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康复及骨科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康复及骨科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一、手法整复矫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宝,陈燕超,王振盛,林锋山[1](2021)在《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微创穿针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为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携角、屈曲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采取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的效果显着,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昊[2](2021)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两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劣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纳入了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福州第二医院小儿骨科的30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与30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侧别、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外固定拆除时间、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Baumann角、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0.6个月(6-20个月),平均年龄为3.75岁(1-9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左侧发病者为33例,右侧发病者为27例。手法组和克氏针组在外固定拆除时间(27.47±2.15 VS 27.57±2.08)天、并发症发生率(0.00%VS 3.33%)和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70.88°±5.36°VS 71.56°±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发现1例尺神经损伤,手法组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而在临床疗效评价上,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提示手法组和克氏针优良率均为100.00%,其中手法组:优28例,良2例,中0例,差0例;克氏针组:优30例,良0例,中0例,差0例。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治疗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上拥有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相似的疗效,并且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疗程短、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林真真[3](2021)在《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刺血疗法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试验组予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患肢及健肢的周径、术后第2、5、7天患肢周径,并通过(|患肢周径-健肢周径|)得出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并记录,术后第7天进行肿胀疗效评价,记录两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手法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患侧分布、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ng-Baker疼痛评分:通过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两组入院时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3、5天的Wong-Baker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第1、3、5天Wong-Baker疼痛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疼痛评分均随时间的进展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肿胀值:两组术前健肢周径、患肢周径及患肢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2、5、7天的患肢肿胀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进行两两比较,术后肿胀值随时间的进展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肿胀疗效标准:组间比较:试验组肿胀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组间比较:试验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后,术后2个月后尺神经恢复正常。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及患肢的肿胀,改善临床症状,便于术中骨折闭合手法整复,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射线暴露等方面较单纯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疗效更佳。尚不能认为刺血疗法对骨折愈合时间有影响。

许萌[4](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吴晨熙[5](2021)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探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提供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根据标准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儿及家属意愿,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依据纳入标准共纳入48名患儿,其中,试验组24例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24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选择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umann角及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比较数据,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因各种原因脱落3例,最终纳入4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1)VA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在治疗后这个时间点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两组间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侧上臂Baumann角度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月的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恢复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治疗3个月后的患侧肘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侧肘关节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指数、日常生活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运动功能、稳定性指数及Mayo评分总分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间治疗后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及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这两种治疗方式在患侧上臂疼痛、Baumann角度及肘关节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患侧上臂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在肘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因此葛氏伤科手法复位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为闭合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了一种简单操作、少痛苦、低费用的治疗思路。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6](2021)在《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照维吾尔医与西医目前在用的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方法,观察其诊疗后所需要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预后等方面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维吾尔医正骨疗法与西医正骨疗法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SFH)患儿的疗效性,从而为维吾尔医正骨诊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骨伤科门诊就诊,并经过临床及X线检查后确诊“伸直型SFH”的患儿;2)本次研究采用院内制定的正骨诊疗方案,即(患侧肘关节以屈曲40°~60°维吾尔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为治疗组;3)以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继福.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定为对照组,即(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完整、年龄1~12岁的105名伸直型SFH患儿,采取三种不同方式进行诊治:A组:闭合整复管型石膏外固定诊疗39名、B组: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诊治的患者共有34名、C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式内固定诊治患者共有32名)分别观察三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康复、肘关节携带角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等;4)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9名患儿进行诊疗;诊疗期间段为3周(约21天);过程中保持患肢密切观察及复查,患者相关资料以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完整;5)通过文献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受伤患肢、骨折复位及固定方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Flynn评价优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采集到的资料与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估及分析。结果:1)两组小儿在性别的分布、肘折伤类型、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的长短及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2)经维吾尔医与西医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后,两组在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携带角变化结果方面进行比较、Flynn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示: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100%)的疗效优于西医正骨诊疗组(97.44%)、(P<0.05)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诊疗、临床观察、随访等结果表明: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在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及携带角变化方面优于西医正骨对照组;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治疗后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病概率相当。以综合性结果进行对比看,维吾尔医正骨诊疗儿童伸直型SFH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引用及推广。

