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测定情况初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聂旺平[1](2021)在《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评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旨在通过对COPD患者中医证型与C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评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内在规律,为COPD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为COPD的预防及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COPD患者。患者自我填写或由医生询问患者填写设计的COPD研究观察表和中医症状调查表,同时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中医证候参考标准,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所得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并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结果:(1)300例患者高龄(71-80岁)人数占比较大,占总例数的56.67%,男女发病比例1.73:1,急性加重期组中各证型和稳定期组中各证型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别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和卡方检验,所观测的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肺脾气虚证患者27例,占稳定期组中总人数的36.00%,高于稳定期中其余证型所占比例。(3)肺功能比较:急性加重期组中,风寒袭肺证与其余3种证型FEV1%Pre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种证型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中各证型FEV1%Pred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风寒袭肺证共有12例在Ⅰ级和Ⅱ级,占比100.00%,外寒内饮证有17例在Ⅰ级,占比60.71%,痰湿阻肺证共有62例在Ⅰ级和Ⅱ级,占比75.61%,痰热壅肺证共有72例在Ⅰ级和Ⅱ级,占比69.90%,肺气虚证共有5例在Ⅰ级和Ⅱ级,占比100.00%,肺脾气虚证共有17例在Ⅰ级和Ⅱ级,占比62.96%,肺肾气虚证有9例在Ⅲ级,占比60.00%,气虚血瘀证有4例在Ⅲ级,占比66.67%,肺肾气阴两虚证有12例在Ⅳ级,占比54.55%。(4)CAT评分比较:急性加重期组中,风寒袭肺证与其余3种证型CAT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种证型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中各证型CAT评分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比较:急性加重期组中各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中,气虚血瘀证与肺肾气虚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种证型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COPD中医证型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肺功能分级可为COP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外寒内饮证患者肺功能分级多集中在Ⅰ级,风寒袭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分级多集中在Ⅰ、Ⅱ级,肺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患者肺功能分级多集中在Ⅲ级,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肺功能分级多集中在Ⅳ级。(2)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存在相关性,风寒袭肺证患者的CAT评分水平低于外寒内饮证、痰湿阻肺证、痰热壅肺证患者,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的CAT评分水平依次递增。(3)COPD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与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相关性表现不明显,与稳定期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其中单纯气虚证候、血瘀证候、气阴两虚证候的急性加重风险依次递增。
林鑫山[2](2021)在《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发现与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远低于健康人,疾病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跟我国慢阻肺的高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能力不足,慢阻肺知晓率以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的低下。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是降低慢阻肺患病率和疾病负担的重要举措。基层能力提升需要覆盖慢阻肺的筛查、诊断和规范化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何提升基层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及疾病风险评估能力、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能力、慢阻肺患者规范管理能力,弥合最佳的循证医学实践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显着差距,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研发应用提升基层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能力;通过肺功能质量控制模型研发应用提升基层肺功能规范化检查能力;通过慢阻肺稳定期管理、急性加重期管理模块组成的慢阻肺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研发应用提升基层慢阻肺规范管理能力,赋能基层,解决目前慢阻肺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痛点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方便的和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辅助基层从慢阻肺筛查到诊断以及规范化管理的全程工作开展,耦合不同类型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照护。慢阻肺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包括三部分: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及患病风险评估系统、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慢阻肺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本研究应用1875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选取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比较流行的18种不同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的研发。我们发现在基于公卫数据的慢阻肺筛查任务中,Catboost为综合评估最佳模型,Accuracy为99.25%,比优化后的Baseline模型高出近6个百分点,AUC为0.9985,Sensitivity为94.81,值得关注的是Precision为1,表明没有将非高危人群诊断为高危人群,误诊率为0。Stacking模型的综合评估结果与Catboost接近,通过观察外部数据测试结果,集成学习模型的总体泛化能力要优于单一模型。在外部验证中我们开发的慢阻肺患病人群筛查及患病风险评估系统高危人群检出率19.79%,肺功能检查应答率21.07%,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31.64%;除肺功能检查应答率外均高于同类其他慢阻肺病例发现研究。我们研发的肺功能质控模型对呼气起始犹豫、爆发力不足、呼气未呼完、第一秒内呼吸不平滑、可能存在吸气不足等问题的检出敏感性均大于85%,特异性均大于95%。外部验证过程中经肺功能质控系统提示39.29%的肺功能检查改进后可符合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规则符合率提升了28.44%。本研究以知识图谱为内核,构建了以临床慢阻肺管理指南为知识来源的慢阻肺临床辅助决策CDSS系统,通过工作流模式建立了首诊和复诊患者慢阻肺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就诊的不同流程,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断、病情评估、鉴别诊断、并发症评估、转诊建议、治疗以及随访管理全流程的决策支持覆盖,帮助基层医生依据指南同质化管理慢阻肺患者。
