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何画板新版的图像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毅[1](2021)在《基于GeoGebra的初中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琳[2](2021)在《学习进阶视角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新标准的颁布和2019年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突出课程内容主线、优化课程结构并改进教学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学习进阶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开发有助于学科间以及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能够推动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发展。因此,构造出学习进阶教学模型,将其应用于高中函数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整理学习进阶的起源、内涵和构成要素,总结归纳出学习进阶的主要特点及优势,发现学习进阶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存在契合点,为学习进阶视角下教学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确定进阶维度,划分五个成就水平,并描述不同学习阶段的预期学业表现,由此来构建以高中函数概念为核心内容的学习进阶框架,形成教学过程五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ADDIE教学设计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最终形成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设计主题为高中函数概念部分内容的教学案例,运用实验研究法,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整合下的学习进阶教学模型有利于高中生的函数概念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由浅到深发展,概念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逐级提高,有关函数概念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支持,适用于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学习进阶教学模型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期望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为学习进阶在高中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但本研究仍处于试用阶段,实验时间与范围有限,所设计出的相关教学模型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李智嘉[3](2021)在《几何画板在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初中三角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始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教与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其中“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所以,了解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初中三角形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众多信息教学工具中,几何画板容易操作,其精准作图、动态展示、实验探究功能非常适用于将几何的抽象问题转换为具体问题并通过视觉感官直接展示给学生。结合有关几何画板的可视化功能应用于初中数学的相关文献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和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理论,作者对漳州某中学初一年级中的两个班级在“三角形”一章的教学进行对照实验,分别使用几何画板可视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针对教学内容编制测试卷,通过测试成绩来分析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对学生三角形学习的影响,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访谈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态度,以此对初中生在数学几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来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实验研究的结果主要包括:第一,通过SPSS分析对照实验测试成绩结果发现实验班总成绩为:72.27士25.39,高于对照班59.96士31.94,两个班级成绩均值差值为12.31。由此推断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应用在三角形问题上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显着。第二,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几何是有积极影响的。通过设计实施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应用在初中三角形中的整合案例,几何画板特有的可视化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与热情。第三,大部分学生对使用几何画板进行可视化教学持支持态度。大部分学生愿意继续接受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模式,但是少数学生还不能接受,并认为几何画板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帮助,有时反而使课堂内容更加复杂。
刘元昊[4](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改工作的重点,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在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将学习方式分成五个维度(他主—自主、个体—合作、接受—探究、机械—意义、浅层—深度)并以此为框架,结合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从课标(大纲)与教材中的数学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数学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出发,利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均对数学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倡导与要求,其中教学大纲中的数学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其他维度也有所涉及。(2)新版教材在五个维度的学习方式上均有所涉及,其中探究学习占比最多,合作学习占比最少。(3)高一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整体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指导。(4)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均呈现出向着多样化转变的趋势。课堂上,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而课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组合的特点。(5)数学成绩与部分维度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男、女学生在各维度学习方式上的表现不同,在部分维度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部分维度的数学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6)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式的选择。结合研究结论从三个角度提出反思建议。从教材使用的角度建议教师加强对新版教材的理解;整合运用新版教材内容;加强教学评价反思意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建议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乐学善学;结合具体内容,优选学习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建议学生自我提升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提高学习方式水平。
王征[5](2020)在《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2012年3月,我国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部署,进一步勾勒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及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几何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学生难以把握几何图形中的数形关系,故而提倡应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数学教学。几何画板作为功能丰富的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深受师生喜爱。如何应用几何画板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曲线知识内容是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释:(1)通过资料查阅,对几何画板与圆锥曲线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已有的文献成果获得研究启示;界定“圆锥曲线”与“课堂教学”的概念,并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等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了解当前学习圆锥曲线的现状与难处,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从教师角度了解其对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实际态度,进而为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证支持。