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信息化三个环节

不可忽视的信息化三个环节

一、信息化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1](2021)在《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光伏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从过去只关注企业内部营运资金单个周转期指标的研究,已经逐渐转向了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且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等。基于供应链理论,能够从整体上展开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本文将L光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出发,首先分析L企业目前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结合L企业基础财务数据及相关资料,分别对L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王竹泉教授营运资金重分类,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供应链视角,从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最后通过评价分析发现L企业采购环节在供应商管理关系、商业信用的运用和票据转移管理方面存在欠缺,以及销售环节存在库存周转慢、应收账款回款慢以及票据接收风险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加强票据转移的监管力度;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库存商品周转、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避票据接收风险和注重产品多元化的建议。本文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研究,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别从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提高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对于光伏行业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该领域的研究,并且为其他光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带来一定的思考与借鉴作用。

杨镕睿[2](2021)在《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革新,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已滞后于现代企业所生存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理念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形成新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十分必要。现如今,家居建材行业营销渠道不断扩展,市场环境也随之改变,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营运资金管理也从过去仅对单个项目的分析,逐渐转向与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渠道理论等相结合。其中,基于供应链视角分析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一步探究怎样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业务环节进行优化,将企业的财务与业务、资金与运营相互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以“竞合”代替“竞争”,从整体层面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实现整条供应链上的合作共赢。本文以TS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营运资金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等理论为依据,首先,选取TS公司2015-2019年的财务数据,分析TS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与营运资金结构,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大致了解TS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其次,基于供应链视角将TS公司的营运资金进行重分类,深度剖析TS公司各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探究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针对目前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以及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文章将结合供应链思想,对TS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优化研究,既能弥补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系统、全面地分析TS公司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改善TS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又能探索提升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方法,为我国家居建材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借鉴。

李晓霞[3](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张相莉[4](2021)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下简称“一师一课”)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一项活动,从2014年至今,该活动已经开展5届,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反映着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发展现状。同时,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传统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随着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的实施和一系列教学理念的更新,新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逐渐在课堂中进行尝试,古诗词教学的新探索也从未停止。笔者将视角定位在河北省,以“一师一课”为依托,以活动中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为对象,全面把握“优课”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充分发挥其对古诗词传统教学的导向价值,全面分析古诗词教学的线上与线下发展情况,把握二者的共性规律,以此总结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个人思考,同时也为该活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对“一师一课”活动的概述。就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而言,该活动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教育教研、管理与电教各部门联动实施的一项活动,对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就“一师一课”活动的全国开展情况而言,通过数据统计,各地区和各学段的“晒课”量、教师参与度、“晒课”质量均存在差异。通过访谈法了解到“一师一课”活动在线下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第二,网站本身的设置有待优化。第二章是对“一师一课”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传统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过分重视中考分值、忽视诵读技巧和缺乏教学技巧三个问题。河北省初中语文“晒课”数据显示,河北省语文学科“晒课”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度较高,但存在学段和学科“晒课”分配不均的问题。河北省初中古诗词“晒课”数据显示,古诗词这一体裁“晒课”数量最多,但初中各年级“晒课”数量分配不均。第三章是对河北省“一师一课”中的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的分析,结合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数据统计分析具体的教学课例,总结其优势,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紧贴古诗词文体特征;第二,意象专题、主题情感专题和诗人专题教学尤为突出;第三,结合音乐、美术和书法,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第四,诵读、诗意、鉴赏和情感4个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第五,思想格局、文化格局和生活格局有了新的突破;第六,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在多样的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古诗词专业素养。第四章是从“一师一课”中的“优课”分析古诗词教学面临的挑战。从“优课”看古诗词教学的改进方向,其中,教学态度提示教师要树立格局意识、挖掘关键字词和注重循循善诱;教学技能着力于提示教师开发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丰富教学形式;学术品质着力于激发教师对古诗词文献的积累、吸收和运用。就“优课”与传统课堂的共性瓶颈,联系初中古诗词传统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的结果,共性问题涉及教学技能和技术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诵读板块形式化、教学过程同化和教学目的功利化;技术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录课加工和视频制作技能有待提升。第五章是对“一师一课”活动组织的建议。“晒课”与“优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晒课”的地区分布不均、“优课”的“零”推广和课程录制的要求不明确三个方面。对此,从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规范录制要求两方面规范“晒课”标准,从普及线上线下推广来充分发挥“优课”资源的价值。“一师一课”活动中的古诗词“优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河北省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趋势,“优课”资源也为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提供了借鉴。

