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军坦克运输车概览(论文文献综述)
谢都[1](2020)在《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械化作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森林抚育采伐过程中因其作业成本高、难度大并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得在进行技术开发、实践教学、工程培训中难以开展相关的教学与实践。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手段并结合林区生产实际,基于Unity3D开发了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人工林抚育采伐的生产实践,依据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明确了以清林割灌、抚育间伐、定长造材、集材归楞、生物质收集五个环节串联为思路的人工林抚育工艺流程;通过系统开发需求分析,确定了以Unity3D为主要仿真工具的系统开发架构。其次,研究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以Unity3D的Terrain组件为核心的虚拟场景开发技术;通过3Ds Max构建机械模型并导入至Unity3D中,实现轮式底盘及履带式底盘行走模拟、液压机械臂运动仿真、采伐头姿态控制等运动学仿真的人工林抚育装备仿真技术;利用关键帧动画、铰链关节、模型切割算法为主的抚育采伐作业仿真技术,实现各系统的模块化设计。然后,依据软件系统需求,采用My SQL对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使用UGUI技术进行UI框架的开发;利用视景资源、音频技术和粒子系统完成系统的集成开发;发布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至PC及Web平台并进行性能测试;针对CPU和内存消耗问题提出对象缓冲池等优化策略。最后,根据开发的系统,设计了服务于工程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方案,利用体感平台、三通道投影平台等硬件资源构建“线下”沉浸式仿真操作环境,结合林业工程实验教学实际应用案例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研究、分析与测试,本文开发的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还原了机械化抚育装备的作业过程,基于此系统所提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案能够降低实训成本、规避实验风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实践培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刘康[2](2019)在《《美国地面部队机器人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国会需要考虑的问题》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
孟斌斌[3](2015)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费开支研究》文中指出军费开支在大国兴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古往今来所有大国面临的重要议题。一直以来军费开支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军费开支为投入的战争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然而,战争会带来无尽的灾难。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主题。我国一直以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倡导并维护着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科学合理的军费开支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是推动和平发展、破除“中国威胁论”必须回答的战略课题,是建设“两个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冲突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围绕“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的误解及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保障我国和平发展对军费开支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军费开支对和平发展有什么样的助推作用”的总体思路来展开。大国的竞争充斥着国际格局的演进,我国在经历了列强欺凌的“挨打”阶段和贫穷落后的“挨饿”阶段后,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发展不乏“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西方学术界主要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个主要理论视角来看待我国的发展壮大。西方媒体舆论则充斥着“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棒杀”与“捧杀”的论调。以外交数据和军费开支数据为基础,采用政策弹性的方法,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驳斥,进一步支撑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事实。我国的和平发展对军事力量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军事力量建设的唯一财力支撑是军费开支。从历史上大国兴衰更替中的军费开支变化规律入手,探讨了军事力量建设、军费开支和大国兴衰的历史变迁。然后回到现实,具体讨论了我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对于军事力量的需求及现阶段我国军事力量水平与和平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军事力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人与物,随着科学技术及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军事力量水平所需的费用越来越高昂。国防是公共物品,所以高昂的军事力量建设投入只能来自于国家的财政开支,也就是说,军费开支是军事力量建设唯一的财力支撑。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军费开支在大国兴衰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国家的发展既要有生产性努力,也要有分配性努力。