闫子琪[3](2021)在《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主要危害老年人口健康的慢性疾病,基于目前全球的老龄化趋势,慢阻肺造成的影响和负担日益加重。但与这种影响不相称的是人们对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生活却知之甚少,慢阻肺往往与人的生活习惯有着较大关系且现代生物医学对慢阻肺的治疗效果有较大限制,因而慢阻肺的医疗实践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较强。因此,从人类学社会文化研究的角度介入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和防治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在兰州L医院的田野调查对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进行研究,呈现了慢阻肺患者的疾病认知、疾痛叙事以及行动策略。一方面展现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试图探寻慢阻肺患者的疾病认知慢阻肺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疾病认知和疾病带来的影响下,患者采取了何种行动策略。最终结合患者的医疗实践与相关研究为慢阻肺疾病和患者的防治及照护提出建议。本文基于人类学对医疗实践的研究,紧扣医疗、健康与文化的脉络,主要探讨了三个议题。首先,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受到现代生物医学与地方性知识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这些患者真实的身体感受与经验,这种多重影响下疾病认知也影响着患者医疗行动的选择。其次,慢阻肺患者的疾痛叙事。慢阻肺导致患者的身体不受控制、心理抑郁、家庭与工作社交关系紧张,致使其生活呈现失序的状态。这种失序的状态充斥在慢阻肺患者的疾痛叙事中。最后,慢阻肺患者的行动策略。在其疾病认知以及个人与生活失序的情况下,慢阻肺患者尝试种种策略去恢复秩序。有人无法适应环境或者空气污染选择换个地域生活并戒烟,有人心理抑郁转向修行寻求力量,有人生活没有意义从帮助病友中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从个体改变到集体互助、从生物医学到灵性修行,慢阻肺虽然击垮了患者的身体与生活,但却不能击碎他们生的希望。结合患者的医疗实践以及关于慢阻肺的相关研究,本文为慢阻肺疾病及患者提出防治与照护建议,一方面需要发挥社会文化的力量,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社会支持与正式照护的力量,这应当成为我国未来推进建设健康中国以及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内容。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在人类学疾病认知的研究中,地方性知识、身体感受与生物医学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患者疾病认知的形成。在对地方性知识影响疾病认知进行探讨时,还要关注地方性知识背后的形成过程,其中蕴含着地方社会区域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二,在照护研究中,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应当仍然以非正式照护为基础,正式照护作为非正式照护的补充。只有当非正式照护力量不堪重负时,才在非正式照护的基础上引入正式照护。第三,对疾病的理解尤其是治疗需要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单纯依靠现代生物医学的临床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照护与疗愈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章龙[4](2021)在《广东省社区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治疗状况及COPD诊断模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室内外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既往研究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及药物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COPD在公众认知,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等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不容乐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对肺功能检查掌握不足,对肺功能检查重视不足,同时由于肺功能检查适用人群存在局限性,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等诸多问题,均增加了 COPD早期诊断的困难。目前,国内外针对COPD经济、便捷、有效的筛查技术仍在积极探索中。本研究拟探讨广东省4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肺功能检查、药物治疗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个性化的COPD防控措施提供线索及理论依据,对开展实际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PD诊断模型,为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诊断COPD提供决策辅助,为促进科学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有利工具。方法依托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项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广东省COPD监测数据,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检查。1.关于社区COPD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后肺功能检查指标FEV1/FVC<0.70者诊断为COPD患者,共44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加权估计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和药物治疗率及率的95%置信区间;采用复杂加权校正的Rao-Scottχ2检验分别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及COPD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2.COPD诊断模型构建时,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数据完整的2 867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算法以解决数据中存在的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方法筛选预测变量;以是否患COPD作为输出变量,基于K最近邻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Logistic回归五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COPD诊断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考核;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五种模型的分类性能,并选择出最佳的分类预测模型。结果1.关于社区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及治疗状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4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95%CI:4.8%-10.2%),戒烟、有家族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P均<0.05);患者肺功能检查率为5.7%(95%CI:3.3%-8.0%),居住地、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是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影响因素(P均<0.05),城镇患者肺功能检查率(13.5%)高于乡村患者(2.5%),有个人呼吸道疾病史患者肺功能检查率(15.2%)高于无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者(1.9%)。COPD患者药物治疗率为12.9%(95%CI:9.3%-16.5%),婚姻状态、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及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均与药物治疗率有关(P均<0.05),已婚患者药物治疗率(11.5%)低于其他婚姻状态患者(28.5%),有慢性咳嗽的患者药物治疗率(36.3%)高于无慢性咳嗽患者(6.0%),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药物治疗率(31.0%)高于无呼吸困难患者(7.3%),存在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药物治疗率(30.5%)高于无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6.0%)。