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

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

一、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太琴[1](2021)在《一碳代谢相关组分变异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与衰老相关的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改善该疾病或阻止其进展的有效策略,目前我国AD患者已超700万。老龄化程度不断地加剧,给我国公共健康维护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一碳代谢(OCM)是关乎DNA合成、甲基化与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代谢网络,由叶酸代谢为核心与甲硫氨酸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转硫途径有机构成,是机体一碳基团生成与转移的必由之路。该代谢网络涉及不同形式的叶酸,辅酶、辅助因子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S)、甜菜碱羟甲基转移酶(BHMT)、胱硫醚β合成酶(CBS)等多种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D患者基因组稳定性下降,但这种趋势与患者OCM中相关微营养素的摄取与代谢、各种关键酶变异是否存在关联尚缺乏精准的分析和资料积累。本研究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了AD组与对照组OCM关键代谢组分水平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差异;解析了AD患者OCM关键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血浆叶酸、维生素B6、B12、Hcy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与其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研究还统计分析了AD患者脑萎缩状态和OCM各组分变异的可能关联。研究募集了2019年4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第二人民医院的62名志愿者,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确诊的AD患者25名,非AD对照37名。抗凝采集志愿者外周血样共8m L,其中2m L分离血浆以化学发光法检测叶酸、B6、B12以及Hcy水平;400μL提取DNA,以分析关键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其余血样用于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培养、胞质阻断微核细胞组分析(CBMN-cyt)评价淋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结果发现:1、AD病例-对照组研究发现:AD组血浆Hcy水平显着升高(p<0.05)、以双核细胞微核(MN)为代表的基因组不稳定性(GIN)、凋亡和坏死率均极显着增加(p<0.01),其余指标无显着差异;2、从遗传毒性层面考量,AD患者血浆叶酸、B6、B12和Hcy水平与遗传稳定性无显着关联;从细胞毒性层面考量,中高水平Hcy(>15μM)较中低水平Hcy(<15μM)个体淋巴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3、考虑到Hcy变异水平与OCM多种代谢酶多态性相关,研究同时考虑了OCM代谢酶联合多态性对Hcy水平的影响,以及代谢酶多态性与Hcy水平对AD患者基因组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发现MTHFR 677TT与BHMT 742GG联合基因型的个体血浆Hcy水平显着高于这两个基因型联合的其它个体(p<0.05);MTHFR 677TT与MTHFR 1298AA联合基因型个体血浆Hcy水平显着高于这两个基因型联合的其它个体(p<0.05)。高水平Hcy的MTHFR 1298AC基因型的个体的GIN核芽(NBud)率显着高于MTHFR 1298AA或CC基因型与Hcy协同的其它个体(p<0.05);高水平Hcy的1298CC基因型的个体的GIN核质桥(NPB)率显着高于MTHFR 1298AA或AC基因型与Hcy协同的其它个体(p<0.05);4、临床数据分析发现,AD患者的脑萎缩严重程度与其血浆Hcy水平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Hcy是AD患者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毒性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OCM途径代谢酶基因突变会扰乱Hcy生成平衡,尤其是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变化效应最显着。同时,高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型的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D患者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对照组比较,AD病例组呈现更强的临床、生化表型多样性与异质性,这与AD患者年龄、生活习性、病程、罹患其他疾病、自行微营养素干预、各种治疗药物毒性等各种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对基因组的作用也各自有异。后续研究需扩大病例数,挖掘各种生理、病理、生化变量,开展分类研究,以在扩大、细化现有数据的基础上,逐渐构建“阿尔茨海默病一碳代谢关键组分变异与基因组损伤”数据库,为AD的预防、发生发展提供预警信息。

陈柯涵[2](2020)在《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探讨壮族、汉族人群血浆HCY的差异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高血压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另外收集血压正常者300例为“对照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壮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05±3.58 VS 10.92±2.27 umol/L,P<0.05);高血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高于对照组(4.53±1.01 VS 4.26±0.82 mmol/L,1.64±0.96 VS 1.30±0.74mmol/L,2.79±0.93 VS 2.55±0.71 mmol/L,22.99±1.37 VS 22.03±1.22 kg/m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38 VS 1.28±0.34mmol/L,P>0.05)。(2)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汉族高血压组(15.84±3.65 VS14.25±3.33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15.84±3.65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5.84±3.65 VS 10.40±2.39 umol/L,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壮族对照组(14.25±3.33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4.25±3.33VS 10.40±2.39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HCY水平高于汉族对照组(11.45±2.02 VS10.40±2.39 umol/L,P<0.05)。(3)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226,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之间无相关性(r=0.053,0.122,0.086,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呈正相关(r=0.19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90,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无相关性(r=0.099,0.043,P>0.05)。