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硫酸盐土壤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

酸性硫酸盐土壤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

一、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凯[1](2021)在《铜电积用Pb-Ca-Sn阳极改性研究》文中指出Pb-Ca-Sn系阳极作为铜电积的主要阳极材料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阳极电位高和耐腐蚀性差等缺点。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减少阳极腐蚀,本文从确定Mn2+和Co2+离子影响机理、制备工艺优化(包括优化淬火热处理温度和浇铸厚度)和控制变质剂添加量等三个方面对Pb-Ca-Sn阳极进行改性。首先,Mn2+和Co2+离子对Pb-Ca-Sn阳极在Cu SO4-H2SO4溶液体系下影响发现:电解液中Mn2+和Co2+浓度增加,阳极析氧电位、阳极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Rt都会相应减少;加速腐蚀试验表明,电解液中Mn2+会加速Pb基体腐蚀,相反Co2+会保护基体;XRD和SEM测试发现,电解液中Mn2+浓度高于80 mg/L时,膜层中检测到α-Mn O2,膜层变得粗糙且疏松多孔;少量的Co2+浓度(50mg/L)能显着的降低阳极析氧过电位和提高耐蚀性,使膜层变得致密,但在膜层未检测到含Co物相的存在。其次,采用不同淬火温度(150℃、180℃、210℃和240℃)和不同浇铸厚度(40mm、60mm、80mm和100mm)制备Pb-Ca-Sn合金性能研究发现:210℃热处理和60mm浇铸厚度细化合金晶粒,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和浇铸厚度的增加,阳极析氧过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Rt都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XRD和SEM测试发现,阳极膜层主要成分都为Pb SO4、α-Pb O2、β-Pb O2和Pb,膜层呈现片状和珊瑚状且表面疏松多孔。进一步研究了Sn/Ca比(20.8、17.9、15.6和13.9)和Bi含量(0,0.05%,0.10%和0.15%)Pb-Ca-Sn合金性能研究发现:Sn/Ca比值减小,合金晶粒细化,抗拉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阳极析氧过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Rt也减小,但是会增加合金的腐蚀;XRD和SEM测试发现,膜层主要成分为Pb SO4、α-Pb O2、β-Pb O2和Pb,膜层呈珊瑚状,疏松多孔。Bi含量在小于0.05%时,晶粒得到细化,析氧过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随着B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Bi含量在大于0.05%时,规律相反,且随着Bi含量的增加腐蚀加剧。膜层主要成分都为Pb SO4、α-Pb O2、β-Pb O2和Bi2O3,膜层呈珊瑚状。最后,通过对工业用Pb-Ca-Sn合金、本文获得的最优Pb-Ca-Sn合金在Cu SO4-H2SO4溶液体系进行电积铜的试验,其槽电压变化从小到大为:PbCaSn+50mg/L Co SO4<PbCaSn-0.10%Bi<PbCaSn+40mg/L Mn SO4<PbCaSn(本实验)<PbCaSn(工业用)。电流效率从高到低为:PbCaSn+50mg/L Co SO4>PbCaSn-0.10%Bi>PbCaSn+40mg/L Mn SO4>PbCaSn(本实验)>PbCaSn(工业用)

郑剑飞,卫德,黄国林[2](2021)在《疏浚吹填工程中潜在酸性硫酸盐土体调查与处置措施》文中指出针对东帝汶帝巴湾项目港池内潜在酸性硫酸盐土在疏浚吹填过程中的酸害问题,通过对施工区内酸土的地勘、调研、实验分析,明确了酸土的空间分布,根据土体内酸碱物质的成分占比,分析珊瑚砂与潜在酸土的混合特点,验证了经绞吸工艺处理后珊瑚礁区域疏浚料具有足够的自我中和能力,有效解决了项目潜在酸土的处置问题。

