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罗丹[1](2021)在《山区公路景观中的地域文化设计表达研究 ——以重庆市奉节县机场路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山区公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很大数量比例。同时山区公路作为线性空间,穿越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地区,本身不单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主窗口”,更是展示当地形象,给予来客的“第一印象”。现阶段对于山区公路景观塑造,尤其是文化景观设计表达这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论述。为此,本文从地域文化表达的角度出发,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区公路景观,探讨出地域文化在山区公路的设计表达方法。首先,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山区公路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构成、特征,总结了地域文化和山区公路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地域文化在公路景观中的表达过程和要素:地域文化的信息(事)、公路文化表达载体(物)、公路景观的受体(人)。其次,按照信息传递给载体,人通过载体感知信息这一过程,从地域文化的选择、文化表达载体、表达形式、表达手法以及山区公路使用者观赏状态五个方面总结出山区公路景观中地域文化表达的方法。总结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提炼出地域文化筛选的方法和原则,以此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作为传达信息的内容。从山区公路景观的构成中选择出独立要素,作为山区公路景观中的文化表达载体。确定文化表达形式:色彩、文字、造型、图案、材料;整理归纳了文化表达的手法:再现、隐喻、象征、抽象、保留,以景观的形式和手法建立信息和载体的连接。根据山区公路景观中观赏者不同观赏状态的感知特点,做针对性的文化表达设计,动态观赏文化表达要点:从文化表达的尺度、色彩两方面提高文化表达的可识别性,确定了文化景观界面的最短长度,和路侧文化构筑物的合理尺度。从打造异质性文化景观和系列文化景观两个方面,增强文化表达的记忆性。静态观赏的文化表达要点:从明确文化主题、以互动的方式表达文化、融入产业文化,这三个方面做文化表达设计。最后,调研重庆市奉节县机场路,分析总结奉节地域文化构成要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根据奉节机场路的实际情况对奉节机场路的表达载体进行分类总结、利用文化表达形式和手法针对观赏者动、静活动状态下的感知特点,做动、静状态下的文化表达设计。并对整体论文研究进行总结、反思,针对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肖青照[2](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建设,逐渐地拉近了各地的经济发展距离,并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平衡的发展,但是约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是大片的山区,然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牵涉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常常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快速发展更多更好的公路理念和维护环境自然生态的要求,在高速公路工作中一直充满矛盾,为了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必须从高速公路设计源头路线设计开始控制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与后期恢复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来确保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在我国现有山区高速公路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探讨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指标因子并建立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项目沿线的环境,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合适的路线方案,最后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为目的,实现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就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防性。
吴崑[3](2019)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基础交通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环境问题,亟需对高速公路边坡环境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是恢复高速公路周边生态,保护高速公路边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课题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北京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介绍,重点分析京承高速(三期)周边边坡植物种植类型及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了当前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京承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的改进方案和具体优化措施,初步成了普遍适用于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建设的总体设计及种植方案。本研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及植被方案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后期工程改造或建设中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边坡植物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行中的作用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
邓维[4](2019)在《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正积极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山地较多,山区公路隧道建设面临着诸如高等级公路增多、地形地质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问题,而在公路隧道建设正朝着更深和更长方向发展的今天,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工程也是应有之义。公路棚洞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构造物,在公路沿河傍山和部分隧道出入口处,合理布设棚洞,具有避灾减灾、保护边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棚洞结构在维护公路交通安全、节能环保及防灾减灾方面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境)至忠县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针对高陡边坡公路建设的不可预见性与高风险性,公路工程质量可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棚洞的发展现状,针对公路棚洞隧道结构的地质特征、结构受力特点、力学机理、及多种分类型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论证了棚洞这种大跨异型结构不仅可以防灾减灾,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2.