(4)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在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13.73±2.04 VS 12.26±1.83μmol/L,16.23±2.68VS 14.61±2.30μmol/L,20.68±4.34 VS 18.32±3.61μmol/L,P<0.05)。(5)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水平在各级高血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CY水平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2)壮族和汉族HCY水平存在民族间差异,壮族人群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表现更为显着。(3)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HCY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4)壮族和汉族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存在相关性。无论壮族还是汉族,HCY水平都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壮族人群HCY水平在同级别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

张玉琪[3](2020)在《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代谢疾病是全身性骨骼代谢疾病,是老年人高骨折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给世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当其人体空腹血浆浓度>15μmol/L时即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骨代谢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HHcy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综述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其后期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Hcy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Hcy主要通过破坏血管内皮中促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引起内膜损伤及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破坏弹性蛋白纤维、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和/或刺激平滑肌细胞的活性增加动脉硬度而诱导心脑血管疾病;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等诱发阿尔兹海默症;促进肿瘤细胞快速增殖进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Hcy诱导以上慢性疾病的发生会增加骨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防治。由于骨质疏松症是患者群体更广且发病率更高的骨代谢疾病,因此对Hcy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Hcy通过以下几方面作用诱发骨代谢疾病:一方面,Hcy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介导线粒体途径及内质网应激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而抑制骨生成,另一方面,Hcy可以通过MAPK信号通路增加RANKL/OPG比例以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从而促进骨吸收,两方面结合使得骨重建过程向骨吸收方向偏移。Hcy还可以通过影响Lox的表达及活性抑制酶促胶原蛋白交联并增加非酶促有害交联如戊糖苷等的产生而诱发骨代谢疾病。目前对于Hcy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酶促胶原交联的机制尚不明确,需要从动物水平及细胞水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后期针对性逆转其负面影响提供重要参考。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药物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常规药物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没有效果(钙剂、替勃龙、锶盐、特立帕肽)或无报道(维生素D、降钙素、Abaloparatide、Romosozumab、DKK1单克隆抗体),或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有明显的副作用(双膦酸盐)或者应用限制于性别(SERMs),其他物质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且安全性无法保证(六味地黄、他汀类及Na HS),因此营养学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可以有效防治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且安全低毒的植物化学物。叶酸、维生素B6及B12的联用是临床上防治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常用措施,但其并无较好效果且长期使用会诱导患者骨折率和患癌率升高。白藜芦醇、姜黄素、大蒜素能够有效维持正常骨代谢并预防Hcy诱导的血管毒性及神经毒性,然而其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效果尚无报道。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T3)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蛋氨酸饮食诱导的HHcy并有效逆转氧化应激。本课题组研究表明3μmol/Lγ-T3可以有效降低100μmol/L Hcy单独作用诱导升高的MC3T3-E1细胞活性至对照水平,与细胞形态观察结果结合推测γ-T3可以有效改善Hcy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而有关α-、β-及δ-T3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T3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其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强抗氧化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T3改善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其为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防治的功能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黄阳[4](2019)在《云南地区汉族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MTHFR、MTR、MTRR)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遗传易感性及相关营养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突发性耳聋(SSNHL)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活健康。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文献报道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Hcy)和低叶酸水平与血管损伤相关,并被作为新的独立风险因素。动物实验证实叶酸可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的内耳血供。