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脱位牙再植术20例(30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洪志薇[1](2020)在《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坏死牙周膜对延迟性再植牙愈合效果的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延迟性再植指牙齿离体干燥60 min或更长时间的再植,在这种情况下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细胞基本坏死,当根面残留大量坏死细胞的情况下进行再植,坏死组织和细胞可能激发相关炎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加速牙根吸收进程,这是导致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牙外伤协会2012年治疗指南建议牙齿完全脱位时延迟性再植前应该去净牙根表面的坏死牙周膜,目前去除坏死牙周膜的方法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而所有研究均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来去除牙根表面的坏死牙周膜,尚无研究将机械法、化学法联合应用于同一患牙上。目的观察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效果,以及对延迟性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第一章:观察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效果。搜集临床因正畸需求拔除的前磨牙40颗,室温干燥1小时,亚甲基蓝染色5min。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离体牙(n=10):空白对照组、机械组(纱布擦拭去除牙周膜)、化学组(1%次氯酸钠浸泡去除牙周膜)、化学机械联合组(纱布擦拭联合1%次氯酸钠浸泡去除牙周膜),牙根处理时间15min,分别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二章:观察化学机械联合法中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去除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效果。临床搜集近期需做因正畸需求拔除的前磨牙210颗,室温干燥1小时,亚甲基蓝染色5min,将样本随机分为7组(n=30),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纱布擦拭牙根1min后生理盐水浸泡15min)、1%次氯酸钠溶液组、2%次氯酸钠溶液组、5.25%次氯酸钠溶液组、纱布+1%次氯酸钠溶液组、纱布+2%次氯酸钠溶液组、纱布+5.25%次氯酸钠溶液组。分别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分析以及检测细胞粘附和增殖情况。第三章:建立延迟性再植牙动物模型,观察化学机械联合法对延迟性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将四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即刻再植组、阳性对照组(牙根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再植)、机械组(单纯纱布去除牙周膜后再植)、化学机械联合组(纱布+1%次氯酸钠去除牙周膜后再植),MicroCT扫描牙根进行3D成像,统计牙根位点吸收情况。结果第一章:空白对照组观察到坏死的牙周膜遍及牙根表面,机械组和化学组见牙周膜残留,化学机械联合组未见牙周膜残留,四组牙骨质完整。第二章:纱布+生理盐水组观察到坏死的牙周膜遍及牙根表面,1%次氯酸钠15min组观察到牙周膜残留,牙根表面完整;其余各组未见牙周膜残留,2%次氯酸钠处理10min和5.25%次氯酸钠处理5min的牙根表面见裂纹,化学组与化学机械联合组部分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次氯酸钠作用10min与5.25%次氯酸钠作用5min后牙骨质表面的钠元素、氯元素质量百分比与1%次氯酸钠作用15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氯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与次氯酸钠的浓度呈正相关;2%次氯酸钠作用10min与5.25%次氯酸钠作用5min后牙骨质表面的磷元素、钙元素质量百分比与1%次氯酸钠作用15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与次氯酸钠的浓度呈负相关。各组牙骨质片上牙周膜细胞的粘附和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浓度下,化学组与化学机械联合组间的O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24h时,化学组/化学机械联合组与纱布+生理盐水组比较,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次氯酸钠浓度升高,OD值逐渐降低。72h时,1%次氯酸钠作用15min与纱布+生理盐水组的O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氯酸钠作用10min及5.25%次氯酸钠作用5min的OD值与纱布+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越高,OD值越低。第三章:即刻再植组、阳性对照组、机械组、化学机械联合组这四组的正常牙骨质位点数和牙根外吸收位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外吸收位点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性对照组>机械组>化学机械联合组>即刻再植组。四组的牙根位点吸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性对照组>机械组>化学机械联合组>即刻再植组。结论本研究通过体外、体内实验发现次氯酸钠应用于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去除的安全浓度为1%,作用于牙根表面15min不会引起牙骨质的破坏,与纱布联合可以彻底去除坏死牙周膜,不破坏牙骨质表面结构,不抑制细胞增殖,减少延迟性再植牙根吸收。
王相选[2](2019)在《二期翻修治疗慢性人工关节感染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本关节置换治疗中心采用二期翻修手术(Two-Stage Revision Arthroplasty)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取得最佳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二期翻修术治疗。纳入标准:于本机构清创并置入间隔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患者,因关节翻修术后感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非慢性感染排除12例患者,最终纳入48例慢性人工关节感染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3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6例。间隔器置入术后至少随访1年。随访期间分析患者假体再植及术后感染控制、关节功能恢复、额外手术及再翻修等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指标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髋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Kaplan-Meier生存方法用于评估间隔器置入术后无感染生存率。结果:共46名患者(髋30例,膝16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95.8%,平均随访时间为(27±15)个月。治疗成功率为95.7%(44/46),在彻底清创、移除感染假体后均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其中除2例膝关节感染患者使用非关节型间隔器外,其余患者均使用关节型间隔器。