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体积法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体积法

一、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龙,杨冰,阳光武,肖守讷,朱涛[1](2020)在《点焊接头疲劳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对点焊接头疲劳研究近几十年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从数值分析、试验分析、有限元分析和疲劳评估方法等4个方面系统梳理和综述点焊接头的疲劳研究成果,将点焊静态理论、局部应力、结构应力和断裂力学等数值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静态试验、拉剪疲劳试验、剥离试验和缺口试验等试验方法中研究点焊接头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疲劳寿命;对8种点焊接头有限元模型的特点、建模方法、适用范围进行了对比综述,认为CWELD和CBAR模型适用于大型点焊结构中;对载荷-寿命法、名义应力法、热点应力法、等效结构应力法等多种点焊接头疲劳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评估效果等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等效结构应力法值得在工程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评述和探讨,对点焊接头更深入的疲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路明[2](2019)在《SAF2205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精确地预测焊接残余应力,深入了解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机制,建立充分考虑焊接残余应力作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基于残余应力调控的疲劳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SAF2205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疲劳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虑及不同循环周次下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的寿命计算方法,为接头寿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针对SAF2205不锈钢开展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编写双椭球热源模型的DFLUX子程序,利用单元生死技术获得焊接温度场;采用热-力顺序耦合方法预测残余应力结果,并与钻孔法实验测量结果对比验证。结果显示,焊缝中部及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较大,其中纵向应力最大值接近材料屈服强度,是疲劳损伤分析重点关注区域;远离焊缝位置残余应力逐渐降低,在焊缝两端出现压应力;数值计算结果与钻孔法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2)通过修正疲劳损伤参量,建立了更加精确考虑多轴应力影响的疲劳损伤本构模型。首先根据疲劳试验结果获取损伤耦合参数和随动硬化参数;然后,编写USDFLD子程序模拟了圆棒试样在疲劳载荷下的损伤演化,与试验结果进行损伤位置及疲劳寿命的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修正的损伤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失效情况及损伤演化,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3)通过计算有、无残余应力情况下平板试样的疲劳寿命,模拟两者疲劳损伤扩展过程,系统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消应力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疲劳损伤集中在焊缝拉应力附近,损伤由焊缝中部向两端扩展,拉应力降低了疲劳寿命,压应力增强了疲劳性能,残余应力对低周疲劳影响较小,对高周疲劳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越高,消应力及提高疲劳性能越好,保温时间的优化效果不明显。

刘尧煦[3](2017)在《焊接方法和固溶处理对2205钢接头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业设备对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奥氏体不锈钢难以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因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在工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耐腐蚀性、塑韧性虽然明显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但是在航空航天、轨道运输、核电等重要领域,其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尤其是耐腐蚀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系统地研究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能,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性能。首先对比分析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两种焊接方法,通过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和机械性能比较两种焊接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通过改变固溶热处理温度,对具有较好焊接性能的钨极氩弧焊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手工电弧焊与钨极氩弧焊接头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均由黑色的铁素体基体和白亮的奥氏体柱状晶组成,金相比例(α/γ)都满足单相占35%65%,TIG试样奥氏体相较SMAW含量更多、晶粒更细小,且TIG试样奥氏体在铁素体基体中的分布更均匀。2.固溶处理可以降低TIG焊接接头的铁素体含量,提高奥氏体含量,奥氏体含量会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固溶处理温度为1050℃时,焊缝和热影响区奥氏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3%和53.3%,焊接接头拉伸强度和硬度值有一定的提高,且焊接接头的塑韧性得到了明显改善。3.经过固溶处理后,TIG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固溶处理温度越高,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能越好,当固溶处理温度为1050℃时,TIG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为0.015g/m2·h,是未进行固溶处理试样腐蚀速率的二分之一。