但有关叶酸与患者耳聋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性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分析了云南地区120名SSNHL汉族患者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了 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与该地区150例非SSNHL作比较,通过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相关营养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探讨其能否成为SSNHL一个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云南地区汉族SSNHL患者120人为本研究的队列人群。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其他非突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士 5岁)与病例频数匹配,共150人组成对照组。采用SNP进行人类复杂疾病遗传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MTHFR C677T、A1298C、MTRA2756G和MTRRA66G基因多态性。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SSNHL病例组血清维生素B1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31)。特别是血清维生素B12在极重度聋组(包括全聋,共61例,51.26%)与其他听力损失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08)。而血浆Hcy总值及血清叶酸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中MTRR三种基因型AA、AG及GG的频率分别为28%、60.67%、11.33%,SSNHL病例组分别为48.67%、38.05%和13.2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中MTRR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33%和67.70%,有统计学差异,(p=0.028)。3、相比对照组而言,维生素B12水平显着升高表现在SSNHL病例组携带有MTRAA基因型(594.672生素)统计学差异和529.69 72生素)统计学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基因型(613.30 2生素)统计学和462.32 2生素)统计学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基因型(668.91 2生素)统计学和523.34 2生素)统计学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症基因型(587.61±390.10和497.20±390.10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和MTHFR677CT基因型(654.10 7CT90.10和553.12 7CT90.10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文献设计。此外,叶酸水平升高表现在患者携带有MTRAG基因型(8.17表现在患者携和7.52 表现在患者携带有10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和MTHFR 677CT基因型(8.38 677CT和7.45 677CT带有10差异。中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参照。4、SSNHL病例组MTRA2756G、MTRRA66G 及 MTHFRC677T基因多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关联。[结论]1、血清维生素B12在云南地区汉族SSNHL患者极重度聋组(包括全聋)与其他听力损失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08)。我们推测,极重度的听力损失(包括全聋)可能与中风共享一个共同的病因,即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高维生素B12水平可能是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的表达之一。2、云南地区汉族SSNHL患者携带MTRR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增加。A等位基因可能是突聋的致病基因。3、携带有MTRAA、MTRAG、MTRRAG、MTHFR677CC 和 MTHFR 677CT基因型的SSNHL患者维生素B1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携带有MTR AG和MTHFR 677CT基因型的患者叶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4、MTRA2756G、MTRRA66G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与 SSNHL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目的:观察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叶酸水平,并探宄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全聋型突聋患者54例为病例组,年龄18-69岁;另选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其相匹配的无突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ey水平,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叶酸水平。病例组采用舒血宁针剂、激素及高压氧治疗。结果:在全聋型突聋患者中血浆tHey水平(14.77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叶/L显着高于对照组(12.59组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叶/L,有统计学意义(P<〇.05)。病例组血清叶酸为(7.40血清叶酸为发光/mL,显着低于对照组(9.24对照组酸为发光法检测/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聋型突聋患者中,血浆tHey和叶酸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但血浆tHey和叶酸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其治疗观察和愈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张函舒[5](2019)在《H型高血压患者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MTHFRC677T、MTHFR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的相关性,为H型高血压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6至2018年06月在昆明某一家三甲医院17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型高血压组85例、非H型高血压组85例。运用化学免疫发光法监测血浆Hcy和叶酸水平,按照Hcy水平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THFR C677T、MTHFR 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在所纳入的170例研究对象中,H型高血压组MTHFRC677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55.3%)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4%、44.7%、32.9%,非H型高血压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1%、44.7%、8.2%,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A1298C和MTRRA66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THFRC677T基因突变是H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遗传危险因素(P<0.05),CT和TT基因型相比于CC基因型发生H型高血压的风险升高(OR=8.421,95%CI:3.123-22.710,P<0.05;OR=4,95%CI:1.559-10.265,P<0.05)。