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青霉素等

静脉注射青霉素等

一、青霉素静滴及其他(论文文献综述)

吴希玲[1](2021)在《火针联合自拟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湿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淤积性皮炎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比较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本病的病程长,且好发于下肢,可表现为水疱、渗液、糜烂等多种急性皮损,以及干燥、脱屑、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各类慢性皮损,更甚者亦可因外伤或感染而形成难治性溃疡,中医又称臁疮。目前中医对于淤积性皮炎的研究较少,治疗的方法也较少,大多数是以中药的内服和外用为主,加用火针疗法治疗的研究不多,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由于本病缠绵难愈,对于患者的生活起居影响较大,并且并发症也比较多,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继续挖掘更多,更有效,更便民的治疗方法。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火针联合口服自拟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与单纯使用火针的治疗效果,对比各项数据得出结论,以寻求最优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收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淤积性皮炎患者共6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火针联合自拟活血除湿汤组及火针组。对64例淤积性皮炎受试者建立统一的临床观察病历,每14天复诊1次,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包括了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饮食、睡眠、二便等),并记录两组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改良EASI评分)、瘙痒评分。在研究过程中,第1次访视(0天,研究开始)、第2次访视(14±2天,治疗2周)、第3次访视(28±2天,治疗4周)时对受试者进行靶皮损部位拍照、舌苔拍照、记录CRF表数据、各项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组、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在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瘙痒程度、皮损及静脉严重程度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疗效对比结果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63%。两组疗效结果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联合自拟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临床推广。此次研究中,因局限于研究者的时间、经费以及自身水平有限,且调查统计数量较少,患者来源比较单一,疗效的评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和不足。并且由于研究对象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感知阈等的不同,也会导致评分结果的偏差。另一方面受试者后期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临床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对于治疗后的护理不够重视,需要普及卫生知识的教育。目前临床对于火针疗法的研究尚较欠缺,对于火针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晶晶,李姗姗,徐宇轩,莫星帆,徐雅婷,戴军,吴敏娟,杜方智,吴敏智,王千秋[2](2021)在《12例神经梅毒临床症状与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抗梅毒治疗对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对比治疗前后血RPR滴度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量、RPR滴度,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是否改善。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血RPR滴度从5.50±1.98下降至4.2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4);脑脊液白细胞计数(Z=3.06,P=0.002)、蛋白量(Z=3.14,P=0.009)明显下降,脑脊液RPR滴度无明显变化(Z=1.60,P=0.110)。9例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规则、足量的抗神经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临床改善。