采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用荷载-结构法对棚洞结构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公路典型棚洞的半拱直柱型、半拱斜柱型、直墙直柱型和直墙斜柱型四种棚洞结构型式进行了受力分析,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不同棚洞结构的计算结果,按照相同的棚洞计算荷载类别和荷载组合,获得了该四种棚洞结构型式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以及内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回填土石荷载和自重荷载作用下,不同棚洞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位移特征不尽相同,斜柱式棚洞在受力和控制位移方面更优于立柱式棚洞;(2)在边坡相同的开挖支护和相同的回填方案等情况下,由于拱形棚洞的回填方量较直墙棚洞大,直接导致拱形棚洞的水平位移和内力都较直墙棚洞的大。3.同时也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的地层-结构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该四种典型棚洞结构的受力特性,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不同于其他参考文献的边界选取,本文是按照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设置,考虑选取了更大的边界条件分析范围,充分考虑边坡开挖与修建棚洞的相互作用,对棚洞施工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动态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从轴力、剪力和弯矩结果分析表明:(1)该四种结构的优劣顺序:半拱斜柱型、直墙斜柱型、半拱直柱型、直墙直柱型;(2)在设计中应该加强立柱与顶板交界处和顶板与内曲墙相接处配筋。4.棚洞稳定性研究主要侧重点研究棚洞结构和临时边坡的稳定性,而数值分析法和经验类比法是判断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常用方法,因此棚洞监控量测这种动态监测技术手段是保障施工安全的主要方法,对于判别开挖边坡和棚洞结构是否稳定可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供设计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5.通过对四种典型棚洞结构受力特性和稳定性的深入研究,针对依托工程,选择确定棚洞结构型式,在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境)至忠县高速公路B4合同段采用棚洞结构,对棚洞工程的结构、边坡、排水及绿化等进行了工程设计,对棚洞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提出了一些对于棚洞方面的认知,希望对今后棚洞方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王虹霁[5](2019)在《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绿色公路评价体系,随着工作的推进,地区的适用性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既有国家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各省地方特点建立贴合地方建设特点的评价体系具有非常的必要性。本论文以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模型,走访调研,归纳总结等方法,结合江苏省实际提出修改建议,为江苏省乃至其他省制定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既有绿色公路评价体系,分析了各个评价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分别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视角分析了指标在制定过程中的地区性差异;总结了江苏省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公路建设三方面特征;采取走访调研和问卷相结合等方式,了解江苏省目前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关注的重点部分,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地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评价指标的修改意见;以江苏省江阴市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为项目依托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修改意见。
刘飞[6](2018)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文中研究指明在介绍山区公路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需达到的标准,从重视外业勘察、选取合理的技术指标、重视山区公路的选线工作、重视桥梁和隧道等其他构造物的作用、重视防护排水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山区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重点,并提出了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有效确保项目的实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秦翔[7](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一带一路”发展方针的实施及广大山区的发展需要,山区地形高速公路选线优化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是多目标问题,需要考虑环保、经济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如何协调这些影响因素,快速有效的寻求总体目标最优的路线方案一直是公路设计工作人员的难题。受到设计手段和计算模型的限制,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法和路线设计系统难以协调多目标间的关系,往往由专家经验决定,主观性强。因此,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深入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在山区地形中高速公路的选择原则,根据山区路线线形影响因素和目标函数的分类,引入了对应的费用函数模型,建立了路线线形要素和费用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的总体目标函数和优化目标定位。通过确定路线区域起终点的位置,划定出该区域的路线走廊带,构建路线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优化模型。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了全局寻优快和操作性强的遗传算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其相应的进化机制,结合国内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专家经验分析遗传算法在山区平面线形优化、纵断面优化以及他们之间组合方式优化中的应用,对其平面及纵断面的主要信息要素的求解过程作出分析,并依据规范制定山区技术指标约束,建立了外部惩罚函数对其进行约束处理,以确保产生的新路线满足公路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论文采用浮点数基因编码来表达路线中交点的信息,通过伪随机数原理在各个平面交点处产生平曲线,与此同时在各交点处确定其变坡高程值,并布置竖曲线,以此得到平纵组合线形,并计算出该路线的目标函数值和适应度值,之后按照所设计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依次进行遗传操作得出新的路线方案。