郑良梅[5](2021)在《中职“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阅读是中职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职语文新课标》的出台也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涉及中等职业教育以及特定的“9+3”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却较为滞后。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上要求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学会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聚焦于文章的解析,这对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效率较低、畏难情绪较强的“9+3”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而教学效果不佳。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将教与学的过程进行颠覆,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本研究立足于“9+3”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运用行动研究法,实施三轮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9+3”语文阅读教学对于“9+3”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9+3”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3”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利用文献分析法掌握阅读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最后采用行动研究法,实施三轮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9+3”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在三轮“设计、实施与观察、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并最终验证实施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1)基于翻转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促进“9+3”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2)基于翻转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可有效地增加“9+3”学生的阅读机会,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3)基于翻转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可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4)基于翻转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9+3”学生在阅读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中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根据三轮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对“9+3”学生翻转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实施建议:(1)明确任务要求,提高完成任务的有效性;(2)精炼课前学习内容,合理设置资源;(3)优化课前任务结构,丰富探究活动;(4)优化小组分工,制定自评互评标准。本研究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有突破意义。理论上,丰富了“9+3”学生的语文教学研究,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实践操作上,通过实施翻转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发展了“9+3”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管淑慧[6](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马振钊[7](2021)在《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以摄影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许多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进而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来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在课前基于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在信息化时代,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中美术课的实践与探索中,契合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高中美术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本研究中,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高中美术课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本研究基于美术学科特点设计出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对教学模型的环节进行详细阐述。同时选取人美版教材的摄影课程为教学内容,对前文构建的教学模型展开具体的实践。以商丘市H中学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成效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及笔者的观察,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的成效显着,主要表现在获得了学生普遍的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存在学生教师负担增加、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

关帅[8](2021)在《中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这一系列的成果皆来源于改革开放的经济红利,是中国经济新高地的见证。但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同步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依托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道路难以为继。努力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破解能源资源约束,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发挥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多角度,系统地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环保与经济政策提供参考。1.本文在论述了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中国环境规制演变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环境规制起步阶段(1972—1991)、环境规制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1)和环境规制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总体来说,环境规制强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中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中国产业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阶段(1949—1976)、产业结构调整阶段(1978—1991)、市场加速改革阶段(1992—2003)、科学发展阶段(2004—2008)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阶段(2009年至今)。我国三大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向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转移。用于衡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征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显示,中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质和效率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2.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联性影响。随后,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冲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生的影响均十分显着。通过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冲击作用的构成,发现环境规制波动可以解释产业结构合理化37.75%的变化,环境规制波动可以解释产业结构高度化23.5%的变化。说明利用环境规制变化解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说服力较强,环境规制能够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能够推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但并未促进产业结构向均衡化发展;对于中部地区来说,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产生不利影响。