2.COPD预测模型的建模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K最近邻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的AUC分别为0.963、0.926、0.905、0.820 和 0.813;准确率分别为 90.604%、84.564%、81.029%、72.774%和 77.539%;灵敏度分别为 88.949%、85.235%、84.295%、61.700%和 79.284%;特异度分别为 92.260%、83.893%、77.763%、83.848%和 75.794%;精确率分别为 91.995%、84.106%、79.136%、79.253%和76.611%;召回率分别为 88.949%、85.235%、84.295%、61.700%和79.284%。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最优的分类预测性能,在五种模型中预测效果最好。结论1.广东省4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及药物治疗率均较低。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及药物治疗率,加强COPD防控工作,以降低COPD疾病负担。2.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PD诊断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识别COPD患者,为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诊断COPD提供辅助依据,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上官昌跃[5](2021)在《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病。尽管COPD的危险因素已基本明确,但研究显示不同地区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和人口老龄化模式等。目前,辽宁省尚缺乏大规模的、基于严格抽样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COPD防控。此外,多数COPD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导致病情进展到中重度才被诊断,不仅治疗效果不佳,也会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而肺功能检查作为目前公认的COPD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耗时较多、耗费较大,还未能广泛开展。因此,开发高效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工具来筛查高危人群、提高肺功能检查率以实现早诊早治,对COPD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是一种概率图模型,也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算法之一。BN可根据已知条件来估算出不确定的知识。当BN应用于疾病状态预测时,其可根据个体的各疾病相关因素的状态估算疾病状态的概率,从而实现个体患病风险评估。本研究拟以全国慢阻肺监测项目为平台,在严格抽样的人群流调的基础上,运用BN建立适合辽宁省居民疾病特点且实用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1)调查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情况,明确辽宁省COPD的流行水平。(2)初步探讨辽宁省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OPD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3)建立辽宁省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筛查高危人群,为制订COPD的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抽样。根据城镇化高低水平,经济有效和实际可行情况抽取4个COPD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街道/乡镇;在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在每个居委会/村中选择一组至少有100户的居民/村民小组;在每个居民/村民小组随机抽取100户,利用KISH表在每户随机抽取1名年龄≥40岁成人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疾控中心人员对符合标准的抽样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按照美国胸科协会(ATS)的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为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最大峰流速(PEF)。参照GOLD(2017)推荐的COPD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的COPD诊断定义和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l/FVC<70%为COPD。为使结果对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有代表性,患病率的计算均经复杂加权调整。本研究未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人群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运用Rao-Scottc2检验比较COPD患病率情况在不同组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OPD患病的主要因素。将数据集按9: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的基础上构建BN预测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结果、文献查询及专家经验设置黑名单和白名单后,进行结构学习和随后进行参数学习,初步建立评估模型。然后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梳理COPD患病的高风险条件。通过内部验证(5-折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测试集验证)对BN的表现进行评估。釆用Pad录入和存储数据资料,描述性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 Inc,Cary,NC,USA)进行分析;贝叶斯网络构建及风险评估采用R软件(版本3.6.2,The Comprehensive R Archive Network,http://cran.r-project.org/)中的“bnlearn”模块进行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如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选取沈阳新民市、本溪明山区、丹东东港市、阜新海州区,共计抽取2400人,回收有效问卷2397份,肺功能检查达到C级以上者2194(98.43%)人。辽宁省COPD总体患病率为21.23%,农村居民患病率(24.59%)高于城镇居民(13.92%,c2=20.24,P<0.001);男性居民患病率(23.89%)高于女性居民(18.88%,c2=6.89,P=0.009);未婚居民患病率(37.57%)高于已婚居民(19.95%,c2=19.80,P<0.001);不同年龄段居民COPD患病率不同,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c2=206.77,P<0.00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COPD患病率不同,文化程度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c2=145.76,P<0.001);不同经济收入居民COPD患病率不同,经济收入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c2=32.77,P<0.001)。辽宁省城乡居民COPD知晓率仅为7.34%,肺功能检查率为4.65%;COPD患者中,轻度(GOLD1)患者占79.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73 95%CI:1.219~1.781)、高龄(51~60OR=1.763 95%CI:1.284~2.421;61~70 OR=2.860 95%CI:1.817~4.503;≥71 OR=5.78995%CI:5.438~6.163)、中等收入(OR=1.105 95%CI:1.029~1.186)、吸烟(OR=1.43795%CI:1.284~1.609)、冠心病(OR=1.393 95%CI:1.004~1.934)、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OR=1.781 95%CI:1.405~2.257)、父母患有哮喘(OR=3.482 95%CI:2.167~5.596)、室内燃料污染(OR=1.287 95%CI:1.079~1.534)、职业有害气体/粉尘暴露(OR=1.620 95%CI:1.178~2.227)等因素是影响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6~9 OR=0.596 95%CI:0.533~0.665;<9 OR=0.405 95%CI:0.329~0.498)、14岁前与吸烟者同住(OR=0.737 95%CI:0.548~0.991)是COPD的保护因素。基于BN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吸烟、暴露有害粉尘、暴露有害气体、BMI以及咳嗽与喘息症状与COPD直接相关,性别、城乡、文化程度等因素可以通过其它因素间接影响COPD的患病率。某个体暴露单一因素或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时,患COPD风险概率最高的人群主要为具有经常咳嗽症状即P(COPD|咳嗽)=0.374,具有喘息症状即P(COPD|喘息)=0.326,高龄和吸烟即P(COPD|高龄)=0.293,P(COPD|吸烟)=0.253。