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肖鹏翔[2](2021)在《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各项恢复指标的对比,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早期肠内营养在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为肝移植术后的管理提供更为细致、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同源异体肝移植术患者的全部病例资料,共计103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了93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8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肝移植术后早期仅给予全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再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分析在不同的MELD分级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统计的93例患者,总感染人数为59人(62.4%),其中试验组31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15人(48.3%,15/31),对照组62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44人(70.9%,44/62)。1.对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总胆红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对性别、是否感染、Mel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感染率(70.9%)显着高于试验组(48.3%),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2.对性别、MELD评分、是否有非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使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发现是否感染、MELD评分和肠内营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感染者的Meld评分更高,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3.对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非感染并发症的感染可能性是无非感染并发症的6.065倍,手术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0.548倍。结论:1.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2.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还与手术时间及术后非感染并发症之间存在联系。3.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一定的时间后,它对减少术后感染率发生的作用逐渐降低。
陶莹[3](2021)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给予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干预方式,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探讨适合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合理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从而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免疫功能。方法:选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含铂双药姑息化疗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营养评估,进行营养支持调整,按目标营养量为25~30kcal/(kg/d)的原则,使摄入量达到目标营养量60%以上。对每位受试者从化疗开始前一天至两个周期结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麦滋林4.02g/d,营养干预连续使用两个化疗周期。在试验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两个周期化疗末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禁食12h),检测并记录相关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①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血红蛋白(HGB)、血清(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②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③胃肠道不良反应:根据NCI.CTCAE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版,记录不良事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结果:1.营养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道不良反应:在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干预试验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可减轻化疗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孙一凡[4](2021)在《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评价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刺激相关腧穴结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前白蛋白水平等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07月~2021年02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试验组27人,对照组26人。试验组依据气机升降理论选用相关腧穴加以电针刺激,选用脐四边穴、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阴陵泉、天枢、合谷、太冲,每次留针20min,疗程14天,并加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第0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AGI分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分级量化积分、GIF评分、腹内压、肠鸣音、前白蛋白、肠内营养泵速、白细胞计数、CRP、PCT、Lac的改善情况以及28天病死率。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治疗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SOFA均较前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各时间点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功能相关指标3.1AGI分级治疗后两组AGI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分级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对照组AGI有效率80.76%,试验组AGI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3,P=0.017)。3.2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后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有效率76.92%,试验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有效率96.2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7,P=0.037)。3.3急性胃肠损伤中医量化分级积分治疗后两组胃肠损伤中医量化分级积分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胃肠损伤中医量化分级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对照组中医量化积分有效率57.69%,试验组中医量化积分有效率85.1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4,P=0.026)。3.4肠功能障碍评分(GIF)治疗后两组肠功能障碍评分较前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两组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肠鸣音治疗后两组肠鸣音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肠鸣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腹内压治疗后两组腹内压均较前不同程度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两组腹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前白蛋白治疗后第3天对照组前白蛋水平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5),第7天、第14天较前有所上升(P<0.05),试验组各个时间点上前白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两组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肠内营养泵速治疗后两组肠内营养泵速均较前有所上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两组肠内营养泵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氧合指数治疗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氧合指数较前未见明显上升,试验组较前上升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天两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炎症指标治疗后对照组WBC在各个时间点均较前未见明显下降,CRP、PCT在第7天、第14天较前稍有下降(P<0.05),试验组WBC、CRP、PCT在各个时间点均较前不同程度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各时间点WBC、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乳酸治疗后两组乳酸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各时间点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在电针治疗过程中及观察期内未见与电针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所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量化积分及腹内压,改善肠鸣音,提高前白蛋白、氧合指数及肠内营养泵速,但对炎症指标改善不明显,未明显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
孙金珂[5](2020)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IEN组,25例)、早期标准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EN组,25例)及延迟肠内营养支持组(DEN组,25例)。术后分别予相应营养支持,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营养指标[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显着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及CD4/CD8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则显着低于D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Ig A、Ig M及Ig G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M、Ig G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营养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TP、PA、ALB、TF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虽高于EEN组,但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TF指标较DEN组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水平及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作为现阶段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张帅[6](2020)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的研究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行ERAS相关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ERAS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服用。服用方法:术后12小时以后开始予以加味六君子汤水煎200ml服用,早晚各100ml空腹口服,日一剂。若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则将汤药自胃管内打入,夹闭胃管1h,防止药物因负压吸引器而流出,以上方药物经我院住院中药房代煎。观测比较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程度,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第1、3、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指标水平并对整体治疗有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研究组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剩余34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最终剩余35例完成研究。1.两组患者脱落率、年龄、性别比例、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出现排气、排便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等级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胀、腹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7天腹胀、腹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比较:研究组术后WBC、Hb、ALB、ALT、AST及Cr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疗效评价比较:研究组术后总体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六君子汤能够促进患者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排气、排便,减轻腹胀、腹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加味六君子汤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具有安全性。
