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岗局探索机构设置新路子(论文文献综述)
胡睿[1](2018)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地挂钩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 ——以泰兴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与“地”不同步、城乡发展不协调以及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脱钩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协调好人与地的关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学术和实际问题。2016年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开展“人地挂钩”工作。它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研究人地挂钩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对同类型地区开展“人地挂钩”工作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在辨析新型城镇化、人地挂钩、农业转移人口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就国内已经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河南“人地挂钩”试点等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人地挂钩”是推动进城落户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举措,并作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主要依据。其次,本文对开展“人地挂钩”工作涉及到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口径进行系统分析。当前国土、规划、住建、统计等各部门关于城镇建设用地的统计范围和口径并不一致。在各部门图件数据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各部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提出了在空间范围上实现城镇人口和用地协调一致的统计方法。再次,根据人地挂钩路径总体设计,围绕实行差别化用地标准、实施规划统筹管控、改进用地计划安排、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及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五方面,对开展人地挂钩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度解析。①基于人地对应,测算泰兴市16个乡镇(街道)的现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可将其划分为三档,差别化确定各乡镇(街道)新增建设用地标准;②推算2020年泰兴市各乡镇进城落户人口规模,将其作为规划调整完善建设用地相关指标分解的重要依据;③对比分析泰兴市各乡镇历年土地报批面积与迁入人口规模,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根据上年进城落户人口规模分解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考虑吸纳进城落户人口较多的乡镇;④对当前泰兴市土地供应结构进行了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供地结构优化方式;⑤指出两栖人口双重占地的问题,及提出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从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最后,依据当前人地挂钩工作存在的困境,从构建人地挂钩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统计数据收集采集机制、建立鼓励农业人口转移的引导机制、完善进城落户人口权益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人地挂钩”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高天宇[2](2017)在《新税改背景下深圳海关跨境电商业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跨境电商交易行为指的是国内电商企业通过自身渠道,引进国外商品,并通过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给国内消费者提供服务。尽管颁布的这些政策对于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系列的政策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进口的环节,有很多的不法商家都会有偷漏税的问题。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财关税(2016)18号文件中,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深圳地理位置特殊,且经济发展名列前茅,海关管理范围内包括前海湾保税区和盐田港保税区,尤其需要开展新税改下的跨境电商海关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采用PEST方法对新税改下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宏观环境展开分析,从而提出新税改环境与旧税改的区别,明确提出新税改对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将产生哪些影响,分析当前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所面临的管理新环境。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得出新税改环境下跨境电商海关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有跨境物流碎片化,加大监管难度和成本;新税改后海关现场操作没有细则配套,有实施盲点;通关环节瓶颈突出,人力资源保障不足;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向行邮渠道转移,走私风险加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向行邮渠道转移,走私风险加剧等问题,并且对其从海关本身、跨境电商、行业监督方面的原因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建议包括建立行邮、快件进境重点人员和商品名单制度;构建现场设立进出境物品监管中心等多元化治理体系;加强培训一线海关管理人员,提升战斗力;建立境外寄送邮件的分类监管,规避走私风险;统一构建各保税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后,结论主要为总结和展望,会以前边的文章作为基础,找出其不足之处,然后对于这篇文章研究的课题的一些结论将会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郑莹[3](2014)在《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片面强调精神激励、道德素质低下、公务员缺乏竞争、惩戒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等等,这都是我国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持续不断地追求公共利益,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于激励制度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在讨论激励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完善企业或者整个政府部门的激励机制,而很少有人针对某个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具体的激励制度研究。因此,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公共部门(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为研究对象,使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两章首先对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归纳总结了公务员激励制度的研究成果,同时论述了激励理论的相关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三章重点分析和阐释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现行激励制度。首先介绍了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总体情况和人员情况,然后从考绩、培训、晋升、薪酬、奖惩等几个方面的制度现状进行分别论述。接下来,本文的第四章便针对第三章陈列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激励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激励理念、激励制度建设、激励手段和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追寻本质原因。