当不同条件/因素逐渐叠加时,个体患COPD的风险整体升高。两种因素同时叠加时,患COPD的风险概率最高的组合为P(COPD|咳嗽,喘息)=0.553,P(COPD|咳嗽,高龄)=0.511;三种因素同时叠加时,患COPD的风险概率最高的组合为P(COPD|咳嗽,喘息,高龄)=0.681与P(COPD|咳嗽,喘息,冠心病)=0.625;四种因素同时叠加时,COPD患病风险概率最高为P(COPD|咳嗽,喘息,吸烟,高龄)=0.738。本研究的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贝叶斯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好,BN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85(0.832~0.892),最佳准确度为0.87(0.846~0.893),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76~0.764、准确度0.825~0.840)。结论:1、辽宁省4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COPD总体患病率与全国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COPD知晓率和肺功能检查率均远远低于国家长期规划提出的目标。2、整体上COPD患者中肺功能轻度(GOLDⅠ)患者所占比例较高,COPD患者呼吸道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喘息和呼吸困难,合并的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和冠心病。3、本研究发现男性、高龄、吸烟、个人疾病史(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和冠心病)、父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父母患有哮喘等)均是影响辽宁省居民患COPD的危险因素,高经济收入与高文化程度、儿童期与吸烟者同住是COPD的保护因素;与全国调查结论不同,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室内污染燃料(生物燃料和煤炭燃料)均是影响辽宁省居民患COPD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基于BN构建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提示BN等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作为COPD患病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5、BN模型发现,本地区的高危人群依次为具有咳嗽、喘息症状、高龄、吸烟等;单纯肥胖的居民患病风险低于暴露其他因素居民的患病风险,但肥胖与高龄和吸烟联合暴露时,患病风险概率高于高龄和吸烟与职业有害气体、有害粉尘、男性、农村等因素的组合。
王敏[6](2021)在《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情况;了解不同养老模式COPD健康服务开展情况;分析影响老年人COPD认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认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0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养老机构、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放问卷136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40份。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分别为576人(43.0%)、464人(34.6%)、300人(22.4%)。(2)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8.2%、17.9%、27.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高于居家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P<0.05),但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不佳。(3)年龄、子女经济支持、基本医疗保险类型、COPD患病情况、肺功能检测情况是居家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子女经济支持、每月收入、吸烟情况是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子女看望频率、COPD患病情况、肺功能检测情况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4)老年人COPD健康服务需求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高危人群筛查、常规体检中加入肺功能检测、疾病健康教育,需求率分别为72.2%、64.5%、59.1%。(5)3种养老模式均由于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缺乏资金保障、日常照护工作繁重、缺乏规范化操作依据、工作人员COPD危害性意识薄弱等原因影响COPD健康服务开展。结论:现阶段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水平较低;老年人COPD健康服务需求集中于高危人群筛查、肺功能检测、疾病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缺乏资金保障、日常照护工作繁重等因素,阻碍了COPD健康服务进一步开展。应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养老服务协同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等健康服务,在不同养老模式下逐步完善以健康干预为主的COPD防治策略,以期实现COPD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李冉[7](2020)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一套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以及临床适用性,为科学、客观的评价肺康复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标准。方法1.查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相关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取肺康复相关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选取8名医护人员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临床实践指标,初步构建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相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利用德尔菲法分别选取40名、37名符合标准的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采用“界值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形成最终指标体系。4.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5.运用现场调查法对“患者合理氧疗相关知识知晓率”“肺部吸入装置规范使用达标率”“呼吸功能锻练规范执行达标率”“患者肺康复满意度”四项指标利用查检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共获得结构、过程、结果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函询结果显示:(1)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为92.5%(37/40)、94.6%(35/37),Cr为0.809、0.820,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2)两轮函询的W系数分别为0.121、0.263,其显着性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1,专家协调程度良好。3.三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396)、过程指标(0.5278)、结果指标(0.3325);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3位的分别为肺康复效果评价(0.2217)、康复过程病情观察(0.2061)、肺康复护理实践(0.1458);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5位的分别是康复过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0.1017)、观察患者体征:出汗、面色、唇色等(0.0641)、运动能力评价(0.0443)、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自觉症状(0.0404)、患者肺康复满意度(0.0383),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CR值均<0.1。4.四项指标3个月收集数据分别为患者合理氧疗相关知识知晓73.3%(88/120)、86.7%(104/120、96.7%(116/120)、肺部吸入装置规范使用达标率53.2%(117/220)、70.9%(156/220)、87.3%(192/220);呼吸功能锻练规范执行达标率52.9%(74/140)、71.4%(100/140)、80.0%(112/140),患者肺康复满意度76.92%(150/195)、84.62%(220/260)、90.60%(212/234)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提示专项护理质量持续提升。