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D丁酯危害葡萄的防治与修复

2,4-D丁酯危害葡萄的防治与修复

一、2,4-D丁酯对葡萄造成危害的预防及补救(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1](2021)在《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桶混助剂是农药使用时与制剂产品搭配使用、现混现用的一种助剂。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中合理添加桶混助剂能明显提高防治效果。介绍农药桶混助剂的定义、功能,并介绍玉米田化学除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桶混助剂对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施增效作用,展望桶混助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市场前景。

王泽华[2](2020)在《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对除草剂乙草胺表现抗性的玉米自交系H726和感性自交系H811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处理研究了乙草胺对不同敏感性玉米自交系形态、光合荧光和根尖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挖掘了不同敏感性玉米对乙草胺抗性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和差异机制,明确乙草胺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抗除草剂玉米自交系鉴定筛选、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乙草胺胁迫下,感性自交系H811的株高、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和地上、地下部干鲜重较对照显着降低,一直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相反,乙草胺处理对抗性自交系H726的形态指标差异不显着。说明不同类型玉米对乙草胺的敏感性不同,并且造成减产的原因是乙草胺在苗期对玉米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2)根尖解剖结构表明:感性自交系H811根尖的根冠、顶端分生组织、皮层薄壁细胞、中柱鞘细胞均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中柱鞘细胞变小影响侧根的发生,从而减少乙草胺的吸收,减少药害,推测这是玉米对乙草胺胁迫的响应机制;抗性自交系H726的根尖解剖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不同敏感性玉米根系对乙草胺抗性存在差异。(3)根尖生理指标研究表明:抗、感自交系根尖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显着升高,但抗性自交系H726在5叶期就已经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感性自交系H811直到9叶期才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根尖抗氧化酶活性调节能力是导致玉米抗、感自交系根系对乙草胺的抗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感性自交系H811根尖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抗性自交系H726,说明乙草胺对感性自交系H811根系影响更大。(4)光合指标研究表明:感性自交系H811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上升,且所有光合指标直到11叶期才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抗性自交系H726的光合指标较于对照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玉米抗感自交系对乙草胺抗药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气孔因素导致H811光合效率下降。