(3)通过实践案例,提出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意义,并从师生角度比较传统教学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具体差异,从而突显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课堂教学中的优势。(4)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中数学教材,提供两个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课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其动态演示等功能变得清晰透彻、易于理解。本文从教学策略、应用意义以及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既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是对已有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并且实现了圆锥曲线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使得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郭雯[6](2020)在《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为贯彻国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以2017年版新课标为依据的新教材已经陆续出版,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一些省(区、市)进行首轮教学实验.新版教材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旧教材有哪些区别、是否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新版教材难度如何,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新教材难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纵、横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与旧教材进行纵向比较,另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使用教材横向比较.因此,为了客观全面地对新版教材的难度进行科学评估,本研究选取我国新版、旧版和新加坡PM版三套代表教材,以其中的“不等式”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知识点的难度、例习题的难度和教材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较.一、对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进行研究.先依据不等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建立其核心概念,再运用Matlab软件建构三版教材基于ISM法(Interpretative Strutural Modeling M ethod,简称ISM方法)的概念层级有向图,并通过概念层级有向图来呈现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概念图工具分析三版教材的知识点深度、广度、复杂度,进而得出三版教材知识点的难度以及知识间内部联系程度方面的异同,也正是本文的创新点.二、对例习题的难度进行探讨.首先对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进行改进,然后用此模型对三版教材“不等式”章节的例、习题的难度进行量化研究,并对例、习题内容难度展开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例、习题难度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三、研究教材特色对教材难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教材的编排顺序、初高衔接、教材栏目设置的特点以内容目标设置等方面对教材难度的影响,进一步挖掘影响中、新两国三版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潜在因素和教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版教材知识点难度最大,且知识的连贯性也最强.而中国新版教材内容难度最小,知识的连贯性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两国教材例习题设置都很注重层层递进,且例习题一致性良好.但数学情境都不够丰富,尤其是新加坡版教材几乎都是无情境题目.相比较而言,中国新、旧教材例习题题量都比较大,新版教材难度较小.新加坡教材例习题难度最大,但其关联程度较高,体现一练紧随一例,问题讲究多种处理方式,并且更善于采用图形计算器来解决问题.由于对“不等式”内容的定位不同,内容目标设置和编写顺序也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内容难度.三版教材组织方式都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其中中国教材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来进行编写,降低了教材内容难度,而新加坡版教材编写呈现“直线式”.中国新版教材将“不等式”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很好地起到初高衔接的作用,降低了教材难度.在栏目设置方面,中国两版教材栏目类型较为丰富,包括章引言及章小结,而新加坡版教材则以解释说明性的插图为主.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研究,以期能够以小见大、以点概面,折射新教材整体概况.与此同时,结合教材比较研究和对一线教师访谈结果,为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后续改编与完善提供参考,并帮助教师形成探索不等式教学改革的“脚手架”.
束文清[7](2020)在《八、九年级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观想象素养是数学六大基本素养之一,是一种借助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认识事物的形态与变换,并通过图形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素养。通过文献查阅、学生测试、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对八、九两个年级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认为,一方面,学用脱节的学习模式、数形分离的惯性思维、部分学生较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影响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对直观想象素养培养重视度不高、直观教学手段单一和多媒体技术不强也是制约学生直观想象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初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培养,本研究建议初中数学教师:(1)进一步提高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意识;(2)丰富直观教学手段,创建学以致用的教学范式;(3)加强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学生数形结合思维习惯培养;(4)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苗晓翠[8](2020)在《认知负荷视角下GeoGebra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者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数学教学起着积极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数学内容整合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都有利于学生代数、几何成绩提高。我国迅速推广使用的GeoGebra教学软件是一款以呈现多种数学内容为主的开源软件,在GeoGebra教学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在线诊断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所答推送相应学习资源,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补差和提高的需求。但是,教育工作者对GeoGebra软件使用技术方面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实验,研究认知负荷视角下使用GeoGebra软件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习的影响,主要研究问题有:(1)认知负荷视角下,如何以GeoGebra软件为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设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2)使用GeoGebra软件深度融合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3)以GeoGebra软件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否会优于传统教学、普通多媒体教学?为研究上述问题,根据需要查阅相关理论并梳理分析已有文献,对研究问题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确定研究思路,设计以GeoGebra软件为依托的数学课堂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完善;其次,选取天津市某中学高一三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实施比较,三个班级分别采用有GeoGebra软件支撑的PowerPoint教学、无GeoGebra软件支撑的PowerPoint教学和不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调查问卷主要用于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实验法则是考察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对后测成绩有显着性差异,然后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有无信息技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有无GeoGebra软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后,根据三个班级的后测成绩,在每个班级中抽取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GeoGebra辅助教学的态度。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1)三个班级后测成绩整体具有显着性差异,并且三个班后测成绩显着性差异的效应介于中效应与大效应之间;(2)使用GeoGebra软件授课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明显优于未使用的班级。(3)使用Power Point软件学生的后测成绩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遵循四个原则;(2)进一步加强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提升GeoGebra教学环境与数学教学的适切性;(3)明确使用GeoGebra的适用对象和使用目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4)明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同阶段的使用,营造开展探究,师生合作的课堂氛围。
