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用花卉装饰阳台?(论文文献综述)
何沁珊[1](2020)在《品牌文案英汉翻译的信息传递不当及应对策略 ——以某家居品牌文案翻译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文案的翻译需求日益增多。品牌文案通过语言文字,借助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传递商品信息,起到吸引消费者、塑造品牌形象的作用。作为企业宣传的主要手段,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推广。本文以某家居品牌文案翻译项目为例,根据品牌文案的文本特征,结合具体案例,指出笔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传递不当,即没有对重要信息进行一定的组织、渲染,同时对语境信息的处理也不到位,并得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主要结论可归纳为三点:重组信息以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内涵引申和转换人称增强感染力;增补、省略语境信息,增强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以期为今后品牌文案的汉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甘甜[2](2019)在《长沙地区引种月季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月季作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是园林花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庭园栽培和商业生产中。在提高绿化美观度,提升环境色彩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营造美丽舒适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长沙地区引种月季为研究对象,在对引种月季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花卉学、统计学、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理论,采用文献研读、综合评价、归纳总结等方法,对长沙地区引种月季进行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通过从云南、广东引进的134个不同品种的月季,在长沙县板仓月季基地进行引种适应性研究试验,并通过对长沙苗木市场的市场调查和对引种134个月季品种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性状观察,选取适合长沙市场需求的40个供试品种,每个品种各10株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测量,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生物学特性、抗病虫害等性状,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从定性的角度总结归纳出能在长沙地区大量栽培种植的月季品种,埃格兰泰恩、安提克、灰姑娘、蓝色风暴、灯笼、帕斯泰拉、四爱、侯爵夫人、泰国微月和托普琳娜生长势强,综合性状好,适合在长沙地区进行大量栽培种植。采用层析分析法对40个月季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长沙地区引种月季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出适合长沙地区栽培的月季品种。根据月季的特性、长沙地区栽培条件要求以及实地调查的数据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其丰花月季、藤本月季、杂种茶香月季以及微型月季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园林专业资深教授专家的判断决策,运用YAAHP10.0软件对指标体系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判断矩阵和权重值。得出评价的分级结果如下:综合评价为Ⅰ级的月季品种共有14种,‘蓝色风暴’、‘灯笼’、‘帕斯泰拉’、‘小红帽’、‘玫瑰岛’、‘埃格兰泰恩’、‘安提克’、‘路易斯欧吉尔’、‘托普琳娜’、‘日和’、‘泰国微月’、‘四爱’、‘惑星’、‘侯爵夫人’。这些品种的花型优美,花色纯正、艳丽,植株长势好,成花力高,抗逆性强,不易患病,综合性状好,为适合在长沙地区露地栽培的月季品种。通过查找文献和实地调查将月季的应用分成三大类型,一是根据不同类型月季品种进行应用,二是根据不同场所进行应用,三是根据不同园林要素进行应用。根据长沙地区引种月季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月季在园林中应用的多种形式,归纳整理出长沙地区月季的园林应用模式:根据月季品种不同生长高度进行应用和根据月季品种不同色彩进行应用。
邹姣[3](2019)在《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运转,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促进了郊区的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兴起,使原本属于园艺作物的大部分绿色空间日益被城市用地所取代,城郊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田园风貌。如何有效利用城郊庭院的景观资源实现景观性、参与性与食用性兼顾,这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回归,也是传统农业资源对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突破。如今都市园艺的兴起,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颇受关注,是经济新常态下景观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现代园艺科技的辐射源,更是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的纽带。而我国对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景观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为研究展开。许兴村地处长株潭“绿心绿肺”生态保护区,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草花基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生态乡村”的试点运行,尝试通过都市园艺设计缓解长沙市城郊庭院景观现状中人地矛盾关系,环境与资源的矛盾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的构建,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展示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城郊庭院与自然景观、产业与生态、发展与保护深度融合的绿色乡村。而庭院作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居者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活动场所。调研发现城郊居民在局限的庭院空间中种植果树、蔬菜等可食可赏的园艺作物,而不是对城市园林绿化乔灌草的追捧,真实的诠释了城郊居民对园艺活动的热爱与诉求,也是都市园艺研究的初衷所在。本文通过对景观社会学、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行为心理学、园艺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础研究。