3.鉴于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并非简单地表现为线性的正向或者负向的作用,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于是运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对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未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化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均衡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化也表现出显着的门限特征;在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促进作用;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抑制效应逐渐凸显。环境规制有效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变得更为明显。同样,当以人力资本水平为转换变量时,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4.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经济与财政自主权,在环境规制执行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进而提升了环境规制执行弹性,为环境规制不完全执行打开机会之窗。因此,通过建立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支出、监督和收益执行三个环节出发,研究地区间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形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地方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地区间环境规制执行存在相互模仿行为,意味着邻近地区降低环境规制强度,本地区将相应地放松环境管制,彰显出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特征。环境规制未能有效抑制本地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且地区间环境规制执行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环境规制亦未减弱邻地产业结构非均衡性;环境规制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高度化进程,且地区间环境规制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着驱动产业高度化发展,进一步证实“波特假说”的创新补偿效应激发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此外,地区间环境规制工具执行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支出执行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效果最为明显,而环境规制监督和收益则略逊一筹。环境规制执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总体而言,并未显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给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5.国务院在1998年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旨在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排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因此,我们从“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视角,研究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从全国层面来看,“两控区”政策显着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来看,环境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意味,严格环境规制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双赢”,这将为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提供有力证据。其次,我们对“两控区”政策的持续效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两控区”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具有显着的长期性,并且“两控区”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波动性变化。再次,“两控区”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不同城市规模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该结果表明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各地区发展非均衡性。最后,就区域层面而言,“两控区”政策表现出显着的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政策显着地推动东部和中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韩文婷[9](2021)在《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仅从单一要素对营运资金进行分析,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企业发展需要,而把企业各业务环节融入营运资金分析当中,从整体流程的视角出发,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营运资金管理,助力企业的经营发展。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开创了新的管理思路,能体现出整体环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使得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较大,饲料加工行业又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对饲料加工企业营运资金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饲料加工行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帮助我国畜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我国饲料加工行业快速发展,饲料产量不断创下新高,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想发挥营运资金对生产经营促进的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饲料加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能够帮助其完善营运资金结构,改进运营水平。本文以海大集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和熵值法研究该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首先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为本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简要介绍了海大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然后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海大集团采购,生产,销售和整体经营各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熵值法找出海大集团购、产、销环节各项指标在总体营运资金中的权重,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分析海大集团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提高海大集团整体营运资金管理能力,为同类型企业提供借鉴。

吴暇[10](2020)在《黑格尔“承认理论”视域下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以“意识哲学”闻名于世,虽曾遭到过很多思想家的批判,?但对哲学多少有点兴趣的人,差不多都会碰到过诘屈聱牙的黑格尔。他从关注宗教问题出发,进而探讨人的精神意识和伦理社会生活,试图重新建立分裂世界的统一性,他认为个体通过伦理生活的教化和异化能使主体意识发展为绝对精神,摆脱特殊性的束缚,走向普遍性,实现统一性,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和解放。而当我们深入其思想“丛林”中,隐约在不同的“山区”感受到相同的“气候”,正是这相同的“气候”影响着整个“丛林”的“气候”,并保障“丛林”植被的健康生长,这一“气候”特征就是黑格尔的“承认理论”,笔者在黑格尔晦涩的着作中深深地被这种“气候”特色所吸引,并发现“承认理论”几乎贯穿于黑格尔从青年到老年的所有思想体系中,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宗教哲学、意识哲学、教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和国家哲学,构成了其公民教育思想的一种隐性思维方式。本文正是以这条“隐线”为视角,从黑格尔的“承认理论”、黑格尔公民教育的承认逻辑、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内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四个方面论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体系。从结构上来看,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承认理论”视域下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研究这一选题确定的背景、意义进行针对性阐述,并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第二章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黑格尔“承认理论”的产生、体系和内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思想后的个人自由主义张扬并未解决德国乃至欧洲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黑格尔批判、继承并发展了古典国家观、启蒙思想、社会契约论、霍布斯“为生命持存而斗争”思想、康德哲学难题中的“承认理论”、费希特主体间性概念中的“承认理论”,最终形成了无中介的、守在自己身边的、以个体自由为目标的、具有普遍性伦理意义和宗教“爱”之涵义的承认思想。