杨梦霞,张力,罗丹[3](2020)在《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下肢丹毒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与西医单纯的抗生素治疗对比,中医外治法在下肢丹毒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方法多样,操作简便、疗效显着等优势。文章归纳总结近10年来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相关文献,整理了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外敷、针法、现代外治法及综合疗法,探讨其特点和优势,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郜莹[4](2020)在《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收集确诊为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等,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及随访跟踪,发现诊疗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能够提高确诊率、治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加强预防、监控和治疗。方法: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his信息系统、病案室中上海联众医院数字化病案检索系统及东华电子病历归档管理系统,筛选出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及神经内科确诊为神经梅毒住院患者,时间分布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并对部分患者追踪随访,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3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19岁,最高年龄81岁,平均年龄(50.88±11.70)岁。既往梅毒感染病史9例,已婚患者中配偶有梅毒感染史5例,明确不安全性接触史2例。无症状神经梅毒9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偏身感觉障碍,面部神经麻痹,部分患者病理征阳性;脑膜型神经梅毒4例,主要表现:突发头痛、低热或恶心、呕吐等为常见;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11例,主要为:智力逐渐衰退,工作能力下降,神志异常,情绪不稳定等。脊髓痨型神经梅毒4例,主要表现为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又叫肢体性共济失调),双下肢振动觉减退,走路失去平衡,双下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所有患者血清学TPPA阳性、血清RPR阳性,脑脊液TPPA均阳性,脑脊液RPR阳性有37例,脑脊液RPR阴性有6例,滴度在1:1-1:32之间,CSF-RPR1:1-1:2有9例,CSF-RPR1:4-1:8有23例,CSF-RPR1:16有4例,CSF-RPR1:32有1例,脑脊液蛋白>500mg/l有21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大于10×106/L有17例。影像学检查中,行头颅MRI检查者有31例,检查结果主要为:表现为脑萎缩、额颞叶萎缩有7例;表现为上颌窦炎、双侧筛窦炎5例;表现为不同部位的梗死灶有11例;表现为脑膜炎,脑积水有1例;其他表现3例(如:放射冠区异常信号影、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影、小脑软化灶等);未见明显异常4例。43例患者中,青霉素治疗者有32例,头孢曲松治疗者有9例,米诺环素治疗2例。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更多见。临床类型以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比较多见,不同类型的神经梅毒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相似无特征性,其中麻痹性痴呆多以额颞叶萎缩为重要表现。神经梅毒可防可治,及时正确的诊断联合针对性规范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邢宇浩[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探究李兰青主任医师临床中治疗下肢丹毒疾病患者的处方用药,进一步分析临床处方中的常用药物、用药组方原则以及临床辨证和用药思路,并对18例急性丹毒未采用任何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目标,以期为提高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提供可研究的临床处方和用药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疮疡科、外科李兰青主任医师门诊,明确诊断为下肢丹毒的患者的有效中药处方207首,共计74人次。在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对所有纳入药物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将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制成图表。将处方中的高频次药物导入SPSS 25.0软件系统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新药物组合。对所有涉及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功效的使用频次以及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组方药对的各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李兰青主任医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思路以及用药规律。实验二:采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李兰青主任医师门诊的诊断为下肢急性丹毒,且未经任何处理的患者18例。以李兰青主任医师自拟中药方剂活血解毒汤口服,治疗7d。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一:1纳入的患者共计74例,有效中药处方207首。男性46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1.6:1;年龄最大89岁,最小30岁,平均60.80±14.53岁。2在纳入的有效处方中,共使用到141味中药。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21味药物依次排序为牛膝:189次;赤芍:186次;泽泻:170次;茯苓:169次;金银花:132次;防风:131次;陈皮:129次;薏苡仁:114次;黄芩:113次;蒲公英:106次;土茯苓:98次;白术:95次;夏枯草:87次;白花蛇舌草:86次;牡丹皮:82次;赤小豆:73次;生地黄:70次;络石藤:66次;野菊花:62次;鸡血藤:52次;地肤子:51次。3对所有使用药物进行筛选分析,按照四气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性、温性、平性、凉性、热性。4按照五味分类中,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味、苦味、辛味、淡味、酸味、咸味、涩味。5药物归经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肝经、脾经、肺经、肾经、胃经。6按照功效分类,使用频次高于100的药物功效分类依次为清热药,频次1249次,个数33个;利水渗湿药,频次540次,个数13个;活血化瘀药,频次430次,个数12个;补虚药,频次350次,个数15个;解表药,频次200次,个数16个;理气药:频次159次,个数5个;化痰止咳平喘药,频次115次,个数9个。7把数据导入SPSS 25.0软件中,经过聚类分析得出,较常用的药对:第1组:茯苓、泽泻;第2组:络石藤、鸡血藤;第3组:夏枯草、牛膝;第4组:薏苡仁、赤小豆、赤芍;第5组:陈皮、黄芩;第6组:地肤子、防风、白术;第7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第8组:金银花、土茯苓、牡丹皮;第9组:野菊花、生地黄。实验二:1纳入的患者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14.32岁,最大88岁,最小31岁。2临床疗效比较:纳入的18例下肢急性丹毒患者,显效16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3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实验室炎症指标WBC、NEUT%、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全身症状体征总积分(发热、乏力、头身痛、口干苦、尿黄赤、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患处肤色、肤温、肿势、疼痛评分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实验一结论:本部分研究共纳入207例处方,共使用中药141味,总计使用频次3436次,共记16类。(1)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中药共21味;(2)所用中药四气分布以寒、温、平、凉、热降序排列;(3)所用中药五味以甘、苦、辛药为前三位;(4)药物的归经分布,以肝、脾、肺、肾、胃经居于前列;(5)中药功效分类使用情况,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6)聚类分析后归纳出9组李主任治疗下肢丹毒时的常用药物组合。2实验二结论:李兰青主任医师经验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的中药内服方活血解毒汤,对于全身、局部症状体征及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3李兰青主任医师经验总结:李主任治疗丹毒时,在急慢性期辨证基础上运用清热、利湿、活血、温通、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根据正气虚实,分别用消法或补法,以消散无形之邪,使气血畅通。李主任处方选药辨明病情缓急,辨证治疗特色突出调和脏腑、补虚固本、分消湿热、活血化瘀、内外同治的治法。

