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和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和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

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晶晶,张文风,赵明君,赵丹,张茂云[1](2022)在《细胞焦亡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形式的炎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作用显着,可由含核苷酸联合的NLRP3炎性小体活化来驱动。了解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细胞死亡信号通路的作用对于发现新型针对心力衰竭的靶向疗法和生物标记物至关重要。全文将从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焦亡的分子调节机制以及焦亡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探索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期为心力衰竭的诊疗提供新方向与新思路。

李晨婉[2](2020)在《不同基因型青脚麻鸡抗马立克病的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由鸡马力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家禽养殖行业都有流行,每年会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鸡对MD的抗性机制十分复杂,通常是在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人类和动物基因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遗传变异类型,能够反应出个体遗传抗性的差异。目前,已鉴定出大量与鸡对不同疾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SNP位点,深入研究发现,在白莱航鸡基因组范围内存在两个与马立克氏病抗性相关的SNP位点,分别是位于基因SMOCI的内含子7中的rs14527240和基因PTPN3的内含子22中的GGalu GA156129(编号rs312873078),且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形成有显着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6500只青脚麻鸡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完成了SMOC1基因和PTPN3基因SNP点突变的筛选,发现在青脚麻鸡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其中SMOC1基因的纯合突变(GG)个体占1.93%,PTPN3基因纯合突变(GG)个体占28.03%,两个基因同时突变个体占0.246%;筛选出纯合突变的公鸡3只,母鸡13只,存活公鸡2只,母鸡10只。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两个SNP位点突变类型与青脚麻鸡对马立克氏病抗性的相关性,对挑选出的含纯合突变位点鸡的抗性品系后代和非纯合突变鸡的后代共87只进行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Md5攻毒实验,将Md5分别腹腔接种1日龄(2000PFU/只)不同基因型雏鸡并饲养97天,分别在攻毒后第46天(第一批)和97天(第二批)进行了屠宰和样本采集。经检测,从攻毒鸡脾脏组织基因组DNA中均能扩增出MDV致瘤基因meq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本实验攻毒感染率为100%。第一批随机抽取了12只实验鸡剖杀采样,未发现典型肿瘤病变;受疫情期间出行政策的影响,第二批仅随机挑选8只实验鸡进行了剖杀采样,其中有3只鸡(均为SMOC1基因GG型和PTPN3基因GA型,作为病例组)表现出典型的马立克氏病发病症状,另五只鸡(SMOC1基因型为非GG型,PTPN3基因型为GG型,作为健康组)解剖观察均表现正常,截至实验结束未出现死亡病例。取病变和正常的肝脏和心脏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到病变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结合基因型与发病情况的统计,经过相关性分析,本实验得出结论,在青脚麻鸡中,SMOC1Sr基因GA/AA型与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抗性相关(P<0.05),PTPN3基因GG型与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抗性相关(P<0.05)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对SMOC1,PTPN3,IFN-γ,IL-1β,IL-6,IL-8和IL-1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与健康组相比,发病组鸡脾脏组织中SMOC1基因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PTPN3基因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发病组和健康组相比,IFN-γ、IL-1β、IL-6、IL-8和IL-18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都有升高,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SMOC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具有相关性;个体细胞因子IFN-γ、IL-1β、IL-8和IL-18等的表达在不同的基因型间无显着性差异。

何永培[3](2020)在《IL-37b在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早期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IL-37是一种具有抗炎以及调节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有的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IL-37的表达增加。本研究将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来探究IL-37异构体中目前被研究最多的IL-37b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早期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1)本论文均使用腹腔注射子宫碎片的方法来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为了检测IL-37b是否可以影响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从造模3天前开始腹腔注射rh IL-37b细胞因子,对照组小鼠注射同体积的PBS,于造模后第3、7天以及14天处死小鼠,分别记录每组每只小鼠的病灶数量、大小以及重量。为了进一步检测IL-37b分别对病灶早期形成与生长的影响,于病灶早期形成阶段(到造模第3天)和病灶生长阶段(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分别给予rh IL-37b或PBS处理,记录实验终止时各组小鼠的病灶情况。(2)为了探究rh IL-37b是否通过巨噬细胞来影响病灶的形成或者生长,分别于病灶早期形成阶段和病灶生长阶段腹腔注射rh IL-37b或/和Clodronate Liposomes(巨噬细胞清除剂),对照组注射PBS,记录实验终止时各组小鼠的病灶情况。(3)检测IL-37b对异位病灶组织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免疫组化鉴定对照组和rh IL-37b组病灶组织中增殖标志物PCNA的表达;定量PCR检测在造模第3天以及第14天时两组病灶组织中与侵袭和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MMP2、MMP9和VEGF-A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和ELISA分别检测两组病灶组织、腹腔液中MMP9和VEGF的表达。(4)检测IL-37b对异位病灶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定量PCR检测在造模第3天以及第14天时两组病灶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L-10、TGF-β1以及IL-37b受体的基因表达;ELISA检测两组小鼠腹腔液中IL-1β、IL-6、TNF-α、IL-10和TGF-β1的含量。(5)体外培养小鼠子宫组织块,加不同浓度的rh IL-37b处理3天。