具体来讲,个体经过家庭、市民社会及国家伦理生活的教化和异化,形成了对法权的承认,对道德的承认,对家庭的承认,对市民社会的承认和对国家的承认;个体意识也经历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意识升华后的承认思想,承认思想虽然未被黑格尔主题化,但却作为一个对主题性概念进行解释说明的有效运作性概念贯穿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第三章主要论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自由—伦理—教育—自由”的承认逻辑。首先,自由是人的“类存在”本质,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正是因为人是精神性的存在,才使个体有可能从自由的第一个阶段走到第三个阶段(即真正自由实现的阶段),而承认思维是使人能够走到自由第三个阶段的重要条件。其次,伦理精神和伦理实体是使个体真正实现自由的必要思维和必经场域。经历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伦理生活的磨砺和教化,个体实现了抽象自由和主观自由的统一、个体对个体的承认、个体对国家的承认,个体向自由又迈进一大步。再次,教育是使人符合伦理的一门艺术。公民教育通过培养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知识、意志和情感,培养人的承认意识,培养伦理精神,使个体摆脱无教养的冲动和自然性,消除任意性和特殊性,使任性上升为理性,从而培养个体的伦理性格和伦理能力。此时,个体自由实现的条件均已具备,自由自然呈现。第四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黑格尔公民教育的教育起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是教育思想承认逻辑的现实表达,也为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实践指南。第五章讨论了承认思想指导下的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笔者一方面评述了黑格尔教育观的唯心主义、教育目的性的保守主义、教育方法论上的矛盾性等局限之处,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其独有建树的自由伦理观念及伦理教育思想,并具体阐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同时,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总结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内容,进一步论证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和承认理论对马克思劳动理论、承认思想、劳动教育思想、生活实践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意义。最后,笔者重点论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一方面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另一方面从完善公民教育内容、公民教育方法、公民教育环境三个方面讨论了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最后,指出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代“现代性问题”的指导作用。

二、信息化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图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营运资金相关概念
        2.1.2 供应链相关概念
    2.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2.1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分类
        2.2.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 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1 L企业概况
    3.2 L企业营运资金构成情况
        3.2.1 L企业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3.2.2 L企业流动负债构成情况
    3.3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描述
        3.3.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3.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3.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3.4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总体现状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及分析
    4.1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定
    4.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构建评价指标权重表
    4.3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总体评价分析
        4.3.1 确定指标评价集和评语集
        4.3.2 评价过程
        4.3.3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升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5.1 提升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5.2 提升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5.3 提升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1.1 营运资金的概念及分类
        2.1.2 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1 供应链的概念及运作原理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2.3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3.1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分类
        2.3.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势
第三章 TS公司营运资金概况
    3.1 TS公司基本情况
        3.1.1 TS公司简介
        3.1.2 TS公司组织结构
        3.1.3 TS公司核心竞争力
        3.1.4 TS公司总体财务状况
    3.2 TS公司营运资金基本情况
        3.2.1 TS公司流动资产规模和结构
        3.2.2 TS公司流动负债规模和结构
        3.2.3 TS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3.3 TS公司营运资金周转情况
        3.3.1 TS公司核心要素周转期
        3.3.2 TS公司现金周转期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1 TS公司供应链现状
    4.2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重分类
    4.3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各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4.3.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4.3.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4.3.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4.3.4 TS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4.4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4.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4.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4.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5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4.5.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4.5.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4.5.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方案与保障措施
    5.1 TS公司供应链下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思路
    5.2 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方案
        5.2.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方案
        5.2.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方案
        5.2.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方案
    5.3 TS公司各环节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深化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5.3.2 建立营运资金使用情况考核标准
        5.3.3 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5.3.4 制定营运资金预算决算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党内集中教育
        (二)科学与科学化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一师一课”活动概述
    第一节 “一师一课”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活动目的
        二、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三、活动的实施
    第二节 “一师一课”活动的全国开展情况