李逸梅,龚旭初[6](2019)在《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等方面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笔者认为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萌瑶[7](2019)在《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通过观察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症状积分方面的变化,客观评价其有效性,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丰富小儿烂乳蛾中医临床证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共治疗5天。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5天的证候积分变化,评价分析“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的有效性。结果:(1)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后3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0%,提示治疗后3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治疗后5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效果相当。(2)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3天、治疗后5天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咽痛、扁桃体肿大等主症方面及咳嗽、口渴烦躁、二便等次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4)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治疗后3天白细胞计数组内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改善白细胞炎性指标;治疗后3天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在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改善咽痛、扁桃体肿大充血、咳嗽、口渴烦躁、二便等主症及次症方面,效果显着,展现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烂乳蛾的优势,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丰富小儿烂乳蛾中医临床证型提供参考依据。

曹明淦[8](2019)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加味乌头汤对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骨一科实施关节镜治疗、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湿痹型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4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整体情况治疗前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使用单纯关节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味乌头汤。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水煎服,日一付,早晚分服。治疗用药两周后评定疗效,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积液的改善及临床安全性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部40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均进行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间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对比:对照组有效率81%,观察组有效率达86%,通过秩和检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U=3.006,P=0.037<0.05,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关节屈伸功能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积液评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间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关节屈伸功能、关节积液,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高。

李盼盼,谢雁鸣,师伟,王连心[9](2019)在《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认为评价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CNKI,VIP,Wan Fang,Sino Med中文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Medline,Clinical Trail.gov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按照预先设定的纳排标准筛选出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并运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检索出675篇文献,最终纳入56个研究,总样本量6 228例,试验组3 267例,对照组2 961例,所纳入研究总体质量普遍偏低。根据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将纳入研究分为不同的亚组进行分析。Meta分析主要结果: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在缓解腹痛症状、白带异常好转时间、腹部包块吸收时间、疼痛好转时间方面优于单用抗生素。安全性方面,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抗生素。该分析结果表明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远期效果显着。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受所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行验证。

梁波,黄埔,李雪梅,李岩[10](2018)在《颌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2017年8月21日因颌下肿胀2个月就诊,收入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问诊知其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颌下局部肿胀,略疼痛,无其他不适,应用抗生素静滴、中药口服(具体不详)等方法治疗,肿痛加重,后应用青霉素静滴,渐好转,但未完全消退。入院体检示,无声音嘶哑,无体温升高,无吞咽困难;口腔黏膜无出血点、无溃疡;颌下、喉结上方扪及肿物,约2.0 cm

二、青霉素静滴及其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霉素静滴及其他(论文提纲范文)

(1)火针联合自拟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湿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的记载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4.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
    综述二 西医研究进展
        1. 淤积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2. 辅助检查
        3. 西医对于淤积性皮炎治疗方法的研究
        3.1 介入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物理治疗
        3.4 手术治疗
        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基础检查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标准
    7. 主要研究方法
        7.1 研究药物
        7.2 治疗方法
    8. 观测指标
        8.1 疗效观察指标
        8.2 安全指标
        8.3 疗效判定标准
    9. 观察方法
    10. 评分标准
        10.1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
        10.2 改良的EASI评分
        10.2.1 皮损面积的评分
        10.2.2 皮损严重程度的评分
        10.3 痉痒症状评分
        10.4 疾病评分
        10.5 治疗效果
    11.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受试者基本情况数据对比结果
        1.1 两组受试者性别对比(见表1、图1)
        1.2 两组受试者年龄对比(见表2、图2、3)
        1.3 两组受试者病程对比(见表3、图4)
    2. 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图5)
        2.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VCSS评分对比(见表5)
        2.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改良EASI评分比较(见表6)
        2.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比较(见表7)
        2.5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疾病评分比较(见表8)
    3. 用药安全指标结果
讨论
    1. 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的原理
        1.1 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作用原理
        1.2 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2. 火针对于淤积性皮炎治疗的基本原理
    3. 中医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优势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12例神经梅毒临床症状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神经影像学表现
    2.3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
    2.4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PR滴度比较
    2.5 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查比较
3 讨论

(3)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药外敷
    1.1 溻渍法
    1.2 箍围法
    1.3 其他外敷法
2 针法
    2.1 刺络放血法
    2.2 刺络拔罐法
3 现代外治法
4 综合疗法
5 结束语