结论1.本研究基于科学先进的理论模式,以循证分析结果为依据,质性与量性研究相结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逐步构建出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的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2.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取得了可靠的函询结果,专家积极性好,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较好。3.本研究将AHP法与Delphi法相结合,所有层级指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合理有效。4.四项指标数据已证实可有效反映护理质量,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李雯[8](2019)在《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18年6月至10月,在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华容县、冷水江市、武冈市、临湘市、衡阳县、江华县、蓝山县、隆回县、澧县、桃江县)的基层医师进行COPD规范化诊疗讲座之前,抽取123名基层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2018》及既往类似调查研究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作为研究工具,共收到有效问卷118份,并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无论是从COPD的基本知识、诊断知识及治疗知识得分还是总得分来看,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均较低,通过对影响基层医师COPD知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不同单位级别、学历、职称、科室类别及是否接受COPD规范化诊治的培训可能会对基层医师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基层医师(88.1%)会主动劝导COPD患者戒烟;66.1%的基层医师会建议患者行肺康复治疗;而68.6%的基层医师没有接受过COPD规范化诊治的系统培训;仍有26.3%的基层医师所在医院没有配备肺功能;63.6%的基层医师对最新指南推荐的支气管舒张剂仅为部分了解,而33.9%的基层医师则完全不了解最新的支气管舒张剂。结论:1.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低,其中,基层医师的学历、职称、科室类别及是否接受培训可能是其对COPD知识认知水平的综合影响因素。2.仍需进一步推广湖南地区的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基层医师对COPD患者的健康知识和科普宣教工作。
曹小兰[9](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的制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住院患者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方案,后通过临床类实验研究,初步检验该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肺康复的大量文献、指南研究,把握其肺康复方案的研究现况,对肺康复方案的相关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后结合专家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方案。(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将初步方案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形成肺康复方案后,选择5名患者行临床预试验,据结果行方案微调,形成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3)类实验研究:对该肺康复方案进行类实验研究,选取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南区符合入组条件的COPD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肺康复方案;北区的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一般情况好转后行住院期间肺康复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在满足康复安全指标,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肺康复锻炼,直至出院当天上午。两组患者均在肺康复锻炼前后各测量一次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MRC)评分、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pre)、握力、30秒椅子起立试验(30-second sit-to-stand test,30-STS)、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并于出院当天结束肺康复锻炼后,统计住院天数、计算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所收集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经国内外参考文献和循证指南的回顾、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意见,初步拟定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包括康复安全指标、运动方式选择、上肢锻炼、下肢锻炼、呼吸锻炼、运动强度、健康教育7个部分、共32个条目。(2)德尔菲专家遴选情况:本次共遴选来自江苏(南京、苏州、徐州、南通等地)、上海三级甲等医院及综合性大学专家共16位,包括呼吸科临床医疗、护理专家6人,康复科医疗、护理专家5人,心肺康复治疗师2人,人体运动学、运动康复护理及康复护理教育专家各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8人,本科5人,其中3人具有海外研究学习经历。(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果: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2轮各条目重要性评分均数分别波动于4.44~5.00分,4.75~5.00分,均>3.50分;2轮各条目变异系数分别波动于0.00~0.15,0.00~0.09,均<0.25;2轮专家Kendall’W系数分别为0.167和0.103,显着性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000和0.012,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轮专家咨询后,增加了 2个条目,形成康复安全指标、运动锻炼、呼吸锻炼、健康教育4个部分,共34个条目的肺康复方案。(4)临床类实验研究结果:两组分别组内比较:mMRC评分、肺功能FEV1%pre、30S椅子起立实验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两组患者实验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水平比较实验组患者实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30S椅子起立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该肺康复方案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依从性较好,波动于75%~100%。结论本研究主要形成了较为科学的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并经临床类实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可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护士为COPD住院患者开展肺康复锻炼,也为今后相关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马建科[10](2019)在《胸部定量CT“肺气肿指数”在哮喘—慢阻肺重叠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哮喘患者、慢阻肺患者和正常居民三者中胸部定量CT检查肺气肿指数(Emphysema index,EI)和其分布特征,并研究在哮喘中高EI者的主要病情(急性发作、肺功能等)特征,进一步探讨EI在哮喘-慢阻塞重叠(asthma-copd overlap,ACO)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的150例哮喘患者作为A组,15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B组,选取体检中心的150例正常非吸烟者作为C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依据正常人的EI水平确定其临界值。按照A组研究对象的EI水平将该组分为A1组(高EI水平)和A2组(低EI水平),比较各组的既往吸烟史、体质量指数、急性加重发作状况、肺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数和肺气肿分布类型。结果(1)B组的EI水平比A组、C组的明显增加(P<0.05);A组的EI水平比C组的明显增加(P<0.05);在肺气肿的分布类型中,三组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B组以上肺区优势为主。