刘业华[4](2015)在《含焊接缺陷的动车组车体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铝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无磁性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动车组制造领域中。但是,铝合金结构在焊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咬边、未熔合、气孔、未焊透以及夹杂等焊接缺陷。若这些缺陷存在的数量较多或者尺寸比较大,则铝合金车体的疲劳寿命会显着降低。然而目前关于不同焊接缺陷对铝合金车体疲劳寿命影响的评定准则欠缺,所以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不同焊接缺陷对动车组车体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⑴为了了解焊接缺陷对铝合金试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带有咬边和气孔缺陷的6082铝合金焊接试件进行了疲劳试验,得到这两种缺陷试件的应力幅值与循环寿命关系数据;并根据获得的疲劳试验结果,拟合出不同缺陷试件的S?N曲线;应用结构应力法分别计算出带有以上两种焊接缺陷的铝合金接头疲劳寿命的“等效初始裂纹”;⑵建立某型号国产动车组中间车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参照BS EN12663-2010标准,对模型的12种载荷工况进行了静强度和刚度分析;并利用结构应力法、名义应力法以及Miner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对车体的危险焊缝进行疲劳寿命计算;⑶参照拟合的S?N曲线,基于IIW标准预测含缺陷车体的疲劳寿命;将仿真计算得出的等效初始裂纹理论计算值映射到车体上,再基于结构应力法计算出带有焊接缺陷车体的疲劳寿命;通过试验拟合出了两种缺陷试件的S?N曲线;基于结构应力法计算出含这两种焊接缺陷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等效初始裂纹”;基于名义应力法和结构应力法开展了焊接缺陷对铝合金车体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缺陷的存在对动车组车体的疲劳寿命有显着的不利影响。

潘延辉[5](2013)在《基于等效临界距离法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文中指出疲劳破坏是导致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方式,所以对结构的疲劳失效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焊接过程中不均匀瞬态热输入,焊后不可避免的在结构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使焊接钢结构的疲劳强度降低。本文在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基础上对焊接钢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运用临界距离理论探讨了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与S-N曲线的理论预测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使用APDL语言功能编写程序动态模拟焊接过程中金属的熔敷;针对焊接热应力场的材料非线性瞬态问题,选用弹塑性力学的增量理论进行计算,运用“生死单元技术”,动态模拟焊接过程中焊料的填入和凝固,建立了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理论计算模型。分别对对接板接头、错位板接头和T型板接头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几类典型焊接钢结构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采用断裂力学理论,探讨了含贯通裂纹的无限大板在均匀拉伸荷载作用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在研究Taylor等人提出的临界距离法(含点法、线法、面法、体积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临界距离的圆柱法和椭圆柱法。并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等效临界距离理论(包括等效临界距离的点法、线法、面积法、半椭圆面积法、圆柱法和椭圆柱法)。这种理论考虑了结构几何形式、焊接接头类型、焊缝局部几何形状、应力集中、尺寸效应、残余应力等因素对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等效临界距离方法对对接板接头、错位板接头和T型板接头的疲劳强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以等效临界距离理论预测的疲劳强度为基础,采用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和S-N曲线理论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等效临界距离理论的焊接钢结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和S-N曲线预测的方法。并将理论计算值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李娟[6](2011)在《镁/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热点应力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轻质高强、资源丰富、易于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优点,镁合金和铝合金材料在焊接结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关资料显示,在焊接结构失效事例中,70%-90%的事故是由于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造成的,因此,焊接接头是决定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关键部位。所以,研究镁合金和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方法对于焊接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AZ31B镁合金常用焊接接头进行热点应力疲劳评定研究,对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热点应力和体积法评定研究,对两种评定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将AZ31B镁合金和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在不同评定方法下的疲劳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对AZ31B镁合金的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纵向十字接头和侧面连接接头四种焊接接头试验数据直接拟合得到的名义应力S-N曲线斜率m分别为4.49、3.39、3.37和2.61,N=2×106次循环时的特征疲劳强度分别为34.75 MPa、19.31 MPa、25.30MPa和23.51MPa;热点应力S-N曲线斜率m分别为4.47、3.45、3.39和2.64,N=2×106次循环时的疲劳强度分别为42.07MPa、29.27MPa、37.8MPa和36.01MPa;将AZ31B镁合金的四种接头形式的热点应力疲劳强度用一条S-N曲线表示,曲线斜率m=3.22,试验特征S-N曲线为lgN=11.15-3.22lg△σ, N=2x106次循环时的疲劳强度为32.05 MPa,高于用国际焊接学会(IIW)推荐m=3处理得到的31.60 MPa。对5A06铝合金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三种焊接接头试验数据直接拟合得到的名义应力S-N曲线斜率m分别为6.78、6.96和3.77,N=2×106次循环时的特征疲劳强度分别为59.45MPa、50.90MPa和33.08MPa;热点应力S-N曲线斜率分别为6.54、6.95和3.79,N=2×106次循环时的特征疲劳强度分别为67.87 MPa、61.83 MPa和47.91 MPa;将5A06铝合金三种接头形式的热点应力疲劳强度用一条S-N曲线表示,S-N曲线斜率m=5.98,试验特征S-N曲线为lgN=16.67-5.98lg△σ,N=2x106次循环时的疲劳强度为54.19 MPa,高于用国际焊接学会(IIW)推荐m=3处理得到的40.09MPa。采用体积法对5A06铝合金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进行疲劳评定,S-N曲线斜率分别为5.87和4.77,N=2×106次循环时的疲劳强度分别为103.96 MPa和91.80 MPa,平均值为97.88 MPa;疲劳缺口缩减系数,横向十字接头接头:Kf=1.754~1.951,纵向十字接头:Kf=1.819~2.310。用热点应力法和体积法评定后,数据分散性明显减小,相关系数R分别提高了15.95%和16.29%,两种评定方法偏差不是很大。AZ31B镁合金三种焊接接头的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疲劳强度比5A06铝合金相应焊接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要低。除AZ31B镁合金的侧面连接接头,AZ31B镁合金和5A06铝合金的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六种焊接接头形式对试验数据直接拟合的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S-N曲线斜率都大于国际焊接学会IIW推荐的m=3,N=2×106次循环时的疲劳强度都高于用m=3得到的疲劳强度FAT。此外,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基本符合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标准。上述研究为镁合金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对于AZ31B镁合金和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疲劳强度只能根据不同接头形式用不同的S-N曲线来表示,而其热点应力和体积法疲劳强度可用一条S-N曲线表示,大大减小了焊接接头按疲劳强度划分的级别,这简化镁合金和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评定,有利于焊接结构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使用。

