语文活动课专项培训,二是师生与家长忽略语文活动课,三是缺乏语文活动课设备等条件,四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活动课方法不当。第三部分: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的原则。笔者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提炼出五条原则:一是活动内容灵活多样性原则,二是活动形式趣味针对性原则,三是活动数量适当成效优先原则,四是语文活动课与语文基础课相协调原则,五是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统一原则。第四部分: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的策略。针对语文活动课现实开展情况,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条切实可行的对策。学校方面:一、制定初中语文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改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条件;三、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师培训。教师方面: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活动;二、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活动内容;三、注重自身提升,巧设活动形式。学生方面:一、正确看待语文活动课;二、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三、多方面培养学生才艺。家长方面:一、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支持语文活动课;二、采用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参与语文活动课;三、紧密家校合作,检验语文活动课。第五部分:具体案例实施。笔者学习研究活动课理论后在实习学校不断完善了《雨的诉说》和《伯乐·千里马》这两个主题语文活动课案例实践的工作,将研究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其现实意义。

何胤融[6](2017)在《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文中指出电磁感应现象深刻的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潜在联系,在高中物理学中始终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一些物理案例题,并从三个方面探究了电磁感应现象,以期为高中生学习物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艳[7](2016)在《“推销”新课有妙招》文中指出万事开头难,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成功地"推销"新课,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显然这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

宋增巨[8](2012)在《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物理难学、物理难懂,一度成为学生口头语,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选科时,不愿选物理,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喜爱物理,最后我觉得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自然就喜爱物理。本文作者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教学体会,提出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措施。

蔡志刚[9](2012)在《谈电子线路复习课中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中职的电子线路复习课中演示实验的几种常见教学策略:类比法、同根多源法、化繁为简法、认知法等。

汤玲[10](2011)在《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是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中职教育改革现状和中职物理教学、教材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新旧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对新旧几版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旧教材选取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基础版)》,新教材分别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通用类)》)就呈现的内容与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与特色两大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对几版新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修订和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文对于中职物理教师和研究人员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几版新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对有关单位及中职物理教师选择教材和更好地使用教材,以及对教材编写者修订教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源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现实需求
        1.1.2 基于两岸四版教材的互鉴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不同国家地区各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1.2.2 以电磁学为主题的教材比较研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比较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思路
第3章 两岸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分析
    3.1 整体结构的比较
        3.1.1 课程标准(纲要)框架的比较
        3.1.2 物理课程结构的比较
    3.2 教育理念的比较
        3.2.1 基本理念的比较
        3.2.2 课程目标的比较
    3.3 实施建议的比较
        3.3.1 教材编写建议的比较
        3.3.2 教学实施建议的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两岸四版教材电磁学核心知识点比较
    4.1 库仑定律
        4.1.1 宏观呈现的比较
        4.1.2 微观呈现的比较
        4.1.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4.1.4 教学建议
    4.2 电势能
        4.2.1 宏观呈现的比较
        4.2.2 微观呈现的比较
        4.2.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4.2.4 教学建议
    4.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4.3.1 宏观呈现的比较
        4.3.2 微观呈现的比较
        4.3.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4.3.4 教学建议
    4.4 电磁感应定律
        4.4.1 宏观呈现的比较
        4.4.2 微观呈现的比较
        4.4.3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
        4.4.4 教学建议
第5章 基于教材比较的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5.1 片断教学案例一:《库仑定律》
        5.1.1 教学分析
        5.1.2 教学过程
    5.2 片断教学案例二:《电势能》
        5.2.1 教学分析
        5.2.2 教学过程
    5.3 片断教学案例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5.3.1 教学分析
        5.3.2 教学过程
    5.4 片断教学案例四:《电磁感应定律》
        5.4.1 教学分析
        5.4.2 教学过程
第6章 基于教材比较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6.1 教学实践研究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内容
    6.2 教学实践分析
        6.2.1 问卷调查
        6.2.2 学生访谈
    6.3 教学实践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与不足
        7.1.1 总结
        7.1.2 不足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学效果评估问卷
附录2: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附录3:《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附录4:《电势能》教学设计
附录5:《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附录6:《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致谢