(2)以9.59%作为高EI的界值,A1组中男性的比例比A2组和B组的相应比例明显增加(P<0.05);B组中男性比例比A2组的相应比例明显增加(P<0.05);A1组和B组的体质量指数比A2组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A1组的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比A2组的明显增加(P<0.05);A1组、A2组两者的用力呼气量FVC%、△FEV1.0呼气量变化值均比B组的相应值明显增加(P<0.05);A1组和B组两者的FEV1.0%、FEV1.0/FVC值比A2组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A1组和B组两者的EI水平比A2组的相应值明显增加(P<0.05);A2组和B组两者的△FEV1.0%变化值比A1组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3)经Logistic分析显示,既往吸烟频率、FEV1%、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均属于影响哮喘患者EI的高危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属于影响哮喘患者EI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1)慢阻肺患者的EI水平高于哮喘患者和正常者,哮喘患者的EI水平越高则其病情越严重,肺功能越差,高EI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肺气肿状况同慢阻肺患者的接近,低于低EI值者。(2)哮喘患者和慢阻肺患者的肺气肿的分布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的肺气肿的分布类型以下肺区优势和轻度/均匀分布为主,后者的肺气肿的分布类型以上肺区优势为主。(3)既往吸烟频率、急性加重发作频率越高,FEV1%值、体质量指数越低则提示哮喘患者的肺气肿指数越高,更可能发生ACO。
二、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测定情况初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测定情况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评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理论回顾 |
1.COPD中医药研究进展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COPD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3.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评估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4.小结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方案的设计 |
2.3 调查内容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分析 |
3.1 病例情况 |
3.2 基本情况分析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一般资料的调查分析 |
3.COPD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 |
4.COPD中医证型与肺功能分级的关系 |
5.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的关系 |
6.COPD中医证型与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 |
7.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发现与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序言 |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危害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1.2 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能力不足 |
1.3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及相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研发及系统应用 |
2.1 引言 |
2.1.1 进行慢阻肺病例筛查的意义 |
2.1.2 慢阻肺病例筛查的方法 |
2.1.3 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进行慢阻肺病例筛查的需求 |
2.2 研究内容与结果 |
2.2.1 研究数据来源 |
2.2.1.1 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峨眉山村居民公共卫生数据 |
2.2.1.2 幸福呼吸项目数据集 |
2.2.2 主要研究任务 |
2.2.2.1 数据集建立 |
2.2.2.1.1 解析公卫数据字典 |
2.2.2.1.2 分析公卫数据 |
2.2.2.1.3 解析COPD-SQ |
2.2.2.1.4 制定公共卫生数据提取策略 |
2.2.2.1.5 建立研究数据库 |
2.2.2.2 算法开发与模型研究 |
2.2.2.2.1 设置结局变量标签 |
2.2.2.2.2 数据预处理 |
2.2.2.2.3 数据集划分 |
2.2.2.2.4 特征选择 |
2.2.2.2.5 模型算法选择 |
2.2.2.2.6 模型评估 |
2.2.2.3 系统构建与应用效果分析 |
2.2.2.3.1 系统构建 |
2.2.2.3.2 系统验证 |
2.2.2.3.3 验证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模型研发及系统应用 |
3.1 引言 |
3.1.1 进行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的意义 |
3.1.2 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方法 |
3.1.3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方法的需求 |
3.2 研究内容与结果 |
3.2.1 研究数据来源 |
3.2.1.1 标准肺功能曲线 |
3.2.1.2 便携式肺功能仪肺功能检查原始数据 |
3.2.2 主要研究任务 |
3.2.2.1 数据集建立 |
3.2.2.1.1 分析标准肺功能曲线数据 |
3.2.2.1.2 解析用力肺活量检查标准流程 |
3.2.2.1.3 解析用力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标准 |
3.2.2.1.4 解析肺功能检查原始数据 |
3.2.2.1.5 制定肺功能检查原始数据提取策略 |
3.2.2.1.6 建立研究数据库 |
3.2.2.2 算法开发与模型研究 |
3.3.2.2.1 数据预处理 |
3.3.2.2.2 设置数据标签 |
3.2.2.2.3 数据集划分 |
3.2.2.2.4 特征选择 |
3.2.2.3 算法开发 |
3.2.2.3.1 模型算法选择 |
3.2.2.3.2 算法研发 |
3.2.2.3.3 模型评估 |
3.2.3 系统构建与应用效果验证 |
3.2.3.1 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系统构建 |
3.2.3.2 系统实现 |
3.2.3.3 验证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慢阻肺专病知识图谱及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研发 |
4.1 引言 |
4.1.1 进行慢阻肺临床辅助决策的意义 |
4.1.2 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方法 |
4.1.3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慢阻肺临床辅助决策的需求 |
4.2 研究内容与结果 |
4.2.1 慢阻肺专病CDSS设计方案 |
4.2.2 知识图谱构建相关技术 |
4.2.2.1 知识图谱概述 |
4.2.2.2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
4.2.3 慢阻肺专病知识图谱构建 |
4.2.3.1 慢阻肺专病知识图谱类型定义 |
4.2.3.2 慢阻肺专病图谱知识来源 |
4.2.3.3 慢阻肺专病图谱构建流程设计 |
4.2.3.4 慢阻肺专病知识图谱概念层构建 |
4.2.3.5 实例信息抽取 |
4.2.3.6 知识存储 |
4.2.4 慢阻肺专病CDSS系统实现 |
4.2.4.1 数据来源 |
4.2.4.2 CDSS系统临床思维转化 |
4.2.4.3 CDSS系统实现 |
4.2.4.4 CDSS系统功能 |
4.2.4.5 CDSS系统应用 |
4.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慢性病的人类学研究 |
(二)照护的人类学研究 |
(三)慢阻肺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伦理说明 |
(一)文献研究 |
(二)田野调查 |
(三)研究与写作伦理说明 |
第一章 慢阻肺的全球图景及L医院概况 |
第一节 慢阻肺的全球图景 |
一、慢阻肺的全球分布 |
二、中国的慢阻肺现状 |
第二节 L医院概况及科室日常医疗实践概况 |
一、L医院概况 |
二、科室空间结构 |
三、科室人员构成 |
四、科室日常工作 |
第三节 住院患者及家属概况 |
一、患者基本情况 |
二、家属的日常活动 |
三、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 |
小结 |
第二章 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观 |
第一节 病因观与身体感知 |
第二节 病因观与地方性知识 |
第三节 认知不足导致的疾病 |
小结 |
第三章 慢阻肺疾痛叙事中的失序 |
第一节 身体失序 |
一、渐进性身体失控 |
二、突发性身体失控 |
第二节 心理失序 |
第三节 生活失序 |