28例患者完成假体再植,2例患者因切口愈合不良再次浅表软组织清创缝合,1例术后因关节脱位、切口裂开行关节复位及清创手术,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感染控制。随访期间1例死于非感染性疾病,余患者无感染复发及关节松动,术前Harris评分为(45.8±6.5)分,KSS评分为(49.4±4.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5.7±7.5)分,KSS评分为(87.3±3.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39.1%)患者(髋13例,膝5例)因感染控制、自觉功能良好拒绝再次手术或因合并症存在无法耐受手术而未行二期假体再植。2例患者间隔器植入后感染持续,其中1例移除间隔器,余16例患者感染控制;5例患者因术后切口愈合欠佳,额外行10次浅表软组织清创手术;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硬化,12患者对其关节功能较为满意(Harris评分≥80分,KSS评分≥70分)。结论:绝大多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通过确切的二期翻修治疗后均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较大程度的恢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因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置入术后感染控制、关节功能满意而未行假体再植手术,留置关节型间隔器的患者术后中短期内可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优化培养、多种病原菌检测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二期翻修手术的治疗成功率,关节型间隔器的使用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廖小欢[3](2018)在《Vitapex糊剂预防全脱位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Vitapex糊剂预防全脱位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效果。方法全脱位牙再植术治疗患者60例(60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30颗患牙)。两组按照国际牙外伤协会(IADT)延迟再植诊疗规范处理,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填充处理,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填充处理。对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根吸收度。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根吸收为0度者占比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脱位牙再植治疗中使用Vitapex糊剂处理根尖,结果显示预防牙根吸收效果良好。
汪皖,杨文宇,陈志方[4](2015)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全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效果,寻找有利于全脱位牙再植后愈合的方法。方法收集了37例全脱位牙病例(57颗)进行观察,实验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脱位牙后进行再植(A组,30颗),对照组未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牙根表面,而仅常规处理后直接再植(B组,27颗),所有再植牙常规复位固定,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A组牙周膜愈合效果为(40.0%),B组为(14.8%),总的成功率A组为93.3%,B组为7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脱位牙再植的成功具有一定促进的作用,但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并需要进一步观察长期的作用效果。
王丽娟[5](2014)在《再植术治疗前牙创伤性完全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创伤脱位牙再植的方法、疗效,为临床再植牙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门诊30颗创伤脱位牙进行即刻再植术,术后追踪2年,统计成功率。结果经过对牙创伤脱落患者采取牙齿即刻再植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其中成功28颗,失败2颗最终拔除,再植成功率为93.3%。结论创伤牙脱落再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尽量缩短创伤牙离体时间及予离体牙正确的保护和处理,及时正确复位,术后保持口腔卫生,适当应用抗生素也是极其重要的。
王旭,王锐,王健[6](2014)在《片段弓技术与树脂夹板技术在青少年前牙脱位固定中的对比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青少年前牙脱位中,直丝弓片段弓技术与金属丝-树脂夹板技术复位固定脱位前牙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72012年在煤炭总医院口腔科急诊就诊的青少年前牙脱位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38颗患牙),采用直丝弓片段弓固定技术;B组24例(30颗患牙),采用金属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常规复位固定后,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直丝弓片段弓固定技术的24例患者(A组,38颗患牙)中,成功36颗,有效2颗,失败0颗,总有效率为100.00%;采用金属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的24例患者(B组,30颗患牙)中,成功22颗,有效3颗,失败5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青少年前牙脱位进行再植固定,直丝弓片段弓固定技术效果良好,明显优于金属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固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淑萍[7](2013)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急诊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牙齿脱落时间≤60 min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60 min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脱位应尽可能地缩短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使牙周膜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脱位牙的治愈率和脱位时间有关,脱位时间越短,治愈率越高。
王陆军[8](2013)在《16例多颗外伤脱位牙再植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再植术在外伤脱位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34颗)因外伤牙齿脱落患者行牙齿再植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复诊2年,61.8%效果优,26.5%良,11.8%恢复差。结论外伤脱位牙齿应妥善保存,缩短离体时间,再植前后要主要预防感染。