定量PCR鉴定各组子宫组织块中MMP2、MMP9、VEGF-A、炎症因子以及IL-37b受体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鉴定各组Akt、pAkt、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6)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加不同浓度的rh IL-37b处理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24小时,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MMP2、MMP9、VEGF-A、炎症因子以及IL-37b受体的基因表达。(7)将p IL-37b或者pc DNA3.1质粒转染至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PCR以及Western Blot鉴定IL-37b的表达。检测转染pc DNA3.1或者p IL-37b质粒48小时后的基质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基因表达(MMP2、MMP9、VEGF-A、炎症因子以及IL-37b受体)以及信号蛋白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8)培养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株RL95-2细胞,加不同浓度的rh IL-37b处理24小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各组细胞中MMP2、IL-8、VEGF-A、炎症因子和IL-37b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rh IL-37b处理组的病灶数量、面积以及重量在造模后第14天均显着降低。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病灶形成阶段,rh IL-37b组的病灶数量、面积以及重量没有显着改变;而在病灶发展阶段,rh IL-37b组的病灶数量、面积以及重量均显着降低。以上结果提示rh IL-37b通过抑制病灶的生长,而不是病灶形成,来影响该疾病的发展。(2)在病灶形成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只注射PBS组)相比,Clo组(只注射Clodronate Liposomes组)、rh IL-37b+Clo组(即注射rh IL-37b又注射Clodronate Liposomes组)的病灶数量、面积和重量均显着减少,而和rh IL-37b组(只注射rh IL-37b组)之间无差异。此外,Clo组和rh IL-37b+Clo组之间病灶数量、面积和重量均并无显着差异。实验结果提示巨噬细胞参与早期病灶的形成,而rh IL-37b不仅对病灶早期形成没有影响,而且对此阶段巨噬细胞的作用也没有影响。在病灶发展阶段,结果显示:在造模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Clo组病灶的数量、面积和重量均无显着差异,而rh IL-37b组和rh IL-37b+Clo组的病灶数量、面积和重量均显着减少。此外,rh IL-37b组和rh IL-37b+Clo组之间病灶数量、面积和重量也无显着差异。以上实验结果提示rh IL-37b并不是通过巨噬细胞来抑制病灶生长。(3)异位病灶的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造模后第3天以及第14天时rh IL-37b处理组中Mmp2、Mmp9以及Vegfa m RNA均表达下降。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rh IL-37b处理组中MMP9、VEGF以及PCNA的表达降低。腹腔液ELISA结果显示:rh IL-37b处理组腹腔液中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rh IL-37b可以抑制病灶组织的增殖、侵袭以及血管生成。(4)病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造模后第3天,rh IL-37b处理组的病灶组织中Il1b、Il6、Tnfa、Il10以及Il18r1 m RNA均表达下降,而Tgfb1 m RNA表达上升;在造模后第14天,rh IL-37b处理组的病灶组织中Il1b、Il6、Tnfa、Il10、Tgfb1以及Il18r1 m RNA均表达下降,而受体Sigirr m RNA表达上升。腹腔液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 IL-37b处理组腹腔液中TNF-α的浓度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rh IL-37b可以抑制病灶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5)体外培养的小鼠子宫组织块的组织学结果显示体外培养4天的组织块仍具有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定量PCR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子宫组织给予rh IL-37b处理后,Tgfb1m RNA的表达上调,Mmp9、Vegfa、Il1b和Il18r1 m RNA表达下调,提示rh IL-37b直接抑制子宫组织块中与侵移、血管生成以及促炎相关的因子的表达。此外,rh IL-37b处理可以显着抑制子宫组织中信号蛋白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6)提取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且几乎不表达角蛋白,即证实所提取的细胞即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CCK-8和Transwell实验结果分别证实给予rh IL-37b处理可以抑制基质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定量PCR的结果显示:rh IL-37b处理可以下调基质细胞中Vegfa、Mmp9、Il1b、Il6、Tnfa、Il10和Il18r1 m RNA的表达,上调Tgfb1和Sigirr m RNA表达。(7)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p IL-37b质粒后的基质细胞表达IL-37b,而转染p IL-37b质粒的载体质粒pc DNA3.1的细胞则仍不能。转染48小时后,与转染pc DNA3.1的细胞相比,转染p IL-37b质粒的基质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c DNA3.1组相比,转染p IL-37b质粒后的基质细胞中Mmp2、Mmp9、Vegfa、Il1b、Il6、Tnfa、Il10以及Il18r1 m RNA均表达下降,Tgfb1和Sigirr m RNA表达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 IL-37b质粒后的基质细胞p-Akt/Akt以及pErk1/2/Erk1/2的比例均显着降低。(8)CCK-8结果证实rh IL-37b可以抑制RL95-2细胞增殖。定量PCR结果证实rh IL-37b处理可以上调RL95-2细胞中TGFB1m RNA的表达,下调MMP9、VEGFA、CXCL8、IL1B、TNFA、IL10以及受体IL18R1m RNA的表达。结论:IL-37b通过抑制病灶的生长来抑制该疾病的发展,且清除巨噬细胞不能影响该抑制作用;IL-37b可能通过Akt和Erk1/2信号通路调节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以及炎症进展从而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

陈声妹[4](2018)在《海南籍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1059 G/C,白介素-18启动子基因-607C/A和-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及黎、汉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及研究这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15例汉族脑梗死患者和52例海南籍黎族脑梗死患者分别与116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和51例黎族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重测序测定CRP-1059G/C、白介素-18启动子基因-607C/A和-137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CRP-1059 G/C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海南籍汉族脑梗死组与汉族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χ2=4.056,P=0.044),CRP-1059 G/C位点CC型和GG+GC型基因型频率在海南籍汉族脑梗死组与汉族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χ2=3.848,P=0.0497),汉族脑梗死组GG+GC基因型频率高于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8-607C/A位点、IL-18-137G/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海南籍汉族脑梗死组与汉族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CRP-1059 G/C位点、IL-18-607C/A位点、IL-18-137G/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海南籍黎族脑梗死组与黎族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海南籍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1059 GG+GC型。