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题型(十)

中考新题型(十)

一、中考新题型(十)(论文文献综述)

刘盾[1](2018)在《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独特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沿革使得香港地区既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也受西方文明的作用,两种文明互不相同却又彼此渗透,铸就了香港地区十分特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关键,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发展水平。关于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十分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切入,设绪论及七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香港地区教育概况,简述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机构的形成,探讨了新世纪香港的中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特征。第二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梳理了各高校由仅为英文中学毕业生设立升学考试到中英文中学兼顾、由单独招生走向联合招生的历程。第三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以部分科目为例,对中学文凭考试的甲类核心科目、甲类选修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丙类其他语言科目等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为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对校本评核的设计理念、实践操作、分数调整、各方职责等进行深入探索,并作理论反思。第五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对香港地区的大学、专上学院的招生方式进行分类总结。第六章是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分别研究英国、台湾、澳门的高校招考制度,并与港作比较。第七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的核心要点如下所示:第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考生提供甲乙丙三类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十分多元、范围十分宽泛,有利于考生的自主选择、兴趣发展、特长发挥。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复杂、多向思维,以及综合、比较、批判、反思等能力。其中,通识教育科目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角度、综合性地探究当代的、跨学科的重要议题。乙类应用学习科目则联系六大学习范畴,引导学生认识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概念知识、运用基本技能。第二,为确保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公正、准确、与国际接轨,各科成绩评定依据“等级描述”、采用“水平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依据临界分数划分由1至5的五个等级,第1级最低、第5级最高,第5级又分5、5*、5**,以区别高低水平。评级程序与等级设定办法十分周密,过程中程序步骤环环相扣,并综合运用专家小组判断与统计模型计算的处理办法。第三,中学文凭考试除统一考试之外,还设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由各校任课教师负责,有利于全面评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核成绩在各校之间的可比性、维持校本评核的公平与公正,香港考评局还实行分数调整方案,对各校给出成绩进行调整。香港的教育局、考评局以及由其委任的监督员、统筹员等也会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校本评核中来,以此保障校本评核的质量水准、促进校本评核的顺利实施。第四,香港考评局设有严密的拟题、审题、阅卷、复核机制,并实行海外审查试卷与答卷、试卷质量审核、试后检讨、内部审核及风险监察等,以确保考试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同时,积极推进本地中学文凭考试与美、英、德、澳、加、法等其他国家高校入学考试的互认衔接,并与英国A-Level考试、雅思英语考试等构建了成绩换算机制。此外,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形成了考试互认方案。第五,在高校招生方面,一般要求考生参加中学文凭考试的4门核心科目(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以及2到3门选修科目的考试并提交相应成绩。各校不同专业会对考生的选修科目及成绩等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增设其他一些条件。香港地区的“大学联招办法”会综合考虑每位考生的“活动经验与比赛成绩”证明。此外,设立了“校长推荐计划”、“残障人士招生”等其他升学渠道。基于此,为内地未来深化高考改革提出系列建议,包括:丰富科目类型、优化命题设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分数调整方案;科学汲取域外经验、优化等级赋分模式;密切结合专业所需、合理设置招生科目;促进高考域外衔接、扩大一流大学国际招生;凸显公平正义理念、完善残疾考生招考办法等。

陈玉梅[2](2016)在《中英高考物理试卷的对比分析研究 ——以江苏和AQA机构的A-Level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是一种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可,一度被认为是最为公平和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近些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以及高等教育的弱势,使得这一突显公正、公平的唯一手段——高考受到了一些质疑之声。自高考恢复三十八年来高考改革不断,然而收效甚微。出于国内高考的学习压力,很多人为逃避高考选择寻求国外学习的机会,使得很多的国际学校、国际培训机构盛行。笔者希望从国内外高考试卷的角度出发,研究试卷的优势与不足,并借鉴国外的优势,以期对出卷机构、中学的一线教师、对人才的培养、高考制度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论文简单介绍了中英高考制度、江苏和英国的考试方式以及考试内容,并对江苏和英国考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根据江苏和英国AQA机构的物理考试说明中呈现的知识点,重点对力学和电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点的广度、深度、难度这三个方面分别赋值并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力学部分江苏卷的总体难度比英国卷的难度大,而电学部分英国卷的难度较大。第四章,笔者从试卷结构方面对试卷进行了分析,江苏考卷和英国考卷在试卷整体框架、题型结构、题量结构上都有区别。发现英国试卷有选择题、填空题、陈述题、简答题、解释题、证明题、作图题、计算题这八种题型。而江苏题型种类较少,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比重较大。第五章,主要对试卷内容的学科分类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详细分析试卷考查的能力要求.学科分析按照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五部分进行,总结出这五部分考查的特点;能力要求的分析则根据考试说明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五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由于本论文分析的是纸笔考试部分的内容,因此没有将实验与探究能力纳入分析之列。江苏和英国都非常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江苏卷注重考生综合能力分析,而英国更注重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第六章是本论文的结论,包括考卷对比结论,对高考制度、对出卷机构、对一线教师的几点建议、论文的不足。

张丽华[3](2009)在《中考英语听力典型题型设计与说明》文中提出根据《2005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要求,听力试题应考查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有时还需要根据信息进行实际操作。由于听力技能蕴涵但不限于语音识别和辨别