3.H型高血压组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高于CT基因型,CT基因型高于CC基因型(r=0.487,P<0.05),TT基因型血浆叶酸水平低于CT基因型,CT基因型低于CC基因(r=0.424,P<0.05)。H型高血压组中MTHFR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在不同高血压分级之间有差异(P<0.05),且随着高血压的危险程度的增加,其血浆Hcy水平也随之升高(r=0.622,P<0.05)。5.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522,P<0.05)。[结论]1.MTHFRC677T基因突变是H型高血压发生的易感遗传因素。2.MTHFR C677T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浆叶酸水平的降低,MTHFR A1298C和MTRR A66G基因突变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无相关性,低叶酸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协同增加H型高血压患者高Hcy血症的发生率。3.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该结论提示高血压风险增加与Hcy升高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H型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有必要对Hcy水平进行干预。4.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随着叶酸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叶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剂,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本研究中MTHFR C677T基因TT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偏高、叶酸水平偏低,因此我们建议此类人群应适当增加叶酸的补充剂量。此研究结果提示,补充叶酸对高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带来获益。

霍文华,李智文[6](2018)在《围孕期被动吸烟对叶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女性遭受烟草危害的主要途径为被动吸烟,围孕期妇女存在较高的被动吸烟暴露率。多项研究证实主动吸烟可以导致体内叶酸水平降低,而被动吸烟对于叶酸水平的影响尚在探讨中。烟草烟雾中的毒性物质可能通过减少摄入和增加消耗、转化影响叶酸水平。目前国内尚缺乏对于被动吸烟影响叶酸水平的相关研究,国外人群研究多以血清或血浆中的可替宁作为短期暴露标志物评价被动吸烟对叶酸水平的影响,多数研究结果提示被动吸烟与叶酸水平存在弱关联,尚缺乏关联及影响机制方面的动物实验及以头发、指甲或血样、尿样连续监测可替宁作为被动吸烟长期暴露标志物的人群研究。

舒小军[7](2018)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DV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栓复发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指深静脉血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导致脉管腔血回流障碍,常发生于下肢,表现为局部静脉曲张、肿胀疼痛、皮肤发热等症[1]。Naess IA等[2]指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每年病率分别为1.43%、0.93%、0.50%,且在逐年增加。DVT在临床很常见,易反复发作,如果不能及时的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往往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后果,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6]。其病因与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三大因素具有密切关系[8-9]。Vigneaud学者于1932年首次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转甲基代谢的中间产物[12]。有学者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早发的心梗、中风以及在青少年阶段引起死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有关[15]。Hcy最早被证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在1976年,该结论是通过Wilcken等[16]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相继有大量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17-18],而国内关于其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却很少报道。1985年国外学者就意识到Hcy相关的血管疾病51%是静脉源性的,但是直到1991年Hcy与DVT有相关性的文章才发表[19]。许多研究表明Hcy与DVT有相关性[20-21],并且,大量研究还表明[22-23]高Hcy血症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如此,高Hcy血症还被证明与血管危险性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24]。所以,高Hcy血症是下肢DVT一个新的不容轻视的危险因素。在Hcy代谢过程中,叶酸和VB12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叶酸和VB12摄入不足导致Hcy水平增高占所有HHcy发病者2/3[25],体外研究也显示,Hcy水平可因同时补充叶酸、VB12而有效控制并降低[26]。叶酸缺乏是导致高Hcy血症的常见原因,但是叶酸不能体内自身合成,必须经饮食或药物补充,那么,补充两种药物对高Hcy血症合并下肢DVT是否有较好的疗效?不同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DV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产生的效果是否一致?高血浆Hcy的代谢过程和叶酸、维生素B12紧密相关。那么,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栓复发的预防是否有一定的效果呢?这些都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第一章将通过构建新西兰大白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伴深静脉血栓模型,第二章在此基础上体外条件下给予不同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进行干预,前瞻性的考察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第三章主要揭示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栓复发的影响。方法1.用含1%蛋氨酸的饲料喂养新西兰大白兔,建立HHcy模型,再用阻断法构建兔左后肢股静脉DVT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2.体外研究:将造模成功的HHcy伴DVT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叶酸片5 mg/d+维生素B12片0.25 mg/d)及高剂量组(叶酸片15mg/d+维生素B12片0.5 mg/d)。