论文在已构建的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在MATLAB平台上编写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优化的程序。并且对实际工程的地形勘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分析,借助笔者自己所编写的程序,运算出其路线线形信息要素,之后将路线线形信息要素输入纬地软件中实现优化后路线线形的可视化,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程序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文中优化算法及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为传统山区人工选线节约部分精力和财力,为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提供了参考。
赵霄[8](2015)在《雅西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景观设计的技术和理论比较落后,没有成熟的评价方法,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尤为不利。本文以雅西山区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设计实践等方法,针对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遵循既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要做好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本文首先从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方面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并从山区环境系统和山区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论述了山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一些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上阐述了公路协调性设计的定义和原则。在山区高速公路协调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从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生态、视觉以及心态等方面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CEV理论,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体性等原则;基于高速景观实现的角度,提出了借景、对景、框景等表现方法,并从公路的选线、环境借景、景观绿化、降低污染几个方面阐释了相应的设计思路。最后以雅西高速公路为例,针对雅西高速复杂的地质情况,充分利用雅西高速沿线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遵循“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的原则,对雅西高速公路山区选线、路基、中央分隔带、互通式立交、桥隧、动物通道等关键部位的景观设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实现了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对当地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力度的保护、最高限度的恢复、最大程度的美观以及公路项目与当地环境的协调,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景观美化的完美统一。本研究可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借鉴。
胡石[9](2015)在《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山区公路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发展。我国而在长时间的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我国山区公路开发速度的加快,在山区公路设计中也遇到了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山区公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山区公路设计的发展现状入手,并分析山区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总结了目前在我国进行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汪煜伟[10](2014)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内社会经济飞速建设时,我国的城市以及山区公路也在加速的发展建立中。经历长期以来对山区公路的规划,积攒下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因为伴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前进速度的增快,在山区公路策划中碰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这些是现在山区公路计划的重点问题。文章首要从国内山区公路计划的前进近况解析着手,同时解析山区公路策划中具有的关键情况,继而概括了现在在国内开展山区公路计划中需要留意的问题。
二、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公路景观中的地域文化设计表达研究 ——以重庆市奉节县机场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2 基础理论研究 |
2.1 山区公路 |
2.2 山区公路景观 |
2.3 地域文化 |
2.4 山区公路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
2.5 相关基础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3 地域文化在公路景观中的设计表达方法研究 |
3.1 地域文化的选择 |
3.2 山区公路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 |
3.3 山区公路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形式 |
3.4 山区公路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 |
3.5 山区公路使用者的观赏状态 |
3.6 本章小结 |
4 重庆市奉节县机场路地域文化表达设计 |
4.1 奉节县地域文化 |
4.2 奉节县机场路总体概况 |
4.3 奉节机场路地域文化表达载体 |
4.4 奉节机场路地域文化表达形式 |
4.5 奉节机场路使用者的观赏状态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用路者获得物体印象时,路侧文化景观界面的最短长度实验问卷 |
附录2 山区公路路侧文化构筑物的合理空间尺度和布置距离实验问卷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2)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
1.1.2 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 |
2.1 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
2.1.1 山区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1.2 山区高速公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2.1.3 山区高速公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