余映潮[4](2005)在《中考新题型(十)》文中认为

冯余广[5](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考原题】1.本文(指《公输》)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选自山西临汾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单波[6](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六)》文中认为 [中考原题] 一、下面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注:①刺头:指小松长满松

吴海霞[7](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五)》文中研究表明 【中考原题】名着阅读语文课开展“走近名着”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着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荚雄。你的讲述:(选自江苏常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余蕾,郭锋[8](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四)》文中认为 【中考原题】一、阅读刘墉的《山水之歌》,然后答题。(原文略) 1.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

余映潮[9](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四)》文中提出 【中考原题】联系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空白处补上一句话,使之符合语境。一天,沙漠与海洋谈判。“我干得连一条小溪也没有,而你却汪洋一片。”沙漠建议,“我们不如来个交换吧。”“好啊。”大海欣然同意,“欢迎你来填充我。但是我已经有沙滩了,所以我只要土,不要沙。”“我也欢迎你来滋润我。”沙漠说,

蒋莉[10](2004)在《中考新题型(十二)》文中提出 【中考原题】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各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中考新题型(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新题型(十)(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香港地区教育概况
    第一节 香港地区教育发展概述
    第二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中等教育改革
    第三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特征
第二章 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
    第一节 香港地区高校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变迁
第三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
    第一节 核心与选修并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甲类科目
    第二节 应用与语言兼具: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乙、丙类科目
第四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
    第一节 校本评核科目例证及分数调整
    第二节 校本评核综合探讨及理论透视
第五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
    第一节 多元性与开放性:香港地区大学招生方式探究
    第二节 广泛性与包容性:香港地区专上学院招生方式解析
    第三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生方式之理论探究
第六章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
    第一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二节 台湾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三节 澳门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四节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比较之小结
第七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
    第一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之理论省思
    第二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特色
    第三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对内地高考改革的启思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成果

(2)中英高考物理试卷的对比分析研究 ——以江苏和AQA机构的A-Level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状况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英高考的相关内容综述
    2.1 中英高考制度简介
        2.1.1 江苏高考制度简介
        2.1.2 英国A-Level考试制度简介
    2.2 中英高考考试说明简介
        2.2.1 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
        2.2.2 英国AQA物理考试说明
    2.3 中英高考试卷的特点
        2.3.1 江苏试卷的特点
        2.3.2 英国试卷的特点
第3章 江苏和英国A-LEVEL物理考纲中知识点难度分析
    3.1 中英物理考试考纲知识点的难度分析总述
        3.1.1 关于难度分析中的量化评价的相关研究
        3.1.2 本论文对难度的理解与认定
        3.1.3 知识点广度与深度赋值标准
    3.2 考纲力学知识点的难度分析
        3.2.1 “力与直线运动”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2.2 “功能”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2.3 “曲线运动”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2.4 “机械波”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2.5 “动量”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3 电学知识点的难度分析
        3.3.1 “电场”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3.2 “电路”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3.3 “磁场”知识点广度、深度与难度比较
    3.4 对比总结
        3.4.1 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统计对比分析
        3.4.2 物理知识点的对比分析
第4章 中英物理考卷结构的对比分析
    4.1 框架结构对比分析
    4.2 题型结构对比分析
        4.2.1 考卷中题型种类
        4.2.2 各类型试题在试题总量中的分布
    4.3 题量结构对比分析
        4.3.1 统计分析
        4.3.2 小结
    4.4 对比总结
第5章 中英物理考卷内容的对比研究
    5.1 十年江苏卷与A-LEVEL卷学科分类统计与分析
        5.1.1 十年江苏卷与A-Level卷分类统计与分析
        5.1.2 A-Level卷的知识分类统计与分析
        5.1.3 小结
    5.2 江苏与英国考试考纲能力结构的对比分析
        5.2.1. 《江苏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及其解析
        5.2.2. 英国《GCE物理A级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及其分析
        5.2.3 江苏和英国能力的综合对比分析
    5.3 江苏与英国高考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分析
        5.3.1 力学试题的能力分析
        5.3.2 电学试题的能力分析
    5.4 对比总结
        5.4.1 考卷五大学科分类统计的对比总结
        5.4.2 考卷能力考查的对比总结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比较的结论
    6.2 本研究的几点建议
    6.3 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中考新题型(十)(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8(07)
  • [2]中英高考物理试卷的对比分析研究 ——以江苏和AQA机构的A-Level卷为例[D]. 陈玉梅. 扬州大学, 2016(02)
  • [3]中考英语听力典型题型设计与说明[J]. 张丽华.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9(05)
  • [4]中考新题型(十)[J]. 余映潮.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5(12)
  • [5]中考新题型(十七)[J]. 冯余广.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12)
  • [6]中考新题型(十六)[J]. 单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11)
  • [7]中考新题型(十五)[J]. 吴海霞.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09)
  • [8]中考新题型(十四)[J]. 余蕾,郭锋.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06)
  • [9]中考新题型(十四)[J]. 余映潮.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05)
  • [10]中考新题型(十二)[J]. 蒋莉.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4(03)

标签:;  ;  ;  ;  

中考新题型(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