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艰难的路还要走多远(论文文献综述)
周李立[1](2021)在《云在海那边》文中指出在贫乏的生活中,希望就如海那边的日出,有时缥缈虚无,有时清晰可见。他给她带来了海边小屋的爱情童话,也激活了她对生活的希望。直到他们携手海边之行,直到她站在遥远海边的那座空城里……他们的工位比邻。不过她对他,印象模糊。这模糊的印象包括:
王剑冰[2](2021)在《江河仰望(非虚构)》文中研究说明神圣的诱惑那一天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五月,布谷鸟的声音在窗外徘徊,走到田野,这种鸟特别多,布谷布谷,叫得人心里痒痒的。麦子渐渐成熟。中原的麦子熟得早,人们已经在备割了,磨好了镰刀,订好了收割机,麦场已经洒水碾实,粮圈已经腾出,就等着再一阵风吹。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电话铃响起,征询我去不去三江源,也就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
李栋[3](2021)在《大屠杀阴影笼罩下的流散犹太人之悲剧人格——从正统派视角探讨《记住我这件事》》文中提出在短篇小说《记住我这件事》中,索尔·贝娄巧借一名17岁犹太少年的荒诞经历,暗示、探讨了"流散"背景下的"大屠杀"主题,并对犹太人"流散"中的典型人格特质与犹太"大屠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释。作者在本作品中通过聚焦这位犹太少年的典型行事风格,生动展示、剖析了正统派的精神理念给犹太人个性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揭示了犹太人在遭遇欺凌和不公时的懦弱心态和被动反应。贝娄在这部小说中认为,犹太大屠杀的发生除了纳粹之残暴和灭绝人性外,犹太人自身也存在问题,他们逆来顺受的软弱个性实际上为大屠杀推波助澜。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贝娄旨在警醒犹太人,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形成于大流散时代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同时阐明自己的犹太派别立场。
张衡[4](2021)在《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部分具有诗化倾向的小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然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方面忽略了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此种体式应具有的何种顶层设计。在极其缺少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的形势下,笔者尽力理清了有关的语文教学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设计了初中诗化小说的教学内容,同时验证相关理论的严密性。力图试验性地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本文选择笔者目前任教学校的九年级与学科组作为调查样本。本论文由绪论及正文组成。绪论包括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的综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简要介绍了该课题的相关研究资料。正文有三章。第一章为简要界定诗化小说概念,同时从对诗化小说的审美性进行了阐述,确立了现阶段的教学篇目,充实小说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主要是本校教师小说教学现状及学生阅读现状,同时对现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当前教学实践中诗化小说的问题。以第一章为理论指导,第二章为数据支撑,第三章探讨在初中诗化小说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更适当地采取教学方法,在相关教学、文学、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实录、微课实录、设计和反思等多种方式开展直观的策略演示。
梁宝星[5](2021)在《海边的西西弗》文中研究表明一1假如时间不是直线的,那么,只要寿命足够长,我们是可以回到过去的。那些过于庞大的事物往往无法控制,比如海水、宇宙,抑或是思维、梦境,抑或是空间、时间。因此,太平洋北岸的小城里没有人能够管控海水的起起落落,也没有人能抑制思维或者逃离时间。那片萧条的海,
吕铮[6](2020)在《纵横四海》文中提出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四十岁了。都说四十岁是道坎儿,该人生不惑,但我迎来的却是四六不靠的中年危机。自己的警察生涯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往前似乎踮着脚就能瞄到终点,但回望却充满了遗憾和不安。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他们,那几个老警察。