一、工作与社交中断 |
二、紧张的家庭关系 |
小结 |
第四章 慢阻肺患者的医疗行动策略 |
第一节 个体策略 |
一、寻找诗意的栖居 |
二、戒断危险因素 |
第二节 集体互助 |
第三节 替代医疗 |
小结 |
第五章 慢阻肺疾病的防治实践及其建议 |
第一节 系统性早期医学筛查 |
第二节 慢阻肺的综合预防措施 |
一、戒烟与慢阻肺综合宣传 |
二、文化嵌入疾病预防 |
三、政治经济地位与疾病预防 |
第三节 完善患者照护体系 |
一、非正式照护 |
二、正式照护 |
小结 |
结论 |
一、身体经验、地方性知识与生物医学 |
二、正式与非正式照护 |
三、慢性病医疗实践中的文化考量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广东省社区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治疗状况及COPD诊断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及治疗状况 |
2.1 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2.2 COPD肺功能检查情况 |
2.3 COPD药物治疗情况 |
3. COPD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
4. 疾病诊断模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研究目的 |
6.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广东省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治疗状况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变量定义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广东省COPD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2.2.1 不同人口学特征COPD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2.2.2 呼吸道症状与COPD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关系 |
2.2.3 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与COPD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关系 |
2.2.4 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多因素分析 |
2.3 广东省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 |
2.3.1 不同人口学特征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 |
2.3.2 呼吸道症状与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率关系 |
2.3.3 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与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率关系 |
2.3.4 肺功能检查率多因素分析 |
2.4 广东省COPD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
2.4.1 不同人口学特征COPD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
2.4.2 呼吸道症状与COPD患者药物治疗率关系 |
2.4.3 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与COPD患者药物治疗率关系 |
2.4.4 药物治疗率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广东省COPD患者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3.2 广东省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 |
3.3 广东省COPD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
3.4 创新点和局限性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PD预测模型构建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基于SMOTE算法的类别不平衡数据处理 |
1.2.2 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选择算法 |
1.2.3 K最近邻法 |
1.2.4 支持向量机 |
1.2.5 决策树 |
1.2.6 随机森林 |
1.2.7 Logistic回归 |
1.2.8 模型验证 |
1.2.9 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
1.3 技术路线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基于SMOTE算法的类别不平衡处理 |
2.3 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选择 |
2.4 构建COPD预测模型 |
3. 讨论 |
3.1 类别不平衡数据的处理 |
3.2 预测变量的筛选 |
3.3 COPD预测模型 |
3.4 创新点和局限性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知晓、检查、治疗及预测模型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研究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目标人群 |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 抽样方案 |
2.2.1 抽样原则 |
2.2.2 调查地区 |
2.2.3 样本量确定 |
2.2.4 抽样方法及步骤 |
2.2.5 调查点 |
2.3 调查内容 |
2.3.1 问卷调查 |
2.3.2 身体测量 |
2.3.3 肺功能检查 |
2.3.4 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 |
2.4 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2.4.1 数据库结构 |
2.4.2 数据清理 |
2.4.3 数据分析 |
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
2.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诊断标准 |
2.5.2 肺功能分级标准 |
2.6 研究指标的定义 |
2.6.1 吸烟行为 |
2.6.2 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 |
2.6.4 经济收入 |
2.6.5 室内空气污染 |
2.6.6 个人疾病史 |
2.6.7 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 |
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与检查情况 |
2.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情况 |
2.7.2 肺功能检查情况 |
2.8 质量控制 |
2.8.1 设计阶段 |
2.8.2 调查阶段 |
2.8.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阶段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
3.3 研究人群行为生活方式分布情况 |
3.3.1 吸烟情况 |
3.3.2 二手烟暴露情况 |
3.3.3 职业有害粉尘和有害气体暴露情况 |
3.3.4 职业有害粉尘和有害气体防护情况 |
3.3.5 室内燃料污染暴露 |
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和严重程度 |
3.4.1 不同性别及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
3.4.2 不同年龄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
3.4.3 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
3.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 |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及肺功能检查情况 |
3.5.1 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名称知晓及肺功能检查情况 |
3.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知晓率和肺功能检查率 |
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及合并疾病情况 |
3.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情况 |
3.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
4 讨论 |
4.1 调查数据的代表性以及可靠性 |
4.2 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情况 |
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严重程度 |
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情况和肺功能检测情况 |
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情况 |
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
