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英语词汇中的人名(论文文献综述)
吴婷婷,贾晓庆[1](2021)在《颜料词汇的特点、来源及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颜料词汇是绘画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料词汇主要借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化学元素、品牌名等多领域的词汇构成。本文将探讨颜料词汇的特点、来源及翻译策略。
王东霞[2](2020)在《《版权垄断企业对大众创造力的破坏》(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材料是《版权垄断企业对大众创造力的破坏》的第三章“创造力的价值”。这一章论述了大众创作的好处,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了削弱版权保护力度对企业生产、大众创作和大众消费的影响。该材料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揭露了好莱坞等版权垄断企业利用版权牟取暴利并导致大众沦为单纯消费者的社会现实,呼吁人们避免过度娱乐消费并投身创作。原材料属于法律学术型文本,注重信息的传达。译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着重向读者传达文章观点。译者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的分析进行说明,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翻译内容的特点把握好形式对等与内容对等之间的平衡并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通过对照原文来避免过度翻译,通过审读译文和了解读者反应来避免不足翻译。例如,原文作者大量引用名言以支撑自己的论点,名言不光具有信息功能,还有表情功能,因此译者不光注重意义对等,也重视形式上的对等。而针对特殊词汇如人名,除了遵循学界“约定俗成”等原则,译者还提出根据人物的知名度采取不同译法。另外为了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和原文读者产生近似的反应,译者通过译者注来补充人物背景信息。本报告为法律学术型文本中的翻译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其他译者在进行此类文本翻译时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王小芳[3](2020)在《基于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制浆造纸专业英语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制浆造纸专业人才综合水平的重要参照标准之一。基于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英语构词法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解读,如词源、词根、词缀等;其次对造纸科技英语的构词方式进行了解读,从转化法、合成法、派生法、逆生法、缩略法、拟声法、象形法等角度对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专业英语词量,是衡量制浆造纸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解读,能够大大提高制浆造纸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效率,提升本专业学生进行英语记词、识词等的能力。
汪玉婷,黎珂[4](2019)在《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马术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在马术运动逐渐进入国内大众视野的今天,高质量的马术翻译是促进我国马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马术文本特征及翻译原则的研究来探讨传播学中的马术翻译策略,从而提高马术翻译质量,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王亚茹[5](2019)在《《离婚》的语言特色及英译研究》文中指出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1)。“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深思,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2)《离婚》作为老舍最满意的代表作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其英译本也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学作品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本文将对中文版《离婚》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将与英译本The Quest For Love Of Lao Lee、Divorce两种文本进行量化的比较研究,详细分析我们的语言文化被传达、被理解、被接受的过程。文章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来分析《离婚》的文化内涵及英译特色。论文共四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离婚》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两个译本的改译与对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伊文·金译本的改译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郭静秋译本的改译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两个译本的评价。第二章是主题词汇的特色及英译,主要选取了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能传达作者写作主题的五个核心词“生命”、“诗意”、“苦闷”、“人情”、“天平”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从直译、意译、有意省略等方面介绍了主题词的英译特色。第三章是中国文化词汇的特色及英译,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四字成语的英译特色,第二部分介绍了俗语的英译特色,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北京方言的英译特色,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地名和人名的英译特色。