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浆Hcy、D-二聚体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血管组织TF m 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理组织学改变,各组血栓预后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观察。3.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干预组口服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非干预组则不采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总结其发病特点,并观察发病分布的规律,对比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cy与性别、年龄、血清指标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两组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干预组患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抗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详细记录INR的首次达标时间、稳定值时间、获INR稳定值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两组血栓复发的情况。结果1.采用饲料中含1%蛋氨酸喂养第4周后,63只新西兰大白兔血清Hcy的浓度为(12.18±1.23)μmol/l。结扎后,共有3只兔死亡,存活的60只兔子左后肢股静脉阻断法DVT模型造模成功率为100%。2.新西兰大白兔造模后3 d与造模后10 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较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建模前,三组的Hcy、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0 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Hcy、D-二聚体水平较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10d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TFm 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依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建模10 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减轻,而高剂量组改善程度最佳。建模10 d后,高剂量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率为100%,均高于低剂量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3.本组中男、女发病高峰均为50-59岁;双下肢、右下肢、左下肢血栓构成比分别为8.89%、25.56%、65.55%,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血栓的构成比分别为24.07%、29.63%、46.30%,周围型与中央型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而混合型与周围型、中央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采用肢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股-腘静脉、髂静脉、腘静脉检查,结果血栓检出率分别为29.63%和28.70%、23.15%和11.11%以及46.30%和32.41%,两种检查技术在股-腘静脉处血栓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在髂静脉、腘静脉以下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其他生化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栓的类型、患肢血栓的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患者比较,Hcy水平无差异(P>0.05);但是≥60岁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血清Hcy水平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均无相关关系(P均≥O.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干预后Hcy明显下降(P<0.05),而干预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着上升(P<0.05),非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Hcy与叶酸呈负相关(r=-0.376,P<0.05);干预组患者Hcy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r=-0.583,P<0.05);干预后,干预组INR首次达标时间、稳定值时间、获INR稳定值时间均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APTT及PT平均值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下DVT再发生率低于非干预组(4.4%vs28.9%,P<0.05。结论1.蛋氨酸饮食负荷复制兔高同Hcy血症模型,符合高Hcy血症的诊断标准,说明高Hcy血症模型建成;兔子左后肢股静脉结扎DVT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0%,说明成功建立兔DVT伴高同Hcy血症模型。2.与低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比较,高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用于兔DVT伴高Hcy血症治疗,可以显着降低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改善下肢静脉血栓病理组织改变程度。3.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高Hcy血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栓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Hcy水平来预防血栓的复发。

周子逸,李幼宝,秦献辉,王滨燕,邢厚恂,臧桐华,徐希平[8](2017)在《华东地区45~75岁农村高血压人群吸烟与叶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不同吸烟状态对叶酸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5月在连云港及安庆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高血压患者吸烟状况和其他相关变量,实验室检测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与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8 384例男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吸烟者4 408例(52.58%)。调整年龄、血压等相关因素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现在吸烟者的叶酸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97,SE=0.09,P<0.01),而曾经吸烟者叶酸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16,SE=0.12,P=0.196)。