金海波,薛光,沈正高,郦春燕[3](2019)在《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症状及可能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症状及可能成因,旨在为探讨预防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对中国高尔夫球场草坪除草剂药害考查,参照作物除草剂药害标准,按高尔夫草坪养护要求,提出高尔夫草坪除草剂药害分级标准。结合文献分析,阐明了由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致高尔夫草坪急性和慢性药害症状,同时分析了非除草剂引起的类似药害症状。分析了药剂本身的内在因素、环境气候的外界因素及错选误用的人为因素导致的除草剂产生逆向选择或靶标错位。内在因素含时差、位差、形态和生理生化的逆向选择;外界因素含环境影响、除草剂残留、气候胁迫和病虫鼠的逆向效应;人为因素含杂质干扰、错选药种、投放失误和管理失当的负面作用。得出多因交互作用是除草剂致高尔夫草坪药害的综合原因。因此,呼吁重视高尔夫草坪药害的预防研究,将除草剂药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吴绘鹏[4](2019)在《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及其混用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氟吡啶酯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于2016年登记并于2018年在我国上市的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类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泽泻、野慈姑等阔叶杂草和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氯氟吡啶酯在生产中应用量较大时会导致部分水稻品种出现矮化滞绿等现象,药害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因此,明确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选取东北三省不同积温带具有代表性的3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盆栽法来测定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敏感性及产量影响,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对氯氟吡啶酯敏感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确定了氯氟吡啶酯与五氟磺草胺和苯达松的混用效应及最佳混用配比。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不同叶龄的水稻幼苗对氯氟吡啶酯敏感性不同,在水稻2-3叶期施用氯氟吡啶酯时,供试32个水稻品种中有20个水稻品种对氯氟吡啶酯表现敏感,在水稻3-4叶期施用氯氟吡啶酯时,供试32个水稻品种中敏感水稻品种数量下降到9个。其中黑龙江水稻品种中,松粳22、绥粳4号和龙粳47在2-3叶期对氯氟吡啶酯表现敏感,但在3-4叶期表现不敏感;吉林水稻品种中,铁粳11、通科27、吉粘6号、延粳26和松辽5号在2-3叶期对氯氟吡啶酯表现敏感,但在3-4叶期表现不敏感,而吉粘10号在2-3叶期时对高浓度氯氟吡啶酯敏感,在3-4叶期时对所有剂量都表现敏感;辽宁水稻品种中,沈稻9号、辽粳390、富禾66、铁粳13和隆粳772在2-3叶期对氯氟吡啶酯表现敏感,但在3-4叶期表现不敏感。整体来看,水稻的叶龄越高对氯氟吡啶酯的敏感性越低。氯氟吡啶酯对敏感性不同的6个水稻品种株高、分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氯氟吡啶酯可降低龙粳46、长白19和沈稻11等3个敏感水稻品种的株高、穗重、穗粒数、实粒数和产量,对水稻的结实率、分蘖、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对松粳22、九稻60和沈稻529等3个不敏感品种的产量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判断氯氟吡啶酯是通过抑制敏感水稻品种的株高、穗重、穗粒数和实粒数来影响水稻的产量。2.氯氟吡啶酯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选用敏感水稻品种沈稻11和不敏感水稻品种九稻60在3-4叶期时施用30 g a.i./ha氯氟吡啶酯,两个水稻品种在药后不同天数体内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保护酶系和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如下:施用氯氟吡啶酯后,沈稻11体内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比九稻60更为明显,且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沈稻11体内MDA含量在药后增幅较九稻60更大,MDA积累过多会对沈稻11造成损伤,而九稻60能更快的缓解膜脂过氧化,清除体内的MDA,避免受害。施药后两个水稻品种体内的S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九稻60体内SOD活性可在药后7d恢复至正常水平,沈稻11在药后7d内不能恢复;两个水稻品种体内的POD活性不同,受到药剂胁迫后两个水稻品种体内POD活性均显着上升,但九稻60体内POD活性可在药后7d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沈稻11体内POD活性在药后7d内含量一直上升,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九稻60体内的CAT活性在施药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药后第7d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沈稻11体内的CAT活性在施药后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药后第7d处理组CAT活性低于对照组。九稻60在施药后体内GSTs活性升高且呈双峰趋势,在药后7d体内GSTs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沈稻11在施药后体内GSTs活性同样升高,但在药后第7d仍显着高于对照水平。3.氯氟吡啶酯和五氟磺草胺混用防除稗草时具有增效作用,当五氟磺草胺和氯氟吡啶酯以8.903+12.56 g a.i./ha的剂量混用时可有效防除稗草,最佳混用配比为1:1.4;氯氟吡啶酯和苯达松混用防除萤蔺时具有增效作用,当氯氟吡啶酯和苯达松以16.44+741.46 g a.i./ha的剂量混用时可有效防除萤蔺,最佳混用配比为1:45.1。