杨威[7](2020)在《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文中研究表明苦难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儿童文学领域,对苦难的诉说经历了时代、观念、主题等方面的变化。新时期以前借用儿童弱势群体身份所具有的苦难实际完成对社会、政治等生活现实的批驳和反思的创作意图已经被“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打破,儿童本身的生存苦难和精神困境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儿童文学研究界,对苦难的研究还停留在将其作为表现儿童成长“助燃剂”的粗浅论述,苦难自身之于儿童存在的形态、表现方式以及它的价值则处于研究的边缘甚至盲区,还有待研究者进行系统的研究。薛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儿童作家,他的成长历程让他深知东北儿童成长的坎坷,但薛涛的视野绝没有局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熟知的儿童形象,而是基于东北孩子日常生活的苦难遭际,进一步表现普通儿童成长轨迹中的肉体和精神的多重困境,并以自身对生命经验的提炼为儿童突破苦难指引方向。薛涛以自身独特的写作特色和深刻的儿童理念,为儿童文学中儿童经历苦难、度过苦难而后成长的叙事模式注入了活力,他以儿童的哲思、生命的体验审视和反思着苦难,最终指引儿童超越苦难,极尽颂扬儿童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力量。本论文从苦难产生的根源、走出苦难的方式以及超越苦难的智慧三个维度出发,以薛涛儿童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期从全新的角度研究薛涛的创作,分析和论证薛涛的儿童观和创作观,进而丰富儿童文学苦难书写研究的理论成果。
耿鹏飞[8](2020)在《《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及记者阐述》文中研究说明两万多字的非虚构写作《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是笔者的毕业作品。这部作品,历时半年多,通过驻村采访和疫情期间的电话、视频等采访方式完成,反映的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阶段一个西北山村—甘肃省通渭县蒲岔湾村的扶贫、脱贫,呈现了一个西北山村脱贫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了扶贫工作者扎实的工作与思考。本文在第一章阐述了作品选题的由来与采访过程、确立作品主题、通过跨年度的追踪采访确立作品框架以及对采访场景和人物的选择、确立;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非虚构写作与本文的叙事特征,梳理了非虚构写作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叙事视角、叙事完整性和戏剧性以及叙事的蒙太奇手法借鉴等;第三章、第四章主要是分析了作品的纪实风格是如何构成的,如:现实主义的题材、植根于生活的作品结构、让现场说话、用细节讲故事、图文并茂的记录写作“四元素”原则的运用等,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沟通、采访、写作、思考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作为毕业作品的“记者阐述”,笔者更多的收获在于发现并思考自己采访与写作的不足,比如:不能较好地将“生活流”转化为非虚构写作的“新闻流”;采访现场与现场中的人物呈现与还原不够到位;采访前后半年多,很投入,很激动,但成篇的作品还有诸多遗憾,这些遗憾,将是我以后要继续解决并继续努力的。
马克·沙利文,饶梦华[9](2017)在《侠盗蒙纳克》文中研究表明第1章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天下午的暴风雨来得有些晚。大雨冲刷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高档小区,雨水汇集流入排水沟,而贫民区的街道则污水横流。晚上9点30分左右,第四波暴风雨横扫过这个城市最糟糕的贫民区弥赛亚小镇,雨水猛烈地击打着一所小医院的不锈钢屋顶。蕾切尔·迪亚戈·德玛尔,这位既是传教士又是医生的修女,正在紧张忙碌地救治一个产后大出血的女人。"玛丽亚,"蕾切尔呼喊着不断呻吟的女人,"你听我说,你可爱的宝贝儿子需要你。"之前,当挺着大肚子的玛丽亚·瓦斯克斯一走进医院,62岁的雷切尔医生就注意到这个孕妇
布拉德·托尔,唐克胜[10](2015)在《雅典娜计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序幕法国上空1944卑序幕狭窄的机身里,沉闷的枪声淹没在气流和飞机引擎的咆哮声中。护送文件箱回柏林的士兵有的己命归黄泉,有的奄奄一息,鲜血浸透了他们的衣服。22岁的杰奎琳·玛索把用过的弹匣从MP40冲锋枪里取出来,换上一个新的。她一边盯着驾驶舱门,一边给俘虏戴上手铐,然后捡起降落伞,费力地套在身上。她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把金色长发塞进帽子里,以免跳伞时打在脸上。她戴上护目镜和皮革手套。地上可能已经是夏天,可在这样的高度依然寒
二、艰难的路还要走多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艰难的路还要走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3)大屠杀阴影笼罩下的流散犹太人之悲剧人格——从正统派视角探讨《记住我这件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小说中的“流散”隐喻和犹太教正统派内涵 |
三、 小说体现的大流散中犹太人被动、软弱的典型人格特质 |
四、 小说中所反映的“死亡主题”背后的“犹太大屠杀” |
五、 结语 |
(4)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之依据 |
第一节 何谓诗化小说 |
(一)诗化小说的概念 |
(二)诗化小说之特征 |
第二节 诗化小说之定篇 |
(一) 现行篇目之统计 |
(二)现行篇目之分析 |
第二章 诗化小说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现状调查 |
一、初中学生小说阅读现状及分析 |
二、初中教师小说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阅读的问题 |
二、教师教学的问题 |
第三章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策略及案例 |