于宏洋[9](2020)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科技逐渐发达,文化变得更加有影响力,数学学科也逐渐彰显出其自身的价值。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分,不仅承载着文化与思想,同时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大力提倡,不仅是对基础教育的一次革新,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如何扎根数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背后的难题。二次函数知识丰富,蕴含数学核心素养内容,所以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并且二次函数作为初中的重要函数知识,不仅是初等函数的重大分支,同时还衔接了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函数内容的学习非常困难,而二次函数无论从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无疑承担了难中之难。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二次函数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相关知识,还能引领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达到核心素养养成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对二次函数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获得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了解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课标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与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的考察内容以及初高中二次函数的衔接内容,得到了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南地区中学二次函数的教学和学习情况,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学生二次函数的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初高中数学教师二次函数的教学情况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与分析,得到了教师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以文献研究为依托,以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的教学原则与策略,给出了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及两个具体课时教学的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文的重点是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对教学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施美霞[10](2019)在《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苏省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如何促进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章依据几何画板简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通过对教学所在地——N市X中学的数学教师及初中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了解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几何画板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学观念落后、应用意识淡薄、客观阻力明显;(2)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兴趣不浓与学习效果不佳。结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情况,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的应用提出以下对策:(1)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几何画板应用意识;(2)借力几何画板攻克教学难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依托几何画板创设情境,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此外,为了探究几何画板对数学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是否有辅助作用,在教学所在地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对照。结合上述对策,提供了实验班的教学设计,并且进行了教学设计分析,分别从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两方面比较,检验几何画板的教学效果,从而获得教学启示。
二、几何画板新版的图像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何画板新版的图像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2)学习进阶视角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学习进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2.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3.实验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六)本研究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学习进阶研究历史及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二)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学习进阶与函数概念教学结合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现状评述 |
三、相关理论概述 |
(一)学习进阶的概念界定 |
1.学习进阶的起源 |
2.学习进阶的内涵 |
(二)理论基础 |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概念转变理论 |
4.ADDIE教学设计模式 |
四、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过程 |
1.设计调查问卷 |
2.信度与效度分析 |
3.调查实施 |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五、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型 |
(一)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模型设计 |
1.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模型 |
2.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模型结构分析 |
(二)学习进阶教学模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1.前期分析 |
2.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学习进阶 |
3.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过程设计 |
(三)学习进阶教学模型的优势 |
1.学生提升进阶水平,实现认知构建 |
2.教师结合进阶情况,开发教学设计 |
3.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进阶模型,完善教学过程 |
六、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设计案例一与实验 |
(一)案例一:《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
1.教学设计思路 |
2.《函数的概念》前期分析 |
3.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函数概念学习进阶 |
4.教学过程设计 |
(二)案例一的教学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方法 |
3.实验对象 |
4.实验过程 |
5.实验数据与分析 |
七、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设计案例二与实验 |
(一)案例二:《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
1.教学设计思路 |
2.《对数函数》前期分析 |
3.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对数函数学习进阶框架 |
4.教学过程设计 |
(二)案例二的教学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方法 |
3.实验对象 |
4.实验过程 |
5.实验数据分析 |
八、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函数概念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函数的概念后测试卷 |
附录 C 对数函数的后测试卷 |
附录 D 课后访谈提纲 |
致谢 |