第四章主要讲了《离婚》的特色句子及英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假设句及英译特色,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四类假设句的意义与内涵,并对每类假设句的翻译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心理活动句及英译特色,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四类心理活动句所要传达的意义,并对译本中心理活动句的翻译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冰岩[6](2019)在《传记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王的母亲》(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如今,文化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追求目标。文学作品,作为国家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自然成为外国文化引进的重点所在。其中,传记作品由于自身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作要求,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本翻译实践报告以英国着名记者和传记作家威廉·肖克罗斯(William Shawcross)编写的人物传记作品The Queen Mother(《女王的母亲》)(节选)为实践基础,旨在通过对此文本的翻译了解外国传记作品的语言使用和写作特点,同时给相关文本类型的翻译研究提供些许借鉴。本实践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对翻译任务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涉及翻译目的和意义,为展开翻译提供方向。第二部分为翻译任务分析,包括对源文本内容和语言使用特点的分析。第三部分是翻译流程描述,主要分为译前准备、翻译阶段和审校过程。第四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翻译案例分析。这部分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重难点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可采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主要涉及词汇的表达、长难句的处理和书信体的翻译。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笔者主要采用音译法、四字格、词类转换、省略等方法来处理词汇;用分译法、合并法、语态转译、正反译、语序调整等来处理长难句。报告的最后部分是结语,对此次翻译实践作了总结和反思,认为翻译应在遵从“忠实通顺”的原则上,结合文本类型理论和中英语言差异对源文本进行翻译。最后译者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了解了传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注意事项,得到相关翻译经验和启发,也从中总结出自身的不足和可以提升的地方。
郭野[7](2016)在《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文中指出每种语言都有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古希腊罗马神话无疑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一朵光彩绚烂的奇葩,作为英语文化中的一支伏流,其影响面之广、程度之深难以尽数。本文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在日常英语词汇中的运用谈起,抛砖引玉,进而谈及在英语中品味神话人物带给西方人的意识习惯,对西方世界及世界各地的人们生活和文化带来的影响力,体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巨大的生命力和丰富性。
钟敏[8](2015)在《当代英语词汇中的中国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世界逐渐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英语词汇中的中国词汇越来越多,在词汇的变化中,中国文化也逐渐进入英语词汇中。为此,文章就以这点展开论述,论述英语词汇中的中国元素分类、英语词汇中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以及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黄亚萍[9](2015)在《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特殊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词穷”的现象。这时交际主体习惯于选择在原有词形基础上生发出新义的方法弥补这样的空白,于是词义的泛化就开始了。本文将词义泛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语义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流行语中的一些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分析了其在泛化类型、泛化程度、组合形式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文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概况、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研究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对词语的意义泛化及人名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作为一个开放的集合,以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意义泛化人名为参照点进行细致分析。第二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首先对人名的上位概念——专有名词是否具有涵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作为语言现象被研究的专名是有涵义的结论,进而指出人名也是有涵义的。人名的涵义就是所指对象的陈述方式,是人们对人物的认知和评价。然后从词义泛化的概念界定开始总结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定义,并将其与词义扩大和作为修辞手段的临时泛化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归纳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主要特点和来源。第三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义分析。首先从意义泛化的方式角度,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分为类化、借代等五个主要的类型。然后通过“同一人名形成的不同泛化义之间”、“同一泛化类型的人名之间”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泛化程度的不同,指出泛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统,存在泛化程度的不同,但未有明确界限。同时还总结了人名泛化在意义方面的表现以及人名意义泛化的文化及时代特性。第四部分:汉语泛化人名的语法分析。主要列举了意义泛化的人名在组合关系及一些框架结构中的表现,意义泛化前后人名在句中语法位置的异同。指出这些是一种因意义变化而引起的超常搭配,也可以说是超常搭配下的语义变化。第五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动因分析。首先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心理动因,主要从原型范畴、转喻和认知语境等理论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接下来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指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认知规律以及媒体的推动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总结。