邓小雨[7](2020)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探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LH)术中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技术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机体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以及术后肝功能影响的差异,分析两种阻断技术的优缺点、局限性,为肝癌患者LH术中选择益于患者预后的阻断技术提供依据。[方 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并计划实施LH的40例成年肝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间采用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阻断血流,分离肝左右动脉、左右门静脉,阻断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分支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Pringle法阻断血流,全阻断入肝血流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术中两组均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切肝过程中维持中心静脉压(CVP)低于5 cmH2O。分别于以下时间点各抽取一管5ml中心静脉血样标本:T1(术前);T2(钳夹肝血管放开后5分钟);T3(钳夹肝血管放开后1小时),将血样标本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存于-80℃冰箱保存。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同时监测并记录患者术中T1、T2、T3时的心率,血压,CVP值。通过阅读患者病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Child-Pugh分级、ASA分级)、术中情况(血压、中心静脉压、MDA、D-乳酸、DAO、内毒素)、术后肝功能情况(AST、ALT)的水平差异。[结 果]1.一般资料,心率,血压,CVP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SA分级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T1、T2、T3时心率、血压、CV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MDA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MDA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乳酸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AO的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内毒素的比较 对照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L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S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围术期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有助于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也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姚凤波[8](2020)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总结营养支持治疗经验,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管癌术后的疗效,为进一步改进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选取2013年6月-2019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搜集到病例52例。按照我科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实施时间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25例,患者术后7天内(平均5.88天)开始经空肠造口管/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非早期肠内营养组(n-EEN组):27例,患者术后8-13天(平均9.29天)开始经空肠造口管/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17例)或术后经中心静脉实施完全肠外营养(10例)。比较EEN组和n-EEN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吻合方式、术前营养不良状况、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吻合方式、术前营养不良状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EEN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以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E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EEN组术后住院时间较n-EEN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食管癌术后实施相对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以及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迟永良[9](2020)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术后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方法以60只老年龄家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组低剂量组和参麦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药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参麦低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1ml/kg);参麦高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 d、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2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检测血清D-乳酸、丙二醛(MDA)、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第7天,检测细菌移位率,回肠、结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膜表面积;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含量。2.临床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注射参麦注射液50ml,从术前1d、术前30分钟、术后三天输注;对照组各时点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腹胀腹痛、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1)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术前各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血清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显着低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3)术后7d,模型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与参麦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临床研究结果(1)术前两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和5d,观察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术后排气时间和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1.参麦注射液对兔肠I/R后肠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粘膜通透性,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增强肠粘膜细胞的紧密连接相关,从而显着减轻肠道组织损伤程度,最终实现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2.临床研究证实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具有明显的肠粘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降低了肠粘膜的通透性有关。
陈强[10](2020)在《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受患者体能、营养状态、手术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营养不良在胃癌中较为普遍,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上明显升高,对整个治疗过程极为不利,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内营养是目前营养支持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供应机体所需能量,成分全面,而且更加符合生理,在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维持内环境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肠内营养成为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主要营养支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胃癌术前肠内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能力,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但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术前肠内营养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不具备优势,甚至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术前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的影响。目的:系统性评价术前肠内营养补充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性反应、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胃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分析。使用Rev Man v5.3软件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一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652篇,经筛选后一共纳入16篇文献,中文12篇,英文4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75例患者,共1550例。对术后5组共11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营养指标:11项研究比较术后白蛋白(MD=1.94,95%CI[1.47~2.42],P<0.00001);9项研究比较术后前白蛋白(MD=11.54,95%CI[2.97~20.11],P=0.008)。免疫指标:6项研究比较术后细胞免疫指标,CD4+T细胞(MD=2.54,95%CI[1.43~3.66],P<0.00001);CD8+T细胞(MD=-2.50,95%CI[-3.45~-1.56],P<0.00001);CD4+/CD8+(MD=0.26,95%CI[0.03~0.49],P=0.03)。8项研究比较术后Ig G、Ig A指标,Ig G(MD=0.32,95%CI[0.11~0.54],P=0.003);Ig A(MD=0.03,95%CI[-0.24~0.29],P=0.85);4项研究比较术后Ig M指标(MD=0.14,95%CI[-0.10~0.39],P=0.24)。4项研究比较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MD=-0.22,95%CI[-0.29~-0.15],P<0.00001)。6项研究比较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7.25,95%CI[-34.81~0.32],P=0.05)。8项比较术后并发症(OR=0.59,95%CI[0.40~0.87],P=0.008)。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较为稳定,纳入研究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术前肠内营养补充能增强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但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二、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实验室指标 |