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读,明确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剖析了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的现状与原因,其次指出了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城郊庭院建设与都市园艺景观在国内外的起源和发展。(2)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建设中的现状调研。通过对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的走访、交流与问卷调研,深入了解都市园艺建设情况,如都市园艺活动、园艺设施、园艺植物,园艺空间及庭院景观设计要素等,总结都市园艺景观在城郊庭院设计和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3)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理论与方法。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都市园艺在长沙市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从简化式、自然式、规则式、花丛式论述了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的设计形式,从场地的空间、功能、文化、植物以及景观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都市园艺在长沙市城郊庭院设计中的方法理论体系,并提出了设计途径,包括园艺空间的庭院围合空间和庭院内部景观设计;园艺植物的品种与搭配、种植方式与形式;园艺设施的地面铺装、庭院建筑小品——休憩型、装饰型、功能型;以及园艺活动和庭院的养护管理。本文以长沙市城郊庭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都市园艺设计手法的应用,通过现状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城郊庭院景观及都市园艺应用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归纳了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设计形式,总结了城郊庭院景观设计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手法,以产业为主导,多重复和功能的设计策略,弹性化的设计赋予场地精神与场所感,并应用于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不同面积大小具有代表性的付家、陈家、唐家庭院的景观设计中。探索都市园艺多重复合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今后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宋思佳[4](2019)在《高层住宅建筑的垂直绿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增加,可用绿化用地的减少,一系列如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热岛效应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危及到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创建和发展必然是一个趋势。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与绿化之间日益突出的生态矛盾是我们当下深入思考的问题。传统绿化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绿化需求,与土地资源的紧缺相比,城市进行大面积的垂直绿化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城市的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减少热辐射对城市建筑的破坏,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热岛效应、愉悦人们的心情等,还具有成本易于控制、绿化易于管理等特点。住宅建筑的绿化不但有其自身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更是促进城市建筑设计有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垂直绿化技术的发展,其营造手法也具有多种形式,对于建筑师来讲,若能合理地运用这些营造手法,不但可丰富城市垂直绿化的生态效果,更可促进城市垂直绿化形式的普及和应用。但目前来看,受到地域和气候条件差异等的限制,中国北方的城市绿化形式较为单一,对垂直绿化这一概念尚未研究成熟,因此较难推广和普及。本文提出了基于文献收集法、现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模型建立法来实现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以改善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提高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设计水平,来提升居住的小生态环境质量,以便更好的促进邻里交流,有利于居民亲近大自然,减轻生活压力。还引用了一些高层建筑的垂直绿化实例,并从中得到实践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的探讨了其中的设计和技术问题,来打造真正的绿色生态城市。论文可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背景、选题的意义及目的,阐明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概述了垂直绿化高层住宅建筑的有关概念。第三、四章为本文重点章节,第三章是从各个角度(如美学、行为心理、技术等方面)来设计研究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第四章是垂直绿化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研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第五章结语,是对本论文的总结和对住宅建筑垂直绿化今后发展的展望。
陈炜炫[5](2019)在《山水画视角下的岭南园林的空间造境逻辑》文中研究指明“引画入园”是中国传统古典园林造园最重要的创造,作为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一个部分,岭南园林在造园之时也无可置疑的受到中国山水画非常大的影响,其造园元素也呈现出山水画境的趋向。从山水画的空间来分析,以绘画形式作为空间并不是西方独有的设计特征,中国山水画以“卧游”和“畅神”来表明山水画与园林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属性,岭南园林亦是如此。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在岭南园林空间表述为一种经由经验哲学空间的重复感知引起的知觉空间,这种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其于“看”的空间观念,而是一种基于“游观”之下,经由气韵、形、神的相似所营造的“观”空间概念。以“观”为基础,岭南园林采用开、合、廊道曲折等等来作为切入山水画视觉空间的重要手段,进而呈现岭南园林山水画卷轴式的空间层次;在“观”的影像体验下,使岭南园林在小小庭院里实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空间体验;这种体验既是山水画写意的内在动力,也是画到空间的形式转移。