        一、 “晒课”情况与“优课”情况
        二、 “一师一课”活动在线下组织的现状调查
第二章 “一师一课”与初中古诗词教学
    第一节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传统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现状
        二、传统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一师一课”中的河北省初中古诗词教学
        一、河北省语文学科“晒课”情况
        二、河北省初中古诗词的“晒课”情况
第三章 “一师一课”中的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
    第一节 “优课”分布的地域性差异
        一、地域差异
        二、2018 年—2019 年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的地域性差异
    第二节 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情况分析
    第三节 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课例分析
        一、紧贴古诗词文体特征
        二、富有创新性的专题教学模式
        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合理的教学安排
        五、富有格局的教学
        六、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
第四章 “一师一课”中的古诗词“优课”的启示
    第一节 从“优课”看古诗词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二、教学技能的优化
        三、学术品质的提升
    第二节 “优课”与传统课堂的共性瓶颈
        一、教学技能有待优化
        二、技术操作技能有待提升
第五章 对“一师一课”活动组织的建议——以其中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
    第一节 “一师一课”中“晒课”与“优课”存在的问题
        一、 “晒课”的地区分布不均
        二、 “优课”的“零”推广
        三、课程录制的要求不明确
    第二节 对“一师一课”活动发展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建议
        一、 “晒课”标准的规范化
        二、 “优课”推广的普及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4—201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部优”数量排名表
附录二 2014—201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语文学科“晒课”排行表
附录三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教师卷)
附录四 对“一师一课”活动线下发展情况访谈内容
后记

(5)中职“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语文阅读的研究现状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四、中职“9+3”学生教育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二、掌握学习
        三、叶圣陶的语文阅读理论
第三章 “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第一节 翻转课堂经典教学模型分析
        一、国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二、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节 “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一、模型结构设计
        二、模型结构分析
第四章 “9+3”学生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9+3”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问卷设计
        二、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三、 “9+3”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前端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主体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研究条件分析
        五、行动研究设计
第五章 “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记叙文阅读能力前测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与观察
        四、反思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改进目标
        二、小说阅读能力前期测验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与观察
        五、反思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改进目标
        二、议论文阅读能力前期测验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与观察
        五、反思
    第四节 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体验问卷设计
        二、学生体验分析
        三、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变化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教学活动实施建议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9+3”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9+3”学生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阅读课堂应用调查问卷
附录 C “9+3”学生自我评价表
附录 D “9+3”学生互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7)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以摄影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核心概念
第一章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实践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高中美术课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美术课引入翻转课堂的优势
    第二节 高中美术课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二、实践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实践举措
    第一节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环节
        二、课上环节
        三、课后环节
    第三节 教学案例——《光圈焦距景深快门的不同作用——照相机的操作》第一课时
    第四节 教学案例——《光圈焦距景深快门的不同作用——照相机的操作》第二课时
第三章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成效
    第一节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成效
        一、翻转课堂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二、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翻转课堂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气氛
        四、翻转课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节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第四章 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教学准备策略
        一、微视频的制作策略
        二、线上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策略
        三、自主学习监督制度的构建策略
    第二节 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一、师生线上交流的策略
        二、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四、课堂时间的控制策略
    第三节 教学评价策略
        一、教师评价策略
        二、学生评价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环境规制理论
    2.3 产业结构理论
    2.4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关系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及现状
    3.1 环境规制演变历程和现状
    3.2 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3.3 产业结构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区域异质性效应
    4.1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脉冲响应分析
    4.2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模型构建
    4.3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影响
    5.1 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
    5.2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5.3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
    6.1 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分析
    6.2 环境规制执行互动的实证设计
    6.3 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两控区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7.1 “两控区”政策