海南籍黎族人群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结论 1、CRP-1059 G/C基因多态性与海南籍汉族人群脑梗死存在明显相关,脑梗死组的C等位基因明显少于对照组,CRP-1059 CC基因型对海南籍汉族人群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CRP-1059 G/C基因多态性与海南籍黎族人群脑梗死不存在相关性。2、IL-18-607C/A、IL-18-137G/C基因多态性均与海南籍黎、汉族人群脑梗死无明显相关。3、CRP-1059 GG+GC基因型是海南籍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晓婷[5](2017)在《鸡IL-18和IFN-γ原核表达及抗IBDV活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禽病毒性疾病如禽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一直困扰着养禽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化学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而且还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新型抗病毒化学药物的开发严重滞后;尽管多数禽类病毒性疾病可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效果不是都很理想,且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容易诱发严重的疾病,出现免疫应答不平衡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开展新型细胞因子制剂的研究。它可以从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活性等多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已证明,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和鸡干扰素γ(Chicken interferon,ChIFN-γ)对多种病毒感染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重组蛋白ChIL-18和ChIFN-γ以及二者混合后的抗病毒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对ChIL-18和ChIFN-γ的全蛋白基因进行分析,设计引物后分别扩增ChIL-18和ChIFN-γ基因并将该基因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ChIL-18和ChIFN-γ蛋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活性检测。为了鉴定ChIL-18和ChIFN-γ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我们将200 ng/ml ChIL-18和ChIFN-γ分别或共同接种到鸡胚胎成纤维细胞中。24小时后,用2.5 MOI的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联合组的抗病毒效果优于ChIL-18或ChIFN-γ组。为了研究蛋白在鸡体内的抗病毒效果,我们将200μg ChIL-18和ChIFN-γ分别或共同注射14日龄雏鸡,同时用PBS作阴性对照,24小时后再次注射,1天后对雏鸡进行7×104PFU的IBDV攻毒,检测鸡法氏囊组织的病毒复制水平以及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hIL-18和ChIFN-γ可以抵抗IBDV,特别是共同作用组的IBDV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表明混合组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效果。蛋白注射雏鸡后7天内,应用试剂盒检测蛋白在体外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体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混合组蛋白可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高水平IL-6,IL-12及IL-17,与PBS组比差异极显着,而IL-4和IL-10的水平变化不大,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与淋巴细胞中相似。表明混合组诱导的细胞免疫作用优于ChIL-18和ChIFN-γ组。利用鸡外周血巨噬细胞分析ChIL-18和ChIFN-γ对细胞内几种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下游信号通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NO的影响,结果混合组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中TLR2、TLR 3、TLR 4和MHC-II的表达量升高,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NO的分泌水平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混合组蛋白具有更好的抗病毒能力。综上结果表明,ChIL-18和ChIFN-γ以及二者协同可诱导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效的防御作用,为新型细胞因子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余宁[6](2013)在《重组鸡IL-18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细胞介素-18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细胞免疫、抵御病毒感染、抗肿瘤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植物血凝素和2-脱氧葡萄糖分别在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直接抑制病毒繁殖方面有着显着的效果,在畜禽病毒性疫病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失败以及隐性感染使得非典型新城疫常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植物血凝素和2-脱氧葡萄糖的有效剂量和常用剂量,配合不同剂量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配制成复合免疫增强剂,联合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研究其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应用新城疫弱毒苗对7日龄雏鸡首免,5h后使用不同比例配方的复合免疫增强剂分别经口服、肌肉注射途径免疫雏鸡,分开饲养;21日龄先后用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和复合免疫增强剂二免。首免后每隔7d,每组随机取10只鸡,无菌心脏采血,分离淋巴细胞测定其淋巴细胞转化率;分离血清,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含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水平;雏鸡颈椎脱臼处死,称量并记录体重,解剖取其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量记录,计算其免疫器官指数;35日龄时使用新城疫F48强毒株对各组剩余雏鸡经点眼滴鼻攻毒,观察并记录鸡群状态和死亡率。