基于“观”之下的信息转换使岭南园林形成连续性无限扩展的山水画时空系统。画论之“经营位置”在岭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既是经营布局同时也是“置陈布势”。岭南园林的空间营造在“折高折远”的空间妙理之下,让山水画的“远”法作为一种空间意识来左右岭南园林的空间逻辑;“平远、高远、深远”的“远”法空间语言形成多重空间体验,使岭南园林得以营造无穷尽的山水画式空间;在岭南园林中,“折”与“远”作为手段使廊道(路线)成为时间的组构,把岭南园林中完全异质不同时间组构成一体,使小小庭园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山水画的空间造境;而廊道的“折”,既是空间的转换手法又是对园林景置实现高、深、平远的必要手段;在曲折的巧妙设置中,实现“远”法时间的相容、空间透明与互渗;在廊道时间组构作用下,岭南园林小小的“庭”通过“观”法的多重与增殖的过渡,进而产生“游”、“远”、“折”的多重空间层次和延绵尽的山水画空间造境。笔墨皴法既是山水画空间代码,也是岭南园林空间语言,更是岭南园林最重要的山水化空间营造逻辑之一。不同皴法来掇山也会呈现不同山水空间;皴法让山得以扩展,让植物得以异化,让水、建筑得以成山水意涵的造境而生;在墨的处上,“一墨而五色具”下墨的透明性概念让空间变得更加多样;墨的“以墙为纸”、“以水如白”、“以地成墨”特性让墨色得到空间的转化,院落得到延伸的同时,在透明性的折叠与层叠下,围墙、地面、理水、掇山、建筑等都产生山水画式的空间超越。后期岭南园林最重要的影响源自之于清代的笔墨之变,由传教士所主导的西方透视学和新体画在清宫廷中的权威肯定,使传统山水画在艺术性与审美性产生变革;并在“以上渐下”之效仿和“以下渐上”之融通的二种创作形式下创造了近代岭南园林独特性;岭南园林在“中西法共为参略”创作思想下,呈现岭南园林有别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空间营造的特殊性。本文作为综合交叉跨学科研究,本文运用理论层面的交叉综合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实证调查研究结合的方法,融合了建筑学、艺术学、美学、现象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呈现岭南园林空间营造逻辑。作为实践层面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以山水画角度来切入到岭南园林之时,深感摄影虽可以补偿文字的不足,但对空间山水绘画营造还是有非常大局限。因此,本文有意识结合建筑学分析图解与手绘插图相结合方法,力求把实证做得更加明确。因此,本文现场实证调研手绘达500多张,为论证以画入园,从园到画,亲自绘画2张宽0.5米长8米的卷轴式山水画手稿来反证园林在“观”的空间概念下转换回到山水画空间体系。
叶家通[6](2018)在《广州阳台绿化现状调查与植物配置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导致绿化和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自己居住环境中阳台绿化的要求和审美也随之提高,营造良好的阳台绿化景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变得尤为重要。论文从阳台绿化的相关理论入手,查阅国内外阳台绿化的相关文献,阐释阳台绿化的概念、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再以广州市为主要研究点,选取几个不同性质的住宅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阳台绿化和配置形式,并从阳台类型和选材景观要素方面对阳台绿化配置进行研究。从调查问卷中总结出广州地区居民对阳台绿化的需求情况和居民喜好。最后从调查现状分析及归纳总结中找到广州阳台绿化的不足和缺陷,并通过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其他园林景观形式提出阳台绿化形式新的思路,丰富广州阳台绿化的形式。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前言,阐述国内外阳台及广州阳台的发展概况,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章为本调查进行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和内容的等基本情况。第三章从高档小区、普通小区和城中村等各自选取一些代表,即天河区的汇景新城、荔湾区的昌华苑、海珠区的雅郡花园和白云区的三元里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广州阳台绿化的使用人群、阳台的类型、大小以及朝向分析、对阳台从属区域、面积、朝向、封闭程度、绿化植物种类、人群行为类型、停留时间、使用时间、绿化状况满意度和绿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阳台绿化的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式阳台、半封闭式阳台和开放式阳台3种类型9种形式,并对每一个形式的选材和景观要素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是广州阳台绿化调查结论与讨论,总结广州阳台绿化的发展,广州阳台绿化的特点,广州阳台绿化的多样性,阳台绿化配置方式及广州阳台绿化发展建议提出广州阳台绿化发展的新思路,从设计主题对阳台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岩石园主题、高山高原主题、热带雨林主题和花境主题的阳台绿化;根据植物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对阳台绿化划分为观叶植物、苔藓植物、多肉植物和乡土植物类型的阳台绿化。论文通过对广州阳台类型的分类和景观要素归纳,对未来人们如何营造自己个性化的阳台景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希冀形成一套相关理论来指导广州地区的阳台绿化的相关实践。提出广州阳台绿化发展的新思路更好地丰富广州阳台绿化景观形式,弥补广州阳台绿化景观的不足,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刘荣荣[7](2018)在《基于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空间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度的追求越来越高,绿植装饰作为当前室内设计的主流部分之一。目前,研究绿植在室内的风格上的融合和布置方法,以及绿植在室内的绿化环境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分析绿植如何从整体再到局部的合理搭配布置。而城市阳台作为室内空间的一部分,在生活中阳台起到了重要的休闲和放松的作用,阳台绿植的选择应用并搭配阳台家具设计,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从理论上提升室内阳台的舒适度,而且从实践出发塑造阳台休息的健康性。本文以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调查问卷法、文献法、对比分析法、案例法等方法进行分析,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在绿色健康家居生活的需求现状中,对绿是健康家居设计现状、家具设计现状和绿色健康家居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拟得到现代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环境和生活的需求;在城市阳台绿植的特征方面,对绿植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布局、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引导人们在室内空间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绿植装饰;在城市阳台家具设计中,对城市阳台家具的功能、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城市阳台家具设计与绿植的结合中,探讨城市阳台家具和城市阳台绿植的结合点和结合度,塑造了既美观又具有功能性的家居用具和家居空间;在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实践中,结合本人的毕业设计立意、风格、设计过程、设计效果进行分析,得到的城市阳台家具和绿色结合的特殊要素与特性,能够更好的塑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生活空间和个性化需求的阳台家具。