曹大光,姜波[7](2021)在《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肱骨踝上骨折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中医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活动范围和稳定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踝上骨折效果明显,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

张兵[8](2020)在《活血止痛熏洗剂配合主动功能锻炼对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活血止痛熏洗剂配合主动功能锻炼对儿童常见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据临床研究结果对这一方法做出评估,观察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对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与活血止痛熏洗剂熏洗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中医院儿童肘关节骨折较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肱骨外髁骨折(Ⅱ型、Ⅲ型),常规行切开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后患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各50例。依据患儿出院后拔针先后顺序分配入组。两种骨折类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肱骨髁上骨折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肱骨外髁骨折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经患儿家属同意后,在拆除石膏外固定和拔针后,定期复查,对照组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加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锻炼方式和基础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另外采用山东省中医院自制剂活血止痛熏洗剂对患肢肘关节加以熏洗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熏洗2个疗程。开始熏洗及锻炼后嘱其定期复查,记录两组患儿拔针时、拔针后2周、4周的功能锻炼时的肘关节活动度(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结果等数据。并将数据录入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种骨折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受伤患侧、拔针时间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骨折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拆除外固定及拔针时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拔针后2周、4周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各项疗效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有效。说明活血止痛熏洗剂对促进儿童肘关节恢复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活血止痛熏洗剂配合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着,早期肘关节屈伸度及前臂旋转度的增加更快、更有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此种方法简单有效,患儿及家属满意。可以应用于临床当中儿童的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

揭强[9](2020)在《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标准、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患儿60名,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于514岁之间,平均年龄7.9±2.5岁。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入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出院后并由同组医生复查,术后第28天(4周)复查X线片证实临床愈合予拔除克氏针,术后第31天针眼闭合后开始熏洗。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温水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试验组为术后同样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熏洗2号方熏洗,同样也是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均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记录术后第31、38、45天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记录术后第31、38及45天的肘关节的活动度;术后第31、38、45天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45天分别比较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以及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4)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指标:两组患儿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肤烫伤及皮肤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1、熏洗2号方能有效缓解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时的疼痛。2、熏洗2号方经过药力与热效的共同作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提升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有显着的作用。3、熏洗2号方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马弘羊[10](2019)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严重移位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随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收治的因外伤性所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8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A组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40例,对照组:B组采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根据两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学评估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年龄、性别、受伤部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瘢痕、术后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活动时间、屈伸功能、骨折愈合时间、Flynn评价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术后无出现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处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比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严重移位的骨折,有以下优点:1.麻醉下整复患儿痛苦小,降低恐惧感;2.经皮穿针避免了单纯使用夹板和石膏固定导致的再次移位;3.穿针后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4.经皮穿针无手术切口,有效控制手术瘢痕范围,增加美观性,减少了儿童心理和生理伤害;5.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6.有效保护断端骨膜,减少对血运的破坏,骨折愈合时间短;7.术后疼痛程度轻,减轻了儿童心理负担;8.术后切口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减少;9.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减轻家庭负担。