5 临床疗效指标 |
6 治疗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
2 SAGI的中医认识 |
3 SAGI的治疗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 |
2.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
3.2 结果讨论 |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
3.4 证据质量 |
4 结论 |
4.1 对实践的意义 |
4.2 对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临床资料 |
2.3 治疗方案 |
2.4 疗效指标 |
2.5 安全性指标 |
2.6 质量控制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
3.4 临床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选题依据 |
4.2 研究方案分析 |
4.3 疗效指标选择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
(3)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评分表 |
3. 营养支持用药 |
(二) 治疗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干预措施 |
(三)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 营养相关指标 |
2. 免疫指标 |
3. 胃肠道不良反应 |
(四) 质量控制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
(二) 化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
1. 化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 化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三)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1. 两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及研究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四)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1.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五)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较 |
三、讨论 |
(一) 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
(二) 肠内营养支持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
(三) 谷氨酰胺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
(四)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
(五)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六)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四、结论 |
五、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综述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外营养在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于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脓毒症及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定义与诊断 |
2 脓毒症及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流行病学 |
3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机制 |
3.1 胃肠道粘膜损伤 |
3.2 细菌易位 |
3.3 胃肠激素紊乱 |
3.4 胃肠动力功能障碍 |
4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评估量表及临床监测指标 |
4.1 胃肠损伤评估量表 |
4.2 临床监测指标 |
4.3 其他指标 |
5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治疗进展 |
5.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
5.2 胃肠动力药 |
5.3 肠微生态制剂 |
5.4 质子泵抑制剂 |
5.5 谷氨酰胺 |
5.6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
第二节 中医学对于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中医认识 |
1.1 中医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病位 |
1.2 中医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病因病机 |
2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中医治疗方法 |
2.1 中医内治法 |
2.2 中医外治法 |
3.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研究进展 |
3.1 临床研究 |
3.2 基础研究 |
4. 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理论依据 |
4.1 中医对气机升降理论的认识 |
4.2 气机升降失常是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病根本 |
4.3 气机升降理论指导选穴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不良事件观察 |
1.4 安全性指标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观察周期 |
3 数据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
1.2 基础病分布基线比较 |
1.3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
2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比较 |
2.1 APACHE Ⅱ评分 |
2.2 两组SOFA评分比较 |
3 胃肠功能 |
3.1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 |
3.2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
3.3 急性胃肠损伤中医分级量化积分 |
3.4 总有效率比较 |
3.5 肠功能障碍评分(GIF) |
3.6 两组肠鸣音比较 |
3.7 两组腹内压(膀胱压cmH_2O)的比较 |
3.8 前白蛋白 |
3.9 肠内营养泵速 |
4 氧合指数 |
5 炎症指标 |
6 乳酸 |
7 28天病死率比较 |
8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1.1 电针对脓毒症病情、预后的影响 |
1.2 电针对炎性指标及血乳酸的影响 |
1.3 电针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
2 电针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胃肠损伤的机制探讨 |
3 与既往结果的对比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肠内营养制剂 |
1.3 监测指标及相关仪器 |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4.1 纳入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1.5 营养支持方式及方法 |
1.5.1 营养支持方式 |
1.5.2 营养支持方法 |
1.6 监测指标 |
1.6.1 细胞免疫指标 |
1.6.2 体液免疫指标 |
1.6.3 营养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2 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3 营养指标比较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的影响 |
3.3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6)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技术路线 |
2.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及分组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干预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学处理 |
4.研究结果 |
4.1 病例脱落情况 |
4.2 一般情况分析 |
4.3 指标测评结果 |
5.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指标结果分析 |
6.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
6.1 创新性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7)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策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动物模型建立 |
2.5 实验分组与给药 |
2.6 标本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兔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 |
3.2 各组兔细菌移位阳性率的变化 |
3.3 各组兔血清D-乳酸水平的变化 |
3.4 各组兔血清DAO水平的变化 |
3.5 各组兔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 |
3.6 各组兔血清MDA水平的变化 |
3.7 各组兔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 ZO-1 的含量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其他指标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肠粘膜通透性指标 |
3.3 血清MDA和 TNF-α水平 |
3.4 其他指标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围术期气血平衡 |
2 正邪之争与肠粘膜屏障 |
3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医认知 |
4 参麦注射液的作用功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检索证明 |
(10)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
2.文献检索策略 |
3.文献筛选 |
4.数据提取与整理 |
5.文献质量评价 |
6.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7.统计学方法 |
8.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1.检索结果 |
2.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 |
3.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4.合并效应量及异质性分析 |
5.敏感性分析 |
6.发表偏倚评价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四、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D]. 肖鹏翔. 大理大学, 2021(09)
- [3]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陶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D]. 孙一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D]. 孙金珂.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3)
- [6]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张帅.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7]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D]. 邓小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D]. 姚凤波.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D]. 迟永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陈强.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