申星[8](2018)在《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家庭园艺行业迅猛发展,市场上家庭园艺植物种类愈加丰富,人们从关注植物逐渐转向关注家庭园艺景观设计。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了解分析了国内外家庭园艺的历史脉络及现况、植物材料分类及景观设计类型。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园艺中心及花卉市场中的植物材料进行实地调查,得出720种植物材料,按照观赏特性及实用功能将全部植物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攀援类、芳香类、观赏草类、水生花卉类、观赏果蔬类、多肉类及仙人掌类植物,其中同时隶属于两个及以上种类的植物为多属性植物。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种植管理难易程度及其他价值三个方面,将植物材料进行综合价值的评分,结果为:除多属性植物外,观花类中月季花(Rosa chinensis)、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观叶类中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观果类中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冬青(Ilex chinensis);攀援类中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芳香类中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罗勒(Ocimum basilicum);观赏草中马蔺(Iris lacte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水生花卉中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粉美人蕉(Canna glauca);观赏果蔬中西瓜(Citrullus lanatus)、辣椒(Capsicum annuum)排名较高,适合市场及大众的需求,有较高的商业及景观价值。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园艺景观产品中的容器花园从概念类型、选择设计上、优秀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主题创意、不同植物色彩间相互搭配的观赏效果及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为人们打造容器花园提供设计主题创意和种植设计参考模式。
周鎏源[9](2017)在《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新思维、智慧城市的今天,使得人们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室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观赏植物受到室内设计师的重视,将健康无毒且优美的植物引入室内,不仅可以提高室内装饰设计的视觉效果,更是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使室内空间环境自然化、人性化,不仅仅成为室内装饰设计的一种新要求,也是一种需求,一种时尚,代表了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的概念、发展历史、作用及发展现状,论述了室内植物装饰设计应该以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为原则,采用点状、带状、块状、立体等方式进行设计,其主要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镶嵌式和悬垂式。同时,提出要结合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方法进行不同功能空间的植物配置。在室内植物的养护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养护的方法,以期给室内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施莹[10](2017)在《北京市垂直绿化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在尽量少占据土地或不占土地的情况下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效率,缓解城市生态压力,本文对垂直绿化模式进行研究。并根据北京市自身特点,探究适宜于北京市的垂直绿化模式。首先论述垂直绿化相关概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等内容。其次本文以不同的视角对垂直绿化类型进行归纳,并指出垂直绿化几个基本方式的构造做法。再次研究垂直绿化带来的功能和效益,功能表现在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效益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后继续总结垂直绿化影响因素,其中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垂直绿化自身的特点,二是自然因素对垂直绿化的影响,三是社会因素对垂直绿化的影响。最后针对北京地区从规划方法、具体措施模式等方面提出垂直绿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北京地区现状的调研总结出北京地区垂直绿化的现有类型,分析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指出垂直绿化能带来的效益,提出适宜于北京市垂直绿化的发展模式,总结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如何用花卉装饰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用花卉装饰阳台?(论文提纲范文)
(1)品牌文案英汉翻译的信息传递不当及应对策略 ——以某家居品牌文案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某家居品牌文案翻译项目介绍 |
第一节 项目简介 |
第二节 翻译流程 |
第二章 品牌文案概述 |
第一节 品牌文案介绍 |
第二节 品牌文案的文本特征 |
第三节 品牌文案的翻译要求 |
第三章 信息传递不当的具体体现 |
第一节 重要信息不突出 |
第二节 感染力不够 |
第三节 流畅性不够 |
第四章 有效传递信息的具体策略 |
第一节 重组信息 |
一、省略成分 |
二、突出动作 |
三、设问 |
第二节 增强渲染 |
一、引申内涵 |
(一)修辞性增译 |
(二)评述性增译 |
二、转换人称 |
第三节 增补、省略语境信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长沙地区引种月季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月季引种、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月季引种研究进展 |
1.4 月季分类研究进展 |
1.4.1 月季的基本特征 |
1.4.2 月季的演变 |
1.4.3 月季的分类 |
1.5 月季适应性评价 |