丁立福[10](2013)在《论文化词的音译与民族文化的“传真”》文中研究说明语音、语意与文字三位一体,相互映照,共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音译作为对原语语音的模拟,必然拥有一定的语意涵盖量,必然具备"传真"原语文化的独特视角。借鉴"五不翻"传统音译理论,探讨音译在文化词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例证音译"传真"文化的功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之际,中华文化急需对外传播,翻译文化词也就首当其冲,音译则是不得不倚重的"传真机"。
二、浅析英语词汇中的人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英语词汇中的人名(论文提纲范文)
(1)颜料词汇的特点、来源及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颜料词汇的特点 |
1.1 专业词汇 |
1.2 次专业词汇 |
1.3 合成词多 |
1.4 外来词丰富 |
2 颜料词汇的来源 |
2.1 源自植物名 |
2.2 源自生活用品 |
2.3 源自人名 |
2.4 源自地名 |
2.5 源自品牌名 |
2.6 源自化学元素 |
3 颜料词汇的翻译策略 |
3.1 运用专业词典与网络资源 |
3.2 意象转换法 |
3.3 约定俗成译法 |
3.4 音译法 |
3.5 直译法 |
4 结 语 |
(2)《版权垄断企业对大众创造力的破坏》(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材料来源 |
1.2 .作品简介 |
1.3 .作者简介 |
1.4 .选题意义 |
2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 |
2.1.1 .背景材料搜集 |
2.1.2 .原文阅读分析 |
2.1.3 .文档处理与预翻译 |
2.2 .译中 |
2.2.1 .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
2.2.2 .辅助工具 |
2.3 .译后 |
2.3.1 .审校 |
2.3.2 .润色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词汇翻译 |
3.1.1 .一般词汇翻译 |
3.1.1.1 .词性转换 |
3.1.1.2 .词义选择 |
3.1.1.3 .词义延伸 |
3.1.2 .特殊词汇翻译 |
3.1.2.1 .人名翻译 |
3.1.2.2 .习语翻译 |
3.2 .句子翻译 |
3.2.1 .名言翻译 |
3.2.2 .否定句翻译 |
3.2.3 .比喻句翻译 |
3.2.4 .插入语翻译 |
3.2.5 .比较句翻译 |
3.2.6 .同位语翻译 |
3.3 .语篇翻译 |
3.3.1 .衔接 |
3.3.1.1 .语法衔接 |
3.3.1.2 .词汇衔接 |
3.3.2 .连贯 |
4 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英语原文 |
附录B 汉语译文 |
附录C 术语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英语构词法的基本概念解读 |
1.1 词源 |
1.2 构词成分 |
1.3 词缀 |
2 造纸科技英语构词方法及应用 |
2.1 合成法(Composition) |
2.2 派生法(Affixation) |
2.3 缩略法(Shortening) |
2.4 其他方法 |
2.4.1 逆生法(Back-formation) |
2.4.2 转化法(Conversion) |
2.4.3 拟声法(Onomatopoeia) |
2.4.4 象形法(Pictogram) |
3 结论 |
(4)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翻译活动的传播属性 |
2 传播学中的马术翻译 |
2.1 马术语言特征 |
2.1.1 词汇特征 |
2.2.2句型特征 |
2.2传播学中的马术翻译原则 |
2.3 传播学中的马术翻译策略 |
(1)把握语境,选词精确 |
(2)被动转换,难句拆分 |
(3)叙述差异,动静转变 |
3 结语 |
(5)《离婚》的语言特色及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两个译本的改译对比 |
1.1 伊文金译本的改译情况 |
1.2 郭静秋译本的改译情况 |
1.3 对两个译本的评价 |
第二章 主题词汇的特色及英译 |
2.1“生命”的特色 |
2.1.1 生命——life |
2.1.2 生命——existence |
2.1.3 有意省略 |
2.2“诗意”的特色 |
2.2.1 诗意——poetic ideas |
2.2.2 诗意——poetic |
2.2.3 诗意——poem |
2.2.4 有意省略 |
2.3“苦闷”的特色 |
2.3.1 苦闷——distress;distressed |
2.3.2 苦闷——bored |
2.3.3 苦闷——其他翻译 |
2.3.4 苦闷——有意省略 |
2.4“人情”的特色 |
2.4.1 人情——friend ;friendship |
2.4.2 人情——influence |
2.4.3 人情——其他翻译 |
2.5“天平”的特色 |
2.5.1 天平——scales |
2.5.2 天平——scale of judgment |
2.5.3 天平——其他翻译 |
第三章 中国文化词汇的特色及英译 |
3.1 四字成语英译特色 |
3.1.1 郭译本四字成语表达特色 |
3.1.2 两种译本四字成语英译特色对比 |
3.2 俗语英译特色 |
3.2.1 郭译本俗语英译特色 |
3.2.2 两种译本俗语英译特色对比 |
3.3 北京方言英译特色 |
3.3.1 郭译本北京方言特色 |
3.3.2 两种译本北京方言英译特色对比 |
3.4 地名和人名英译特色对比 |
3.4.1 地名英译特色对比 |
3.4.2 人名英译特色对比 |
第四章 特色句子及英译 |
4.1 假设句及英译特色 |
4.1.1 表示可能性假设句 |
4.1.2 表示反事实性假设句 |
4.1.3 表示现实性假设句 |
4.1.4 表示虚拟性假设句 |
4.2 心理活动句及英译特色 |
4.2.1 表推测的心理活动句 |
4.2.2 表事实的心理活动句 |
4.2.3 表抒情的心理活动句 |
4.2.4 表反问的心理活动句 |
结语 |
附录一:《老李的信》汉译 |
附录二:《离婚》中称呼语的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传记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王的母亲》(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翻译任务背景 |
1.2 翻译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翻译任务分析 |
2.1 文本内容 |
2.2 文本分析 |
2.2.1 传记类文本特征 |
2.2.2 源文本的语言特点 |
第三章 翻译流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1.1 文本格式转换 |