2.2 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1 生态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2 社会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3 经济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 |
3.1 现有评价模型概述 |
3.1.1 层次分析法 |
3.1.2 灰色关联度法 |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2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方法 |
3.2.1 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2.2 模糊综合评价 |
3.2.3 最终评价结果的确定 |
3.3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应用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总体描述 |
4.1.2 项目沿线环境条件 |
4.2 基于环境影响的项目路线方案比选 |
4.2.1 凤凰镇过境段(K23+200~K29+000) |
4.2.2 西钟岭越岭段(K52+140~K60+587) |
4.2.3 色河铺镇过境段(K62+174~K67+453) |
4.2.4 山阳钒矿厂段(K74+500~K78+000)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路线方案比选 |
4.3.1 确定指标权重 |
4.3.2 模糊综合评价 |
4.4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协调情况 |
4.4.1 山区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协调情况 |
4.4.2 山区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
5.1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1.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1.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1.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2.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 山区高速公路营运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3.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1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必要性 |
1.2.2 国外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3 国内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的功能 |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概述 |
2.1 高速公路边坡的主要特点 |
2.2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 |
2.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目的和意义 |
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标准 |
2.4.1 选择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主要原则 |
2.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应用列表 |
2.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
2.5.1 气候条件 |
2.5.2 土壤条件 |
2.6 边坡植物种植的设计原则 |
2.6.1 复合性 |
2.6.2 本土性 |
2.6.3 持久性 |
2.7 边坡的绿化设计方案 |
2.8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方案设计流程 |
2.8.1 合理控制植物种子与最终植物状态的比值 |
2.8.2 周边环境调查 |
2.8.3 优化植物组合 |
2.8.4 后期维护 |
2.8.5 避免发生草地退化方案 |
2.9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
2.9.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常见技术 |
2.9.2 特殊边坡的植物种植手段 |
2.9.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管理措施 |
2.10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缺点 |
2.10.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点 |
2.10.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缺点 |
第3章 京承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
3.1 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
3.2 京承高速(三期)概述 |
3.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及植物调查 |
3.4 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建设的优化建议 |
4.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相关建议 |
4.1.1 加大边坡生态防护的资金投入 |
4.1.2 引进边坡植物种植新技术 |
4.1.3 合理选择边坡植物的种类 |
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具体优化措施 |
4.2.1 一般土坡和下坡面的应用 |
4.2.2 防冲刷生态护坡技术的合理运用 |
4.2.3 高次团粒边坡绿化技术的使用 |
4.2.4 防治边坡草手段的应用 |
4.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植物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公路棚洞的特点及分类 |
2.1 公路棚洞地质特征及其灾害 |
2.1.1 公路棚洞地质特征 |
2.1.2 公路棚洞地质灾害 |
2.2 公路棚洞的特点及力学机理 |
2.2.1 公路棚洞的特点 |
2.2.2 公路棚洞的力学机理 |
2.3 公路棚洞的分类 |
2.3.1 传统的矩形棚洞结构 |
2.3.2 外柱平顶内拱墙式棚洞结构 |
2.3.3 圆拱式棚洞结构 |
2.3.4 棚洞的含义及分类指标 |
2.3.5 棚洞其它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典型棚洞结构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
3.1 棚洞荷载-结构法模拟 |
3.1.1 模拟方法 |
3.1.2 Midas-GTS NX软件介绍 |
3.2 荷载分类及组合 |
3.3 结构荷载计算 |
3.4 棚洞结构的荷载结构模式 |
3.4.1 半拱直柱型棚洞 |
3.4.2 半拱斜柱型棚洞 |
3.4.3 直墙直柱型棚洞 |
3.4.4 直墙斜柱型棚洞 |
3.5 棚洞地层-结构法数值模拟 |
3.5.1 模拟方法 |
3.6 棚洞施工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3.6.1 棚洞施工数值模拟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
3.6.2 计算模型和参数 |
3.6.3 棚洞施工过程的数值仿真 |
3.6.4 半拱直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
3.6.5 半拱斜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