王钢[5](2019)在《玉米田除草剂漂移对烟草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广大旱作烟区,常常呈现出相邻地块当季相间种植的现象,玉米田间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经常造成相邻烟田烟株严重受害。近年来,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玉米田除草剂漂移药害问题正成为烟草生产上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本文选择了烟草主栽品种及玉米田常用除草剂进行试验研究,首先明确了玉米田除草剂对烟草的药害程度,然后鉴定了35份烟草种质对玉米田除草剂的耐药水平,并通过测定烟草体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了缓解剂对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结果为指导玉米田除草剂在玉米-烟草间作区科学合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烟草安全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1.玉米田除草剂对烤烟的药害研究以主栽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玉米田常用除草剂开展了药害试验。以期明确玉米—烤烟间作区玉米田除草剂漂移对烤烟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7种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烤烟植株生长均有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2,4-D丁酯和氯氟吡氧乙酸药害较重,推荐使用剂量为稀释150倍的处理,多数参试烟株仍然表现出明显药害症状,二甲四氯钠药害次之,苯磺隆与硝磺草酮的药害程度居中,莠去津和炔草酯的药害程度较轻。烤烟品种云烟87和中烟100对7种参试药剂中的6种耐性较差,NC55和K326对多数除草剂耐性较好。因此,建议烟区的玉米田施用除草剂优先选用莠去津和炔草酯,其次为硝磺草酮和苯磺隆,杜绝使用2,4-D丁酯和氯氟吡氧乙酸,慎用二甲四氯钠。2.不同烟草种质对玉米田除草剂的耐药性鉴定为研究生产上主栽及常用的烟草种质对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的耐性水平,于温室中鉴定了35份烟草种质对炔草酯和莠去津的耐药性。参试的35份种质,在品种耐药性反应谱系图上可划分为高度耐药、中度耐药、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对炔草酯高度耐药的有9份,中度耐药的有11份,中度敏感的有9份,高度敏感的有6份;对莠去津高度耐药的有14份,中度耐药的有8份,中度敏感的有5份,高度敏感的有8份。不同种质的耐药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耐药类型种质的药害率、药害指数和相对耐药指数差异显着。3.缓解剂对除草剂胁迫下烤烟MDA和GSH含量的影响及缓解效果通过测定烟草体内MDA和GSH含量的变化,研究了6种缓解剂对玉米田除草剂药害的缓解效果。药害发生后,缓解剂的使用,可以减轻烟株的药害症状,降低MDA含量,提高GSH含量,从而缓解除草剂药害。对于炔草酯药害,使用芸苔素内酯和赤霉酸缓解效果均达到60%,MDA含量可以降低30%左右,GSH含量提高到空白对照的80%,对于喷施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对于莠去津药害,施药前使用植力源、芸苔素内酯在改善莠去津药害上效果最明显,缓解效果达到60%以上,MDA含量低于空白对照,GSH含量也有显着提升。综合分析,芸苔素内酯、赤霉酸、植力源缓解炔草酯和莠去津药害的程度有所差异,施药前使用缓解剂预防的药害缓解效果要好于出现药害后。这也对解决烟草生产上玉米田除草剂漂移药害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

侯丽丽[6](2018)在《草甘膦对葡萄的危害及残留研究》文中认为葡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水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葡萄种植不仅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面临着与杂草的竞争。为了防除葡萄园杂草,人们使用除草剂,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施药方式、施药技术及其除草剂飘移现象,出现了除草剂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以及在土壤中残留的问题。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观察了叶面喷施草甘膦后葡萄药害症状并测定了其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测定了土壤残存草甘膦后葡萄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不同时间下草甘膦的残留量的变化,调查了常年使用草甘膦在葡萄园土壤和果实中残留量,以期为葡萄园合理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叶面喷施草甘膦10 d后,处理4(1:100)和处理5(1:80)的葡萄叶片上出现叶片卷曲,褪绿,叶片颜色变黄,变薄,叶片枯萎,变焦的药害症状,其余浓度处理药害症状不明显。2.通过不同剂量草甘膦对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第3、6、9、14 d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第14 d测定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指标。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的叶绿素a含量随着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1(1:160),2(1:140),3(1:120)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处理4(1:100)和处理5(1:80)逐渐降低的趋势;葡萄叶片中叶绿素b含量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两个品种葡萄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含量相同;随着草甘膦处理浓度的升高,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则升高。3.通过叶面喷施草甘膦,测定葡萄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1(1:160),2(1:140),3(1:120)的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SOD活性升高,最终和对照无差异性,处理4和处理5的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弗雷葡萄叶片中处理1(1:160),2(1:140),3(1:120)的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处理4(1:100),5(1:80)的POD活性降低;梅洛葡萄处理1(1:160),2(1:140),3(1:120)的POD活性一直升高,处理4(1:100),5(1:80)的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处理1(1:160),2(1:140)的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处理3(1:120),4(1:100),5(1:80)先升高再降低;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两个品种葡萄叶片中MDA含量却是持续升高。4.土壤残存草甘膦处理后测定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延长,弗雷和梅洛葡萄叶片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草甘膦处理的葡萄叶片POD活性变化不大;草甘膦处理1(1:160),2(1:140)的叶片中CAT活性一直升高;其余浓度草甘膦处理的叶片中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幅度不大;弗雷葡萄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而梅洛葡萄叶片则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葡萄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处理3(1:120),4(1:100),5(1:80)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性。5.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土壤中草甘膦的残留量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残留量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残留量减少。6.通过葡萄园土壤和果实中草甘膦的测定,发现在常年使用草甘膦的葡萄园,土壤和果实中均含有草甘膦。结论:除草剂草甘膦对葡萄的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是一种胁迫,叶面喷施草甘膦在一定浓度下会造成葡萄药害并对葡萄的光合和生理指标产生影响,给葡萄带来负面影响。土壤残存草甘膦也影响了葡萄的生理指标。在常年使用草甘膦葡萄园中的土壤和果实中均有草甘膦残留。因此,需要我们在生产中科学用药。