3.1.2 专有名词表制作 |
3.1.3 相关理论准备 |
3.2 翻译阶段 |
3.2.1 任务时间安排 |
3.2.2 翻译过程 |
3.3 审校过程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汉英语言差异视角下词汇的翻译 |
4.1.1 音译法 |
4.1.2 四字格的使用 |
4.1.3 词类转换 |
4.1.4 省略 |
4.2 汉英语言差异视角下句子的翻译 |
4.2.1 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 |
4.2.2 分译法 |
4.2.3 合并法 |
4.2.4 语态转译 |
4.2.5 语序调整 |
4.2.6 其他 |
4.3 书信体的翻译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启发与经验 |
5.2 不足与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有名词表 |
附录二 原文及译文 |
致谢 |
(7)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中部分词汇由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直接转化而来 |
1.1 神话对基本词汇的直接影响 |
1.2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构词的影响(词根与词缀) |
1.3 神话对花卉树木名称的影响 |
2.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人名、物名和地理名称的影响 |
2.1 英语中人名的神话影响 |
2.2 英语中物名的神话影响 |
2.3 地理名词中的神话影响 |
3. 结语 |
(8)当代英语词汇中的中国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英语词汇中的中国元素分类 |
(一)音译 |
(二)意译 |
(三)意译取代音译 |
(四)音意译结合 |
(五)中西词结合 |
三、英语词汇中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 |
四、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
(一)英语语言文化得到丰富 |
(二)促进中英两国文化交流 |
(三)促进英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 |
五、结论 |
(9)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择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研究的理由 |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一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 |
第一节 人名有无涵义的界定 |
一、专名有无涵义的问题 |
二、关于人名涵义的问题 |
第二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现象的界定 |
一、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 |
二、人名意义泛化与词义扩大和修辞现象 |
第三节 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特点和主要来源 |
一、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特点 |
二、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主要来源 |
第二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类型 |
一、类化型 |
二、借代型 |
三、转类型 |
四、并举型 |
五、固定语境支持型 |
第二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程度问题 |
一、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一般过程 |
二、同一人名形成的不同泛化义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 |
第三节 泛化前后人名的语义对比分析 |
一、意义的扩大 |
二、意义特征的变化 |
第四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特性 |
一、文化性与民族性 |
二、时代性与发展性 |
第三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法分析 |
第一节 意义泛化人名的组合关系与句中功能 |
一、副词+人名 |
二、表示数量的词语+人名 |
三、人名+们 |
四、区别性词语+人名 |
五、人名+类后缀 |
六、意义泛化后人名的句中功能 |
第二节 意义泛化的人名与框式结构 |
一、比+人名+还(更)+人名 |
二、有一种X+人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动因 |
第一节 认知心理动因 |
一、原型范畴 |
二、转喻 |
三、认知语境对于汉语人名泛化义的理解 |
第二节 语言内部动因 |
一、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 |
二、汉语人名意义泛化自身的优势 |
第三节 语言外部动因 |
一、社会的发展 |
二、媒体的推动 |
结语 |
本文不足之处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论文化词的音译与民族文化的“传真”(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译———亟待重视与深入研究的古老课题 |
二、音译文化词———有效“传真”民族文化 |
三、结语:文化的“传真机”———音译 |
四、浅析英语词汇中的人名(论文参考文献)
- [1]颜料词汇的特点、来源及翻译[J]. 吴婷婷,贾晓庆. 中国科技翻译, 2021(01)
- [2]《版权垄断企业对大众创造力的破坏》(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D]. 王东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英语构词法在造纸科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王小芳.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0(02)
- [4]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J]. 汪玉婷,黎珂. 英语广场, 2019(11)
- [5]《离婚》的语言特色及英译研究[D]. 王亚茹. 山西大学, 2019(02)
- [6]传记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王的母亲》(节选)为例[D]. 李冰岩.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J]. 郭野. 考试周刊, 2016(A5)
- [8]当代英语词汇中的中国文化研究[J]. 钟敏. 青年作家, 2015(04)
- [9]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D]. 黄亚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10]论文化词的音译与民族文化的“传真”[J]. 丁立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