第五章,则是在第三、四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现有的激励制度提出了完善的思路,第一点则是对激励理念的改进,第二、三、四点是对激励制度建设的完善,第五点则是对激励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第六章和第七章对完善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理论论证。整篇文章就是围绕着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激励制度,从“现状——问题——做法——论证合理性有效性”这样的系统步骤来进行理论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健全其现行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李杰[4](2013)在《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从目前国内经济和贸易情况来看,国内GDP和外贸进出总额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将对我国集装箱运输产生更大的需求。集装箱运输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而铁路具有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安全环保等优势,作为物流链的重要环节,作用是不可替代。长盐铁路公司是典型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率先改革,进行物流化尝试。尤其在海铁联运方而,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下文简称新华国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资源整合,利用自有疏港铁路长盐铁路通过京广、京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络融合,将货源腹地扩展至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步将长盐铁路公司打造成为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核心优势的现代化物流企业。本文主要以企业战略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状况,中国港口海铁联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发展目标,并指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薄弱环节。运用波特的产业竞争战略分析工具对新华国际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竞争状态、供需状况、成长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借助SWOT模型分析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设计一整套操作性强,并能为新华国际发展海铁联运带来实际变革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发展方案,同时对同类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哲[5](2013)在《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治党、治军、理政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施政”是其革命生涯中的闪光点。土地革命时期,他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所参与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以后发展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陕甘边区关中分区、绥德分区区委书记兼行政督察专员,带领边区群众创建抗日民主示范区。毛泽东称赞其能把“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一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主持西北的党、政、军全面工作,领导创建西北新政权。毛泽东称赞其“比诸葛亮还厉害”,“是一位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时期,他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带领广东“先行一步”,为“开放圈”的确立奠定了体制及政策基础。从“点—区—面—圈”,即从革命的落脚点,到抗日民主示范区;从独当一面的西北局书记,到构建“开放圈”的元勋,是习仲勋地方施政的脉络,也构成了本论文的主线。“点”:陕甘边根据地时期,未满21岁的习仲勋,因为不平凡的任职履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被推选为陕甘边区政府主席。他从发动群众组织入手,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推动建立了层级完备的政权体系;他从根据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土改等政策,初步改造了乡村社会;受刘志丹影响,他团结各类社会势力,为弱小的红色政权赢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在陕北“肃反”中,他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力所能及地减少了肃反的破坏性。“区”:抗日战争时期,习仲勋先后把守边区的南、北大门,在反摩擦斗争中创建了抗日民主示范区,在改进行政领导方式中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冷静、谨慎的对待“整风审干”运动,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减少了运动的消极后果。“面”:担任西北局书记是他从地方干部一跃而为西北大员,独当一面的开端。习仲勋深入调查研究,促使中央及时纠正“左”倾偏向,区别制定了土改政策。在习仲勋等西北领导人的努力下,平稳接管了西北政权,大胆而妥当地处理西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促进了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圈”:改革开放时期,习仲勋抓住“整顿、维护、修复、开创”等四个关键环节,整顿思想、维护秩序、修复创伤、开创局面,为广东的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赢得了先机,在中国改革开放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论文系统梳理了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的发展脉络,把研究的基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空间。横向上,对习仲勋每个时期的施政实践及思想进行了总结提炼;纵向上,从施政的价值目标、政治标准及行动准则进行了归纳分析。既深化了对习仲勋这一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又拓展丰富了地方施政研究的视野,还为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张圣友[6](2012)在《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凸显出来的现实需求。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在优先获得经济领域快速发展的成果的同时,社会领域聚集起来的矛盾也最先显现出来。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在新形势下大多已经失灵,许多从事城市基层政府工作的同志都感到现在的基层社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整合各方面力量来综合治理困难重重。因此,如何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当前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实践方面遇到的难题,探索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就成了本文的写作基点。本文结构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阐述了论文写作的动因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创新点与研究限度;第二部分是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介绍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和经验。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经验和启示,并介绍了国内其他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第六部分分析了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点;最后是结论和展望。关于本文的创新点。由于我国真正重视并开展对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时间不长,可以说,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管理实践的角度,都还来不及进行更加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社会管理在基层的实践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尚未完全形成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有规律性的认识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究中所取得的些许进步,都是一种创新。