    7.2 计量模型、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7.3 “两控区”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框架图
    1.4 研究创新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营运资金概念
        2.1.2 供应链的概念
    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2.1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概念
        2.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指标
        2.2.3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势
3.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3.1.1 公司概述
        3.1.2 组织结构
        3.1.3 财务状况
    3.2 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3.2.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3.2.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3.2.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3.2.4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3.3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评价
        3.3.1 评价指标选取
        3.3.2 评价指标的测算
        3.3.3 评价结果分析
4.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4.1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原材料库存过多
        4.1.2 忽略与供应商关系建设
    4.2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人工成本占比过高
        4.2.2 其他应付款利用不足
    4.3 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库存积压过多
        4.3.2 应收款项控制不力
    4.4 整体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5.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5.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5.1.1 控制原材料采购
        5.1.2 加强供应商关系建设
    5.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5.2.1 控制人工成本支出
        5.2.2 提高其他应付款的利用
    5.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5.3.1 加强销售环节存货管理,增强各地区市场渗透力
        5.3.2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5.4 整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5.4.1 搭建各环节信息传递机制
        5.4.2 建立供应链为导向的管理制度
6.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10)黑格尔“承认理论”视域下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二章 黑格尔“承认理论”分析
    2.1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产生
        2.1.1 黑格尔“承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思想来源
    2.2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内容
        2.2.1 “承认”是基督教神学中“爱”对“分离”的扬弃
        2.2.2 “承认”是意识“经验”的结果
        2.2.3 “承认”是伦理生活中人的自然选择和自由方案
    2.3 “承认理论”是贯穿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逻辑主线
        2.3.1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相互承认的伦理公民
        2.3.2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内容是主客体的相互承认
        2.3.3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途径是伦理公民的相互承认
第三章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逻辑理路自由—伦理—教育—自由
    3.1 人之自由本质的绝对承认
        3.1.1 自由是人的属性和本质
        3.1.2 自由实现的三个阶段
        3.1.3 自由是自我意识经验的结果
        3.1.4 自由是对“自由主义”的扬弃
        3.1.5 自由实现于主客体相互承认
    3.2 伦理是自在自为的自由
        3.2.1 走向伦理是人的必然
        3.2.2 伦理实现了主客观精神的统一
        3.2.3 自由在伦理精神中得到复归
        3.2.4 个体在伦理异化中形成承认关系
    3.3 公民教育使人符合伦理:教育是使人符合伦理的一门艺术
        3.3.1 教育打磨人的任性
        3.3.2 教育培养人的普遍性
        3.3.3 教育培养人的伦理性
        3.3.4 教育培养人的承认思维
    3.4 自由是伦理教育的结果
        3.4.1 伦理教育使主体认识自由
        3.4.2 伦理教育培养主体自由能力
        3.4.3 伦理教育实现个体自由
第四章 “承认理论”视域下黑格尔公民教育体系
    4.1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起点与目标
        4.1.1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起点
        4.1.2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目标
    4.2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原则与内容
        4.2.1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原则
        4.2.2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内容
    4.3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4.3.1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途径
        4.3.2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方式
        4.3.3 黑格尔公民教育的教化过程
        一、 教育是使人驱向普遍性的教化过程
        二、 教育是螺旋上升的辩证教化过程
        三、 教育是主动地充满激情地教化的过程
        四、 教育是逐步“控制”世界的教化过程
第五章 “承认理论”视域下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评析与启示
    5.1 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评述
        5.1.1 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5.1.2 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5.1.3 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局限性的澄清
    5.2 马克思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5.2.1 马克思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
        5.2.2 马克思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继承
    5.3 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5.3.1 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借鉴意义
        5.3.2 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借鉴意义
        5.3.3 对解决当代“现代性”问题的借鉴意义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信息化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张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基于供应链视角TS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杨镕睿.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河北省初中古诗词“优课”教学研究[D]. 张相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职“9+3”学生语文阅读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D]. 郑良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7]高中美术课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以摄影课程为例[D]. 马振钊. 扬州大学, 2021(09)
  • [8]中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研究[D]. 关帅. 吉林大学, 2021(01)
  • [9]供应链视角下海大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韩文婷.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10]黑格尔“承认理论”视域下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 吴暇. 吉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不可忽视的信息化三个环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