宋长征[7](2018)在《锌元素对梅鹿辄葡萄果实与葡萄酒质量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锌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之一,土壤中过低或者过高的锌元素浓度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我国北方碱性较高的石灰性土壤中缺锌现象较为普遍,而南方的酸性土壤中有效锌含量较高,近年来受铅锌矿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锌含量超标的现象。我国酿酒葡萄产区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均有分布,葡萄可能受到锌元素缺乏或过量的影响。叶面施肥是解决葡萄缺锌的有效手段,而ABA具有缓解植物锌过量的作用。本研究针对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缺锌问题,对梅鹿辄(Merlot)进行叶面喷施锌肥(ZnSO4·7H2O)处理,试验设置3个浓度梯度:1.0 g/L、4.0 g/L和8.0 g/L,分别于花前2周和花后2周各喷施一次,同时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探究锌元素对梅鹿辄葡萄果实与葡萄酒品质及酚类物质合成途径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对三年生结果植株根施缺锌霍格兰营养液,模拟缺锌条件,并对部分缺锌葡萄作叶面喷施4.0 g/L的锌肥处理,对照组葡萄根施全素霍格兰营养液,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锌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对三组扦插苗进行过量的锌元素(10mmol/L Zn2+,2880 mg/L)处理,其中两组再分别根施10μmol/L的脱落酸(ABA)或脱落酸类似物(AM1)溶液,对照组根施正常浓度锌元素,探究ABA和AM1对葡萄响应过量锌元素胁迫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叶面喷施锌肥可有效改善梅鹿辄果实基本品质及酚类和香气物质的组分。锌肥处理提高了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单宁和花色苷的含量,同时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锌肥处理增加了稳定性更好、颜色更深的乙酰化花色苷、3′,5′-取代花色苷及甲基化花色苷含量。锌肥处理对黄酮醇和黄烷-3-醇类单体酚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喷施锌肥显着诱导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合成途径中VvLDOX和VvMYBF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锌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成熟果实中部分酯类、醛类、酮类、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不同浓度锌肥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果实中3,4-二甲基苯甲醛和β-大马酮的含量。综合两年田间试验结果,中浓度处理(4.0 g/L ZnSO4·7H2O)对改善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佳。(2)锌肥处理对梅鹿辄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显着影响。其中中浓度(4.0 g/L ZnSO4·7H2O)处理对提高香气物质浓度效果最为显着。锌肥处理提高了葡萄酒1-壬醇、乙酸-3-甲基-1-丁酯、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p-羟基肉桂酸乙酯和β-大马酮等香气物质的含量,其中β-大马酮和己酸乙酯对葡萄酒香气特征贡献最大。此外,锌肥处理增强了梅鹿辄葡萄酒的果香、植物香、香料香、干果香和熏烤香气的强度。(3)盆栽试验中锌肥处理对梅鹿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在盆栽试验中,缺锌处理显着降低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叶面喷施锌肥较缺锌处理显着提高了转色期叶片和成熟果实锌元素的含量。同时,缺锌及锌肥处理显着降低了转色期果肉中IAA含量,缺锌处理提高了果肉中SA在转色期的含量,并降低了在成熟期的含量。缺锌处理显着降低了成熟果皮花色苷和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叶面喷施锌肥可有效缓解花色苷含量的降低,并显着提高了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4)鉴定并综合分析了酿酒葡萄锌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田间叶面喷施锌肥可显着影响葡萄锌元素含量及VvZIPs的表达。结果表明多数ZIP蛋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亲水性,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膜上,这与其跨膜蛋白的属性相符。17个VvZIP基因分布于葡萄的8条染色体上,并存在4个串联基因簇。葡萄锌转运蛋白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蛋白中均发现了相似的富组氨酸的功能域和跨膜结构域。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葡萄果实中VvZIPs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锌元素的积累模式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表达芯片数据一致,叶面喷施锌肥抑制了葡萄果实VvZIP基因在高表达时期的表达量。锌肥处理同时提高了葡萄叶柄、果肉及果皮锌元素的浓度,改善了试验地块葡萄缺锌或潜在缺锌的状况。(5)锌过量对梅鹿辄幼苗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过量锌处理致使根部、主干和茎中锌元素的积累增加,导致葡萄侧根变短、光合作用减弱,但提高了内源抗重金属胁迫的激素JA的含量,并诱导了葡萄根部锌转运蛋白基因(VvZIP2、VvZIP6、VvZIP7和VvZIP13)及解毒相关基因(VvHMA2和VvNAS等)的表达量。外源ABA缓解了锌元素的过量吸收和积累,并诱导了锌元素转运和解毒相关基因更持久和更高水平的表达。外源ABA可能是通过诱导锌元素转运和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葡萄幼苗对过量锌元素胁迫的抗性。根施ABA类似物AM1对葡萄锌过量胁迫无缓解效果。

