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L-C计算公式优于Friedewald公式

LDL-C计算公式优于Friedewald公式

一、优于Friedwald公式的LDL-C计算公式(论文文献综述)

曾未琪,饶克琅[1](2022)在《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蛋白的影响,并评估其对高凝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改善高凝状态及微炎症状态与CGN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疾病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为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53.33%(16/30)和56.67%(17/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疾病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检测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C、TG、LDL-C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仅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G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C、TG、LDL-C、hs-CRP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明显的毒副作用,患者的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5)高凝状态、微炎症状态与蛋白尿的相关性方面: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CGN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与TC、TG、LDL-C、hs-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2、0.455、0.339、0.741和-0.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能显着缓解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尿蛋白漏出,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和微炎症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范雪松,莘琳琳,胡荣,贺建勋,李源泰,袁慧[3](2021)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作为心血管病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风险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 随着人群研究数据的增加, 传统血脂指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诊疗价值显示出局限性。近年有大量研究证实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sdLDL-C)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亲和力更低、有更长的循环时间、更容易穿透动脉内皮等特点, 所以具备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sdLDL-C的常用检测方法、sdLDL-C与ASCVD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以及sdLDL-C水平的干预措施和影响因素, 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sdLDL-C在ASCVD中作用的认识, 达到对动脉粥样硬化慢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

黄晓晴,陆景红[4](2021)在《血浆LDL-C/HDL-C和同型半胱氨酸对饮酒所致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饮酒所致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0例脑梗死患者, 根据有无饮酒史, 分为饮酒组(236例)和非饮酒组(184例)。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 发病24 h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cy等, 并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LHR和Hcy对饮酒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结果饮酒组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LDL-C、LHR和Hcy水平均高于非饮酒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性别、吸烟、NIHSS评分、LHR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饮酒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示, LHR判断饮酒所致脑梗死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CI 0.649~0.750), 取LHR临界值2.34时, 灵敏度72.9%、特异度65.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判断饮酒导致脑梗死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 0.751~0.837), 取Hcy临界值14.46 μmol/L时, 灵敏度72.9%、特异度80.4%;与血浆LHR和高同型半胱氨酸单独检测相比, LHR和Hcy联合检测诊断饮酒合并脑梗死准确度更高(AUC=0.835, 95%CI 0.796~0.874, P<0.001), 灵敏度为92.1%, 特异度为89.6%。结论血浆LHR及Hcy检测诊断饮酒所致脑梗死有较高准确度, 二者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

程淇,黄雨晴,冯颖青[5](2021)在《非空腹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空腹血脂与ASCVD发生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但空腹血脂检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空腹血脂对ASCVD的发生及预后也有重要作用,且相比空腹血脂,非空腹血脂检测能反映人体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血脂水平,更方便快捷。因此,本文就非空腹血脂的定义、优缺点、使用范围及其与ASCVD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杨元庆,张智龙,李思,周星娅,邢晓彤,张建宾[6](2021)在《“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针刺,穴取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合谷等,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水杨酸浓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及环氧合酶-2(COX-2)]、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静脉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症状总积分,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G、水杨酸浓度、TXB2、COX-2、FPG、2h PG、Hb Alc、HOMA-IR、LDL-C、TC、TG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6-keto-PGFlα、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0.6%(24/34,P<0.05);两组均较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时,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14.7%(5/34),低于对照组的29.4%(10/34,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刺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可能与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马国萍,陈丹,陈红,熊朝栋,余文静[7](2021)在《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的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大鼠病理模型,以非诺贝特、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考察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sα,PPARα)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预防性给药玳玳果黄酮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脂肪变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0.01);可促AMPK磷酸化,使其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显着抑制并明显下调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P<0.05、0.01);可促进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1,CPT-l)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玳玳果黄酮可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防治高脂血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促其磷酸化,从而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由此减少脂肪沉积,发挥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