贺秀丽[7](2011)在《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轻质高强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镁合金已逐渐成为“陆海空天”交通运载装备中的重要结构材料。这些运载装备都是焊接结构,大部分都承受疲劳载荷的作用,潜在的危害大多是由于焊接接头疲劳失效引起的。而目前国内有关镁合金疲劳评定方法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研究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及其评定方法对镁合金结构的广泛应用与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有限元模拟手段研究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中的临界距离法和临界面法,并将评定结果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疲劳试验分析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三种接头型式的疲劳性能,观察不同接头型式的疲劳断裂位置,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断裂类型;采用临界距离(CDM)法对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三种接头型式进行疲劳评定分析;采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临界面(CPM)法对横向十字接头进行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分析,并最终确定局部参量进行疲劳评定研究分析。论文首先通过疲劳试验测试了AZ31B镁合金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三种典型焊接接头型式的疲劳性能,根据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了S-N曲线拟合。按照国际焊接学会(IIW)推荐的数据处理方式,分析得出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型式的疲劳试验中值(存活率50%)S-N曲线的表达式分别为:lgN=13.45-4.491gΔσ、lgN=11.05-3.391gΔσ和lgN=11.38-3.371gΔσ。得出在2×106循环次数下,三种接头型式的疲劳强度分别为:39.17MPa、25.11MPa和32.15MPa。采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S-N曲线斜率m=3.0时,相应的S-N曲线表达式分别为:lgN=11.01-3.001gΔσ、lgN=10.45-3.00lgΔσ和lgN=10.78-3.00lgΔσ。得出在2×106循环次数下,三种接头型式的疲劳强度分别为:37.04PMpa、24.19MPa和31.20MPa。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m=3.0时得出的疲劳强度值与疲劳试验相比都较低,说明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方法对AZ31B镁合金来说是偏于安全的。观察不同接头型式的疲劳断裂的宏观裂纹形貌,可以看出失效件的断裂位置均位于焊趾处。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断裂类型,分析发现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断口中存在大量疏松的低熔共晶物,具有河滩状条纹、二次裂纹、舌状条纹、台阶状条纹等明显的解理断裂特征,可以认为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属于典型的解理断裂。采用临界距离(CDM)法中的点法(PM)和线法(LM)对AZ31B镁合金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进行疲劳评定。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观察不同接头型式的应力云图分布,可以看出三种接头型式的最大应力均位于焊趾处,即焊趾处为试件最有可能发生疲劳断裂的危险点。观察不同接头型式不同试件与最大主应力垂直方向(沿裂纹扩展方向)路径r上的应力分布状况,即△σ1-r曲线,计算出PM法和LM法的局部应力参量△σloc-p和△loc-L,拟合出相应的S-N曲线,并得出三种接头型式采用PM法时S-N曲线的表达式分别为:lgN=15.14-4.651gΔσ、lgN=12.03-3.391gΔσ和lgN=12.48-3.391gΔσ;采用LM时,分别为:lgN=14.94-4.551gΔσ、lgN=11.90-3.401gΔσ和lgN=11.99-3.371gΔσ。得出在2×106循环次数下,对接接头、横向十字接头和纵向十字接头采用PM法的疲劳强度分别为79.55MPa、49.10MPa和66.49Mpa;采用LM法的疲劳强度分别为79.01MPa、44.38MPa和48.93MPa。将评定结果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DM法可以对AZ31B镁合金三种接头型式进行合理的疲劳评定,其评定结果与疲劳试验结果相符合,依据应力集中大小可以有效预测疲劳断裂位置。采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CPM法对AZ31B镁合金典型的角接头型式——横向十字接头进行了疲劳评定研究。通过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横向十字接头型式的实际焊接顺序模拟,进行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耦合分析,观察四道焊缝残余应力场应力云图分布,发现四道焊缝均为焊趾处应力最大,并计算得出每道焊缝沿x、y、z三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值。四道焊缝沿三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大小也并不相同,相比而言,按照实际焊接顺序,第三道焊缝焊趾处的残余应力最大。根据有限元分析计算出试件局部最大主应力及应力比R=0,最终计算出各试件的局部参量βexp。在Dang Van疲劳评定准则基础上,将参数修正为α*=0.5,β*=55MPa,并拟合出Dang Van图形,即zmax—Pmax+1/3 tr(σres)曲线。从Dang Van图上可以看出处于修正后Dang Van线右上侧的试样发生疲劳断裂,处于Dang Van线左下侧的试样则不会发生断裂。说明修正的临界面法可以对AZ31B镁合金横向十字接头进行合理的疲劳评定分析,并可以根据应力集中大小预测试件可能的疲劳断裂位置。