刘修园[8](2018)在《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除草剂对控制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保护烟叶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烟草对除草剂尤为敏感,近年来,许多烟稻轮作区因除草剂施用不当而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或避免除草剂残留问题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本文以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为研究对象,研究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的药害影响及其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的开展,为烟稻轮作区烟叶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践措施,对烟稻轮作区的烟草安全生产、烟草行业的自身健康发展、提高除草剂受害烟区的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和双草醚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添加浓度范围在0.011.0 mg/kg之间时,研究所用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9.4%-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8.3%范围内,所建方法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结果重现性较好,具有可行性。(2)采用所建方法,对上述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盆栽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9种除草剂在盆栽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施药浓度越高,除草剂残留量越高,其在盆栽土壤中的半衰期越长。(3)盆栽试验中除草剂施用剂量与烟草生长发育情况存在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施药剂量越高,其对烟草株高、叶面积的抑制作用越强。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的株高、叶面积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药1/2倍剂量处理组即有明显药害产生,受害的烟叶叶缘向背面卷曲,随着烟草生长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只有主脉生长。除此之外,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灭草松、2,4-滴丁酯和双草醚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也非常明显。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相对较低。(4)田间药害症状识别中,二氯喹啉酸药害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药害症状为:顶部心叶卷曲,叶边缘呈锯齿状,颜色加深,叶片变厚,叶片小化丛生,烟株矮化严重,节距变短。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4-滴丁酯、灭草松、双草醚等除草剂处理组也出现了不同的药害症状。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三种酰胺类除草剂无明显的药害症状产生。(5)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降解缓慢,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391mg/kg,理论半衰期为27.7天,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双草醚在大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8、0.011、0.235、0.899、0.254、0.420、0.014、0.032 mg/kg,理论半衰期分别为16.1、16.9、15.1、16.5、13.6、13.3、15.4、17.3天。(6)本次试验中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和双草醚在土壤中导致烟草产生药害症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0.052、0.020、0.035、1.927、2.801、2.102、3.013、0.012和5.224 mg/kg;其在大田土壤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59、102、56、29、54、33、53、57和85天。

