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白鼠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槐[1](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南慧静,刘浩民,庄汝柏,唐兴刚[2](2018)在《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茎叶多糖低剂量组(L组0.12 g/kg)、人参茎叶多糖中剂量组(M组0.24g/kg)、人参茎叶多糖高剂量组(H组0.36 g/kg),每天灌胃量为0.4 mL。随后测定碳粒廓清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等指标。结果:人参茎叶多糖显着增加了L、M、H组的校正廓清指数(P<0.05)、CD4+和CD8+所占的比例(P<0.05或P<0.01)以及小鼠游泳的力竭时间(P<0.01)等。结论:人参茎叶多糖能显着提高昆明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
安梦培,张守元,张淹,朱振娜,胡金芳,申秀萍[3](2018)在《阿胶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阿胶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ip环磷酰胺或氢化可的松建立免疫低下模型,高、中、低(3.00、1.50、0.75 g/kg)剂量阿胶ig给予小鼠14 d后,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观察阿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进行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观察阿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胶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进行碳廓清实验,检测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观察阿胶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胶3.0、1.5、0.75 g/kg均可显着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01);3.0、1.5 g/kg能明显提高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0.001);3 g/kg能显着提高小鼠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和迟发超敏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阿胶对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无显着影响。结论阿胶能显着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CD3+、CD3+CD4+阳性细胞比例,对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影响。
谢家迅[4](2017)在《饮用磁化水对羔羊消化代谢与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陆续成对选择12只体重7.99±1.04 kg、30日龄的断奶小尾寒羊公羔,分别为对照和试验两组(每组n=6)。在自由采食相同日粮条件下,对照组喂给井水,试验组喂给磁化水,在95110和215230日龄分别进行二次消化代谢试验,在24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肝、肾、瘤胃、背最长肌和腿肌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总DNA和RNA含量,以研究饮用磁化水对羔羊消化代谢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饮用普通井水和磁化水羔羊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钙、磷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95110日龄分别为821.6±84.9和1054.7±174.1克/羊/日(P<0.05)、64.0±7.2和75.7±6.4%(P<0.05)、59.6±8.3和71.3±7.7%(P<0.05)、50.6±2.1和59.0±6.3%(P<0.05)、78.1±2.1和91.5±3.1%(P<0.05)、77.2±4.5和89.7±3.6%(P<0.05)、67.4±5.8和79.3±9.4%(P<0.05)、61.3±9.2和68.5±7.8%(P<0.05)、57.8±7.8和66.1±9.2%(P<0.05);在215230日龄分别提高1243.3±193.5和1565.8±144.1克/羊/日(P<0.01)、74.3±4.7和87.3±4.5%(P<0.05)、72.3±6.3和84.7±8.6%(P<0.05)、44.5±3.8和57.4±5.3%(P<0.01)、80.4±2.7和92.9±1.1%(P<0.05)、77.4±2.8和87.0±2.9%(P<0.05)、71.8±8.2和81.2±6.7%(P<0.05)、55.4±6.1和65.7±3.5%(P<0.05)、62.4±5.4和69.2±7.5%(P<0.05)。饮用普通井水、磁化水羔羊在210d(30-240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8.9±53.1和215.1±79.8克/羊/日(P<0.05),在增重高峰期(80-120日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3.6±0.7和3.0±0.7(P<0.01)。饮用普通井水、磁化水羔羊的屠宰活体重、胴体重、胴体净肉重和胴体瘦肉重分别为42.9±2.8和53.4±5.6 kg(P<0.05)、20.2±1.8和25.9±3.5 kg(P<0.05)、15.6±1.6和21.1±2.9 kg(P<0.05)、12.6±1.2和16.7±3.0 kg(P<0.05)。饮用普通井水、磁化水对羔羊肝、肾、瘤胃、背最长肌和腿肌鲜重分别为578.3±44.9和676.5±98.8 g(P<0.05)、86.7±10.7和109.8±10.9 g(P<0.01)、645.0±79.0和773.8±79.2 g(P<0.05)、1316.7±180.7和1917.0±412.0 g(P<0.01)、6660.5±475.0和8220.7±1164.5 g(P<0.05),而饮用磁化水对以上组织的器官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DNA(除腿肌外)、RNA(除腿肌外)含量均无显着影响。由本试验得出结论,饮用磁化水可提高羔羊自由采食量、日粮消化率和日增重;改善羔羊的屠宰性能;增加肝、肾、肌肉和瘤胃的鲜重。但对其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等含量无显着影响;在增重高峰期提高饲料转化率。
刘晏,魏刚,朱丰林,郭云柯,平凡,景嵘月,陆兔林,郭海英,汪悦[5](2015)在《新痹痛灵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新痹痛灵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新痹痛灵低剂量组、新痹痛灵高剂量组,通过计算廓清指数,观察新痹痛灵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影响;采用血清溶血素试验法以及二硝基氯苯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法,观察新痹痛灵在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结果新痹痛灵能调整小鼠的碳粒廓清吞噬指数、减少血清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结论新痹痛灵能不同程度的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有免疫抑制作用。
赖洁梅[6](2015)在《青蒿素联合羟基氯喹治疗LN的药理作用及其对KLF15/NF-κB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近研究发现,Kruppe样因子15(Kruppel-like factor 15,KLF15)可通过调控核因子-B(Nuclear Factor-κB,NF-κB)引起炎症及免疫反应,使肾小球产生病理变化,在L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SLE,并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临床治疗SLE重要药物。研究显示,羟基氯喹对狼疮肾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羟基氯喹不良反应较多,对其长期使用造成了局限。青蒿素(Artemisinin,ART)具有一定的抗炎免疫抑制活性,且其不良反应较少,适合长期服用。故用青蒿素与羟基氯喹进行配伍(AH),有可能在保证药效作用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羟基氯喹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上达到新的突破。目的:1、探讨通过AH治疗能否达到降低羟基氯喹使用剂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目的。2、观察AH治疗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LN模型小鼠及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LN模型小鼠的药效学作用。