二、手法整复矫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整复矫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2)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Gartland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标准
        1.9 脱落处理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术前术后处理及随访
        1.2 克氏针组手术方法
        1.3 手法组正骨方法
        1.4 复位后处理及中药熏洗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Baumann角(Baumann's angle)
        2.4 并发症发生率
    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
        2.4 术后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1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2 解剖与损伤机制
    3 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4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4.1 保守治疗
        4.2 手术治疗-闭合复位
        4.3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
    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6 传统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7 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文献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国内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脱落处理办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指标
    3 可变因素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1.2 两组年龄情况比较
        1.3 两组患侧构成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 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2.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2.2 患肢的肿胀值比较
        2.3 肿胀疗效标准比较
        2.4 手术时间比较
        2.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
        2.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2.7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3 临床并发症情况分析
    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GartlandⅢ 型儿童SFH的认识
        1.1 SFH的解剖特点
        1.2 SFH的受伤机制
        1.3 西医对GartlandⅢ 型SFH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SFH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探讨
        2.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3 刺血疗法功效及临床运用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4.2 患肢肿胀值比较分析
        4.3 肿胀疗效评估比较分析
        4.4 手术时间比较分析
        4.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分析
        4.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分析
        4.7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4.8 骨折并发症分析
结论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刺血疗法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运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3.骨折的整复原则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5 复位与固定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7 康复方法
    8.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及外固定治疗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2.1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2.2 骨折分型
        2.3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
        2.2 对照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3. 疗效评价
        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简称VAS)
        3.2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3.3 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测量
        3.4 肘关节功能
        3.5 并发症对比
        3.6 统计学方法
        3.7 流程图(图1-3)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审查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者的纳入和随访情况
        1.2 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2. 疼痛情况比较
    3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4 两组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比较
    5. 两组患侧肘关节功能比较
    6. 两组并发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2. 并发症的处理
        2.1 神经血管损伤
        2.2 肘内翻畸形
        2.3 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对本研究治疗方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1 对影像学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3.2 对临床症状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4. 关于本研究的分析
        4.1 葛氏伤科手法对疗效的影响
        4.2 固定材料的选择
        4.2.1 石膏
        4.2.2 小夹板
第五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第六部分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病例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肘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附录3:Mayo评分表
    附录4: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
        1.3 采集时间
        1.4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维吾尔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院内制定的诊疗方案)
        2.2 西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活血止痛熏洗剂配合主动功能锻炼对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病例资料
    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 病例选择
        2.1 病例诊断标准
        2.2 病例分型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剔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手术治疗方法
        1.1 术前准备
        1.2 手术过程
        1.3 术后处理
        1.4 出院后定期复查
    2 研究方案
        2.1 对照组主动功能锻炼
        2.2 观察组熏洗配合主动功能锻炼
        2.2.1 活血止痛熏洗剂使用方法
        2.2.2 熏洗注意事项
    3 观察及评价指标
        3.1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3.2 肘关节活动度(ROM)
        3.2.1 ROM评分说明
        3.2.2 ROM测量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三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患儿一般资料分析
    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分析
    3 肘关节活动度统计结果分析
讨论
    1 肱骨髁上与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
    2 肘关节功能及术后功能障碍
    3 术后功能锻炼的探讨
    4 中药熏洗的作用机制
    5 活血止痛熏洗剂方药分析
    6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熏洗在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病例诊断依据
    3 病例分型标准
    4 研究病例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剔除及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主要器械及药品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3 注意事项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4.1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
        4.2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
        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儿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1.2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1.3 两组患儿的侧别差异性分析
    2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分析
    3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分析
    4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Mayo评定标准)
    5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1.1 儿童肱骨髁上的解剖特点
        1.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2 肘关节功能障碍概述
        2.1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2.2 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分类
        2.3 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
    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3.1 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
        3.2 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固定方法
        3.3 早期功能锻炼因素
    4 中医学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认识
        4.1 中医学对功能障碍的理论认识
        4.2 中药熏洗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4.3 熏洗2号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熏洗2号方对术后功能锻炼时疼痛强度的影响
        5.2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5.3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5.4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来源
        1.2 临床资料采集时间
        1.3 临床资料选择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方式
        2.4 .A组治疗方法
        2.5 .B组治疗方法
影像学检查及观察指标
    1.影象学检查
    2.观察指标
    3.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小结
讨论
    一、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
        2.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原因
        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易发因素
    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治疗目的、复位标准
        2.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3.治疗方法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手法整复矫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吴小宝,陈燕超,王振盛,林锋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6)
  • [2]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D]. 唐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真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D]. 吴晨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D].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7]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 曹大光,姜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3)
  • [8]活血止痛熏洗剂配合主动功能锻炼对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张兵.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揭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弘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手法康复及骨科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