信息时代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与国间利益相关性逐步提升,经济政治利益分配的秩序越来越左右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军费开支作为可置信的分配性承诺,在塑造国际社会利益分配秩序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按照该逻辑,构建了军费开支、斗争性努力和大国发展的框架对近代以来我国的军费开支进行了案例研究。我国和平发展对军费开支的总体规模和结构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军费开支的绝对值、军费负担及人均军费开支的数值在全球各大国中并不处于占优地位。我国的军费开支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不相称。保障和平发展的军费开支总体规模要体现我国军费开支的演进规律、要与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要求相一致、要符合军事力量建设的基本规律。装备发展是我军升级转型的核心。以“奥古斯丁定律”为基础,对英美国家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过程中主战武器装备系统成本增长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军队的军事人力资本提升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规律,脱胎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军费体系特别是人员费用决策必须适应整个经济社会体制的发展。要基于市场经济规律和军队战斗队本质属性来制定军费开支,才能够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军事人员的努力程度,提高军事人力资本。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在和平年代,军事训练是落实全新作战理念、熟悉新式武器装备、摸清新型战争环境的基本途径。我军现阶段还处在信息化军事训练的初级阶段,要完成信息化战争的军事训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人力资本的提升在新型作战理念指导下加强军事训练。军费开支必须与军队信息化训练的规律相适应,并积极牵引军事训练的进行。保障我国和平发展的军费开支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从军兵种来看,重点向海空军倾斜,从项目来看,装备费、人员费、训练费要并驾齐驱,稳步上升。军费开支的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对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首先,军费开支创造总需求。作为政府开支的重要部分,军费开支可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这种作用尤其在需求短缺的情况下发挥得更为明显。在需求疲软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军费开支可以提高对现有资本存量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促进经济的增长。其次,军费开支具有“衍生”影响。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来看,军事部门是“强迫性”现代化的社会部门,军队中先进的制度要素逐步地由军事领域传播至社会的各个领域,拉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经济溢出的角度来看,由军事部门力量完成的基础设施、先进技术等都会明显地拉动民用经济的发展。当军事力量为民用工程服务、参与抢险救灾等非军事行动时,外部性发挥得更为明显。武器装备研发设计生产的整个国防工业基础从产业内部关联、技术两用等方面促进着整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采用结构计量(structureform)的范式对我国军费开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军事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正在逐年提升,对民用部门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改善。采用简化计量(reducedform)的范式对军费开支的福利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国防产业布局、户籍流动、溢出效应、基础设施、社会分层等机制,军费开支对贫富差距具有改善作用。适应和平发展确定合理军费开支。军费开支要弥补“忍耐期”缺口,达到国际平均水平,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使得军费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要优化军费开支结构,调整装备费、人员费、训练费比例,向新型作战力量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要建立军费开支的增长机制,构建满足人力资本激励要求的人员费增长机制,适应装备更新换代成本增长规律的装备费用增长机制,适应军事训练活动规律的训练费用增长机制。军费开支要适应国家快速发展要求,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与财政体系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国防工业发展阶段相适应。要发挥军费“增殖”效应,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进一步加强溢出效应。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从政策弹性的角度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驳斥。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着外界的种种质疑,其中“中国威胁论”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声音。从军费开支和外交行为两个维度入手,研究了全球主要大国的政策弹性,从数据上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2.从可置信承诺的角度研究了军费开支在大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军费开支不仅仅对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还间接地传递着一个国家战斗性意愿的信号。这种可置信的战斗性承诺对于塑造全球秩序中的机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3.从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和平发展中的国家利益拓展重点方向及其对军事力量和军费开支提出的需求。