3、考察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LN模型小鼠及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LN模型小鼠KLF15、NF-κB的表达特征,从基因水平探讨LN的发病机制,阐明AH治疗LN的作用环节,为探讨和防治LN策略开拓新靶点。方法:1、进行AH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药物分为AH=1:3[(8.3mg青蒿素+25mg羟基氯喹)· kg-1]、AH=1:1[(16.7mg 青蒿素+16.7mg 羟基氯喹)· kg-1]及 AH=3:1[(25mg青蒿素+8.3mg羟基氯喹)· kg-1]三个剂量组并进行灌胃给药。选取药物最佳配伍比例,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Phytohemagglutinin-P,PHA-P)刺激分离的小鼠淋巴细胞,观察AH三个剂量组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采用鸡血红细胞作免疫原进行溶血素测定,观察AH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碳粒廓清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观察AH三个剂量组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评价AH的免疫抑制作用。2、由免疫功能初实验选取青蒿素、羟基氯喹的最佳配伍比例AH=1:3,根据羟基氯喹单用剂量(33.3 mg · kg-1),制定 AH 低、中、高(16.7、33.3、66.6 mg · kg-1)剂量组进行实验。(1)模型的建立①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小鼠LN模型的建立足跖注射空肠弯曲菌加佐剂混合液,三周后尾静脉注射空肠弯曲菌悬液,建立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小鼠LN模型。②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小鼠LN模型的建立无菌提取KM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后,皮下注入实验组KM小鼠体内,建立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小鼠LN模型。(2)检测方法采用AH低、中、高剂量对其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运用Bradford法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sea nitrogen,BUN)、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抗 ds-DNA(anti double stranded DNA,anti ds-DN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1)含量,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肾脏,脾脏的变化,评价AH对LN小鼠的药效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KLF15、NF-κ B mRNA的表达,深入探讨AH治疗LN的作用机制。结果:1、AH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1)AH=1:3组、AH=1:1组及AH=3:1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AH=1:3组及AH=1:1组的血清溶血素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AH=1:3组的碳粒廓清指数K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H=1:3组的吞噬指数α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AH=1:3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可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可降低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2、AH对小鼠LN模型的影响(1)AH对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小鼠LN模型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毛色、活动状态更佳;尿蛋白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Cr含量有所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BUN无显着降低(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B含量升高(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抗ds-DNA含量降低(P<0.05);中剂量组小鼠血清ANA含量有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gG含量有所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FN-γ含量有所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升高(P<0.05);AH治疗组小鼠肾小球大小及形态有所恢复,系膜细胞减少,系膜区渐窄,以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AH治疗组小鼠,脾脏胞间质水肿改善,脾小体增生减少,以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低、中、高剂量组的KLF15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低、中、高剂量组的NF-κ B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2)AH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小鼠LN模型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毛色、活动状态更佳;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尿蛋白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Cr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BUN均显着降低(P<0.01);中剂量组小鼠血清ALB含量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抗ds-DN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N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gG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FN-γ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5);AH治疗组小鼠肾小球大小及形态有所恢复,系膜细胞减少,系膜区渐窄,以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AH治疗组小鼠,脾脏胞间质水肿改善,脾小体增生减少,以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低、中、高剂量组的KLF15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低、中、高剂量组的NF-κ B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表明AH能够抑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其中AH=1:3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在保持药效的情况下,二药联用可降低羟基氯喹使用剂量、减少其不良反应。2、AH对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LN模型小鼠及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LN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降低小鼠血清中的SCr、BUN、抗ds-DNA、ANA、IgG、IFN-γ、TNF-α含量,可升高小鼠血清中的ALB、TGF-β1含量,可改善小鼠的肾脏、脾脏病理损害。3、AH可升高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LN模型小鼠及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LN模型小鼠肾组织KLF15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降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了 AH治疗LN的作用环节。