1.5.1 月季品种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1.5.2 月季在园林中应用形式的研究进展 |
1.5.3 月季应用现状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长沙地区月季引种适应性研究 |
2.1 试验场地概述 |
2.2 试验材料 |
2.2.1 引种月季分类 |
2.2.2 供试品种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验环境条件 |
2.3.2 指标测量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月季品种观赏特性 |
2.4.2 月季品种生长特性 |
2.4.3 月季品种适应性观察与评定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长沙地区月季品种综合评价与筛选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评价体系 |
3.2.2 层次结构的分析与建立 |
3.2.3 判断矩阵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
3.2.4 层次总排序 |
3.2.5 权重分析结论 |
3.2.6 评价标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综合评价体系各性状特征分值 |
3.3.2 综合评价值及等级划分 |
3.4 品种筛选结果 |
第四章 月季在园林中应用形式 |
4.1 引种月季园林应用的理论基础 |
4.1.1 植物群落学基础 |
4.1.2 植物生态学基础 |
4.1.3 园林美学基础 |
4.2 月季在园林中的应用 |
4.2.2 根据不同场所进行月季应用 |
4.2.3 根据月季与不同园林要素进行应用 |
4.3 长沙地区引种月季应用优化配置 |
4.3.1 根据月季生长高度进行配置 |
4.3.2 根据月季不同色彩进行配置 |
4.3.3 根据月季不同花期进行配置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5.1 总结 |
5.1.1 引种适应性研究方面 |
5.1.2 综合评价方面 |
5.1.3 园林应用方面 |
5.2 讨论 |
5.2.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5.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快速城市化促进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
1.1.2 居民对庭院绿化要求提高 |
1.1.3 园艺生活的普及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辨析 |
1.3.1 城郊 |
1.3.2 庭院 |
1.3.3 都市园艺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国外都市园艺研究动态 |
1.4.2 国内都市园艺研究动态 |
1.4.3 国外城郊庭院景观环境的研究动态 |
1.4.4 国内城郊庭院景观环境的研究动态 |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第2章 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景观中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2.1 调研地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水文 |
2.2 调查内容 |
2.2.1 城郊庭院使用主体调查 |
2.2.2 城郊庭院现状调查 |
2.2.3 城郊庭院都市园艺现状调查 |
2.2.4 城郊庭院家庭愿望调查 |
2.3 调查方法 |
2.3.1 实地调研法 |
2.3.2 问卷调研法 |
2.4 都市园艺景观应用于城郊庭院的问卷调查 |
2.4.1 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
2.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5 都市园艺景观应用于城郊庭院面临的问题 |
2.5.1 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缺乏 |
2.5.2 后期养护 |
2.5.3 茬口安排不合理 |
第3章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
3.1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相关理论 |
3.1.1 国学造园 |
3.1.2 景观生态设计理论 |
3.1.3 园林美学理论 |
3.1.4 环境行为心理学 |
3.2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
3.2.1 安全性原则 |
3.2.2 生态性原则 |
3.2.3 参与性原则 |
3.2.4 宜人性原则 |
3.2.5 可持续性原则 |
3.2.6 地域性原则 |
3.3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基本要求 |
3.3.1 使用功能需求 |
3.3.2 家庭成员的需求 |
3.3.3 产业发展的需求 |
3.3.4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3.4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形式 |
3.4.1 简化式 |
3.4.2 自然式 |
3.4.3 规则式 |
3.4.4 花丛式 |
3.5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策略 |
3.5.1 多重功能整合的设计策略 |
3.5.2 空间领域性的设计策略 |
3.5.3 弹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
3.5.4 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
3.5.5 场地精神与场所感的设计策略 |
3.6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途径 |
3.6.1 园艺空间 |
3.6.2 园艺植物 |
3.6.3 园艺设施 |
3.6.4 园艺活动 |
3.6.5 养护管理 |
第4章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设计——以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为例 |
4.1 许兴村付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
4.1.1 庭院概况 |
4.1.2 家庭成员的需求 |
4.1.3 设计构思 |
4.1.4 许兴村付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
4.2 许兴村陈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
4.2.1 庭院概况 |
4.2.2 家庭成员的需求 |
4.2.3 设计构思 |
4.2.4 许兴村陈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
4.3 许兴村唐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
4.3.1 庭院概况 |
4.3.2 家庭成员的需求 |
4.3.3 设计构思 |
4.3.4 许兴村唐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
第5章 总结与探讨 |
5.1 总结 |
5.1.1 调查研究方面 |
5.1.2 实践研究方面 |
5.2 探讨 |
5.2.1 论文的创新点 |
5.2.2 研究的不足 |