概括起来说,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研究的视角来说,现有的研究主要立足于高层视野,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的素材。但是,涉及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在吸取前人充足养分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基层政府的角度研究社会管理问题,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应该说,算得上是一种研究视角的创新。二、从研究的侧重点来说,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管理问题,更多涉猎的是格局、体制和机制问题。但是,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立足于城市基层政府的层面,则更加侧重于对城市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成果。三、提出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该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城市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就这一点来说,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是和其它社会管理主体一道行使社会管理使命的普通一员;二是城市基层政府必须对整个基层社会管理“负责”,就这一点来说,它还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正如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担任多种不同角色一样,不同角色的使命显然有区别,从而避免笼统而谈,找到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既要主导,又不能包办代替”的发力点。四、鉴于罗湖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城区,许多尝试和经验以及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和困难都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来说,本文以罗湖为典型剖析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做法、经验、遇到过的挫折困难以及尚未解决或者新出现的问题,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它应该可以为后开发的城区政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使后开发的城区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杨颂[7](2012)在《深圳特区扩大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全国上下的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经过了长久以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努力,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实现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然而,由于“二线关”的存在,从而大大影响了深圳的中心城市功能。此外,深圳市政府的职能只能覆盖现有的特区,从而产生了“一市两法”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个完整城市的分割,不仅导致特区内开发过度,还造成特区外的开发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理论及着作;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论文写作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随后,文章论述了深圳特区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相关政策、特区扩大前深圳市政府职能的状况、特区扩大前深圳市政府职能的特征、特区扩大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特区扩大的背景和必然性,以及扩大后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围绕深圳特区扩大这一现实问题,从政府职能的结构改革、制度设计、运行模式等方面,结合“大部制”改革方案,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路径。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林依琳[8](2009)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合作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粤港澳三地同属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三地山水相连,历来有广州城、香港岛、澳门街的说法。正是源于一体的地缘条件,血浓于水的亲情人缘,高度互补的资源禀赋,共同支撑和推动着粤港澳经济关系向前发展,形成了带有浓厚区域色彩的经济融合模式,使三地之间的经贸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东与港澳同根同脉,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漫长岁月,三地间的交往和联系从未中断过。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粤港澳合作开启了新篇章。经过30年的合作历程,粤港澳三地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在“一国两制”下颇具特色的区域合作体,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广东通过与港澳的合作,不仅可以互惠互利,让港澳从繁荣稳定继续走向繁荣,还可以让广东及时补齐短板,建立新的比较优势,进而辐射泛珠三角地区,推动中国改革前行。粤港澳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展开更为有效的经济社会合作,探索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合作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证明中央对粤港澳合作十分重视,粤港澳合作应当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契机,利用中央给予的先行先试的权力,联手打造世界级的经济共同体,而且以此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党的十七大会议之后,我国又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粤港澳合作引向深入以迎接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多次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世界眼光来谋划广东发展和粤港澳合作。用世界眼光来谋划粤港澳合作,就要求我们开辟新思路,力求新突破。粤港澳合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对三地乃至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未来粤港澳合作的科学谋划自然脱离不了特定的历史起点,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回顾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观往知行,摸索经验,才能进一步理清思路,寻求出新的突破。
张胜友[9](2008)在《珠江,东方的觉醒》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胡锦涛序篇珠江——历史注定她将演绎和见证中华民族之大变局!
吴奕新[10](2007)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深圳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近几年来,深圳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区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二、皇岗局探索机构设置新路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皇岗局探索机构设置新路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地挂钩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 ——以泰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区概况 |
1.7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新型城镇化 |
2.1.2 人地挂钩 |
2.1.3 农业转移人口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地协调理论 |
2.2.2 城乡统筹理论 |
2.2.3 节约集约用地理论 |