朱旭瑶,杨明柳,潘红平,阎冰,廖馨[3](2020)在《红树林土壤环境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探讨适合红树林土壤环境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筛选出可以提取到高质量且物种覆盖度广的环境DNA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红树林土壤环境DNA,并进行物种覆盖度(细菌、真菌、底栖无脊椎动物、植物、线虫)的比较评估。用6种方法提取红树林潮间带林下土壤环境DNA,并使用2种方法对DNA进行纯化;用不同物种类群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评估各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环境DNA的物种覆盖度。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率有一定的差异,但2种方法纯化前后DNA的质量并没有显着差异;5种试剂盒方法提取的DNA均可以有效扩增出细菌和无脊椎动物的DNA;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提取的DNA扩增植物引物结果最佳;来自不同区域红树林土壤的DNA在扩增真菌对应引物时差异较大;2种试剂盒直接提取的DNA可以有效扩增出线虫的DNA。本研究为今后基于环境DNA技术研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黄旭,唐拴虎,黄巧义,张木,易琼,逄玉万,付弘婷,李苹[4](2019)在《酸性硫酸盐土壤水稻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开展酸性硫酸盐土壤下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及不同施肥措施配合试验,研究不同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硫酸盐土壤早稻以施用改良剂及钙镁磷肥的酸性改良效果最佳,平均增产率6.4%~6.7%;晚稻则以施用有机肥的酸性改良效果最佳,平均增产5.4%。采用一次性施肥的缓/控释肥处理基础养分供应较充分,可以促使水稻早发快发分蘖,并保持对水稻的持续养分供应。早稻缓释肥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平均增产4.1%,晚稻控释BB肥处理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平均增产4.2%。最优轻简化施肥技术为一次性施用高磷缓释肥配施有机肥。

张文艳[5](2017)在《基于BIOLOG-ECO技术研究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红树植物凋落物是红树林有机物输出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是有机物质无机化的重要“执行者”,叶片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及其营养物质循环已有广泛的研究报道。然而,在红树植物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植物多酚等淋溶液成分的动态过程及其对沉积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鲜有研究报道。BIOLOG是研究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效快速的方法,能快速直观地指示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实验通过人工设置室内潮汐系统,模拟野外红树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利用BIOLOG-ECO技术重点研究不同红树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红树植物凋落物在潮间带重要潜在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三种典型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凋落叶重量浓度梯度(0、8和100 g)。将凋落叶置于已有2.5 kg的采自红树林的混匀沉积物表面,每天利用10‰的人工海水设置8 h高潮淹没,16 h的低潮循环模拟潮间带周期性水淹条件,定期用蒸馏水补充挥发的水分。在凋落物分解的2、4、6、7、14、21、28、42、56、77、105、133、161天,取样测定,探讨各自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人工海水的植物多酚、不同形态的氮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利用BIOLOG-ECO技术研究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对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凋落叶分解前期,在人工海水的淋溶作用下,植物组织细胞破裂,叶片中水溶性酚类不断被释放出来,人工海水中单宁含量增加,同时氨态氮含量下降;人工海水中缩合单宁含量与氨态氮浓度显着负相关,大量的缩合单宁与含N物质结合固定。2.三种红树植物的土壤pH均为中性偏酸。pH值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凋落叶分解时间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盐度和电导率与之相反。土壤含水量受凋落叶浓度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在高浓度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组。总的来说,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凋落叶分解初期(一个月左右),会有短暂显着性波动,在凋落叶分解后期,沉积物理化性质趋于稳定状态。3.BIOLOG-ECO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的不同浓度AWCD曲线在12-120h的斜率较大,而随后AWCD曲线斜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小;这表明在凋落物分解前期,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较高,白骨壤和无瓣海桑组的微生物代谢碳源能力显着高于秋茄组。高浓度和低浓度组的微生物代谢碳源能力显着高于对照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热图(heatmap)聚类分析结果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结果与AWCD值结果相似。主要结果显示在凋落叶分解初期,三种植物凋落叶的分解均提高了沉积物微生物代谢碳源的能力,增加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了微生物碳源的利用程度。三种红树植物沉积物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对氨基酸类、脂类和糖类的利用,而对酸类、胺类和醇类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而无瓣海桑组微生物对碳源中糖类的利用种类比白骨壤和秋茄组高,这与无瓣海桑凋落叶所含的水解单宁可为沉积物微生物提供更多的碳源有关。秋茄组沉积物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比白骨壤与无瓣海桑组低,这与秋茄凋落叶中所含的缩合单宁会与蛋白质、糖等物质结合从而降低了碳源供应有关。