5.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景观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高层住宅建筑的垂直绿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1 国内外发展史 |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1.4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垂直绿化高层住宅建筑的相关概述 |
2.1 垂直绿化的相关概述 |
2.2 垂直绿化的分类 |
2.3 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 |
2.3.1 国外城市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 |
2.3.2 中国城市高层住宅的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高层住宅建筑的垂直绿化的设计方式 |
3.1 垂直绿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
3.1.1 设计目标 |
3.1.2 设计原则 |
3.2 从美学角度分析 |
3.2.1 视觉设计 |
3.2.2 色彩设计 |
3.2.3 质感设计 |
3.2.4 空间设计 |
3.2.5 光影·动态 |
3.3 从高层住宅建筑居民的行为及心理分析 |
3.4 从相关技术分析 |
3.4.1 垂直绿化的构成元素 |
3.4.2 垂直绿化的技术分类 |
3.4.3 技术分析及比较 |
3.4.4 其它技术 |
3.4.5 构造关键 |
3.5 从绿化植物的角度分析 |
3.5.1 垂直绿化的标准 |
3.5.2 植物选取 |
3.5.3 绿化植物的品种 |
3.5.4 养护管理 |
3.6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垂直绿化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4.1 建立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垂直绿化的原因和关键 |
4.2 影响高层住宅建筑垂直绿化的因素 |
4.2.1 环境气候因素 |
4.2.2 建筑因素 |
4.2.3 植物选取与种植 |
4.3 南北方的垂直绿化的差异性 |
4.3.1 气候环境 |
4.3.2 地理环境 |
4.3.3 植物配置 |
4.4 高层住宅的外部空间处理的特点 |
4.4.1 中国住宅外部空间处理手法的特点 |
4.4.2 国外住宅外部空间处理手法的特点 |
4.5 垂直绿化对高层空间微环境的影响作用 |
4.6 高层住宅建筑垂直绿化的优化与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5.1 总结 |
5.2 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图片来源 |
作品集 |
(5)山水画视角下的岭南园林的空间造境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学术回顾:山水画与岭南园林的空间研究 |
1.2.1 关于岭南园林的研究 |
1.2.2 关于山水画的研究 |
1.2.3 其他跟本课题相关的研究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核心概念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框架 |
1.4 研究的内容、目标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目标 |
1.5 研究意义 |
1.5.1 社会意义 |
1.5.2 学术意义 |
1.6 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岭南园林的山水画趋向 |
2.1 岭南园林与山水画的哲学思想根源 |
2.2 山水画与岭南园林的结合 |
2.3 岭南园林的景置与山水画的画理 |
2.3.1 山石画理与岭南园林山石 |
2.3.2 植物画理与岭南园林 |
2.3.3 建筑画理与岭南园林 |
2.4 岭南园林仿画造园的原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卷轴与透视:岭南园林山水画式“观”的空间 |
3.1 山水画视觉空间的特征 |
3.1.1 人眼的视觉特征 |
3.1.2 山水画与视觉空间体系 |
3.1.3 山水画视觉空间:卧游与畅神 |
3.2 岭南园林“观”的空间 |
3.2.1 “观”逻辑 |
3.2.2 岭南园林“观”的空间 |
3.3.岭南园林“观”的影像体验 |
3.3.1 写意的内在动力 |
3.3.2 画到影像的转移 |
3.3.3 影像到意象的体验(意境与意象的分析-台湾林园-卢谦若公园-开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营位置:岭南园林“远”的伸缩与延时 |
4.1 经营位置的定义 |
4.2 经营位置下岭南园林“远”法的空间呈现 |
4.2.1 “远”法及其扩展理论 |
4.2.2 岭南园林的“远”式布局空间呈现 |
4.3 岭南园林远法下的时间组构 |
4.3.1 岭南园林的视觉空间转化 |
4.3.2 岭南园林的时间组构与廊 |
4.3.3 岭南园林的廊道的空间系统 |
4.4 岭南园林廊道的伸缩与延时 |
4.4.1 线性时空 |
4.4.2 远法下的围合变异 |
4.4.3 时间与空间的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笔墨皴法:岭南园林的景置 |
5.1 皴法、南北宗与岭南园林 |
5.1.1 皴法的定义 |
5.1.2 皴法发展过程及其类别 |
5.1.3 南北宗 |
5.1.4 皴法、南北宗对岭南园林的意义 |
5.2 皴法与岭南园林掇山 |
5.2.1 皴法的空间基础 |
5.2.2 皴法与岭南山石 |
5.2.3 皴法在岭南园林山石的体现 |
5.3 笔墨皴法与岭南园林植物 |
5.3.1 植物似的异化 |
5.3.2 造境的意趣 |
5.3.3 面的延伸 |
5.4 一墨而五色俱:墨色的透明性 |
5.4.1 具有启发意义的相关理论 |
5.4.2 墨的透明 |
5.5 墨的透明性与岭南园林的理水意象空间 |
5.5.1 岭南园林理水的特征 |
5.5.2 岭南园林的理水意象空间 |
5.5.3 以水入墨,以墨入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笔墨之变:中西法相互参略下岭南园林的独特性 |
6.1 绘画变革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
6.1.1 笔墨之变 |
6.1.2 建筑技术与形象新体画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
6.2 笔墨之变影响下的岭南园林 |
6.2.1 效仿性造园 |
6.2.2 中西方元素的相互融通 |
6.2.3 后期岭南园林的特性 |
6.3 中西法共参略下的岭南园林独特性 |
6.3.1 “观”空间的独特性 |
6.3.2 章法之“三段式”折高折远 |
6.3.3 “游”与廊道观景的同构性 |
6.3.4 皴法下掇山的多样性 |
6.3.5 意趣式置景 |
6.4 山水画视角下岭南园林和北方、江南园林的区别 |
6.4.1 畅朗轻盈、绚丽多姿的总体风格区别 |
6.4.2 置陈布势布局章法空间造境的差异 |
6.4.3 游观组织方式的互异 |
6.4.4 置景的画意配置不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要点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广州阳台绿化现状调查与植物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阳台绿化的概念 |
1.1.2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3 中国特色发展建设的内在需求 |
1.1.4 国外发展概况 |
1.1.5 国内发展概况 |
1.1.6 广州阳台绿化的基本情况 |
1.2 阳台绿化的原则 |
1.2.1 安全性原则 |
1.2.2 生态性原则 |
1.2.3 统一协调原则 |
1.2.4 以小见大原则 |
1.2.5 以少见多原则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2.1 调查时间 |