李建,刘大伟,曹馨文,刘显臣[9](2015)在《波尔多液对贝达葡萄2,4-D丁酯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文中提出为探明波尔多液对2,4-D丁酯除草剂飘移对贝达葡萄伤害的缓解作用,以4年生贝达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大田2,4-D丁酯除草剂、波尔多液为试验药剂,于玉米田施用除草剂,同期,先行喷施波尔多液,然后按照玉米田施用量的30%喷施,模拟2,4-D丁酯除草剂飘移。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波尔多液能够有效地缓解2,4-D丁酯除草剂飘移对葡萄所造成危害,从综合效果来看,贝达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以喷施240倍波尔多液的效果最佳,喷施220倍波尔多液效果次之;从生长状况来看,以喷施220倍液波尔多液的效果最佳,喷施240倍液波尔多液效果次之,而喷施260倍波尔多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李雪涛[10](2015)在《夏玉米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玉米出苗前除草剂土境处理效果不好,或功前未进行除草剂处理,玉米田间杂草较多,提出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杂草措施。简要介绍近年玉米常见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提出玉米除草剂药害预防及补救办法,为河南省夏玉米管理提供参考。

二、2,4-D丁酯对葡萄造成危害的预防及补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D丁酯对葡萄造成危害的预防及补救(论文提纲范文)

(1)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桶混助剂定义及其功能
2 玉米田杂草及其除草剂应用
3 桶混助剂助力除草剂的减量应用
    3.1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1.1 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2 对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3 对硝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4 对烟嘧磺隆的增效作用研究
        3.1.5 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研究
    3.2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3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航空喷雾中的减量增效作用
4 展望