根据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发展理论,未来拥有丰富资源、具有庞大未饱和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非洲地区是我国资源进口、对外投资、商品出口的重要方向。要保障这些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发展航路保障和远程投送方面的军事能力,这些能力的建设对于军费开支提出了全新的需求。4.对武器装备的成本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武器装备成本存在着系统性的长期增长趋势,其中海空军主战武器装备平台的成本增长速率较高。这一规律对和平发展中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费用开支提供了较科学的参照系鉴。5.对我国军费开支进行了经济效应分析,发现我国军费开支具有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军费开支有助于经济增长,从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和规模性分析了其经济机理。军费开支有助于改善收入差距,从三线建设、外部性、人口流动、社会分层等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后面的经济机理。
高原,姚凯[4](2015)在《军用车辆装甲防护材料与技术发展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战争模式的转变,对军用车辆防护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军用车辆装甲防护技术,提高军用车辆战场防护水平尤为重要。论文分析了防弹玻璃、防弹钢板、防弹陶瓷、防弹高强玻纤、防弹芳纶纤维、防弹PE纤维等主要装甲防护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现状,总结了不同装甲防护材料的在军事装备的应用对象。重点对坦克、装甲车辆等武器装备和轻型战术轮式后勤装备的防护目标、防护材料应用和防护技术形式进行了研究。
张平,肖南,张治钢,范立冬,唐硕,蹇捷,冷艾泠,李曙光[5](2013)在《装甲救护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提出了装甲救护车的概念,并按照底盘类型和行驶地域进行了分类,明确了装甲救护车的用途和使用范围,简要介绍了国外装甲救护车的发展现状和装配情况,同时介绍了该车在国内的发展过程及新型装甲救护车的基本情况、特点。从后勤保障、舱室环境和信息化等方面,概括了当前装甲救护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和未来战争需要,阐述了装甲救护车的发展趋势。
王晓军[6](2011)在《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冷战后20年里,俄罗斯军队历经了从冷战型军队向冷战后型军队的大规模改革、改组与转型。在这一进程中,俄罗斯国家军事战略因应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军事安全威胁也走过了从纯防御到积极防御、从现实遏制到战略遏制的数轮调整。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地缘政治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战例剖析、情报解析等基本方法,对冷战后叶利钦、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三位总统任期内的俄罗斯军事战略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历时性的纵向解析,并按地缘战略空间把俄罗斯军事战略细化为西部、南部、中部、东部四个战略方向子战略,详细分析了俄罗斯在各个战略方向所奉行的具体军事战略。论文还引入了智缘科技视角,从军事技术政策、国防工业与重要武器系统等方面论证了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技术基础。论文在对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纵向历时性与横向空间性细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军事战略的三级评估框架体系,分别在国家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安全战略框架下对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评估,认为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论文还在战略评估的基础上预测了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未来走向。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与一流军事强国,研究冷战后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既是准确把握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保障我国国防安全的客观需要,也对完善和发展新时期我国国防与军事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子迟[7](2011)在《丛林重锤 越南战争中的装甲力量(下)》文中研究指明每当提到越南这个地方,大多数人的脑子里面便会闪过一片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景象,以及头戴斗笠脚穿胶鞋的游击队员、遮天蔽日的直升机和狂放大作的瓦格纳音乐。当然,这个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很多武器装备到了越南战场就会陷入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的窘境,除了北越那些吃苦耐劳的游击队员外,也只有直升机这种天马行空的玩意儿才能跑得欢畅。也正因为如此,越南战争被称为一场直升机与游击队员的战争,似乎与苏德战争那种气势恢弘的装甲战争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这种想法又是片面的,越南的地形其实包括了从沿海低地到崎岖山地的所有地形,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中作战装备的选择、战术运用都会极大地受到所处地形的限制,游击队员的血肉之躯不是万能的,直升机同样也不是万能的。事实上,在越南战场上的大多数场合中,从重达50吨的主战坦克到临时改装的装甲卡车,种类繁多的各种装甲车辆仍是作战双方的士兵们最主要的依靠——尽管这些装甲力量从未被集中使用过(对交战双方来说均是如此),但数以千计的装甲技术兵器分布于越南战场却又是个不争的事实。总之,这同时是一场非典型的亚热带装甲战争。回望印度半岛和越南战争的历史,对西贡政府发出毁灭一击的并非那些游击队员,而是通过传统的由装甲兵、炮兵、步兵构成的合成部队。而越南全境恰恰也是法国、美国、越南三方的装甲力量争斗多年的地方。为了能简单明了地展示关于越南战争中装甲部队的作战使用情况,本文将按照法国在第一次印度半岛战争中的装甲作战、越南共和国军队(ARVN)的缓慢成长过程、美国装甲力量的参战以及北越装甲部队(N.V.A)反攻与南越的最终灭亡这样一个史实顺序来为大家一一道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着眼点在于越南战争中的装甲力量这样一个全景式的问题,而不是对每一次战争和行动进行精确的描述。