2.2 调查地点及其基本情况 |
2.2.1 调查地点 |
2.2.2 调查对象 |
2.3 调查方法 |
2.4 调查内容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封闭程度的阳台绿化形式 |
3.1.1 封闭式阳台 |
3.1.1.1 盆栽式、假山式和园林式 |
3.1.1.2 选材与景观要素 |
3.1.2 半封闭式阳台 |
3.1.2.1 盆栽式、假山式和园林式 |
3.1.2.2 选材与景观要素 |
3.1.3 开放式阳台 |
3.1.3.1 盆栽式、花箱式和假山式 |
3.1.3.2 选材与景观要素 |
3.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广州阳台绿化的优势特点 |
4.2 广州阳台绿化人群与需求具有多样性 |
4.3 广州阳台绿化的配置形式 |
4.4 广州阳台绿化的发展建议 |
4.4.1 规范行业体系和政策支持 |
4.4.2 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
4.4.3 广州阳台绿化新思路探讨 |
4.4.3.1 以岩石园为主题 |
4.4.3.2 以热带雨林为主题 |
4.4.3.3 以花境为主题 |
4.4.3.4 观叶植物主题形式 |
4.4.3.5 多肉植物类主题形式 |
4.4.3.6 苔藓类主题形式 |
4.4.3.7 乡土植物主题形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广州居民阳台绿化调查 |
附录 B 广州阳台绿化常用植物种类(按拉丁学名排序) |
(7)基于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绿色健康家居生活的需求现状 |
2.1 绿色健康家居设计现状 |
2.2 绿色家具设计现状 |
2.3 绿色健康家居生活的重要性 |
2.3.1 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需求 |
2.3.2 净化室内空气 |
2.3.3 营造柔和的空间氛围 |
2.3.4 增进人类健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阳台绿植的特征 |
3.1 城市阳台绿植的选择 |
3.2 城市阳台绿植的功能性 |
3.2.1 营造绿色健康的室内环境 |
3.2.2 指引、调节居住空间 |
3.2.3 调节室内小生态系统 |
3.3 城市阳台绿植的艺术性 |
3.3.1 绿植装饰的观赏特性 |
3.3.2 丰富空间色彩 |
3.3.3 塑造空间艺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 |
4.1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的功能 |
4.2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的造型 |
4.3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的色彩 |
4.4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的尺度 |
4.5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的材料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阳台家具设计与绿植的结合 |
5.1 功能性的结合 |
5.2 空间尺度的结合 |
5.3 造型艺术的结合 |
5.4 色彩艺术的结合 |
5.5 材料艺术的结合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实践 |
6.1 家具设计立意 |
6.2 家具设计风格 |
6.3 家具设计方案 |
6.3.1 设计方案初步 |
6.3.2 设计方案深入 |
6.3.3 设计方案确定 |
6.4 设计效果制作与分析 |
6.4.1 设计效果制作 |
6.4.2 设计效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品集 |
(8)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家庭园艺概述 |
2.1 家庭园艺概念 |
2.2 家庭园艺材料分类 |
2.2.1 家庭园艺植物材料 |
2.2.2 家庭园艺非植物材料 |
2.3 家庭园艺景观设计 |
2.3.1 家庭园艺景观设计概念 |
2.3.2 家庭园艺景观类型 |
3 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调查分析 |
3.1 杭州市概况 |
3.1.1 自然地理条件 |
3.1.2 气候条件 |
3.2 调查范围 |
3.3 调查内容与方法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评价及筛选 |
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的评价 |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2 植物材料评价模型构建 |
4.2.3 判断矩阵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
4.2.4 层次总排序 |
4.2.5 评分标准 |
4.3 杭州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1 观花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2 观叶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3 观果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4 攀援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5 芳香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6 观赏草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7 水生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8 观赏果蔬评价结果及分析 |
4.4 小结 |
5 家庭园艺花园设计研究 |
5.1 容器花园的概念及类型 |
5.1.1 容器花园的概念 |
5.1.2 容器花园的类型 |
5.2 容器花园选材原则 |
5.2.1 植物选材原则 |
5.2.2 盆器选材原则 |
5.2.3 配件选材原则 |
5.3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5.3.1 统一的原则 |
5.3.2 调和的原则 |
5.3.3 均衡的原则 |
5.3.4 节奏韵律的原则 |
5.4 容器花园案例分析 |
5.5 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提出 |
5.5.1 容器花园设计主题与创意 |
5.5.2 植物种植色彩搭配 |
5.5.3 容器花园的构图要素 |
5.5.4 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 |
5.6 小结 |
6 结语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历史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概念、作用和现状 |
2.1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概念 |
2.2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的作用 |
2.2.1 组织空间、调整空间 |
2.2.2 分隔空间、引导空间 |
2.2.3 美化室内、陶冶情操 |
2.2.4 柔化环境、净化空气 |
2.3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的现状 |
3.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原则与方法 |