第一节 以《孤独之旅》品语言 |
一、魔化理论:语言即内容 |
二、《孤独之旅》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
第二节 以《社戏》话叙事 |
一、儿童视角:哀而不伤 |
二、《社戏》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社戏》教学反思 |
第三节 以《故乡》显抒情 |
一、“melos”和“opsis”:别样抒情 |
二、《故乡》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故乡》教学反思 |
第四节 以《溜索》悟意境 |
一、意象思维:“诗化”之路 |
二、《溜索》的教学策略及设计 |
附:《溜索》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海边的西西弗(论文提纲范文)
一 |
1 |
2 |
3 |
二 |
1 |
2 |
3 |
三 |
1 |
2 |
3 |
四 |
1 |
2 |
3 |
五 |
1 |
2 |
3 |
六 |
1 |
2 |
3 |
七 |
1 |
2 |
八 |
九 |
1 |
2 |
十 |
1 |
2 |
十一 |
1 |
2 |
十二 |
1 |
2 |
十三 |
1 |
2 |
结尾 |
(6)纵横四海(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7)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追寻产生苦难的根源 |
(一)现实生活中的囹圄 |
1.贫穷生活的生存之艰 |
2.亲情缺失的成长之痛 |
3.世事无常的生命之伤 |
(二)精神世界里的困囿 |
1.深埋于心的孤单失落 |
2.人际关系的误解失衡 |
3.束缚心灵的创伤记忆 |
二、探索走出苦难的路径 |
(一)自我救赎 |
1.用勇气攻克苦难的壁垒 |
2.用游戏修补苦难的现实 |
3.用守望击碎苦难的甲胄 |
(二)他者救赎 |
1.大自然的抚慰 |
2.“引路人”的指引 |
3.幻想世界的延伸 |
三、获得超越苦难的智慧 |
(一)直抵心灵的悲悯情怀 |
1.温暖人性的升华 |
2.儿童成长的导向 |
3.重做自然之子 |
(二)贴合生命的哲理体悟 |
1.生与死的深切思索 |
2.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
3.幻想对现实的烛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及记者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由来与采访过程 |
第一节 选题线索——一次偶然的外出 |
第二节 确定选题主题——被“重走西北角”的采访经历唤醒 |
第三节 跨年度的跟踪记录(2019.07—2020.03) |
第四节 确定采访主要场景——村委会和村民家 |
第五节 确定采访对象——三个主要人物 |
第二章 非虚构写作与本文的叙事特征 |
第一节 非虚构写作的发展脉络和真实性的重要性 |
一、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及内涵 |
二、非虚构写作的发展脉络 |
三、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本文的叙事特征 |
一、叙事视角:内聚焦叙事和零聚焦叙事相结合 |
二、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
三、叙事蒙太奇手法的借鉴与运用 |
第三章 作品的纪实风格 |
第一节 “大背景、小人物”的现实主义题材 |
第二节 内容上的拓展:情节、问题、意义的表达 |
一、深植于情节、问题、意义的内容表现 |
二、平民化叙事 |
第三节 写作“四元素”原则是构成纪实风格的主要保证 |
第四节 场景是故事的“得力助手” |
第四章 、纪实的力量 |
第一节 结构的力量 |
第二节 人文关怀的力量:贴近与凝视 |
第三节 细节的力量:用细节讲故事 |
第四节 图片的力量:现场的最好写照 |
第五章 、收获与不足 |
第一节 写作的收获 |
一、生活教会了我观察、记录、写作与思考 |
二、敬畏土地 |
三、践行“四力” |
第二节 创作困难 |
一、现场环境艰苦 |
二、二次采访的困难 |
三、题目的确立几经周折 |
第三节 未能避免的遗憾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 |
致谢 |
四、艰难的路还要走多远(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在海那边[J]. 周李立.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1(12)
- [2]江河仰望(非虚构)[J]. 王剑冰. 作品, 2021(10)
- [3]大屠杀阴影笼罩下的流散犹太人之悲剧人格——从正统派视角探讨《记住我这件事》[J]. 李栋.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01)
- [4]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D]. 张衡.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5]海边的西西弗[J]. 梁宝星. 广州文艺, 2021(01)
- [6]纵横四海[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6)
- [7]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D]. 杨威. 渤海大学, 2020(05)
- [8]《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及记者阐述[D]. 耿鹏飞. 兰州大学, 2020(01)
- [9]侠盗蒙纳克[J]. 马克·沙利文,饶梦华. 译林, 2017(04)
- [10]雅典娜计划[J]. 布拉德·托尔,唐克胜. 译林,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