严胜泽[7](2015)在《太子参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20只18~22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太子参多糖对照组(400 mg/kg-BW)、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模型组、太子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BW),以上各组分别灌服蒸馏水和多糖,灌胃19天,第20天,对照组和太子参多糖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4组腹腔注射CY(100 mg/kg-BW),24 h处死小鼠,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碳粒廓清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2 (Interleukin- 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RIA法检测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和肠道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6)含量,显微镜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并计数相关免疫细胞数的数量,研究太子参多糖对CY所致的免疫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机制。结果如下:1.与CY模型组相比,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的胸腺、脾脏指数增加(P<0.05),太子参多糖对照组脾脏指数增加极显着(P<0.01),太子参多糖对照组胸腺指数增加显着(P<0.05),其中,剂量组之间胸腺、脾脏指数含量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2.与CY模型组相比,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吞噬指数a增加(P<0.05),太子参多糖对照组吞噬指数a显着升高(P<0.01),且该指数有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中空白孔,刀豆蛋白A (Concanavallin A, ConA)孔,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孔的OD值增加(P<0.05),其中,太子参多糖中剂量组ConA孔OD值增加(P<0.05),太子参多糖对照组中空白孔、LPS孔OD值增加显着(P<0.05),ConA孔OD值增加极显着(P<0.01)。3.与CY模型组相比,太子参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增加(P<0.05),且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γ含量增加显着(P<0.05),太子参多糖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2、IL-6含量增加(P<0.05),IFN-γ含量增加极显着(P<0.01)。4.与CY模型组相比,太子参多糖各剂量组与太子参多糖对照组小鼠各肠段肠道绒毛长度均增加,V/C比值升高,上皮内淋巴细胞数(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和杯状细胞数(Goblet cells,GC)均增多.5.与CY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十二指肠SIgA含量显着升高(P<0.05),回肠高剂量组SIg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高剂量组中十二指肠和回肠IL-2含量显着升高(P<0.05),十二指肠IL-6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IL-6含量显着升高(P<0.05),太子参多糖对照组中SIgA、IL-2、IL-6含量均增加,差异极显着(P<0.01)。本试验通过建立免疫损伤模型,发现灌胃给药太子参多糖对小鼠免疫损伤具有一定保护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太子参多糖各剂量组对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升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与ConA、LPS协同作用,拮抗CY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降低;增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FN-γ含量:提高小鼠各肠段肠绒毛长度、V/C比值、肌层厚度以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显着,在肠道黏膜免疫方面,太子参多糖也具有改善肠道黏膜免疫,拮抗CY所致肠道黏膜损伤小鼠IL-2、IL-6、SIgA含量降低的效果,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对肠道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且太子参多糖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相比,表明太子参多糖对提高上述指标,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说明了太子参多糖在改善机体免疫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康佳[8](2014)在《超微发酵对绞股蓝促免作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旨在研究超微发酵对绞股蓝促免作用的影响。选取预备饲养的小正常鼠350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未发酵绞股蓝低剂量组(D1)、未发酵绞股蓝中剂量组(Z1)、未发酵绞股蓝高剂量组(G1)、超微发酵绞股蓝低剂量组(D2)、超微发酵绞股蓝中剂量组(Z2)、超微发酵绞股蓝高剂量组(G2)。未发酵绞股蓝的低、中、高剂量组中每只小鼠分别灌服1:1的绞股蓝煎液0.2mL、0.4mL和0.6mL,超微发酵绞股蓝的低、中、高剂量组中每只小鼠分别灌服超微发酵液0.2mL、0.4mL和0.6mL,。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灌服生理盐水0.4mL。为了研究超微发酵对绞股蓝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促免作用的影响,将预备饲养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其余七组的小鼠用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模。氢化可的松加生理盐水组(Hy+NS)的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4mL。氢化可的松加未发酵绞股蓝低剂量组(Hy+D1)、氢化可的松加未发酵绞股蓝中剂量组(Hy+Z1)和氢化可的松加未发酵绞股蓝高剂量组(Hy+G1)的小鼠分别灌服1:1的“绞股蓝”煎液0.2mL、0.4mL和0.6mL,氢化可的松加超微发酵绞股蓝低剂量组(Hy+D2)、氢化可的松加超微发酵绞股蓝中剂量组(Hy+Z2)和氢化可的松加超微发酵绞股蓝高剂量组(Hy+G2)的小鼠分别灌服绞股蓝的超微发酵液0.2ml、0.4ml、0.6ml。各组于给药6d后分别测定小鼠的体重、脾指数、胸腺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碳粒的廓清率、NK细胞活性、脾内抗体形成细胞、血清溶血素的变化,以及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免疫小鼠组,高剂量超微发酵绞股蓝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可以显着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中性粒细胞数、NK细胞活性(P﹤0.01);其他指标超微发酵绞股蓝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组别,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1或P﹤0.05),但与未发酵绞股蓝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作用相当。在免疫抑制小鼠组:超微发酵绞股蓝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Hy+NS),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1或P﹤0.05)。结果表明超微发酵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绞股蓝的促免作用。