3.6.6 直墙直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
3.6.7 直墙斜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
3.7 棚洞稳定性研究 |
3.7.1 棚洞结构的稳定性评价 |
3.7.2 棚洞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 |
3.7.3 棚洞工程量测信息判据和工程对策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沪蓉国道支线分水岭至忠县高速公路棚洞工程应用研究 |
4.1 工程应用研究概况 |
4.1.1 项目介绍 |
4.1.2 地形地貌 |
4.1.3 地层岩性 |
4.1.4 水文地质条件 |
4.2 学堂湾2号工点棚洞工程设计 |
4.2.1 棚洞总体设计理念 |
4.2.2 结构型式的选择 |
4.2.3 棚洞工程设计 |
4.2.4 棚洞工程施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外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总结与分析 |
2.1 取得绿色公路评价认证的好处 |
2.2 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评价系统 |
2.3 GREENROADS |
2.3.1 Greenroads评价体系 |
2.4 土木工程环境质量评估和奖励体系(CEEQUAL) |
2.4.1 CEEQUAL的历史 |
2.4.2 CEEQUAL的益处 |
2.4.3 CEEQUAL评价体系 |
2.4.4 CEEQUAL评价的国际应用 |
2.5 澳大利亚绿色基础设施委员会(AGIC) |
2.5.1 AGIC评审 |
2.6 维省运输署集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工具(INVEST) |
2.6.1 INVEST评审 |
2.7 其他评价体系 |
2.7.1 交通与环境可持续认证(GreenLITES) |
2.7.2 伊利诺斯州适宜居住和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评价系统指导(I-LAST) |
2.7.3 可持续性交通评价体系(STARS) |
2.7.4 建设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BE2ST in-Highways) |
2.7.5 绿色道路(Greenway) |
2.8 汇总和总结 |
第三章 :我国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总结与分析 |
3.1 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3.2 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公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3.3 云南省地方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
3.4 绿色公路评价体系 |
3.5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绿色公路部分) |
3.6 汇总和总结 |
第四章 地域性因素分析 |
4.1 基于自然环境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
4.1.1 基于土地资源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1.2 基于水文条件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1.3 基于动植物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 基于社会环境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1 基于节材与选材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2 基于设计策略和技术选择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3 基于社会文化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3 江苏省自然环境特征 |
4.3.1 江苏省土地资源特征 |
4.3.2 江苏省水文条件特征 |
4.3.3 江苏省动植物分布特征 |
4.3.4 江苏省自然环境特征总结 |
4.4 江苏省社会环境特征 |
4.4.1 江苏省经济环境特征 |
4.4.2 江苏省文化环境特征 |
4.4.3 江苏省公路发展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指标增改意见 |
5.1 江苏省相关指导意见分析 |
5.2 问卷及座谈结果 |
5.3 指标权重计算 |
5.3.1 主客观权重指标确定方法比较 |
5.3.2 主观赋权法比较 |
5.4 指标权重计算 |
5.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4.2 构造判断矩阵 |
5.4.3 计算标准矩阵和特征向 |
5.4.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4.5 最终元素指标的权重确定 |
5.4.6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5.5 地域适宜性评价指标的细化增补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例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特点 |
6.2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
6.2.1 噪声 |
6.2.2 废气 |
6.2.3 废水 |
6.2.4 固体废物 |
6.3 管理工作情况 |
6.3.1 开展监督检查相关情况 |
6.3.2 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等相关情况 |
6.3.3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情况 |
6.4 根据国家标准评价 |
6.5 增改指标评价 |
6.6 问题汇总及意见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1.1 研究成果 |
7.1.2 研究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山区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思路 |
2 山区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标准 |
3 山区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 |
3.1 重视外业勘察 |
3.2 选取合理的技术指标 |
3.3 重视山区公路的选线工作 |
3.4 重视桥梁、隧道和其他构造物的作用 |
3.5 重视防护排水设计 |
4 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
4.1 制订环境保护方案 |
4.2 注意保护原有的水系循环系统 |
4.3 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
4.4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
4.5 做好道路降噪设计 |
5 结语 |
(7)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与总体优化设计 |
2.1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 |
2.1.1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 |
2.1.2 高速公路选线的一般步骤 |
2.1.3 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 |
2.2 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案分析 |
2.2.1 决策变量分析 |
2.2.2 目标函数分析 |
2.2.3 约束函数分析 |
2.3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线优化设计方法 |