在不同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分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会降低人体内叶酸水平,提倡戒烟以减少吸烟对叶酸带来的生理性损害,而有吸烟接触史的人应补充叶酸,从而提高体内叶酸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阳娟[9](2017)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及补充叶酸可能的修饰效应》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威胁全世界及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病因,是仅次于心血管死亡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营养及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尿酸作为体内含量丰富的代谢产物,尿酸具有抗氧化特性,因而可能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而在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尿酸被认为具有抗肿瘤发生的作用。然而,30多年来,关于血浆尿酸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既相互矛盾又不确定。若干队列研究表明尿酸增加肿瘤死亡风险。目前缺乏来自我国人群的血浆尿酸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及肿瘤死亡风险的研究证据。此外,过去几十年关于补充叶酸对于肿瘤的影响亦存在争议。目前缺乏叶酸修饰与尿酸相关的肿瘤风险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人血浆尿酸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生及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关系,并探讨补充叶酸对与尿酸相关的恶性肿瘤风险是否存在修饰效应。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对大型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CSPPT)进行了事后分析。肿瘤是CSPPT的一个预设终点。本研究选取来自CSPPT的中国高血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合格的受试者是指于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期间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及安徽省安庆地区32个农村社区45-75岁的筛查的中低危高血压患者,并排除既往存在脑卒中、心梗、心衰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合格的受试者(N=20702)按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型分层,随机分至依那普利组和依那普利叶酸组,分别接受10毫克依那普利(n=10356)治疗和固定复方10mg依那普利+0.8毫克叶酸(n=10348)治疗。为研究尿酸与肿瘤发生风险及死亡的关系,本研究排除了基线尿酸缺失的患者(n=125),最终共纳入20577名成年高血压患者进入分析。试验总共分为三个期:筛查及招募期:在此期患者留取血样及尿样,并送中心实验室统一检测;导入期:患者均接受为期3周的依那普利导入治疗,在此期间进行MTHFR C677T基因型检测;随机双盲治疗期:给予随机分组治疗,并随访观察5年。随访过程中记录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及死亡。使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计算与血浆尿酸相关的恶性肿瘤风险及叶酸的修饰作用。研究结果:研究期间共232名受试者发生恶性肿瘤。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研究中心、吸烟、饮酒、糖尿病状态、血脂、叶酸、MTHFR C677T基因型、基线及随访血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维生素B1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在依那普利组,血浆尿酸水平与恶性肿瘤总风险呈正相关(风险比:1.12,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dex,CI):1.03-1.22),p= 0.006)。进一步将血浆尿酸分为三等分,在依那普利组,与最低的三分位相比,较高三分位者恶性肿瘤风险更高[T2+T3:HR:1.58,(95%CI:1.02-2.47)]。进一步进行尿酸与不同肿瘤亚型风险的分析显示,在依那普利组中,尿酸水平增加消化道恶性肿瘤风险[HR:1.18,(95%CI:1.09-1.27)],同时增加致死性恶性肿瘤风险[HR:1.15,(95%CI:1.03-1.28)]。然而,在依那普利叶酸组,随着尿酸水平增高,各型肿瘤及致死性肿瘤风险并未增加(P值>0.05)。补充叶酸与尿酸相关的总体肿瘤风险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0.05)。研究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发现,血浆尿酸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生总风险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呈独立正相关,亦与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增加独立正相关。本研究显示补充叶酸可以修饰尿酸增高引起的恶性肿瘤发生及死亡风险。临床研究注册编号: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0794885。

王支发[10](2017)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中青年男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中青年男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血浆Hcy水平变化。为中青年男性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更合理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及门诊诊治100例首次发作脑梗死的中青年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A组)、对照组50例(B组)。患者入院时分别评定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m RS评分,并记录血浆Hcy水平。两组患者均根据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改善微循环、调脂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维生素B12 1.5mg,每日一次;叶酸5mg,每日一次;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再次评定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m RS评分,并记录血浆Hcy水平及1年内两组脑梗死复发例数。结果⑴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浓度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浆Hcy水平A组(22.05±4.44)umol/L、B组(21.27±3.79)umol/L,无显着差异(P>0.05),A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Hcy水平(13.57±2.57)umol/L,治疗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10.61±3.13)umol/L,B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分别是(19.62±3.19)umol/L、(18.31±4.45)umol/L,两组比较,A组血浆Hcy浓度显着降低,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着性(均P<0.05);⑵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NIHHS评分,A组(9.86±4.59)分,B组(9.53±4.47)分,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A组患者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3个月后,患者NIHSS评分(4.55±2.33)分,治疗12个月后,NIHSS评分为(3.02±1.73)分;B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后NIHSS评分分别是(5.91±2.93)、(4.44±2.27)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且A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着低于B组,差异有显着性(均P<0.05);⑶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在60分以上A组7例、B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BI评分在60分以上有32例,B组有26例,两组前3个月BI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12个月后,A组BI评分在60分以上有39例,B组为30例,A组BI评分在60分以上例数多于B组,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⑷两组治疗前后m