王诺贝[8](2010)在《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为适应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的调整,建设适应21世纪作战需要的后勤,外军对后勤保障的组织体系、保障理论、手段模式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试图通过后勤领域的变革在新一轮军事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本文以美、俄、日三国军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检索、问题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一是回顾概述军队后勤保障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和信息化四个时代的基本情况,包括: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规模与构成、专业化与分工以及模式与制度。二是分别对美、俄、日三国军队后勤保障及其特点进行了剖析与归纳,认为美军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后勤保障上呈现出以高科技为依托、战略投送为基础、民间支持为辅助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特征;俄军在现有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军事战略转型的需要,其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为一体化联勤、信息化驱动、“模块化”编组和“常态化”战备;日军为扩大军事力量的职能范围,依据其国土地形和兵员状况的现实特点对后勤保障体制和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造,三军一体、全方位机动和军民结合是其鲜明特色。三是在总结与论述了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战争后勤保障实例,辨证的指出了外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得出外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四是结合实际,对如何借鉴和参考外军后勤保障有益做法和经验以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德昭,海萍[9](2007)在《美军轻型战术轮式车辆概览》文中提出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配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第一代军用汽车,由于车型繁多、零部件通用性差,导致使用和维修困难,机动能力也不能满足要求。
王跃波,程奇,焦全[10](2006)在《美军战略运输能力概览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对美军陆、海、空战略运输能力和战略运输指挥能力及建设情况进行了逐一解析,并就加强我军战略运输能力,在完善运输指挥体系、运输力量结构优化和战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美军坦克运输车概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军坦克运输车概览(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
1.3 林业作业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人工林抚育采伐实验系统需求分析 |
2.1 实验系统总体需求 |
2.2 实验系统仿真作业需求 |
2.2.1 实验作业区域分析 |
2.2.2 抚育采伐工艺流程设计 |
2.2.3 抚育采伐作业模块设计 |
2.3 实验系统软件功能需求 |
2.3.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2.3.2 两种3D开发引擎比较 |
2.3.3 Unity3D开发界面简述 |
2.4 实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人工林抚育采伐实验系统仿真开发 |
3.1 人工林虚拟场景开发 |
3.1.1 实验场地地形与地貌 |
3.1.2 Unity地形开发 |
3.1.3 创建桉树及灌木模型 |
3.1.4 场景优化 |
3.2 人工林抚育装备仿真 |
3.2.1 林业机械模型构建 |
3.2.2 履带式底盘行走仿真 |
3.2.3 轮式底盘行走仿真 |
3.2.4 液压机械臂运动仿真 |
3.3 抚育采伐作业仿真 |
3.3.1 割灌装置模型建立 |
3.3.2 Animation关键帧动画 |
3.3.3 采伐作业机头模型建立 |
3.3.4 采伐头姿态动作仿真 |
3.3.5 树木模型网格切割算法 |
3.3.6 标签识别技术 |
3.3.7 父对象变更 |
3.4 本章小结 |
4 人工林抚育采伐实验系统软件开发 |
4.1 数据库功能实现 |
4.1.1 数据库设计 |
4.1.2 数据库通信 |
4.2 UI资源开发 |
4.2.1 UGUI控件 |
4.2.2 Anchor锚点及界面自适应 |
4.2.3 事件绑定 |
4.3 视景及外部资源构建 |
4.3.1 场景及视景视角切换 |
4.3.2 音效 |
4.3.3 粒子效果 |
4.4 系统发布及性能优化 |
4.4.1 系统发布测试 |
4.4.2 对象缓冲池 |
4.4.3 优化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5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测试与应用 |
5.1 教学实验设计总体方案 |
5.1.1 传统林业工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其缺陷 |
5.1.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设计 |
5.2 沉浸式仿真实验操作环境搭建 |
5.2.1 动态链接库技术 |
5.2.2 投影方案 |
5.3 林业工程实验教学应用案例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3)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费开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
1.1.2 破除“中国威胁论”必须回答的战略课题 |
1.1.3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研究 |
1.2.2 对军费开支的研究 |
1.2.3 对中国和平发展中军费开支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国际格局演化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确立 |