蒋志凯[8](2010)在《基于残余应力场分析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疲劳破坏是焊接钢结构最主要的失效方式。由于钢结构在焊接过程中高度集中的瞬时不均匀热输入,在焊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因此,在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运用内生热率的加载方法模拟焊接热源,通过APDL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焊接热源的移动加载,建立了焊接瞬态温度场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热-结构耦合功能,考虑焊接温度场对应力应变场的单向耦合,针对焊接热应力场的材料非线性瞬态问题,选用弹塑性力学的增量理论进行计算分析,材料屈服遵循Mises屈服条件,塑性区内的行为服从流变法则,运用“生死单元技术”,动态模拟焊接过程中焊料的填入和凝固,建立了焊接应力应变场计算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间接法,分别对几类错位板接头、对接板接头和T型板接头等典型的焊接钢结构的焊接温度场和焊接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别得到了几类典型焊接钢结构的三维焊接温度场和三维焊接残余应力场。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临界距离理论,并在临界距离点法、线法、面积法、体积法和半椭圆面积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采用临界距离体积法,以焊趾根部局部半球区域内的第一平均主应力来描述焊接钢结构的疲劳强度,在考虑结构几何形式、焊缝局部的几何形状、荷载形式、应力比、尺寸效应,残余应力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分析,建立了一种预测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临界距离理论。通过对几类典型焊接钢结构进行理论预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本文在对焊接钢结构三维残余应力场分析和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临界距离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S-N曲线预测方法模型。通过对几类错位板接头、对接板接头和T型板接头等典型的焊接钢结构的S-N曲线进行了预测,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方法对于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工程应用有实用价值。

郭平[9](2008)在《基于场强法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及机匣寿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含有复杂焊缝分布的焊接机匣的疲劳寿命评估问题展开研究。论文对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研究的重要方法—“局部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讨论,对不同的局部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局部参量的局限性和缺陷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焊接接头疲劳评价的局部法、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应力场强法研究和某模型机匣的寿命预测等方面展开。考虑到焊接接头往往存在较大应力集中的特点,本文引入了新的疲劳参量—应力场强来评估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论文对确定场径—这一场强计算中的重要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针对模型平板试件,采用不同权函数,通过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了对接焊接头的场径。论文对场强法在复杂焊接结构件疲劳寿命估算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应力梯度和高应变梯度区域采用了不同的权函数,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场强计算方法,给出了用应力场强法估算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基本框架和分析计算步骤,并利用ANSYS软件提供的APDL语言编制了求解应力场强的程序。论文最后以某模型焊接机匣为例,对其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场强法对其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将基于场强法的模型焊接机匣疲劳寿命估算结果和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预测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应力场强法在预估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预测精度。