第三章 人地挂钩的模式研究与路径设计 |
3.1 国内人地挂钩实践 |
3.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
3.1.2 地票交易与河南“人地挂钩” |
3.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地挂钩 |
3.2 人地挂钩制度运行模式 |
3.2.1 城镇化率增长匹配模式 |
3.2.2 地随人走模式 |
3.2.3 考虑时空异质性的模式 |
3.3 人地挂钩实施路径总体设计 |
3.3.1 统一城镇人口与用地口径 |
3.3.2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
3.3.3 适时推进解决双重占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镇人口与用地统计口径分析 |
4.1 “城镇人口”统计口径解析 |
4.1.1 户籍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
4.1.2 常住人口与城镇人口 |
4.2 “城镇用地”统计口径解析 |
4.2.1 规划部门城镇用地统计口径 |
4.2.2 住建部门城镇用地统计口径 |
4.2.3 国土部门城镇用地统计口径 |
4.2.4 三部门口径差异比较 |
4.2.5 城镇建设用地统计口径确认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地挂钩的实施路径研究 |
5.1 实施差别化用地标准 |
5.1.1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计算 |
5.1.2 各乡镇新增建设用地安排标准 |
5.2 实施规划统筹管控 |
5.2.1 历年迁入人口情况 |
5.2.2 测算2020年进城落户人口及规划指标 |
5.3 改进用地计划安排 |
5.3.1 各乡镇用地现状 |
5.3.2 用地计划改进 |
5.4 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
5.4.1 土地供应现状 |
5.4.2 优化方式 |
5.5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
5.5.1 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现状 |
5.5.2 建立自愿有偿的土地权益退出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地挂钩保障机制研究 |
6.1 构建人地挂钩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
6.1.1 公安部门统计规模 |
6.1.2 国土部门优化布局 |
6.1.3 农工部门维护权益 |
6.1.4 民政部门保障民生 |
6.2 整合统计数据收集采集机制 |
6.2.1 统一人口统计口径 |
6.2.2 统一城镇统计口径 |
6.3 建立鼓励农业人口转移的引导机制 |
6.3.1 编制县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 |
6.3.2 编制县级《人地挂钩规划》 |
6.4 完善进城落户人口权益保障机制 |
6.4.1 切实加强进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
6.4.2 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6.4.3 支持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购房租房 |
6.4.4 支持进城落户农民创业就业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税改背景下深圳海关跨境电商业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
1.3.4 深度访谈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介绍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 跨境电商税务征税依据、征管特点及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税改下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宏观环境分析 |
3.1 新税改的内容分析 |
3.2 新税改对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产生的影响 |
3.3 深圳跨境电商保税港试验区发展情况分析及深圳海关现状分析 |
3.3.1 前海蛇口港保税区分析 |
3.3.2 盐田港综合保税区 |
3.3.3 深圳海关现状 |
3.4 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宏观环境分析 |
3.4.1 政治情况分析 |
3.4.2 经济情况分析 |
3.4.3 社会情况分析 |
3.4.4 技术情况分析 |
3.5 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宏观环境分析结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税改环境下深圳跨境电商海关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新税改环境下跨境电商管理工作现状调查 |
4.1.1 调查过程 |
4.1.2 调查样本 |
4.1.3 调查问卷设计 |
4.1.4 调查流程 |
4.1.5 合理性分析 |
4.1.6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 新税改环境下跨境电商海关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
4.2.1 跨境物流碎片化,加大监管难度和成本 |
4.2.2 新税改后海关实际操作中有实施盲点 |
4.2.3 通关环节瓶颈突出,人力资源保障不足 |
4.2.4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向行邮渠道转移,走私风险加剧 |
4.2.5 深圳各保税园区在新税改跨境协同化执行力度不足 |
4.3 主要原因分析 |
4.3.1 海关管理制度缺乏现场实施细则配套 |
4.3.2 跨境电商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善配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税改环境下深圳跨境电商海关管理建议 |
5.1 建立行邮、快件进境重点人员和商品名单制度 |
5.2 构建现场设立进出境物品监管中心等多元化治理体系 |
5.3 加强培训一线海关管理人员,提升战斗力 |
5.4 建立境外寄送邮件的分类监管,规避走私风险 |
5.5 统一构建各保税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和清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系统分析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公务员激励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公务员激励制度 |
2.1.1 国外公务员激励制度 |
2.1.2 国内公务员激励制度 |
2.2 激励理论 |
2.2.1 激励的含义 |
2.2.2 激励的类型 |
2.2.3 西方主要激励理论 |
2.3 其他相关概念 |
2.3.1 公共服务质量及相关评价标准 |
2.3.2 公共服务动机 |
第三章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概况和现行激励制度 |
3.1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概况 |
3.2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人员情况 |
3.3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现行激励制度 |
3.3.1 考绩制度 |
3.3.2 培训制度 |
3.3.3 晋升制度 |
3.3.4 薪酬制度 |
3.3.5 奖惩制度 |
第四章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现存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现存问题 |
4.1.1 激励方式单一,精神激励缺乏 |
4.1.2 行政文化和晋升机制不合理 |
4.1.3 竞争环境有待改善 |
4.1.4 负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4.1.5 激励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
4.1.6 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 |
4.2 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激励理念方面 |
4.2.2 激励制度方面 |
4.2.3 激励手段和方法方面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的思路 |
5.1 激励理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 |
5.2 激励制度建设方面: |
5.2.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
5.2.2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
5.2.3 建立有效的监督奖惩制度 |
5.3 激励手段方面:探索新型激励方式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的合理性论证 |
6.1 转变激励理念的合理性 |
6.1.1 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6.1.2 符合新公共服务的价值观 |
6.2 激励制度建设的合理性 |
6.2.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合理性 |