习南[9](2014)在《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黄芪茎叶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将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Ⅱ组为0.5%黄芪根普通粉对照组,Ⅲ-V组分别为黄芪茎叶超微粉0.5%、1%、1.5%剂量组。各组雏鸡均在7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 Sota+H120株)点滴鼻;在21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 Sota+H52株)点眼滴鼻,并且用新城疫油苗胸肌注射。各组分别于21d、28d、35d、42d,49d时,称重,心脏采取EDTA抗凝血,测定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心脏采血离心得血清,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随后剖杀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各组分别在21d、35d、49d时,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并采集肝素钠抗凝血检测外周血B细胞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变化;各组分别在49d时,测定鸡的碳粒廓清率。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的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显着提高雏鸡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5或p<0.01),1.5%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效果较好。黄芪根普通粉和低、中、高剂量黄芪茎叶超微粉均可显着提高雏鸡的体重和胸腺指数(p<0.05或p<0.01),其中,1.5%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效果与0.5%黄芪根普通粉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中、高剂量黄芪茎叶超微粉均可显着提高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IL-2及IFN-γ含量(p<0.05或p<0.01)。其中,1%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与0.5%黄芪根普通粉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黄芪茎叶超微粉三个剂量组对雏鸡外周血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转化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或p﹤0.01),且1%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外周血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提高作用与0.5%黄芪根普通粉的作用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1%的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显着提高雏鸡的碳粒廓清率(p<0.05或p<0.01)。结论: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各项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体重、胸腺指数、新城疫抗体水平、IL-2、IFN-γ含量、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碳粒廓清率),这为黄芪茎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鸡业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习南,康佳,郝李娟,李瑞娟,史万玉[10](2014)在《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研究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鸡:Ⅰ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Ⅱ组为0.5%黄芪根普通粉对照组,ⅢⅤ组分别为黄芪茎叶超微粉的0.5%、1.0%、1.5%3个剂量组。在21、28、35、42和49日龄时检测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49日龄时测定碳粒廓清率。结果显示,1.0%、1.5%黄芪茎叶超微粉能显着提高雏鸡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5或P<0.01);黄芪根普通粉和黄芪茎叶超微粉均可显着提高鸡的体重和胸腺指数(P<0.05或P<0.01),1.5%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效果与黄芪根普通粉的作用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1.0%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极显着提高雏鸡的碳粒廓清率(P<0.01),两者作用相当。研究表明,黄芪茎叶超微粉能够显着提高雏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白鼠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白鼠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试验药品制备 |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处方依据 |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CHBG的研制 |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
3. 结果 |
3.1 CHBG的制备 |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CHBG的制备工艺 |
4.2 CHBG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
3. 结果 |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
2. 方法 |
2.1 预实验 |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预实验结果 |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
4. 讨论 |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与创新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2)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剂及药品 |
1.3 仪器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分组处理 |
2.2指标测定 |
2.1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2.2 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 的影响 |
2.3 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
3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的影响 |
4.2 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3 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
4.4 对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后肝糖原、全血乳酸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
5 讨论 |
(3)阿胶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药品和主要试剂 |
1.2 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体液免疫 |
2.2 细胞免疫 |
2.3 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4 非特异性免疫 |
3 结果 |
3.1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3.2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3.3 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4 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 讨论 |
(4)饮用磁化水对羔羊消化代谢与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反刍动物消化代谢与生长 |
引言 |
1.1 反刍动物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 |
1.2 反刍动物的代谢生长 |
1.3 磁化水 |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2 样品收集、处理与测定 |
2.3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饮用磁化水对羔羊自由采食和生长的影响 |
3.2 饮用磁化水对羔羊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 饮用磁化水对羔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3.4 饮用磁化水对羔羊屠宰性能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4.1 磁化水的特性 |
4.2 饮用磁化水对畜、禽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饮用磁化水对畜禽消化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饮用磁化水对羔羊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新痹痛灵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6)青蒿素联合羟基氯喹治疗LN的药理作用及其对KLF15/NF-κ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一、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