结果显示,肌肉注射含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蛋白的复合免疫增强剂能够显着提高鸡血清中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随白细胞介素-18蛋白量的增加,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且以注射后第7d-14d表达含量最高,分别为43ng/L和70ng/L,至少在28d仍能维持较高水平;经口服途径免疫,含鸡白细胞介素-18重组菌的复合免疫增强剂也能显着提高鸡血清中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免疫后第7d,其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50ng/L和62ng/L,之后稍有下降,随IL-18重组菌量的增加,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复合免疫增强剂经肌肉注射、口服途径均能显着提高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且肌肉注射效果较口服效果好,随白细胞介素-18蛋白量的增加,淋转率和抗体水平均有升高趋势,平均抗体滴度在二免7d左右达到最高值10.2(log2),对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显着的促进效果,对脾脏中期发育也有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提升免疫鸡群对新城疫强毒株的抵抗力。试验结果表明,由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植物血凝素和2-脱氧葡萄糖组成的复合免疫增强剂,在诱生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升对新城疫毒株的抵抗力方面,能够显着增强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新型免疫增强制剂和抗病毒制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孙冬冬[7](2013)在《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8(rr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大鼠肝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细胞介素18(IL-l8)又称IFN-γ诱导因子(IGIF),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IL-18能够诱导Thl、NK、T细胞产生IFN-γ,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以及抗超敏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另外IL-l8还与I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由此可见,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且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大鼠白细胞介素18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并摸索了重组大鼠IL-18的纯化工艺,以及rrIL-18对大鼠肝细胞的增殖作用研究。本文研究不同载体-菌株组合对rr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时发现:在表达rrIL-18时,pPICZα系列载体作为表达载体要优于pPIC9系列表达载体;而选用X-33菌株的rrIL-18表达水平要优于GS115菌株,说明选用X-33作为宿主菌有利于提高rrIL-18的表达量。本文研究3L发酵罐规模下不同因素对rr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时发现,不同的起始诱导密度、溶解氧体积分数(DO)、pH、温度、甲醇浓度以及甘油添加量等培养条件对rrIL-18表达水平均有影响。最佳表达条件为一级种子以10%的接种量接入基础盐培养基中,起始诱导密度为750,发酵过程中保持DO在20%,诱导温度22℃,pH=5.75,甲醇电极控制甲醇浓度在0.25%,诱导过程中添加甘油2g/(L·h),发酵全过程由发酵罐控制系统进行在线控制和数据采集。最佳表达条件下,诱导144h后rrIL-18表达量接近0.35g/L。本文摸索了分离纯化rrIL-18的条件,结果表明,运用超滤、等电点沉淀、乙醇沉淀以及疏水层析依次对rrIL-18的3L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可获得纯度90%左右的目的产物。本文初步检测了rrIL-18对大鼠肝细胞生长增殖作用,BrdU免疫荧光法测得结果发现rrIL-18对大鼠肝细胞有增殖作用,其增殖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当其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对肝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从而为进一步搞清rrIL-18的其它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段莉姣[8](2013)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在抗肿瘤等方面,IL-18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之前关于重组人IL-18表达的研究主要是原核表达系统,不仅表达量低,而且活性低,分离纯化也较困难。为此,本文选用毕赤酵母菌GS115为宿主菌,成功构建了pPIC9K-rhIL-18表达载体,从重组毕赤酵母菌中得到能正确表达的工程菌Pichia pastoris GS115/hIL-18,然后进一步探讨其3L罐规模的发酵条件、产物纯化工艺以及体外的生物学作用。本文首先对重组表达载体pPIC9K-rhIL-18进行鉴定,并将其经电转化整合到毕赤酵母受体菌GS115的基因组中,再通过基因组PCR鉴定和筛选,MD板筛选单克隆,BMGY培养基诱导培养,SDS-PAGE和Western Blot蛋白鉴定等检测,最终得到能正确表达的重组菌株。本文发现不同的起始诱导菌体密度、温度、pH、溶解氧体积分数(DO)和甲醇诱导浓度等培养条件均影响3L罐规模rhIL-18的表达水平。经研究得到最佳表达条件:一级种子接入1.5LBSM培养基,起始诱导菌体密度为600,发酵过程中DO保持在20%左右,最佳pH为6.0,诱导温度23℃,甲醇诱导浓度为0.25%,整个发酵过程通过发酵罐控制软件系统进行在线控制和数据采集。本文初步摸索了rhIL-18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低温离心除去菌体,0.22μm膜过滤,30kD和10kD膜超滤,低温乙醇结合等电点沉淀,疏水层析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得到纯度在90%左右,收率42%的rhIL-18。本文通过MTT法和Hoechst33258染色检测了rhIL-18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人肝癌细胞株QSG-770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体外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rhIL-18均能抑制这五种癌细胞的活性,并且其抑制程度与rhIL-18的浓度成正比;此外,rhIL-18还能促进上述五种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从而为进一步研究rhIL-18的生物学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陈军宁[9](2013)在《IL-18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基因型之间的关系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方法:本课题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研究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60例伴糖尿病肾病)及180名正常对照组IL-18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包括IL-18基因启动子-137G/C、-607C/A位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8,与此同时检测患者的甘油三酯(TG)、清晨的空腹血糖(FPG)、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1)在广西桂北地区中汉族人群里IL-18基因-137C/G多态性位点存在CC、GC、GG、三种基因型,其中以GG基因型发生频率最高(74.4%),GC、GG基因型频率发生率为(25.6%),对这些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在男女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IL-18基因607C/A型位点测定,其存在CC、CA、AA三种类型,以CA基因型频率最高(51.9%),CC、AA基因型频率为(48.1%),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糖尿病肾病组血清IL-18水平显着高于糖尿病不伴肾病组和对照组(P<0.01)。(3)IL-18基因-607C/A位点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IL-18基因-137G/C多态现象在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对等位基因频率的风险分析显示,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糖尿病肾病风险是G等位基因患者的1.876倍(OR=1.876,95%CI:1.259~2.795),携带C等位基因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着高于不携带者〔(77.30±25.33) pg/ml比(65.28±22.16) pg/ml P<0.05〕。结论:我国广西桂北地区汉族人群之中存在着IL-18-137C/G和-607C/A单核昔酸多态性,其中IL-18基因-137G/C位点的多态现象与糖尿病肾病具有相一定的相关,C等位基因有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C等位基因的个体携带者可能通过刺激IL-18的高度表达来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病机会。