王越颐[6](2016)在《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以我国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环鄱阳湖8个典型地区——永修县上边村、星子县徐家垄、湖口鄱阳大桥、都昌县周溪、鄱阳县白沙洲、鄱阳县龙口、余干县康山、新建县南矶山的湿地土壤,分析了各典型地区表层湿地土壤及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各形态硫含量、p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因子,探究鄱阳湖湿地各形态硫的分布规律及环境因子对鄱阳湖湿地中硫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铁、锰含量的分布规律,讨论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硫的含量与湿地铁、锰含量的关系,为今后鄱阳湖湿地硫的进一步研究作参考。通过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pH变化范围为5.61-6.75,平均值为6.19,pH平均值大于江西省土壤pH平均值,呈中偏酸性;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范围是1.6-173.3,平均值为110.36;有机质含量范围是7.32%-15.50%,平均值为12.39%,有机质含量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土壤的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h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2、鄱阳湖湿地总硫含量范围是361.77mg/kg-853.54mg/kg。平均含量为624.19mg/kg,整体高于江西省土壤硫含量平均水平。其中湿地硫含量最高的是星子县徐家垄,最低的是鄱阳县白沙洲。鄱阳湖湿地总硫含量:星子县徐家垄>余干县康山>都昌县周溪>永修县上边村>湖口县鄱阳湖大桥>鄱阳县龙口>新建县南矶山>鄱阳县白沙洲。有效硫含量范围在36.59mg/kg-133.30mg/kg,平均含量为84.01mg/kg。其中有效硫含量最高的是在余干康山县,最低值出现在永修上边。8个采样点有效硫含量均大于25mg/kg,属于含硫丰富土壤。水溶性硫的含量范围在20.38-66.54mg/kg,平均含量为43.61mg/kg;吸附性硫含量范围在10.72-53.85mg/kg,平均含量为30.57mg/kg;有机硫含量范围在756.08-260.86mg/kg,平均含量为550.01mg/kg。土壤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受深度的影响较强,总硫受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土壤总硫、有机硫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吸附性硫、水溶性硫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鄱阳湖湿地土壤硫有效性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3、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受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鄱阳湖湿地总硫的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湿地土壤总硫的含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加大;有效硫的含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有机硫的含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各形态硫与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但整体趋势上还是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4、鄱阳湖湿地硫的含量与湿地铁元素、锰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吸附性硫含量与活性铁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湿地活性铁的含量变化有77.5%的因素由吸附性硫引起;水溶性硫含量与活性铁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湿地活性铁的含量变化有8.1%的因素由水溶性硫引起。吸附性硫对鄱阳湖湿地铁的含量的影响远大于水溶性硫对湿地铁含量的影响。湿地总硫含量与湿地锰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鄱阳湖湿地锰的含量变化有11.04%的因素由湿地总硫引起;有机硫含量与湿地锰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鄱阳湖湿地锰的含量变化有4.18%的因素由湿地有机硫引起。全硫对鄱阳湖湿地全锰含量的影响大于有机硫对湿地锰含量的影响。

黄旭,唐拴虎,杨少海,黄巧义,李苹,付弘婷,易琼[7](2015)在《酸性硫酸盐土壤改良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文中指出以珠三角地区主栽的15个常规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酸性硫酸盐土壤(acid sulphate soils,简称ASS)改良前后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及根系活力等。结果表明,ASS对水稻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未改良土壤水稻前期分蘖缓慢,生育期推迟,干物质累积量、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均显着降低,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且晚稻表现比早稻更为严重。施用碱性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产量,早稻改良后可增产20.4%780.2%,晚稻改良后增产达167.5%2 651.5%。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台秀占、粤晶丝苗2号及合丰占等属于耐酸性品种,在土壤未改良条件下生长情况相对其他品种更佳;黄软占、粤综占及粤华丝苗等属于酸敏感性品种,土壤改良后产量相对较高。