3.1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原则 |
3.1.1 生态性原则 |
3.1.2 艺术性原则 |
3.1.3 文化性原则 |
3.2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方法 |
3.2.1 室内植物景观布局 |
3.2.2 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的具体形式 |
4. 室内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4.1 室内植物的选择 |
4.1.1 选择体型大小适中美观的植物 |
4.1.2 选择适应室内不同光照的植物 |
4.1.3 选择适应室内不同温度的植物 |
4.1.4 选择适应室内不同湿度的植物 |
4.1.5 选择有效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 |
4.2 室内植物的配置 |
4.2.1 室内植物配置的方法 |
4.2.2 室内植物装饰的配置形式和地点 |
5. 不同功能空间的植物装饰设计 |
5.1 住宅空间的植物装饰设计 |
5.1.1 玄关 |
5.1.2 客厅 |
5.1.3 餐厅 |
5.1.4 厨房 |
5.1.5 卧室 |
5.1.6 卫生间 |
5.1.7 书房 |
5.1.8 阳台 |
5.2 公共空间的植物装饰设计 |
5.2.1 办公室场所的室内植物装饰 |
5.2.2 服务性场所的室内植物装饰 |
5.2.3 室内临时性会场、会展与婚庆的植物装饰 |
6. 室内植物的养护管理 |
6.1 日常养护 |
6.1.1 光照适宜 |
6.1.2 保温保暖 |
6.1.3 合理浇水 |
6.1.4 恰当施肥 |
6.1.5 整型修剪 |
6.1.6 防病治虫 |
6.1.7 通风换气 |
6.2 栽培管理 |
6.2.1 有土栽培 |
6.2.2 无土栽培 |
6.2.3 防寒过冬 |
6.2.4 适时换盆 |
7. 结语 |
7.1 结论 |
7.2 发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室内常用植物名录 |
作者简介 |
(10)北京市垂直绿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垂直绿化相关内容简介 |
1.1.1 立体绿化概念 |
1.1.2 屋顶绿化的概念 |
1.1.3 墙面绿化的概念 |
1.2 垂直绿化概念及研究界定 |
1.2.1 垂直绿化的概念介绍 |
1.2.2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 |
1.3 选题背景 |
1.3.1 城市化进程与绿地 |
1.3.2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汇集 |
1.3.3 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目标 |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4.1 选题的目的 |
1.4.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中西方垂直绿化发展历史 |
1.5.2 国外垂直绿化发展概况 |
1.5.3 国内垂直绿化发展概况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查阅 |
1.6.2 案例调查 |
1.6.3 比较分析 |
1.6.4 综合归纳 |
1.7 研究结构及研究框架 |
1.7.1 本文的研究结构 |
1.7.2 研究框架 |
1.8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垂直绿化的类型与构造 |
2.1 垂直绿化类型 |
2.1.1 根据绿化对象分类 |
2.1.2 根据植物生长方式分类 |
2.1.3 根据基质位置分类 |
2.1.4 根据基质材料分类 |
2.1.5 根据植物的灌溉方式分类 |
2.1.6 根据支撑结构分类 |
2.1.7 根据技术条件分类 |
2.1.8 按照使用功能分类 |
2.1.9 按照绿化持续性分类 |
2.2 垂直绿化的构造 |
2.2.1 植物独立攀附式垂直绿化构造 |
2.2.2 种植槽式垂直绿化构造 |
2.2.3 框架式垂直绿化系统构造 |
2.2.4 模块式垂直绿化系统构造 |
2.2.5 草坪毯式垂直绿化系统构造 |
2.2.6 无纺布营养液垂直绿化系统构造 |
3 垂直绿化的功能与效益 |
3.1 垂直绿化功能 |
3.1.1 垂直绿化的生态功能 |
3.1.2 垂直绿化的生产功能 |
3.1.3 垂直绿化的生活功能 |
3.2 垂直绿化效益 |
3.2.1 生态效益 |
3.2.2 经济效益 |
3.2.3 社会效益 |
4 影响垂直绿化的因素 |
4.1 垂直绿化自身特点 |
4.1.1 垂直绿化面的类型 |
4.1.2 绿化面的承重能力 |
4.1.3 绿化面的高度 |
4.2 自然因素对垂直绿化的影响 |
4.2.1 温度因素 |
4.2.2 水分因素 |
4.2.3 光照因素 |
4.2.4 空气因素 |
4.2.5 土壤因素 |
4.3 社会因素对垂直绿化的影响 |
4.3.1 政策方面 |
4.3.2 费用方面 |
4.3.3 维护方面 |
5 北京地区垂直绿化发展模式 |
5.1 北京市垂直绿化现状 |
5.1.1 现状概况 |
5.1.2 现状类型 |
5.2 北京市垂直绿化现状分析 |
5.2.1 北京垂直绿化现状优势 |
5.2.2 北京市垂直绿化现状不足 |
5.3 北京市垂直绿化发展潜力 |
5.3.1 有政策有引领 |
5.3.2 有实例有参考 |
5.3.3 有发展空间有技术支持 |
5.4 北京市垂直绿化产生效益——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5.4.1 生态效益 |
5.4.2 经济效益 |
5.5 北京市垂直绿化建设影响因素 |
5.5.1 北京地区的立地条件 |
5.5.2 北京垂直绿化相关政策分析研究 |
5.5.3 垂直绿化成本 |
5.6 北京市垂直绿化适宜模式 |
5.6.1 缝补断开区域、贯通围栏绿化 |
5.6.2 铺绿各类围墙、减少城市留白 |
5.6.3 装饰花架廊架、点缀窗台阳台 |
5.6.4 规划设计先行、增绿建筑墙面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如何用花卉装饰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牌文案英汉翻译的信息传递不当及应对策略 ——以某家居品牌文案翻译项目为例[D]. 何沁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2]长沙地区引种月季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D]. 甘甜.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D]. 邹姣.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4]高层住宅建筑的垂直绿化应用研究[D]. 宋思佳.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5]山水画视角下的岭南园林的空间造境逻辑[D]. 陈炜炫.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广州阳台绿化现状调查与植物配置研究[D]. 叶家通.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基于可种植要求的城市阳台家具设计[D]. 刘荣荣.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8)
- [8]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D]. 申星.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9]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研究[D]. 周鎏源. 浙江大学, 2017(01)
- [10]北京市垂直绿化模式研究[D]. 施莹.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