刘炜炜[10](2012)在《白细胞介素18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作用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因舌的血供及淋巴丰富,尤其舌肌频繁挤压使舌癌更易早期转移;舌癌预后较差,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舌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多效性炎性细胞因子,于1995年被Okamura等人发现,因能显着刺激Thl细胞产生干扰素Υ(γ-interferon, IFN-γ),最初被命名为干扰素诱导因子,1996年正式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8。因与IL-1有相同特性,IL-18被列为IL-1家族。它可以由多种类型的细胞产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和角化细胞。IL-18最初是以前体IL-18的形式产生,分子量为24kDa,基因编码有193个氨基酸的无活性的前体蛋白,需经caspase-1/IL-1转化酶(ICE)的裂解,才能成为成熟形式的IL-18,分子量为18kDa。IL-18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影响免疫系统:1、诱导由T,NK或者B细胞分泌IFN-Υ;2、促进抗CD3单克隆抗体,IL-2或者刀豆球蛋白A增殖,激活T细胞;3、提高Fas配基介导的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4、抑制破骨细胞在体外形成;5、激活NK细胞,调节CD8+T、CD4+T细胞逐渐活化,使CTL发挥杀伤作用。而且,IL-18与IL-12有协同作用,诱导IFN-γ的产生,通过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阻碍血管的发生。以上的生物学活性表明,IL-18可能正在成为一种特殊的有利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细胞因子,无论是在动物模型还是在晚期癌症病人身上,IL-18都发挥了显着的抗瘤活性。然而,IL-18对舌鳞的抗肿瘤作用还没有被阐述清楚。目前,许多的研究都集中在对舌癌的预防和治疗上,包括使用整合素靶定肿瘤细胞使得口腔鳞癌细胞更易于进行光学拍照;使用姜黄素,通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另外,舌癌耐药相关蛋白1(TCRP1)可以通过Akt信号通路而涉及口腔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然而,很少有关于对舌鳞癌使用免疫治疗的报道。本课题开展的假设:将细胞因子引入肿瘤细胞内已经成为癌症基因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我们用质粒载体pCDNA3.1携带IL-18基因,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由于IL-18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因此推测IL-18可能会对舌鳞癌细胞系发挥抑制作用。发现并探讨新的抑瘤途径将是本课题的关键。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构建及鉴定人IL-1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第二部分为将pCDNA3.1/IL-18转染入CRL-1623中,分析细胞生长状况、细胞凋亡、测定caspase3/7活性,并对相关细胞因子进行实时定量检测。第一部分人IL-1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目的:通过克隆人的Interleukin-18基因,构建Interleukin-18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真核表达载体,为转染做好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从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液中分离白细胞;用Trizol法进行IL-18总RNA提取及鉴定。设计合成PCR引物,把人基因组cDNA通过PCR获得Interleukin-18,克隆至载体pMD18-T,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里,最后进行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terleukin-18(pIL-18)的构建,并对重组质粒pIL-18进行双酶切鉴定与测序。结果:以人cDNA为模板,扩增出58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GeneBank测序结果相比,除两个碱基外,其余的完全一致,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对重组质粒pIL-18进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也完全一致。所以,重组质粒pIL-18由真核载体pCDNA3.1和Interleukin-18片段组成。且插入的Interleukin-18片段与已知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pIL-18重组质粒。第二部分IL-18基因转染人舌鳞癌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IL-18在舌鳞状细胞癌系CRL623生长调控中的作用,探讨抑瘤机制。方法:1、构建pCDNA3.1/IL-18重组质粒载体;2、培养癌细胞系CRL1623;3、将人IL-18基因克隆至pcDNA3.1(+)并转染CRL1623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并进行实时定量检测;4、随后用MTS法分析癌细胞的生长状况、使用锚定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5、用Apo-ONE Homogeneous试剂盒检测Caspase3/7的活性;6、实时定量检测CCND1(cyclin D1), CCNA1(cyclin A1)和IFNG(interferon-γ);7、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组别间t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构建了pCDNA3.1/IL-18载体。2、我们使用pRFP转染细胞,分别在24、48和72小时检测发光率,在CRL-1623转染pRFP48h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转染效率。3、我们分别对转染后24、48和72小时的形态进行观察,细胞凋亡的数目从24h到72h逐渐上升。4、与未转染细胞相比,转染pIL-18后细胞的活力显着下降(48h,p=0.031;72h,p=0.007);凋亡细胞数目从0到72h之间显着上升(24h,p=0.046;48h,p=0.037;72h,p=0.016);caspase-3/7的活性显着增加(p<0.05,72h)。5、实时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细胞相比,pIL-18转染后,IL-18和IFN-γ mRNA的水平上调(p=0.009和p=0.014);在pIL-18转染细胞中,cyclin D1mRNA水平下降,而cyclin A1mRNA水平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过表达外源IL-18基因,可以直接在体外干涉舌鳞癌细胞系的生长,引起细胞凋亡;2、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可能是通过一种caspase依赖性通路发生的;3、IL-18诱导干扰素γ产生,在宿主对细胞内微生物的防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IL-18基因可能干涉了染色体在S期过程中的复制,减缓细胞增殖的速度。因此,IL-18在调控舌鳞状细胞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该癌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细胞焦亡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焦亡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1.1 细胞死亡与细胞焦亡