黄巧义,唐拴虎,黄旭,张发宝,杨少海,易琼,逄玉万,张木[8](2016)在《广东省酸性硫酸盐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酸性硫酸盐水稻土(ASPS,简称反酸田)因强酸严重限制水稻生长,其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南方典型中低产田。为了进一步提高反酸田的水稻产量,需要对反酸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症下药",有效合理地改良土壤。本研究调查了不同产量水平下酸性硫酸盐水稻田的理化性状,探讨限制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为反酸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结果,选择3种产量水平(4500、3000、1500 kg/hm2)的代表性反酸田为研究对象,并以因强酸而撂荒的水稻田作为对照,于2013年6月28日在不同采样点各采集8个耕作层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酸度,氮、磷、钾养分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化学性状指标,比较不同田块间各种化学性状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结果】反酸田的酸度水平极高,其p H值在3.0 4.0之间,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分别达到0.6 5.6、2.7 6.3和1.3 14.1 cmol/kg;不同调查田块的酸度水平差异显着,高产田块的各种形态酸含量均显着低于低产田块,尤以水溶性酸和吸持性酸的差异更明显。随产量水平的降低,反酸田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着降低,而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锰、交换性铝含量显着提高,交换性钙、交换性锌、交换性铜含量差异不显着,反映出缺磷、缺钾、硫酸盐含量过高、铝毒、锰毒显着限制了反酸田的水稻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着负相关,而交换性钙、锰、铜、锌、铝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着正相关,表明反酸田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化学因子受土壤酸含量及硫酸盐含量的水平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铝、交换性酸、交换性锰、水溶性酸、吸持性酸、p H值、有效磷、速效钾等组成一个相对均质的变量群组,概括了64.99%的不同产量水平下反酸田理化性状的总变异度,为影响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其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铝、交换性酸、交换性锰、水溶性酸、吸持性酸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负效应变量,而p H值、有效磷、速效钾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正效应变量。【结论】硫酸根含量过高、铝毒、锰毒、酸毒、缺磷、缺钾是限制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酸、硫酸盐是反酸田的发育产物,是影响广东省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原生及根本性障碍因素,而铝毒、锰毒、缺磷、缺钾等是因土壤中酸、硫酸盐含量较高时引起的次生障碍因素。因此,在反酸田的改良过程中需以减缓黄铁矿氧化、促进黄钾铁矾水解,降低耕层土壤酸、硫酸盐含量为主要目标。

黄巧义,杨少海,唐拴虎,黄旭,李苹,付弘婷,易琼,张发宝[9](2016)在《稻作对酸性硫酸盐土酸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酸性硫酸盐土(ASS)酸含量极高,Fe、Al、Mn、As等有毒金属移动性强。许多开发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其成土母质黄铁矿的氧化程度并可能带来生态风险,稻作利用被认为是生态风险较低的方式。本研究开展水田和荒地两种利用条件下ASS中酸含量调查研究,探讨稻作利用方式对ASS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8月,在广东省台山市发育于珠江三角洲滨海ASS的水稻田和严重酸化的长期撂荒地采集土壤样品,从土表向下0—300cm范围内采用宽45 mm的土钻每20 cm采集1个样品,每个剖面共采集15个样品。比较两种利用方式下ASS各土层土壤p H值、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吸持性酸含量,探讨稻作利用方式对ASS酸分布及运移的影响。【结果】珠江三角洲平原ASS的酸含量极高,在0—80 cm深度范围内,总存在酸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提高,土层深度每下降20 cm,总存在酸含量就平均提高61.62%;80 cm以下土层总存在酸含量随着土层深度下降逐渐降低,其中80—180 cm深度范围内的降幅较大,土层深度每下降20 cm,总存在酸含量就平均降低61.62%;当土层深度下降至220 cm时,p H值上升到6.0,酸含量非常低。稻作利用方式显着影响ASS的酸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的迁移情况。与荒地比较,稻田0—80 cm土层的总存在酸含量显着降低,其中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77.01%、36.75%、27.74%,水溶性酸和交换性酸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吸持性酸仅在0—20 cm和60—80 cm土层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100—120 cm深度范围内稻田的总存在酸含量显着高于荒地,其中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的增幅分别为128.19%、54.87%、154.96%,120—240 cm土层中,稻田的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稍高于荒地,但差异不显着;240—300 cm土层中,稻田的酸含量与荒地基本相同。总体上,稻作方式改变了ASS中酸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其中0—80 cm土层中酸含量显着降低,而100—120 cm土层的酸含量显着提高,并以吸持性酸为主要形式固定累积下来。稻田在0—80 cm深度范围内的水溶性硫含量显着低于荒地;而稻田100—120 cm土层的水溶性硫含量则显着高于荒地,其他土层的差异不显着。水溶性硫与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均显着正相关,表明稻作利用方式可能通过影响硫酸盐矿物的转化过程而改变ASS的酸分布及迁移。【结论】稻作利用方式显着降低上层土壤酸含量,并加强了酸淋洗下移作用,使100—120 cm土层中的酸含量大幅提高,并以黄钾铁矾等羟基硫酸盐次生矿物暂时吸持固定下来。因此,稻作利用方式有效降低ASS酸含量水平,降低ASS对实地作物的危害作用,但因其强淋溶作用可能加大了对地下水体污染的风险。

