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畸形病30例临床分析

四川畸形病30例临床分析

一、川畸病3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燕[1](2019)在《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20例(不完全组),选取同期典型性川崎病患儿30例(典型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与心电图情况。结果相较于典型组,不完全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完全组患儿口腔黏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及发热发生率更低,卡巴红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完全组患儿白细胞(WBC)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血钠、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本身年龄较小,卡巴红肿发生率更高,以WBC与CRP水平增高为主,综合性分析能够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误诊及漏诊情况减少。

罗红梅[2](2017)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畸病30例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并研究人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畸病(KD)患儿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30例小儿川畸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司匹林单一西药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硬肿消退时间、淋巴结红肿消退时间、口腔黏膜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沉恢复时间(3.74±1.02)d与对照组(4.36±1.6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显示1例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受累发生率为6.7%,随访30 d后患儿恢复正常;对照组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显示6例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受累发生率为40.0%,心脏彩超显示2例有冠状动脉瘤(1例直径5 mm、1例直径6 mm),随访30 d后有2例患儿恢复正常。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受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畸病患儿临床治疗期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缓解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全身小血管炎性反应,以及优化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显着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杨艳丽,王红燕[3](2017)在《10例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与探究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20例川畸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疾病分型不同分为两组,将10例典型川畸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将10例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ESR、CRP、ALB、ALT、HB、WBC等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皮疹例数、体温升高例数、指/趾端及肛门周围的脱屑例数、结膜充血例数、口腔黏膜充血例数、四肢硬肿例数(3例、2例、2例、3例、3例、3例)与对照组患儿(8例、7例、7例、8例、9例、9例)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加强对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李萌萌,张德虎[4](2016)在《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川畸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3.58±0.65)、(2.63±0.24)、(1.53±0.26)d,对照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为(5.72±1.26)、(4.37±0.62)、(4.79±1.1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 A、Ig G及Ig 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控制血小板、血沉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海霞,柴向军,王巧芳[5](2015)在《冠状动脉系统相关川畸病25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小儿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加强认识,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畸病患儿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川畸病患儿均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脱皮、皮疹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多见。实验室检查早期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血小板早期正常,以后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体温多数于48 h内得到控制,1例72 h后体温仍未控制,予二次丙球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出院时复查心彩超冠状动脉未见扩张或已扩张的冠状动脉明显回缩。结论小儿川畸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手中硬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结合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早期做出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预防或减轻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改善预后。

徐永梅[6](2014)在《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实验室指标在小儿不典型川畸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川畸病患儿173例,根据川畸病诊断标准分为不典型组65例和典型组108例。总结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观察两组的脑钠钛(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传统的临床特征诊断与临床特征联合实验室指标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咯痰、指趾端脱皮及皮疹等症状;不典型组的BNP、WBC计数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典型组(<0.05);联合诊断的3d、5d、7d、9d诊断准确率均显着高于传统诊断的3d、5d、7d、9d诊断准确率(<0.05)。结论不典型川畸病发病早期阶段BNP、cTnl、WBC计数和C-CRP等实验室指标均升高,且BNP、WBC计数和C-CRP在诊断中有一定特异性,4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不典型川畸病的诊断和预后。

王敬君,秦明月[7](2014)在《川畸病误诊2例》文中提出例1.男,5岁。主因发热6d,伴头痛皮疹1d入院。患儿于6d前开始发热,体温于38.5℃40.0℃,无流涕、咳嗽及腹泻等。在社区医院就诊,给予药物口服并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药物应用,体温反复,入院前1d患儿出现头痛,且全身出现皮疹,无明显呕吐,无抽搐,而就诊。查体:T 39.8℃,P 136

姚思英[8](2013)在《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冠状动脉损害的治疗方法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6例在我院儿科诊治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损害,其中,2例冠脉瘤,24例冠脉扩张。对26例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均随6个月至3年,全部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不典型川崎病的冠脉损害率高,10d内用药效果好,2d/kg注射明显0.48/(kg.d)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发热时间长是不典型川崎病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李淑林,刘万清[9](2013)在《非典型川畸病2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非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照非典型川畸病诊断标准筛选28例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非典型川畸病临床表现各异,早期不易确诊,误诊居多,易致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非典型川畸病并正规治疗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钱三建[10](2012)在《28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症状分析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对28例患儿主要川畸病症状发生率及典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例不典型川畸病中,发热出现率最高,而恢复期指趾部膜状蜕皮最具有特异性;而其他几种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可能呈非典型表现。结论因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诊断困难,在临床应提高警惕,怀疑本病可能时应及时行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

二、川畸病3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畸病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2.2 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畸病30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比较
3 讨论

(3)10例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1.2 研究方法[3-5]。
    1.3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比较。
3 讨论

(4)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Ig A、Ig G及Ig M水平变化比较
3 讨论

(7)川畸病误诊2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8)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
    2.2 冠状动脉损害
    2.3 随访
3 讨论

(10)28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诊治过程
2 结果
    2.1 发热
    2.2 皮疹
    2.3 双眼结膜充血
    2.4 唇及口腔改变
    2.5 颈淋巴结肿大
    2.6 肢端改变手足硬肿
3 讨论

四、川畸病3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J]. 陈金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2]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畸病30例临床效果观察[J]. 罗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22)
  • [3]10例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J]. 杨艳丽,王红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2)
  • [4]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J]. 李萌萌,张德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 [5]冠状动脉系统相关川畸病25例临床分析[J]. 赵海霞,柴向军,王巧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35)
  • [6]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探讨[J]. 徐永梅.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4)
  • [7]川畸病误诊2例[J]. 王敬君,秦明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5)
  • [8]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 姚思英.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8)
  • [9]非典型川畸病28例临床分析[J]. 李淑林,刘万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1)
  • [10]28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J]. 钱三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32)

标签:;  ;  ;  ;  ;  

四川畸形病3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