2.1 大国竞争与当今国际格局的形成发展 |
2.1.1 国家与大国 |
2.1.2 当今国际格局的形成 |
2.1.3 无政府国际体系中的大国竞争 |
2.1.4 大国体系中的军事能力及军费开支 |
2.2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演变 |
2.2.1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挨打”地位 |
2.2.2 建国后扬眉吐气却贫穷落后的“挨饿”局面 |
2.2.3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复兴曙光降临的崛起态势 |
2.3 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战略定位 |
2.3.1 我国和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
2.3.2 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定位 |
2.4 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误读 |
2.4.1 西方学术理论界对我国和平发展的误解与质疑 |
2.4.2 西方政要与传媒对我国和平发展的误导与偏见 |
2.5 “中国威胁论”不成立:基于政策弹性的分析 |
2.5.1 军费开支是“中国威胁论”的核心因素 |
2.5.2“政策弹性”衡量“威胁” |
2.5.3 数据,方法与假设 |
2.5.4 结论:和平发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和平发展、军事力量建设与军费开支 |
3.1 大国兴衰中军费开支的历史昭示 |
3.1.1 人类社会早期帝国兴衰中的军费开支 |
3.1.2 欧洲霸权崛起中的军费开支 |
3.1.3 工业革命后全面战争时期的军费开支 |
3.1.4 原子时代的军费开支 |
3.2 我国和平发展对军事力量的需求 |
3.2.1 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对于军事力量投入提出要求 |
3.2.2 不断增加的海外贸易对于航路保障需求 |
3.2.3 不断拓展的海外投资对于远程投送力量的需求 |
3.3 我国军事力量现状不能满足和平发展的需要 |
3.3.1 我国军事力量在大国中的相对位置 |
3.3.2 我国军事力量不能满足和平发展的使命任务 |
3.4 军费开支是军事力量建设的财力支撑 |
3.4.1 军事力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与物 |
3.4.2 军事力量水平提升的成本越来越高 |
3.4.3 公共品属性决定着军事力量建设的财力来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费开支、可置信承诺与大国兴衰 |
4.1 引言 |
4.2 军费开支、可置信承诺与大国发展的概念性框架 |
4.3 军费开支、可置信承诺与大国发展的基准模型 |
4.4 大国发展的发散模式 |
4.5 大国发展的收敛模式 |
4.6 军费开支、可置信承诺与大国兴衰框架下我国经验分析 |
4.6.1 互补性系数的变化对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解释 |
4.6.2 决定性系数的变化对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解释 |
4.6.3 经验分析的结论与不足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满足我国和平发展的军费开支适度规模 |
5.1 当前我国军费开支的现状与问题 |
5.1.1 我国军费开支的现状 |
5.1.2 我国军费开支存在的问题 |
5.2 保障和平发展的军费总体规模分析 |
5.2.1 军费开支的演进规律要求军费规模稳步增长 |
5.2.2 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要求军费规模稳步上升 |
5.2.3 军事力量建设的基本规律要求军费规模稳步上升 |
5.3 保障和平发展的军事负担分析 |
5.3.1 军事负担是一个国家军事建设偏好的体现 |
5.3.2 保障和平发展要求我国军事负担适度提升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保障我国和平发展的军费开支合理结构 |
6.1 装备发展对军费开支的需求 |
6.1.1 武器装备对军事力量提升具有重大作用:从航母说起 |
6.1.2 我军武器装备面临机械化信息化双重跨越 |
6.1.3 武器装备发展的军费开支需求规律 |
6.1.4 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军费开支需求 |
6.2 军事人力对军费开支的需求 |
6.2.1 现代军事力量的提升重在人力资本 |
6.2.2 合理的激励是提高军事人力资本的关键 |
6.2.3 现阶段我国军人的激励程度较低 |
6.2.4 提高人力资本要求军费开支与军队“战斗队职能”相适应 |
6.2.5 提高人力资本要求军费开支与军人“全寿命发展”相适应 |
6.3 军事训练维持对军费开支的需求 |
6.3.1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 |
6.3.2 新的作战样式对军事训练提出新的要求 |
6.3.3 我国军事训练活动的间接衡量 |
6.3.4 未来我军军事训练维持费用将会大幅提升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促进和平发展的军费开支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 |
7.1 军费开支的增长效应:规模性和外部性 |
7.1.1 引言 |
7.1.2 军费开支规模效应和外部效应的经济机理 |
7.1.3 理论模型 |
7.1.4 实证分析 |
7.1.5 我国的军费开支能够助推经济增长 |
7.2 军费开支的福利效应:改善收入差距 |
7.2.1 引言 |
7.2.2 军费开支福利效应的经济机理 |
7.2.3 数据与方法 |
7.2.4 实证分析 |
7.2.5 我国的军费开支有助于改善收入差距 |
7.3 发挥军费开支的经济效应,助推我国和平发展 |
7.3.1 进一步提高军费开支增长效应,促进我国和平发展 |
7.3.2 进一步发挥军费开支福利效应,助推我国和平发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适应和平发展确定合理军费开支 |
8.1 适度提升军费开支规模 |
8.1.1 军费开支要提高至国际平均水平 |
8.1.2 军费开支要弥补“忍耐期”缺口 |
8.1.3 军费开支要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 |
8.2 科学优化军费开支投向投量 |
8.2.1 优化装备费、人员费、训练费比例 |
8.2.2 军费开支要向新型作战力量倾斜 |
8.2.3 军费开支要向基层一线倾斜 |
8.3 建立与军事需求相适应的军费增长机制 |
8.3.1 人员费增长要适应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
8.3.2 装备费增长要适应装备成本增长规律 |
8.3.3 训练费用增长要适应军事训练活动的规律 |
8.4 军费开支要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 |