黄巧义,唐拴虎,卢瑛,张发宝,杨少海[10](2014)在《酸性硫酸盐土的形成、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文中研究指明酸性硫酸盐土(ASS)是全球沿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土壤种类,其铁、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全球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ASS也是最低质的土壤类型之一。ASS成土母质常形成于富含有机质、海水浸泡的江口、海湾等热带亚热带滨海环境,经异化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而形成四方硫铁矿(Fe S)、硫复铁矿(Fe3S4)、黄铁矿(Fe S2)等多种还原态Fe-S矿物沉淀物。ASS成土母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活动、化学反应相当活跃,还原态Fe-S矿物沉淀物将环境中游离的金属、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固定下来,实现海水净化、金属富集作用。因自然条件变化或者人为干扰等影响,ASS成土母质中的还原态Fe-S矿物被氧化而形成ASS。富含还原性硫化铁矿物的成土母质经一系列复杂反应,被氧化形成氢氧化铁、酸、硫酸盐等最终产物,同时伴生多种铁、硫生物中间产物,以及强酸土壤环境。强酸环境下,铝、镉、锰、砷、铬等有毒金属的活性大幅提高,而磷、钾、锌、硼等必需营养元素含量显着降低,严重危害实地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ASS中的酸和活化的重金属随雨水、径流、毛细管等途径进入河流、地下水,威胁周边生态安全。目前,ASS的形成机理已基本被揭示,以及ASS发育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已基本清晰。然而,我国早期学者主要关注ASS的铁、铝、硫含量水平,以及ASS发育农田的改良应用,对于ASS的发育过程、生态功能及风险等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耕地面积不断萎缩,开发改良ASS等低产田块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ASS,尽量降低ASS的生态风险,亟需对ASS的形成机理、发育过程、土壤特性、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综述。本文首先对ASS的形成条件与过程进行综述,进一步梳理了ASS中硫的演变和铁的地球化学过程,并着重阐述了ASS的酸性特点,最后对ASS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讨论。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ASS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科学开发和利用酸性硫酸盐土提供参考。

二、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铜电积用Pb-Ca-Sn阳极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阳极成膜反应
        1.2.1 成膜反应
        1.2.2 析氧反应
    1.3 铜电积用阳极研究现状
        1.3.1 铅及铅合金
        1.3.2 涂层阳极
        1.3.3 多孔阳极
        1.3.4 铝基合金阳极
        1.3.5 其他阳极
    1.4 铜电解用其他离子对阳极的影响
        1.4.1 锰离子
        1.4.2 氯离子
        1.4.3 钴离子
    1.5 铜电积主要经济指标
        1.5.1 槽电压
        1.5.2 电流效率
    1.6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器材及药品
    2.1 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2.1.1 主要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样品制备及溶液配制
        2.2.1 铅合金的熔炼及轧制
        2.2.2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腐蚀液配制
        2.2.3 拉伸试样的制备
        2.2.4 电化学试样及溶液配制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2.3.1 阳极极化曲线
        2.3.2 循环伏安曲线
        2.3.3 恒电流极化曲线
        2.3.4 塔菲尔曲线
        2.3.5 电化学阻抗谱
    2.4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5 耐蚀性测试方法
    2.6 物相与表面形貌特征
第三章 Mn~(2+)和Co~(2+)浓度对铜电积阳极过程的影响
    3.1 前言
    3.2 锰离子和钴离子浓度电解液配制
    3.3 锰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阳极成膜及耐腐蚀性能影响
        3.3.1 锰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阳极成膜的影响
        3.3.2 锰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
    3.4 钴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析氧行为及耐腐蚀性影响
        3.4.1 钴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OER影响
        3.4.2 钴离子浓度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b-Ca-Sn合金热处理及浇铸厚度优化研究
    4.1 前言
    4.2 热处理温度和浇铸厚度Pb-Ca-Sn合金样品制备及预处理
    4.3 热处理温度对Pb-Ca-Sn合金性能的影响
        4.3.1 热处理温度对Pb-Ca-Sn合金金相组织的影响
        4.3.2 热处理温度对Pb-Ca-S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热处理温度对Pb-Ca-Sn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3.4 热处理温度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4.4 浇铸厚度对Pb-Ca-Sn合金性能的影响
        4.4.1 浇铸厚度对Pb-Ca-Sn合金金相组织的影响
        4.4.2 浇铸厚度对Pb-Ca-S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浇铸厚度对Pb-Ca-Sn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4.4 浇铸厚度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n/Ca比及Bi含量对Pb-Ca-Sn合金性能影响
    5.1 前言
    5.2 Sn/Ca比及Bi含量Pb-Ca-Sn合金制备及预处理
    5.3 Sn/Ca比率对Pb-Ca-Sn合金性能影响
        5.3.1 Sn/Ca比率对Pb-Ca-Sn合金金相组织影响
        5.3.2 Sn/Ca比率对Pb-Ca-Sn合金力学性能影响
        5.3.3 Sn/Ca比率对Pb-Ca-Sn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
        5.3.4 Sn/Ca比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
    5.4 Bi含量对Pb-Ca-Sn合金性能影响
        5.4.1 Bi含量对Pb-Ca-Sn合金金相组织影响
        5.4.2 Bi含量对Pb-Ca-Sn合金力学性能影响
        5.4.3 Bi含量对Pb-Ca-Sn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
        5.4.4 Bi含量对Pb-Ca-Sn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铜电积实验
    6.1 电解液配制及材料准备
    6.2 槽电压
    6.3 电流效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疏浚吹填工程中潜在酸性硫酸盐土体调查与处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地形及周边环境
2 潜在酸性硫酸盐土体的调查与分析
    2.1 疏浚区分区与潜在酸土取样钻孔布设
    2.2 疏浚土潜在酸度及中和能力检测
3 潜在酸性硫酸盐土体处置措施
4 吹填成陆后的土体酸度检测
5 结语