吴冰,杨新岐,贾法勇,霍立兴[10](2004)在《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文中研究说明应用体积法对SAF2 2 0 5双相不锈钢两种不同形式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进行了评定研究 ,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限元计算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 ,对焊态焊接接头 ,体积法局部平均应力Δσave| Ω 参量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疲劳控制参量 ,对于讨论的两种接头 ,由Δσave| Ω 表示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与接头形式无关 ;对SAF2 2 0 5双相不锈钢两种不同形式焊接接头 ,其局部疲劳强度Δσave| Ω=4 1 1 .3MPa ;采用体积法进行疲劳评定时 ,为得到合理的评定结果 ,应选取最小单元尺寸emin≤ 0 .1 4mm进行计算。上述结果为简化焊接接头疲劳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论文提纲范文)

(1)点焊接头疲劳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点焊数值分析
    1.1 静态理论分析
    1.2 局部应力分析
    1.3 结构应力分析
    1.4 断裂力学分析
2 点焊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2.1 点焊试验
    2.2 点焊有限元分析
3 点焊疲劳评估方法
    3.1 载荷-寿命法
    3.2 名义应力法
    3.3 热点应力法
    3.4 局部法
    3.5 缺口应力法
    3.6 断裂力学法
    3.7 等效结构应力法
    3.8 其他评估方法
    3.9 疲劳评估方法对比
4 结论