8.4.1 军费开支要与财税体系改革相适应 |
8.4.2 军费开支要与国防工业改革相适应 |
8.5 军费开支要发挥“增殖”效应 |
8.5.1 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 |
8.5.2 进一步强化溢出效应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1 国家间外交行为数据 |
2 军费开支、斗争性努力的可置信承诺与大国兴衰的数值模拟 |
(4)军用车辆装甲防护材料与技术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装甲防护材料性能及应用 |
1.1 防弹玻璃 |
1.2 防弹钢板 |
1.3 防弹陶瓷 |
1.4 防弹高强玻纤 |
1.5 防弹芳纶纤维 |
1.6 防弹PE纤维 |
2 坦克、装甲车辆武器装备装甲防护技术 |
3 轻型战术轮式后勤装备装甲防护技术 |
4结论 |
(5)装甲救护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1 国外发展现状 |
1.2 国内发展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3 发展趋势 |
(6)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一) 俄罗斯国内对本国军事战略的研究 |
(二) 我国对俄罗斯军事战略问题的研究 |
三、核心概念 |
四、论文创新 |
五、研究方法 |
六、结构设计与基本观点 |
第一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环境分析 |
一、国际战略环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
(一) 经济对军事的作用 |
(二) 冷战后世界经济领域战略环境 |
(三) 经济领域战略环境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
二、国际战略环境在政治领域的变化 |
(一) 冷战后世界政治领域战略环境 |
(二) 冷战后地区与周边国际政治环境 |
(三) 政治领域战略环境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
三、国际战略环境在军事领域的变化 |
(一)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
(二) 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与俄罗斯面临的挑战 |
(三) 新军事变革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
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 西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
(二) 南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
(三) 东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
(四) 中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
第二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演变 |
一、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 |
(一)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基本概念 |
(二) 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组成单元及其职能任务 |
(三) 俄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
(四) 俄军事战略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
二、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
(一) “纯防御”战略 |
(二) “积极防御”战略 |
(三) “现实遏制”战略 |
三、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
(一)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目标 |
(二)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手段 |
(三)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主要战略方向 |
(四)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主要实施途径 |
(五)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中的联盟战略 |
(六)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中的“先发制人”用兵方针 |
四、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
(一) “战略遏制”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
(二) “战略遏制”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 |
第三章 俄罗斯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战略解析 |
一、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 |
(一) 西部方向在俄罗斯军事战略体系中的定位 |
(二) 俄罗斯在西部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
(三) 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的主要手段与实施途径 |
(四) 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的地缘依托 |
二、俄罗斯南部方向军事战略 |
(一) 南部方向在俄罗斯军事战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二) 俄罗斯在南部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
(三) 俄罗斯南部方向军事战略的战略手段与实施途径 |
(四) 俄格武装冲突的战略效果分析 |
三、俄罗斯中部方向的军事战略 |
(一)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
(二) 多边框架下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
(三) 双边层面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
(四) 俄罗斯中亚军事战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四、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