RS评分比较:治疗前A组m RS评分02分3例,35分41例,B组分别为2例、43例,x2分析入院时m 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 RS评分02分26例,35分18例,B组分别为17例、28例,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m RS评分02分33例,35分11例,B组分别为23例、11例,A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⑸两组脑梗死复发率比较: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在随访期间记录两组脑梗死复发例数,1年内A组脑梗死复发3例,B组复发10例,脑梗死复发率A组(6.8%)明显低于B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中青年男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患者,可以显着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促进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青年男性HHcy脑梗死患者预后,并有效降低其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安全有效可靠,无药物不良反应。

二、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一碳代谢相关组分变异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阿尔茨海默病
    1.2 一碳代谢
    1.3 一碳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志愿者募集
    2.2 仪器、材料与实验试剂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2.3.1 血浆微营养素叶酸、B6、B12,以及Hcy水平等测定
        2.3.2 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及胞质阻断微核细胞组分析(CBMN-cyt)
        2.3.2.1 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2.3.2.2 淋巴细胞的收集及制片
        2.3.3 基因组DNA提取
        2.3.4 OCM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AD病例-对照组一碳代谢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
    3.2 AD患者中血浆叶酸、B6、B12和Hcy水平与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的关联
    3.3 AD患者一碳代谢各因素间关联性分析
        3.3.1 MTHFR C677T、MTHFR A1298C;MS A2756G;BHMT G742A;CBS844ins68 基因多态性对血浆中微营养素叶酸、B6、B12 以及Hcy水平的影响
        3.3.2 影响AD患者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的各因素的交互分析
        3.3.2.1 不同基因多态性之间的交互分析结果
        3.3.2.2 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水平之间交互分析结果
    3.4 脑萎缩程度和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对阿尔茨海默症患病风险的影响评估
第4章 讨论
    4.1 OCM微营养素及Hcy水平与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
    4.2 OCM关键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OCM微营养素及Hcy水平的关联
    4.3 脑萎缩程度和其它神经退行性性疾病对阿尔茨海默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2)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3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不同民族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4 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
    2.5 壮族和汉族血浆HCY水平在高血压分级上的比较
    2.6 壮族和汉族不同高血压分级组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1 HCY的分泌特点
    3.2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3.3 HCY与血脂的关系
    3.4 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 H 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Hcy代谢及相关疾病简述
    1.1 .Hcy代谢及影响因素
    1.2 .Hcy代谢相关疾病
        1.2.1 .Hcy与心脑血管疾病
        1.2.2 .Hcy与阿尔兹海默症
        1.2.3 .Hcy与慢性肾病
        1.2.4 .Hcy与恶性肿瘤
        1.2.5 .Hcy与骨代谢疾病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骨代谢疾病研究进展
    2.1 .骨代谢疾病
        2.1.1 .佝偻病
        2.1.2 .内分泌骨病
        2.1.3 .变形性骨炎
        2.1.4 .遗传性骨病
        2.1.5 .骨质疏松症
    2.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风险因素
        2.2.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2.2.2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3 .Hcy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2.3.1 .Hcy与骨质变化及骨密度
        2.3.2 .Hcy与成骨细胞
        2.3.3 .Hcy与破骨细胞
        2.3.4 .Hcy与胶原交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进展
    3.1 .改善生活方式
    3.2 .正常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3.2.1 .钙剂
        3.2.2 .维生素D
    3.3 .骨吸收抑制剂
        3.3.1 .双膦酸盐类
        3.3.2 .降钙素
        3.3.3 .雌激素类
        3.3.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3.5 .锶盐
    3.4 .骨形成促进剂
        3.4.1 .甲状旁腺激素
        3.4.2 .Abaloparatide
        3.4.3 .Romosozumab
        3.4.4 .DKK1单克隆抗体
    3.5 .植物化学物