6.2.2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的合理性 |
6.2.3 建立有效的监督奖惩制度的合理性 |
6.3 创新激励手段的合理性 |
第七章 完善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的有效性论证 |
7.1 转变激励理念的有效性 |
7.2 激励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
7.2.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
7.2.2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
7.2.3 建立有效的监督奖惩制度的有效性 |
7.3 创新激励手段的有效性 |
第八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写作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战略理论基础 |
2.1.1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
2.1.2 古典战略理论阶段 |
2.1.3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
2.2 多式联运发展综述 |
2.2.1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多式联运发展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新华国际内部环境分析 |
3.1 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现状 |
3.1.1 新华国际使命及愿景 |
3.1.2 新华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现状 |
3.1.3 新华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 |
3.1.4 新华国际临港仓储现状 |
3.1.5 新华国际疏港通道建设现状 |
3.1.6 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服务现状 |
3.2 长盐铁路概况 |
3.2.1 长盐铁路吞吐量现状 |
3.2.2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腹地范围 |
3.2.3 长盐铁路集装箱服务现状 |
3.2.4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特点 |
3.2.5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新华国际外部环境分析 |
4.1 中国海铁联运状况及发展趋势 |
4.1.1 新经济形势对海铁联运的影响 |
4.1.2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需求状况 |
4.1.3 国内主要港口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 |
4.1.4 国内海铁联运的业务特点 |
4.1.5 国内海铁联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4.1.6 中国海铁联运的未来发展趋势 |
4.2 铁路改革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
4.2.1 铁路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2 铁路体制改革模式 |
4.2.3 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
4.2.4 铁路改革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的影响 |
4.2.5 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划 |
4.2.6 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划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
4.3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需求生成量预测 |
4.3.1 总体预测思路及步骤 |
4.3.2 六省一市外贸集装箱生成量预测 |
4.3.3 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因素 |
4.3.4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需求生成量预测 |
4.3.5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可能办理量预测 |
4.4 竞争环境分析 |
4.4.1 潜在进入者竞争 |
4.4.2 替代产品竞争 |
4.4.3 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4.4 货主的议价能力 |
4.4.5 对新华国际港竞争能力的评价 |
第五章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选择 |
5.1 SWOT分析 |
5.1.1 竞争优势(Strengths) |
5.1.2 竞争劣势(Weaknesses) |
5.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5.1.4 威胁分析(Threats) |
5.2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定位 |
5.3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 |
5.4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选择 |
5.4.1 优势与机会战略 |
5.4.2 劣势与机会战略 |
5.4.3 优势与威胁战略 |
5.4.4 劣势与威胁战略 |
第六章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
6.1 新华国际发展铁路物流业的策略 |
6.2 口岸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建议 |
6.2.1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必要性 |
6.2.2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可能性 |
6.2.3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设想 |
6.2.4 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政策建议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的缘起、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三、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落脚点—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
第一节 未满 21 岁的习仲勋为何被推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
一、 组织领导“三运”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 |
二、 尝试建立照金革命根据地 |
三、 主持陈家坡会议,挽救危机局势 |
四、 从“守土建政”到“狡兔三窟”,开辟陕甘边根据地 |
第二节 筹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推动建立政权体系 |
一、 发展群众组织,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 |
二、 确立苏维埃政府的组织领导基础 |
三、 按比例推选代表,民主产生边区苏维埃政府 |
四、 推动建立层级体系完备的政权体系 |
第三节 制订灵活政策,改造乡村社会 |
一、 因地制宜开展土地革命 |
二、 搞活贸易金融 |
三、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
第四节 融汇各类势力,赢取生存空间 |
一、 对土匪的政策 |
二、 对国民党杂牌军的政策 |
三、 对民团的政策 |
四、 对哥老会的政策 |
五、 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
第五节 抵制“左”倾错误,减少“肃反”破坏性 |
一、 “肃反”前,纠正查田运动中的极左行为 |
二、 “肃反”中,顾全大局、对党忠诚 |
三、 “肃反”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工作 |
第二章 把守南、北大门—创建抗日民主示范区 |
第一节 在反“摩擦”斗争中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
一、 制定系统、灵活的反摩擦策略 |
二、 坚持“化敌为友” |
三、 推动创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
第二节 在改进行政领导方式中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
一、 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大生产” |
二、 创新各类教育模式 |
三、 创新文艺发展模式 |
第三节 在“整风审干”中防止扩大化 |
一、 冷静、谨慎把握政策 |
二、 保护知识分子干部 |
三、 扎实开展甄别工作 |
第三章 独当一面—从群众中走出的西北局书记 |
第一节 及时反映土改偏差,促使运动顺利进行 |
一、 上书直言土改“左”倾偏差 |
二、 区分制订土改政策,典型示范推广经验 |
三、 保护爱国民主人士 |
第二节 统筹谋划,稳妥接管大西北 |
一、 提高老干部,培养新干部 |