(一) 俄罗斯在东部战略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
(二) 俄罗斯维护东部战略方向军事安全的主要战略举措 |
(三) 俄中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
(四) 俄日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
(五) 俄美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
(六) 俄罗斯的朝鲜半岛军事安全战略 |
第四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军事技术基础 |
一、冷战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政策 |
(一)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基本方针 |
(二)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主要特点 |
(三)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存在的问题 |
(四) 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发展 |
二、俄罗斯重要武器系统研究 |
(一) 进攻性战略武器系统 |
(二) 防御性战略武器系统 |
(三) 具有战略影响的其他关键武器系统 |
三、冷战后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 |
(一) 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基本情况 |
(二) 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战略效果分析 |
第五章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走向及国际影响 |
一、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评估 |
(一) 军事战略评估的概念与基本框架 |
(二) 在国家军事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
(三) 在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
(四) 在国际安全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未来走向 |
(一) “核遏制”战略将长期保持,“核遏制”功能将进一步扩展 |
(二) 整体防御性将长期保持,局部进攻性将有所加强 |
(三) 进一步巩固固定军事联盟,同时更加重视临时联盟的运用 |
(四) 更加突出联合战略,同时兼顾军种的战略使用 |
三、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国际影响 |
(一) 对国际政治与安全的影响 |
(二) 对我国国防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三)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8)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一章 军队后勤保障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军队后勤与军队后勤保障 |
二、联合后勤保障和一体化后勤保障 |
三、后勤保障社会化与全球化后勤保障 |
第二节 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 |
一、确保全局原则 |
二、预有准备原则 |
三、突出重点原则 |
四、整体保障原则 |
五、灵活应变原则 |
六、讲求效益原则 |
第三节 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理论 |
一、后勤平等理论 |
二、联合后勤保障理论 |
三、一体化后勤保障理论 |
四、后勤集约化理论 |
五、后勤核心能力理论 |
六、军事供应链管理理论 |
七、军事后勤交易费用理论 |
第二章 军队后勤保障的发展演进 |
第一节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
三、后勤的专业化分工 |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
第二节 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
三、后勤保障专业化分工 |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
第三节 机械化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
三、后勤保障的专业化分工 |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
第四节 信息化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
三、后勤保障的专业化分工 |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
第三章 当代美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
第一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
一、二战时期的美军后勤保障 |
二、冷战时期的美军后勤保障 |
三、冷战后美军后勤保障 |
第二节 美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
一、美军后勤保障体制 |
二、美军后勤指挥体系 |
第三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
一、主动直达式后勤保障 |
二、远程分离式后勤保障 |
三、立体全维式后勤保障 |
四、民力参与式后勤保障 |
五、全球化后勤保障 |
第四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
一、坚持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理念 |
二、建立紧密衔接的无缝隙后勤系统 |
三、实现后勤全资产可视性 |
四、强调企业管理方法在后勤中的运用 |
五、广泛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 |
六、积极拓展全球化后勤领域 |
第四章 当代俄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
第一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
一、二战时期原苏军后勤保障 |
二、冷战时期原苏军后勤保障 |
三、冷战后俄军后勤保障 |
第二节 俄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
一、俄军后勤保障体制 |
二、俄军后勤指挥体系 |
第三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
一、平战结合的区域式保障 |
二、快速机动的立体直达式保障 |
三、准确及时的优先式保障 |