(3)几何画板在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初中三角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视听教学理论 |
2.2.3 直观性理论 |
第3章 文献综述 |
3.1 几何画板 |
3.2 可视化教学 |
第4章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可视化教学中的整合实验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原则 |
4.3 实验设计 |
4.3.1 实验假设 |
4.3.2 实验方法 |
4.4 实验教学过程 |
4.4.1 几何画板与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整合实验过程 |
4.4.2 几何画板与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整合实验过程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6 几何画板的可视化教学与初中三角形整合的学生反馈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3 论文不足与展望 |
5.3.1 不足之处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三角形测试卷 |
致谢 |
(4)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方法路线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 |
2.1.1 关于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 |
2.1.2 关于学习方式的内涵厘清 |
2.1.3 关于学习方式的特点总结 |
2.1.4 关于学习方式的类别研究 |
2.2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
2.2.1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定义 |
2.2.2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 |
2.2.3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
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3章 数学学习方式框架建构与研究设计 |
3.1 数学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 |
3.2 数学学习方式的框架建构 |
3.3 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设计 |
第4章 数学课标(大纲)与教材中的学习方式研究 |
4.1 新课改前大纲倡导的学习方式考察 |
4.2 新课改后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考察 |
4.3 新版数学教材中学习方式质性分析 |
4.4 新版数学教材中学习方式量化研究 |
4.5 本章研究小结 |
第5章 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学习方式研究 |
5.1 课堂观察的框架与实施 |
5.2 不同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表现 |
5.2.1 他主—自主维度的学习方式 |
5.2.2 个体—合作维度的学习方式 |
5.2.3 接受—探究维度的学习方式 |
5.2.4 机械—意义维度的学习方式 |
5.2.5 浅层—深度维度的学习方式 |
5.3 《幂函数》课例中的学习方式详析 |
5.3.1 课堂过程分析 |
5.4 本章研究小结 |
第6章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
6.1 调查研究设计 |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调查结果分析 |
6.2.1 数学学习方式现状的总体情况分析 |
6.2.2 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
6.2.3 男女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对比分析 |
6.2.4 各维度数学学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
6.2.5 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具体情况分析 |
6.3 访谈调查和结果分析 |
6.3.1 对学生A的访谈 |
6.3.2 对学生B的访谈 |
6.3.3 访谈结论 |
6.4 本章研究小结 |
6.4.1 合作学习不到位 |
6.4.2 深度学习不深刻 |
6.4.3 教材使用不充分 |
第7章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反思建议 |
7.1 教材使用角度 |
7.1.1 加强对新版教材的理解 |
7.1.2 整合运用新版教材内容 |
7.1.3 加强教学评价反思意识 |
7.2 教师教学角度 |
7.2.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
7.2.2 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乐学善学 |
7.2.3 结合具体内容,优选学习方式 |
7.3 学生学习角度 |
7.3.1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内容 |
致谢 |
(5)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问题的提出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对“圆锥曲线”的界定 |
2.1.2 对“课堂教学”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理论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5 协作学习理论 |
第3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设计 |
3.3.1 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设计(见附录1) |
3.3.2 以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设计(见附录2) |
3.4 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
3.4.1 学生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
3.4.2 教师问卷的信效度检测与分析 |
3.5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5.1 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5.2 以教师为对象的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意义 |
4.1 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
4.1.1 应用几何画板探究概念定理 |
4.1.2 应用几何画板探究参数方程 |
4.1.3 应用几何画板探索创造性解题方法 |
4.1.4 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设计 |
4.2 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意义 |
4.2.1 创设可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
4.2.2 动态演示规律、揭示数形关系 |
4.2.3 加大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 |
4.2.4 鼓励自主实践、开展数学实验 |
4.2.5 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能力 |
4.3 传统教学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比较研究 |
4.3.1 从师生感受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4.3.2 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4.3.3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第5章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
5.1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
5.2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
第6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6)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高中数学课标与教材的现状 |
1.1.2 新加坡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现状 |
1.1.3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中、新数学教材比较研究概述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设计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两国学制与课程标准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2.5 研究工具 |
第三章 两国教材不等式知识点难度的比较 |
3.1 基于ISM法对概念层级有向图的构建 |
3.1.1 PEP(A)19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
3.1.2 PEP(A)04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
3.1.3 新加坡PM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
3.2 教材知识点难度的比较 |
第四章 两国教材不等式例、习题难度的比较 |
4.1 综合难度因素及其水平划分与操作性定义 |
4.1.1 例、习题的难度因素及其水平划分 |
4.1.2 难度模型操作性定义 |
4.2 例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
4.3 习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
4.4 不等式例、习题综合难度的一致性分析 |
第五章 两国教材特色对教材内容难度的影响 |
5.1 不等式内容编排顺序与呈现方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5.1.1 不等式内容编排顺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5.1.2 不等式呈现方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5.2 不等式内容初高衔接特点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5.3 不等式内容教材栏目设置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5.4 不等式内容目标设置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不等式章节和内容整体设计方面比较结论 |