刘小微,李娟娥,姜小帆,侯杰军,南晓强,李静,刘沈楠,张洪宇,雷鹏,雷忠义[8](2021)在《丹蒌片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AMPK/SREBP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丹蒌片干预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高脂血症小鼠,观察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4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组[2 mg(kg·d)]、联合用药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 mg/(kg·d)+丹蒌片1 g/(kg·d)]、丹蒌片低剂量组[1 g/(kg·d)]、丹蒌片高剂量组[4 g/(kg·d)]。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以高脂饲料,造模6周后,予以相应药物灌胃7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用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AMPK、SREBP-1、HMGCR)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含量显着升高(P<0.001),HDL-C含量显着降低(P<0.001),肝脏组织中AMPK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SREBP-1、HMGCR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血清中TG、TC、LDL-C、AST、ALT含量显着下降(P<0.05),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AMPK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SREBP-1、HMGCR基因以及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TC降低、LDL-C的作用效果联合用药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组>丹蒌片高剂量组>丹蒌片低剂量组;降低TG和升高HDL-C的效果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降低ALT的效果联合用药组和丹蒌片高剂量组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组和丹蒌片低剂量组。结论:丹蒌片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宗斌,冯春光,陈伟,韩冰,宗雪峰[9](2021)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9例,收集临床资料、血生化、血Lp-PLA2、24 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n=53)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06),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评估所有患者上述参数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非左心室肥厚组(43.4%比66.0%,P=0.006),左心室肥厚组患者Lp-PLA2[133(104,197)比112(94,145),P=0.001]、24 h平均血压(24hPP)[(61.77±15.87)mmHg比(56.25±12.26)mmHg,P=0.017]、24 h血压标准差(24hPSD)[(10.35±3.26)mmHg比(9.22±3.22)mmHg,P=0.040]、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34.42±22.11)mmHg比(126.31±17.15)mmHg,P=0.012]、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0.50±0.13)比(0.44±0.16),P=0.011]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体重指数(r=0.210,P=0.008)、Lp-PLA2(r=0.33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r=0.318,P<0.001)、24 h平均动血压(24hMAP)(r=0.255,P=0.001)、24hPP(r=0.203,P=0.010)、24hPSD(r=0.245,P=0.002)、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r=0.309,P<0.001)、nSBP(r=0.284,P<0.001)、AASI(r=0.266,P=0.001)与LVMI呈正相关,总胆固醇(r=-0.189,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7,P=0.035)与LVMI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334,95%CI:1.699~8.477,P=0.001)、Lp-PLA2(OR=1.007,95%CI:1.002~1.012,P=0.002)、24hPSD(OR=1.169,95%CI:1.004~1.361,P=0.045)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Lp-PLA2与LVMI呈正相关且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优于Friedwald公式的LDL-C计算公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于Friedwald公式的LDL-C计算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1.6.2 治疗组
        1.6.3 注意事项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证候评分
        1.7.2 相关指标检测
        1.7.3 安全性观察
    1.8 疗效评价标准
        1.8.1 疾病总疗效判定标准
        1.8.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的疾病总疗效比较
    2.3 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水平比较
    2.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7 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2.8 治疗前尿蛋白水平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9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5)非空腹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空腹血脂定义、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1 非空腹血脂定义
    1.2 非空腹血脂检查优缺点
    1.3 非空腹血脂检查使用范围
2 非空腹血脂水平与ASCVD发生及预后的 关系
    2.1 非空腹血脂与冠心病
    2.2 非空腹血脂与脑卒中
    2.3 非空腹血脂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3 非空腹血脂致AS的可能机制
    3.1 TG升高致AS
    3.2 LDL-C升高致AS
    3.3 HDL-C降低致AS
4 展 望

(6)“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与中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主要结局指标
        3.1.2 次要结局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安全性评价及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
    3.4 统计学处理
    3.5 结果
4 讨论

(7)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的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饲料
    1.4 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药液制备
        2.2.1 玳玳果黄酮药液
        2.2.2 阳性药液
    2.3 给药方案及造模
    2.4 标本采集
    2.5 血清及肝脏脂质含量测定
    2.6 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2.7 大鼠肝脏组织相关指标m RNA相对表达量检测
    2.8 大鼠肝脏组织相关指标蛋白表达量检测
    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3.1.1大鼠一般状况与摄食量变化
        3.1.2 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与肝指数变化
        3.1.3 对大鼠肝脏匀浆脂质含量影响
        3.1.4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3.1.5 大鼠肝脏病理学组织切片观察
        3.1.6 玳玳果黄酮对大鼠血清脂质含量的影响
    3.2 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AMPK m RNA和p-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ACC、FAS蛋白和m RNA表达的影响
        3.3.1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
        3.3.2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ACC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
        3.3.3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FAS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
    3.4 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PPARα、CPT-1蛋白和m RNA表达的影响
        3.4.1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PPARα蛋白和m RNA表达影响
        3.4.2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CPT-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
4 讨论

(8)丹蒌片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AMPK/SREB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
    1.3 试剂及仪器
    1.4 分组及模型的建立
    1.5 药物治疗
    1.6 指标检测
        1.6.1 小鼠体重记录:
        1.6.2 血脂相关指标分析:
        1.6.3 通路相关分子蛋白水平测定:
        1.6.4 通路相关分子基因水平测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高脂血症小鼠一般情况
    2.2 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变化
    2.3 高脂血症小鼠肝功能变化
    2.4 丹蒌片对高脂血症小鼠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2.5 丹蒌片对高脂血症小鼠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 论

(9)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采集和实验室指标测定
    1.3 24 h动态血压监测
    1.4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分组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左心室肥厚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左心室肥厚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2.3 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LVMI的单因素相关分析
    2.4 左心室肥厚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四、优于Friedwald公式的LDL-C计算公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 曾未琪,饶克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范雪松,莘琳琳,胡荣,贺建勋,李源泰,袁慧.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12)
  • [4]血浆LDL-C/HDL-C和同型半胱氨酸对饮酒所致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 黄晓晴,陆景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23)
  • [5]非空腹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 程淇,黄雨晴,冯颖青.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11)
  • [6]“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 杨元庆,张智龙,李思,周星娅,邢晓彤,张建宾. 中国针灸, 2021(11)
  • [7]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的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研究[J]. 马国萍,陈丹,陈红,熊朝栋,余文静. 中草药, 2021(21)
  • [8]丹蒌片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AMPK/SREBP通路的影响[J]. 刘小微,李娟娥,姜小帆,侯杰军,南晓强,李静,刘沈楠,张洪宇,雷鹏,雷忠义. 陕西中医, 2021
  • [9]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J]. 宗斌,冯春光,陈伟,韩冰,宗雪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1(10)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标签:;  ;  ;  ;  ;  

LDL-C计算公式优于Friedewald公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