四、"模块化"的伴随式保障 |
第四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
一、推进一体化联勤,提升整体保障能力 |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精确保障能力 |
三、优化后勤力量编组,提升快反保障能力 |
四、强化后勤战备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
第五章 当代日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
第一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
一、二战时期的日军后勤保障 |
二、二战结束后日军后勤保障 |
第二节 日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
一、日军后勤保障体制 |
二、日军后勤指挥体系 |
第三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
一、三军一体式保障 |
二、全方位机动式保障 |
三、军民结合式保障 |
第四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
一、加强一元化领导,发挥保障整体效能 |
二、改革"烟囱式"后勤结构,强化三军联勤程度 |
三、注重战储物资管理,提升不间断保障能力 |
四、拓展利用民力范围,建立军民兼容保障体系 |
第六章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 |
第一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特色比较 |
一、后勤保障体制比较 |
二、后勤指挥体系比较 |
三、后勤保障方式比较 |
第二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先进经验 |
一、重视后勤理论研究 |
二、突出后勤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 |
三、大力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 |
四、加快发展战略投送能力 |
五、注重全球化后勤的运作 |
第三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
一、美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
二、俄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以第二次车臣战争为例 |
三、日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
第七章 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 |
第一节 我军后勤保障的发展回顾 |
一、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后勤保障 |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后勤保障 |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后勤保障 |
第二节 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
一、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 |
二、我军后勤保障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三、我军后勤保障改革未来的方向 |
第三节 当前我军后勤保障的优势与不足 |
一、我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
二、我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
第四节 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推进我军后勤保障理论研究 |
二、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保障体制 |
三、加强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
四、加快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
五、重视我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 |
六、适时启动全球化后勤战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美军战略运输能力概览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地面交通发达完善,本土运输能力强大 |
1.2 航空装备先进配套,空运能力举世无双 |
1.3 海运体系结构合理,战略海运能力巨大 |
1.4 运输指挥集中统一,手段先进效能很高 |
2 主要启示 |
2.1 建立一体化的指挥体制 |
2.2 整合多种战略运输力量 |
2.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四、美军坦克运输车概览(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虚拟仿真实验研究[D]. 谢都.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美国地面部队机器人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国会需要考虑的问题》翻译实践报告[D]. 刘康.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3]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费开支研究[D]. 孟斌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2)
- [4]军用车辆装甲防护材料与技术发展的研究[J]. 高原,姚凯.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5(02)
- [5]装甲救护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平,肖南,张治钢,范立冬,唐硕,蹇捷,冷艾泠,李曙光. 医疗卫生装备, 2013(07)
- [6]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 王晓军. 吉林大学, 2011(08)
- [7]丛林重锤 越南战争中的装甲力量(下)[J]. 子迟.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03)
- [8]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D]. 王诺贝. 武汉大学, 2010(05)
- [9]美军轻型战术轮式车辆概览[J]. 德昭,海萍. 汽车运用, 2007(10)
- [10]美军战略运输能力概览及启示[J]. 王跃波,程奇,焦全.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