(2)SAF2205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焊接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的研究进展
        1.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2.3 损伤力学的研究进展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AF2205 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实验
        2.2.1 钻孔法测量原理
        2.2.2 钻孔法测量步骤
        2.2.3 钻孔法测量结果
    2.3 焊接温度场分析
        2.3.1 建立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
        2.3.2 材料热物理性能
        2.3.3 焊接热源模型
        2.3.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3.5 平板对接焊温度场模拟结果
    2.4 焊接应力场分析
        2.4.1 材料热力学性能
        2.4.2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2.4.3 平板对接焊应力场模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疲劳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 引言
    3.2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3.2.1 力学拉伸试验
        3.2.2 应力控制疲劳试验
        3.2.3 疲劳断口形貌分析
    3.3 疲劳损伤本构模型的推导与验证
        3.3.1 损伤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
        3.3.2 损伤力学理论及疲劳损伤本构模型优化
        3.3.3 疲劳损伤本构模型模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预测
    4.1 引言
    4.2 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4.3 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4.3.1 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4.3.2 热处理保温时间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焊接方法和固溶处理对2205钢接头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及特点
        1.1.1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
        1.1.2 双相不锈钢的特点
    1.2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及组织
        1.2.1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方法
        1.2.2 双相不锈钢的组织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焊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
    2.3 焊接过程及注意事项
        2.3.1 焊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2.3.2 焊接过程控制及注意事项
        2.3.3 焊接实验过程
    2.4 无损检测方法
    2.5 组织分析方法
    2.6 力学性能分析方法
        2.6.1 拉伸实验
        2.6.2 夏比冲击实验
        2.6.3 弯曲实验
        2.6.4 硬度实验
    2.7 腐蚀试验方法
3 不同焊接方法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3.1 不同焊接方法接头的宏观形貌
    3.2 不同焊接方法的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3.2.1 焊缝的微观组织
        3.2.2 焊接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3.3 不同焊接方法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3.3.1 拉伸性能
        3.3.2 弯曲性能
        3.3.3 冲击韧性
        3.3.4 硬度
    3.4 小结
4 固溶处理对TIG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固溶处理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影响
        4.1.1 固溶处理对焊缝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4.1.2 固溶处理后熔合区显微组织形貌
    4.2 固溶处理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4.2.1 固溶处理对焊接接头拉伸数值的影响
        4.2.2 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分析
    4.3 固溶处理对试样冲击韧性的影响
    4.4 固溶处理对试样弯曲性能实验的影响
    4.5 不同固溶处理温度试样硬度对比
    4.6 小结
5 固溶处理对TIG焊焊接接头腐蚀性能的影响
    5.1 腐蚀性能介绍
    5.2 点蚀的形成机制及点蚀试验方法
        5.2.1 点蚀的形成机制
        5.2.2 点蚀试验方法
    5.3 腐蚀试验
        5.3.1 试样的制备
        5.3.2 试验溶液
        5.3.3 试验仪器和设备
        5.3.4 试验条件和步骤
    5.4 腐蚀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腐蚀结果统计
        5.4.2 腐蚀试验结果分析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含焊接缺陷的动车组车体疲劳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2 铝合金特点及其焊接性能
        1.2.1 铝合金的特点
        1.2.2 铝合金焊接易产生的缺陷
    1.3 国内外焊接疲劳研究现状
        1.3.1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1.3.2 基于结构应力法的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1.3.3 基于热点应力法的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1.3.4 基于其他方法的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铝合金焊接疲劳
    2.1 焊接疲劳
    2.2 金属结构S-N曲线
    2.3 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2.4 焊接结构疲劳评估方法
        2.4.1 名义应力评定法
        2.4.2 结构应力评定法
        2.4.3 热点应力评定法
    2.5 焊接结构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2.5.1 应力集中的影响
        2.5.2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2.5.3 焊接缺陷的影响
        2.5.4 板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焊接缺陷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焊接工艺参数及试验方法
    3.3 铝合金焊接试件疲劳试验结果
        3.3.1 含咬边(B级)缺陷的疲劳试验
        3.3.2 含密集型气孔缺陷(C级)的疲劳试验
    3.4 铝合金缺陷试件疲劳性能数值仿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体静强度及刚度分析
    4.1 有限元算法原理
    4.2 车体结构简介
    4.3 车体模型
        4.3.1 车体几何模型
        4.3.2 车体有限元模型
    4.4 载荷工况和约束条件
        4.4.1 载荷工况
        4.4.2 位移约束
    4.5 评定标准
        4.5.1 刚度评定标准
        4.5.2 强度评定标准
    4.6 车体有限元计算结果
        4.6.1 刚度(位移)计算结果
        4.6.2 强度计算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IIW标准的名义应力法车体疲劳寿命分析
    5.1 疲劳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疲劳工况
    5.2 车体疲劳载荷有限元分析
    5.3 疲劳寿命预测
        5.3.1 疲劳评估焊缝位置
        5.3.2 基于名义应力评估的结构细节分类
        5.3.3 S-N曲线及参数的选取
        5.3.4 主要技术路线
        5.3.5 疲劳寿命计算结果
    5.4 含焊接缺陷的车体疲劳寿命分析
        5.4.1 绘制S-N曲线
        5.4.2 车体疲劳寿命计算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结构应力法的车体疲劳寿命分析
    6.1 结构应力法原理介绍
    6.2 主S-N曲线的数学模型
    6.3 疲劳软件介绍
    6.4 结构应力法车体疲劳寿命分析
    6.5 含焊接缺陷的车体疲劳寿命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等效临界距离法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疲劳破坏机理
        1.2.1 疲劳裂纹萌生机理
        1.2.2 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1.2.3 疲劳裂纹的瞬时断裂机理
        1.2.4 疲劳破坏与静力破坏的本质区别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1.3.2 焊接过程中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1.3.3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焊接过程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及其计算分析
    2.1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2.2 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
        2.2.1 焊接传热的基本形式
        2.2.2 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2.3 非线性瞬态热传导的有限元分析
        2.3.1 空间域的离散
        2.3.2 时间域的离散
        2.3.3 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解法
    2.4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分析理论
        2.4.1 屈服准则
        2.4.2 流动准则
        2.4.3 强化准则
    2.5 焊接热弹塑性理论
        2.5.1 应力应变关系
        2.5.2 平衡方程
        2.5.3 热弹塑性问题的求解
    2.6 焊接过程残余应力的计算
        2.6.1 焊接接头计算模型的建立
        2.6.2 焊接接头的荷载的施加和求解
        2.6.3 焊接接头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
第三章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等效临界距离理论
    3.1 焊接钢结构点、线、面、半椭圆法的临界距离理论
        3.1.1 基于点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1.2 基于线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1.3 基于面积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1.4 基于半椭圆面积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2 焊接钢结构圆柱法和椭圆柱法的临界距离理论
        3.2.1 基于圆柱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2.2 基于椭圆柱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3.3 不同应力循环特征下的等效临界距离的预测
        3.3.1 等效临界距离法的提出
        3.3.2 非对称循环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3.3.3 对称循环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3.4 基于等效临界距离法理论的 S-N 曲线预测方法
        3.4.1 对称循环时的 S-N 曲线
        3.4.2 非对称循环时的 S-N 曲线
第四章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理论预测
    4.1 焊接钢结构焊接接头应力场的计算
        4.1.1 对接接头应力场的计算
        4.1.2 错位板接头应力场的计算
        4.1.3 T 型板接头应力场的计算
    4.2 焊接钢结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
        4.2.1 焊接钢结构点、线、面、半椭圆法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
        4.2.2 焊接钢结构圆柱法和椭圆柱法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
    4.3 焊接钢结构的 S-N 曲线预测
        4.3.1 焊接钢结构点、线、面、半椭圆法的 S-N 曲线预测
        4.3.2 焊接钢结构的圆柱法和椭圆柱法的 S-N 曲线预测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项目工作)