二、狼疮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
三、KLF15、NF-κB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 |
第二节 狼疮性肾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一、诱发性狼疮性肾炎动物模型 |
(一)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性肾炎模型 |
(二) 空肠弯曲杆菌诱导的狼疮性肾炎模型 |
(三) 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导的狼疮性肾炎模型 |
(四) 降植烷诱导的狼疮性肾炎模型 |
二、自发性狼疮性肾炎动物模型 |
(一) NZB/NZW F1 |
(二) MRL/lpr |
(三) BXSB |
第二章 AH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一节 AH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小结 |
第二节 AH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小结 |
第三节 AH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小结 |
第三章 AH对LN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 |
第一节 AH对甲醛化空肠弯曲菌加佐剂诱发小鼠LN模型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节 AH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发小鼠LN模型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7)太子参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
1.1 太子参的资源现状 |
1.2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 太子参的药理研究 |
2 多糖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
2.1 多糖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
2.2 多糖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2.3 多糖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3 肠道黏膜免疫 |
3.1 肠黏膜免疫细胞 |
3.2 肠黏膜免疫的主效因子—SIgA |
4 CY在动物免疫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
2.2 试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变化 |
2.3 试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 |
2.4 试验小鼠血清免疫因子IL-2、IL-6、IFN-γ的变化 |
3 讨论 |
3.1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 |
3.3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三章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肠道黏膜结构及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动物分组和处理 |
1.3 载玻片及盖玻片的处理 |
1.4 固定液和染色液 |
1.5 操作步骤和指标检测 |
1.6 指标检测与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的变化 |
2.2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肠道iIEL的作用 |
2.3 太子参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肠道GC的作用 |
3 讨论 |
3.1 太子参多糖对小鼠小肠绒毛长度、V/C比值、肌层厚度的影响 |
3.2 太子参多糖对小鼠肠道iIEL数量的影响 |
3.3 太子参多糖对小鼠肠道GC数量的影响 |
第四章 太子参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肠道黏膜损伤小鼠SIgA、IL-2、IL-6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1.4 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小鼠十二指肠中SIgA、IL-2、IL-6含量的变化 |
2.2 试验小鼠回肠中SIgA、IL-2、IL-6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本研究创新点 |
3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超微发酵对绞股蓝促免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中药类免疫增效剂的作用原理及研究进展 |
1.2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 |
1.2.1 绞股蓝皂苷成分 |
1.2.2 绞股蓝多糖成分 |
1.2.3 黄酮类化合物 |
1.2.4 氨基酸和其他成分 |
1.3 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3.2 抗肿瘤作用 |
1.3.3 抗血栓及降低血糖的作用 |
1.3.4 抗氧化作用 |
1.3.5 抗衰老作用 |
1.3.6 抗溃疡作用 |
1.3.7 毒性作用 |
1.4 超微粉碎技术的相关研究 |
1.5 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进展 |
1.5.1 中药发酵技术的历史 |
1.5.2 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现状 |
1.5.3 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药品 |
2.3 主要仪器 |
2.4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4.1 正常小鼠的分组及处理 |
2.4.2 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制造 |
2.4.3 免疫抑制小鼠的分组及处理 |
2.5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6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测定 |
2.7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的测定 |
2.8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内 NK 细胞活性的测定 |
2.8.1 试剂盒组成 |
2.8.2 操作步骤 |
2.9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测定 |
2.9.1 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2.9.2 绵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2.9.3 补体的制备 |
2.9.4 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测定 |
2.10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测定 |
2.11 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测定 |
2.12 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测定 |
2.1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 |
3.2.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 |
3.2.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 |
3.3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3.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小鼠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3.2 绞股蓝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4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血清内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3.4.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免疫小鼠血清内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3.4.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内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3.5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