(4)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仪器及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患者临床基本资料
    2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3 脑电图检查结果
    4 实验室检查结果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及随访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实验二 李兰青主任医师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病历基本情况分析
    2 舌脉及证候情况分析
    3 对高频次药物分析
    4 药物的四气分析
    5 对药物的五味分析
    6 对药物的归经分析
    7 对药物功效的分析
    8 新药物组合的分析
    9 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10 李兰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总结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现代医学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内治疗法
    2.1 瓜蒌牛蒡汤加减
    2.2 专方验方
3 中医外治疗法
    3.1 药物外治法
    3.2 针灸推拿拔罐疗法
4 中医综合疗法
5 小结

(7)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选择
        (一) 病例收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西医诊断标准
        (四)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五)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六) 纳入标准
        (七) 排除标准
        (八) 脱落及中止标准
    二、临床试验实施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给药方案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二、基线比较
        (一) 性别比较
        (二) 年龄比较
        (三) 治疗前积分比较
        (四) 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
    三、疗效分析
        (一) 主症积分比较
        (二) 次症积分比较
        (三) 实验室检查比较
        (四) 疗效比较
讨论
    一、中医学对小儿烂乳蛾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
        (三) 辨证分型
    二、西医学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一) 定义
        (二)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三、立法依据
    四、方药分析
        (一) 方药来源
        (二) 药味分析
    五、结果分析
        (一) 一般统计学资料
        (二)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的选择与退出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出标准
        1.3.3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与分析
    4.1 祖国医学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认识
        4.1.1 祖国医学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4.1.2 祖国医学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证型探讨
        4.1.3 祖国医学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研究进展
    4.2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现代研究
        4.2.1 定义及滑膜的生理病理
        4.2.2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2.3 现代医学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应用
    4.4 导师对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见解
    4.5 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作用机理
        4.5.1 加味乌头汤的组成、方义和药理研究
        4.5.2 加味乌头汤中个别配伍的现代研究
        4.5.3 乌头汤加减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4.6 关节镜联合加味乌头汤的优势
    4.7 疗效总结与分析
    4.8 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价
    4.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多臂试验的处理
    1.6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复发率
        2.4.1. 1 康妇消炎栓+左氧氟沙星vs左氧氟沙星
        2.4.1. 2 康妇消炎栓+莫西沙星vs莫西沙星
        2.4.1. 3 康妇消炎栓+阿奇霉素静滴vs阿奇霉素静滴
        2.4.1. 4 康妇消炎栓+左氧氟沙星+甲/替硝唑vs左氧氟沙星+甲/替硝唑
        2.4.1. 5 康妇消炎栓+青霉素+甲硝唑vs青霉素+甲硝唑
        2.4.1. 6 康妇消炎栓+阿奇霉素+替硝唑静滴vs阿奇霉素+替硝唑静滴
        2.4.1. 7 康妇消炎栓+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联合微波vs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联合微波
        2.4.2 临床症状体征
        2.4.2. 1 疼痛
        2.4.2. 2 盆腔积液
        2.4.2. 3 白带改善情况
        2.4.2. 4 包块
        2.4.2. 5 坠胀消失时间
        2.4.3 发表偏倚
        2.4.4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3.1 证据总结
    3.2 局限性及启示
    3.3 中医药防治盆腔炎性疾病的优势

(10)颌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四、青霉素静滴及其他(论文参考文献)

  • [1]火针联合自拟活血除湿汤治疗淤积性皮炎(湿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希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12例神经梅毒临床症状与疗效分析[J]. 李晶晶,李姗姗,徐宇轩,莫星帆,徐雅婷,戴军,吴敏娟,杜方智,吴敏智,王千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01)
  • [3]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J]. 杨梦霞,张力,罗丹. 大众科技, 2020(09)
  • [4]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D]. 郜莹. 青岛大学, 2020(01)
  •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D]. 邢宇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J]. 李逸梅,龚旭初. 中国中医急症, 2019(07)
  • [7]清解透热通腑法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伏热证的临床研究[D]. 王萌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D]. 曹明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李盼盼,谢雁鸣,师伟,王连心.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2)
  • [10]颌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J]. 梁波,黄埔,李雪梅,李岩.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8(04)

标签:;  ;  ;  ;  ;  

静脉注射青霉素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