(6)镁/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热点应力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2.1 应力集中的影响
        1.2.2 近缝区金属性能变化的影响
        1.2.3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1.3 焊接接头疲劳评定方法介绍
        1.3.1 名义应力评定方法
        1.3.2 热点应力评定方法
        1.3.3 缺口应力评定方法
        1.3.4 断裂力学评定方法
        1.3.5 局部法评定方法
    1.4 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热点应力方法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热点应力方法概述
        2.2.1 热点应力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2.2.2 热点应力的界定及组成
        2.2.3 热点应力的外推原理
        2.2.4 热点应力的分析方法
    2.3 热点应力方法在板结构中的应用
        2.3.1 热点的类型
        2.3.2 热点应力的应变测量
        2.3.3 热点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2.4 热点应力有限元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2.4.1 "a"型热点
        2.4.2 "b"型热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法疲劳评定
    3.1 引言
    3.2 疲劳试验
        3.2.1 试验材料
        3.2.2 疲劳试件的制备
        3.2.3 局部几何尺寸的测量
        3.2.4 疲劳试验设备和方法
    3.3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法疲劳评定
        3.3.1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疲劳试验结果
        3.3.2 疲劳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3.3.3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S-N曲线
        3.3.4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S-N曲线分析
    3.4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疲劳评定
        3.4.1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的应变测量
        3.4.2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有限元计算
        3.4.3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试验结果
        3.4.4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S-N曲线
        3.4.5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S-N曲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法疲劳评定
    4.1 引言
    4.2 疲劳试验
        4.2.1 试验材料
        4.2.2 疲劳试件的制备
        4.2.3 局部几何尺寸的测量
    4.3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法疲劳评定
        4.3.1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疲劳试验结果
        4.3.2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S-N曲线
        4.3.3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名义应力S-N曲线分析
    4.4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疲劳评定
        4.4.1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有限元计算
        4.4.2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试验结果
        4.4.3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S-N曲线
        4.4.4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点应力S-N曲线分析
    4.5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体积法疲劳评定
        4.5.1 体积法基本理论
        4.5.2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体积法有限元计算
        4.5.3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体积法S-N曲线
    4.6 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三种疲劳评定方法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Z31B镁合金与5A06铝合金热点应力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5.1 引言
    5.2 AZ31B镁合金与5A06铝合金名义应力法疲劳性能对比
    5.3 AZ31B镁合金与5A06铝合金热点应力法疲劳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7)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疲劳评定研究发展现状
    1.3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1.3.1 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外部原因
        1.3.2 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内部原因
    1.4 焊接接头的疲劳评定方法
        1.4.1 名义应力法
        1.4.2 热点应力法
        1.4.3 缺口应力评定方法
        1.4.4 断裂力学法
        1.4.5 局部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研究路线
第二章 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过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件的型式及尺寸
        2.2.3 焊接工艺参数
        2.2.4 焊缝几何尺寸的测量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疲劳试验结果
        2.3.2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CDM法研究
    3.1 引言
    3.2 临界距离法基本理论
    3.3 基于CDM法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
        3.3.1 临界距离参数a_0的确定
        3.3.2 有限元建模
        3.3.3 局部参量的计算
        3.3.4 数据拟合分析
        3.3.5 分析讨论
        3.3.6 接头型式对疲劳评定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CPM法研究
    4.1 引言
    4.2 临界面法基本理论
    4.3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临界面法
        4.3.1 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3 温度场分析
        4.3.4 残余应力场分析
        4.3.5 局部参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学术论文
    横向课题
    参加科研项目