4.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二部分 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5 前言 |
6 对象和方法 |
6.1 对象 |
6.2 研究方法 |
6.2.1 调查问卷 |
6.2.2 调查方法 |
6.2.3 数据录入 |
6.2.4 质量控制 |
6.3 统计学方法 |
7 结果 |
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
7.1.1 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情况 |
7.1.2 吸烟相关情况 |
7.1.3 室内污染燃料暴露情况 |
7.1.4 职业暴露情况 |
7.1.5 个人疾病史情况 |
7.1.6 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 |
7.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7.3 主要环境暴露因素联合作用分析 |
8 讨论 |
8.1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
8.1.1 性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 |
8.1.2 年龄越高,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越大 |
8.1.3 社会经济地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
8.1.4 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的关系 |
8.2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
8.3 个人疾病史与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关系 |
8.4 室内燃料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的关系 |
8.5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
第三部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评估研究 |
9 前言 |
10 材料和方法 |
10.1 研究对象 |
10.2 贝叶斯网络 |
10.2.1 危险因素(贝叶斯网络节点)选择 |
10.2.2 贝叶斯网络结构 |
10.2.3 BN参数学习 |
10.2.4 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 |
11 结果 |
11.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
1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贝叶斯网络模型 |
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评估 |
11.4 模型验证 |
12 讨论 |
13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6 相关概念界定 |
7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对策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防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模式 |
6.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问题 |
研究结果 |
1 文献分析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 专家函询结果 |
4 指标筛选结果 |
5 指标权重结果 |
讨论 |
1 理论模型的科学性 |
2 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
3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
4 指标内容及权重分析 |
第二部分 指标的实证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分析 |
4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数据收集结果 |
2 结果可靠性检验 |
讨论 |
1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
2 有利于查找质量薄弱环节,促进专项护理质量改进 |
3 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流程建立 |
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
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对基层医师 COPD 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
3.2 对基层医师 COPD 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
3.3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3.4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5 影响基层医师对 COPD 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 |
3.6 影响基层医师对 COPD 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概况 |
1. 概念界定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的制定 |
1. 文献研究 |
2. 形成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锻炼初步方案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4. 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预实验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的临床类实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编书籍 |
附录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伦理审查申请书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肺康复运动锻炼图文解释 |
附录6 论文涉及量表 |
附录7 肺康复健康教育手册 |
致谢 |
(10)胸部定量CT“肺气肿指数”在哮喘—慢阻肺重叠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A 组纳入标准 |
2.1.2 B 组纳入标准 |
2.1.3 C 组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3.1 一般资料收集 |
2.3.2 肺通气功能检查方法 |
2.3.3 胸部定量CT检查方法 |
2.3.4 肺气肿分布分型的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肺功能指标状况 |
3.2 各组研究对象的EI水平和肺气肿分布类型状况 |
3.3 A1 组、A2 组、B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以及EI水平状况 |
3.4 影响哮喘患者肺气肿指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哮喘-慢阻肺重叠的诊断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测定情况初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COPD中医证型与C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评估的相关性研究[D]. 聂旺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发现与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林鑫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慢阻肺患者的医疗实践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D]. 闫子琪. 兰州大学, 2021(02)
- [4]广东省社区COPD患者知识知晓、检查、治疗状况及COPD诊断模型[D]. 李章龙.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1)
- [5]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D]. 上官昌跃.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D]. 王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7]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李冉. 青岛大学, 2020(01)
- [8]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D]. 李雯. 南华大学, 2019(01)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肺康复方案的制定[D]. 曹小兰. 苏州大学, 2019(04)
- [10]胸部定量CT“肺气肿指数”在哮喘—慢阻肺重叠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 马建科.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