二、 严格保护好人民的城市 |
三、 “用百分之九十的力量做好农村工作” |
四、 坚持与党外人士合作 |
第三节 “稳进慎重”地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
一、 “比诸葛亮还厉害”—解决青海昂拉部落叛乱 |
二、 纠正新疆工作中的急躁行为 |
三、 组织护送班禅返藏工作 |
第四章 开放圈—改革开放的奠基者之一 |
第一节 整顿—促进作风转变,解放思想 |
一、 开展整风运动,统一思想认识 |
二、 最早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省级领导人之一 |
三、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补课活动 |
第二节 维护—解决“逃港”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
一、 调查研究,弄清“逃港”问题性质及根源 |
二、 多管齐下,遏制“逃港”风潮 |
三、 重在治本,逐步解决“逃港”问题 |
第三节 修复—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
一、 平反“反地方主义”案件 |
二、 妥善处理“李一哲”案件 |
三、 处理其它历史遗留问题 |
第四节 开创—带领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
一、 向中央“要权” |
二、 中央批准广东“先走一步” |
三、 抓住机遇,创新体制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施政的价值目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 |
一、 维护群众生存及发展权益 |
二、 “把群众组织活跃起来” |
三、 “是群众的先生,又是群众的学生” |
四、 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
第二节 施政的政治标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
一、 强烈的忧党意识 |
二、 大无畏的责任担当意识 |
三、 “一辈子不整人”的坦荡胸怀 |
第三节 施政的行动准则—“做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一、 稳进慎重地处理复杂局势 |
二、 先试先行突破僵化局势 |
三、 实现中央决策与地方施政的良性互动 |
四、 团结各类势力,营造良好施政环境 |
参考文献 |
(6)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动因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动因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核心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管理文献的基本情况 |
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管理文献的主要观点 |
1.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管理文献的主要贡献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限度 |
1.5.1 创新之处 |
1.5.2 研究限度 |
2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社会秩序理论 |
2.1.1 社会秩序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2 社会秩序理论对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借鉴意义 |
2.2 福利国家理论 |
2.2.1 福利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2 福利国家理论对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借鉴意义 |
2.3 “第三条道路”理论 |
2.3.1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
2.3.2 “第三条道路”理论对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借鉴意义 |
3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 |
3.1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概况 |
3.1.1 建国以前我国社会领域的基本情况 |
3.1.2 建国以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确立与发展 |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 |
3.2.1 在宏观层面,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格局 |
3.2.2 在微观层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合作局面初步形成 |
3.2.3 各地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情况差别较大 |
3.3 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3.3.1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2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和经验 |
4.1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
4.1.1 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演变 |
4.1.2 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涉及的主要内容 |
4.2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
4.2.1 欧美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主要做法 |
4.2.2 亚太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主要做法 |
4.3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
4.3.1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 |
4.3.2 发达国家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启示 |
5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
5.1 改革开放原发地罗湖先行先试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
5.1.1 罗湖区概况 |
5.1.2 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基本情况 |
5.2 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新挑战 |
5.2.1 罗湖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
5.2.2 当前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
5.3 罗湖区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
5.3.1 “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罗湖发展的核心理念 |
5.3.2 “重心前移、服务铺路”:创新管理的技术手段 |
5.3.3 “规范管理、阳光理政”: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 |
5.4 他山之石:北京、上海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
5.4.1 北京市海滨区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
5.4.2 上海市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促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
6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点 |
6.1 正确把握我国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 |
6.1.1 城市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众多“普通主体之一”的角色 |
6.1.2 城市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格局中“负责”的角色 |
6.2 以理念创新筑牢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 |
6.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 |
6.2.2 坚持改善民生的理念筑牢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 |
6.2.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正确走向 |
6.3 技术手段创新: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路径 |
6.3.1 以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手段发展社会事业 |