3.5.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免疫小鼠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
3.5.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
3.6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3.6.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免疫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3.6.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3.7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3.7.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免疫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3.7.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3.8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
3.8.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正常免疫小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
3.8.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 |
4.3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4.4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血清内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4.5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脾内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
4.6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4.7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4.8 绞股蓝超微发酵前后对小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
1.2 黄芪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
1.3 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1 黄芪中多糖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3.2 黄芪中皂苷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3.3 黄芪中黄酮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4 黄芪茎叶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
1.4.1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比较 |
1.4.2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皂苷的含量比较 |
1.4.3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黄酮的含量比较 |
1.5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药品 |
2.3 主要仪器 |
2.4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5 鸡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2.6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
2.6.1 血球凝集试验(HA) |
2.6.2 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
2.7 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测定 |
2.8 鸡血清中 IL-2 含量的测定 |
2.9 鸡血清中 IFN-Γ含量的测定 |
2.10 鸡碳粒廓清率的测定 |
2.11 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测定 |
2.11.1 试剂配制 |
2.11.2 试验步骤 |
2.12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测定 |
2.12.1 试剂配制 |
2.12.2 试验步骤 |
2.1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3.3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3.4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血清中 IL-2 含量的影响 |
3.5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血清中 IFN-Γ含量的影响 |
3.6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7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
3.8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4.3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4.4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 IL-2 含量的影响 |
4.5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 IFN-Γ含量的影响 |
4.6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4.7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
4.8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作者简历 |
致谢 |
(10)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1.1 中药 |
1.1.2 试验动物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动物的分组饲养 |
1.2.2 各项免疫指标的测定 |
1.2.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体重的影响 |
2.2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2.4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 讨论 |
四、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白鼠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 [2]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效果观察[J]. 南慧静,刘浩民,庄汝柏,唐兴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8(04)
- [3]阿胶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安梦培,张守元,张淹,朱振娜,胡金芳,申秀萍. 药物评价研究, 2018(04)
- [4]饮用磁化水对羔羊消化代谢与生长的影响[D]. 谢家迅.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5]新痹痛灵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刘晏,魏刚,朱丰林,郭云柯,平凡,景嵘月,陆兔林,郭海英,汪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 [6]青蒿素联合羟基氯喹治疗LN的药理作用及其对KLF15/NF-κB的影响[D]. 赖洁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7)
- [7]太子参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 严胜泽.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8]超微发酵对绞股蓝促免作用的影响[D]. 康佳.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9]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D]. 习南.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10]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 习南,康佳,郝李娟,李瑞娟,史万玉. 中国家禽,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