(3)红树林土壤环境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土壤粒径测定
    1.3 土壤环境DNA提取
        1.3.1 SDS-GITC-PEG法提取
        1.3.2 试剂盒法提取
    1.4 DNA纯化
    1.5 PCR扩增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粒径分析
    2.2 土壤环境DNA提取和纯化
    2.3 PCR扩增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4)酸性硫酸盐土壤水稻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轻简施肥技术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2.2 不同轻简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轻简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4.1 不同改良措施的优化
    4.2 不同施肥措施的优化

(5)基于BIOLOG-ECO技术研究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红树林及其生态功能
    1.2 红树植物凋落物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1.2.1 红树植物凋落物及其分解进程研究
        1.2.1.1 落物分解对营养循环影响
        1.2.1.2 凋落物分解对微生物群落影响
        1.2.2 红树植物凋落物的植物多酚及其生态功能
    1.3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3.1 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1.3.2 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 基于BIOLOG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人工模拟潮汐系统凋落物分解实验设置及其理化性质动态特征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调查与采样方法
        2.2.2 套篮试验准备
        2.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4 取样及测定方法
        2.2.4.1 可溶性缩合单宁
        2.2.4.2 总酚
        2.2.4.3 氨态氮-硝态氮
        2.2.4.4 土壤理化性质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人工模拟潮汐系统中人工海水理化性质动态
        2.3.1.1 可溶性缩合单宁(ECT)动态
        2.3.1.2 总酚(TP)动态
        2.3.1.3 氨态氮含量变化
        2.3.1.4 硝态氮含量变化
        2.3.2 人工模拟潮汐系统中沉积理化性质的动态
    2.4 分析与讨论
第3章 红树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BIOLOG-ECO操作步骤
        3.2.2 BIOLOG-ECO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
        3.3.1 微生物群落对31种碳源的代谢强度-AWCD
        3.3.2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
        3.3.3 聚类分析-Heatmap
        3.3.4 相关性分析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鄱阳湖湿地研究现状
        1.1.2 湿地土壤的特征与生态功能
        1.1.3 湿地硫的生态功能
        1.1.4 湿地硫的形态特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湿地硫的环境效应
        1.2.2 影响湿地硫分布的环境因素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第2章 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设备仪器与试剂
        2.2.2 湿地土壤各形态硫浸提剂的制备
        2.2.3 测定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
        2.3.1 样品的理化性质
        2.3.2 鄱阳湖湿地硫横向分布概况
        2.3.3 鄱阳湖湿地硫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南矶山为例
    2.4 小结
第3章 影响鄱阳湖湿地硫分布的因素
    3.1 环境因素对鄱阳湖湿地硫分布的影响
        3.1.1 有机质与湿地总硫相关性分析
        3.1.2 Eh值与湿地硫相关性分析
        3.1.3 pH值与湿地硫相关性分析
        3.1.4 土壤深度与湿地硫相关性分析
    3.2 鄱阳湖湿地硫分布与铁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2.1 鄱阳湖湿地吸附性硫与活性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2.2 鄱阳湖湿地水溶性硫与活性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3 鄱阳湖湿地硫分布与锰元素的动态耦合分析
        3.3.1 鄱阳湖湿地总硫与活性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3.2 鄱阳湖湿地有机硫与湿地全锰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鄱阳湖湿地理化性质及硫的分布规律
        4.1.2 影响鄱阳湖湿地硫分布的因素