6.3.2 以加强城市基层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维护社会稳定 |
6.3.3 以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为平台支持现实社会管理 |
6.3.4 以加强社区建设为主体夯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 |
6.3.5 以服务社会特殊群体为途径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
6.3.6 以推进城市社工队伍专业化为目标加强基层社会管理队伍建设 |
6.4 制度创新: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
6.4.1 实施正确的社会政策调节城市基层社会关系 |
6.4.2 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规范城市基层社会行为 |
6.4.3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城市基层社会安全运行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后记 |
(7)深圳特区扩大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2 地方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 |
2.1 地方政府职能概述 |
2.2 地方政府职能的类型及演变 |
2.2.1 地方政府职能的类型 |
2.2.2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
2.3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 |
3 国家特区政策与深圳市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
3.1 国家特区政策的由来及发展 |
3.1.1 中国经济特区的由来 |
3.1.2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阶段 |
3.2 国家特区政策中政府职能的文本规定 |
3.3 特区政策背景下深圳市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
3.3.1 从边缘优势到政策优势 |
3.3.2 从政策优势到产业优势 |
3.3.3 从产业优势到环境优势 |
3.3.4 从环境优势到制度优势 |
4 特区扩大后政府职能转变解析 |
4.1 深圳特区扩大的历史必然性 |
4.1.1 深圳政府职能转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
4.1.2 深圳政府职能转变是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
4.1.3 深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深圳城市协调发展的需要 |
4.2 特区扩大后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解析 |
4.2.1 市场环境成熟不一,差距过大 |
4.2.2 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
4.2.3 信息化建设步伐滞缓 |
4.2.4 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制障碍 |
4.2.5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缺陷 |
5 特区扩大后深圳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
5.1 深圳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 |
5.2 深圳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原则 |
5.2.1 统筹兼顾原则 |
5.2.2 适度原则 |
5.2.3 保持深圳特色原则 |
5.3 特区扩大背景下的深圳市政府职能转变举措 |
5.3.1 提高区域规划的科学性,谋求区域协调发展 |
5.3.2 实行制度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5.3.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服务特区扩大 |
5.3.4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
5.3.5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法治型政府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合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序言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观点 |
(三) 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
(四) 研究方法 |
二、“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合作与发展的历程 |
(一) 回归之前的粤港澳合作 |
(二) 回归以来的粤港澳合作 |
三、粤港澳三地合作的领域与重点 |
(一) 合作初期从贸易和工业加工生产投资领域起步 |
(二) 合作发展期向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发展 |
(三) 合作成熟期走向全方位合作 |
四、粤港澳合作模式的演变 |
(一) 民间合作模式 |
(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 |
(三) 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模式 |
(四)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 |
(五) 政府主导、民间合作并重的紧密合作模式 |
五、粤港澳合作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一) 粤港澳合作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
(二) 粤港澳合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务实顺利推进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粤港澳合作实践证明,粤港澳三地互补性很强,粤港澳合作逐步形成了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
(四) 要切实把粤港澳合作推向深入,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
(五) 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粤港澳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港澳同胞人心回归,确保“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 |
(六) 粤港澳合作已融入世界区域合作大潮,今后的合作发展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谋划新的篇章 |
六、新时期创新粤港澳合作模式,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
(一) 原有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创新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
(三) 主要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皇岗局探索机构设置新路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地挂钩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 ——以泰兴市为例[D]. 胡睿.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2]新税改背景下深圳海关跨境电商业务管理策略研究[D]. 高天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3]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激励制度研究[D]. 郑莹.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杰. 山东大学, 2013(05)
- [5]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D]. 汤哲.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6]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研究[D]. 张圣友. 武汉大学, 2012(01)
- [7]深圳特区扩大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杨颂.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8]“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合作模式研究[D]. 林依琳. 兰州大学, 2009(S1)
- [9]珠江,东方的觉醒[J]. 张胜友. 人民文学, 2008(10)
- [10]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深圳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 吴奕新.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