        1.1.1 现代医学对于细胞焦亡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1.2 中医对于细胞焦亡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2 细胞焦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2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2.1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概述
        2.1.1 NLRP3
        2.1.2 ASC
        2.1.3 Caspase-1
    2.2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2)不同基因型青脚麻鸡抗马立克病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1.1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制
        1.2 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 马立克氏病疫苗发展
        1.5 马立克氏病抗性研究相关基因
        1.6 马立克氏病致瘤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
        2.1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方法
        2.2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应用
        2.3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3 细胞因子
        3.1 干扰素
        3.2 白细胞介素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SNP基因突变鸡的筛选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鸡全血基因组DNA提取
        3.2 PCR-RELP法进行突变鸡的筛选
        3.3 基因突变鸡扩繁
    4 实验结果
        4.1 PCR引物验证
        4.2 基因组DNA提取质量检测
        4.3 基因突变鸡筛选结果
        4.4 基因突变鸡的孵化结果
    5 讨论
第三章 Md5毒株对不同基因型青脚麻鸡攻毒实验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毒株和动物
    3 实验方法
        3.1 马立克氏病超强毒Md5株细胞培养液的制备
        3.2 鸡攻毒实验
        3.3 Md5攻毒的鸡群发病情况统计
        3.4 攻毒后样品采集
        3.5 MDV的感染率检测
        3.6 攻毒实验鸡SNP点突变验证
        3.7 不同基因型青脚麻鸡抗病能力分析
    4 结果
        4.1 Md5攻毒感染率检测
        4.2 Md5攻毒鸡发病情况统计
        4.3 攻毒实验鸡SNP点突变验证
        4.4 不同基因型鸡抗病能力分析
    5 讨论
第四章 鸡SMOC1和PTPN3 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性状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试剂及器材
    3 实验方法
        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 脾脏组织总RNA的提取
        3.3 逆转录反应
        3.4 荧光定量PCR
        3.5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脾脏组织RNA提取结果
        4.2 引物验证结果
        4.3 Q-PCR方法的特异性试验
        4.4 脾脏组织中SMOCI和 PTPN3 基因表达量变化分析
        4.5 MDV感染鸡脾中相关抗病因子表达量分析
    5 讨论
        5.1 SMOC1和PTPN3 基因的表达与MD抗性的关系
        5.2 细胞因子表达趋势与疾病发展之间的关系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3)IL-37b在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早期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细胞株、实验动物与质粒
        1.3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动物模型以及处理
        2.3 小鼠子宫组织块体外培养以及处理
        2.4 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提取、培养、鉴定以及增殖、侵袭、转染实验
        2.5 RL95-2 细胞的培养以及增殖、PCR实验
        2.6 统计分析
结果
    1.rhIL-37b抑制EM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
    2.清除巨噬细胞不影响rhIL-37b对 EM小鼠异位病灶生长的抑制
    3.rhIL-37b抑制EM小鼠异位病灶组织中与增殖、侵袭、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的表达
    4.rhIL-37b抑制EM小鼠异位病灶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5.rhIL-37b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子宫组织块中Mmp9、Vegfa、Il1b的表达以及Akt和 Erk1/2 的磷酸化
    6.rhIL-37b抑制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侵袭并调节基因表达
    7.过表达IL-37b抑制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侵袭并调节基因表达
    8.rhIL-37b抑制RL95-2 细胞增殖并调节基因表达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海南籍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实验流程及方法
1.2 结果
    1.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脑梗死危险因素比较
    1.2.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生化指标比较
    1.2.3 海南籍黎、汉族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1059G/C、IL-18-607C/A、IL-18-137G/C基因型的比较
    1.2.4 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CRP和 IL-18 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1.3.2 CRP和 IL-18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
    1.3.3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鸡IL-18和IFN-γ原核表达及抗IBDV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IFN-γ研究进展
        1.2.1 IFN-γ分子结构和编码基因
        1.2.2 IFN-γ的诱生
        1.2.3 IFN-γ信号传导
        1.2.4 IFN-γ的生物活性
    1.3 IL-18 研究进展
        1.3.1 IL-18 分子结构和产生
        1.3.1.1 IL-18 的分子结构
        1.3.1.2 IL-18 的前体加工
        1.3.2 IL-18 信号传导
        1.3.3 IL-18 生物学活性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和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验试剂及工具酶