        3.5.1 .维生素K类
        3.5.2 .生育三烯酚
        3.5.3叶酸、维生素B6及B12
        3.5.4 白藜芦醇
        3.5.5 姜黄素
        3.5.6 大蒜素
    3.6 其他
    3.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云南地区汉族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MTHFR、MTR、MTRR)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遗传易感性及相关营养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1
ABSTRACT1
摘要2
ABSTRACT2
第一部分 云南地区汉族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MTHFR、MTR、MTRR)的多态性及相关营养素水平与突发性耳聋遗传易感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水平与全聋型突发性聋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表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H型高血压患者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案例分析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围孕期被动吸烟对叶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动吸烟对叶酸的影响研究进展
二、被动吸烟对叶酸的影响研究进展
三、烟草烟雾暴露对叶酸影响的可能机制
四、展望

(7)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DV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栓复发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兔深静脉血栓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的构建
    前言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兔DV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栓复发的影响
    前言
    1 病例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1 与HCY代谢相关的物质
    2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8)华东地区45~75岁农村高血压人群吸烟与叶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人群特征
    2.2 吸烟与叶酸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主要分层变量间吸烟对叶酸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9)中国高血压人群中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及补充叶酸可能的修饰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2.1
    伦理声明和知情同意 1.2.2
    受试者 1.2.3
    试验过程 1.2.4
    信息采集 1.2.5
    研究终点 1.2.6
    数据库的录入 1.2.7
    质量控制 1.2.8
    研究变量的定义 1.2.9
    统计学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1.3.2
    血浆尿酸与总恶性肿瘤风险的相关性 1.3.3
    血浆尿酸与主要恶性肿瘤亚型及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关分析 1.3.4
    尿酸与总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层分析 1.3.5
    尿酸与总恶性肿瘤发生的敏感性分析 1.4
    讨论 1.5
    结论 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说明 成果 致谢

(10)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中青年男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病例脱落标准
    2.5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浓度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3.5 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3.6 脑梗死复发率比较
4 讨论
    4.1 Hcy代谢途径及存在形式
    4.2 影响血浆Hcy水平的相关因素
    4.3 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关系
    4.4 Hcy对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
    4.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与预防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碳代谢相关组分变异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杨太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D]. 陈柯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3]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D]. 张玉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云南地区汉族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MTHFR、MTR、MTRR)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遗传易感性及相关营养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D]. 黄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5]H型高血压患者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和叶酸水平相关性研究[D]. 张函舒.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6]围孕期被动吸烟对叶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进展[J]. 霍文华,李智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05)
  • [7]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DV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栓复发影响的研究[D]. 舒小军. 苏州大学, 2018(06)
  • [8]华东地区45~75岁农村高血压人群吸烟与叶酸的相关性研究[J]. 周子逸,李幼宝,秦献辉,王滨燕,邢厚恂,臧桐华,徐希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06)
  • [9]中国高血压人群中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及补充叶酸可能的修饰效应[D]. 阳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1)
  • [10]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中青年男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D]. 王支发.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吸烟对血浆叶酸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