6.1.2 不等式内容编写特点及难度方面比较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2.1 教材编写方面 |
6.2.2 教师教学方面 |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邻接矩阵到可达矩阵Matlab语言编程 |
附录 B:PEP(A)04版“不等式章节”核心概念要素关系有向图操作流程 |
附录 C:新加坡PM版“不等式章节”核心概念要素关系有向图操作流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八、九年级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素养 |
2.2 几何直观 |
2.3 空间想象能力 |
2.4 直观想象素养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测试卷编制 |
3.4.2 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
3.4.3 测试卷计分与编码 |
3.4.4 测试卷施测 |
4 学生测试数据分析 |
4.1 测试数据整体分析 |
4.2 测试数据具体分析 |
4.3 学生测试小结 |
5 课堂观察实录及评析 |
5.1 课堂观察的时间及地点 |
5.2 八年级课堂观察实录及评析 |
5.3 九年级课堂观察实录及评析 |
5.4 课堂观察小结 |
6 直观想象素养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 |
6.1 直观想象素养影响因素 |
6.1.1 直观想象素养学生影响因素 |
6.1.2 直观想象素养教师影响因素 |
6.2 直观想象素养培养对策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认知负荷视角下GeoGebra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3 核心概念界定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变量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工具 |
3.6 研究重点、难点 |
3.7 研究思路 |
4 GeoGebra软件深度融合高中函数教学的实践 |
4.1 认知负荷视角下GeoGebra软件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中的应用 |
4.2 GeoGebra软件深度融合高中函数教学的策略 |
5 认知负荷视角下GeoGebra软件深度融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及效应量分析 |
5.2 不同信息技术使用方式后测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5.3 有无使用GeoGebra软件教学的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及效应量分析 |
5.4 有无使用PowerPoint软件教学的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及效应量分析 |
5.5 GeoGebra软件的使用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成绩影响结果分析 |
5.6 GeoGebra软件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
5.7 实验后GeoGebra软件应用效果的访谈分析 |
5.8 实验研究结果 |
6 讨论、结论与建议 |
6.1 讨论 |
6.2 结论 |
6.3 启示与建议 |
6.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数学核心素养 |
2.1.2 二次函数 |
2.1.3 教学设计 |
2.2 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2.2 国内外关于二次函数的教学研究 |
2.2.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及教学现状 |
3.1 二次函数在课标中的要求 |
3.2 二次函数与中考之间的联系 |
3.3 二次函数与高中内容的联系 |
3.4 二次函数的教学现状调查 |
3.4.1 调查对象 |
3.4.2 调查设计 |
3.4.3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
3.4.4 教师访谈与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原则与策略 |
4.1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原则 |
4.1.1 基本性教学原则 |
4.1.2 现代性教学原则 |
4.1.3 开放性教学原则 |
4.1.4 系统性教学原则 |
4.2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策略 |
4.2.1 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
4.2.2 发挥学生主体,经历自主建构 |
4.2.3 互动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 |
4.2.4 培养文化能力,提高数学情感 |
第五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
5.1 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
5.1.1 教学内容分析 |
5.1.2 教学方式分析 |
5.1.3 教学流程与课时安排 |
5.2 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
5.2.1 案例“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
5.2.2 案例“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
5.3 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
5.3.1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评价与反思 |
5.3.2 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评价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10)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苏省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几何画板简介 |
2.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教学内容 |
2.2.2 教学效果 |
2.2.3 研究结论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几何画板与课程的融合方面 |
2.3.2 国外一些国家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
3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何画板应用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中应用情况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应用情况问卷调查(教师角度) |
3.2.2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应用情况问卷调查(学生角度) |
3.3 几何画板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教师方面 |
3.3.2 学生方面 |
4 探究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的应用对策 |
4.1 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几何画板应用意识 |
4.2 借力几何画板攻克教学难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4.3 依托几何画板创设情境,解决学生学习问题 |
5 几何画板的教学效果的实验设计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班教学设计 |
5.1.3 教学设计分析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2.1 效果分析 |
5.2.2 教学启示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教学存在的问题 |
6.1.2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教学的策略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四、几何画板新版的图像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eoGebra的初中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D]. 侯毅. 西南大学, 2021
- [2]学习进阶视角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研究[D]. 王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3]几何画板在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初中三角形为例[D]. 李智嘉.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D]. 刘元昊.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几何画板在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征.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D]. 郭雯. 河南大学, 2020(02)
- [7]八、九年级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D]. 束文清.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认知负荷视角下GeoGebra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为例[D]. 苗晓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9]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D]. 于宏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苏省X中学为例[D]. 施美霞.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数学论文; 二次函数论文; geogebra论文; 圆锥曲线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