3.1 遗传算法理论基础 |
3.1.1 遗传算法概述 |
3.1.2 基本术语 |
3.2 基因编码设计 |
3.3 适应度函数 |
3.4 遗传算子设计 |
3.5 算法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模型构建 |
4.1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概念 |
4.2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模型建立 |
4.2.1 模型假设及约定 |
4.2.2 平面优化模型 |
4.2.3 纵断面优化模型 |
4.3 高速公路选线费用模型的构建 |
4.3.1 公路建设费用 |
4.3.2 环境影响费用模型 |
4.3.3 使用者费用模型 |
4.3.4 养护费用模型 |
4.4 约束条件和惩罚规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算法实现及算例分析 |
5.1 算法的程序实现 |
5.1.1 算法流程 |
5.1.2 数据输入和参数选择 |
5.1.3 算法框架结构 |
5.2 算例分析 |
5.3 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雅西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景观的协调性分析 |
2.1 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
2.1.1 规划 |
2.1.2 设计 |
2.1.3 施工 |
2.2 山区生态环境特点 |
2.2.1 山区环境系统 |
2.2.2 山区生态系统 |
2.3 高速公路对山区环境的影响 |
2.3.1 山区高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2.3.2 山区高速对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 |
2.3.3 山区高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2.4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协调性分析 |
2.4.1 公路协调性设计定义 |
2.4.2 公路协调性设计原则和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 |
3.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
3.1.1 公路景观的概念 |
3.1.2 公路景观设计的含义 |
3.2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的分类 |
3.3 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 |
3.3.1 构成要素多元性 |
3.3.2 景观环境的多重性 |
3.3.3 时空存在的多维性 |
3.3.4 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 |
3.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CEV理论研究 |
3.4.1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理论 |
3.4.2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论 |
3.4.3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心态理论 |
3.5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
3.6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表现手法 |
3.7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的设计思路 |
3.7.1 注重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 |
3.7.2 山区高速公路的环境借景 |
3.7.3 景观的绿化设计 |
3.7.4 全面规划,降低污染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雅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4.1 雅西高速公路概况 |
4.1.1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
4.1.2 沿线自然景观 |
4.2 基于景观设计雅西高速公路的选线 |
4.2.1 山区道路选线的指导思想 |
4.2.2 山区道路选线原则 |
4.2.3 雅西高速公路的路线选择 |
4.3 路基景观设计 |
4.3.1 路基填挖控制 |
4.3.2 路基防护与支挡结构景观设计 |
4.4 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
4.4.1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 |
4.4.2 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 |
4.5 桥梁隧道景观设计 |
4.6 雅西高速特殊景观设计 |
4.7 其它结构物的景观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山区公路设计现状概述 |
2山区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安全性问题 |
2.2 环境保护问题 |
2.3 经济性问题 |
3山区公路设计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
3.1 注意山区公路的安全性 |
3.2 注意山区公路设计中的边坡治理 |
3.3 注意山区公路线形美学与景观设计 |
3.4 注意山区公路设计中的环保设计思想 |
(10)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山区公路设计现状概述 |
2 山区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安全性问题 |
2.2 环境保护问题 |
2.3 经济性问题 |
3 山区公路设计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
3.1 注意山区公路的安全性 |
3.2 注意山区公路设计中的边坡治理 |
3.3 注意山区公路线形美学与景观设计 |
3.4 注意山区公路设计中的环保设计思想 |
4 结束语 |
四、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公路景观中的地域文化设计表达研究 ——以重庆市奉节县机场路为例[D]. 罗丹. 西南大学, 2021(01)
- [2]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D]. 肖青照. 长安大学, 2020(06)
- [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D]. 吴崑. 天津大学, 2019(06)
- [4]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 邓维.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D]. 王虹霁. 东南大学, 2019(06)
- [6]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J]. 刘飞. 交通世界, 2018(20)
- [7]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D]. 秦翔.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8]雅西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赵霄.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9]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J]. 胡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5)
- [10]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汪煜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