        2.1.3 主要试剂盒及其他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目的基因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2 目的基因ChIL-18 和ChIFN-γ的模板RNA提取
        2.2.3 目的基因片段扩增
        2.2.4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2.2.5 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
        2.2.6 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2.7 蛋白表达及纯化
        2.2.8 重组蛋白体外抗病毒活性分析
        2.2.9 鉴定重组蛋白体内抗病毒活性
        2.2.10 蛋白体内抗病毒机制研究
        2.2.10.1 实验检测基因引物
        2.2.10.2 实验动物处理
        2.2.10.3 分离雏鸡脾脏淋巴细胞
        2.2.10.4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2.2.10.5 细胞因子检测
        2.2.11 蛋白体外抗病毒机制研究
        2.2.11.1 检测巨噬细胞中NO分泌
        2.2.11.2 TLR信号通路分析
        2.2.12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目的基因的获得
    3.2 pMD18-T-ChIL-18 和pMD18-T-ChIFN-γ重组质粒鉴定鉴定结果
    3.3 重组质粒pET28a-ChIL-18 和pET28a-ChIFN-γ的获得
    3.4 ChIL-18 和ChIFN-γ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3.5 重组蛋白体外抗病毒感染
    3.6 重组蛋白抑制病毒对机体的感染
    3.7 蛋白体内抗病毒机制研究
        3.7.1 重组蛋白刺激体外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分析
        3.7.2 重组蛋白体外刺激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
        3.7.3 重组蛋白体内刺激血液中细胞因子检测
        3.7.4 蛋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
        3.7.5 蛋白激活巨噬细胞中信号通路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
附录 (二)
个人简历

(6)重组鸡IL-18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细胞因子简介
    1.2 白细胞介素-18 研究进展
    1.3 白细胞介素-18 分子特征
    1.4 白细胞介素-18 分布
    1.5 白细胞介素-18 生物学功能
        1.5.1 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
        1.5.2 对 T 细胞的作用
        1.5.3 对 B 细胞的作用
        1.5.4 对 NK 细胞的作用
    1.6 白细胞介素-18 的临床应用
        1.6.1 白细胞介素-18 的抗感染作用
        1.6.2 白细胞介素-18 的抗肿瘤作用
        1.6.3 白细胞介素-18 的免疫增强作用
    1.7 免疫增强剂概述
    1.8 植物血凝素作用机制及应用
        1.8.1 植物血凝素作用机制
        1.8.2 植物血凝素的应用
    1.9 脱氧葡萄糖作用机制及应用
        1.9.1 脱氧葡萄糖作用机制
        1.9.2 脱氧葡萄糖的应用
    1.10 研究目的意义
第2章 ChIL-18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 ND 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2.1 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2 方法
        2.2.1 重组 ChIL-18 的获取
        2.2.2 抗原效价检测
        2.2.3 复合免疫增强剂试验配方
        2.2.4 试验动物分组
        2.2.5 血清中 IFN-γ和 IL-2 含量测定
        2.2.6 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
        2.2.7 抗体水平检测
        2.2.8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2.9 攻毒保护率测定
        2.2.10 统计分析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表达菌质粒酶切鉴定和表达蛋白 SDS-PAGE 鉴定
        2.3.2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血清中 IFN-γ含量
        2.3.3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血清中 IL-2 含量
        2.3.4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2.3.5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血清中抗体效价
        2.3.6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脾脏指数
        2.3.7 免疫不同时间后各组法氏囊指数
        2.3.8 新城疫强毒株攻毒保护率
    2.4 讨论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8(rr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大鼠肝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表
1 综述
    1.1 白细胞介素 18(IL-18)的性质与作用
        1.1.1 白细胞介素 18 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2 白细胞介素 18 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1.1.3 白细胞介素 18 的生物学作用与应用
    1.2 重组白细胞介素 18(rIL-18)的表达
        1.2.1 rIL-18 的原核表达
        1.2.2 rIL-18 的真核表达
        1.2.3 rIL-18 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
        1.2.4 rIL-18 的其它系统表达
    1.3 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 18(rr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
        1.3.1 毕赤酵母受体菌
        1.3.2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1.3.3 工程质粒的构建
        1.3.4 毕赤酵母的转化
        1.3.5 工程菌的鉴定与筛选
        1.3.6 外源蛋白的表达及修饰
        1.3.7 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盒及试剂
        2.1.3 贮存液和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rrIL-18 基因序列的设计
        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2.2.3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2.2.4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电转化
        2.2.5 基因组 PCR 法鉴定阳性重组子
        2.2.6 MM 和 MD 平板筛选 Mut+表型
        2.2.7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2.2.8 蛋白浓度的测定
        2.2.9 免疫印迹鉴定
        2.2.10 中试发酵条件优化实验
        2.2.11 分离纯化方法与步骤
        2.2.12 细胞培养
        2.2.13 MTT 检测
        2.2.14 Hochest 33258 染色