(2)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田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1.1 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1.1.2 玉米田除草剂药害的研究进展
    1.2 乙草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3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1.3.2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1.3.3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根尖石蜡切片的观察
        2.3.3 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4 光合指标测定
        2.3.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3.6 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
        3.3.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纵切面的影响
        3.3.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横切面的影响
    3.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活力的影响
        3.4.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
        3.4.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5.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的影响
        3.5.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3.5.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影响
        3.5.6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化学(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3.5.7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
        4.2.3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根尖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4)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及其混用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水稻生产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水田化学除草的现状
        1.2.1 水稻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1.2.2 水稻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引发的问题
    1.3 除草剂对作物的影响
        1.3.1 除草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除草剂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3 除草剂对作物保护酶和解毒酶系统的影响
        1.3.4 除草剂对作物产量性状的影响
    1.4 除草剂的混用
        1.4.1 除草剂混用的意义
        1.4.2 除草剂混用效应的评价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和仪器
        2.1.2 供试植物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2.2.2 氯氟吡啶酯对水稻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2.2.3 氯氟吡啶酯与五氟磺草胺和苯达松的混用效应的研究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3.1.1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敏感性的筛选
        3.1.2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安全性的影响
    3.2 氯氟吡啶酯对水稻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3.2.1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MDA含量的影响
        3.2.3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保护酶系的影响
        3.2.4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GSTs活性的影响
        3.2.5 小结
    3.3 氯氟吡啶酯与两种常用除草剂的混用效应的研究
        3.3.1 氯氟吡啶酯与五氟磺草胺的混用效应
        3.3.2 氯氟吡啶酯与苯达松的混用效应
        3.3.3 小结
4 讨论
    4.1 不同水稻品种对氯氟吡啶酯的敏感性
    4.2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
        4.2.1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MDA含量的影响
        4.2.3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2.4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GSTs活性的影响
    4.3 氯氟吡啶酯和五氟磺草胺、苯达松的混用效应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玉米田除草剂漂移对烟草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农田化学除草剂研究现状
        1.1.1 化学除草剂概述
        1.1.2 化学除草剂药害
        1.1.3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1.2 玉米田除草剂漂移研究进展
        1.2.1 玉米田常用除草剂
        1.2.2 玉米田除草剂漂移研究现状
    1.3 除草剂药害的诊断
        1.3.1 通过作物形态变化诊断
        1.3.2 通过作物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诊断
    1.4 缓解除草剂药害研究
        1.4.1 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
        1.4.2 作物对除草剂耐性相关研究
    1.5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田除草剂对烤烟的药害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场所
        2.1.3 试验方法
        2.1.4 药害调查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药害症状
        2.2.2 7种除草剂对烤烟品种药害程度的影响
        2.2.3 烟草品种对7 种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烟草种质对玉米田除草剂的耐药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烟草种质
        3.1.2 供试药剂与药液配制
        3.1.3 药害调查记载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耐药性评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35份烟草种质对玉米田除草剂莠去津和炔草酯的耐药性鉴定
        3.2.2 耐药性差异分析
        3.2.3 耐药性聚类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缓解剂对除草剂胁迫下烤烟MDA和 GSH含量的影响及缓解效果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烟草
        4.1.2 供试除草剂
        4.1.3 供试缓解剂
        4.1.4 试剂与仪器
        4.1.5 试验方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缓解剂处理对炔草酯和莠去津药害的缓解效果
        4.2.2 不同缓解剂处理对MDA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缓解剂处理对GSH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草甘膦对葡萄的危害及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新疆葡萄生产现状
    1.2 果园除草剂使用现状
        1.2.1 果园常见杂草和常用除草剂
        1.2.2 除草剂在果园中产生药害的原因
    1.3 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3.1 除草剂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2 除草剂与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系
    1.4 草甘膦概述
        1.4.1 草甘膦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
        1.4.2 草甘膦的传导
        1.4.3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
        1.4.4 草甘膦的发展
    1.5 果园除草剂残留现状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叶面喷施草甘膦对葡萄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处理与方法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除草剂草甘膦的药害症状
        2.2.2 不同剂量草甘膦对葡萄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三章 土壤残存草甘膦对葡萄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处理与方法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四章 葡萄果实和土壤中草甘膦的残留检测
    4.1 采样与检测
        4.1.1 采样方法
        4.1.2 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葡萄园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
        4.2.2 盆栽中草甘膦残留量检测
    4.3 结论与讨论
        4.3.1 结论
        4.3.2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锌元素对梅鹿辄葡萄果实与葡萄酒质量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元素的重要性
        1.1.1 锌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
        1.1.2 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 我国土壤锌元素的分布状况
        1.2.1 土壤锌元素分布的基本状况
        1.2.2 土壤中锌元素污染的现状
        1.2.3 我国主要酿酒葡萄产区土壤含锌量
    1.3 锌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锌元素缺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锌元素过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锌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4.1 锌元素对其它果实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1.4.2 锌元素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4.3 锌元素对植物果实中糖和类黄酮代谢的影响