(8)基于残余应力场分析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焊接残余应力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理论
    2.1 焊接模拟的有限元分析特点
    2.2 焊接温度场分析理论
    2.3 非线性瞬态热传导的有限元分析
        2.3.1 空间域的离散
        2.3.2 时间域的离散
    2.4 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分析理论
        2.4.1 屈服准则
        2.4.2 流动准则
        2.4.3 强化准则
    2.5 焊接数值模拟热源模型
        2.5.1 Rosenthal 的解析模式
        2.5.2 高斯热源模型
        2.5.3 双椭球热源模型
        2.5.4 内生热率热源模型
        2.5.5 分段热源模型
第三章 焊接钢结构三维残余应力场的计算分析
    3.1 焊接温度场的计算分析
        3.1.1 几何模型
        3.1.2 材料热物理性能与焊接工艺参数
        3.1.3 单元的选取与网格划分
        3.1.4 焊接热源载荷的施加
        3.1.5 生死单元技术
        3.1.6 焊接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分析
    3.2 焊接残余应力场的计算分析
        3.2.1 单元选取和材料属性
        3.2.2 边界条件和施加荷载
        3.2.3 分析选项和求解
        3.2.4 焊接残余应力场分析结果
第四章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理论
    4.1 焊接钢结构疲劳破坏的特点
    4.2 影响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
        4.2.1 应力集中的影响
        4.2.2 平均应力的影响
        4.2.3 残余应力的影响
    4.3 基于临界距离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3.1 疲劳切口系数及计算公式
        4.3.2 基于点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3.3 基于线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3.4 基于面积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3.5 基于体积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3.6 基于半椭圆面积法的疲劳切口系数理论
    4.4 S-N 曲线
第五章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临界距离理论和 S-N 曲线预测方法
    5.1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临界距离理论
        5.1.1 非对称循环时的临界距离理论
        5.1.2 对称循环时的临界距离理论
    5.2 S-N 曲线预测方法
        5.2.1 对称循环时的S-N 曲线预测方法
        5.2.2 非对称循环时的S-N 曲线预测方法
    5.3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理论的实验验证
        5.3.1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临界距离法实验验证
        5.3.2 S-N 曲线预测方法的实验验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项目工作)

(9)基于场强法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及机匣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焊接接头疲劳问题
    1.3 机匣疲劳寿命预测
    1.4 场强法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焊接接头疲劳评价的局部法
    2.1 局部应力—应变法
    2.2 临界距离法
    2.3 平均应力法
    2.4 体积法
    2.5 断裂力学法
        2.5.1 Paris 方法
        2.5.2 等效应力强度因子法
        2.5.3 缺口应力强度因子法
    2.6 小结
第三章 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应力场强法研究
    3.1 场强法的提出
    3.2 场强法理论及其在焊接接头疲劳评估中的应用
        3.2.1 场强法的基本理论
        3.2.2 场强法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3.2.3 场强法评估焊接头疲劳的步骤
    3.3 场径与应力集中系数及权函数间关系研究
        3.3.1 场径的确定
        3.3.2 场径与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研究
        3.3.3 场径与权函数的关系研究
    3.4 复杂结构场强求解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3.4.1 场强和权函数的表达形式问题
        3.4.2 有限元网格细化问题
        3.4.3 应力应变场的精细求解
        3.4.4 场强的求解过程
    3.5 场径算例分析
        3.5.1 模型平板
        3.5.2 模型平板有限元分析
        3.5.3 应力场强计算及场径确定
    3.6 小结
第四章 某模型机匣的疲劳寿命计算及与试验比较
    4.1 某发动机燃烧室外套概述
    4.2 某发动机燃烧室模型机匣
        4.2.1 模型机匣
        4.2.2 材料特性
    4.3 模型机匣有限元建模
        4.3.1 体壳单元连接问题
        4.3.2 有限元离散模型
        4.3.3 载荷和载荷的施加
    4.4 模型机匣弹塑性计算
        4.4.1 单一载荷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4.4.2 综合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4.4.3 应力场强计算
    4.5 模型机匣寿命预测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附录Ⅱ

(10)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序 言
1 理论基础
2 疲劳试验
3 体积法评定过程
    3.1 有限元计算
    3.2 疲劳评定
4 分析讨论
    4.1 焊接接头形式对S-N曲线的影响
    4.2 有限元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5 结 论

四、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点焊接头疲劳研究综述[J]. 杨龙,杨冰,阳光武,肖守讷,朱涛. 机械工程学报, 2020(14)
  • [2]SAF2205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 路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焊接方法和固溶处理对2205钢接头性能影响研究[D]. 刘尧煦.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4]含焊接缺陷的动车组车体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 刘业华. 大连交通大学, 2015(01)
  • [5]基于等效临界距离法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D]. 潘延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6]镁/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热点应力法研究[D]. 李娟.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7]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D]. 贺秀丽.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8]基于残余应力场分析的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理论研究[D]. 蒋志凯.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6)
  • [9]基于场强法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及机匣寿命研究[D]. 郭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定体积法[J]. 吴冰,杨新岐,贾法勇,霍立兴. 焊接学报, 2004(06)

标签:;  ;  ;  ;  ;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体积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