        2.2.15 制作大鼠 2/3 肝切除模型
        2.2.16 BrdU 免疫荧光染色
        2.2.1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rIL-18 表达质粒的结构及分子量
    3.2 表达 rrIL-18 的工程菌
    3.3 rrIL-18 工程菌的 3L 罐发酵条件
    3.4 分离纯化 rrIL-18 的纯度和收率
    3.5 rrIL-18 对五种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3.6 rrIL-18 对五种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7 rrIL-18 对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性质与作用
        1.1.1 IL-18 的来源
        1.1.2 IL-18 的结构
        1.1.3 IL-18 的性质
        1.1.4 IL-18 的生物学作用
    1.2 重组白细胞介素-18(rIL-18)的表达
        1.2.1 rIL-18 的原核表达
        1.2.2 rIL-18 的酵母表达
        1.2.3 rIL-18 的其他表达系统
    1.3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
        1.3.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
        1.3.2 宿主菌和表达载体
        1.3.3 外源蛋白在必赤酵母中的表达
        1.3.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化方式
        1.3.5 毕赤酵母的高密度发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rhIL-18 基因序列的设计及合成
        2.2.2 表达质粒 pPIC9K-rhIL-18 的构建及鉴定
        2.2.3 表达质粒 pPIC9K-rhIL-18 的线性化
        2.2.4 GS115 感受态的制备
        2.2.5 电转化
        2.2.6 基因组 PCR 法筛选阳性克隆
        2.2.7 rhIL-18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检测及鉴定
        2.2.8 重组酵母菌在 3L 发酵罐中的最佳表达条件试验
        2.2.9 rhIL-18 分离纯化方法
        2.2.10 MTT 法
        2.2.11 Hoechst33258 染色
        2.2.12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hIL-18 表达质粒的结构及分子量
    3.2 表达 rhIL-18 的工程菌
    3.3 rhIL-18 工程菌的 3L 罐发酵条件
    3.4 分离纯化 rhIL-18 的纯度和收率
    3.5 rhIL-18 对 5 种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3.6 rhIL-18 对 5 种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已发表的论文

(9)IL-18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及设备
    1.2 研究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血清IL-18基因型分析
    2.2 IL-18基因型在桂北地区汉族人分布的特点
    2.3 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 IL-18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2.4 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 IL-18 血清浓度进行比较
    2.5 糖尿病肾病组各基因型间 IL-18 血清水平比较
    2.6 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 IL-18 -137 基因型间血脂、脂蛋白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白细胞介素18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作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前言
    2 IL-18 因子与肿瘤的基因治疗
        2.1 IL-18 的发现和来源
        2.2 IL-18 的生物学活性
        2.3 IL-18 与肿瘤的相关性
        2.4 IL-18 与肿瘤的基因治疗
第2章 人 IL-18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Interleukin-18 基因的获取
        3.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3 人 Interleukin-18 基因的测序结果
        3.4 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Interleukin-18 的鉴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3章 IL-18 基因转染人舌鳞癌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材料、试剂、仪器及实验方法
        2.1 材料
        2.2 试剂
        2.3 仪器
        2.4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成功构建了 pCDNA3.1 /IL-18 载体
        3.2 转染效率的鉴定
        3.3 转染后舌鳞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3.4 转染后肿瘤细胞活力的检测
        3.5 转染后对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IL-1 8 的发现和来源
    2 IL-18 的生物学活性
    3 IL-18 与肿瘤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胞焦亡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研究进展[J]. 陈晶晶,张文风,赵明君,赵丹,张茂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 [2]不同基因型青脚麻鸡抗马立克病的筛选研究[D]. 李晨婉.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IL-37b在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早期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D]. 何永培.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4]海南籍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的基因多态性研究[D]. 陈声妹. 海南医学院, 2018(08)
  • [5]鸡IL-18和IFN-γ原核表达及抗IBDV活性分析[D]. 李晓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7(08)
  • [6]重组鸡IL-18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 余宁.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7]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8(rr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大鼠肝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D]. 孙冬冬. 河南师范大学, 2013(S2)
  • [8]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D]. 段莉姣. 河南师范大学, 2013(S2)
  • [9]IL-18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 陈军宁. 桂林医学院, 2013(05)
  • [10]白细胞介素18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作用的探讨[D]. 刘炜炜. 吉林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抗感染和抗肿瘤角度看IL-18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