    1.5 葡萄缺锌的补救措施
        1.5.1 葡萄缺锌的诊断
        1.5.2 锌肥的来源和种类
        1.5.3 叶面喷施锌肥
    1.6 研究简介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田间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实基本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地块土壤条件及叶柄锌元素含量
        2.2.2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2.2.3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粒大小的影响
        2.2.4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2.2.5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皮酚类物质的影响
        2.2.6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皮酚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田间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实酚类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指标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锌肥处理对葡萄果皮中单体花色苷的影响
        3.2.2 锌肥处理对葡萄果皮中非花色苷单体酚的影响
        3.2.3 锌肥处理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盆栽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试验处理
        4.1.2 样品采集
        4.1.3 指标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4.2.2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锌元素含量的影响
        4.2.3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4.2.4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果皮花色苷组分的影响
        4.2.5 喷施锌肥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叶面喷施锌肥对梅鹿辄葡萄酒香气特征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小容器酿造试验
        5.1.4 指标测定
        5.1.5 香气活性值(OAV)分析
        5.1.6 葡萄酒感官分析
        5.1.7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葡萄果实成熟度指标
        5.2.2 葡萄酒基本指标
        5.2.3 葡萄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5.2.4 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
        5.2.5 香气活性值(OAVs)
        5.2.6 葡萄酒感官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叶面锌肥对葡萄VvZIPs表达量及锌元素积累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成员的鉴定
        6.1.2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6.1.3 酿酒葡萄ZIP家族的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6.1.4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外显子结构和结构域分析
        6.1.5 VvZI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1.6 锌元素含量测定
        6.1.7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成员的鉴定
        6.2.2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6.2.3 酿酒葡萄ZIP家族的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6.2.4 酿酒葡萄ZIP家族基因外显子结构和结构域分析
        6.2.5 VvZI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2.6 叶面喷施锌肥对葡萄锌元素含量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外源ABA及ABA类似物AM1对葡萄幼苗响应过量锌胁迫的调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点与试验处理
        7.1.2 指标测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叶面积指数和侧根长度
        7.2.2 光合指标和叶绿素含量
        7.2.3 锌元素定位和浓度变化
        7.2.4 植物激素和AM1浓度变化
        7.2.5 锌元素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7.2.6 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7.3 讨论
        7.3.1 外源ABA及AM1对葡萄幼苗响应过量锌胁迫的影响
        7.3.2 外源ABA与AM1在缓解葡萄锌过量的效果的比较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8)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影响
        1.2.1 除草剂药害的分类
        1.2.2 除草剂导致的主要药害症状
        1.2.3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1.3 除草剂残留分析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1.3.2 除草剂残留常用检测方法
        1.3.3 除草剂降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场所与环境条件
    2.3 分析方法
        2.3.1 二氯喹啉酸分析方法
        2.3.2 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分析方法
        2.3.3 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分析方法
        2.3.4 灭草松分析方法
        2.3.5 双草醚和2,4-滴丁酯分析方法
    2.4 田间试验方案
        2.4.1 除草剂施药剂量与烟草药害症状相关性调查
        2.4.2 大田除草剂药害试验
        2.4.3 常见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准确度与精密度
    3.2 不同除草剂在盆栽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
    3.3 不同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3.4 除草剂药害症状识别
    3.5 不同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
    3.6 除草剂产生药害剂量及安全间隔期
4 讨论
    4.1 不同除草剂对烟草药害影响分析
    4.2 不同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9)波尔多液对贝达葡萄2,4-D丁酯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2.1 植物材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园艺场葡萄园中4 年生贝达葡萄植株, 栽植密度:0.5m×2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时期对葡萄新梢生长的影响
        2.1.1 不同处理对贝达葡萄新梢加长生长的影响
        2.1.2 不同处理对贝达葡萄新梢加粗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贝达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贝达葡萄产量的影响 由表2得知, 试验所设计的3 个处理对贝达葡萄单株产量极显着地提高, 且处理2、处理1的单株产量还极显着地高于处理3, 但处理2与处理1之间单株产量的差异不显着。
        2.2.4 不同处理对贝达葡萄果实糖酸比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贝达葡萄果实糖酸比均较CK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处理1、处理2两个处理的贝达葡萄果实糖酸比显着地高于CK, 且处理1的果实糖酸比与CK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而处理3与CK之间、相邻处理之间果实糖酸比差异也不显着。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10)夏玉米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一) 莠去津
    (二) 烟嘧磺隆
    (三) 唑草酮
    (四) 砜嘧磺隆
    (五) 百草敌
    (六) 磺草酮
    (七) 甲基磺草酮
    (八) 哒草特
    (九) 氰草津
    (十) 2, 4-D-丁酯
二、玉米田施用除草剂注意事项
    (一) 除草剂种类慎选择
    (二) 用药时期需把握
    (三) 用药时间要熟悉
    (四) 施药事项应留意
三、玉米除草剂药害预防及补救
    (一) 根据玉米品种和杂草优势种群正确选择除草剂
    (二) 根据天气情况选用质量可靠除草剂
    (三) 时刻警戒敏感性作物
    (四) 药害处治要及时

四、2,4-D丁酯对葡萄造成危害的预防及补救(论文参考文献)

  • [1]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J].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 玉米科学, 2021(04)
  • [2]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王泽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3]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症状及可能成因分析[J]. 金海波,薛光,沈正高,郦春燕. 草业科学, 2019(09)
  • [4]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及其混用效应的研究[D]. 吴绘鹏.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5]玉米田除草剂漂移对烟草的影响研究[D]. 王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8)
  • [6]草甘膦对葡萄的危害及残留研究[D]. 侯丽丽.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7]锌元素对梅鹿辄葡萄果实与葡萄酒质量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 宋长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8]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D]. 刘修园.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9]波尔多液对贝达葡萄2,4-D丁酯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J]. 李建,刘大伟,曹馨文,刘显臣.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 [10]夏玉米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方法[J]. 李雪涛. 河南农业, 2015(16)

标签:;  ;  ;  ;  ;  

2,4-D丁酯危害葡萄的防治与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