赵然,李凤和,陈光[9](2012)在《替牙期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再植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替牙期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术后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48例患儿58颗完全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脱位前牙再植后复诊行牙髓测试、牙周检查,2周牙髓活力阴性的患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6个月~3年根尖孔完全形成后行根管永久充填治疗。结果:再植术后3年,5颗患牙活力存在,牙髓存活率达8.62%;53颗患牙行根管治疗术后行X线检查,25颗患牙牙根牙周膜愈合,30颗患牙牙根部分牙周膜愈合和部分骨性愈合,3颗患牙不同程度牙根内外吸收,但无1例脱落。结论:早就诊且合理处理脱落牙、牙髓血管再生是牙再植术成功的关键,根尖诱导成形术可使替牙期牙根再度形成,牙骨质沉积于根端、封闭根尖孔,是替牙期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冯真伟,李莉萍[10](2011)在《各类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牙外伤是口腔科门诊、急诊常见多发病。常规治疗方法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结固定及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选用2种脱位牙(即外伤性离体牙、植入性脱位牙)行再植术,治疗结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二、脱位牙再植术20例(30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位牙再植术20例(30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坏死牙周膜对延迟性再植牙愈合效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不同方法去除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的效果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化学机械联合法中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去除延迟性再植牙坏死牙周膜的效率和效果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动物实验中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坏死牙周膜对延迟性再植牙的愈合效果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病例 |
附录 |
成果 |
致谢 |
(2)二期翻修治疗慢性人工关节感染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释义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PJI诊断标准 |
3.纳入排除标准 |
4.资料搜集 |
5.治疗方案 |
5.1 第一阶段手术 |
5.2 第二阶段假体再植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病原学分布 |
3.二期翻修的临床疗效 |
4.未假体再植患者的转归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Vitapex糊剂预防全脱位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基本处理 |
1.2.2 根尖填充处理及糊剂使用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3.1 临床疗效 |
1.3.2牙根吸收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牙根吸收度比较 |
3 讨论 |
(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方法 |
1.2.1全脱位牙处理 |
1.2.2材料 |
1.2.3再植手术 |
1.2.4牙髓处理 |
1.2.5固定患牙 |
1.2.6复查 |
1.3疗效标准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5)再植术治疗前牙创伤性完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2 结果 |
2.1 术后近期观察 |
2.2 治疗结果 |
3 讨论 |
3.1 脱位牙的保存和再植时机 |
3.2 根管治疗时间的选择 |
3.3 再植术及术后固定 |
(6)片段弓技术与树脂夹板技术在青少年前牙脱位固定中的对比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固定材料 |
1.2.2 复位固定程序 |
1.2.2.1脱位牙处理 |
1.2.2.2受植区处理 |
1.2.2.3脱位牙复位 |
1.2.2.4脱位牙固定 |
1.2.2.5调颌 |
1.2.2.6术后抗感染 |
1.2.2.7术后复诊及处理 |
1.2.2.8固位装置的拆除 |
1.2.2.9术后随访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16例多颗外伤脱位牙再植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2 结果 |
2.1 术后近期观察 |
2.2 术后效果分析 |
3 讨论 |
3.1 脱位牙再种植时机与保存 |
3.2 根管治疗时间的选择 |
3.3 再种植手术治疗 |
(9)替牙期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再植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固定方法: |
1.3 调牙合: |
1.4 X线片检查: |
1.5 复查: |
1.6 评估标准[1]: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脱位牙再植术20例(30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机械联合法去除坏死牙周膜对延迟性再植牙愈合效果的探讨[D]. 洪志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二期翻修治疗慢性人工关节感染的疗效分析[D]. 王相选.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Vitapex糊剂预防全脱位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效果观察[J]. 廖小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5)
- [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 汪皖,杨文宇,陈志方. 安徽医药, 2015(12)
- [5]再植术治疗前牙创伤性完全脱位的临床研究[J].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14(S1)
- [6]片段弓技术与树脂夹板技术在青少年前牙脱位固定中的对比应用[J]. 王旭,王锐,王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3)
- [7]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分析[J]. 刘淑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9)
- [8]16例多颗外伤脱位牙再植的临床体会[J]. 王陆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
- [9]替牙期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再植术的临床分析[J]. 赵然,李凤和,陈光.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3)
- [10]各类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治疗体会[J]. 冯真伟,李莉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