        4.1.3 鄱阳湖湿地硫的与铁、锰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
    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酸性硫酸盐土壤改良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 2 试验设计
    1.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 4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酸性土壤改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 2 酸性土壤改良对早稻干物质量累积的影响
    2. 3 酸性土壤改良对早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2. 4 酸性土壤改良对早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2. 4. 1 酸性土壤改良对早稻根系伤流强度的影响
        2. 4. 2酸性土壤改良对早稻根系氨基酸- N输出强度的影响
    2. 5 酸性土壤改良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广东省酸性硫酸盐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况及采样点的确定
    1. 2 分析项目与方法
    1. 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
    2. 2 土壤p H值及各种形态的酸含量
    2. 3 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2. 4 交换性钙、镁、硫含量
    2. 5 交换性铁、锰、锌、铜、铝含量
    2. 6 土壤理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9)稻作对酸性硫酸盐土酸分布及迁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述以及采样点的确定
    1. 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1. 3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稻作利用方式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2. 2 稻作利用方式对各种形态酸含量的影响
    2. 3 稻作利用方式对总存在酸含量的影响
    2. 4 稻作利用方式对水溶性硫含量的影响
    2. 5水溶性硫与各种酸含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10)酸性硫酸盐土的形成、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ASS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1.1 ASS成土母质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1.2 ASS成土母质的氧化
    1.3 红树林与ASS
2 ASS中硫的演变
    2.1 ASS中硫矿物的动态变化
    2.2 ASS中各种硫形态含量
3 ASS中铁 (Fe) 的地球化学动态
    3.1 ASS中铁矿物的转化
    3.2 ASS中各种铁矿物含量
4 ASS的酸特性
5 ASS的生态环境效应
    5.1 ASS中有毒金属和类金属的活性及流失风险
    5.2 ASS对实地及周边生物的影响
6 展望

四、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铜电积用Pb-Ca-Sn阳极改性研究[D]. 王秀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疏浚吹填工程中潜在酸性硫酸盐土体调查与处置措施[J]. 郑剑飞,卫德,黄国林. 中国港湾建设, 2021(02)
  • [3]红树林土壤环境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比较[J]. 朱旭瑶,杨明柳,潘红平,阎冰,廖馨. 广西科学, 2020(01)
  • [4]酸性硫酸盐土壤水稻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J]. 黄旭,唐拴虎,黄巧义,张木,易琼,逄玉万,付弘婷,李苹.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4)
  • [5]基于BIOLOG-ECO技术研究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张文艳. 深圳大学, 2017(07)
  • [6]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越颐. 南昌大学, 2016(03)
  • [7]酸性硫酸盐土壤改良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J]. 黄旭,唐拴虎,杨少海,黄巧义,李苹,付弘婷,易琼.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06)
  • [8]广东省酸性硫酸盐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J]. 黄巧义,唐拴虎,黄旭,张发宝,杨少海,易琼,逄玉万,张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1)
  • [9]稻作对酸性硫酸盐土酸分布及迁移的影响[J]. 黄巧义,杨少海,唐拴虎,黄旭,李苹,付弘婷,易琼,张发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2)
  • [10]酸性硫酸盐土的形成、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黄巧义,唐拴虎,卢瑛,张发宝,杨少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6)

标签:;  ;  ;  ;  ;  

酸性硫酸盐土壤的酸度类型及其测定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