(2)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
2.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2.1 中考物理试题整体情况分析
    2.2 中考物理试题的考查模块分析
    2.3 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结构分析
    2.4 中考物理试题的各章节知识分析
3.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分析
    3.1 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3.2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3.3 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4 关注能源与科技知识
    3.5 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
4.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分析
    4.1 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
    4.2 关注发散思维的培养
    4.3 教学侧重点的转变
5.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物理思维障碍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物理思维
        2.1.3 物理思维障碍
    2.2 研究综述
    2.3 物理思维障碍的类型
        2.3.1 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差造成的思维障碍
        2.3.2 缺少批判性思维品质造成的思维障碍
        2.3.3 思维不够灵活造成的思维障碍
3 语用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3.1 教师语言
    3.2 语用
    3.3 语用研究综述
        3.3.1 教学语言的语音特征
        3.3.2 教学中的语用原则
4 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4.3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
    4.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高中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概率统计
        4.4.2 形成思维障碍的具体原因分析
    4.5 基于语言克服物理思维障碍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
        4.5.1 访谈对象及提纲的编制
        4.5.2 访谈结果分析
5 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策略
    5.1 巧用语言的侧重表达,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
        5.1.1 适当调节语言的语调和节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5.1.2 强调板书语言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5.1.3 增强语言描述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2 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克服形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
        5.2.1 讲解生活故事,逐步建立物理图景
        5.2.2 注重板画语言的绘制,展示物理图景
        5.2.3 辅以多媒体语言,建立生动的物理图景
    5.3 转化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克服抽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
        5.3.1 通过有层次的提问语,引导学生的推理分析
        5.3.2 口语转化为板书语言,展现推理过程
        5.3.3 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抽象思维的难度
    5.4 合理利用语音要素和语言形式,克服学生片面性造成的思维障碍
        5.4.1 调节关键词句的语音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5.4.2 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对问题表征全面
    5.5 利用诘问语句,克服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
6 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教学案例
    6.1 《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6.2 《楞次定律》教学效果
7 结论
    7.1 论文总结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4)微课整合导学案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微课研究
        1.2.2“微课导学”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微课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微课概念界定
        2.1.2 微课与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关系
    2.2 导学案概念界定
    2.3 微课整合导学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4 微课与导学案应用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掌握学习理论
3 高二电磁学学习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高中电磁学内容分析
        3.1.1 电磁学的地位与作用
        3.1.2 电磁学知识结构与内容
        3.1.3 高中电磁学的特点
    3.2 高二电磁学学习现状调查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调查结果
        3.3.2 调查结论
4 微课整合导学案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4.1 整合的有效模式
    4.2 整合策略
        4.2.1 创设情境,增强感性认识
        4.2.2 动静结合,突破难点问题
        4.2.3 构建学生电磁学知识体系
        4.2.4 查漏补缺,纠错提升
    4.3 微课整合导学案应用于电磁学教学的案例设计
        4.3.1 概念课
        4.3.2 规律课
        4.3.3 实验课
    4.4 微课整合导学案在电磁学教学中的探索
        4.4.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专题课教学实践与反思
        4.4.2 微课整合导学案思路下的设计改进
        4.4.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微课课后辅导实践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5)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语文活动课研究综述
        1.2.1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定义的研究
        1.2.2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1.2.3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实施原则的研究
        1.2.4 初中语文活动课与语文基础课教学的区别、联系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内涵、目标及其作用
        1.4.1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内涵
        1.4.2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目标
        1.4.3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作用
第2章 当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调查方法
        2.1.1 调查问卷
        2.1.2 访谈
    2.2 当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活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2.2 语文活动课课时安排少
        2.2.3 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不够科学
        2.2.4 语文活动课软硬件建设不够完善
        2.2.5 家长对目前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不认同
        2.2.6 初中语文活动课缺少考核评价标准
    2.3 原因分析
        2.3.1 语文教师未进行语文活动课专项培训
        2.3.2 师生与家长忽略语文活动课
        2.3.3 缺乏语文活动课设备等条件
        2.3.4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活动课方法不当
第3章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的原则
    3.1 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原则
    3.2 活动内容灵活多样性原则
    3.3 活动形式趣味针对性原则
    3.4 活动数量适当成效优先原则
    3.5 语文活动课与语文基础课相协调原则
    3.6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统一原则
第4章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的策略
    4.1 学校方面
        4.1.1 建立和完善初中语文课的考核评价机制
        4.1.2 改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条件
        4.1.3 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师培训
    4.2 教师方面
        4.2.1 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活动课
        4.2.2 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活动内容
        4.2.3 注重自身提升,巧设活动形式
    4.3 学生方面
        4.3.1 正确看待语文活动课
        4.3.2 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4.3.3 多方面培养学生才艺
    4.4 家长方面
        4.4.1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支持语文活动课
        4.4.2 采用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参与语文活动课
        4.4.3 紧密家校合作,检验语文活动课
第5章 具体案例实施
    5.1 《雨的诉说》教案实施与分析
        5.1.1 《雨的诉说》实践过程
        5.1.2 《雨的诉说》实践分析
    5.2 《伯乐·千里马》教案实施
        5.2.1 《伯乐·千里马》实践过程
        5.2.2 《伯乐·千里马》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初中语文活动课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7)“推销”新课有妙招(论文提纲范文)

一、诗词引入
二、实验引入
三、故事引入
四、在认识冲突中引入
五、物理学史引入

(10)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背景
    1.2 教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2.1 物理素质教育论
    2.2 人本主义理论
    2.3 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4 教材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 新旧中职物理大纲的比较研究
    3.1 大纲的结构框架
    3.2 课程教学目标
    3.3 教学内容架构
    3.4 知识内容和要求
    3.5 学生实验
    3.6 说明
    3.7 新大纲增加的内容——考核与评价
    3.8 小结
第四章 教材呈现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
    4.1 知识内容
    4.2 实验
    4.3 图片
    4.4 栏目
    4.5 习题
    4.6 版面设计与编排
    4.7 教参教辅
    4.8 教材弹性
    4.9 小结
第五章 教材特点与特色的比较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可教性
    5.3 可读性
    5.4 STSE 教育与人文教育
    5.5 科学素养的培养
    5.6 能力与方法培养
    5.7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结 论
    6.2 建 议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两岸四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实践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D]. 林鑫.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2]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D]. 王惟. 西南大学, 2020(05)
  • [3]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D]. 张转转.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微课整合导学案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祖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5]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成效提升策略研究[D]. 李赛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6]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J]. 何胤融. 商业故事, 2017(07)
  • [7]“推销”新课有妙招[J]. 黄艳.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6(10)
  • [8]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探讨[A]. 宋增巨. 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总第192期)
  • [9]谈电子线路复习课中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J]. 蔡志刚. 物理教学探讨, 2012(04)
  • [10]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D]. 汤玲. 苏州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有声有色的电磁感应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